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抗體
专利摘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能夠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包括重鏈變異(VH)區域及/或輕鏈變異(VL)區域,其中-(a)VH區域包括胺基酸序列,該胺基酸序列包含1、2或3個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的互補決定區(CDR):CDR1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7之序列有至少25%、50%、7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CDR2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8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CDR3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9、20、21或22之序列有至少4%、9%、13%、18%、22%、27%、31%、36%、40%、45%、50%、54%、59%、63%、68%、72%、77%、81%、86%、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b)VL區域包括胺基酸序列,該胺基酸序列包含1、2或3個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的互補決定區(CDR):CDR4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3或24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CDR5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5之序列有至少14%、28%、42%、57%、71%、8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CDR6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6之序列至少有11%、22%、33%、44%、55%、66%、77%、88%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公开号:TW201321415A 申请号:TW101128575 申请日:2012-08-08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Knut Pettersson;Ola Camber;Dan Sexton;Andrew E Nixon 申请人:Athera Biotechnologies Ab;Dyax Corp; IPC主号:C07K16-00
专利说明:
新抗體 本發明係關於結合磷酸膽鹼(PC)及/或PC共軛物且具有驚人體內有效特性之新抗體。 本說明書中列示或討論之顯然先前公告之文件不必然被認知是此技術領域現態之一部分或常見的一般知識。 儘管存在治療心血管疾病之有效方案,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仍為工業世界死亡的頭號原因。ACS之發生係冠狀動脈管腔內血栓形成的結果,其與動脈壁內之慢性發炎有關聯。動脈發炎係經由脂肪核心之形成而起始及發炎性細胞之浸潤導致斑塊形成。不穩定的斑塊(plaque)含有實質的壞死中心及凋亡細胞,其破壞內皮且可導致斑塊破裂而暴露出底層膠原蛋白、馮威里氏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組織因子、脂肪及平滑肌,而使得起始血小板黏附、活化和聚集(Libby et al.1996.巨噬細胞和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穩定性(Macrophages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tability).Curr Opin Lipidol 7,330-335)。以抗血小板療法、降膽固醇藥物治療(如,史坦丁(statin)類)、抗凝血劑,以及透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支架(stents)植入的外科再通術(recanalization)之組合而治療ACS。 已顯示抗血小板療法諸如COX-1抑制劑(如,阿斯匹靈)、ADP受體拮抗劑(如,抵克立得(Ticlopedine)及氯吡格雷(clopidogrel))及醣蛋白IIb/IIIa受體拮抗劑在許多不同的臨床試驗中降低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發生率(Dupont et al-2009-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中抗血小板治療和抗血小板抗性的角色(Antiplatelet therapies and the role of antiplatelet resistance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Thromb Res 124,6-13)。然而,一部分接受長期抗血小板療法之病患持續具有心血管事件。另外,慢性預防療法可能要達兩年才顯示最大效益,而且許多患者接下來仍冒著疾病復發的高風險。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後達6至12個月期間,患者易發生進一步之MACE(經常由於再狹窄而再閉塞所造成)(Tabas.2010.動脈粥狀硬化之巨噬細胞死亡和有缺陷炎症之解析(Macrophage death and defective inflammation resolution in atherosclerosis).Nat Rev Immunol 10,36-46)。 因此,明顯需要專一地針對防止進一步斑塊進展及促進斑塊消退之治療而能夠於此期間內實質上降低事件。 磷酸膽鹼(在某些磷脂上之極性頭部基團)與心血管疾病有深切牽連。冠狀動脈發炎期間產生之活性含氧物造成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而產生氧化的LDL(oxLDL)。事實上,心血管疾病(CVD)諸如動脈粥狀硬化、不穩定型心絞痛或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顯示與血漿之oxLDL濃度上升有關聯(Itabe and Ueda.2007.測量血漿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其臨床意義(Measurement of plasma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J Atheroscler Thromb 14,1-11)。LDL為循環脂蛋白顆粒,其包含帶有PC極性頭部基團之脂類及apoB100蛋白。 在LDL氧化期間產生含有不存在於未經修飾LDL上之新抗原表位之PC。巨噬細胞上之清道夫受體(諸如CD36)識別出oxLDL上新暴露之PC,所產生之巨噬細胞吞噬之oxLDL開始進行血管壁中促炎性泡沫細胞(proinflammatory foam cells)之形成。內皮細胞表面之受體亦識別出氧化之LDL,且據報告會刺激一系列之反應,包含內皮細胞功能失調、細胞凋亡及未摺疊蛋白反應(Gora et al.2010.磷脂化LDL經內質網壓力訊息而誘導之內皮細胞的炎症反應(Phospholipolyzed LDL induces an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endothelial cells th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signaling).FASEB J 24(9):3284-97)。經磷脂酶A2或胺反應性疾病代謝物(諸如由醣化蛋白氧化而產生之醛類)修飾後,PC新抗原表位亦暴露於LDL上。這些另外修飾的LDL顆粒亦為CVD之促炎性因子。 已顯示抗磷酸膽鹼(PC)之抗體結合氧化之LDL或經修飾之LDL並阻止體內模式中或體外研究中oxLDL之促炎性活性(Shaw et al.2000.T15個體遺傳型天然抗體可作用於動脈粥狀硬化、細胞凋亡清除和保護性免疫(Natural antibodies with the T15 idiotype may act in atherosclerosis,apoptotic clearance,and protective immunity).J Clin Invest 105,1731-1740;Shaw et al.2001.人類衍生的抗氧化LDL自體抗體阻止巨噬細胞攝取氧化的LDL而定位體內動脈粥狀硬化病變(Human-derived anti-oxidized LDL autoantibody blocks uptake of oxidized LDL by macrophages and localizes to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in vivo).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1,1333-1339)。 再者,臨床數據的檢查證實低濃度天然IgM抗-PC抗體與ACS患者之MACE增高風險有關(Frostegard,J.2010.低濃度抗磷酸膽鹼天然抗體:動脈粥狀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新風險標誌和可能的機制(Low level natural antibodies against:a novel risk marker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in atherosclerosis and cardio vascular disease).Clin Immunol 134,47-54)。 據此,需要能有效使用於治療之抗-PC抗體分子,特別是適合人類治療之完全人類抗-PC抗體。就申請者所知,至今本領域仍無法提供於治療上有效的人類抗-PC抗體。而找出此類抗體受阻於下列事實:人類抗體的抗-PC結合活性體外篩選方法用於預估體內治療活性欠佳。 有鑑於此,本領域需要能提供使用於體內系統時之有效且有利性質之抗-PC抗體分子,特別是提供於人類給藥治療時。 本申請說明新抗體及抗體片段之製造與試驗而該新抗體及抗體片段包括能夠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新穎抗原結合區。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抗體或抗體片段包括重鏈變異(VH)區域及/或輕鏈變異(VL)區域,其中-(a)VH區域包括胺基酸序列,該胺基酸序列包含1、2或較佳3個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的互補決定區(CDR):CDR1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7之序列有至少25%、50%、75%或100%序列相同性(sequence identity)之胺基酸序列;CDR2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8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CDR3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9、20、21或22之序列有至少4%、9%、13%、18%、22%、27%、31%、36%、40%、45%、50%、54%、59%、63%、68%、72%、77%、81%、86%、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b)VL區域包括胺基酸序列,該胺基酸序列包含1、2或較佳3個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的互補決定區(CDR):CDR4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3或24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CDR5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5之序列有至少14%、28%、42%、57%、71%、8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CDR6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6之序列至少有11%、22%、33%、44%、55%、66%、77%、88%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之具體例中,抗體或抗體片段包括VH區域,該VH區域包括包含如以上所定義之CDR1序列、CDR2及CDR3序列之胺基酸序列,及/或VL區域,該VL區域包括包含如以上所定義之CDR4序列、CDR5及CDR6序列之胺基酸序列。 本發明第一方面之另一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包括-VH區域,其包括包含所有CDR1、CDR2及CDR3三個序列之胺基酸序列,而CDR1、CDR2及CDR3序列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SEQ ID NO:1、3、5、7、9、11、13或15的胺基酸序列,或具有與SEQ ID NO:1、3、5、7、9、11、13或15之任一胺基酸序列有至少80%、85%、90%或95%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VL區域,其包括包含所有CDR4、CDR5及CDR6三個序列之胺基酸序列,而CDR4、CDR5及CDR6序列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SEQ ID NO:2、4、6、8、10、12、14或16的胺基酸序列,或具有與SEQ ID NO:2、4、6、8、10、12、14或16之任一胺基酸序列有至少80%、85%、90%或95%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本發明第一方面之另一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包括重鏈變異(VH)區域及/或輕鏈變異(VL)區域,其中-該VH區域包括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SEQ ID NO:1、3、5、7、9、11、13或15的胺基酸序列,或具有與SEQ ID NO:1、3、5、7、9、11、13或15之任一胺基酸序列有至少50%、60%、70%、80%、85%、90%或95%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VL區域包括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SEQ ID NO:2、4、6、8、10、12、14或16的胺基酸序列,或具有與SEQ ID NO:2、4、6、8、10、12、14或16之任一胺基酸序列有至少50%、60%、70%、80%、85%、90%或95%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1為如以下實施例所說明X19-A05抗體之重鏈變異(VH)區域,具有序列: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GYWMHWVRQAPGKGLEWVSYISPSGGGTH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VRFRSVCSNAVCRPTAYDAFDIWGQGTMVTVSS,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H CDR1:GYWM(SEQ ID NO:17);VH CDR2:YISPSGGGTHYADSVKG(SEQ ID NO:18);VH CDR3:VRFRSVCSNAVCRPTAYDAFDI(SEQ ID NO:19),SEQ ID NO:2為X19-A05抗體之輕鏈變異(VL)區域且具有序列: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VFYQSNK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QQYFNAPRTFGQGTKVEIK,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L CDR4:KSSQSVFYQSNKKNYLA(SEQ ID NO:23);VL CDR5:WASTRES(SEQ ID NO:25);VL CDR6:QQYFNAPRT(SEQ ID NO:26),SEQ ID NO:3為如以下實施例所說明M99-B05抗體之重鏈變異(VH)區域,具有序列: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SGYWMHWVRQAPGKGLEWVSYISPSGGGTH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VRFRSVCSNGVCRPTAYDAFDIWGQGTAVTVSS,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H CDR1:GYWM(SEQ ID NO:17);VH CDR2:YISPSGGGTHYADSVKG(SEQ ID NO:18);VH CDR3:VRFRSVCSNGVCRPTAYDAFDI(SEQ ID NO:20),SEQ ID NO:4為M99-B05抗體之輕鏈變異(VL)區域且具有序列:QDIQ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VFYNSNKKNYLAWYQQKAGQPPKLLIHW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NLQAEDVALYYCQQYFNAPRTFGQGTKVEIK,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L CDR4:KSSQSVFYNSNKKNYLA(SEQ ID NO:24);VL CDR5:WASTRES(SEQ ID NO:25);VL CDR6:QQYFNAPRT(SEQ ID NO:26),SEQ ID NO:5為如以下實施例所說明X19-A01抗體之重鏈變異(VH)區域,具有序列: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SGYWMHWVRQAPGKGLEWVSYISPSGGGTH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VRFRSVCSNGVCRPTAYDAFDIWGQGTAVTVSS,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H CDR1:GYWM(SEQ ID NO:17);VH CDR2:YISPSGGGTHYADSVKG(SEQ ID NO:18);VH CDR3:VRFRSVCSNGVCRPTAYDAFDI(SEQ ID NO:20),SEQ ID NO:6為X19-A01抗體之輕鏈變異(VL)區域且具有序列:DIQ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VFYNSNKKNYLAWYQQKAGQPPKLLIHW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NLQAEDVALYYCQQYFNAPRTFGQGTKVEIK,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L CDR4:KSSQSVFYNSNKKNYLA(SEQ ID NO:24);VL CDR5:WASTRES(SEQ ID NO:25);VL CDR6:QQYFNAPRT(SEQ ID NO:26),SEQ ID NO:7為如以下實施例所說明X19-A03抗體之重鏈變異(VH)區域,具有序列: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SGYWMHWVRQAPGKGLEWVSYISPSGGGTH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VRFRSVCSNAVCRPTAYDAFDIWGQGTMVTVSS,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H CDR1:GYWM(SEQ ID NO:17);VH CDR2:YISPSGGGTHYADSVKG(SEQ ID NO:18);VH CDR3:VRFRSVCSNAVCRPTAYDAFDI(SEQ ID NO:19),SEQ ID NO:8為X19-A03抗體之輕鏈變異(VL)區域且具有序列: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VFYQSNK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QQYFNAPRTFGQGTKVEIK,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L CDR4:KSSQSVFYQSNKKNYLA(SEQ ID NO:23);VL