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黏著帶
专利摘要:
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於固定容易發生畸變的光學薄膜之黏著帶中,即使使用已減低VOC的水系黏著劑時,也可適宜地固定構件,而且可抑制光學薄膜的畸變之黏著帶。本發明之解決手段為一種使用於光學薄膜之固定的黏著帶,藉由與光學薄膜相接之黏著劑層係由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所構成之黏著劑層,黏著劑層的玻璃轉移溫度為-5℃以下,凝膠分率為25~45%之黏著帶,可將零件之間良好地固定,具有良好的抗排斥性,而且可適宜地抑制光學薄膜之畸變。 公开号:TW201323567A 申请号:TW101135501 申请日:2012-09-27 公开日:2013-06-16 发明作者:Akinori Morino;Naoki Kato;Makoto Yada;Yuichi Satokawa;Akira Yamakami;Takamine Sugiura;Masaya Kadoki 申请人: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IPC主号:C09J7-00
专利说明:
黏著帶 本發明關於將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顯示器等之影像顯示裝置所使用的光學薄膜予以固定之黏著帶。 液晶顯示器等的影像顯示裝置,係在以文字處理機或個人電腦為首的廣泛領域中使用,特別地可在電子筆記本、行動電話、PHS、智慧型手機、遊戲機、電子書籍等中使用作為愈來愈小型化的電子機器之顯示裝置。於此等影像顯示裝置的LCD模組等之影像顯示模組中,廣泛使用以黏著帶固定背光模組與在表面所設置的LCD面板等之顯示面板的構成,在與背光模組之與顯示面板固定的表層,多設置稜鏡片等的光學薄膜。 例如,於側光型背光方式的液晶顯示器中,一般積層反射板、導光板、擴散片等,在表層設置稜鏡片等的光學薄膜,在導光板之側方設置燈反射器,積層配置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冷陰極管等的光源之背光模組與LCD面板。而且,在LCD面板與背光模組之間,夾入雙面黏著帶(通常冲裁成框緣狀,其寬度通常約0.5mm~約10mm)。雙面黏著帶係有僅接觸背光模組表層的稜鏡片之情況,或在背光模組表層的稜鏡片與收納有該背光模組之殼體上跨接之情況,亦兼具將在稜鏡片的下側所設置的擴散片等予以固定之任務,或防止灰塵的侵入或具有緩衝性而防止衝撃所致的上述各零件之破裂之任務。 再者,於上述黏著帶,強烈要求遮斷來自光源的洩漏光,或為了有效地利用光,而兼具遮光性與光反射性。如此的黏著帶係針對以往的特性提高進行檢討,揭示薄型且兼具遮光性與光反射性之LCD模組用黏著帶(參照專利文獻1)。 然而近年來,在該部位所使用的黏著帶中,隨著所使用的電子機器之高性能化,尤其行動電話的薄型化或多機能化,以往未被視為問題的問題係浮現。該問題之一個是隨著多機能行動電話之薄型化,雖然進行內部構件的薄型化,但由於光學薄膜的薄型化,以雙面黏著帶固定周圍的光學薄膜係在可靠性試驗中放置於高溫下時,發生光學薄膜的畸變之問題。若以通過如此畸變的地方之光來照明,則LCD面板中的影像變成缺乏銳利者。如此的問題,係隨著智慧型手機或平板型終端等之攜帶電子終端的大畫面化,而特別顯著地發生。對於其,有提案抑制光學薄膜的畸變之黏著帶,嘗試良好地將零件之間固定,同時抑制光學薄膜的畸變(參照專利文獻2~3)。 另一方面,從對環境的關懷來看,近年來在此等影像顯示裝置的周邊材料中,亦希望往已減低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材料之推移,在此等電子機器領域中,由於該要求特別高,即使於黏著帶的黏著劑層中,也期待自溶劑系黏著劑往水系黏著劑之轉換。因此,希望可良好地將零件之間固定,可適宜地抑制光學薄膜之畸變的使用水系黏著劑之黏著帶之實現。又,隨著攜帶電子終端之大畫面化,為了抑制因終端的扭曲等所致的黏著帶之剝落,亦希望零件的良好固定性,尤其抗排斥性的提高。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4-156015號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8-248226號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10-168437號 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於固定容易發生畸變的光學薄膜之黏著帶中,即使使用已減低VOC的水系黏著劑時,也可適宜地固定構件,而且可抑制光學薄膜的畸變之黏著帶。 於本發明中,藉由一種黏著帶,其係使用於光學薄膜之固定的黏著帶,其中與光學薄膜相接之黏著劑層係由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所構成之黏著劑層,黏著劑層的玻璃轉移溫度為-5℃以下,凝膠分率為25~45%,藉由該黏著帶,可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黏著帶,雖然使用已減低VOC的水系黏著劑層,但是作為貼附於光學薄膜之側的黏著劑層,藉由使用玻璃轉移溫度為-5℃以下且凝膠分率為25~45%之黏著劑層,可將零件之間良好地固定,具有良好的抗排斥性,而且可適宜地抑制光學薄膜的畸變。因此,具有優異的環境適應性,同時在以光學薄膜作為被黏附對象時,也可抑制因光學薄膜的畸變所致之視覺辨認性的降低,或因殼體之扭曲等的變形所致之黏著帶的剝落,故適用於以光學薄膜作為被黏附對象之影像顯示裝置的零件間固定,尤其光學薄膜與透明面板之固定。[實施發明的形態] 本發明的黏著帶係使用於光學薄膜之固定的黏著帶,與光學薄膜相接之黏著劑層係由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所構成之黏著劑層,黏著劑層的玻璃轉移溫度為-5℃以下,凝膠分率為25~45%。 [黏著劑層] 於本發明的黏著帶中,貼附於光學薄膜的黏著劑層,係由在水性介質中分散有丙烯酸系共聚物乳液粒子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於本發明中,藉由使該黏著劑層的玻璃轉移溫度(Tg)成為-5℃以下,較佳成為-10℃以下,更佳成為-15℃以下,而充分確保黏著劑的柔軟性。藉此,即使在光學薄膜發生畸變時,也可一邊適宜地追隨該畸變,一邊抑制畸變。藉由黏著劑充分潤濕被黏附體,可確保被黏附體與黏著劑之密接,實現合適的抗排斥性。 構成本發明的黏著帶之黏著劑層的玻璃轉移溫度,係動態黏彈性波譜的損失正切(tan δ)之尖峰溫度。動態黏彈性的測定,例如使用黏彈性試驗機(Rheometrics公司製,商品名:Ares 2KFRTN1),將試驗片夾入同試驗機的測定部之平行圓盤之間,以頻率1Hz、升溫速度2℃/min,測定自-50℃至150℃為止的儲存彈性模數(G’)與損失彈性模數(G”)。tan δ係藉由以下的計算式來算出。 tan δ=G”/G’ 試驗片亦可將厚度0.5~2.5mm的黏著劑單獨地夾入平行圓盤之間,也可幾層重疊基材與黏著劑之積層體而夾入平行圓盤之間。再者,後者的情況係即使將基材夾入中間,也不影響黏著劑的動態黏彈性波譜之損失正切的尖峰溫度。 本發明的黏著帶之黏著劑層,係凝膠分率為25~45%之黏著劑層。藉由上述玻璃轉移溫度且使黏著劑層的凝膠分率成為該範圍,而確保能對被黏附體展現充分的潤濕性、密接性之柔軟性,另一方面藉由確保耐得住應力的內聚力,可良好地抑制光學薄膜的畸變,而且可實現合適的抗排斥性。再者,該凝膠分率係將黏著劑層浸漬在甲苯中24小時後,測定不溶解成分,以浸漬前後的質量分比所表示之凝膠分率。 本發明的黏著帶,雖然具有上述玻璃轉移溫度與凝膠分率之黏著劑層,但黏著劑層的玻璃轉移溫度係藉由黏著劑組成物中所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或增黏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軟化點、配合量等來適宜調整。又,凝膠分率係可藉由在黏著劑組成物中所添加的交聯劑或交聯劑量、在與交聯劑反應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中所導入的官能基單體或官能基單體量來適宜調整。 (丙烯酸系共聚物) 作為黏著劑層中使用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可使用在水性介質中分散有丙烯酸系共聚物的乳液粒子之組成物。作為該丙烯酸系共聚物,較佳為以動態黏彈性波譜所測定的玻璃轉移溫度為-45℃~-25℃者,更佳為-40℃~-30℃者。藉由使丙烯酸系共聚物的玻璃轉移溫度成為該範圍,而容易充分確保黏著劑的柔軟性。藉此,即使在光學薄膜發生畸變時,也容易邊適宜地追隨該畸變邊抑制畸變。又,藉由黏著劑對被黏附體的充分潤濕,而容易確保被黏附體與黏著劑之密接,亦容易實現適宜的抗排斥性。 構成本發明的黏著帶之黏著劑層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係動態黏彈性波譜的損失正切(tan δ)之尖峰溫度。