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及回收處理方法
专利摘要:
可將有機排廢水之生物處理水以過濾裝置與逆滲透膜分離裝置處理並回收.再利用,且防止回收處理系統之膜流量降低,能持續長期的穩定運轉。將有機排廢水作生物處理,再將所得到之生物處理水以過濾裝置(2)過濾之後,再以逆滲透膜分離裝置(4)作脫鹽處理。而要將過濾裝置(2)之逆洗排廢水、過濾裝置(2)之藥品洗淨排廢水以及逆滲透膜分離裝置(4)之濃縮水送至生物處理裝置(1)作生物處理時,將要送至生物處理裝置(1)之水以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作處理後,再送到生物處理裝置(1)。 公开号:TW201321309A 申请号:TW101137719 申请日:2012-10-12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Masayoshi Oinuma 申请人:Kurita Water Ind Ltd; IPC主号:B01D61-00
专利说明:
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及回收處理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及回收處理方法,詳細說明,是關於不會有回收處理系統之膜流量降低的問題,且能持續長期的穩定運轉的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及回收處理方法。 電子產業、食品、紙漿產業等大量使用水的領域中,會排出大量的有機排廢水。一般從這些領域所排出的有機排廢水,是藉由活性污泥法、載體生物法、硝化.脫氮法、厭氧處理法等的生物處理,將排廢水中之BOD或N成分以生物學方式分解去除,使其降至流放基準值以下之後再流放。近年來,為了保護水資源,進行將生物處理水之一部分或者全部再處理並回收.再利用。 該生物處理水中,通常含有若干藉由生物處理法之分解所產生的菌體量。而要回收.再利用生物處理水時,為了分離去除這些菌體,首先以過濾器、或者以具備超濾法(UF)膜或微濾法(MF)膜之膜過濾裝置加以過濾,之後因應必要以活性碳塔作處理後,再以逆滲透(RO)膜分離裝置作脫鹽處理(例如,專利文獻1)。 圖2是表示如上述之以往的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之系統圖。有機排廢水以生物處理裝置1作處理,將生物處理水之一部分或全部以過濾裝置2、活性碳塔3、以及RO膜分離裝置4的順序加以處理,而RO膜分離裝置4之滲透水作為回收水再利用。回收處理生物處理水之一部分的情況,生物處理水之殘留部分則流放。RO膜分離裝置4之濃縮水則被回送至生物處理裝置1之原水導入側,與有機排廢水一起作生物處理。 過濾裝置2為過濾器的情況,通常是定期地(1次/1日左右)進行水逆洗。UF或MF膜過濾裝置的情況,除了水逆洗之外,流量大幅降低時,進行藉由酸及/或鹼的藥品洗淨。針對活性碳塔3也進行水逆洗。這些逆洗排廢水或藥品洗淨排廢水,也和RO膜分離裝置4之濃縮水一起被送至生物處理裝置1之原水導入側,與有機排廢水一起作生物處理。 [先前技術資料]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6-328070號公報 上述以往的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中,使用過濾器作為過濾裝置2的情況下,在後段之RO膜分離裝置4的膜流量會降低。 過濾裝置若為具備UF膜或MF膜之膜過濾裝置,雖能防止RO膜分離裝置4之膜流量降低,但此時會有以下問題。 亦即,UF膜過濾裝置或MF膜過濾裝置中,若持續運轉,則膜流量會大幅地降低。而從運轉開始經過幾個月,即使進行藥品洗淨,藥品洗淨之後流量會回復,但其後1日~數日間流量會再次降低。最後即使進行藥品洗淨也無法回復到能維持穩定運轉程度的流量。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及回收處理方法,用來防止上述以往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系統中膜流量降低,且可持續長期的穩定運轉。 本發明者,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深刻檢討的結果發現,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系統中膜流量降低,起因是:因生物處理所產生,包含在生物處理水且被帶入回收處理系統的膠狀性有機物(比菌體細微的有機性物質)以及其在系統內的堆積。 亦即,使用過濾器作為過濾裝置2時,該膠狀性有機物無法以過濾器去除,使得後段RO膜分離裝置4之RO膜因膠狀性有機物而堵塞造成流量降低。該RO膜分離裝置4之濃縮水,在生物處理裝置1被循環處理,但該濃縮水中被濃縮之膠狀性有機物,無法以生物處理分解去除,且在生物處理系統中排出剩餘污泥時也無法完全地排出系統外。因而,若持續運轉,膠狀性有機物堆積在回收處理系統內,RO膜流量降低的問題變得更嚴重。 使用UF膜過濾裝置或MF膜過濾裝置作為過濾裝置2時,生物處理水中之膠狀性有機物可以用這些膜過濾裝置去除,所以後段RO膜分離裝置4之膜流量不會降低。但是,會因膠狀性有機物造成UF膜或MF膜堵塞,使UF膜或MF膜過濾裝置的流量降低。 膠狀性有機物在UF膜過濾裝置或MF膜過濾裝置內被濃縮,且被包含在逆洗排廢水或藥品洗淨排廢水中。因而,由於在生物處理裝置1處理逆洗排廢水或藥品洗淨排廢水,膠狀性有機物堆積在回收處理系統內,因高濃度地堆積的膠狀性有機物而導致UF膜或MF膜的膜流量降低。 