CDR5:WASTRES(SEQ ID NO:25);VL CDR6:QQYFNAPRT(SEQ ID NO:26),SEQ ID NO:9為如以下實施例所說明X19-A07抗體之重鏈變異(VH)區域,具有序列: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SGYWMHWVRQAPGKGLEWVSYISPSGGGTH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VRFRSVCSNGVCRPTAYDAFDIWGQGTMVTVSS,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H CDR1:GYWM(SEQ ID NO:17);VH CDR2:YISPSGGGTHYADSVKG(SEQ ID NO:18);VH CDR3:VRFRSVCSNGVCRPTAYDAFDI(SEQ ID NO:20),SEQ ID NO:10為X19-A07抗體之輕鏈變異(VL)區域且具有序列: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VFYNSNK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QQYFNAPRTFGQGTKVEIK,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L CDR4:KSSQSVFYNSNKKNYLA(SEQ ID NO:24);VL CDR5:WASTRES(SEQ ID NO:25);VL CDR6:QQYFNAPRT(SEQ ID NO:26),SEQ ID NO:11為如以下實施例所說明X19-A09抗體之重鏈變異(VH)區域,具有序列: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GYWMHWVRQAPGKGLEWVSYISPSGGGTH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VRFRSVCSNGVCRPTAYDAFDIWGQGTMVTVSS,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H CDR1:GYWM(SEQ ID NO:17);VH CDR2:YISPSGGGTHYADSVKG(SEQ ID NO:18);VH CDR3:VRFRSVCSNGVCRPTAYDAFDI(SEQ ID NO:20),SEQ ID NO:12為X19-A09抗體之輕鏈變異(VL)區域且具有序列: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VFYNSNK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QQYFNAPRTFGQGTKVEIK,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L CDR4:KSSQSVFYNSNKKNYLA(SEQ ID NO:24);VL CDR5:WASTRES(SEQ ID NO:25);VL CDR6:QQYFNAPRT(SEQ ID NO:26),SEQ ID NO:13為如以下實施例所說明X19-A11抗體之重鏈變異(VH)區域,具有序列: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SGYWMHWVRQAPGKGLEWVSYISPSGGGTH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VRFRSVSSNGVSRPTAYDAFDIWGQGTAVTVSS,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H CDR1:GYWM(SEQ ID NO:17);VH CDR2:YISPSGGGTHYADSVKG(SEQ ID NO:18);VH CDR3:VRFRSVSSNGVSRPTAYDAFDI(SEQ ID NO:21);SEQ ID NO:14為X19-A11抗體之輕鏈變異(VL)區域且具有序列:DIQ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VFYNSNKKNYLAWYQQKAGQPPKLLIHW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NLQAEDVALYYCQQYFNAPRTFGQGTKVEIK,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L CDR4:KSSQSVFYNSNKKNYLA(SEQ ID NO:24);VL CDR5:WASTRES(SEQ ID NO:25);VL CDR6:QQYFNAPRT(SEQ ID NO:26),SEQ ID NO:15為如以下實施例所說明X19-C01抗體之重鏈變異(VH)區域,具有序列: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SGYWMHWVRQAPGKGLEWVSYISPSGGGTH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VRFRSVSSNAVSRPTAYDAFDIWGQGTMVTVSS,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H CDR1:GYWM(SEQ ID NO:17);VH CDR2:YISPSGGGTHYADSVKG(SEQ ID NO:18);VH CDR3:VRFRSVSSNAVSRPTAYDAFDI(SEQ ID NO:22),SEQ ID NO:16為X19-C01抗體之輕鏈變異(VL)區域且具有序列: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VFYQSNK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QQYFNAPRTFGQGTKVEIK,並包含互補決定區(CDR):VL CDR4:KSSQSVFYQSNKKNYLA(SEQ ID NO:23);VL CDR5:WASTRES(SEQ ID NO:25);VL CDR6:QQYFNAPRT(SEQ ID NO:26)。總結以上定義之SEQ ID NO並顯示如下: 本發明第一方面之另一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係基於X19-A05抗體之VH及/或VL區域,所以-該VH區域(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i)包括CDR1序列、CDR2序列及CDR3序列,該CDR1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7之序列有至少25%、50%、7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2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8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3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9之序列有至少4%、9%、13%、18%、22%、27%、31%、36%、40%、45%、50%、54%、59%、63%、68%、72%、77%、81%、86%、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該VL區域(ii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v)包括CDR4序列、CDR5序列及CDR6序列,該CDR4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3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5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5之序列有至少14%、28%、42%、57%、71%、8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6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6之序列有至少11%、22%、33%、44%、55%、66%、77%、88%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可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1之序列,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2之序列。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包括重鏈固定(CH)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H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H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VH區域。CH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H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H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H區域包含: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SEQ ID NO:27);及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SEQ ID NO:28)。 SEQ ID NO:27為M99-B05之CH區域且具有人類IgG1(UniProtKB/Swiss-Prot:P01857.1)之CH區域的序列。SEQ ID NO:28為X19-A05之CH區域。SEQ ID NO:28不同於SEQ ID NO:27之處在於SEQ ID NO:28之CH區域中末端K(Lys)之移除,其降低或避免胜肽酶降解之可能性。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或替代地進一步包括輕鏈固定(CL)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L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L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VL區域域。CL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L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L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L區域包含: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SEQ ID NO:29)。 SEQ ID NO:29為M99-B05及X19-A05兩者之CL區域,並具有人類kappa(UniProtKB/Swiss-Prot:P01834.1)的CL區域之序列。 根據此具體例,較佳為該VH區域域包括SEQ ID NO:1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8之CH區域,以及該VL區域域包括SEQ ID NO:2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9之CL區域。 本發明第一方面之另一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係基於M99-B05抗體之VH及/或VL區域域,所以-該VH區域(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3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i)包括CDR1序列、CDR2序列及CDR3序列,該CDR1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7之序列有至少25%、50%、7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2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8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3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0之序列有至少4%、9%、13%、18%、22%、27%、31%、36%、40%、45%、50%、54%、59%、63%、68%、72%、77%、81%、86%、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該VL區域(ii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4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v)包括CDR4序列、CDR5序列及CDR6序列,該CDR4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4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5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5之序列有至少14%、28%、42%、57%、71%、8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6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6之序列有至少11%、22%、33%、44%、55%、66%、77%、88%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可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3之序列,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4之序列。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包括重鏈固定(CH)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H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H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VH區域。CH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H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H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H區域包含SEQ ID NO:27及SEQ ID NO:28。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或替代地進一步包括輕鏈固定(CL)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L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L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VL區域。CL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L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L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L區域包含SEQ ID NO:29。 根據此具體例,較佳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3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7或28之CH區域,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4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9之CL區域。 本發明第一方面之另一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係基於X19-A01抗體之VH及/或VL區域,所以-該VH區域(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5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i)包括CDR1序列、CDR2序列及CDR3序列,該CDR1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7之序列有至少25%、50%、7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2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8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3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0之序列有至少4%、9%、13%、18%、22%、27%、31%、36%、40%、45%、50%、54%、59%、63%、68%、72%、77%、81%、86%、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該VL區域(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6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v)包括CDR4序列、CDR5序列及CDR6序列,該CDR4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4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5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5之序列有至少14%、28%、42%、57%、71%、8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6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6之序列有至少11%、22%、33%、44%、55%、66%、77%、88%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可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5之序列,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6之序列。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包括重鏈固定(CH)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H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H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該VH區域。CH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H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H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H區域包含SEQ ID NO:27及SEQ ID NO:28。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或替代地進一步包括輕鏈固定(CL)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L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L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該VL區域。CL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依在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L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L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L區域包含SEQ ID NO:29。 