专利摘要:
一種變焦鏡頭包括自物側至像側依次排列之第一透鏡組件、第二透鏡組件、第三透鏡組件以及第四透鏡組件。該第三透鏡組件包括第三鏡片組、可沿光軸移動之移動筒、可沿第一方向滑動之第一方向滑塊以及可沿第二方向滑動之第二方向滑塊。該第三鏡片組固定設置在該第二方向滑塊上。該移動筒上固定設置有第一霍爾元件以及第一線圈。該第一方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第二霍爾元件、第二線圈以及第一磁鐵。該第一磁鐵與該第一霍爾元件以及該第一線圈相對。該第二方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第二磁鐵。該第二磁鐵與該第二霍爾元件以及該第二線圈相對。
公开号:TW201323922A
申请号:TW100146921
申请日:2011-12-16
公开日:2013-06-16
发明作者:zi-yuan Li;Jun-Jie Li;Jian-Jun Zhang;Li-Hui He;Quan-Long Tang;xiao-tian Kang
申请人:Hon Hai Prec Ind Co Ltd;
IPC主号:G02B7-00
专利说明:
變焦鏡頭及成像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焦鏡頭,尤其涉及一種具備防抖動功能之變焦鏡頭以及具有該變焦鏡頭之成像裝置。
隨著科技之發展,現有成像裝置大多配備防抖之功能,具備防抖功能之成像裝置通過補償、修正因抖動造成之光軸之偏移,減少因抖動對成像品質造成之影響。
現前防抖方式主要分為光學防抖方式和電子防抖方式。其中,電子防抖方式主要通過圖像處理技術對拍攝影像進行處理,以減小抖動造成之影響,但是,這種防抖方式是一種事後補償方式,即對已經因抖動造成影響之圖形進行處理,而且這種補償多以犧牲成像模組之其他方面之性能為代價,因此這種防抖方式之效果並不理想;光學防抖主要通過移動補償鏡片補償因抖動造成之光軸偏移,這種防抖方式幾乎是在抖動發生之同時對抖動進行補償,因此可以即時修正抖動造成之光軸偏移,具有較好之防抖效果,但是,光學防抖需要配置抖動偵測裝置,運算設備以及補償鏡片之驅動設備等,這些設備無疑會使變焦鏡頭之結構變得複雜,同時增加變焦鏡頭以及成像裝置之體積以及組裝之難度。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之變焦鏡頭以及具有該變焦鏡頭之成像裝置。
一種變焦鏡頭,包括自物側至像側依次排列之一個第一透鏡組件、一個第二透鏡組件、一個第三透鏡組件以及一個第四透鏡組件。所述變焦鏡頭通過沿光軸移動所述第一透鏡組件、所述第二透鏡組件以及所述第三透鏡組件進行變焦。所述第三透鏡組件包括一個第三鏡片組、一個可沿光軸移動之移動筒、一個第一方向滑塊以及一個第二方向滑塊。所述第一方向滑塊可沿第一方向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移動筒上,所述第二方向滑塊可沿第二方向滑動第設置在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上,所述第三鏡片組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方向滑塊上。所述移動筒上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一霍爾元件以及一個第一線圈。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二霍爾元件、一個第二線圈以及一個第一磁鐵。所述第一磁鐵與所述第一霍爾元件以及所述第一線圈相對。所述第二方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二磁鐵,所述第二磁鐵與所述第二霍爾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線圈相對。所述第一霍爾元件用於偵測所述第一方向滑塊沿第一方向之偏移,所述第二霍爾元件用於偵測所述第二方向滑塊沿第二方向之偏移。所述第一線圈用於驅動所述第一方向滑塊進行抖動補償,所述第二線圈用於驅動所述第二方向滑塊進行抖動補償。