為了防止因生物處理水中之膠狀性有機物導致膜流量降低,考慮進行凝集處理作為過濾裝置2的前置處理。但是,即使進行了凝集處理的前置處理,結果仍會有漏掉的膠狀性有機物堆積在回收處理系統內,因而無法充分防止膜流量降低。 本發明者發現,此類的生物處理水中之膠狀性有機物在回收處理系統內的堆積,能藉由將被循環處理之RO膜分離裝置之濃縮水或過濾裝置之逆洗排廢水、藥品洗淨排廢水作凝集.固液分離來加以防止。又,也發現能藉由進行此類處理,提升所得到之回收水的水質。 本發明是根據上述知識及發現所達成者,以下為其主旨。 [1]一種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是具有:將有機排廢水作生物處理的生物處理手段,和包含導入來自該生物處理手段之生物處理水的至少一部分的過濾裝置;及導入該過濾裝置之過濾水的逆滲透膜分離裝置的回收處理手段,和將該過濾裝置之逆洗排廢水、該過濾裝置之藥品洗淨排廢水、該逆滲透膜分離裝置之濃縮水之中至少1種送回上述生物處理手段之原水導入側的回送手段的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其特徵為:具有:將以該回送手段朝上述生物處理手段之原水導入側回送之水的至少一部分作凝集處理後再作固液分離的凝集處理手段和固液分離手段,且該固液分離手段之處理水被送至上述生物處理手段。 [2]如[1]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其中,具有導入上述過濾裝置之過濾水的活性碳塔,且該活性碳塔之處理水被導入上述逆滲透膜分離裝置。 [3]如[1]或[2]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其中,上述過濾裝置為超濾法膜過濾裝置或微濾法膜過濾裝置。 [4]如[1]、[2]或[3]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固液分離手段為加壓上浮式分離裝置或沉澱處理裝置。 [5]一種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方法,是具有:將有機排廢水作生物處理的生物處理步驟,和將來自該生物處理步驟之生物處理水的至少一部分以過濾裝置作過濾之後,再以逆滲透膜分離裝置作脫鹽處理的回收處理步驟,和將該過濾裝置之逆洗排廢水、該過濾裝置之藥品洗淨排廢水以及該逆滲透膜分離裝置之濃縮水之中至少1種送回至上述生物處理步驟並作生物處理的回送步驟的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方法,其特徵為:該回送步驟中,將回送至上述生物處理步驟之水的至少一部分作凝集處理後作固液分離,再將得到之處理水回送至上述生物處理步驟。 [6]如[5]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方法,其中,將上述過濾裝置之過濾水以活性碳塔處理之後,再以上述逆滲透膜分離裝置作脫鹽處理。 [7]如[5]或[6]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方法,其中,上述過濾裝置為超濾法膜過濾裝置或微濾法膜過濾裝置。 [8]如[5]、[6]或[7]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固液分離為加壓上浮式分離或沉澱處理。 根據本發明能防止:將有機排廢水作生物處理,並將生物處理水作處理且回收之回收處理系統中的膜流量降低,而能持續長期的穩定運轉。本發明,可達到以下i)-iv)的效果。 i)過濾裝置為UF膜過濾裝置或MF膜過濾裝置時,能維持較高的膜流量,且使藥品洗淨頻率減少。 ii)因為藥品洗淨頻率減少,提升裝置的運轉效率,且降低藥品洗淨成本。 iii)過濾裝置為UF膜過濾裝置或MF膜過濾裝置時,能防止該膜過濾裝置的堵塞。過濾裝置為過濾器時,在後段之RO膜分離裝置中,能防止膜的堵塞。因而,能降低運轉壓力(通水壓力),可大幅縮減動力費(電費)。 iv)減少回收處理系統內水中膠狀性有機物的濃度。由此,回收水(RO膜分離裝置之滲透水)的水質提升,特別是能大幅降低TOC濃度,可大幅擴大回收水之用途。 以下參考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及回收處理方法之實施形態。 圖1是表示本發明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之實施形態的系統圖,設置有:將過濾裝置2之逆洗排廢水及藥品洗淨排廢水、活性碳塔3之逆洗排廢水與RO膜分離裝置4之濃縮水作處理的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此點與圖2所表示之以往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不同,其他為相同構成。圖1中,對於能與圖2所表示之構件達到相同功能之構件給予相同符號。 本發明中所處理之有機排廢水,是在半導體、液晶、其他電子產業領域、食品、紙漿產業領域等所排出,TOC 1~500mg/L左右之排廢水,此類有機排廢水首先被導入生物處理裝置1,以活性污泥法、載體生物法、硝化.脫氮法、厭氧處理法等作生物處理。該生物處理水之水質一般為TOC 0.2~10mg/L、SS 1~400mg/L左右。 該生物處理水之一部分或全部被導入過濾裝置2並除去菌體等SS(懸浮固體)。而回收處理生物處理水之一部分時,殘留部分被流放。 過濾裝置2是使用過濾器或UF膜或MF膜過濾裝置。圖1之裝置中,過濾裝置2之處理水,在活性碳塔3作處理後,再在RO膜分離裝置4作脫鹽處理。該活性碳塔3並不是必要,也可以省略該步驟將過濾裝置2之處理水直接導入RO膜分離裝置4。 將RO膜分離裝置4之滲透水作為回收水取出,在各使用場所作再利用。