於動態黏彈性的測定中,可作成僅由丙烯酸系共聚物所構成之片,與上述黏著劑層同樣地測定。 作為丙烯酸系共聚物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適宜使用在黏著劑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其中較佳可使用具有碳數4~8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作為主要的單體成分。作為碳數4~8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可使用(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等之(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較佳可使用丙烯酸正丁酯及/或丙烯酸-2-乙基己酯,特佳為丙烯酸-2-乙基己酯,因為容易將所得之黏著劑層之玻璃轉移溫度控制在較低的玻璃轉移溫度。又,與增黏樹脂的相溶性係容易提高,基材與被黏附體之密接性之提高亦容易獲得。 具有碳數4~8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較佳為佔丙烯酸共聚物所使用的單體成分中之50~98質量%,特佳為80~98質量%。藉由使具有碳數4~8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成為該範圍,而容易充分確保黏著劑的柔軟性。藉此,即使在光學薄膜發生畸變時,也容易邊適宜地追隨該畸變邊抑制畸變。又,藉由黏著劑對被黏附體的充分潤濕,而容易確保被黏附體與黏著劑之密接,亦容易實現適宜的抗排斥性。 又,特別地在使用可較佳使用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時,較佳為佔丙烯酸共聚物所使用的單體成分中之40質量%以上,尤佳為佔60質量%以上,更佳為佔80質量%以上,尤更佳為佔90質量%以上。藉由成為該範圍,而容易充分確保黏著劑的柔軟性。藉此,即使在光學薄膜發生畸變時,也可一邊適宜地追隨該畸變,一邊容易地抑制畸變。 於本發明中,作為形成丙烯酸系共聚物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亦可併用上述以外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作為上述以外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可例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併用此等的1種或2種以上。其中,較佳為併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之具有碳數2以下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酯,使用量較佳為1~10質量%。 於本發明中,為了提高丙烯酸系共聚物乳液粒子內或粒子間之內聚力,較佳為使用含羧基的單體。作為含羧基的單體,可使用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伊康酸、馬來酸、馬來酸酐、苯二甲酸、苯二甲酸酐、巴豆酸等之含羧基的乙烯基單體中選出之1種或2種以上。其中,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係藉由羧基彼此的相互作用而容易確保內聚力,反應的交聯劑多,且提高內聚力的手段多,由於具有可展現與後述之含氮的乙烯基單體之相互作用等之優點而較宜。 含羧基的單體之含量較佳為佔形成丙烯酸系共聚物之單體成分中的0.5~10質量%,尤佳為0.5~5質量%,更佳為1.5~3.5質量%。藉由成為該範圍內,與交聯劑的交聯反應係容易良好地進行。再者,容易確保耐得住應力的內聚力,可良好地抑制光學薄膜的畸變,而且容易實現合適的抗排斥性。 於本發明中,作為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單體成分,較佳為更使用含氮的乙烯基單體。推測含氮的乙烯基單體,係藉由與丙烯酸系共聚物乳液粒子中之酸基,尤其與羧基之相互作用,而產生將在粒子表面上容易配向的羧基拉進粒子內部之效果。含氮的乙烯基單體之含量為0.1~4.5質量%,較佳為0.5~4質量%,更佳為0.5~3.5質量%。 作為含氮的乙烯基單體,較佳可使用具有醯胺基之含氮單體。與胺系之含氮單體基比較下,具有醯胺基之含氮單體係與酸基的相互作用不過度強,可適宜地保持乳液粒子內之內聚力與粒子間之相互作用,由於容易得到作為黏著劑的內聚力,而容易得到合適的黏著性與重做(rework)性。作為具有醯胺基之含氮的單體,例如可使用由N-乙烯基吡咯啶酮、N-乙烯基己內醯胺、丙烯醯基嗎啉、丙烯腈、丙烯醯胺、N,N-二甲基丙烯醯胺中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 丙烯酸系共聚物中之含氮的乙烯基單體與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單體之比率,雖然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將構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單體成分中之含氮的乙烯基單體之莫耳數當作X,將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單體之莫耳數當作Y時,莫耳比X/Y較佳為1/1~1/20,尤佳為1/1~1/5,更佳為1/1~1/3。若為該範圍內,則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單體與後述的交聯劑之反應係容易進行。 於本發明所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中,視需要亦可使用上述以外之單體,作為如此的單體之例,於含羥基的單體中,可適宜使用(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等之含醇性羥基的單體。於含酮基或醛基的單體中,可舉出二丙酮丙烯醯胺、二丙酮甲基丙烯醯胺、丙烯醛、甲醯基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乙烯基異丁基酮、二丙酮丙烯酸酯、二丙酮甲基丙烯酸酯、乙腈丙烯酸酯、2-羥基丙基丙烯酸酯乙醯乙酸酯、丁二醇丙烯酸酯乙酸酯等。於矽烷系單體中,可舉出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例如信越化學(股)製KBM-502]、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例如信越化學(股)製KBM-503]、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例如信越化學(股)製KBE-502]、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例如信越化學(股)製KBE-503]、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例如信越化學(股)製EBM-5103]等。又,於含羥甲基的單體中,可舉出N-羥甲基丙烯醯胺等。另外,於含磷酸基的單體中,例如可舉出RODIA日華(股)製Sipomer PAM-100,PAM-200,PAM-300等,可以佔形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單體成分中之20質量%以下之比例使用,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 本發明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宜為50~120萬,較佳為60~100萬。藉由成該範圍內,可提高展現對被黏附體的潤濕性、密接性之柔軟性,另一方面由於耐得住應力之內聚力係升高,可良好地抑制光學薄膜之畸變,而且容易實現合適的抗排斥性。前述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術(GPC)以標準聚苯乙烯換算。作為測定條件,管柱使用TSKgel GMHXL[東曹製],管柱溫度為40℃,溶析液為四氫呋喃,流量為1.0mL/分鐘,標準聚苯乙烯使用TSK標準聚苯乙烯。 為了調整分子量,在聚合時亦可使用鏈轉移劑。作為鏈轉移劑,可使用眾所周知的鏈轉移劑,例如月桂基硫醇、環氧丙基硫醇、巰基醋酸、2-巰基乙醇、巰基乙酸、巰基乙酸-2-乙基己酯、2,3-二甲基巰基-1-丙醇。 (增黏樹脂) 於本發明所使用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中,為了展現對被黏附體的充分潤濕性、密接性,提高耐得住應力的內聚力,較佳為使用增黏樹脂。