一種成像裝置,包括一個變焦鏡頭,所述變焦鏡頭包括自物側至像側依次排列之一個第一透鏡組件、一個第二透鏡組件、一個第三透鏡組件以及一個第四透鏡組件。所述變焦鏡頭通過沿光軸移動所述第一透鏡組件、所述第二透鏡組件以及所述第三透鏡組件進行變焦。所述第三透鏡組件包括一個第三鏡片組、一個可沿光軸移動之移動筒、一個第一方向滑塊以及一個第二方向滑塊。所述第一方向滑塊可沿第一方向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移動筒上,所述第二方向滑塊可沿第二方向滑動第設置在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上,所述第三鏡片組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方向滑塊上。所述移動筒上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一霍爾元件以及一個第一線圈。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二霍爾元件、一個第二線圈以及一個第一磁鐵。所述第一磁鐵與所述第一霍爾元件以及所述第一線圈相對。所述第二方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二磁鐵,所述第二磁鐵與所述第二霍爾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線圈相對。所述第一霍爾元件用於偵測所述第一方向滑塊沿第一方向之偏移,所述第二霍爾元件用於偵測所述第二方向滑塊沿第二方向之偏移。所述第一線圈用於驅動所述第一方向滑塊進行抖動補償,所述第二線圈用於驅動所述第二方向滑塊進行抖動補償。
相較先前技術,所述之成像裝置利用所述第一霍爾元件、第二霍爾元件以及分別對應之第一磁鐵、第二磁鐵進行抖動之偵測,並利用所述第一線圈、第二線圈以及分別對應之第一磁鐵、第二磁鐵驅動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滑塊進行抖動之補償,使所述變焦鏡頭以及成像裝置在具備光學防抖功能之同時擁有簡單、緊湊之結構。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一具體介紹。
請參閱圖1及圖5,本發明實施方式之成像裝置100包括一個變焦鏡頭10(見圖5)、一個影像感測模組20、一個第一驅動裝置30以及一個第二驅動裝置40。
所述變焦鏡頭10包括一個鏡筒組件11,一個第一透鏡組件12,一個第二透鏡組件13,一個第三透鏡組件14以及一個第四透鏡組件15。所述第一透鏡組件12、第二透鏡組件13、第三透鏡組件14以及第四透鏡組件15從物側至像側依次設置於所述鏡筒組件11內。所述變焦鏡頭10通過沿光軸方向移動所述第一透鏡組件12、所述第二透鏡組件13以及所述第三透鏡組件14實現變焦,通過沿光軸方向移動所述第四透鏡組件15實現對焦。
所述鏡筒組件11包括一個固定筒111、一個齒輪筒112、一個外導向筒113、一個前導向筒114、一個凸輪筒115以及一個內導向筒116。
該固定筒111之內側壁上形成有複數第一直向導槽111a以及複數第一斜向導槽111b,所述第一直向導槽111a與所述固定筒111之中軸線平行,所述第一斜向導槽111b相對所述固定筒111之中軸線傾斜預定角度。所述固定筒111之側壁上開設有一個驅動裝置入口111c。
所述齒輪筒112之外徑小於所述固定筒111內徑。所述齒輪筒112之外側壁上靠近像側邊緣形成有複數第一凸柱112a以及一個齒條部112b,所述齒條部112b沿所述齒輪筒112外側壁之圓周方向延伸一端距離,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齒條部112b之長度大致為所述齒輪筒112外側部圓周長度之三分之一。所述齒輪筒112之內測壁上形成有複數第二直向導槽112c以及複數第一凸塊112d,所述第一凸塊112d對應於所述第二直向導槽112c且分別位於對應之第二直向導槽112c靠近所述齒輪筒112之物側邊緣一側。
所述外導向筒113之外徑小於所述齒輪筒112之內徑。所述外導向筒113之側壁上形成有複數貫穿之第二斜向導槽113a以及一個環形之第一擋壁113b。所述第二斜向導槽113a對應於所述第二直向導槽112c。所述第一擋壁113b之外緣形成複數第二凸柱113c,所述第二凸柱113c對應於所述第一直向導槽111a。所述外導向筒113之外側壁上靠近物側邊緣形成有複數對應於所述第一凸塊112d之第一凹槽113d。所述外導向筒113之內側壁上形成有複數第三直向導槽113e以及複數第四直向導槽113f。
所述前導向筒114之外徑小於所述外導向筒113之內徑。所述前導向筒114之外側壁上靠近像側邊緣形成有複數對應於所述第三直向導槽113e之導向塊114a,所述前導向筒114之內側壁上形成有複數第五直向導槽114b以及複數第二凹槽114c。
所述凸輪筒115之外徑小於所述前導向筒114之內徑。所述凸輪筒115之外側壁上靠近像側邊緣形成有複數對應於所述第二斜向導槽113a以及所述第二直向導槽112c之第三凸柱115a。所述凸輪筒115之內側壁上形成複數第二透鏡組件導向槽115b、複數第三透鏡組件導向槽115c以及一個沿該凸輪筒115圓周方向之凹槽115d,所述第二透鏡組件導向槽115b位於所述第三透鏡組件導向槽115c之上方。所述每一個第三凸柱115a與所述凸輪筒115外側壁之連接處形成有一個連接塊115e,所述連接塊115e之上方形成有對應於所述第二凹槽114c之第二凸塊115f。
