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
专利摘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上基板及一下基板,該上基板包括一上基材層及一上透明導電層,該下基板包括一下基材層及一下透明導電層;形成一離子儲存層於該上透明導電層之一表面,及形成一電致變色層於該下透明導電層之一表面;形成一電解質層於該電致變色層之一表面;及使該離子儲存層與該電解質層面對並相結合。本發明之電致變色裝置可利用電壓變化改變電致變色裝置之透光率與顏色,予以隔絕紅外線及有害光波頻率,並且具有較低之驅動電壓、較佳之色對比及長時間之變色記憶效應。 公开号:TW201321878A 申请号:TW100143098 申请日:2011-11-24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Yu-Chun Shang 申请人:Tintable Smart Material Co Ltd; IPC主号:B32B33-00
专利说明:
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尤指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 一般習知電致變色單元係呈夾層結構,而夾層結構之一側面係具有垂直排列之至少一透明電極。習知電致變色單元通常係由一對玻璃基板所組成,若電致變色單元係於汽車鏡之中,其中一玻璃基板係為可反射的。該等玻璃基板之一側面係設有透明導電層,例如,銦-錫氧化物(ITO)塗在整個側面上。該等玻璃基板係相互面對且其中夾設電致變色層而一電致變色單元。該電致變色單元係經由ITO層連結至電壓電源。 當上述之習知電致變色單元施加驅動電壓時會產生顏色變化,且顏色之變化不同的驅動電壓而有所不同,但習知電致變色單元所需之驅動電壓較高、能呈現之色階較少、色對比較差,且當習知電致變色單元加壓斷電後,其能保持顏色之時間較短。並且,一般習知電致變色單元為液晶元件,所需之驅動電壓較高、且當斷電後,無法保持顏色狀態,並且對於紅外線熱源幅射區段具有較高之穿透率,無法隔絕紅外線及有害光波頻率。 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可利用電壓變化改變電致變色裝置之透光率與顏色,予以隔絕紅外線及有害光波頻率,並且具有較低之驅動電壓、較佳之色對比及長時間之變色記憶效應。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使用的主要技術手段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上基板及一下基板,該上基板包括一上基材層及一上透明導電層,該下基板包括一下基材層及一下透明導電層;(b)形成一離子儲存層於該上透明導電層之一表面,及形成一電致變色層於該下透明導電層之一表面;(c)形成一電解質層於該電致變色層之一表面;及(d)使該離子儲存層與該電解質層面對並相結合。 本發明之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上基材層及該下基材層之材質係為玻璃、塑膠或金屬。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金屬之材質係為鋁、鉻、銀或鎳。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上透明導電層及該下透明導電層之材質係為氧化銦錫(ITO)、氟/氧化錫(FTO)、鋁/氧化鋅(AZO)或鎵/氧化鋅(GZO)、奈米碳材料、導電高分子或導電金屬。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離子儲存層及該電致變色層係包括過渡金屬氧化物、價間嵌入化合物及有機化合物。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係利用濺鍍方法形成該離子儲存層及該電致變色層。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過渡金屬氧化物係為WO3、NiOX、V2O5或CuOx,該價間嵌入化合物係為Fe4[Fe(CN)6]3,該有機化合物係為Poly(aniline)或viologen。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電解質層之材質係為高分子材料、金屬離子鹽類及添加劑。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高分子材料係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poly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聚乙烯醇縮丁醛(Polyvinyl Butyral,PVB)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該金屬離子鹽類係為鋰鹽、酸係鹽或鉀鹽,該添加劑係為含碳酸脂類材料。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電解質層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塗佈一電解質材料於該電致變色層之一表面以形成一薄膜;及進行一第一乾燥程序,乾燥該薄膜以形成該電解質層。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塗佈方式包括網印、刮刀成型或滾輪壓膜。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乾燥製程依序包括三階段:以55~65℃乾燥8~12分鐘、以80~100℃乾燥6~15分鐘及以110~130℃乾燥8~12分鐘。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第一乾燥製程之後另包括一整形該電解質層之步驟。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第一乾燥製程後另包括一設置助劑於該離子儲存層與該電解質層相對邊緣之間的步驟,且以傾斜式逐漸貼合方法貼合該離子儲存層與該電解質層。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助劑係為含脂類溶劑。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二乾燥製程依序包括三階段:以55~65℃乾燥8~12分鐘、以80~100℃乾燥6~15分鐘及以110~130℃乾燥8~12分鐘。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另包括一塗佈一紫外線膠於該電解質層周圍之步驟。