該增黏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30~120℃,尤佳為40~100℃,更佳為45~80℃,尤更佳為50~60℃。藉由摻合玻璃轉移溫度比丙烯酸系共聚物還高的增黏樹脂,而提高強黏著性。 構成本發明的黏著帶之黏著劑中所使用的增黏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係在使用DSC測定裝置所測定的DSC曲線之玻璃轉移的階梯狀變化部分中,JIS K7121規定作為中間點玻璃轉移溫度之溫度。作為具體的測定方法,例如,將使用DSC測定裝置(Mettler-Toledo(股)製,商品名:DSC822)所測定的DSC曲線,以使用該裝置附屬的軟體進行解析之值。試料係使用真空乾燥器,在真空下,於60℃乾燥2日以上。在-50℃至200℃之範圍,以2℃/min的升溫速度連續測定2次,解析第2次之測定數據,算出玻璃轉移溫度。 作為本發明中使用的增黏樹脂,從使用在水分散型的黏著劑組成物之觀點來看,較佳可使用乳液型的增黏樹脂。作為該乳液型的增黏樹脂,可例示松香系、聚合松香系、聚合松香酯系、松香酚系、安定化松香酯系、歧化松香酯系、萜烯系、萜酚系、石油樹脂系等。 其中,較佳為使用聚合松香酯系增黏樹脂及/或松香酚系增黏樹脂。具體地,聚合松香酯系增黏樹脂例如是Super Ester E-650[荒川化學工業(股)製]、Super Ester E-788[荒川化學工業(股)製]、Super Ester E-786-60[荒川化學工業(股)製]、Super Ester E-865[荒川化學工業(股)製]、Super Ester E-865NT[荒川化學工業(股)製]、Hariester SK-508[HARIMA化成(股)製]、Hariester SK-508H[HARIMA化成(股)製]、Hariester SK-816E[HARIMA化成(股)製]、Hariester SK-822E[HARIMA化成(股)製]、Hariester SE-323NS[HARIMA化成(股)製]等,松香酯系增黏樹脂例如是Super Ester NS-125A[荒川化學工業(股)製]、Super Ester NS-100H[荒川化學工業(股)製]、Hariester SK-90D-55[HARIMA化成(股)製]、Hariester SK-385NS[HARIMA化成(股)製]等,改性松香酯系增黏樹脂例如是Hariester SK-501NS[HARIMA化成(股)製]、Hariester SK-370N[HARIMA化成(股)製]等,松香系增黏樹脂例如是Super Ester NS-120B[荒川化學工業(股)製]、Super Ester NS-100A[荒川化學工業(股)製]等,松香酚系增黏樹脂例如是Tamanol E-100[荒川化學工業(股)製]、Tamanol E-200[荒川化學工業(股)製]、Tamanol E-200NT[荒川化學工業(股)製]等。 丙烯酸系共聚物/增黏樹脂之配合比,以質量份之比計,丙烯酸系共聚物/增黏樹脂=100/10~100/40係合適,更佳為丙烯酸系共聚物/增黏樹脂=100/15~100/35。若為該範圍內,則可平衡良好地提高對被黏附體的充分潤濕性、密接性之展現、耐得住應力之內聚力。 (交聯劑) 於本發明所使用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中,以提高所得之黏著劑層的內聚力為目的,較佳為使用交聯劑。作為交聯劑,可使用眾所周知的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氮雜環丙烷系交聯劑、多價金屬鹽系交聯劑、金屬螯合系交聯劑、酮‧醯肼系交聯劑、唑啉系交聯劑、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矽烷系交聯劑、環氧丙基(烷氧基)環氧矽烷系交聯劑等。其中,較佳為在聚合結束後添加,使交聯反應之類型的交聯劑。例如,可舉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唑啉系交聯劑、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環氧丙基(烷氧基)環氧矽烷系交聯劑等。具體地,於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中,可舉出Burnock DNW-5000[DIC(股)製]、Burnock DNW-5010[DIC(股)製]、Burnock DNW-5100[DIC(股)製]、Burnock DNW-5500[DIC(股)製]、Aquanate 100[日本聚胺甲酸酯工業(股)製]、Aquanate 105[日本聚胺甲酸酯工業(股)製]、Aquanate 110[日本聚胺甲酸酯工業(股)製]、Aquanate 120[日本聚胺甲酸酯工業(股)製]、Aquanate 130[日本聚胺甲酸酯工業(股)製]、Aquanate 200[日本聚胺甲酸酯工業(股)製]、Aquanate 210[日本聚胺甲酸酯工業(股)製]、LS2319[住化BAYER胺基甲酸酯(股)製]、LS2336[住化BAYER胺基甲酸酯(股)製]、Bayhydur 3100[住化BAYER胺基甲酸酯(股)製]等,於環氧系交聯劑中,可舉出Denacol EX-832[NAGASE化成工業(股)製]、Denacol EX-841[NAGASE化成工業(股)製]、Tetrad C[三菱瓦斯化學(股)製]、Tetrad X[三菱瓦斯化學(股)製]等,於唑啉系交聯劑中,可舉出Epocros WS-500[(股)日本觸媒製]、Epocros WS-700[(股)日本觸媒製]、Epocros K-2010E[(股)日本觸媒製]、Epocros K-2020E[(股)日本觸媒製]、Epocros K-2030E[(股)日本觸媒製],於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中,可舉出Carbodilite SV-02[日清紡績(股)]、Carbodilite V-02[日清紡績(股)]、Carbodilite V-02-L2[日清紡績(股)]、Carbodilite V-04[日清紡績(股)]、Carbodilite E-01[日清紡績(股)]、Carbodilite E-02[日清紡績(股)]、Carbodilite E-03A[日清紡績(股)]、Carbodilite E-04[日清紡績(股)],於環氧丙基(烷氧基)環氧矽烷系交聯劑中,可舉出2-(3,4-環氧基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KBM-303;信越聚矽氧(股)製]、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KBM-403;信越聚矽氧(股)製]、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KBE-402;信越聚矽氧(股)製]、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KBE-403;信越聚矽氧(股)製]等。 其中,較佳為使用與具有酸基的乙烯基單體反應之交聯劑,較佳為上述的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化合物、唑啉化合物、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環氧丙基(烷氧基)環氧基矽烷化合物等。藉由使用與此等酸基反應之交聯劑,可適宜地展現內聚力之提高。 (添加劑) 於本發明所使用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中,作為添加劑,按照需要在不妨礙本發明之所欲的效果之範圍內,可將調整pH用的鹼(氨水等)或酸、可塑劑、軟化劑、抗氧化劑、玻璃或塑膠製之纖維‧氣球‧珠‧金屬粉末等之填充劑、顏料‧染料等之著色劑、pH調整劑、皮膜形成輔助劑、均平劑、增黏劑、撥水劑、消泡劑等之眾所周知者任意地添加至黏著劑組成物中。 黏著劑層的厚度較佳為5~50μm,更佳為10~30μm。若為5μm以上,則可得到充分的黏著性,而且藉由成為50μm以下,可適用於往輕薄短小化進展之顯示裝置等。 [支持體] 本發明中使用的支持體係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使用影像顯示裝置周邊構件之固定時所使用的各種支持體。作為該支持體,例如可為由樹脂薄膜所構成之支持體,或在樹脂薄膜上設有著色層之支持體。於光學薄膜與其它構件之固定,尤其光學薄膜與透明面板之固定時,由於多要求遮光性能或光反射性能,故在實現良好的遮光性能或光反射性能時,較佳可使用在樹脂薄膜上設有著色層之支持體。 作為支持體所使用的樹脂薄膜,可使用周知慣用的樹脂薄膜,例如可舉出賽璐玢、聚乙烯、聚丙烯、尼龍、聚苯乙烯、聚醯亞胺、聚酯等。其中,聚酯由於強度或絕緣性優異,可較佳地使用。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由於與使用聚胺甲酸酯系樹脂的墨層之密接性亦良好,可較佳地使用。 