所述內導向筒116之外徑小於所述凸輪筒115之內徑。所述內導向筒116之側壁上形成有複數對應於所述第二透鏡組件導向槽115b之貫穿之第六直向導槽116a、複數對應於所述第三透鏡組件導向槽115c之貫穿之第七直向導槽116b以及一個環形之第二擋壁116c。所述第二擋壁116c之外邊緣形成有複數對應於所述第四直向導槽113f之第四凸柱116e。所述內導向筒116之外側壁上靠近像側邊緣形成有複數對應於所述凹槽115d之凸塊116d。
所述第一透鏡組件12包括一個第一鏡片組121以及一個用於夾持所述第一鏡片組121之第一夾持件122。所述第一夾持件122可帶動所述第一鏡片組121沿光軸方向移動。所述第一夾持件122之外側壁上靠近像側邊緣形成有複數對應於所述第五直向導槽114b之第五凸柱122a。所述第一夾持件122之像側邊緣形成有複數對應於所述連接塊115e之斜切口部122b。
所述第二透鏡組件13包括一個第二鏡片組131以及一個用於夾持所述第二鏡片組131之第二夾持件132。所述第二夾持件132之外側壁上靠近像側邊緣形成有複數對應於所述第六直向導槽116a以及所述第二透鏡組件導向槽115b之第六凸柱132a。
所述第三透鏡組件14包括一個第三鏡片組141以及一個用於夾持所述第三鏡片組之第三夾持件142。所述變焦鏡頭10還通過沿垂直於光軸方向移動所述第三鏡片組141實現防抖功能。
請參閱圖2以及圖3,所述第三夾持件142包括一個移動筒1421,一個第一方向滑塊1422以及一個第二方向滑塊1423。
所述移動筒1421用於帶動所述第三鏡片組141沿光軸方向移動,該移動筒1421包括一個具有中心開口之筒狀主體1421a,設置在所述筒狀主體1421a上之一個第一線圈1421b以及一個第一霍爾元件1421c,以及一個第一方向導桿1421d。所述筒狀主體1421a之外側壁上靠近物側邊緣形成有複數對應於所述第七直向導槽116b以及所述第三透鏡組件導向槽115c之第七凸柱1421e。所述第一線圈1421b為長形扁平狀,用於驅動所述第一方向滑塊1422。所述第一霍爾元件1421c用於偵測所述第一方向滑塊1422之偏移。所述移動筒1421還包括與所述第一方向導桿1421d平行之第一半長導桿1421f。
所述第一方向滑塊1422包括一個第一框架1422a、設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上之一個第二線圈1422b、一個第二霍爾元件1422c、一個第一磁鐵1422d以及一個第二方向導桿1422e。所述第一框架1422a包括一個中心開口O以及圍成所述中心開口O之第一側邊S1、第二側邊S2、第三側邊S3以及第四側邊S4。所述第一側邊S1、第二側邊S2、第三側邊S3以及第四側邊S4相互首尾相連,其中,所述第一側邊S1與所述第三側邊S3大體平行,所述第二側邊S2與所述第四側邊S4大體平行,且所述第一側邊S1與所述第二側邊S4大體垂直。所述第一側邊S1外側邊緣形成有一個對應於所述第一方向導桿1421d之第一軸套部1422f。所述第二側邊S2表面形成一個第一安裝槽1422g。所述第三側邊S3與所述第四側邊S4之相互連接處彎曲成弧形。所述第三側邊S3之外邊緣形成有一個對應於所述第一半長導桿1421f之第一半長軸套部1422h。所述第四側邊S4內側形成有一個第二半長導桿1422i。所述第二線圈1422b設置在所述第一側邊S1上,用於驅動所述第二方向滑塊1423。所述第二霍爾元件1422c靠近所述第二線圈1422b設置在所述第一側邊S1上,用於偵測所述第二方向滑塊1423之偏移。所述第一磁鐵1422d為條形之永磁體。本實施方式中之第一磁鐵1422d之磁極分佈如圖4所示,其包括兩個S極以及兩個N極,所述S極與所述N極沿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相互間隔。所述第二方向導桿1422e與所述第二側邊S2大體平行,且兩端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側邊S1以及所述第三側邊S3上。
所述第二方向滑塊1423包括一個第二框架1423a以及一個設置在所述第二框架1423a上之第二磁鐵1423b。所述第二框架1423a包括一個鏡片固定孔H以及圍成所述第一側邊鏡片固定孔H之第一側邊S11、第二側邊S12以及一個弧形之第三側邊S13。所述第一側邊S11、所述第二側邊S12以及所述第三側邊S13相互首尾相連,其中,所述第一側邊S11與所述第二側邊S12大致垂直。所述鏡片固定孔H用於收容、固定所述第三鏡片組141。所述第一側邊S11與所述第二側邊S12大致垂直相連。所述第一側邊S11之外側邊緣形成一個對應於所述第二方向導桿1422e之第二軸套部1423c。所述第二側邊S12形成有一個第二安裝槽1423d。所述第三側邊S13靠近所述第二側邊S12處形成一個對應於所述第二半長導桿1422i之第二半長軸套部1423e。所述第二磁鐵1423b之結構與所述第一磁鐵1422d相似。
