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與框膠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介電層、平坦層、第二基板、顯示介質以及框膠。介電層配置於第一基板上。平坦層配置於介電層上,具有暴露出介電層的至少一開口,開口對應配置於框膠區的角落,且開口的寬度隨著遠離框膠區的角落逐漸縮小。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對向設置。顯示介質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顯示區中。框膠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框膠區中,其中框膠填入部分開口中,未覆蓋開口之至少一側邊的平坦層,以及經由開口與介電層接觸。
公开号:TW201321868A
申请号:TW100142250
申请日:2011-11-18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Wei-Yi Chien
申请人:Au Optronics Corp;
IPC主号:G02F1-00
专利说明:
顯示面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強度較佳的顯示面板。
在顯示面板中,為了增加開口率,通常使用平坦層來降低不同層金屬線路間產生的耦合效應。如此一來,可縮減不同層的金屬線路之間的間隔距離,使得不同層的金屬線路甚至可具有上下重疊的位置關係。一般來說,平坦層會覆蓋整個基板,因此用以黏合兩基板的框膠實質上會配置於平坦層上且與平坦層接觸。然而,平坦層與金屬層或絕緣層之間的附著強度不佳,因此在對面板進行強度測試時,平坦層往往容易與金屬層或絕緣層發生剥離,進而影響面板的強度。
為了改善面板強度,一種方法是移除框膠下方的平坦層,使得框膠可直接與金屬層或絕緣層接觸而提供較強的附著力,以避免發生上述的剥離現象。然而,在小尺寸面板中,與框膠相對的位置通常仍設置有周邊線路,而移除該處的平坦層可能會導致線路發生氧化及腐蝕等缺陷,進而影響面板的可靠度。因此,如何最小化移除平坦層對面板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為此領域亟欲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其具有較佳的強度。
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與框膠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介電層、平坦層、第二基板、顯示介質以及框膠。介電層配置於第一基板上。平坦層配置於介電層上,具有暴露出介電層的至少一開口,開口對應配置於框膠區的角落,且開口的寬度隨著遠離框膠區的角落逐漸縮小。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對向設置。顯示介質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顯示區中。框膠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框膠區中,其中框膠填入部分開口中,未覆蓋開口之至少一側邊的平坦層,以及經由開口與介電層接觸。
本發明提出另一種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與框膠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介電層、第一圖案化導體層、平坦層、第二基板、顯示介質以及框膠。介電層配置於第一基板上。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至少部分配置於框膠區內的介電層上。平坦層配置於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與介電層上,具有至少一開口,開口對應配置於框膠區的角落且暴露部分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與介電層。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對向設置。顯示介質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顯示區中。框膠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框膠區中,其中框膠填入部分開口中,未覆蓋開口之至少一側邊的平坦層,且經由開口與介電層及第一圖案化導體層接觸。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之顯示面板中,平坦層具有暴露出框膠區之角落的開口,框膠填入部分開口中,且未覆蓋開口之至少一側邊的平坦層。如此一來,框膠透過開口直接接觸介電層,以框膠與介電層之間的較強附著力來替代平坦層與介電層之間的較弱附著力,進而大幅改善面板角落的強度。因此,本發明之顯示面板具有較佳的強度。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以及圖1B是沿圖1A之I-I’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為了圖式清楚,圖1A中僅繪示第一基板、平坦層以及框膠。請同時參照圖1A與圖1B,顯示面板100包括顯示區102與框膠區104。框膠區104例如是圍繞顯示區102。顯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介電層120、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平坦層140、第二基板150、顯示介質160以及框膠170。
介電層12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至少部分配置於框膠區104內的介電層120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10例如是玻璃基板。介電層120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矽或氮化矽。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的材料例如是金屬。在本實施例中,位於框膠區104的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例如是周邊電路。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例如是更包括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34。介電層120例如是配置於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34之間,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34例如是配置於介電層120與第一基板110之間或位於第一基板110之上。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介電層120例如是層間介電層,使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34絕緣。其中,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34的材料例如是金屬。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例如是更包括緩衝層112與介電層114。介電層114例如是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緩衝層112例如是配置於第一基板110與介電層114之間。