RO膜分離裝置4之濃縮水,被送至下述之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作處理後,在生物處理裝置1作循環處理。該RO膜分離裝置4中的水回收率最好為50~90%左右。 使用過濾器作為過濾裝置2的情況,過濾器定期(例如0.5~2日1次左右),或者壓差有上升傾向時,進行水逆洗。而使用UF膜或MF膜過濾裝置作為過濾裝置的情況,除了上述的水逆洗外,定期地(例如7~30日1次左右),或者流量顯著降低時,進行使用酸及/或鹼的藥品洗淨。這些水逆洗之排廢水及藥品洗淨排廢水,被送至下述之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並作處理後,再送至生物處理裝置1作生物處理。 針對活性碳塔3也與過濾器相同,定期(例如1~2日1次左右),或者壓差有上升傾向時,進行水逆洗。該活性碳塔3之水逆洗的排廢水也被送至下述之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作處理後,再送至生物處理裝置1作處理。 以下,將被導入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之過濾裝置2的逆洗排廢水、藥品洗淨排廢水、活性碳塔3之逆洗排廢水、及RO膜分離裝置4之濃縮水稱為「回送水」。 本發明中,並沒有限制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的型式或使用之凝集劑的種類。被導入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之回送水中,因包含回收處理系統內形成堆積問題之膠狀性有機物,所以為了將該膠狀性有機物作凝集、固液分離,最好使用1種或2種以上的多元氧化鋁(PAC)、硫酸鋁(鋁硫酸鹽)等鋁系凝集劑,或三氯化鐵、聚合硫酸鐵等鐵系凝集劑這類的無機凝集劑作為凝集劑。 無機凝集劑之添加量,一般最好為50~500mg/L左右。 作為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可以使用一般的裝置。為了迴避因膠狀性有機物造成膜堵塞的問題,最好不要使用膜的固液分離裝置,而是使用加壓上浮式分離裝置或沉澱處理裝置作為固液分離裝置。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例如可採用: 1)凝集處理槽與沉澱槽 2)凝集處理槽與加壓上浮式分離槽 3)凝集沉澱槽 4)凝集加壓上浮式分離槽等。 在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將回送水作凝集.固液分離所得到之固液分離水,幾乎不包含成為膜流量降低之原因的膠狀性有機物。藉著將該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之處理水送至生物處理裝置1,能防止膠狀性有機物在系統內堆積,防止回收處理系統中膜流量降低,而能持續長期的穩定運轉。 圖1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一例,只要不超出本發明之主旨,並不限定於圖中所表示。 如上所述,也可以省略活性碳塔。也可以直列地設置2段以上的RO膜分離裝置。圖1所示之裝置以外的處理裝置,例如也可設置紫外線照射裝置、熱交換器、脫氧裝置等。也可在各裝置之入口側設置用來將流入水調整成適當pH條件的pH調整手段等。 [實施例] 以下舉出實施例及比較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將食品系有機排廢水(TOC:100mg/L)作為原水,以圖1中表示之裝置進行水的回收(原水量:15m3/hr、回收水量:10m3/hr)。 各裝置的運作如以下所表示,被導入回收處理系統之過濾裝置2的生物處理水之水質為:TOC:10mg/L、SS:80mg/L。 生物處理裝置1:栗田工業(股)製「流動床載體生物處理裝置Biomighty SK」 過濾裝置2:栗田工業(股)製UF膜過濾裝置「PF-15G」(操作壓力:0.1MPa) 活性碳塔3:固定床型通水SV=20hr-1 RO膜分離裝置4:栗田工業(股)製超低壓RO膜分離裝置「KROA-2032」(水回收率:66%) 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添加300mg/L之PAC作為無機凝集劑的凝集處理槽,和導入凝集處理水的加壓上浮式槽 在UF膜過濾裝置2及活性碳塔3,分別以1~2小時1次(UF膜過濾裝置)、及1~2日1次(活性碳塔)的頻率進行水逆洗,將逆洗排廢水與RO膜分離裝置4之濃縮水一起送至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作凝集、固液分離處理之後,再送至生物處理裝置1。被送至該生物處理裝置1之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的處理水量平均為17m3/hr。 其結果,從運轉開始大約1個月之後,能以UF膜過濾裝置2之膜流量為2m/day作穩定運轉。又,所得之回收水(RO膜分離裝置4之滲透水)的TOC濃度為0.2~0.5mg/L,為顯著良好的水質。 [比較例1] 在實施例1中,不設置凝集.固液分離裝置5,除了將UF膜過濾裝置2及活性碳塔3之逆洗排廢水與RO膜分離裝置4之濃縮水直接送至生物處理裝置1外,其他進行相同的處理。其結果,從運轉開始約1個月後,UF膜過濾裝置2之膜流量為1m/day,大致穩定,但長期而言有降低的傾向。又,所得之回收水(RO膜分離裝置4之滲透水)的TOC濃度為1.0~3.0mg/L,比實施例1要差。 