成為支持體的樹脂薄膜之厚度,較佳為6~100μm。厚度為6μm以上時,在剝離時容易發生薄膜的斷裂,100μm以下時,在對被黏附體的貼附時容易發生剝落。更佳為12~50μm。 又,亦可將樹脂薄膜本身著色成白色或黑色,樹脂薄膜若為具有光反射性的白色樹脂薄膜,則在使用於影像顯示裝置的影像顯示部時,由於可提高影像顯示之亮度而較佳。其中,具有絕緣性‧光擴散反射性之白色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為最佳。又,樹脂薄膜若為具有遮光性的黑色樹脂薄膜,則由於提高影像顯示裝置的對比而較佳。其中,黑色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由於可賦予優異的遮光性而較佳。 於此等樹脂薄膜上設置著色層時,較佳為使用著色墨。使用該著色層的著色墨,係可適宜使用影像顯示裝置周邊構件之固定用所使用的遮光帶或光反射帶等之著色帶所使用之著色墨。其中,著色層的鹵素含量為0.3質量%以下,較佳為0.05質量%以下,特佳為實質上不含有鹵素者。如此之減低鹵素含量的著色層,由於使用不採用氯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鹵素或硫的樹脂作為黏結劑樹脂之著色墨,特別地由於難以得到黏著劑層之黏固,若黏著劑層的黏著力變高,則難以得到重做性,但本發明中使用的上述之黏著劑層,即使為該鹵素含量低之著色層,也可實現合適的黏著性與重做性。此處,鹵素含量係以螢光X射線分析時的檢測量。例如,作為螢光X射線的分析裝置,可舉出Rigaku公司製「ZSX Primus」、「ZSX Primus II」等。 作為已減低鹵素含量的著色墨,較佳可使用不採用氯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鹵素或硫的樹脂作為黏結劑樹脂之著色墨。作為如此的黏結劑樹脂,例如可使用聚胺甲酸酯樹脂、聚酯樹脂、聚醯胺樹脂、丙烯酸樹脂、硝基纖維素等。其中,從與黏著劑層的密接性及與積層著色層的樹脂薄膜之密接性來看,較佳可使用聚胺甲酸酯樹脂,特佳可使用聚酯胺基甲酸酯樹脂。 使用聚酯胺基甲酸酯樹脂作為黏結劑樹脂時,該聚酯胺基甲酸酯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30℃~30℃,尤佳為-20℃~30℃,更佳為-15℃~25℃,特佳為-10℃~25℃。聚酯胺基甲酸酯樹脂的tan δ之尖峰溫度在此範圍時,由於著色層具有合適的柔軟性與硬度,在重做時特別不易發生因著色層之裂紋產生所造成的斷掉,而且不易發生因高溫時的墨之流動所造成的剝落。 再者,聚酯胺基甲酸酯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係以下述所測定的在頻率1Hz之動態黏彈性波譜的tan δ之尖峰溫度作為玻璃轉移溫度。 藉由桿塗機,以50μm的厚度將聚酯胺基甲酸酯樹脂製膜。接著,使用黏彈性試驗機,將切割成試料長度20mm之試驗片(試料長20mm,膜厚50μ),於頻率1Hz、升溫時間3℃/1分鐘之條件下,測定自-150℃至250℃為止的儲存彈性模數(G’)與損失彈性模數(G”)。損失正切tan δ係藉由以下的計算式來算出。 損失正切tan δ=G”/G’ 作為黏彈性試驗機,例如可舉出精工儀器公司製DMS210、DMS220、DMS6100等。 於著色層所使用的著色墨中,含有通常之墨中所使用的硬化劑,但作為該硬化劑,亦較佳為含有脂肪族或脂環族異氰酸酯系硬化劑。藉由使玻璃轉移溫度為-30℃~30℃之聚酯胺基甲酸酯與形成比較柔軟的交聯構造之脂肪族或脂環族異氰酸酯進行交聯,而容易控制彈性模數,容易抑制因高溫的墨之流動所造成的墨界面與黏著劑界面之剝離。由於容易成為更合適的彈性模數,在重做時不易在墨層產生裂紋,容易得到不易發生黏著帶的斷掉之效果。 作為脂肪族或脂環族異氰酸酯,使用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三甲基六亞甲基異氰酸酯、1,6,11-十一烷三異氰酸酯、離胺酸二異氰酸酯、離胺酸酯三異氰酸酯、1,8-二異氰酸酯-4-異氰酸酯甲基辛烷、1,3,6-六亞甲基三異氰酸酯、雙環庚烷三異氰酸酯。又,較佳為可使用此等異氰酸酯的三聚物,其中較佳為二異氰酸酯的加成體或縮二脲體或尿酸酯體。其中,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或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的加成體或縮二脲體或尿酸酯體係容易控制彈性模數而較佳為,特佳為縮二脲或尿酸酯體。硬化劑係可單獨添加,也可添加2種類以上。 作為用於將著色墨予以著色之著色劑,可使用不含有鹵素之周知慣用的顏料或染料,從耐候性‧耐熱性‧在墨樹脂中的分散性來看,較佳為黑色時是碳黑,白色時是氧化鈦、碳酸鈣、硫酸鋇,黃色時是黃色氧化鐵,紅色時是氧化鐵紅,藍色時是菁藍,銀色時是鋁粉,珍珠色時是雲母鈦粉。以著色層作為遮光層時,較佳為形成黑色墨層,碳黑由於遮光性優異而較宜。又,以著色層作為光反射層時,較佳為可形成白色印墨層者,較佳可使用氧化鈦。 著色劑的添加量係可按照用途等來適宜調整,較佳為佔含著色劑的墨固體成分中之10~70%,更佳為40~50%。若為10%以上,則適宜地顯示遮光性,若為70%以下,則分散變良好。 著色層的厚度係可按照所欲的特性來適宜調整。例如,以著色層作為遮光層時,從遮光性與黏著帶冲裁時的加工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1~10μm,更佳為3~7μm。再者,墨的厚度愈厚,從重做性之觀點來看,墨層較佳為愈低彈性模數。 又,著色層係可為單層,按照所欲的隱蔽性或光反射性、遮光性,亦可積層2層以上。特別地,以著色層作為遮光層時,為了謀求遮光性的升高,防止因針孔所致的光之洩漏,較佳為設置2層以上的著色層。 於以本發明的著色帶作為遮光帶或遮光反射帶之情況中,對支持體照射10000cd/m2的光時之透光量較佳為1cd/m2以下,更佳為0.1cd/m2以下。 [黏著帶] 本發明的黏著帶係固定光學薄膜之黏著帶,為在支持體的至少一面上設置有貼附於光學薄膜的上述黏著劑層之黏著帶。藉由該構成,可一邊具有因VOC的減低而優異之環境適應性,一邊適宜地固定容易發生畸變的光學薄膜,具有良好的抗排斥性,同時可適宜地抑制光學薄膜的畸變。 黏著帶的形態,係可為在支持體的一面上設有黏著劑層之單面黏著帶,也可為在支持體的兩面上設有黏著劑層之雙面黏著帶,但於固定光學薄膜與其它構件之零件間固定時,較佳為雙面黏著帶。貼附於上述光學薄膜的黏著劑層,從對於各種被黏附體,尤其玻璃面板等的透明面板,亦具有合適的黏著性而看,在成為雙面黏著帶時,較佳為兩面皆相同之黏著劑層。又,各黏著劑層係可為單層的黏著劑之層,也可為積層有複數的黏著劑層者,亦可以積層有複數的黏著帶之形態來使用。再者,使用單面黏著帶於零件間固定時,藉由在不具有黏著劑層的表面上另外設置雙面黏著帶之手法,或塗布黏著劑之手法,亦可適用於零件間固定。 黏著劑層係可藉由黏著帶之塗布時所一般使用之方法,形成在樹脂薄膜或遮光層上。具體地,例如可藉由將形成黏著劑層的組成物直接塗布在支持體上,進行乾燥之方法,或一旦塗布於隔板上,進行乾燥後,貼合於支持體上之方法等來形成。 本發明的黏著帶之厚度較佳為20~100μm,更佳為30~75μm。其中,特佳為40~65μm。厚度為該範圍者,係可適用作為影像顯示裝置的零件固定用,尤其小型電子機器的影像顯示裝置用。 本發明的黏著帶之對於光學薄膜及玻璃的180度剝離黏著力,較佳為7~15N/20mm,更佳為8~13N/20mm。黏著力為該範圍者,係在影像顯示裝置的零件固定時,可適宜地零件固定。 本發明的黏著帶即使作為帶全體,鹵素(氯‧溴‧氟‧碘)之含量也較佳為0.3質量%以下,更佳為0.05質量%以下,特佳為實質上不含有鹵素。已減低鹵素的黏著帶,係適合於影像顯示裝置的誤作動之抑制。 於本發明的黏著帶之實施形態中,作為至少貼附於光學薄膜的黏著劑層,只要上述黏著劑層設置在支持體上之構成即可,特別地較佳可使用在具有著色層的支持體之著色層面上,具有貼附於光學薄膜的黏著劑層之構成。作為合適的具體例,可例示在樹脂薄膜的一面具有著色層的支持體之兩面,具有黏著劑層之形態,在樹脂薄膜的兩面具有著色層的支持體之雙面,具有黏著劑層之形態等。於此等形態中,若著色層成為由黑色墨所成的遮光層,則可使用作為遮光帶,若成為由白色墨所成的光反射層,則可使用作為光反射帶。又,組合兩者而使用,或使用在所採用的樹脂薄膜上具有光反射性白色薄膜或遮光性黑色薄膜,與由此等和黑色墨所成之遮光層或白色墨所構成之光反射層組合,亦可作為遮光反射帶。 [用途] 本發明的雙面黏著帶係使用於光學薄膜之固定、光學薄膜與其它構件之固定,將由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所形成的黏著劑層貼附於光學薄膜而使用。本發明的黏著帶具有對被黏附體的適宜黏著力,在將光學薄膜與其它構件固定後,即使在光學薄膜發生變形時,也可抑制光學薄膜的畸變,故適合於要求光學薄膜與其它構件的固定之影像顯示裝置。又,具有良好的黏著性,尤其抗排斥性優異。因此,可適合使用作為光學薄膜之畸變容易發生,因殼體之扭曲等之變形而容易發生黏著帶的剝落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光學薄膜之固定用,尤其以省空間施有零件固定之薄型的影像顯示裝置之光學薄膜固定時所用的零件固定帶。