第二基板150與第一基板110對向設置。顯示介質160位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50之間的顯示區102中。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基板150例如是玻璃基板。顯示介質160例如是液晶層。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基板150上例如是依序配置有遮光層152、保護層154以及電極層156。當然,第二基板150上也可以配置有其他膜層,本發明未對其加以限制。
平坦層140配置於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上,具有至少一開口142,開口142對應配置於框膠區104的角落106且暴露部分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在本實施例中,平坦層140的材料例如是有機材料,諸如聚丙烯酸樹脂、聚環氧丙烯酸樹脂、感光性聚亞醯胺樹脂、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樹脂、酚醛環氧壓克力樹脂等感光型樹脂或其混合材料。開口142例如是與框膠區104的角落106具有一致的形狀。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開口142例如是L形,其與角落106的輪廓一致。再者,開口142例如是具有一致的寬度w,寬度w例如是介於300um至1000um。在本實施例中,開口142例如是暴露部分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且經開口142暴露的部分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上例如是配置有圖案化透明導體層132。其中,圖案化透明導體層132的材料例如是銦錫氧化物。特別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例如是低溫多晶矽(LTPS)液晶顯示面板,因此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上通常未配置有絕緣層,故一般會在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上配置圖案化透明導體層132來隔絕水氣與氧氣。然而,由於在顯示面板之角落處的線路通常較少,且多為共同驅動訊號,因此即使該處的線路發生腐蝕氧化,其對顯示面板所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換言之,經開口142暴露的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上也可以不配置圖案化透明導體層132。
框膠170位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50之間的框膠區104中,其中框膠170填入部分開口142中,未覆蓋開口142之至少一側邊144的平坦層140,且經由開口142與介電層120接觸。在本實施例中,框膠170例如是封閉環狀,其圍繞顯示區102。框膠170的材料例如是包括熱固膠、感光膠或是感光後熱固膠。
開口142例如是具有相對的側邊144與側邊146,其中側邊144相較於側邊146為較遠離顯示區102。換言之,側邊144例如是外側邊以及側邊146例如是內側邊。在本實施例中,框膠170例如是覆蓋開口142之內側邊146的平坦層140,但未覆蓋開口142之外側邊144的平坦層140。在本實施例中,框膠170例如是覆蓋經由開口142暴露的部分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其中經由開口142暴露的部分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上例如是配置有圖案化透明導體層132。在其他實施例中,被框膠170覆蓋的部分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上也可以省略圖案化透明導體層132的配置。
在本實施例中,是以框膠170覆蓋開口142之內側邊146且未覆蓋開口142之外側邊144為例,但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2A與圖2B所示,在顯示面板100a中,框膠170也可以是未覆蓋開口142之相對兩側邊144、146,換言之,框膠170僅填入開口142中但未觸及或覆蓋開口142之內側邊146與外側邊144。特別一提的是,在上述的實施例中,都是以平坦層140具有對應於框膠區104的四個角落106的四個開口142為例,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平坦層140也可以具有一個、兩個或三個開口142。
一般來說,在對顯示面板進行強度測試時,位於角落處的平坦層容易因為與金屬層或絕緣層之間的附著強度不佳而發生剥離,因而影響面板的強度。然而,在本實施例中,移除對應配置於框膠區104之角落106處的平坦層140以形成開口142,使得位於框膠區角落106的框膠170可經由開口142直接與介電層120接觸。由於框膠170與介電層120之間的附著力顯著地大於平坦層140與介電層120之間的附著力,因此能大幅改善顯示面板100、100a之角落的強度。特別是,由於本實施例僅移除角落處的平坦層140,角落處的線路通常較少且多為共同訊號,因此較不需考慮線路之間的短路問題,且即使該處線路發生腐蝕亦對顯示面板的影響較小。因此,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00、100a具有較佳的強度與元件特性。
圖3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以及圖3B是沿圖3A之I-I’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3A與圖3B,顯示面板100b包括顯示區102與框膠區104。框膠區104例如是圍繞顯示區102。顯示面板100b包括第一基板110、介電層120、平坦層140、第二基板150、顯示介質160以及框膠170。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b例如是更包括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34、緩衝層112、介電層114、遮光層152、保護層154以及電極層156。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b的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34、緩衝層112、第二基板150、介電層114、遮光層152、保護層154以及電極層156以及顯示介質160可以參照前一實施例中所述,於此不贅述,以下針對不同處進行說明。當然,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50上也可以配置有其他膜層,本發明未對其加以限制。