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另包括一塗佈一紫外線膠於層疊之該上基板、該下基板、該離子儲存層及該電解質層周圍之步驟。 依上述之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另包括一固化該紫外線膠之步驟。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之電致變色裝置可呈現較多之色階,可見光穿透率15~70%,紅外線熱源幅射區段穿透率可低於3%,加壓斷電後仍能保持顏色1~8小時,因此,可隔絕紅外線及有害光波頻率,並且具有較低之驅動電壓、較佳之色對比及長時間之變色記憶效應。 為了讓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優點能更淺顯易懂,下文將特舉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示,做詳細說明如下,其中:第1圖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之流程圖;及第2至6圖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過程示意圖。 請配合參閱第1圖及第2圖,首先進行步驟S11,提供一上基板(12)及一下基板(14),該上基板(12)包括一上基材層(121)及一上透明導電層(122),該下基板(14)包括一下基材層(141)及一下透明導電層(142)。該上基材層(121)及該下基材層(141)之材質可為玻璃、塑膠或金屬,其中該金屬之材質可為鋁、鉻、銀或鎳,厚度為1um-100um。該上透明導電層(122)及該下透明導電層(142)之材質係為氧化銦錫(ITO)、氟/氧化錫(FTO)、鋁/氧化鋅(AZO)或鎵/氧化鋅(GZO)、奈米碳材料、導電高分子或導電金屬。 請配合參閱第1圖及第3圖,接著進行步驟S12,形成一離子儲存層(16)於該上透明導電層(122)之一表面,及形成一電致變色層(18)於該下透明導電層(142)之一表面。在本實施例中係利用濺鍍方法形成該離子儲存層(16)及該電致變色層(18),可理解的是,亦可利用電化學沉積法、真空蒸鍍法、溶膠凝膠法(sol-gel)等形成該離子儲存層(16)及該電致變色層(18),但不以此為限。 該離子儲存層(16)及該電致變色層(18)係包括過渡金屬氧化物、價間嵌入化合物及有機化合物。其中該過渡金屬氧化物係為WO3、NiOX、V2O5或CuOx,該價間嵌入化合物係為Fe4[Fe(CN)6]3,該有機化合物係為Poly(aniline)或viologen。 當一區電動壓輸入該電致變色裝置時,該電致變色層(18)中各材料(過渡金屬氧化物、價間嵌入化合物及有機化合物)之顏色變化如下表所列,其中還原態(-)及氧化態(+)係分別表示該電致變色層(18)中各材料變色前及變色後之狀態: 請配合參閱第1圖及第4圖,接著進行步驟S13,形成一電解質層(20)於該電致變色層(18)之一表面。其中該電解質層(20)之材質係為高分子材料、金屬離子鹽類及添加劑。該高分子材料係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poly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聚乙烯醇縮丁醛(Polyvinyl Butyral,PVB)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該金屬離子鹽類係為鋰鹽、酸係鹽或鉀鹽,該添加劑係為含碳酸脂類材料。 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13包括以下步驟:塗佈一電解質材料於該電致變色層(18)之一表面以形成一薄膜;及進行一第一乾燥程序,乾燥該薄膜以形成該電解質層(20)。該塗佈方式包括網印、刮刀成型或滾輪壓膜,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乾燥製程依序包括三階段:以55~65℃乾燥8~12分鐘、以80~100℃乾燥6~15分鐘及以110~130℃乾燥8~12分鐘。較佳地,在該第一乾燥製程之後另包括一整形該電解質層(20)之步驟,用以將乾燥後之該電解質層(20)的撓曲表面及邊緣整平。 請配合參閱第1圖及第5~6圖,接著進行步驟S14,使該離子儲存層(16)與該電解質層(20)面對並相結合。該離子儲存層(16)與該電解質層(20)可利用輥對輥(roll-to-roll)之方式相結合,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在整形該電解質層(20)之步驟後較佳另包括一設置助劑(22)於該離子儲存層(16)與該電解質層(20)相對邊緣之間的步驟,且以傾斜式(例如:頃斜大約45度)逐漸貼合方法貼合該離子儲存層(16)與該電解質層(20),可理解的是,亦可以垂直上下對貼或其他任何適當之方式貼合該離子儲存層(16)與該電解質層(20),接著另進行一第二乾燥程序,使該助劑(22)融入該電解質層(20)中並完成該離子儲存層(16)與該電解質層(20)之結合。 該助劑(22)可為含脂類溶劑。該助劑(22)可增加該離子儲存層(16)與該電解質層(20)間之結合性及強度,可提昇該離子儲存層(16)與該電解質層(20)間之電子穿透能力,可降低電致變色裝置之驅動電壓。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乾燥製程依序包括三階段:以55~65℃乾燥8~12分鐘、以80~100℃乾燥6~15分鐘及以110~130℃乾燥8~12分鐘。 較佳地,在步驟S14之後另包括一塗佈一紫外線(UV)膠於層疊之該上基板(12)、該下基板(14)、該離子儲存層(16)及該電解質層(20)周圍之步驟,接著另進行一固化該UV膠之步驟,以形成一紫外線膠框。在本實施例中係以UV燈源照射該UV膠約30秒即完成固化,其中UV波長約是315nm。該紫外線膠框可保護該上基板(12)、該下基板(14)、該離子儲存層(16)及該電解質層(20)。 基於本發明之精神,紫外線膠框之設置可加以變化設計,例如在步驟S14之前,係塗佈一UV膠於該電解質層(20)周圍,接著另進行一固化該UV膠之步驟,以形成一紫外線膠框。該紫外線膠框可保護該電致變色裝置中最為重要且較為脆弱之該離子儲存層(16)及該電解質層(20)。 本發明之電致變色裝置在以不同的電壓進行驅動下,若驅動電壓越低則顏色越淡,驅動電壓越高則顏色越深,該電致變色裝置所能呈現之色階甚至可達20階,可見光穿透率15~70%,紅外線熱源幅射區段穿透率可低於3%,加壓斷電後仍能保持顏色1~8小時。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電致變色裝置,功能為利用電壓變化改變電致變色裝置之透光率與顏色,予以隔絕紅外線及有害光波頻率。並且,本發明之電致變色裝置具有較低之驅動電壓、較佳之色對比及長時間之變色記憶效應。 此於同類產品當中實屬首創,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俱文提出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2...上基板 14...下基板 16...離子儲存層 18...電致變色層 20...電解質層 22...助劑 121...上基材層 122...上透明導電層 141...下基材層 142...下透明導電層 S11~S14...本發明方法之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之流程圖;及 第2至6圖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過程示意圖。 S11~S14...本發明方法之步驟