請一併參閱圖1,所述第三透鏡組件14之組裝方式為:所述第一磁鐵1422d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槽1422g內,所述第一方向滑塊1422之第一軸套部1422f套設於所述第一方向導桿1421d上,所述第一半長軸套部1422h套設於所述第一半長導桿1421f上,所述第一磁鐵1422d之位置對應所述第一霍爾元件1421c以及所述第一線圈1421b;所述第二磁鐵1423b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安裝槽1423d內,所述第二方向滑塊1423之第二軸套部1423c套設於所述第二方向導桿1422e上,所述第二半長軸套部1423e套設於所述第二半長導桿1422i上。所述第二磁鐵1423b之位置對應所述第二霍爾元件1422c以及所述第二線圈1422b,所述第三鏡片組141之光軸與所述移動筒1421之中心開口之中心對齊。
請再參閱圖1,所述第四透鏡組件15包括一個第四鏡片組151以及一個用於夾持所述第四鏡片組151之第四夾持件152。所述第四夾持件152用於帶動所述第四鏡片組151沿光軸移動實現對焦。
所述影像感測模組20用於感測所述變焦鏡頭10所述所捕捉到之圖像。所述影像感測器可以為CCD或者CMOS類型之感測模組。
所述第一驅動裝置30用於驅動所述變焦鏡頭10進行變焦。所述第一驅動裝置30包括一個驅動馬達31以及一個傳動部32,所述傳動部32用於將所述驅動馬達31轉動轉換為所述變焦鏡頭10之運動。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傳動部32為齒輪方式傳動。所述傳動部32包括一個位於末端之驅動齒輪321,所述驅動齒輪321用於驅動所述齒輪筒112並且與所述齒輪筒112之齒條部112b相適配。
所述第二驅動裝置40用於驅動所述第四透鏡組件15沿光軸移動,實現自動對焦。
請參閱圖1、圖5及圖6,所述成像裝置100之組裝方式如下:
所述齒輪筒112設置在所述固定筒111內,所述第一凸柱112a分別設置在對應之第一斜向導槽111b內,所述齒條部112b與所述驅動裝置入口111c相對;所述外導向筒113插設於所述齒輪筒112內,所述第一擋壁113b擋止於所述外導向筒113之像側邊緣,所述第一凸塊112d分別位於對應之第一凹槽113d內,所述第二凸柱113c分別插入對應之第一直向導槽111a內;所述前導向筒114設置在所述外導向筒113內,所述導向塊114a分別插入對應之第三直向導槽113e內;所述凸輪筒115之前端位於所述前導向筒114內,所述第三凸柱115a分別穿過對應之第二斜向導槽113a插入對應之第二直向導槽112c內;所述第一夾持件122套設於所述凸輪筒115上且位於所述凸輪筒115與所述前導向筒114之間,所述第五凸柱122a分別插入對應之第五直向導槽114b內,所述連接塊115e分別位於對應斜切口部122b內,所述第二凸塊115f分別插入對應之第二凹槽114c內;所述內導向筒116之前端插入所述凸輪筒115內,所述第二擋壁116c擋止於所述凸輪筒115之像側邊緣,所述凸塊116d分別插入對應之所述凹槽115d內;所述第二夾持件132設置在所述內導向筒116內,所述第六凸柱132a穿過對應之第六直向導槽116a設置在所述第二透鏡組件導向槽115b內;所述第三夾持件142設置在所述內導向筒116內,所述第七凸柱1421e穿過對應之第七直向導槽116b設置在所述第三透鏡組件導向槽115c內。所述第四透鏡組件15設置在所述固定筒111內且相對於所述固定筒111可沿光軸移動。
上述組裝方式組裝完成之變焦鏡頭10,所述齒輪筒112、所述凸輪筒115可以相對所述固定筒111轉動以及沿光軸移動,所述外導向筒113、所述內導向筒116、所述前導向筒114、所述第一透鏡組件12、所述第二透鏡組件13以及所述第三透鏡組件14能夠沿光軸移動。
組裝完成後之所述變焦鏡頭10與所述影像感測模組20相互對準設置,其中,所述固定筒111與所述影像感測模組20固定相連。所述第一驅動裝置30、所述第二驅動裝置40與所述變焦鏡頭10以及所述影像感測模組20固定相連,其中所述驅動齒輪321自所述驅動裝置入口111c伸入所述固定筒111內並且與所述齒輪筒112之齒條部112b相嚙合。
在拍攝過程中,所述成像裝置100通過沿光軸方向移動所述第一透鏡組件12、所述第二透鏡組件13以及所述第三透鏡組件14進行變焦。具體地,所述第一驅動裝置30通過驅動所述齒輪筒112轉動,所述齒輪筒112在轉動過程中,所述第一凸柱112a沿所述第一斜向導槽111b滑動,使得所述齒輪筒112在轉動之同時沿光軸移動,所述齒輪筒112在沿光軸移動之同時帶動所述外導向筒113沿光軸移動。所述凸輪筒115在所述齒輪筒112以及所述外導向筒113之作用下轉動,所述第三凸柱115a沿所述第二直向導槽112c內,使得所述凸輪筒115在轉動之同時沿光軸移動,所述凸輪筒115在沿光軸移動之同時帶動所述內導向筒116,並推動前導向筒114以及所述第一夾持件122沿光軸移動。所述第二夾持件以及所述第三夾持件在所述凸輪筒以及所述內導向筒116之作用下沿光軸移動。