由以上結果得知,依據本發明,能使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持續長期的穩定運轉。 已使用特定形態詳細說明本發明,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意圖與範圍可有各式各樣的變更這是同業者所明瞭的。 又,本申請是根據2011年10月13日所提出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1-225993),且引用其整體者。 1‧‧‧生物處理裝置 2‧‧‧過濾裝置 3‧‧‧活性碳塔 4‧‧‧RO膜分離裝置 5‧‧‧凝集.固液分離裝置 [圖1]表示本發明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之實施形態之一例的系統圖。 [圖2]表示以往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之系統圖。 1‧‧‧生物處理裝置 2‧‧‧過濾裝置 3‧‧‧活性碳塔 4‧‧‧RO膜分離裝置 5‧‧‧凝集.固液分離裝置
权利要求:
Claims (10) [1] 一種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是具有:將有機排廢水作生物處理的生物處理手段,和包含導入來自該生物處理手段之生物處理水的至少一部分的過濾裝置;及導入該過濾裝置之過濾水的逆滲透膜分離裝置的回收處理手段,和將該過濾裝置之逆洗排廢水、該過濾裝置之藥品洗淨排廢水、以及該逆滲透膜分離裝置之濃縮水之中至少1種送回上述生物處理手段之原水導入側的回送手段的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其特徵為:具有:將以該回送手段朝上述生物處理手段之原水導入側回送之水的至少一部分作凝集處理後再作固液分離的凝集處理手段和固液分離手段,且該固液分離手段之處理水被送至上述生物處理手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其中,具有導入上述過濾裝置之過濾水的活性碳塔,且該活性碳塔之處理水被導入上述逆滲透膜分離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其中,該活性碳塔之逆洗排廢水被送至上述凝集處理手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其中,上述過濾裝置為超濾法膜過濾裝置或微濾法膜過濾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固液分離手段為加壓上浮式分離裝置或沉澱處理裝置。 [6] 一種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方法,是具有:將有機排廢水作生物處理的生物處理步驟,和將來自該生物處理步驟之生物處理水的至少一部分以過濾裝置作過濾之後,再以逆滲透膜分離裝置作脫鹽處理的回收處理步驟,和將該過濾裝置之逆洗排廢水、該過濾裝置之藥品洗淨排廢水以及該逆滲透膜分離裝置之濃縮水之中至少1種送回至上述生物處理步驟並作生物處理的回送步驟的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方法,其特徵為:該回送步驟中,將回送至上述生物處理步驟之水的至少一部分作凝集處理後作固液分離,再將得到之處理水回送至上述生物處理步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方法,其中,將上述過濾裝置之過濾水以活性碳塔處理之後,再以上述逆滲透膜分離裝置作脫鹽處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方法,其中,將該活性碳塔之逆洗排廢水送至上述凝集處理手段。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方法,其中,上述過濾裝置為超濾法膜過濾裝置或微濾法膜過濾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7、8或9項所述之有機排廢水的回收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固液分離為加壓上浮式分離或沉澱處理。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45087B|2016-08-11|Wastewater treatment unit for organic waste water and recycling method KR101393712B1|2014-05-13|축산폐수 처리방법 및 장치 JP4241684B2|2009-03-18|膜モジュールの洗浄方法 KR20070016079A|2007-02-07|유기성 배수의 처리 방법 JP2007021457A|2007-02-01|排水の処理方法とその処理装置 KR20140094895A|2014-07-31|제철 폐수 재이용을 위한 처리방법 및 처리 시스템 CN106396221A|2017-02-15|一种络合型电镀污水零排放处理方法 JP2010017614A|2010-01-28|有機性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KR20040002594A|2004-01-07|액체처리방법 및 장치 JP3735883B2|2006-01-18|膜分離装置及び膜モジュールの洗浄方法 CN107522340A|2017-12-29|一种回收处理高氯盐污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09205944A|2019-01-15|一种制药废水的分盐处理方法 