权利要求:
Claims (19) [1] 一種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 提供一上基板及一下基板,該上基板包括一上基材層及一上透明導電層,該下基板包括一下基材層及一下透明導電層;(b) 形成一離子儲存層於該上透明導電層之一表面,及形成一電致變色層於該下透明導電層之一表面;(c) 形成一電解質層於該電致變色層之一表面;及(d)使該離子儲存層與該電解質層面對並相結合。 [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上基材層及該下基材層之材質係為玻璃、塑膠或金屬。 [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金屬之材質係為鋁、鉻、銀或鎳。 [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上透明導電層及該下透明導電層之材質係為氧化銦錫(ITO)、氟/氧化錫(FTO)、鋁/氧化鋅(AZO)或鎵/氧化鋅(GZO)、奈米碳材料、導電高分子或導電金屬。 [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離子儲存層及該電致變色層係包括過渡金屬氧化物、價間嵌入化合物及有機化合物。 [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過渡金屬氧化物係為WO3、NiOX、V2O5或CuOx,該價間嵌入化合物係為Fe4[Fe(CN)6]3,該有機化合物係為Poly(aniline)或viologen。 [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係利用濺鍍方法形成該離子儲存層及該電致變色層。 [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電解質層之材質係為高分子材料、金屬離子鹽類及添加劑。 [9]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高分子材料係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poly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聚乙烯醇縮丁醛(Polyvinyl Butyral,PVB)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該金屬離子鹽類係為鋰鹽、酸係鹽或鉀鹽,該添加劑係為含碳酸脂類材料。 [10]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步驟(c)包括以下步驟:(c1) 塗佈一電解質材料於該電致變色層之一表面以形成一薄膜;及(c2) 進行一第一乾燥程序,乾燥該薄膜以形成該電解質層。 [11]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塗佈方式包括網印、刮刀成型或滾輪壓膜。 [1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乾燥製程依序包括三階段:以55~65℃乾燥8~12分鐘、以80~100℃乾燥6~15分鐘及以110~130℃乾燥8~12分鐘。 [1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第一乾燥製程之後另包括一整形該電解質層之步驟。 [1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在該第一乾燥製程後另包括一設置助劑於該離子儲存層與該電解質層相對邊緣之間的步驟,且以傾斜式逐漸貼合方法貼合該離子儲存層與該電解質層。 [1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助劑係為含脂類溶劑。 [1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二乾燥製程依序包括三階段:以55~65℃乾燥8~12分鐘、以80~100℃乾燥6~15分鐘及以110~130℃乾燥8~12分鐘。 [1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在步驟(d)之前,另包括一塗佈一紫外線膠於該電解質層周圍之步驟。 [1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在步驟(d)之後,另包括一塗佈一紫外線膠於層疊之該上基板、該下基板、該離子儲存層及該電解質層周圍之步驟。 [19]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8或19項所述之電致變色裝置製造方法,其中在步驟(d)之後,另包括一固化該紫外線膠之步驟。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30005B|2014-03-11|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chromic element CN104181745A|2014-12-03|电致变色元件制造方法 CN105759469B|2019-07-12|多功能调光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JP6665210B2|2020-03-13|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デバイス、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デバイスを備えるスマートウインドウ TWI604254B|2017-11-01|電致變色裝置之製備方法 