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木質素解聚產物;以及於氧化鐵與氫氣存在下,對該木質素解聚產物進行氫化反應,以製備一酚化物。
公开号:TW201323386A
申请号:TW100145895
申请日:2011-12-13
公开日:2013-06-16
发明作者:Chiung-Fang Liu;Chi-Ching Chen;Chih-Hao Chen;Pei-Jung Yu;Ying-Hsi Chang;Hou-Peng Wan;Hom-Ti Lee
申请人:Ind Tech Res Inst;
IPC主号:C07C37-00
专利说明:
酚化物之製備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酚化物之製備方法,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由木質素解聚產物(lignin depolymerization product)製備酚化物之方法。
目前,酚的來源主要為石化原油。原油經常壓塔蒸餾,獲得的輕油經加氫處理,再分餾成為苯,苯經磺化、熔融、鹵代芳烴鹼處理等程序,獲得酚。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製造染料、藥物、酚醛樹脂、膠黏劑等。在有限的石化資源下,酚的供給年年不足,以2011年為例,全球酚的供給有53.4萬公噸的缺口,積極尋求石化酚以外的料源與製造技術,為刻不容緩的要務。
生質物中的木質素(lignin)主要由碳(C)、氫(H)、氧(O)三元素構成,以解聚(depolymerization)方式處理,可獲得4-甲氧基酚(4-methoxy phenol,C7H8O2)、鄰-甲氧基酚(guaiacol,C7H8O2)或2,6-二甲氧基酚(syringol,C8H10O3)等酚化物。若可移除木質素解聚產物(lignin depolymerization product)苯環上之甲氧基,便可獲得高單價酚(60元/公斤)或粗酚(40元/公斤,為酚、甲酚與二甲酚混合物)。以生質物替代石化酚原料,可降低對石化酚之依賴,並有助於提升生質物之總利用價值,為一具有大量料源與發展潛力之技術。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木質素解聚(depolymerization)產物;以及於氧化鐵與氫氣存在下,對該木質素解聚產物進行氫化反應,以製備一酚化物。
本發明使用比熱≦7J/g‧℃,粒徑≦5μm之四氧化三鐵(Fe3O4)觸媒粉體進行木質素解聚產物(lignin depolymerization product)之加氫脫氧以生成酚化物。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提供一木質素解聚(depolymerization)產物。之後,於氧化鐵與氫氣存在下,對木質素解聚產物進行氫化反應,以製備一酚化物。
上述木質素解聚產物(lignin depolymerization product)可由一木質素(lignin)經例如水解法、熱裂解法、水熱法、液化法或離子溶液法等方法所進行之解聚反應(depolymerization)所獲得,其可包括4-甲氧基酚()、鄰-甲氧基酚)、2,6-二甲氧基酚()或其組合。
上述作為催化劑之氧化鐵(iron oxide)可為四氧化三鐵(Fe3O4),其粒徑大體等於或小於5μm,比熱大體等於或小於7J/g‧℃。
上述氫化反應(hydrogenation)中,其反應溫度大體介於160~360℃,氫氣壓力大體介於5~100atm,空間速度大體介於10~60h-1
本發明所製備之酚化物為一粗酚(crude phenol)組成物,其可包括酚(phenol)、甲酚(cresol)、二甲酚(xylenol)或其組合。
本發明使用比熱≦7J/g‧℃,粒徑≦5μm之四氧化三鐵(Fe3O4)觸媒粉體進行木質素解聚產物(lignin depolymerization product)之加氫脫氧以生成酚化物。利用該觸媒具有比熱低,為熱良導體,以及粒徑小,與反應物接觸面積大之特性,促進苯環上碳-氧鍵結之斷裂,加速酚之形成。在本發明氫氣系統中,苯環上碳-氧鍵結之斷裂為吸熱反應,斷鍵後之苯環自由基氫化則為放熱反應,主反應即包括氫裂與氫化,生成酚(>80%),副反應包括親電子取代反應,生成鄰-甲酚(<10%)與間-甲酚(<10%),因此,本發明酚的產生具有高度選擇性。構成該觸媒主體的物質(包括一氧化鐵(FeO)與三氧化二鐵(Fe2O3))為兩個在特定溫度、氫氣與水氣存在下,會相互達成熱平衡的物質。該觸媒可攜帶氫裂所需的能量至碳-氧鍵結處,有效地使碳-氧鍵結斷裂,在氫氣環境下,氫氣與因碳-氧鍵斷裂而產生的自由基進行氫化,此反應為一放熱反應,放出來的熱量,即被觸媒吸收帶走。於例如鄰-甲氧基酚的加氫製程中,一連串的吸熱與放熱反應便由此觸媒進行熱力學調控,避免了傳統熱傳較差的觸媒,因能量傳遞問題,所造成系統溫度過熱或過低,致反應終止或產生較多副反應的現象。此外,於氫化反應結束後,由於該觸媒可回復原本四氧化三鐵(Fe3O4)的磁性,遂可進一步藉由簡單磁選方式,輕易分離產物與觸媒。
【實施例1】
本發明觸媒(Fe 3O 4)之製備
首先,將三氯化鐵(FeCl3)與二氯化鐵(FeCl2)以莫耳比2:1的比例混合倒入100mL的燒杯中配製成一酸性水溶液。接著,緩慢滴入濃氨水直至產生黑色沉澱。待靜置完全沉澱後,取出下層沉澱物,並以去離子水反覆清洗數次。最後,放入105℃的烘箱中進行烘乾,即完成觸媒(Fe3O4)之製備。