根據此具體例,較佳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5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7或28之CH區域,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6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9之CL區域。 本發明第一方面之另一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係基於X19-A03抗體之VH及/或VL區域,所以-該VH區域(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7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i)包括CDR1序列、CDR2序列及CDR3序列,該CDR1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7之序列有至少25%、50%、7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2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8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3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9之序列有至少4%、9%、13%、18%、22%、27%、31%、36%、40%、45%、50%、54%、59%、63%、68%、72%、77%、81%、86%、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該VL區域(ii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8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v)包括CDR4序列、CDR5序列及CDR6序列,該CDR4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3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5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5之序列有至少14%、28%、42%、57%、71%、8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6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6之序列有至少11%、22%、33%、44%、55%、66%、77%、88%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可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7之序列,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8之序列。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包括重鏈固定(CH)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H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H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該VH區域。CH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H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H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H區域包含SEQ ID NO:27及SEQ ID NO:28。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或替代地進一步包括輕鏈固定(CL)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L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L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該VL區域。CL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L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L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L區域包含SEQ ID NO:29。 根據此具體例,較佳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7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7或28之CH區域,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8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9之CL區域。 本發明第一方面之另一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係基於X19-A07抗體之VH及/或VL區域,所以-該VH區域(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9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i)包括CDR1序列、CDR2序列及CDR3序列,該CDR1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7之序列有至少25%、50%、7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2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8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3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0之序列有至少4%、9%、13%、18%、22%、27%、31%、36%、40%、45%、50%、54%、59%、63%、68%、72%、77%、81%、86%、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該VL區域(ii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0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v)包括CDR4序列、CDR5序列及CDR6序列,該CDR4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4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5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5之序列有至少14%、28%、42%、57%、71%、8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6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6之序列有至少11%、22%、33%、44%、55%、66%、77%、88%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可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9之序列,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10之序列。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包括重鏈固定(CH)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H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H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該VH區域。CH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H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H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H區域包含SEQ ID NO:27及SEQ ID NO:28。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或替代地進一步包括輕鏈固定(CL)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L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L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該VL區域。CL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L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L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L區域包含SEQ ID NO:29。 根據此具體例,較佳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9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7或28之CH區域,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10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9之CL區域。 本發明第一方面之另一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係基於X19-A09抗體之VH及/或VL區域,所以-該VH區域(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1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i)包括CDR1序列、CDR2序列及CDR3序列,該CDR1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7之序列有至少25%、50%、7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2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8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3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0之序列至少4%、9%、13%、18%、22%、27%、31%、36%、40%、45%、50%、54%、59%、63%、68%、72%、77%、81%、86%、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該VL區域(ii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2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v)包括CDR4序列、CDR5序列及CDR6序列,該CDR4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4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5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5之序列有至少14%、28%、42%、57%、71%、8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6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6之序列有至少11%、22%、33%、44%、55%、66%、77%、88%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可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11之序列,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12之序列。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包括重鏈固定(CH)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H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H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該VH區域。CH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H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H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H區域包含SEQ ID NO:27及SEQ ID NO:28。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或替代地進一步包括輕鏈固定(CL)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L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L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該VL區域。CL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L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L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L區域包含SEQ ID NO:29。 根據此具體例,較佳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11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7或28之CH區域,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12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9之CL區域。 本發明第一方面之另一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係基於X19-A11抗體之VH及/或VL區域,所以-該VH區域(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3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i)包括CDR1序列、CDR2序列及CDR3序列,該CDR1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7之序列有至少25%、50%、7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2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8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3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1之序列有至少4%、9%、13%、18%、22%、27%、31%、36%、40%、45%、50%、54%、59%、63%、68%、72%、77%、81%、86%、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該VL區域(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4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v)包括CDR4序列、CDR5序列及CDR6序列,該CDR4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4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5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5之序列有至少14%、28%、42%、57%、71%、8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6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6之序列有至少11%、22%、33%、44%、55%、66%、77%、88%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可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13之序列,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14之序列。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包括重鏈固定(CH)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H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H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該VH區域。CH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H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H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H區域包含SEQ ID NO:27及SEQ ID NO:28。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或替代地進一步包括輕鏈固定(CL)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L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L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該VL區域。CL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L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L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L區域包含SEQ ID NO:29。 根據此具體例,較佳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13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7或28之CH區域,以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14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9之CL區域。 