所述成像裝置100在拍攝過程中同時通過移動所述第三鏡片組141進行抖動校正。具體地,如果所述第三鏡片組141因抖動而產生偏移,所述第一霍爾元件1421c能夠感測到所述第三鏡片組141在第一方向上之偏移,所述第二霍爾元件1422c能夠感測到所述第三鏡片組141在第二方向上之偏移。根據霍爾效應,當電流垂直於外磁場通過導體時,在導體之垂直於磁場和電流方向之兩個端面之間會出現電勢差。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鐵1422d在所述第一霍爾元件1421c周圍形成一個磁場,所述第二磁鐵1423b在所述第二霍爾元件1422c周圍形成一個磁場,當所述第一方向滑塊1422因抖動而產生偏移時,所述第一霍爾元件1421c位置處之磁場強度會因此而變化,因此所述第一霍爾元件1421c感應到之電勢差因此變化。根據所述電勢差之變化,可以計算出所述第一方向滑塊1422之偏移量。同樣道理,可以依據所述第二霍爾元件1422c所感應到之電勢差之變化,可以計算出所述第二方向滑塊1423之偏移量。根據所述第一方向滑塊1422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滑塊1423之偏移量,能夠得到所需要之抖動補償量。根據所需之抖動補償量,可以在所述第一線圈1421b及/或所述第二線圈1422b通入相應之電流,以驅動所述第一方向滑塊1422及/或所述第二方向滑塊1423移動。
所述之成像裝置利用所述第一霍爾元件、第二霍爾元件以及分別對應之第一磁鐵、第二磁鐵進行抖動之偵測,並利用所述第一線圈、第二線圈以及分別對應之第一磁鐵、第二磁鐵驅動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滑塊進行抖動之補償,使所述變焦鏡頭以及成像裝置在具備光學防抖功能之同時擁有簡單、緊湊之結構。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爰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成像裝置
10...變焦鏡頭
11...鏡筒組件
111...固定筒
111a...第一直向導槽
111b...第一斜向導槽
111c...驅動裝置入口
112...齒輪筒
112a...第一凸柱
112b...齒條部
112c...第二直向導槽
112d...第一凸塊
113...外導向筒
113a...第二斜向導槽
113b...第一擋壁
113c...第二凸柱
113d...第一凹槽
113e...第三直向導槽
113f...第四直向導槽
114...前導向筒
114a...導向塊
114b...第五直向導槽
114c...第二凹槽
115...凸輪筒
115a...第三凸柱
115b...第二透鏡組件導向槽
115c...第三透鏡組件導向槽
115d...凹槽
115e...連接塊
115f...第二凸塊
116...內導向筒
116a...第六直向導槽
116b...第七直向導槽
116c...第二擋壁
116d...凸塊
116e...第四凸柱
12...第一透鏡組件
121...第一鏡片組
122...第一夾持件
122a...第五凸柱
122b...斜切口部
13...第二透鏡組件
131...第二鏡片組
132...第二夾持件
132a...第六凸柱
14...第三透鏡組件
141...第三鏡片組
142...第三夾持件
1421...移動筒
1421a...筒狀主體
1421b...第一線圈
1421c...第一霍爾元件
1421d...第一方向導桿
1421e...第七凸柱
1421f...第一半長導桿
1422...第一方向滑塊
1422a...第一框架
O...中心開口
S1...第一側邊
S2...第二側邊
S3...第三側邊
S4...第四側邊
1422b...第二線圈
1422c...第二霍爾元件
1422d...第一磁鐵
1422e...第二方向導桿
1422f...第一軸套部
1422g...第一安裝槽
1422h...第一半長軸套部
1422i...第二半長導桿
1423...第二方向滑塊
1423a...第二框架
1423b...第二磁鐵
H...鏡片固定孔
S11...第一側邊
S12...第二側邊
S13...第三側邊
1423c...第二軸套部
1423d...第二安裝槽
1423e...第二半長軸套部
15...第四透鏡組件
151...第四鏡片組
152...第四夾持件
20...影像感測模組
30...第一驅動裝置
31...驅動馬達
32...傳動部
321...驅動齒輪
40...第二驅動裝置
圖1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之成像裝置之結構分解圖。
圖2是圖1之成像裝置之第三透鏡組件之結構分解圖。
圖3是圖2之第三透鏡組件另一角度視圖。
圖4是圖2之第三透鏡組之第一磁鐵之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之成像裝置組裝完成後之立體圖。
圖6是圖5之成像裝置沿VI-VI之剖視圖。