根據XRD分析,本實施例觸媒(Fe3O4)之特性尖峰位置分別為:2θ=30.16°、35.7°、43.33°、53.6°、57.1°、62.8°,其分別對應立方相Fe3O4的(220)、(311)、(400)、(422)、(511)與(440)晶面位置。由於上述特徵峰均與Fe3O4的標準峰相符,因此,依此XRD分析結果可證實本實施例所製備之觸媒其成分確實為Fe3O4
【實施例2】
本發明酚之製備、轉化率及定性分析
首先,以5%的鄰-甲氧基酚(guaiacol,C7H8O2)摻配95%的正十四烷(C14H30)作為進料。待進料與觸媒依設定的質量空間速度(weight hourly space velocity,WHSV)完成填充後,將其置入柱型快篩反應管中,並將反應管的各閥件封閉。接著,填充氫氣至實驗所需壓力。於持壓後洩壓,進行持壓與防漏測試,重複以上程序三次。之後,將柱型快篩反應管置入一預熱至反應溫度的火爐中,以一K-型熱電耦進行溫度量測。整個火爐共有四個反應器插入口,為一可以30Hz頻率擺動的裝置。將木質素解聚產物(lignin depolymerization product)產酚的實驗時間設定為1小時。本實施例分別使用三種觸媒進行產酚實驗。第一種觸媒為經氫化前處理之觸媒,第二種觸媒為經硫化前處理之觸媒,第三種觸媒則為未經前處理之觸媒。上述之氫化前處理包括將觸媒置於100%氫氣中,分別於160℃、240℃與360℃處理15小時。上述之硫化前處理包括將觸媒置於5%氫氣與95%硫化氫中,分別於160℃、240℃與360℃處理15小時。本實施例所設定的反應條件包括:反應溫度280℃,氫氣壓力50atm(25℃),空間速度10h-1,氫化反應時間1小時。
於上述實驗完成後,液態產物以GC-FID(GC-FID,column,HP-1;交聯甲基矽氧烷(cross-linked methyl siloxane);25m£0.32mm£0.17μm)進行量測(所設定之溫度變化梯度如下:40℃(保持10分鐘)→50℃(升溫速率:2℃/分鐘)→70℃(升溫速率:1℃/分鐘)→100℃(升溫速率:3℃/分鐘)→110℃(升溫速率:1℃/分鐘)→300℃(升溫速率:10℃/分鐘)(保持1分鐘)),以計算鄰-甲氧基酚的轉化率,結果如表1所示。計算方式如下:
轉化率=[(反應物中鄰甲氧基酚的重量百分比-產物中鄰甲氧基酚的重量百分比)/反應物中鄰甲氧基酚的重量百分比]×100%
本實施例中,若使用經硫化前處理之觸媒,其鄰-甲氧基酚的轉化率>96%,幾乎達完全轉化。若使用經氫化前處理之觸媒,其鄰-甲氧基酚的轉化率則明顯受到前處理(氫化)溫度的影響,隨前處理(氫化)溫度上升而下降,當前處理(氫化)溫度為160℃時,轉化率為100%,而當前處理(氫化)溫度提高至360℃時,轉化率則降為僅49%。此可由觸媒中,三氧化二鐵(Fe2O3)在氫氣作用下還原成一氧化鐵(FeO)而失去活性加以說明。若使用未經前處理之觸媒,其鄰-甲氧基酚的轉化率達100%,此即表示本發明觸媒當製備完成時即具備觸媒活性,不需如商用觸媒般,需經活化(前處理)程序,因此,可大幅降低製程成本。
此外,上述液態產物續以GC-MS(GC-MSD;HP 5973;column,HP-1;交聯甲基矽氧烷(cross-linked methyl siloxane),25m×0.32mm×0.17μm)進行成分分析(所設定之溫度變化梯度如下:40℃(保持10分鐘)→300℃(升溫速率:5℃/分鐘)(保持10分鐘))。
由GC-MS之分析結果可知,本發明不論以經氫化前處理之觸媒、以經硫化前處理之觸媒或是以未經前處理之觸媒進行產酚實驗,其所得之主要產物均為酚。
【實施例3】
觸媒前處理(活化)程序對產物選擇率之影響(以鄰-甲氧基酚為反應物)
本實施例使用經不同前處理(活化)程序之觸媒,以GC-FID進行鄰-甲氧基酚產酚之選擇率分析。分析結果如下:使用氫氣進行觸媒前處理(活化)者,在液態產物中,酚(phenol)的選擇率約為60%,另,鄰-甲酚(o-cresol)與間-甲酚(m-cresol)的選擇率分別約為10%,因此,粗酚的選擇率>80%。其餘產物為環己酮(<20%),而環己酮亦為一高單價化工原料(60元/公斤)。
另,使用硫化氫作為活化觸媒的氣體者,在液態產物中,酚(phenol)的選擇率約為50%,然,鄰-甲酚(o-cresol)與間-甲酚(m-cresol)的生成並不明顯。而完全脫氧的產物環己烷(42元/公斤)與環己烯(49元/公斤)約為45%,此二者亦為有價化工原料。
【實施例4】
反應時間對產物選擇率之影響(以鄰-甲氧基酚為反應物)
本實施例將反應時間分別設定為0.5、1與2小時。實驗結果如下:當反應0.5小時,粗酚的選擇率達100%,其中60%為酚(phenol),其餘為鄰-甲酚(o-cresol)與間-甲酚(m-cresol);當反應1小時,粗酚的選擇率約85%,其餘為環己酮;當反應達2小時,粗酚的選擇率約82%,產物中除環幾酮外,另有環己烯。由此可知,鄰-甲氧基酚會先進行氫裂反應生成酚及其他酚化物,隨著反應時間增長,繼續進行氫化反應,脫烯烴生成環己酮,之後,進一步加氫脫氧生成環己烯。因此,以本實施例而言,反應0.5小時,即可獲得高產率之酚化物,延長反應時間,反而生成其他氫化副產物。
【實施例5】
反應壓力對產物選擇率之影響(以鄰-甲氧基酚為反應物)
本實施例中,當反應壓力設定為5~25atm時,液體產物中,粗酚的選擇率達100%;當反應壓力提高至50atm時,則有15%為環己酮,其餘為粗酚。依此可說明,以四氧化三鐵(Fe3O4)為觸媒,於5atm的氫氣壓力下,即可將鄰-甲氧基酚轉化為粗酚;壓力增加至50atm時,會將部分粗酚進一步氫化、脫氧,反而降低粗酚產率。因此,使用四氧化三鐵(Fe3O4)為觸媒者,氫氣壓力僅需5atm即可達最佳粗酚轉化率。
【實施例6】
反應溫度對產物選擇率之影響(以鄰-甲氧基酚為反應物)