平坦層140配置於介電層120上,具有暴露出介電層120的開口142。開口142對應配置於框膠區104的角落106,且開口142的寬度隨著遠離框膠區104的角落106逐漸縮小。在本實施例中,平坦層140的材料例如是有機材料,諸如聚丙烯酸樹脂、聚環氧丙烯酸樹脂、感光性聚亞醯胺樹脂、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樹脂、酚醛環氧壓克力樹脂等感光型樹脂或其混合材料。在本實施例中,開口142例如是具有主開口142a、第一延伸開口142b以及第二延伸開口142c,主開口142a位於框膠區104的角落106,第一延伸開口142b由主開口142a朝第一方向D1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開口142c由主開口142a朝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延伸開口142b的寬度w1隨著遠離主開口142a逐漸縮小,以及第二延伸開口142c的寬度w2隨著遠離主開口142a逐漸縮小。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例如是實質上垂直,其中第一方向D1例如是x方向以及第二方向D2例如是y方向。在本實施例中,主開口142a的形狀例如是矩形,以及第一延伸開口142b與第二延伸開口142c的形狀例如是等腰三角形。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是以第一延伸開口142b與第二延伸開口142c的形狀為等腰三角形且第一延伸開口142b與第二延伸開口142c具有相同形狀為例。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延伸開口142b與第二延伸開口142c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狀,且第一延伸開口142b與第二延伸開口142c的形狀也可以不同。舉例來說,在一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在顯示面板100c中,第一延伸開口142b與第二延伸開口142c的形狀也可以是直角三角形。在另一實施例,如圖5所示,在顯示面板100d中,第一延伸開口142b實質上由多個第一次開口184所構成。第一次開口184彼此相連通,且第一次開口184的尺寸w1隨著第一次開口184的位置遠離主開口142a而縮小。第一次開口184的尺寸w1例如是介於300um至1000um。第二延伸開口142c實質上由多個第二次開口182所構成。第二次開口182彼此相連通,且第二次開口182的尺寸w2隨著位置遠離主開口142a而縮小。第二次開口182的尺寸w2例如是介於250um至950um。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次開口184與第二次開口182的形狀例如是矩形,諸如正方形。在又一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在顯示面板100e中,開口142例如是具有弧形斜邊的類三角形。換言之,開口142可以具有多種構型,只要符合開口142的寬度隨著開口142遠離框膠區104的角落106逐漸縮小即可。
請同時參照圖3A與圖3B,框膠170位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50之間的框膠區104中,其中框膠170填入部分開口142中,未覆蓋開口142之至少一側邊144的平坦層140,且經由開口142與介電層120及透明導體層132接觸。在本實施例中,框膠170例如是封閉環狀,其圍繞顯示區102。框膠170的材料例如是包括熱固膠、感光膠或是感光後熱固膠。特別一提的是,由於開口142的寬度是隨著遠離框膠區104的角落106逐漸縮小,因此在搭配具有漸進改變之塗佈速度的塗佈器(dispenser)下,可均勻地塗佈框膠170。如此一來,使框膠170能具有預定的一致寬度。
開口142例如是具有相對的側邊144與側邊146,其中側邊144相較於側邊146為較遠離顯示區102。換言之,側邊144例如是外側邊以及側邊146例如是內側邊。在本實施例中,框膠170例如是覆蓋開口142之內側邊146的平坦層140,但未覆蓋開口142之外側邊144的平坦層140。在本實施例中,框膠170例如是覆蓋經由開口142暴露的部分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在一實施例中,經由開口142暴露的部分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30上可以配置有圖案化透明導體層132。再者,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參照圖2B,框膠170也可以是未覆蓋開口142之相對兩側邊144、146,換言之,框膠170僅填入開口142中但未覆蓋開口142之內側邊146與外側邊144。
特別一提的是,在上述的實施例中,都是以平坦層140具有對應於框膠區104的四個角落106的四個開口142為例,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平坦層140也可以具有一個、兩個或三個開口142。
在本實施例中,移除對應配置於框膠區104之角落106處的平坦層140以形成開口142,使得位於框膠區角落106的框膠170可經由開口142直接與介電層120接觸。由於框膠170與介電層120之間的附著力顯著地大於平坦層140與介電層120之間的附著力,因此能大幅改善顯示面板100b~100e之角落的強度。特別是,本實施例將平坦層140的開口142設計成隨著遠離框膠區104的角落106逐漸縮小,因此有利於均勻地塗佈框膠170,使框膠170具有預定的一致寬度。因此,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00b~100e的製作可輕易地與現有的顯示面板製程結合,不會造成製作成本的大幅增加。再者,由於本實施例僅移除角落處的平坦層140,角落處的線路通常較少且多為共同訊號,因此較不需考慮線路之間的短路問題,且即使該處線路發生腐蝕亦對顯示面板的影響較小。因此,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00b~100e具有較佳的強度與元件特性。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之顯示面板中,由於平坦層在對應於框膠區之角落處具有開口,因此框膠可填入部分開口中,且未覆蓋開口之至少一側邊的平坦層。如此一來,框膠透過開口直接與介電層接觸。由於框膠與介電層之間的附著力顯著地大於平坦層與介電層之間的附著力,因此能大幅改善顯示面板之角落的強度。特別是,由於本發明僅移除角落處的平坦層,因此能將移除平坦層對顯示面板之線路所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故適於製作低溫多晶矽液晶顯示面板及具有窄邊框的顯示面板。此外,在平坦層之角落處形成開口的製程可輕易地與現有的顯示面板中的製程結合。故,本發明之顯示面板具有較佳的強度與元件特性,且不會造成顯示面板的製作成本與時間的大幅增加。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100c、100d、100e...顯示面板
102...顯示區
104...框膠區
106...角落
110、150...基板
112...緩衝層
114、120...介電層
130、134...圖案化導體層
132...圖案化透明導體層
140...平坦層
142...開口
142a...主開口
142b、142c...延伸開口
144、146...側邊
152...遮光層
154...保護層
156...電極層
160...顯示介質
170...框膠
182、184...次開口
w、w1、w2...寬度