本發明第一方面之另一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係基於X19-C01抗體之VH及/或VL區域,所以-該VH區域(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5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i)包括CDR1序列、CDR2序列及CDR3序列,該CDR1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7之序列有至少25%、50%、7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2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8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3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2之序列有至少4%、9%、13%、18%、22%、27%、31%、36%、40%、45%、50%、54%、59%、63%、68%、72%、77%、81%、86%、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該VL區域(iii)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6之序列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iv)包括CDR4序列、CDR5序列及CDR6序列,該CDR4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3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該CDR5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5之序列有至少14%、28%、42%、57%、71%、8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CDR6序列包括具有與SEQ ID NQ:26之序列有至少11%、22%、33%、44%、55%、66%、77%、88%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可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15之序列,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16之序列。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包括重鏈固定(CH)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H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個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H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該VH區域。CH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H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H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H區域包含SEQ ID NO:27及SEQ ID NO:28。 此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另外,或替代地進一步包括輕鏈固定(CL)區域或其片段,該片段可包括,例如,至少CL區域之10、20、30、40、50、60、70、80、90、100或更多之胺基酸。該CL區域或其片段可連結於該VL區域。CL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在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L區域。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L區域之實例。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L區域包含SEQ ID NO:29。 根據此具體例,較佳為該VH區域包括SEQ ID NO:15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7或28之CH區域,及該VL區域包括SEQ ID NO:16之序列,其連接於SEQ ID NO:29之CL區域。 上述各種具體例中,CH區域及其片段之討論亦意指包含使用兩者之任一者之變體之選項。該變體包括具有與所述CH區域或其片段少於100%序列相同性之序列,諸如大於50%、60%、70%、80%、85%、90%、95%、96%、97%、98%或99%序列相同性。據此,與所述CH區域或其片段相比,CH區域或其片段之變體可具有一個或多個(諸如2、3、4、5、6、7、8、9、10、15、20、25、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或更多個)序列變異。與所述CH區域及其片段相比,序列中之變異可能由於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添加、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缺失及/或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取代。在多於一個變異之情況下,則該變異可在連續或非連續位置。 同樣地,上述各種具體例中,CL區域及其片段之討論亦亦意指包含使用兩者之任一者之變體之選項。該變體包括具有與所述CL區域或其片段少於100%序列相同性之序列,諸如大於50%、60%、70%、80%、85%、90%、95%、96%、97%、98%或99%序列相同性。據此,與所述CL區域或其片段相比,CL區域或其片段之變體可具有一個或多個(諸如2、3、4、5、6、7、8、9、10、15、20、25、30、40、50、60或更多個)序列變異。與所述CL區或其片段相比,序列中之變異可能由於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添加、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缺失及/或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取代。在多於一個變異之情況下,則該變異可在連續或非連續位置。 根據上述具體例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中,較佳係VH區域、VL區域或較佳地VH及VL兩區域皆包括具有與所述SEQ ID NO,或與一種或多種(諸如,2種或3種)各所述SEQ ID NO(在所述SEQ ID NO為對應於個別CDR序列之情況下)有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替代地,該VH區域、該VL區域或該VH及VL兩區域可包括具有與所述SEQ ID NO,或與一種或多種(諸如,2種或3種)各所述SEQ ID NO(在所述SEQ ID NO為對應於個別CDR序列之情況下)有少於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方面,包括具有與所述SEQ ID NO有少於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的序列可為與所述SEQ ID NO相比而具有一個或多各(諸如2、3、4、5、6、7、8、9、10或更多個)序列變異之序列。與所述SEQ ID NO相比,序列中之變異可能由於一個或多個(諸如2、3、4、5、6、7、8、9、10個或更多)胺基酸之添加、一個或多個(諸如2、3、4、5、6、7、8、9、10個或更多)胺基酸之缺失及/或一個或多個(諸如2、3、4、5、6、7、8、9、10個或更多)胺基酸之取代。在多於一個變異之情況下,該變異可在連續或非連續位置。 在抗原結合區變體之序列中之一種或多種變異具有與選自SEQ ID NO:1至16之所述SEQ ID NO有少於100%,但至少80%、85%、90%、95%序列相同性,其可存在,或只存在於形成一種或多種骨架區之胺基酸序列。骨架區包括不形成如本文定義之CDR的胺基酸區。 另外或替代地,在抗原結合區之序列中之一種或多種變異具有與選自SEQ ID NO:1至16之所述SEQ ID NO有少於100%,但至少80%、85%、90%、95%序列相同性,其可存在,或只存在於形成一種或多種互補決定區(CDR)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至16中之CDR係如上述定義且顯示於以下表2及表3。 於本發明之第一方面的所有具體例中,一般在骨架區比在CDR能承受高程度序列修飾,該序列修飾無實質上改變抗體或抗體片段之結合特性及/或在體內之效果。 因此,例如,於另一個具體例中,本發明之第一方面的抗體或抗體片段中之一個(a)、該(the)或各(each)CDR與定義於SEQ ID NO17至26之一的‘親代’CDR比較可包括達1、2、3、4、5、6、7、8、9或10個胺基酸取代、插入及/或缺失,且較佳不多於5、4、3、2或1個胺基酸取代、插入及/或缺失;較佳可為執行於CDR序列之胺基酸取代、插入及/或缺失的數目與相應定義之SEQ ID NO比較不減少序列相同性達少於50%、60%、70%、75%、80%、85%、90%、95%。 另外,及/或替代地,本發明之第一方面的抗體或抗體片段中之一個、該或各骨架區與存在於VH或VL定義之任一SEQ ID NO 1至16之相應骨架序列比較可包括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更多個胺基酸取代、插入及/或缺失,及視需要不多於10、9、8、7、6、5、4、3、2或1個胺基酸取代、插入及/或缺失;較佳可為執行於任何骨架區之胺基酸取代、插入及/或缺失的數目與相應定義之SEQ ID NO比較不減少序列相同性達少於10%、20%、30%、40%、50%、60%、70%、75%、80%、85%、90%、95%。 無論在一個或多個骨架區或互補決定區,取代均可為保守或非保守取代。「保守取代」意指諸如Gly、Ala;Val、Ile、Leu;Asp、Glu;Asn、Gln;Ser、Thr;Lys、Arg;及Phe、Tyr之組合。 例如,可引進序列變異以便使抗原結合區序列靠近胚原(germline)序列,進而改善包括抗原結合區變體之抗體或抗體片段的穩定性,降低包括抗原結合區變體之抗體或抗體片段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及/或避免或降低於製造過程中可能之不利性質。實施例中顯示適合之序列變異的非限制性實例,係參考引進M99-B05之重鏈及/或輕鏈序列中之變異,以製造X19-A01、X19-A03、X19-A05、X19-A07、X19-A09、X19-A11及/或X19-C01。 可使用如以下說明之蛋白質工程及定點突變(site-directed mutagenesis)之方法或本領域習知之替代方法製造此類變體。 在本發明之第一方面的抗體或抗體片段之VH區域、VL區域或VH及VL兩區域包括具有與該所述SEQ ID NO,或與一種或多種各所述SEQ ID NO有少於100%序列相同性之一種或多種胺基酸序列之情況,則具體例中之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可以,例如,實質上等於(即,至少80%、85%、90%或95%)或大於相應「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能力,其中該相應「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之VH區域及VL區域各包括具有與該所述或各所述SEQ ID NO有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因此,例如,抗體或抗體片段係基於X19-A05抗體,及VH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有少於100%,但至少80%、85%、90%或95%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VL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有少於100%,但至少80%、85%、90%或95%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的情況,則該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可以,例如,等於相應「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之結合能力,而該「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具有包括SEQ ID NO:1之序列的VH區域及包括SEQ ID NO:2之序列的VL區域。於本文中,「相應『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意指手上的「抗體或抗體片段」與「相應『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間的唯一序列差異在於VH及/或VL區域之一或兩者。於具體例中,相應親代抗體為具有X19-A05之VH、VL、CH及CL區域序列的抗體,即,SEQ ID NO:1之VH區域(其連接於SEQ ID NO:28之CH區域)及SEQ ID NO:2之VL區域(其連接於SEQ ID NO:29之CL區域)。 同樣比照適用於列於上文之其他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及/或VL區域包括具有與該所述SEQ ID NO或一種或多種各所述SEQ ID NO有少於100%序列相同性之一種或多種胺基酸序列,而「相應『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為了決定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結合等效只在該VH及/或VL區域之序列之一者或兩者不同,並具有包括具有與該所述SEQ ID NO或各所述SEQ ID NO有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之該序列或各序列。 據此,在抗體或抗體片段係基於M99-B05之情況則,於具體例中,相應親代抗體為具有M99-B05之VH、VL、CH及CL區域序列的抗體,即,SEQ ID NO:3之VH區域係連接於SEQ ID NO:27之CH區域及SEQ ID NO:4之VL區域係連接於SEQ ID NO:29之CL區域。 就這點而言,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可經由任何適當之方法,諸如表面電漿共振(SPR)分析,而測量抗體或抗體片段與固定(例如經由胺基苯基連接劑)於固體表面諸如Biacore SPR生物感測器之磷酸膽鹼之結合來測定。 於另外之具體例中,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係與「比較者(comparator)」抗體或抗體片段競爭結合至如本文定義之PC或PC共軛物(如,以ELISA或SPR試驗確定者)。於本文中,比較者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包括以下抗體之VH及VL區域,且視需要亦包含CH及CL區域:X19-A05(分別由SEQ ID NO:1、2、28及29所定義者)、M99-B05(由SEQ ID NO:3、4、27及29所定義者)、X19-A01(分別由SEQ ID NO:5、6、27及29所定義者)、X19-A03(分別由SEQ ID NO:7、8、27及29所定義者)、X19-A07(分別由SEQ ID NO:9、10、27及29所定義者)、X19-A09(分別由SEQ ID NO:11、12、27及29所定義者)、X19-A11(分別由SEQ ID NO:13、14、27及29所定義者)或X19-C01(分別由SEQ ID NO:15、16、27及29所定義者)及較佳係與經測試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只有VH及/或VL區域中之序列變異不同。關於「競爭」,吾等意指,在試驗中包含等莫耳量之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及「比較者」抗體可降低「比較者」抗體結合至PC或PC共軛物之可檢測程度達10%、20%、30%、40%、50%、60%、70%、80%、90%、95%或更多,諸如實質上100%,其係與比較抗體在沒有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存在下在相同試驗中結合PC或PC共軛物之可檢測程度比較。 如以下實施例所討論,M99-B05結合胺基苯基磷酸膽鹼之表觀Kd約150 nM。於具體例中,於提供具有M99-B05(分別由SEQ ID NO:3及4所定義)之VH及VL區域之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在固定化胺基苯基磷酸膽鹼而其表觀Kd約150nM之條件下(諸如使用於實施例中之SPR條件)測驗時,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會結合固定化胺基苯基磷酸膽鹼而其表觀Kd不大於約500nM、約400 nM、約300nM、約250nM、約200 nM、約190 nM、約180 nM、約170 nM、約160nM、約155 nM、約150 nM或較少。在本文中,術語「約」係使用於指所述數值之±20%、15%、10%、5%、4%、3%、2%或1%以內之數值。 亦如以下實施例所討論,M99-B05可回應IC50在nM範圍之oxLDL的刺激而阻止MCP-1從單核細胞釋出。另一具體例中,於提供具有M99-B05(分別由SEQ ID NO:3及4所定義)之VH及VL區域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IC50在0.7至2.6 nM範圍之條件下(諸如說明於下列實施例中)試驗時,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回應oxLDL的刺激而阻止MCP-1從單核細胞釋出而該IC50少於約10 nM、約5 nM、約4 nM、約3 nM、約2.8 nM、約2.6 nM、約2.4 nM、約2 nM、約1.8 nM、約1.6 nM、約1.4 nM、約1.3 nM、約1.2 nM、約1.1 nM、約1.0 nM、約0.9 nM、約0.8 nM、約0.7 nM或更少。在本文中,術語「約」係使用於指所述數值之±20%、15%、10%、5%、4%、3%、2%或1%以內之數值。 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可以磷酸膽鹼共軛物置換磷酸膽鹼而由以上說明之相同方法測定。適合之磷酸膽鹼共軛物包含以上所討論者,包括連接於載體之磷酸膽鹼基元,視需要地經由間隔物,諸如PC-BSA及PC-KLH共軛物。較佳地,在測定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的情況,其係參照抗體或抗體片段專一地結合磷酸膽鹼共軛物中之磷酸膽鹼基元之能力而測定。可藉由所屬領域已知之技術而測定,該等技術諸如比較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磷酸膽鹼共軛物及不含磷酸膽鹼基元之對應分子之能力。 於具體例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包括直鏈狀多胜肽序列中之VH區域及VL區域。 於另一具體例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包括各在分離之多胜肽序列中之VH區域及VL區域。於此具體例中,較佳可為該等分離之多胜肽序列直接或間接結合在一起(諸如藉由該等分離多胜肽序列間之一個或多個雙硫鍵)。 於另一具體例中,VH區域可連結至CH區域或其片段而其片段可包括,例如,CH區域之至少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個或更多胺基酸,或如上文所述之CH區域之變體或其片段。該連結可為經肽鍵之直接融合,以使VH區域及CH區域以單一多胜肽存在,或者該連結可經由連接子諸如胜肽或其他連接子,或經由肽鍵以外之直接化學鍵。CH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H區域。所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H區域之實例。使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H區域包含SEQ ID NO:27及SEQ ID NO:28。使用任何CH區域時,可導入端點胺基酸修飾(包含缺失或經由添加而遮蔽其他胺基酸或其他化學基元)而降低或避免胜肽酶降解之可能性。 於另一具體例中,VL區域可連結至CL區域或其片段而其片段可包括,例如,CL區域之至少10、20、30、40、50、60、70、80、90、100個或更多胺基酸,或如上文所述之CL區域之變體或其片段。該連結可為經肽鍵之直接融合,以使VL區域及CL區域以單一多胜肽存在,或者該連結可經由連接子諸如胜肽或其他連接子,或經由肽鍵以外之直接化學鍵。CL區域無特別限制,然而一具體例中其為人類CL區域。所屬領域含有許多人類CL區域之實例。使用於本文中之例示人類CL區域包含SEQ ID NO:29。使用之任何CL區域可導入端點胺基酸修飾(包含缺失或經由添加而遮蔽其他胺基酸或其他化學基元)而降低或避免胜肽酶降解之可能性。 於另一具體例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包括於一多胜肽序列中,連結CH區域至VH區域,及於另一分離之多胜肽序列中,連結CL區域至VH區域。於此態樣中,較佳可為該等分離之多胜肽序列直接或間接結合在一起(諸如藉由該等分離之多胜肽序列間之一個或多個雙硫鍵)。 