JPWO2011136043A1|2013-07-18|廃水処理装置および廃水処理方法 JP4466268B2|2010-05-26|活性汚泥処理水の回収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7268359A|2007-10-18|膜分離方法 JP2007098270A|2007-04-19|純水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9220020A|2009-10-01|廃水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KR101299586B1|2013-08-26|오폐수 처리 장치 및 처리 방법 JP3697938B2|2005-09-21|用排水処理装置 JP5818148B2|2015-11-18|槽外設置型膜分離活性汚泥法および活性汚泥処理装置 CN211284050U|2020-08-18|一种洗烟废水零排放技术处理系统 JP2004113965A|2004-04-15|排水処理装置 JP2002346548A|2002-12-03|使用済み活性炭の活用方法 JP2002035554A|2002-02-05|水処理方法および水処理装置 CN209890387U|2020-01-03|具有高永久性硬度的反渗透浓水的处理系统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3796957B|2016-07-06| KR101985037B1|2019-05-31| JP2013085983A|2013-05-13| CN103796957A|2014-05-14| TWI545087B|2016-08-11| KR20140077885A|2014-06-24| WO2013054810A1|2013-04-18| JP5879901B2|2016-03-08|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3376639B2|1993-05-27|2003-02-10|栗田工業株式会社|半導体洗浄排水からの純水回収方法| JPH0975910A|1995-09-18|1997-03-25|Kurita Water Ind Ltd|排水回収再生方法| JPH1190165A|1997-09-19|1999-04-06|Mitsubishi Heavy Ind Ltd|排煙脱硫排水の処理方法| JP2007130523A|2005-11-08|2007-05-31|Kobelco Eco-Solutions Co Ltd|水処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膜洗浄方法| JP5282864B2|2007-08-07|2013-09-04|栗田工業株式会社|膜分離方法及び膜分離装置| JP2009214059A|2008-03-12|2009-09-24|Idemitsu Kosan Co Ltd|難分解性物質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201362628Y|2008-12-24|2009-12-16|北京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一种抗微生物污染的反渗透膜水处理装置| CN201317719Y|2008-12-26|2009-09-30|陈业钢|造纸废水再生一体化组合装置| JP2011041907A|2009-08-21|2011-03-03|Toray Ind Inc|水処理システム| JP5854591B2|2009-12-07|2016-02-09|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汚水浄化装置及び汚水浄化方法| CN102001794B|2010-11-30|2012-07-04|华东理工大学|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处理方法|CN103332827B|2013-06-06|2015-05-06|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Ro反渗透浓水的除盐及有机物降解再资源化工艺| CN104418472A|2013-09-11|2015-03-18|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含有机物污水的处理装置以及处理方法| JP6443016B2|2014-12-02|2018-12-26|三浦工業株式会社|水処理システム| JP2017109162A|2015-12-16|2017-06-22|株式会社オメガ|水処理方法| CN106630503A|2017-03-24|2017-05-10|苏州林信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生物处理水处理设备| JP2018202277A|2017-05-30|2018-12-27|オルガノ株式会社|膜ろ過方法および膜ろ過装置|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225993A|JP5879901B2|2011-10-13|2011-10-13|有機排水の回収処理装置及び回収処理方法|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