141...第三鏡片組
1421...移動筒
1422...第一方向滑塊
1422a...第一框架
O...中心開口
S1...第一側邊
S2...第二側邊
S3...第三側邊
S4...第四側邊
1422b...第二線圈
1422c...第二霍爾元件
1422d...第一磁鐵
1422e...第二方向導桿
1422f...第一軸套部
1422g...第一安裝槽
1422h...第一半長軸套部
1422i...第二半長導桿
1423...第二方向滑塊
1423a...第二框架
1423b...第二磁鐵
H...鏡片固定孔
S11...第一側邊
S12...第二側邊
S13...第三側邊
1423c...第二軸套部
1423d...第二安裝槽
权利要求:
Claims (10)
[1] 一種變焦鏡頭,包括自物側至像側依次排列之一個第一透鏡組件、一個第二透鏡組件、一個第三透鏡組件以及一個第四透鏡組件,所述變焦鏡頭通過沿光軸移動所述第一透鏡組件、所述第二透鏡組件以及所述第三透鏡組件進行變焦,其改進在於:所述第三透鏡組件包括一個第三鏡片組、一個可沿光軸移動之移動筒、一個第一方向滑塊以及一個第二方向滑塊,所述第一方向滑塊可沿第一方向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移動筒上,所述第二方向滑塊可沿第二方向滑動第設置在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上,所述第三鏡片組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方向滑塊上,所述移動筒上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一霍爾元件以及一個第一線圈,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二霍爾元件、一個第二線圈以及一個第一磁鐵,所述第一磁鐵與所述第一霍爾元件以及所述第一線圈相對,所述第二方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二磁鐵,所述第二磁鐵與所述第二霍爾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線圈相對,所述第一霍爾元件用於偵測所述第一方向滑塊沿第一方向之偏移,所述第二霍爾元件用於偵測所述第二方向滑塊沿第二方向之偏移,所述第一線圈用於驅動所述第一方向滑塊進行抖動補償,所述第二線圈用於驅動所述第二方向滑塊進行抖動補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移動筒上設置有一個第一方向導桿,所述第一方向滑塊可滑動地與所述第一方向導桿相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之一側邊緣形成有一個第一軸套部,所述第一軸套部可滑動之套設於所述第一方向導桿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移動筒上還設置有一個與所述第一方向導桿平行之第一半長導桿,所述第一方向滑塊可滑動地與所述第一半長導桿相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之一側邊緣形成有一個第一半長軸套部,所述第一半長軸套部可滑動地套設於所述第一半長導桿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一磁鐵以及所述第二磁鐵為條形之永磁體,所述第一磁鐵以及所述第二磁鐵中之每一個均包括兩個S極以及兩個N極,所述S極與所述N極沿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相互間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上設置由一個第二方向導桿,所述第二方向滑塊可滑動地與所述第二方向導桿相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滑塊之一側邊緣形成有一個第二軸套部,所述第二軸套部可滑動地套設於所述第二方向導桿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滑塊與所述第二方向導桿相對之一側邊緣形成有一個第二半長導桿,所述第二方向滑塊形成有一個對應於所述第二半長導桿之第二半長軸套部,所述第二半長軸套部可滑動地套設於所述第二半長導桿上。