於另一具體例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包括-‧第一重鏈,其包括連結至第一CH區域之第一VH區域,‧第一輕鏈,其包括連結至第一CL區域之第一VL區域;‧第二重鏈,其包括連結至第二CH區域之第二VH區域,‧第二輕鏈,其包括連結至第二CL區域之第二VL區域;及其中視需要地,該第一輕鏈及第一重鏈直接或間接結合在一起(諸如藉由分離之多胜肽序列間之一個或多個雙硫鍵)且第二輕鏈及第二重鏈直接或間接結合在一起(諸如藉由分離之多胜肽序列間之一個或多個雙硫鍵),及復視需要地,其中第一及第二重鏈直接或間接結合在一起(諸如藉由分離之多胜肽序列間之一個或多個雙硫鍵)。 於另一具體例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為單株抗體,更佳為人類單株抗體。 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為人源化抗體(humanized antibody)或嵌合抗體(chimeric antibody)。 於一較佳具體例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片段為單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 於另一具體例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可包括使用標準蛋白質工程技術嫁接至免疫球蛋白之蛋白質支架之一個或多個胺基酸序列,該胺基酸序列包括說明於上文之VH、VL、CDR1、CDR2、CDR3、CDR4、CDR5及/或CDR6序列。熟練的技術人員瞭解有各種蛋白質支架可用且為本領域所周知。最後結果為新骨架中保存之抗原結合活性。 例如,免疫球蛋白支架可衍生自IgA、IgE、IgG1、IgG2a、IgG2b、IgG3、IgM。該支架可衍生自來自任何哺乳動物之免疫球蛋白,諸如小鼠、大鼠、兔、山羊、駱駝、駱馬、靈長類。較佳為免疫球蛋白支架係衍生自人類免疫球蛋白。 可經由標準分子生物技術或經由使用產生此等片段之酶(如,胃蛋白酶或木瓜酶)裂解經純化的抗體而產生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片段。此類本發明之抗體片段之實例為,但不限於,單鏈抗體,Fv、scFv、Fab、F(ab’)2、Fab’、Fd、dAb、CDR或scFv-Fc片段或奈米抗體、及雙功能抗體(diabodies),或任何可經如聚乙二醇化穩定之片段。 本發明之第二方面提供醫藥組成物,其包括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體或賦形劑。視需要,該組成物中僅有的抗體或抗體片段為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更佳地,例如,該組成物中可有單一型式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型式係參照胺基酸序列、分子量及/或結合磷酸膽鹼之專一性而決定。關於這點,熟練的技術人員將瞭解由於,例如,N-端變異及/或部分降解而在任何群體中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序列可能有些低程度之變異;據此,於本文中,若稱組成物可為含有單一型式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則例如,該組成物中至少以重量計約80%、約90%、約95%、約96%、約97%、約98%、約99%或實質上100%之可檢測濃度之抗體或抗體片段為單一型式,其係參照胺基酸序列、分子量及/或結合磷酸膽鹼之專一性而決定。 本發明之第三方面提供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本發明第二方面之醫藥組成物用於醫學上之用途,諸如使用於在人體或動物體或其離體樣品進行之療法、外科手術或診斷。 例如,本發明第三方面提供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本發明第二方面之醫藥組成物之用於防止、預防及/或治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之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相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之用途。 換言之,本發明第三方面提供使用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本發明第二方面之醫藥組成物於製造用於防止、預防及/或治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之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相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之藥物的用途。 亦提供防止、預防及/或治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之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相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本發明第二方面之醫藥組成物給藥哺乳動物之步驟。 本發明第三方面亦提供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本發明第二方面之醫藥組成物之用於預防、防止及/或治療阿滋海默症之用途。 換言之,本發明第三方面提供使用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本發明第二方面之醫藥組成物於製造用於預防、防止及/或治療阿滋海默症之藥物之用途。 亦提供針對阿滋海默症個體之免疫及預防、防止及/或治療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本發明第二方面之醫藥組成物給藥個體之步驟。 本發明第三方面亦提供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本發明第二方面之醫藥組成物之用於免疫或預防,或防止或治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之代謝疾病之用途。 換言之,本發明第三方面提供使用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本發明第二方面之醫藥組成物於製造用於預防、防止或治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之代謝疾病之藥物之用途。 亦提供免疫或預防,或治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之代謝疾病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本發明第二方面之醫藥組成物給藥哺乳動物之步驟。 依據本發明第三方面有待解決及/或治療的代謝疾病可為,例如,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的症狀:代謝症候群、胰島素抗性、葡萄糖不耐症、高血糖、第I型糖尿病、第II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血脂異常及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本發明第四方面提供核酸分子,其包括編碼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抗體或抗體片段之多胜肽鏈形成部分之序列。核酸分子可為,例如,DNA或RNA。核酸分子可包括編碼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其部分之序列之額外5’及/或3’序列。此種5’及/或3’序列可包含轉錄及/或轉譯調節序列,諸如本領域習知之啟動子及/或終結子序列,且可例如,加以選擇以在經選擇之宿主細胞內具功能性。據此,核酸分子可包括表達框架,其在轉殖至經選擇之宿主細胞內後可經由宿主細胞之轉錄及/或轉譯系統表現,而導致本發明第一方面所編碼的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抗體或抗體片段之多胜肽鏈形成部分之製造。 本發明第五方面提供包括本發明第四方面之一個或多個核酸分子序列之載體或質體。在抗體或抗體片段包括多於一個多胜肽鏈之情況,載體或質體可包括核酸編碼序列,其編碼各多胜肽鏈,以使經載體或質體轉殖之宿主細胞可表現所有存在於抗體或抗體片段之多胜肽鏈。 據此,第五方面亦提供使用載體或質體於宿主細胞轉殖。所屬領域習知經載體或質體轉殖宿主細胞的方法。為了幫助轉殖宿主細胞的篩選,載體或質體可包括篩選標記。 本發明第六方面提供包括本發明第五方面之一種或多種載體或質體之宿主細胞。第六方面亦提供包括一種或多種本發明第五方面之載體或質體之細胞培養,諸如單一培養,其中全部或實質上全部的細胞包括相同之一種或多種本發明第五方面之載體或質體。可經由以下方式得到此種單一培養,例如,可在一種或多種篩選標記存在於一種或多種載體或質體上時篩選細胞及視需要地在培養篩選細胞之生長期間維持篩選壓力。 在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包括多於一個多胜肽鏈之情況,可用單一載體或質體轉殖宿主細胞,而該載體或質體包括核酸編碼序列,其編碼各多胜肽鏈,以使經載體或質體轉殖之宿主細胞可表現所有存在於抗體或抗體片段之多胜肽鏈。 替代地,在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包括多於一個多胜肽鏈之情況,可用多於一種載體或質體轉殖宿主細胞,該載體或質體各包括核酸編碼序列,其編碼至少一個多胜肽鏈,以使經多於一種載體或質體轉殖之宿主細胞可表現所有存在於抗體或抗體片段之多胜肽鏈。 再進一步替代,在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包括多於一個多胜肽鏈之情況,可用載體或質體轉殖各多宿主細胞,而該載體或質體各包括不同核酸編碼序列,其各編碼形成抗體或抗體片段之不同多胜肽鏈之一個或多個成員,各不同宿主細胞分開培養而表現各多胜肽鏈。然後可組合回收之不同多胜肽鏈而製造抗體或抗體片段。 可使用任何適當的宿主細胞於本發明第五方面及/或第六方面。例如,宿主細胞可為原核細胞,諸如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細胞。宿主細胞可為真核細胞,諸如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及真菌細胞。適當的動物細胞可包含哺乳動物細胞、禽類細胞及昆蟲細胞。適當的哺乳動物細胞可包含CHO細胞及COS細胞。適當的真菌細胞可包含酵母細胞,諸如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細胞。哺乳動物細胞可包含或不包含人類細胞,及可包含或不包含胚胎細胞。 本發明第七方面提供製造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抗原結合序列之方法,係包括如上所述培養一種或多種經轉殖之宿主細胞,並由此回收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 本發明第八方面提供製備本發明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的方法,該變體保留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該方法包括-(i)提供本發明第四方面之核酸,其編碼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或抗體或抗體片段之多胜肽鏈形成部分;(ii)導入一個或多個核苷酸突變(視需要地,達50、40、30、20、15、10、9、8、7、6、5、4、3、2或1個核苷酸突變)至該核酸序列之胺基酸編碼區(視需要地在編碼VH及/或VL區域之區內),以使該突變之核酸編碼具有與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不同胺基酸序列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iii)表現經突變之核酸所編碼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或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的多胜肽鏈形成部分;及(iv)比較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與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 根據本發明第八方面,核苷酸突變可任意或以定點方式導入核酸序列之胺基酸編碼區。此種突變可導致編碼區編碼下述胺基酸序列:其與突變前之核酸所編碼之胺基酸序列比較含有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添加、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缺失及/或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取代。 此種核苷酸突變可導致或不可導致編碼區編碼下述胺基酸序列:其含有一個或多個抗原結合區序列中之變異。此種核苷酸突變可導致,例如胺基酸序列變異(即,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添加、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缺失及/或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取代)存在於,或只在形成一個或多個骨架區之胺基酸序列中。另外或替代地,此種核苷酸突變可導致,例如胺基酸序列變異(即,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添加、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缺失及/或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之取代)存在於,或只在形成一個或多個互補決定區之胺基酸序列中。關於骨架區、CDR及/或VH或VL區域之胺基酸變異/修飾耐受程度係全如上述本發明第一方面中所討論,而該可導入之變異/修飾之程度可比照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第八方面之方法。 另外或替代地,此種核苷酸突變可導致或不可導致編碼區編碼含有一個或多個序列中變異之胺基酸序列,該變異係位在抗原結合區以外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一個或多個部分,諸如在一個或多個CH1、CH2、CH3、CL區域或其他區域中。 在一種或多種核苷酸突變導致編碼產物中有一個或多個胺基酸取代之情況,則該一個或多個取代可各獨立為保守或非保守取代。「保守取代」意指組合諸如Gly、Ala;Val、Ile、Leu;Asp、Glu;Asn、Gln;Ser、Thr;Lys、Arg;及Phe、Tyr。 例如,可引進核苷酸突變以便使所編碼抗體或抗體片段之序列靠近胚原序列,改善包括抗原結合區變體之抗體或抗體片段的穩定性,降低包括抗原結合區變體之抗體或抗體片段的免疫原性,及/或避免或降低於製造過程中可能之不利性質。 可使用本領域習知之方法操作此種核苷酸突變。 根據本發明第八方面,評估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的步驟可進一步包括選擇具有實質上其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與親代相等或比親代加強之變體。 可用諸如上述本發明第一方面中所討論之方法評估變體和親代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 本發明第八方面之方法可視需要進一步包括回收核酸分子,該核酸分子包括編碼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的突變核酸序列,及視需要以包括該經回收之核酸分子之組合物轉殖至宿主細胞,及進一步視需要使宿主細胞表現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還進一步視需要從宿主細胞回收所表現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還進一步視需要將回收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調配成醫藥上可接受之組成物。 本發明第八方面亦提供經由本發明第八方面之方法得到或可得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或經由本發明第八方面之方法得到或可得到之醫藥上可接受於藥學上之用途。 本發明第八方面亦提供經由本發明第八方面之方法得到或可得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或經由本發明第八方面之方法得到或可得到之醫藥學上可接受於下述之用途-(i)防止、預防及/或治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之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相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ii)預防、防止及/或治療阿滋海默症;及/或(iii)免疫或預防,或防止或治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之代謝疾病。 換言之,本發明第八方面亦提供使用經由本發明第八方面之方法得到或可得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或經由本發明第八方面之方法得到或可得到之醫藥學上可接受於製造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i)防止、預防及/或治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之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相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ii)預防、防止及/或治療阿滋海默症;及/或(iii)免疫或預防針對,或防止或治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之代謝疾病。 據此,本發明第八方面亦提供方法,其用於-(i)防止、預防及/或治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之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ii)免疫及預防、防止及/或治療阿滋海默症;及/或(iii)免疫或預防針對,或治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之代謝疾病,且該方法包括將經由本發明第八方面之方法得到或可得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給藥哺乳動物或個體之步驟,或經由本發明第八方面之方法得到或可得到之醫藥上可接受之用途。 依據本發明第八方面該有待解決及/或有待治療的代謝疾病可為例如,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的症狀:代謝症候群、胰島素抗性、葡萄糖不耐症、高血糖、第I型糖尿病、第II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血脂異常及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第1圖為由Biocore之平衡結合分析評估結合親合力,其中(◆)M99-B05(批號:W21573)(Kd=160±32nM),(○)M99-B05(批號:W22595)(Kd=148±8nM)。該評估比較該抗體之兩種不同製劑。 第2圖為由ELISA測量之純化IgG對PC-BSA之結合力,其中(●)M4-G02(EC50=0.14 nM),(○)M73-G03(EC50=0.91 nM),(△)M99-B05(EC50=0.11 nM)。數據以整體Bmax擬合四參數邏輯方程式而得到EC50值之估量。 第3圖為CD45陽性白血球流入股動脈套管小鼠中層(medial)之抑制。以含有1%膽固醇及0.05%膽酸鹽之高膽固醇及高脂肪飲食餵食基因轉殖雄性ApoE*3 Leiden小鼠以引發高膽固醇血症。經3星期高脂肪飲食後,麻醉小鼠並自其周圍解剖股動脈且鬆鬆地套上非縮窄性聚乙烯套管(Portex,內徑0.40 mm,外徑0.80 mm及長度2.0 mm)。於第0天時,經IP注射10 mg/kg溶於PBS之重組抗-PC IgG抗體、10 mg/kg溶於PBS之抗鏈黴親和素A2 IgG抗體或只有PBS來處理小鼠。手術後3天犧牲小鼠且取下套管股動脈並以石蠟包埋。自套管股動脈全長度之切片取下連續橫斷面(5μm)做組織化學法分析。*p<0.01,n=15。 第4A及4B圖為股動脈套管小鼠之內膜增厚之抑制。以含有1%膽固醇及0.05%膽酸鹽之高膽固醇及高脂肪飲食餵食基因轉殖雄性ApoE*3 Leiden小鼠以引發高膽固醇血症。經3星期高脂肪飲食後,麻醉小鼠並自其周圍解剖股動脈且鬆鬆地套上非縮窄性聚乙烯套管(Portex,內徑0.40 mm、外徑0.80 mm及長度2.0 mm)。於手術後第0、3、7及10天時,經IP注射10 mg/kg溶於PBS之重組抗-PC IgG抗體、10 mg/kg溶於PBS之抗鏈黴親和素A2 IgG抗體或只有PBS之任一種來處理小鼠。手術後14天犧牲小鼠且取下套管之股動脈並以石蠟包埋。