本實施例將反應溫度分別設定為240℃、280℃與320℃。實驗結果如下:當反應溫度為240℃時,粗酚(crude phenol)的選擇率達100%,然,反應溫度愈高會使粗酚進一步氫化,生成環己酮、環己烯,甚至環己烷。因此,欲以粗酚(crude phenol)為產物者,僅須將反應溫度設定為240℃,即可達到較佳粗酚生成率,提高反應溫度反而會降低粗酚生成率。
【實施例7】
不同木質素解聚產物進行氫化反應之產物選擇率
本實施例分別選擇(1) 5%的鄰-甲氧基酚與95%的正十四烷、(2) 5%的2,6-二甲氧基酚與95%的正十四烷、(3) 5%的4-甲氧基酚與95%的正十四烷以及(4) 1.85%的鄰-甲氧基酚、3.15%的2,6-二甲氧基酚與95%的正十四烷作為反應物進行氫化反應產物選擇率之實驗。實驗結果如下:使用2,6-二甲氧基酚與4-甲氧基酚作為反應物進行加氫脫氧反應者,其產物粗酚的選擇率達100%。此即表示Fe3O4觸媒對其他木質素解聚產物亦具有極高粗酚轉化效率。若以1.85%的鄰-甲氧基酚、3.15%的2,6-二甲氧基酚與95%的正十四烷為反應物,產物仍為粗酚。由此可知,Fe3O4觸媒對各類以木質素解聚產物為反應物者,均具有優異的粗酚轉化效果。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权利要求:
Claims (10)
[1] 一種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木質素解聚(depolymerization)產物;以及於氧化鐵與氫氣存在下,對該木質素解聚產物進行氫化反應,以製備一酚化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木質素解聚產物包括4-甲氧基酚()、鄰-甲氧基酚()、2,6-二甲氧基酚()或其組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氧化鐵為四氧化三鐵(Fe3O4)。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氧化鐵之粒徑等於或小於5μ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氧化鐵之比熱等於或小於7J/g‧℃。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氫化反應之反應溫度介於160~36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氫化反應之氫氣壓力介於5~100atm。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氫化反應之空間速度介於10~60h-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其中該酚化物為一粗酚(crude phenol)組成物。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酚化物之製備方法,其中該粗酚組成物包括酚、甲酚、二甲酚或其組合。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22563B|2014-01-11|酚化物之製備方法
Zhao et al.2009|Highly selective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phenolic bio‐oil to alkanes
CN104387223B|2016-08-24|通过两步法催化转化木质素为芳烃的方法
Singh et al.2015|One-pot defunctionalization of lignin-derived compounds by dual-functional Pd50Ag50/Fe3O4/N-rGO catalyst
Al Alwan et al.2015|Biofuels production from hydrothermal decarboxylation of oleic acid and soybean oil over Ni-based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s supported on Al-SBA-15
US9725653B2|2017-08-08|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oxygen-containing liquid fuel by bio-oil catalytic conversion
Cheng et al.2014|Highly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phenol and derivatives over Pd catalysts supported on SiO2 and γ-Al2O3 in aqueous media
CN107159270B|2019-07-16|一种磁性加氢脱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Z625428A|2015-12-24|Dehydrogenation of alkanols to increase yield of aromatics
Shu et al.2017|Synergistic effects of highly active Ni and acid site on the hydrodeoxygenation of syringol