D1、D2...方向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1B是沿圖1A之I-I’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2B是沿圖2A之I-I’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3B是沿圖3A之I-I’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100b...顯示面板
102...顯示區
104...框膠區
106...角落
140...平坦層
142...開口
142a...主開口
142b、142c...延伸開口
170...框膠
w1、w2...寬度
D1、D2...方向
权利要求:
Claims (20)
[1]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顯示區與一框膠區,該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介電層,配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一平坦層,配置於該介電層上,具有暴露出該介電層的至少一開口,該開口對應配置於該框膠區的一角落,且該開口的寬度隨著遠離該框膠區的該角落逐漸縮小;一第二基板,與該第一基板對向設置;一顯示介質,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的該顯示區中;以及一框膠,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的該框膠區中,其中該框膠填入部分該開口中,未覆蓋該開口之至少一側邊的該平坦層,且經由該開口與該介電層接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平坦層為有機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開口具有一主開口、一第一延伸開口以及一第二延伸開口,該主開口位於該框膠區的角落,該第一延伸開口由該主開口朝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該第二延伸開口由該主開口朝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一延伸開口的寬度隨著該第一延伸開口遠離該主開口逐漸縮小,以及該第二延伸開口的寬度隨著該第二延伸開口遠離該主開口逐漸縮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實質上垂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延伸開口與該第二延伸開口的形狀相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延伸開口與該第二延伸開口的形狀包括一等腰三角形或一直角三角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延伸開口實質上由多個第一次開口所構成,該些第一次開口的尺寸隨著各該第一次開口的位置遠離該主開口而縮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一次開口的形狀包括矩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延伸開口實質上由多個第二次開口所構成,該些第二次開口的尺寸隨著各該第二次開口的位置遠離該主開口而縮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二次開口的形狀包括矩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括一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至少部分配置於該框膠區內的該介電層上,其中該開口暴露出部分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以及該框膠經由該開口與部分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接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經由該開口暴露的部分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上配置有一圖案化透明導體層,該框膠經由該開口與該圖案化透明導體層接觸。
[13]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顯示區與一框膠區,該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介電層,配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一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至少部分配置於該框膠區內的該介電層上;一平坦層,配置於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與該介電層上,具有至少一開口,該開口對應配置於該框膠區的一角落且暴露部分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與該介電層;一第二基板,與該第一基板對向設置;一顯示介質,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的該顯示區中;以及一框膠,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的該框膠區中,其中該框膠填入部分該開口中,未覆蓋該開口之至少一側邊的該平坦層,且經由該開口與該介電層及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接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平坦層為有機材料。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開口為具有弧形斜邊的類三角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開口為L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開口具有一致的寬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框膠未覆蓋該開口之相對兩側邊的該平坦層。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框膠未覆蓋該開口之外側邊的該平坦層。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經由該開口暴露的部分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上配置有一圖案化透明導體層,該框膠經由該開口與該圖案化透明導體層接觸。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53513B|2014-09-21|顯示面板
TWI471661B|2015-02-01|影像顯示系統
US9746728B2|2017-08-29|Display panel with metal connecting line area including protective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US8908116B2|2014-12-09|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627768B2|2014-11-19|表示装置