自套管股動脈全長度之切片取下連續橫斷面(5μm)做組織化學法分析。第4A圖中3個圖面中內膜區域(箭頭指示處)之比較顯示抗體M99-B05降低套管引發血管損傷14天後觀察到的內膜增厚。第4B圖中內膜增厚(μm)2,n=10,*p<0.05 第5圖為使用ELISA測量M99-B05突變株之PC結合活性。(●)M99-B05(EC50=0.28 nM),(○)X19-A01(EC50=0.42 nM),(▼)X19-A03(EC50=0.54 nM),(△)X19-A05(EC50=0.52 nM),(■)X19-A07(EC50=0.62 nM),(□)X19-A09(EC50=0.58 nM),(◆)X19-A11(EC50=0.97 nM),(◇)X19-C01(EC50=1.4 nM)。 第6圖為帶有抗-磷酸膽鹼抗體之冷凍人類動脈粥狀硬化病變組織之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人類動脈粥狀硬化病變組織,連同正常組織對照組購自Biochain Human冷凍組織。將該組織與0.1μg/mL生物素化M99-B05抗-磷酸膽鹼IgG於4℃培養過夜。添加鏈黴親和素-辣根過氧化物酶(HRP)及HRP基質後,可看見抗體結合組織。經由HRP基質產生的顏色顯示抗體結合的存在。同模式對照組並未觀察到結合(未顯示數據)。 第7圖為股動脈套管小鼠之內膜增厚之抑制。以含有1%膽固醇及0.05%膽酸鹽之高膽固醇及高脂肪飲食餵食基因轉殖雄性ApoE*3 Leiden小鼠以引發誘發高膽固醇血症。經3星期高脂肪飲食後,麻醉小鼠並自其周圍解剖股動脈且鬆鬆地套上非縮窄性聚乙烯套管(Portex,內徑0.40 mm、外徑0.80 mm及長度2.0 mm)。於手術後第0、3、7及10天時,經IP注射各溶於PBS之指定的抗體及量來處理小鼠。手術後14天犧牲小鼠且取下套管之股動脈並以石蠟包埋。自套管股動脈之全長度之切片取下連續橫斷面(5 μm)做組織化學法分析並計算內膜增厚(μm)2,n=10,*p<0.05。 磷酸膽鹼 磷酸膽鹼(PC)意指根據下列結構式之磷酸膽鹼。 磷酸膽鹼共軛物意指連接於載體之磷酸膽鹼基元,較佳係經由間隔物連接。磷酸膽鹼基元可共價地或非共價地連接於載體。較佳係該磷酸膽鹼基元經由磷酸基連接於載體。 載體可為,例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聚合物、乳膠顆粒或膠體金屬。 磷酸膽鹼共軛物可為例如蛋白質-PC共軛物,諸如人類血清白蛋白(HSA)-PC共軛物、運鐵蛋白-PC共軛物、鑰孔血藍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PC共軛物或牛血清白蛋白(BSA)-PC共軛物。 在PC共軛物包括經由間隔物連接至載體之PC之情況,可使用任何間隔物。間隔物之非限制性實例包含耦合劑(典型地,雙功能性化合物),諸如二羧酸類如丁二酸及戊二酸,對應之二醛、二胺諸如1,6-二胺己烷,雙取代酚類諸如對胺基酚、對重氮酚、對苯二胺、對苯醌等。 心血管疾病 術語心血管疾病意指包含但不限於動脈粥狀硬化、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急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心臟病)、穩定及不穩定型心絞痛、動脈瘤(aneurysms)、冠狀動脈疾病(CAD)、缺血性心臟疾病、缺血性心肌、心因性或突發心因性死亡、心肌症、血性心臟衰竭、心臟衰竭、狹窄症、周邊動脈疾病(PAD)、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危急性肢體缺血症狀及中風。 使用與磷酸膽鹼及磷酸膽鹼共軛物有反應性之抗體治療或防止心血管疾病已討論於,例如,WO 2005/100405及US 2007-0286868,兩者之內容均以參考資料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阿滋海默症 依據本發明,可使用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治療或防止有需要之個體的阿滋海默症或其風險。 WO 2010/003602及美國專利申請案第61/078677號說明使用與磷酸膽鹼及磷酸膽鹼共軛物有反應性之抗體治療或防止阿滋海默症,兩者之內容均以參考資料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作為可使用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治療或防止阿滋海默症之方式的進一步揭露內容。 代謝疾病 術語代謝疾病意指包含但不限於代謝症候群X、胰島素抗性(IRS)、葡萄糖不耐症、高血糖、第I型糖尿病、第II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血脂異常、多囊性卵巢症(PCOS)及相關疾病。 WO 2012/010291進一步討論以與磷酸膽鹼及磷酸膽鹼共軛物有反應性之抗體治療代謝疾病,其內容以參考資料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作為可使用第一方面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治療或防止代謝疾病之方式的進一步揭露內容。 胺基酸序列相同性 兩胺基酸序列間之相同性百分比之測定如下。首先,使用BLAST 2 Sequences(Bl2seq)程式比較胺基酸序列與,例如,SEQ ID NO:1,BLAST 2 Sequences(Bl2seq)程式係來自含有BLASTN 2.0.14版本及BLASTP 2.0.14版本之BLASTZ單機模式版本。此BLASTZ單機模式版本可從美國國家生技資訊中心網站ncbi.nlm.nih.gov取得。可在BLASTZ所附之說明文件檔案找到如何使用Bl2seq程式之指示。Bl2seq使用BLASTP運算法執行兩胺基酸序列間之比較。為了比較兩胺基酸序列,設定Bl2seq之選擇如下:-i設定到含有待比較之第一個胺基酸序列(如,C:seq1.txt)之檔案;-j設定到含有待比較之第二個胺基酸序列(如,C:seq2.txt)之檔案;-p設定到blastp;-o設定到任何所欲之檔案名稱(如,C:output.txt);及所有其他選擇則留在其等之內定值。例如,可使用以下指令產生含有兩胺基酸序列間之比較的輸出檔案:C:Bl2seq-i c:seq1.txt-j c:seq2.txt-p blastp-o c:output.txt。如果兩個比較之序列共有同源性,則該指定之輸出檔案以比對(aligned)序列呈現此等同源區。如果兩個比較之序列不共有同源性,則該指定之輸出檔案不會呈現比對序列。一旦比對,則由計算兩序列中均存在之相同核苷酸或胺基酸殘基之位置數目而決定相配之數目。 相同性百分比的測定為:將相配之數目除以經鑑定之序列所列出之序列長度,隨後將所得值乘以100。例如,如果一序列與SEQ ID NO:A列出之序列(SEQ ID NO:A列出之序列長度為10)比較且相配之數目為9,則該序列與SEQ ID NO:A列出之序列具有90%(即,9÷10 * 100=90)相同性百分比。 抗體 於本發明內文中所稱之術語「抗體或抗體片段」包含全部的抗體及任何稱為「抗原結合區」之抗原結合片段或其單鏈。 「抗體」可意指包括經雙硫鍵互聯之至少兩個重(H)鏈及兩個輕(L)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蛋白質。各重鏈由重鏈變異區域(簡稱為VH)及重鏈固定區域所組成。重鏈固定區域由3個區域所組成,CH1、CH2及CH3。各輕鏈由輕鏈變異區域(簡稱為VL)及輕鏈固定區域所組成。輕鏈固定區域由1個區域所組成,CL。 VH及VL區域可再細分為多個稱為互補決定區(CDR)之高變異區,於其等間散佈著較保守之區域(稱為骨架區(FR))。各VH典型地包括3個CDR及4個FR,其自胺端至羧端係以下列次序排列:FR1、CDR1、FR2、CDR2、FR3、CDR3、FR4。同樣地,各VL一般包括3個CDR及4個FR,其自胺端至羧端以下列次序排列:FR5、CDR4、FR6、CDR5、FR7、CDR6、FR8。重鏈及輕鏈之變異區域含有與抗原互相作用之結合區域。抗體之固定區域可介導免疫球蛋白結合宿主組織或因子,其包含各種免疫系統(如,作用細胞)及經典補體系統之第一組分(C1q)之細胞。 本文中使用之術語「抗原結合區」,意指抗體之一個或多個保留專一結合抗原之能力的片段。已顯示全長抗體之片段可執行抗體之抗原結合功能。術語抗體之「抗原結合區」所涵蓋之結合片段的實例包含-(i)Fab片段,係由VL、VH、CL及CH1區域構成之單價片段;(ii)F(ab’)2片段,包括由雙硫鍵連接於鉸鏈區(hinge region)之兩個Fab片段之二價片段;(iii)Fab’片段,其實質上為帶有部分鉸鏈區之Fab;(iv)由VH及CH1區域構成之Fd片段;(v)由抗體單臂之VL及VH區域構成之Fv片段;(vi)由VH區域構成之dAb片段;(vii)單離之互補決定區(CDR);及(viii)奈米抗體,係含有單一變異區域及2個固定區域之重鏈變異區。 再者,雖然Fv片段之兩區域,VL及VH,係由分離之基因編碼,但是可使用重組方法連結兩者,係經由合成連接子而使兩者成為單一蛋白質鏈,其中VL及VH區域配對而形成單價分子(稱為單鏈Fv(scFv))。此種單鏈抗體亦欲為術語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所涵蓋。 雙功能抗體由兩個多胜肽構成,各多胜肽包括以胜肽連接子連結重鏈變異(VH)區域與同一多胜肽鏈上之輕鏈變異(VL)區域(VH-VL)。此等抗體片段係使用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所習知之常見技術而得到,且篩選與全抗體相同方式之效用的片段。 本文中使用之「單離抗體」,意指抗體其實質上無其他具有不同抗原專一性之抗體(如,專一結合磷酸膽鹼之單離抗體實質上無專一結合磷酸膽鹼以外之抗原的抗體)。此外,單離抗體可實質上無其他細胞物質及/或化學物質。 本文中使用之術語「單株抗體」或「單株抗體組成物」意指單一分子組成物之抗體分子製劑。單株抗體組成物顯示於特殊表位之單一結合專一性及親合性。 術語「人源化抗體」意指抗體中衍生自另一哺乳動物種(諸如小鼠)之胚原的CDR序列已嫁接至人類骨架區序列。可在人類骨架區序列做額外之骨架區修飾。 術語「嵌合抗體」意指抗體中的變異區域序列衍生自一物種而固定區域序列衍生自另一物種,諸如抗體中變異區域序列衍生自小鼠抗體而固定區域序列衍生自人類抗體。 醫藥組成物 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可包括本發明之結合蛋白質摻合醫藥上可接受之載體及/或賦形劑,其考慮預定的途徑和標準醫藥施用而加以選擇。該組成物可為立即-、延遲-或控制-釋放之應用形態。較佳地,該配方為含有每日劑量或單位、每日亞劑量或其適當之小份量之活性成分的單位劑量。 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可意欲或不意欲用於下述者,且因此以適合下述者之方式而配方:腸外、靜脈、動脈內、腹膜內、肌肉內、腦室內或皮下給藥,或可以經輸注技術給藥。最佳可以無菌水溶液之形態使用,無菌水溶液可含有其他物質,例如,足夠之鹽或葡萄糖而使溶液與血液或腦脊液(CSF)等滲。如需要,該水溶液可適當地緩衝(較佳為pH 3至9)。無菌條件下之適當醫藥配方之製備係由所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以習知之標準醫藥技術而容易完成。 此等配方可包含水性及非水性無菌注射溶液,其可含有抗氧化劑、緩衝劑、抑菌劑及可使配方與預定接受者之血液或CSF等滲之溶質;及水性及非水性無菌懸浮液,其可包含懸浮劑及增稠劑。可以單位劑量或多劑量之容器呈現該配方,例如密封安瓿及小瓶,且可儲存於冷凍乾燥(lyophilised)狀態下,而只需於使用前添加無菌液體載體,例如添加水用於注射。臨時注射溶液及懸浮液可從之前述之種類的無菌粉末、顆粒及錠片製備。 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片段給藥患者(諸如人類患者)之有效治療量,以每日劑量水準為基礎可為每個成人0.01至1000 mg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例如,每公斤患者體重約0.001至20 mg,諸如0.01至10 mg/kg,例如大於0.1 mg/kg及少於20、10、5、4、3或2 mg/kg,諸如約1 mg/kg),以單次或分次劑量給藥。 各項目之醫師會決定最適合任何個別患者之實際劑量而該劑量會因特定患者之年齡、體重及反應而變化。上述劑量為一般狀況的範例。當然可有值得用較高或較低劑量之個別實例而此係在本發明範疇內。 實施例 本發明包含下列實施例以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之不同方面。所屬領域之熟練的技術人員應瞭解實施例中所公開之技術係按照經發明者發現而表示之技術及/或組成物,其等在本發明之實踐中運作良好,而因此可認為是構成用於實踐之較佳具體例。然而,參酌本案之揭露內容,本領域之熟練的技術人員應瞭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在公開的具體實施例中作出許多改變而仍能獲得相似或類似的結果。 噬菌體之展現抗體基因庫之篩選 進行噬菌體展現選擇及篩選活動而確認會結合心血管疾病中逐漸暴露於oxLDL上或凋亡內皮細胞之PC並中和PC之前發炎活性之人類抗體。 使用與牛血清白蛋白(BSA)共軛之PC及與鐵蛋白共軛之PC輪流進行而引導抗-PC抗體之選擇。 噬菌體展現選擇輸出係以ELISA就結合在PC-BSA之個別噬菌體篩選,且中標者經DNA定序而確認特定抗體之確切數目;該等特定抗體全部經重組轉換成IgG。於進行兩個不同噬菌體之展現基因庫之選擇後,總計確認並產生41個完全人類IgG。此等抗體係經由ELISA篩選總共10,660個不同之噬菌體殖株後而確認,其中有1,511 ELISA陽性中標者。 ELISA中標者係定義為在固定化目標上(即,PC-BSA)具有至少3倍大於背景訊號(鏈黴親和素塗佈盤)之訊號。 於定序1,511個ELISA陽性且將該等抗體自噬菌體上展現之Fab片段轉換至完全人類IgG後,回收56個結合PC之不同抗體序列,其中,26個來自第一個噬菌質體(phagemid)基因庫及30個來自第二個噬菌體基因庫。 IgG重建、表現及純化 此處說明從噬菌體上展現之Fab至完全長度IgG之重組體重建後回收56個抗體中之40個之結果。 製備用於各IgG之DNA並轉染至人類腎臟293T細胞而於10天培養基收成後瞬時產生IgG。使用蛋白質ASepharose(MabSelect)純化用於體外研究之IgG並將緩衝液換成PBS。 以蛋白質A Sepharose(MabSelect)純化預定用於體外試驗之IgG,隨後經梯度沖提(gradient elution)之陽離子交換(Poros HS)。預定用於體內試驗之IgG抗體經緩衝液交換為抗體配方緩衝液(0.1 M檸檬酸鹽-磷酸鹽、50 mM NaCl、0.01% Tween-80、2%海藻糖,pH 6.0)。以純化樣品在280 nm(1 mg/mL=1.4 O.D.)之吸光度測定抗體濃度。 體外試驗 40個IgG經體外組合試驗以確認所欲性質之抗體。表1總結篩選完全人類IgG抗-磷酸膽鹼抗體之結合性質。 表1第二行(A行)顯示使用只添加15.6 ng/mL IgG至固定在96孔盤表面之PC-BSA而得到之ELISA訊號。ELISA訊號>1之抗體預期為較高親合力抗體。 表1第三行(B行)顯示將抗體注射於共價固定於生物感測晶片之胺基苯基磷酸膽鹼時得到之訊號,並使用Biacore 3000儀器經表面電漿共振檢測結合。Biacore訊號越高,觀察到的結合越多。 表1第四行(C行)顯示經由測驗結合共價固定之胺基酚而測定抗體對磷酸膽鹼之專一性之測驗結果,胺基酚為使用於共價耦合磷酸膽鹼至BSA或生物感測晶片之連接子。有些抗體結合連接子分子比結合胺基苯基磷酸膽鹼一樣好或更好。此等抗體未必為有效治療性抗-磷酸膽鹼抗體。 表1第五行(D行)總結抗體抑制巨噬細胞攝取oxLDL之能力的試驗結果,巨噬細胞攝取oxLDL為心血管發炎之早期病變且導致泡沫細胞之形成。使用螢光修飾oxLDL在80 μg/mL受測抗體存在或不存在下經流式細胞技術監測巨噬細胞之攝取。於各實驗中,使用100 μg/mL親合純化IgM抗-PC多株抗體作為陽性對照組。將受測單株抗體存在下之經攝取oxLDL之螢光監測量除以多株抗體存在下觀察到之螢光量,然後乘以100。如此,低於100之數值表明80 μg/mL濃度之單株抗體在抑制oxLDL攝取上比自人類血清萃取濃度為100 μg/mL之多株抗-PC更為有效。高於100之數值相似地表明單株抗體比多株抗-PC較無效。 觀察到數個抗體在抑制攝取上與多株抗-PC對照組相似或更好。此外,觀察到數個抗體刺激巨噬細胞之oxLDL攝取,此特性排除該等抗體於主導選擇之外。 表1最後一行(E行)顯示將IgGs添加至含有或是oxLDL或是天然LDL之96孔盤之孔中所得到之ELISA數據。觀察自各受測抗體結合oxLDL之ELISA訊號除以觀察自LDL的訊號之比率列於表1。明顯地某些抗體與oxLDL之結合比LDL好。 表1.完全人類IgG抗-PC抗體結合性質之總結所有行的標題:A)與共軛於BSA之PC之結合,經ELISA檢測於15.6 ng/ml Ab(OD)B)與胺基苯基PC之結合,經Biacore檢測(RU)C)與連接子之結合,經Biacore檢測(RU)D)在80 μg/ml Ab存在下巨噬細胞攝取之oxLDL百分比(a) a)巨噬細胞攝取之OxLDL。探討巨噬細胞攝取之衍生自人類THP-1單核球(ATCC,US)之Dil-標記(1,1’-雙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鹽)且Cu-氧化之LDL(oxLDL,Intracel Corp,US)。在具有100nM PMA(Sigma-Aldrich)之RPMI及10% FCS培養24h而引發分化,之後置換培養基並讓細胞再留置48小時。將細胞與指示之抗體於37℃培養50至60分鐘。之後,添加20μg/ml oxLDL並連續培養5小時。培養終期後,以冰冷卻PBS/0.2% BSA洗滌兩次及PBS洗滌一次。將細胞收成於含2% PFA之PBS中。使用有Cell Quest軟體之FACS Calibur取得數據及分析。各樣品最少分析10,000個細胞。 b)OxLDL ELISA。將hLDL(Kalen Biomedical #770200-4)、oxLDL(Kalen Biomedical # 770252-7)(未顯示此數據)以濃度10μg/ml及容量100μl/孔塗佈於ELISA盤上(Immulon 2HB)於4℃過夜。室溫下以1% BSA溶液(300μl/孔)經2小時阻斷ELISA盤反應。洗滌後,將該盤與指示之抗體(100 μl/孔;25至100nM)於室溫培養1小時。將AP-共軛山羊抗人類二級抗體(ThermoScientific #31316)以1:5000稀釋後,以100μl/孔添加至洗滌後之孔盤中並於室溫培養1小時。加入檢測劑(ThermoScientific #37621)(100μl/孔)並立即於溫度30℃及405 nm波長之動力模式下讀盤。以ODoxLDL/ODLDL顯示結果。 經由SPR分析之抗-PC IgG至PC之親合力。 使用表面電漿共振(SPR)生物感測器篩選結合PC之IgG。胺基苯基磷酸膽鹼(Biosearch Technologies)經由游離胺基耦合至CM5晶片之流路而達到密度120 RU。將胺基酚連接子耦合至相同CM5晶片之另一個流路而達到密度約120 RU。亦將PC-KLH及PC-BSA耦合至CM5晶片之不同流路。 使用以不同情況固定之PC的這些表面,以100 nM及50μL/分注射抗體而得到結合傳感圖。藉由以50μL/分使不同濃度之抗體流動於表面而探討M99-B05之親合力。抗體對固定化抗原表現出快速連接速率(fast on rate)及快速解離速率(fast off rate),其妨礙吾等得到估算自動力傳感圖之可信賴kon及koff。 以接近注射結束時所觀察到之各抗體濃度之訊號對抗體濃度繪圖並將該數據擬合至標準雙曲線平衡結合方程式(第1圖)。如第1圖所示,M99-B05顯示以約150 nM之表面Kd結合胺基苯基PC。兩受測製劑具有等值Kd但Rmax(最大反應)不同。於此表面觀察到之各抗體之表觀Kd值可以或不可以代表在更生理性物質上觀察到之親合力。 經純化抗-PC IgG之ELISA篩選 亦使用PC-BSA之ELISA篩選結合PC之經純化IgG。擬合此數據提供估算之EC50值(第2圖)。 抑制oxLDL引發之MCP-1自單核球釋出 測試數種抗體阻斷回應oxLDL之刺激而自單核球釋放趨化素MCP-1之能力。如表2所示,M99-B05對阻斷oxLDL引發之MCP-1釋出非常有效。此抗體以nM範圍內之IC50強力抑制MCP-1釋出。 MCP-1係強力的促炎性趨化素其促進動脈粥狀硬化病變部位之白血球流入(Reape and Groot.1999.趨化素及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 147,213-225)。作為陰性對照組之對照組IgG抗鏈黴親和素A2顯示未抑制oxLDL引發之MCP-1自單核球釋出(未顯示數據)。 自人類血液分離單核球並在存在或缺少10 pM至40 nM抗-PC IgG下以2μg/mL銅氧化oxLDL刺激。以市售MCP-1專一性ELISA測定試劑盒定量細胞培養基中之MCP-1濃度。 抗體(M99-B05)亦顯示結合人類動脈粥狀硬化病變組織(第6圖)。 體內試驗 基於有利之體外結合特性及體外試驗之功能性之組合,進一步以冠狀動脈發炎之體內模式測驗抗體M4-G2、M73-G03及M99-B05。 此小鼠模式測量流入內皮下組織(即,培養基)之發炎細胞以反應經置放限制性之套管於暴露之股動脈周圍而引發之血管損傷(第3圖)。從第3圖明顯看出M99-B05降低白血球流入內皮下層,該降低程度可見統計顯著性。相反地,儘管該等有利之體外結合特性及體外試驗之功能性,無論M4-G2或M73-G03皆未顯示比對照組抗體(稱為“HuIgG1 a-A2”之抗鏈黴親和素A2 IgG)有任何統計顯著性之降低。 發明者等並未預期且感到驚訝的是在此分析中與M4-G2及M73-G03比較之下M99-B05之非常獨特效用。此說明體外陽性數據並不能預期抗-PC抗體之體內效用。 因此,以小鼠血管再狹窄模式測驗M99-B05,經於股動脈周圍放置套管而再次引發傷害但使試驗進行14天來取代3天。然後經組織化學分析狹窄量,該狹窄量為觀察到之受影響動脈之血管中層增厚(第4圖)。從第4圖4明顯看出M99-B05顯著抑制於套管引發之血管損傷後之血管壁增厚。此進一步說明M99-B05在體內為高效性。 