CN105503540A|2016-04-20|碱木质素制备苯环酚类化合物的方法
WO2015058636A1|2015-04-30|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芳烃的方法
Sun et al.2015|Studies on the nature of active cobalt spec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thane and propylene in catalytic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Lu et al.2018|Integrated production of bio-jet fuel containing lignin-derived arenes via lipid deoxygenation
Benischke et al.2016|Iron-catalyzed cross-coupling of benzylic manganese chlorides with aryl and heteroaryl halides
Yang et al.2014|Hydrogenation kinetics of N-ethylcarbaozle as a heteroaromatic liquid organic hydrogen carrier
CN105722953B|2018-09-18|将煤转化成化学品的方法
Wang et al.2010|Catalysis of SO42-/ZrO2 in the reactions of coal-related model compounds
Zhao et al.2018|MOF-derived Cu@ C Catalyst for the Liquid-phase Hydrogenation of Esters
CN103864564B|2015-07-08|一种甲醇制丙烯副产物加工工艺方法
Kazembe-Phiri et al.2010|New approaches to biodiesel production by ethanolysis with calcium hydroxide catalyst using thermal pretreatment with glycerol
CN107175126A|2017-09-19|一种Zn/无粘剂ZSM-11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hen et al.2021|One-step catalytic hydrotreatment of lignin dimer model compounds to cycloalkane and cycloalcohol by spheric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derived NiLa bimetallic materials
TW200626536A|2006-08-01|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fully hydrogenating a hydrocarbon stream
CN106563489B|2020-01-10|用于二氧化碳气氛下乙烷脱氢制乙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3159594A|2013-06-19|
US20130150630A1|2013-06-13|
TWI422563B|2014-01-11|
US8648218B2|2014-02-11|
CN103159594B|2015-10-2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2666077A|1948-01-31|1954-01-12|Kellogg M W Co|Process for hydroge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GB743592A|1952-03-05|1956-01-18|Inventa Ag|Process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lignin and lignin-containing materials|
FR1109669A|1953-12-07|1956-01-31|Inventa Ag|Procédé pour décomposer la lignine|
US4605790A|1985-05-21|1986-08-12|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Phenol from coal and biomass|
US5959167A|1997-08-25|1999-09-28|The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Process for conversion of lignin to reformulated hydrocarbon gasoline|
US6100385A|1998-05-21|2000-08-08|Texaco Inc.|Catalytic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ignin phenol surfactants in organic solvents|