[10] 一種成像裝置,包括一個變焦鏡頭,所述變焦鏡頭包括自物側至像側依次排列之一個第一透鏡組件、一個第二透鏡組件、一個第三透鏡組件以及一個第四透鏡組件,所述變焦鏡頭通過沿光軸移動所述第一透鏡組件、所述第二透鏡組件以及所述第三透鏡組件進行變焦,其改進在於:所述第三透鏡組件包括一個第三鏡片組、一個可沿光軸移動之移動筒、一個第一方向滑塊以及一個第二方向滑塊,所述第一方向滑塊可沿第一方向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移動筒上,所述第二方向滑塊可沿第二方向滑動第設置在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上,所述第三鏡片組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方向滑塊上,所述移動筒上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一霍爾元件以及一個第一線圈,所述第一方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二霍爾元件、一個第二線圈以及一個第一磁鐵,所述第一磁鐵與所述第一霍爾元件以及所述第一線圈相對,所述第二方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一個第二磁鐵,所述第二磁鐵與所述第二霍爾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線圈相對,所述第一霍爾元件用於偵測所述第一方向滑塊沿第一方向之偏移,所述第二霍爾元件用於偵測所述第二方向滑塊沿第二方向之偏移,所述第一線圈用於驅動所述第一方向滑塊進行抖動補償,所述第二線圈用於驅動所述第二方向滑塊進行抖動補償。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26294B|2014-02-11|變焦鏡頭及成像裝置
US7978250B2|2011-07-12|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therefor
JP5574873B2|2014-08-20|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100067889A1|2010-03-18|Optical apparatus
CN202494845U|2012-10-17|用于可移出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器
JP2014089325A|2014-05-15|像振れ補正装置、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3295249A|2003-10-15|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2006208618A|2006-08-10|レンズ鏡筒
US8078043B2|2011-12-13|Image shake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20210080682A1|2021-03-18|Optical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with position sensors and coil motors
JP6485727B2|2019-03-20|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US9798158B2|2017-10-24|Optical apparatus capable of retracting optical element from optical path
JP6376801B2|2018-08-22|像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機器
JP5337093B2|2013-11-06|レンズ鏡筒
JP2013186298A|2013-09-19|像ブレ補正装置、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471100B2|2014-04-16|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US7466503B2|2008-12-16|Zoom lens lens-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6057510B2|2017-01-11|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撮像装置
JP2013134325A|2013-07-08|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JP2012237856A|2012-12-06|光学機器