又,亦可適合使用作為要求適宜的遮光反射性能,且在不良時或修理時要求重做性之固定薄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光學薄膜與透明面板之遮光帶、光反射帶、遮光反射帶。 作為光學薄膜,可舉出稜鏡片、擴散薄膜、遮光薄膜、反射薄膜等。其中,尤其作為容易發生畸變的光學薄膜,可舉出在具有偏光反射機能的薄膜上設有稜鏡層之稜鏡片。作為如此的光學薄膜,例如可舉出3M公司製BEF-RP2RC、BEF-RP3。 本發明的雙面黏著帶係可適宜地抑制光學薄膜的畸變,尤其對於光學薄膜的大小為2.5~7吋(對角)左右之大小的光學薄膜,特別達成適宜的畸變抑制效果。 光學薄膜係其外形變化率愈大,畸變愈容易發生,當在流動方向與寬度方向中舉動變化時,畸變嚴重。在流動方向或寬度方向中比±0.05%大的變化率,尤其在流動方向中比+0.06%大的變化率,在寬度方向中比-0.06%大的變化率時,特別容易發生畸變。以本發明的黏著帶,即使為上述光學薄膜,也可抑制畸變。再者,光學薄膜的外形變化率係以在85℃靜置5分鐘的前後之下式所表示。 外形變化率=[(靜置後長度-靜置前長度)/(靜置前長度)]×100(%) 當光學薄膜具有稜鏡層,稜鏡層的稜線係與黏著帶的流動方向傾斜交叉時,光學薄膜的畸變係容易發生,但本發明的黏著帶係即使上述構成,也可適宜地抑制畸變。 作為藉由本發明的雙面黏著帶而與光學薄膜固定的其它構件,可為在影像顯示裝置中與光學薄膜固定之各種構件,例如,可舉出設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表層的液晶(LCD)面板、電致發光面板、電漿顯示器面板、電子紙顯示面板等的顯示面板。此等的顯示面板係可以單獨使用玻璃或塑膠,或貼合偏光薄膜等的機能性薄膜而使用。於本發明的雙面黏著帶中,當兩面皆成為使用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黏著劑層時,與玻璃面板或偏光薄膜的黏著性特別優異。 作為光學薄膜與其它構件的固定態樣,只要是可確保影像顯示裝置的影像顯示區域之態樣,則沒有特別的限制,較佳可例示藉由經冲裁等而成為框緣狀的雙面黏著帶,來固定方形的光學薄膜一其它構件之態樣,藉由長方形的雙面黏著帶來固定方形的光學薄膜之二邊以上的端部周邊區域之態樣,以任意的間隙,在方形的光學薄膜之端部周邊區域,藉由小片狀的雙面黏著帶來固定之態樣等。 作為影像顯示裝置之一例,有背光方式的LCD等,此一般的構成係積層反射板、導光板、擴散片等,在表層設置稜鏡片等的光學薄膜,在導光板之側方設置燈反射器,依順予積層配置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冷陰極管等的光源之背光模組,與顯示面板(LCD面板)之構成。本發明的黏著帶係可例示在顯示面板與背光模組表層的光學薄膜之間,冲裁成框緣狀而夾入態樣,當作較佳的態樣。雙面黏著帶之貼附形態,係可為雙面黏著帶的光學薄膜側黏著劑層僅接觸背光模組表層的光學薄膜之形態,也可為在背光模組表層的光學薄膜與收納有該背光模組之殼體上跨接之形態。 本發明的玻璃面板光學薄膜固定用雙面黏著帶,由於可抑制周邊機器的誤作動,給予可靠性高的製品,故可適用作為各種的電子機器,尤其電子筆記本、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高機能行動電話)、PHS、遊戲機、電子書籍、多機能數據終端、移動式個人電腦等之小型化的攜帶電子機器之顯示裝置的玻璃面板固定用。 實施例 [聚酯胺基甲酸酯之製造例] (聚酯胺基甲酸酯樹脂(A))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卻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四口燒瓶中,加入256.3份的由己二酸/對苯二甲酸=50/50的酸成分與3-甲基-1,5-戊二醇所得之數量平均分子量(以下稱為Mn)2,000的聚酯二醇與36.5份的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於氮氣流下在90℃使反應15小時。接著,添加5.0份的異佛爾酮二胺、2.2份的二正丁胺、175份的甲苯、350份的甲基乙基酮、175份的異丙烯醇,於攪拌下在40℃使反應3小時,而得到樹脂固體成分濃度30.0%、加登納黏度U-V(25℃)、胺價=0、質量平均分子量(以下稱為Mw)67,000之聚酯胺基甲酸酯樹脂(A)。所得之樹脂的tan δ之尖峰溫度為-8℃。 [黑色墨之製造例] (黑色墨之製造例1) 添加4份的DEGUSSA公司製「Carbon Degussa Special 4A」、6份的DEGUSSA公司製「Carbon Special 250P」、40份的聚酯胺基甲酸酯樹脂(A)(tan δ尖峰溫度=-8℃)、23份的甲基乙基酮、13份的甲苯、6份的醋酸乙酯、3份的乙酸正丙酯、3份的異丙醇,於經砂磨機約1小時濕式分散之物中,添加4份的DIC公司製硬化劑「KR90」(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縮二脲體)、35份的DIC公司製稀釋劑「Direuser V No.20」,而作成黑色墨(A)。再者,樹脂表示固體成分比。 [支持體之製作] (墨塗覆薄膜(A)) 對帝人杜邦薄膜(股)製Teflex FW2 # 13(厚度:13μm,拉伸強度23N/20mm),以表面狀態成為50達因以上之方式進行電暈處理,在其上以乾燥厚度成為4μm之方式,2次凹版塗布黑色墨(A)。再者,乾燥係在常溫放置2分鐘。然後在40℃熟成2日,得到墨塗覆薄膜(A)。 [丙烯酸系共聚物乳液之調製方法] (調製例1) <乳化液(1)之調製> 於容器中置入75.0g的離子交換水、20.0g的界面活性劑Aqualon KH-1025[第一工業製藥(股)製;有效成分25%]與37.5g的界面活性劑Latemul PD-104[花王(股)製;有效成分20%],均勻溶解。於其中,加入227.5g的丙烯酸正丁酯、227.5g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5.0g的甲基丙烯酸甲酯、7.5g的N-乙烯基吡咯啶酮、1.5g的丙烯酸、11.0g的甲基丙烯酸、0.2g的月桂基硫醇,進行乳化,而得到632.7g的乳化液(1)。 <丙烯酸系共聚物(1)的乳液之調製> 於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卻管、氮氣導入管、溫度計、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中,置入340g的離子交換水,邊吹入氮氣邊升溫至60℃為止。於攪拌下,添加乳化液(1)的一部分[3.2g]、5.0g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有效成分3%]、5.0g的亞硫酸氫鈉水溶液[有效成分3%],邊保持60℃邊以1小時使聚合。繼續,將629.5g的剩餘的乳化液(1)與40g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有效成分1.25%],使用各自的漏斗,邊將反應容器保持在60℃邊費8小時滴下聚合。滴下結束後,邊將反應容器保持在60℃邊攪拌2小時後,冷卻內容物,接著以pH成為7.5之方式,用氨水(有效成分10%)來調製。用200篩目金屬網來過濾此,而得到1013.5g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之乳液。此處,所得之丙烯酸系共聚物(1)的乳液係固體成分濃度50%,平均粒徑為341nm。 (調製例2) <乳化液(2)之調製> 於容器中置入75.0g的離子交換水、20.0g的界面活性劑Aqualon KH-1025[第一工業製藥(股)製;有效成分25%]與37.5g的界面活性劑Latemul PD-104[花王(股)製;有效成分20%],均勻溶解。於其中,加入227.5g的丙烯酸正丁酯、227.5g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5.0g的甲基丙烯酸甲酯、7.5g的N-乙烯基吡咯啶酮、12.5g的丙烯酸、0.20g的月桂基硫醇,進行乳化,而得到632.7g的乳化液(2)。 <丙烯酸系共聚物(2)的乳液之調製> 於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卻管、氮氣導入管、溫度計、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置入340g的離子交換水,邊吹入氮氣邊升溫至60℃為止。於攪拌下,添加乳化液(2)的一部分[3.2g]、5.0g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有效成分3%]、5.0g的亞硫酸氫鈉水溶液[有效成分3%],邊保持60℃邊以1小時使聚合。繼續,將629.5g的剩餘的乳化液(2)與40g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有效成分1.25%],使用各自的漏斗,邊將反應容器保持在60℃邊費8小時滴下聚合。