US6172272B1|1998-08-21|2001-01-09|The University Of Utah|Process for conversion of lignin to reformulated, partially oxygenated gasoline|
DE60138981D1|2000-05-18|2009-07-30|Meridian Bioscience Inc|Immunoassay für H. pylori in Fäkalienproben mit Hilfe von gattungsspezifischen Antikörpern|
US20030115792A1|2001-10-05|2003-06-26|Shabtai Joseph S|Process for converting lignins into a high octane blending component|
JP4044413B2|2002-10-16|2008-02-06|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リグニンのフェノール誘導体の生産方法|
CN1264985C|2003-12-18|2006-07-19|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利用秸秆植物制备苯酚和甲苯用木质素的方法|
CN1255367C|2004-06-09|2006-05-10|昆明理工大学|一种酚类系列物质的制备方法|
JP2006086979A|2004-09-17|2006-03-30|Fuji Xerox Co Ltd|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7964761B2|2005-05-02|2011-06-21|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Processes f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lignin to liquid bio-fuels and novel bio-fuels|
US7288685B2|2005-05-19|2007-10-30|Uop Llc|Production of olefins from biorenewable feedstocks|
JP2008024880A|2006-07-25|2008-02-07|Mie Prefecture|リグノフェノー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CN101768052B|2008-12-26|2012-09-26|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种木质素催化加氢裂解制备芳香族化合物的方法|
EP2408847A1|2009-03-20|2012-01-25|Sika Technology AG|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chemisch modifizierten ligninabbauprodukten|
TWI676687B|2009-08-06|2019-11-11|奧地利商安尼基有限公司|用以由木質纖維素材料製造醣類裂解產物之方法|
CN102173980B|2011-03-18|2013-11-13|华南理工大学|工业木质素热化学转化制备酚类化学品的方法|US10059650B2|2013-06-14|2018-08-28|Yale University|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depolymerization of a biopolymer|
CN104193597B|2014-08-06|2016-08-24|复旦大学|一种从生物质水热液化液相产物中分离提纯2,6-二甲氧基苯酚的方法|
GB201414829D0|2014-08-20|2014-10-01|Univ St Andrews|Lignin processing|
WO2016114668A1|2015-01-16|2016-07-21|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Method to prepare phenolics from biomass|
CN107008253B|2017-05-02|2019-09-03|湖南大学|一种高选择性氧化苯合成苯酚的方法|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45895A|TWI422563B|2011-12-13|2011-12-13|酚化物之製備方法|TW100145895A| TWI422563B|2011-12-13|2011-12-13|酚化物之製備方法|
CN201110424089.0A| CN103159594B|2011-12-13|2011-12-19|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US13/683,473| US8648218B2|2011-12-13|2012-11-21|Method for preparing phenolic compound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