胚原及穩定性突變株之建構 M99-B05抗體之重鏈及輕鏈兩變異區域之胺基酸序列分析,確認胺基酸取代建構降低可能之免疫原性之傾向及避免於抗體表現及純化期間可能發生之敏感的胺基酸修飾。 下列表格顯示使用Kabat資料庫之變異區域之胺基酸序列與其最接近相關的胚原抗體序列之比對。表中亦強調,抗體中所做使其更接近胚原之胺基酸取代,除了移除可能之脫醯胺作用位置(HCDR3雙硫鍵)的突變株外,所有這些均可能引起可製造性(所謂「穩定性突變株」)。 M99-B05之突變株 突變株X19-A01具有與野生型M99-B05同樣之重鏈及輕鏈胺基酸序列,只是M99-B05輕鏈中的第一個胺基酸(麩醯胺酸)在X19-A01中缺失而與胚原序列更相配。 X19-A03突變株之序列編碼完全胚原抗體,相對於VH3-23、JH3重鏈及VK4-B3、JK1輕鏈胚原序列,其在重鏈變異區域之骨架區1(HV-FR1)中沒有插入之苯丙胺酸(F),加上胺基酸取代(穩定性突變)而可能降低表現及純化期間之蛋白質胺基酸修飾。發現M99-B05抗體在相對於胚原序列之HV-FR1末端具有F胺基酸缺失。將F插入此位置使該抗體較接近胚原序列且可能較少為免疫性。在插入會影響PC結合之情況下,建構X19-A03突變株使其含有除F插入以外之所有其他胚原取代。該穩定性突變株於HV-CDR3含有G至A之突變,進行突變而破壞可能之脫醯胺作用位置(NG)及LV-CDR1中之N至Q取代而移除另一個可能之脫醯胺作用位置。 X19-A05突變株之序列含有全部胚原取代,其包含HV-FR1中之F插入及穩定性突變。X19-A05抗體為本實施例所產生唯一含全部胚原取代及穩定性突變之突變株抗體。 X19-A11突變株具有與X19-A01相同之序列,但是在HV-CDR3中具有兩個C至S取代而移除預期可形成於此區之雙硫鍵。 X19-C01為胚原抗體,沒有F插入,且有C至S取代之穩定性突變株而移除雙硫鍵。可比較的抗體(前雙硫鍵移除)為X19-A03。 胚原序列突變以粗體字顯示。可降低可能之製造問題的殘基突變則於其下方劃線。CDR區則。 胚原序列突變以粗體字顯示。可降低可能之製造問題的殘基突變則於其下方劃線。CDR區則。 為避免疑慮,本申請案中呈現之序列間如有任何未注意之不對盤處之情況,則提供為VH及VL區域之序列及表3及4中各種CDR序列為決定性之序列。 M99-B05突變株之PC結合 經ELISA評估M99-B05突變株之PC結合(第5圖)。從ELISA數據(第5圖)明顯看出許多M99-B05中之突變並未顯著影響結合PC。然而,以絲胺酸置換HV-CDR3中的半胱胺酸殘基(X19-A11及X19-C01)則降低親合力。此等半胱胺酸殘基預期會形成雙硫鍵並存在於VK4-B3所編碼之胚原抗體序列。所觀察到之結合訊號之差異可能歸因於各製劑中活性抗體量的差異及/或濃度測量上之些微誤差。M99-B05之抗體突變株中含有最大數目之可容許序列優化取代者為X19-A05。此抗體含有所有穩定性及胚原取代但保留Hv-CDR3雙硫鍵。 M99-B05及X19-A05之體內效用的比較 以小鼠之血管再狹窄模式測驗M99-B05及X19-A05,經於股動脈周圍放置套管而再次引發傷害但使試驗進行14天來取代3天。然後經組織化學分析狹窄量並計算內膜增厚(第7圖),該狹窄量為觀察到之受侵襲動脈之血管中層增厚。從第7圖明顯看出X19-A05顯著抑制於套管引發之血管損傷後之血管壁增厚而達到與M99-B05相似之程度。X19-A05之效益亦顯示清楚的劑量-反應關係。 <110> 阿雷拉生物技術AB公司(Athera Biotechnologies AB) 黛思公司(DYAX CORP.) <120> 新抗體 <130> ATHBE/P51641TW <150> US 61/521593 <151> 2011-08-09 <160> 29 <170> PatentIn 3.5版 <210> 1 <211> 13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5抗體之VH區域 <400> 1 <210> 2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5抗體之VL區域 <400> 2 <210> 3 <211> 13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M99-B05抗體之VH區域 <400> 3 <210> 4 <211> 1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M99-B05抗體之VL區域 <400> 4 <210> 5 <211> 13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1抗體之VH區域 <400> 5 <210> 6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1抗體之VL區域 <400> 6 <210> 7 <211> 13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3抗體之VH區域 <400> 7 <210> 8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3抗體之VL區域 <400> 8 <210> 9 <211> 13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7抗體之VH區域 <400> 9 <210> 10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7抗體之VL區域 <400> 10 Lys <210> 11 <211> 13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9抗體之VH區域 <400> 11 <210> 12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9抗體之VL區域 <400> 12 <210> 13 <211> 13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11抗體之VH區域 <400> 13 <210> 14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11抗體之VL區域 <400> 14 <210> 15 <211> 13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C01抗體之VH區域 <400> 15 <210> 16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C01抗體之VL區域 <400> 16 <210> 17 <211> 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5、M99-B05、X19-A01、X19-A03、X19-A07、X19-A09、X19-A11及X19-C01抗體之VH區域之CDR1 <400> 17 <210> 18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5、M99-B05、X19-A01、X19-A03、X19-A07、X19-A09、X19-A11及X19-C01抗體之VH區域之CDR2 <400> 18 <210> 19 <211> 2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5及X19-A03抗體之VH區域之CDR3 <400> 19 <210> 20 <211> 2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M99-B05、X19-A01、X19-A07及X19-A09抗體之VH區域之CDR3 <400> 20 <210> 21 <211> 2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11抗體之VH區域之CDR3 <400> 21 <210> 22 <211> 2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C01抗體之VH區域之CDR3 <400> 22 <210> 23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5、X19-A03及X19-C01抗體之VL區域之CDR4 <400> 23 <210> 24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M99-B05、X19-A01、X19-A07、X19-A09及X19-A11抗體之VL區域之CDR4 <400> 24 <210> 2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5、M99-B05、X19-A01、X19-A03、X19-A07、X19-A09、X19-A11及X19-C01抗體之VL區域之CDR5 <400> 25 <210> 26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5、M99-B05、X19-A01、X19-A03、X19-A07、X19-A09、X19-A11及X19-C01抗體之VL區域之CDR6 <400> 26 <210> 27 <211> 33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M99-B05抗體之CH區 <400> 27 <210> 28 <211> 32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X19-A05抗體之CH區 <400> 28 <210> 29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M99-B05及X19-A05抗體之VL區 <400> 29 該代表圖無元件符號及其所代表之意義。
权利要求:
Claims (42) [1] 一種能夠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包括重鏈變異(VH)區域及/或輕鏈變異(VL)區域,且其中-(a)該VH區域包括胺基酸序列,該胺基酸序列包含1、2或3個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的互補決定區(CDR):CDR1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7之序列有至少25%、50%、7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CDR2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8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CDR3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9、20、21或22之序列有至少4%、9%、13%、18%、22%、27%、31%、36%、40%、45%、50%、54%、59%、63%、68%、72%、77%、81%、86%、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b)該VL區域包括胺基酸序列,該胺基酸序列包含1、2或3個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的互補決定區(CDR):CDR4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3或24之序列有至少5%、11%、17%、23%、29%、35%、47%、52%、58%、64%、70%、76%、82%、94%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CDR5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5之序列有至少14%、28%、42%、57%、71%、8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CDR6序列,其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6之序列至少有11%、22%、33%、44%、55%、66%、77%、88%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包括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CDR1序列、CDR2及CDR3序列之胺基酸序列,及/或該VL區域包括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CDR4序列、CDR5及CDR6序列之胺基酸序列。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包括包含該CDR1、CDR2及CDR3序列之胺基酸序列,而該CDR1、CDR2及CDR3序列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SEQ ID NO:1、3、5、7、9、11、13或15的胺基酸序列或具有與SEQ ID NO:1、3、5、7、9、11、13或15之任一胺基酸序列有至少80%、85%、90%或95%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或該VL區域包括包含該CDR4、CDR5及CDR6序列之胺基酸序列,而該CDR4、CDR5及CDR6序列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SEQ ID NO:2、4、6、8、10、12、14或16的胺基酸序列或具有與SEQ ID NO:2、4、6、8、10、12、14或16之任一胺基酸序列有至少80%、85%、90%或95%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包括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SEQ ID NO:1、3、5、7、9、11、13或15的胺基酸序列或具有與SEQ ID NO:1、3、5、7、9、11、13或15之任一胺基酸序列有至少80%、85%、90%或95%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VL區域包括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SEQ ID NO:2、4、6、8、10、12、14或16的胺基酸序列或具有與SEQ ID NO:2、4、6、8、10、12、14或16之任一胺基酸序列有至少80%、85%、90%或95%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VL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2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3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VL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4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5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VL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6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7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VL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8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9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VL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0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1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VL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2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3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VL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4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5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該VL區域包括具有與SEQ ID NO:16有至少80%、85%、90%、95%或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該VL區域或較佳地VH及VL兩區域皆包括具有與所述SEQ ID NO,或與一種或多種各所述SEQ ID NO(諸如全部)有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該VL區域或VH及VL兩區域皆包括具有與所述SEQ ID NO,或與一種或多種各所述SEQ ID NO(諸如全部)有少於100%,但至少80%、85%、90%、95%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該VL區域或VH及VL兩區域皆包括具有與該所述SEQ ID NO,或與一種或多種各所述SEQ ID NO(諸如全部)有少於100%,但至少80%、85%、90%、95%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及其中該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等於(即,至少80%、85%、90%或95%)或大於相應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能力,其中該相應抗體或抗體片段之VH區域及VL區域各包括包含下列胺基酸序列之抗原結合序列:具有與所述或各所述SEQ ID NO有100%序列相同性之胺基酸序列。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及該VL區域係以直鏈狀多胜肽序列存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VH區域及該VL區域各以分離之多胜肽序列存在,及較佳其中該分離之多胜肽序列直接或間接結合在一起(諸如藉由介於該分離之多胜肽序列間之一個或多個雙硫鍵)。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5項或第1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其中該抗體為單株抗體。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片段,其中該抗體片段為單鏈抗體、Fv、scFv、Fab、F(ab’)2、Fab’、Fd、dAb、CDR或scFv-Fc片段、奈米抗體及雙功能抗體,或任何經諸如聚乙二醇化穩定之片段。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為人類或人源化抗體或抗體片段,諸如人類或人源化單株抗體。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能夠結合磷酸膽鹼共軛物。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其中該磷酸膽鹼共軛物為視需要經由間隔物連接至載體之磷酸膽鹼基元(moiety),且較佳該抗體或抗體片段專一地結合該磷酸膽鹼共軛物之磷酸膽鹼基元。 [23]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括或基本上由下列物構成: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體或賦形劑,視需要地其中存在於該組成物中之唯一抗體或抗體片段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 [24]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醫藥組成物於藥學上之用途。 [25]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醫藥組成物用於防止、預防及/或治療包括人類的哺乳動物之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相關疾病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之用途。 [26]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醫藥組成物用於預防、防止及/或治療阿滋海默症之用途。 [27]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醫藥組成物用於免疫或預防,或防止或治療包括人類的哺乳動物之代謝疾病之用途。 [28] 一種用於防止、預防及/或治療包括人類的哺乳動物之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相關疾病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醫藥組成物給藥該哺乳動物之步驟。 [29] 一種用於免疫及預防、防止及/或治療個體之阿滋海默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醫藥組成物給藥該個體之步驟。 [30] 一種用於免疫或預防,或治療包括人類的哺乳動物之代謝疾病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醫藥組成物給藥哺乳動物之步驟。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醫藥組成物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或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醫藥組成物之方法,其中該代謝疾病為選自由下列者構成之群組的症狀:代謝症候群、胰島素抗性、葡萄糖不耐症、高血糖、第I型糖尿病、第II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血脂異常及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32] 一個核酸序列,其編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 [33] 一個載體或質體,其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核酸序列。 [34] 一個宿主細胞,其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核酸序列及/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載體或質體。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宿主細胞,其中該細胞為原核細胞,諸如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細胞,或真核細胞,諸如動物、植物或真菌細胞。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或第35項所述之宿主細胞,其表現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核酸序列,並藉此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 [37] 一種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方法,其包括培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宿主細胞,及由該宿主細胞回收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 [38] 一種製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的方法,其中該變體保留該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該方法包括-(i)提供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核酸,其編碼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ii)導入一個或多個核苷酸突變至該核酸序列之胺基酸編碼區,視需要地引入至編碼該VH及/或該VL區域之區內,使得突變之核酸編碼具有與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不同胺基酸序列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iii)表現該經突變之核酸序列所編碼之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及(iv)比較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與該親代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評估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的步驟復包括選擇具有實質上與該親代相等或比該親代加強之結合磷酸膽鹼及/或磷酸膽鹼共軛物之能力的該等變體。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或第39項所述之方法,其復包括回收核酸分子,該核酸分子包括編碼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之該經突變核酸序列;及視需要地以包括該回收的核酸分子之組成物轉殖宿主細胞;及復視需要地使該宿主細胞表現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還復視需要地從該宿主細胞回收所表現之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方法,其包括從該宿主細胞回收所表現之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之步驟,及復包括將所回收之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調配成醫藥上可接受之組成物。 [42] 一種經由或可經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40項所述之方法得到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變體,或經由或可經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方法得到之醫藥上可接受之組成物之用途,其係使用於醫學上,及/或依照申請專利範圍第25、26及/或27項所述之用途使用,或依照申請專利範圍第29、30及/或31項所述之方法使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6669800B2|2020-03-18|Masp−2依存性の補体活性化を阻害するための組成物 US20210238311A1|2021-08-05|Antibodies against phosphorylcholine EP2121751B1|2017-01-25|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angptl3 US20210230310A1|2021-07-29|Antibodies binding to phosphorylcholine | and/or pc conjugates JP2021525719A|2021-09-27|バイアンテナ型ルイスbおよびルイスy抗原に結合する治療抗体 AU2015270480B2|2017-09-28|Compositions for inhibiting MASP-2 dependent complement activation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4039832A|2014-09-10| PL2742068T3|2020-01-31| RU2014108815A|2015-09-20| BR112014002929A2|2017-03-28| US20140178410A1|2014-06-26| EP2742068B1|2019-04-03| EP2742068A1|2014-06-18| ES2732838T3|2019-11-26| US20210238311A1|2021-08-05| MX364425B|2019-04-25| AU2012293646A1|2014-02-20| US9803028B2|2017-10-31| HK1200852A1|2015-08-14| PT2742068T|2019-07-08| TR201909072T4|2019-08-21| US20180086848A1|2018-03-29| RS58986B1|2019-08-30| HRP20190988T1|2019-09-20| SG2014009344A|2014-07-30| AU2012293646A8|2014-03-06| CN104039832B|2021-02-12| LT2742068T|2019-07-10| WO2013020995A1|2013-02-14| JP2014525233A|2014-09-29| CA2843921A1|2013-02-14| KR101947758B1|2019-02-14| ZA201400665B|2019-08-28| TWI707873B|2020-10-21| AU2012293646B2|2017-08-31| SI2742068T1|2019-08-30| RU2654584C2|2018-05-21| HUE045163T2|2019-12-30| DK2742068T3|2019-06-11| KR20140068948A|2014-06-09| MX2014001313A|2014-07-28| AR087485A1|2014-03-26| JP6277125B2|2018-02-07|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FR2402664B1|1977-09-07|1980-12-26|Agronomique Inst Nat Rech|| US5955584A|1986-03-31|1999-09-21|Charter Ventures|Atherosclerotic plaque specific antigens, antibodies thereto, and uses thereof| AT120233T|1986-08-06|1995-04-15|Scripps Clinic Res|Monoklonale antikörper, b-spezifisch für apolipoprotein, die von zwei hybridomen erzeugt werden.| JPH02188532A|1989-01-17|1990-07-24|Otsuka Pharmaceut Co Ltd|Liposome vaccine| WO1990012632A1|1989-04-19|1990-11-01|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Process for removing c-reactive protein and anti-phosphorylcholine antibodies from biological fluids| JP3283041B2|1990-07-13|2002-05-20|学校法人藤田学園|人工抗体| WO1992010203A1|1990-12-10|1992-06-25|Alving Carl R|A vaccine against cholesterol to prevent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atherosclerosis| RU2014609C1|1991-06-06|1994-06-15|Москов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онкой химической технологии им.М.В.Ломоносова|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белков, специфичных к фосфорилхолину| CA2131150A1|1992-03-03|1993-09-16|Michel C. Nussenzweig|Receptor complexes with b29 and their uses| AU5959494A|1992-12-29|1994-07-19|Entremed, Inc|Vaccines against sterols| EP0684814B1|1993-02-22|1998-06-17|Alza Corporation|Compositions for oral delivery of active agents| US5455032A|1993-07-29|1995-10-03|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Use of phosphocholine hapten conjugates in vaccines| US6375925B1|1996-11-08|2002-04-23|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Methods and reagents for non-invasive imaging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WO1998021581A1|1996-11-08|1998-05-22|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Methods and reagents for non-invasive imaging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US6225070B1|1997-08-07|2001-05-01|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Antibodies to oxidation-specific epitopes on lipoprotein and methods for their use in detecting, monitoring and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atheroma| US6300308B1|1997-12-31|2001-10-09|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inducing autoimmunity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s| DE69911417T2|1998-07-03|2004-06-17|Athera Biotechnologies Ab|Verfahren zur diagnose von gefässerkrankungen und früher atheriosklerose| SE9802402D0|1998-07-03|1998-07-03|Karolinska Innovations Ab|Method of diagnos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early atherosclerosis| DE60045869D1|1999-10-26|2011-06-01|Univ California|Reagenzien und verfahren für diagnose, 'imaging' und behandlung von atherosklerotischen krankheiten| SE0000855D0|2000-03-15|2000-03-15|Karolinska Innovations Ab|Antigenic composition useful as a vaccine against atherosclerosis| AU5973001A|2000-05-12|2001-11-26|Univ California|Standardized oxidized ldl assay| DE10041515A1|2000-08-24|2002-03-14|Gerold Schuler|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gebrauchsfertiger, Antigen-beladener oder -unbeladener, kryokonservierter reifer dendritischer Zellen| US6838452B2|2000-11-24|2005-01-04|Vascular Biogenics Ltd.|Methods employing and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defined oxidized phospholipid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SE0103754L|2001-04-05|2002-10-06|Forskarpatent I Syd Ab|Peptider från apolipoprotein B, användning därav immunisering, diagnosmetod eller terapeutisk behandling av ischemiska kardiovaskulära sjukdomar, samt farmaceutisk komposition och vaccin innehållande sådan peptid| US20040185039A1|2002-08-30|2004-09-23|Heinz Kohler|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noncovalent dimerizing antibodies| US20070122419A1|2003-04-11|2007-05-31|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atherosclerosis| SI1735349T1|2004-04-15|2010-12-31|Athera Biotechnologies Ab|Postopek ocenitve tveganja ishemske kardiovaskularne bolezni z uporabo fosforilholinskih konjugatov| JP2008515774A|2004-08-03|2008-05-15|ダイアックスコーポレイション|hK1結合タンパク質| CA2604683C|2005-04-12|2019-04-30|Duke University|Method of inducing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JP2009517404A|2005-11-28|2009-04-30|メディミューン,エルエルシー|Hmgb1および/またはrageのアンタゴニストなら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WO2008150485A2|2007-05-29|2008-12-11|Wyeth|Erbb2 binding proteins and use thereof| JP5122908B2|2007-10-17|2013-01-16|日泉化学株式会社|自動車の内装用部材の取り付け構造| WO2010003602A1|2008-07-07|2010-01-14|Athera Biotechnologies Ab|New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method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WO2012010291A1|2010-07-21|2012-01-26|Athera Biotechnologies Ab|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metabolic disease| KR102320178B1|2011-01-06|2021-11-02|다케다 파머수티컬 컴패니 리미티드|혈장 칼리크레인 결합 단백질| US9796786B2|2011-08-09|2017-10-24|Athera Biotechnologies Ab|Antibodies binding to phosphorylcholine and/or PC conjugates| KR101947758B1|2011-08-09|2019-02-14|아테라 바이오테크놀로지스 아베|포스포릴콜린에 대한 신규 항체|KR101947758B1|2011-08-09|2019-02-14|아테라 바이오테크놀로지스 아베|포스포릴콜린에 대한 신규 항체| US9796786B2|2011-08-09|2017-10-24|Athera Biotechnologies Ab|Antibodies binding to phosphorylcholineand/or PC conjugates| US10942184B2|2012-10-23|2021-03-09|Caris Science, Inc.|Aptamers and uses thereof| US20180066262A1|2015-03-09|2018-03-08|Caris Science, Inc.|Oligonucleotide probes and uses thereof| WO2017004243A1|2015-06-29|2017-01-05|Caris Science, Inc.|Therapeutic oligonucleotides| WO2017019918A1|2015-07-28|2017-02-02|Caris Science, Inc.|Targeted oligonucleotides|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201161521593P| true| 2011-08-09|2011-08-09|| US61/521,593||2011-08-09||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