滴下結束後,邊將反應容器保持在60℃邊攪拌2小時後,冷卻內容物,接著以pH成為7.5之方式,用氨水(有效成分10%)來調製。用200篩目金屬網來過濾此,而得到1013.5g的丙烯酸系共聚物(2)之乳液。此處,所得之丙烯酸系共聚物(2)的乳液係固體成分濃度50%,平均粒徑為338nm。 (調製例3) <乳化液(3)之調製> 於容器中置入75.0g的離子交換水、20.0g的界面活性劑Aqualon KH-1025[第一工業製藥(股)製;有效成分25%]與37.5g的界面活性劑Latemul PD-104[花王(股)製;有效成分20%],均勻溶解。於其中,加入50.0g的丙烯酸正丁酯、405.0g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5.0g的甲基丙烯酸甲酯、7.5g的N-乙烯基吡咯啶酮、12.5g的丙烯酸、0.20g的月桂基硫醇,進行乳化,而得到632.7g的乳化液(3)。 <丙烯酸系共聚物(3)的乳液之調製> 於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卻管、氮氣導入管、溫度計、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置入340g的離子交換水,邊吹入氮氣邊升溫至60℃為止。於攪拌下,添加乳化液(3)的一部分[3.2g]、5.0g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有效成分3%]、5.0g的亞硫酸氫鈉水溶液[有效成分3%],邊保持60℃邊以1小時使聚合。繼續,將629.5g的剩餘的乳化液(1)與40g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有效成分1.25%],使用各自的漏斗,邊將反應容器保持在60℃邊費8小時滴下聚合。滴下結束後,邊將反應容器保持在60℃邊攪拌2小時後,冷卻內容物,接著以pH成為7.5之方式,用氨水(有效成分10%)來調製。用200篩目金屬網來過濾此,而得到1013.5g的丙烯酸系共聚物(3)之乳液。此處,所得之丙烯酸系共聚物(3)的乳液係固體成分濃度50%,平均粒徑為330nm。 (調整例4) <乳化液(4)之調製> 於容器中置入75.0g的離子交換水、20.0g的界面活性劑Aqualon KH-1025[第一工業製藥(股)製;有效成分25%]與37.5g的界面活性劑Latemul PD-104[花王(股)製有效成分20%],均勻溶解。於其中,加入231.25g的丙烯酸正丁酯、231.25g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5.0g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5g的丙烯酸、11.0g的甲基丙烯酸、0.2g的月桂基硫醇,進行乳化,而得到632.7g的乳化液(4)。 <丙烯酸系共聚物(4)的乳液之調製> 於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卻管、氮氣導入管、溫度計、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置入340g的離子交換水,邊吹入氮氣邊升溫至60℃為止。於攪拌下,添加乳化液(4)的一部分[3.2g]、5.0g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有效成分3%]、5.0g的亞硫酸氫鈉水溶液[有效成分3%],邊保持60℃邊以1小時使聚合。繼續,將629.5g的剩餘的乳化液(2)與40g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有效成分1.25%],使用各自的漏斗,邊將反應容器保持在60℃邊費8小時滴下聚合。滴下結束後,邊將反應容器保持在60℃邊攪拌2小時後,冷卻內容物,接著以pH成為7.5之方式,用氨水(有效成分10%)來調製。用200篩目金屬網來過濾此,而得到1013.5g的丙烯酸系共聚物(4)之乳液。此處,所得之丙烯酸系共聚物(4)的乳液係固體成分濃度50%,平均粒徑為345nm。 (調整例5) <乳化液(5)之調製> 於容器中置入75.0g的離子交換水、20.0g的界面活性劑Aqualon KH-1025[第一工業製藥(股)製;有效成分25%]與37.5g的界面活性劑Latemul PD-104[花王(股)製;有效成分20%],均勻溶解。於其中,加入240g的丙烯酸正丁酯、240g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7.5g的N-乙烯基吡咯啶酮、1.5g的丙烯酸、11.0g的甲基丙烯酸、0.2g的月桂基硫醇,進行乳化,而得到632.7g的乳化液(5)。 <丙烯酸系共聚物(4)的乳液之調製> 於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卻管、氮氣導入管、溫度計、滴液漏斗之反應容器,置入340g的離子交換水,邊吹入氮氣邊升溫至60℃為止。於攪拌下,添加乳化液(5)的一部分[3.2g]、5.0g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有效成分3%]、5.0g的亞硫酸氫鈉水溶液[有效成分3%],邊保持60℃邊以1小時使聚合。繼續,將629.5g的剩餘的乳化液(2)與40g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有效成分1.25%],使用各自的漏斗,邊將反應容器保持在60℃邊費8小時滴下聚合。滴下結束後,邊將反應容器保持在60℃邊攪拌2小時後,冷卻內容物,接著以pH成為7.5之方式,用氨水(有效成分10%)來調製。用200篩目金屬網來過濾此,而得到1013.5g的丙烯酸系共聚物(5)之乳液。此處,所得之丙烯酸系共聚物(5)的乳液係固體成分濃度50%,平均粒徑為340nm。 [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製造] (製造例1) 於前述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之乳液1000g[dry;500g]中,添加2.5g的作為均平劑的Surfynol PSA-336[Air Products日本(股)製;有效成分100%]、2.5g的作為消泡劑的Surfynol DF-110D[Air Products日本(股)製;有效成分100%]、125g的以固體成分計作為增黏樹脂的Super Ester NS-100H[荒川化學工業(股)製;玻璃轉移溫度50℃]、0.15g(0.03質量份)的作為交聯劑的環氧化合物Tetrad C[三菱瓦斯化學(股)製],用200篩目金屬網來過濾,而得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1)。 (製造例2) 除了使製造例1中的交聯劑之配合量0.15g(0.03質量份)成為0.2g(0.04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2)。 (製造例3) 除了使製造例1中的交聯劑之配合量0.15g(0.03質量份)成為0.25g(0.05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3)。 (製造例4) 除了代替製造例1中使用的增黏樹脂Super Ester NS-100H固體成分125g,使用62.5g的以固體成分計的Super Ester E-865NT[荒川化學工業(股)製;玻璃轉移溫度100℃]、62.5g的以固體成分計的Super Ester E-200NT[荒川化學工業(股)製;玻璃轉移溫度90℃],使交聯劑之配合量0.15g(0.03質量份)成為0.35g(0.07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4)。 (製造例5) 除了代替製造例3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之乳液1000g[dry;500g],使用前述的丙烯酸系共聚物(2)以外,與製造例3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5)。 (製造例6) 除了使製造例5中的交聯劑之配合量0.25g(0.05質量份)成為0.4g(0.08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5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6)。 (製造例7) 除了代替製造例6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2)之乳液1000g[dry;500g],使用前述的丙烯酸系共聚物(3)以外,與製造例6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7)。 (製造例8) 除了使製造例7中的交聯劑之配合量0.4g(0.08質量份)成為0.5g(0.1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7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8)。 (製造例9) 除了代替製造例1中使用的增黏樹脂Super Ester NS-100H固體成分125g,使用125g的以固體成分計的Super Ester E-200NT[荒川化學工業(股)製;玻璃轉移溫度90℃],使交聯劑的配合量0.15g(0.03質量份)成為0.35g(0.07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9)。 (製造例10) 除了代替製造例1中使用的增黏樹脂Super Ester NS-100H固體成分125g,使用125g的以固體成分計的Super Ester E-865NT[荒川化學工業(股)製;玻璃轉移溫度100℃],使交聯劑的配合量0.15g(0.03質量份)成為0.35g(0.07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10)。 (製造例11) 除了代替製造例1中使用的增黏樹脂Super Ester NS-100H固體成分125g,使用50g,使交聯劑的配合量0.15g(0.03質量份)成為0.35g(0.07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11)。 (製造例12) 除了代替製造例1中使用的增黏樹脂Super Ester NS-100H固體成分125g,使用200g,使交聯劑的配合量0.15g(0.03質量份)成為0.5g(0.1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12)。 (製造例13) 除了代替製造例4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之乳液1000g[dry;500g],使用前述的丙烯酸系共聚物(4)以外,與製造例4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13)。 (製造例14) 除了代替製造例4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之乳液1000g[dry;500g],使用前述的丙烯酸系共聚物(5)以外,與製造例4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14)。 (比較製造例1) 除了使製造例4中的交聯劑之配合量0.35g(0.07質量份)成為0.15g(0.03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4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H1)。 (比較製造例2) 除了使製造例1中的交聯劑之配合量0.15g(0.03質量份)成為0.4g(0.08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H2)。 (比較製造例3) 除了使製造例5中的交聯劑之配合量0.25g(0.05質量份)成為0.15g(0.03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5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H3)。 (比較製造例4) 除了使製造例5中的交聯劑之配合量0.25g(0.05質量份)成為0.2g(0.04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5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H4)。 (比較製造例5) 除了使製造例5中的交聯劑之配合量0.25g(0.05質量份)成為0.5g(0.1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5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H5)。 (比較製造例6) 除了使製造例7中的交聯劑之配合量0.4g(0.08質量份)成為0.6g(0.03質量份)以外,與製造例7同樣地,製造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H6)。 [黏著帶之製作] (實施例1) 以乾燥後的厚度成為20μm之方式,於經脫模處理的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上,塗布製造例1所得之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1),在85℃乾燥2分鐘而得到黏著劑層。將所得之黏著劑層轉印至墨塗覆薄膜(A)的兩面,用80℃的熱輥,以4kgf/cm的壓力進行積層,更在40℃熟成2日,而得到實施例1之雙面黏著帶。 (實施例2~14) 除了使用製造例2~14所得之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2)~(14)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實施例2~14之雙面黏著帶。 (比較例1~6) 除了使用比較製造例1~6所得之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H1)~(H6)以外,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比較例1~6之雙面黏著帶。 對於上述實施例1~8、比較例1~6所得之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帶,進行以下的評價。表中顯示所得之結果。 (丙烯酸系共聚物的玻璃轉移溫度之測定) 使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乳液,按照上述黏著帶的製造條件來作成片,疊合至5mm厚度為止以製作試驗片。使用黏彈性試驗機(Rheometrics公司製,商品名:Ares 2KFRTN1),在同試驗機的測定部之平行圓盤之間夾入試驗片,測定以1Hz的頻率、2℃/min的升溫速度自-50℃至150℃為止之儲存彈性模數(G’)與損失彈性模數(G”),根據以下之式來算出tan δ,作為玻璃轉移溫度。 (增黏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之測定) 使用真空乾燥器,在真空下,使增黏樹脂60℃乾燥2日以上,而得到乾燥重量10mg之試驗試料。對於該試驗試料,使用DSC測定裝置(Mettler-Toledo(股)製,商品名:DSC822),在-50℃至200℃之溫度範圍,以2℃/min的升溫速度,測定連續2次DSC曲線,由第2次的測定數據來測定玻璃轉移溫度。 (黏著劑層的玻璃轉移溫度之測定) 將按照上述黏著帶的製造條件所作成之黏著劑層,疊合至5mm厚度為止,以製作試驗片。使用黏彈性試驗機(Rheometrics公司製,商品名:Ares 2KFRTN1),在同試驗機的測定部之平行圓盤之間夾入試驗片,測定以1Hz的頻率、2℃/min的升溫速度自-50℃至150℃為止之儲存彈性模數(G’)與損失彈性模數(G”),根據以下之式來算出tan δ,作為玻璃轉移溫度。 tan δ=G”/G’ (黏著劑層的凝膠分率之測定) 按照上述黏著帶的製造條件,以乾燥後的厚度成為25μm之方式,設置於聚酯薄膜(經剝離處理者)之上,以調製試驗片。將試驗片切斷成20mm×100mm之大小,剝離聚酯薄膜,測定甲苯萃取前的重量a。其次,將同一試驗片浸漬在甲苯中24小時後,取出凝膠物,在100℃乾燥2小時,測定甲苯萃取後的重量b。凝膠分率係藉由以下之計算式來算出。 凝膠分率(%)=(b/a)×100 (光學薄膜之起伏/畸變試驗) 將在23℃下冲裁加工上述所調製的黏著帶而成的如第1圖之框緣狀的黏著帶(外形:32mm×42mm,寬度:2mm)之黑色墨側,貼附於玻璃上,將白色墨側貼附於3M公司製的薄型光學薄膜「BEFRP2RC」(120μm)(外形:30mm×40mm,在85℃的乾燥器中靜置5分鐘時的外形變化率/流動方向:+0.08%,寬度方向:-0.08%)(第1圖)。再者,黏著帶與光學薄膜接觸的寬度係各邊皆為1mm。將此零件在85℃靜置72小時,然後在23℃靜置1小時,觀察85℃靜置前後的外觀變化。 ○:在光學薄膜沒有發生畸變 △:在光學薄膜發生畸變 ×:在光學薄膜發生大的畸變 (抗排斥性試驗) 如第2圖,以3mm寬的黏著帶來貼附100μm的PET薄膜(UNITIKA製Emblet SA # 100)與2mm厚度的聚碳酸酯(PC)板。然後,於2kg輥一次往返的條件下加壓,觀察60℃ 90%RH72小時放置後的浮起剝落。產生0.5mm以上的浮起時,厚度差距嚴重,不適合液晶模組固定用黏著帶。 ○:浮起剝落為小於0.5mm ×:浮起剝落為0.5mm以上 如由上述表1~3可明顯得知,實施例1~14的本發明之黏著帶雖然使用已減低VOC的水系黏著劑,但是可適宜地抑制光學薄膜的起伏或畸變,而且具有良好的抗排斥性。另一方面,比較例的黏著帶係無法兼顧光學薄膜的起伏或畸變之抑制與抗排斥性。 10‧‧‧雙面黏著帶 11‧‧‧光學薄膜 12‧‧‧玻璃 20‧‧‧黏著帶 21‧‧‧PC板 22‧‧‧PET薄膜 23‧‧‧雙面帶 第1圖(a)、(b)係顯示實施例中的光學薄膜之畸變防止性的測定方法之概念圖。 第2圖係顯示實施例中的抗排斥性之測定方法之概念圖。