KR102057821B1|2019-12-19|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533055B|2016-05-11|顯示面板
JP2005070775A|2005-03-17|液晶表示装置
US9366923B2|2016-06-14|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JP6521534B2|2019-05-29|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とその作製方法、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JP5627774B2|2014-11-19|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090886A1|2016-06-16|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KR20170002283A|2017-01-06|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543929B1|2015-08-11|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M472209U|2014-02-11|面板
US20200033650A1|2020-01-30|Sealing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201178B2|2021-12-14|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742127B|2021-07-20|像素结构
CN109100893B|2021-11-09|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
TWI479464B|2015-04-01|顯示面板及其封裝方法
KR20170037074A|2017-04-04|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7076106A|2017-04-20|表示パネル
US20210328072A1|2021-10-21|Tft arr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KR20160066463A|2016-06-10|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TWI707262B|2020-10-11|觸控顯示面板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20130128205A1|2013-05-23|
CN102419931B|2013-09-04|
CN102419931A|2012-04-18|
TWI453513B|2014-09-21|
US8922745B2|2014-12-30|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TW542933B|1996-12-19|2003-07-21|Sharp Kk|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313366B|2003-06-05|2009-08-11|Au Optronics Corp||
TWI247936B|2004-02-12|2006-01-21|Au Optronics Corp|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0371805C|2004-06-28|2008-02-27|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060055320A1|2004-09-15|2006-03-16|Taiwan Oasis Technology Co., Ltd.|LED panel LED display panel glue filling gateway|
TWI276891B|2006-04-07|2007-03-21|Innolux Display Corp|Liquid crystal panel|
KR20080003226A|2006-06-30|2008-01-07|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액정표시소자|
CN100452379C|2006-07-11|2009-01-14|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显示面板与其控制电路封装结构|
TWI345652B|2006-12-01|2011-07-21|Chimei Innolux Corp|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869892B2|2006-12-06|2012-02-08|株式会社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49849B|2008-09-08|2010-06-23|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82715A|2008-10-20|2009-03-11|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光电装置的制造方法|JP2013231906A|2012-05-01|2013-11-14|Japan Display Inc|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824810B|2014-02-24|2017-05-24|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518650B|2014-10-27|2016-01-21|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顯示裝置|
CN105632339B|2014-10-27|2018-08-10|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显示设备|
TWI582734B|2015-10-28|2017-05-11|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顯示面板|
CN110426876B|2019-07-03|2021-04-27|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42250A|TWI453513B|2011-11-18|2011-11-18|顯示面板|TW100142250A| TWI453513B|2011-11-18|2011-11-18|顯示面板|
CN 201110396416| CN102419931B|2011-11-18|2011-11-29|显示面板|
US13/649,116| US8922745B2|2011-11-18|2012-10-11|Display pane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