JP2017161665A|2017-09-14|像振れ補正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2008026882A|2008-02-07|位置決め装置、ブレ補正装置、電子機器、及び、位置決め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6122079A|2016-07-07|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レンズ鏡筒
JP2013125230A5|2015-02-05|
JP6842601B2|2021-03-17|レンズ鏡胴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426294B|2014-02-11|
US8576495B2|2013-11-05|
CN103135195A|2013-06-05|
US20130141799A1|2013-06-06|
JP2013117723A|2013-06-13|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2001215391A|2000-02-01|2001-08-10|Asahi Optical Co Ltd|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可動フード機構|
TW200632502A|2004-12-01|2006-09-16|Pentax Corp|Imaging device|
TWI457597B|2007-12-10|2014-10-21|Parker Hannifin Corp|光學鏡頭影像穩定系統|
JP4449880B2|2005-10-12|2010-04-14|ソニー株式会社|撮像装置|
US20070097532A1|2005-11-03|2007-05-03|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Optical devices|
JP2007226077A|2006-02-27|2007-09-06|Sharp Corp|ズーム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071380B2|2006-03-31|2012-11-14|株式会社ニコン|撮像装置、撮像方法、高変倍ズームレンズ|
JP4324885B2|2007-02-21|2009-09-02|ソニー株式会社|ブレ補正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4958804B2|2008-01-22|2012-06-20|キヤノン株式会社|光学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236969B2|2008-03-11|2013-07-17|株式会社タムロン|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414417B2|2009-08-07|2014-02-12|キヤノン株式会社|ズームレンズ鏡筒|US9319574B2|2013-06-10|2016-04-19|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Camera lens assembly|
US9304325B2|2013-06-17|2016-04-05|Tdk Taiwan Corp.|Lens driving device with an improved OIS coil structure|
CN208443705U|2014-12-10|2019-01-29|贝克顿·迪金森公司|光学对准的集光系统和测量系统|
KR102351098B1|2015-01-16|2022-01-14|삼성전자주식회사|카메라 및 렌즈 모듈|
WO2018139351A1|2017-01-24|2018-08-02|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レンズ鏡筒|
JP2020052248A|2018-09-27|2020-04-02|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ユニット|
WO2020243854A1|2019-06-01|2020-12-10|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镜头透镜模组|
法律状态:
2015-11-1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11103927148A|CN103135195A|2011-12-01|2011-12-01|变焦镜头以及成像装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