权利要求:
Claims (5) [1] 一種黏著帶,其係使用於光學薄膜之固定的黏著帶,其特徵為:與光學薄膜相接的黏著劑層係由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所構成之黏著劑層,該黏著劑層的玻璃轉移溫度為-5℃以下,凝膠分率為25~4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黏著帶,其中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含有玻璃轉移溫度為-45~-25℃的丙烯酸系共聚物與玻璃轉移溫度為30~120℃的增黏樹脂。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黏著帶,其中相對於100質量份的該丙烯酸系共聚物而言,增黏樹脂之含量為10~40質量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黏著帶,其中丙烯酸系共聚物係含有佔丙烯酸共聚物所使用的單體成分中之40質量%以上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黏著帶,其中該光學薄膜係稜鏡片。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5760571B2|2015-08-12|偏光フィルム固定用着色粘着テープ WO2016204154A1|2016-12-22|両面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760572B2|2015-08-12|両面粘着テープ JP5311108B2|2013-10-09|遮光性粘着テー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lcdモジュール JP5428165B2|2014-02-26|粘着テープ及びlcdモジュール JP2016224307A|2016-12-28|両面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044119A|2019-03-22|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組成物、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TWI627254B|2018-06-21|黏著帶 JP2008247960A|2008-10-16|遮光性粘着テー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lcdモジュール JP5760570B2|2015-08-12|ガラスパネル固定用着色粘着テープ JP5760573B2|2015-08-12|両面粘着テープ JP5760574B2|2015-08-12|着色粘着テープ JP6945091B1|2021-10-06|粘着シート、表示装置、構造体および光透過性部材付き粘着シート JP5545513B2|2014-07-09|粘着テープ及びlcdモジュール JP5584439B2|2014-09-03|粘着シー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6916543B|2021-06-08|石墨片用粘合片 KR102346656B1|2022-01-04|양면 점착제층 부착 편광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11213788A|2011-10-27|エマルジョン型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JP2009084364A|2009-04-23|遮光性粘着テープ及びlcdモジュール KR20200067250A|2020-06-12|표면 보호 필름 및 광학 부재 JP2010190950A|2010-09-02|遮光反射テープ及びlcdモジュール KR20180092802A|2018-08-20|점착제 및 점착 시트 JP6884258B1|2021-06-09|粘着シート WO2022044355A1|2022-03-03|粘着シート WO2022044365A1|2022-03-03|粘着シート、表示装置、構造体および光透過性部材付き粘着シート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5541552B2|2014-07-09| KR20140075705A|2014-06-19| JPWO2013047764A1|2015-03-30| TWI627254B|2018-06-21| WO2013047764A1|2013-04-04| CN103842462A|2014-06-04| KR101917906B1|2018-11-12| CN103842462B|2016-03-30|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CN105593719A|2013-09-30|2016-05-18|Lg化学株式会社|包括功能性涂层的光学膜以及包括该光学膜的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JP3134347B2|1990-08-10|2001-02-13|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アクリル酸デシルエステル組成物| JP4142856B2|2001-04-18|2008-09-03|日東電工株式会社|液晶パネルのガラス基板貼着用の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082634A|2003-09-04|2005-03-31|Soken Chem & Eng Co Ltd|機能性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るフラットパネル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7051271A|2005-07-21|2007-03-01|Nitto Denko Corp|粘着剤組成物、両面粘着テープ、接着方法及び携帯用電子機器| KR101374511B1|2007-03-09|2014-03-13|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점착제, 양면 점착 시트 및 표시 장치| JP2008274243A|2007-03-30|2008-11-13|Dic Corp|粘着テープおよびlcdモジュール| KR101181336B1|2008-03-28|2012-09-11|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수분산형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점착 테이프| JP2010065095A|2008-09-09|2010-03-25|Sekisui Chem Co Ltd|粘着剤、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 JP5519917B2|2008-09-26|2014-06-11|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研磨布固定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JP5578835B2|2009-11-16|2014-08-27|日東電工株式会社|粘着テープ| JP5590380B2|2010-03-31|2014-09-17|Dic株式会社|エマルジョン型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テープ|JP6172502B2|2013-03-15|2017-08-02|Dic株式会社|粘着テープ| JP2015155528A|2014-01-15|2015-08-27|日東電工株式会社|両面粘着シート| KR102312515B1|2014-11-25|2021-10-13|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216926||2011-09-30|| JP2011-216926||2011-09-30||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