JP4239660B2|2009-03-18|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EP3260914B1|2019-10-16|Smart window US10831071B2|2020-11-10|Copper-reduced graphene oxide core-shell transparent conductor for controlling light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102076609B1|2020-02-12|전기변색 필름적층체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111897172A|2020-11-06|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 KR102101874B1|2020-04-20|저항이 낮은 투명전극 구조를 가지는 전기변색소자 KR102101866B1|2020-04-20|플랙서블 전기변색소자의 제조방법 JP2009169229A|2009-07-30|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4017126A1|2004-02-26|調光体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5087782B2|2012-12-05|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03115A1|2019-05-31|合わせガラス、液晶フィルム TWI450009B|2014-08-21|電致變色裝置及其製程方法 JP2005316180A|2005-11-10|調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94056B|2017-08-01|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13210529A|2013-10-10|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WO2017185825A1|2017-11-02|面板及其加工方法 TW200950125A|2009-12-01|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JP2020118903A|2020-08-06|調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67498A|2020-04-30|調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調光装置並びに合わせガラス CN207301573U|2018-05-01|一种后视镜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430005B|2014-03-11| US8992719B2|2015-03-31| US20130133814A1|2013-05-30|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CN103336638A|2013-06-17|2013-10-02|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具有图案变色功能的触控电子装置| CN103676392A|2013-08-26|2014-03-26|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图案化膜层的制造方法以及电致变色装置的制造方法|US6441942B1|1998-09-25|2002-08-27|Midwest Research Institute|Electrochromic projection and writing device|TWI514059B|2014-12-10|2015-12-21||| TWI502264B|2015-02-13|2015-10-01|Tintable Smart Material Co Ltd|鏡片變色之導電裝置| CN105093772B|2015-08-25|2018-12-11|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EP3341788A4|2015-08-26|2019-02-13|Heliotrope Technologies, Inc.|ELECTROCHROME DEVICE WITH COLOR-MATCHED NANOSTRUCTURES| CN105204260A|2015-09-28|2015-12-30|邱林新|基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太阳能发电建筑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35287A|2015-09-28|2015-12-09|刘荣花|基于电致变色器件以调节亮度的路灯及其制作方法| CN105207080A|2015-09-28|2015-12-30|杨超坤|具有透明外箱的户外配电箱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50879A|2015-09-28|2016-02-24|陈杨珑|用于实现太阳能发电的建筑物窗户及其制作方法| CN106681049A|2017-03-23|2017-05-17|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US10824040B2|2018-07-16|2020-11-03|Polyceed Inc.|Insulated glass unit utilizing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43098A|TWI430005B|2011-11-24|2011-11-24|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chromic element|TW100143098A| TWI430005B|2011-11-24|2011-11-24|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chromic element| US13/649,408| US8992719B2|2011-11-24|2012-10-11|Fabrication method of electrochromic element|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