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發明之印刷裝置包括:液滴噴頭,其噴出液滴;搬送部,其搬送記錄紙;壓板,其具有配設於以上述搬送部搬送上述記錄紙之搬送方向及與上述搬送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之複數個抽吸孔,且與上述液滴噴頭相對;抽吸機構部,其自上述壓板之上述抽吸孔抽吸上述記錄紙;及開閉機構,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之至少一部分。
公开号:TW201321198A
申请号:TW101130152
申请日:2012-08-20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Hiroyuki Ishimori;Takashi Aoki;Hiroshi Hamakawa;Tetsugo Ishida
申请人:Seiko Epson Corp;
IPC主号:B41J11-00
专利说明:
印刷裝置及記錄紙搬送機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印刷裝置及記錄紙搬送機構。
於自噴墨頭噴出油墨液滴而印刷於記錄紙之印表機中,使記錄紙密接於規定相對於記錄紙之印刷位置之壓板面從而高精度地確保壓板間隙,就確保印刷品質之觀點而言較為重要。於此種情形時,為使記錄紙密接於壓板面而進行搬送,而使用將記錄紙一面空氣抽吸於壓板面一面進行搬送之抽吸壓板(platen)。此時,存在若抽吸壓較低則記錄紙浮起而印刷品質劣化、或記錄紙磨擦噴墨頭而產生油墨污漬之問題。
因此,已知有如下印表機:於壓板之與記錄紙搬送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之大致中央,設置區劃為格子狀之第1抽吸區域,且該第1抽吸區域中之格子狀區劃室之底部成為第1抽吸孔,於第1抽吸區域之兩側,設置形成有與第1抽吸區域中之第1抽吸孔不同配置或形狀之第2抽吸孔之第2抽吸區域,於第1抽吸區域主要進行寬度較窄之記錄紙之抽吸,於第1抽吸區域及第2抽吸區域之兩者進行寬度較廣之記錄紙之抽吸(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又,已知有如下印表機:包括於壓板上將複數個抽吸孔整列配置於記錄紙之搬送方向及寬度方向上且面對該等抽吸孔之氣室、及抽吸氣室內之空氣之抽吸機構,且氣室於記錄紙之搬送方向及所交叉之方向上配置有2個以上,且至少於一個氣室連接有一個抽吸機構,於其他氣室亦至少連接有一個抽吸機構,從而切換記錄紙堵塞抽吸孔之區域之抽吸機構之能率(duty)與不堵塞所有抽吸孔之區域之抽吸機構之能率(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20168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1-56694號公報
於上述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中,例如,即便於使用寬度較窄之記錄紙之情形時亦開放位於記錄紙之外側之抽吸孔而進行空氣抽吸,故損失抽吸壓因而無法獲得充分之抽吸壓。特別是於使用彈性較強之記錄紙之情形時,存在記錄紙浮起而印刷品質劣化、或記錄紙磨擦噴墨頭而產生油墨污漬之課題。
又,於專利文獻2中,有於抽吸對象之氣室設置抽吸機構並且於其他氣室亦設置抽吸機構因而於構造面上變得複雜、或藉由切換複數個抽吸機構之能率而亦於控制面上變得複雜之課題。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課題之至少一部分而成者,其可作為以下形態而實現。
本發明之印刷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液滴噴頭,其噴出液滴;搬送部,其搬送記錄紙;壓板,其具有配設於藉由上述搬送部而搬送上述記錄紙之搬送方向及與上述搬送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之複數個抽吸孔,且與上述液滴噴頭相對;抽吸機構部,其自上述壓板之上述抽吸孔抽吸上述記錄紙;及開閉機構,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之至少一部分。
此處,較佳為,上述開閉機構開放配設於由上述記錄紙覆蓋之位置之上述抽吸孔,且閉鎖配設於未由上述記錄紙覆蓋之位置之上述抽吸孔。
又,較佳為,上述開閉機構於藉由上述搬送部而搬送上述記錄紙且藉由上述記錄紙而覆蓋上述抽吸孔時開放上述抽吸孔,於藉由上述搬送部而搬送上述記錄紙且未藉由上述記錄紙而覆蓋上述抽吸孔時,閉鎖上述抽吸孔。
根據本發明,於藉由記錄紙而覆蓋所有抽吸孔之區域,藉由開閉機構而開放抽吸孔從而將記錄紙抽吸於壓板表面,於未藉由記錄紙而覆蓋之區域(即,抽吸孔之一部分或全部開口之區域),藉由開閉機構而閉鎖抽吸孔,因而對於記錄紙不產生抽吸壓。
藉由以如此之方式,例如,即便於使用寬度較窄之記錄紙或彈性較強之記錄紙之情形時,亦藉由僅自由記錄紙覆蓋之抽吸孔抽吸記錄紙而抑制抽吸壓之損失,從而獲得充分之抽吸壓。因此,可抑制因記錄紙自壓板浮起而引起之印刷品質之劣化、或因記錄紙磨擦液滴噴頭而產生之油墨污漬。
又,因抽吸孔之開閉可藉由開閉機構而進行,且記錄紙之抽吸可藉由一個抽吸機構部而進行,故可簡化控制。
又,具有如下效果:因印字區域處於記錄紙被抽吸之範圍,且不自未由記錄紙覆蓋之抽吸孔進行抽吸,故可減少液滴之飛行彎曲,從而確保印刷品質。其亦具有可縮小記錄紙之寬度方向之空白餘裕之效果。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之印刷裝置中,上述開閉機構包括:第1開閉部,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中配設於上述寬度方向之一側之抽吸孔;及第2開閉部,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中配設於上述搬送方向之一側之抽吸孔。
只要以如此之方式,則第1開閉部藉由對應於記錄紙之寬度尺寸而選擇所開閉之抽吸孔,而例如於使用寬度較窄之記錄紙之情形時抽吸記錄紙之寬度中央區域,於使用寬度較廣之記錄紙之情形時,進而抽吸寬度方向外側之記錄紙範圍內之抽吸孔,藉此可根據記錄紙之寬度而進行抽吸。
又,第2開閉部可根據記錄紙之搬送(包含正向搬送及逆向搬送)位置,而開放由記錄紙覆蓋之抽吸孔從而抽吸記錄紙。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之印刷裝置中包括:氣室,其與配設於上述搬送方向上之複數個上述抽吸孔連通;通路,其將上述氣室與上述抽吸機構部連接;及閥,其配設於上述通路且開閉上述通路。
此處,所謂上述「針對排列於搬送方向上之上述抽吸孔之每一排而設置之氣室」,係指只要將於搬送方向上排列有複數個抽吸孔者設為抽吸孔之縱排,則該縱排於寬度方向上設置有複數排,且針對該每一排而設置有氣室。
因此,第1開閉部可按照記錄紙之寬度而進行抽吸區域之控制。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之印刷裝置中,上述第2開閉部基於上述搬送部對上述記錄紙之搬送位置而開放或閉鎖上述抽吸孔。
第2開閉部可按照記錄紙之搬送而決定每一橫排之抽吸區域。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之印刷裝置中,上述第2開閉部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中配設於與上述搬送方向之一側反方向之另一側之抽吸孔。
又,較佳為,上述第2開閉部包含:第1擋板(shutter plate),其開放或閉鎖配設於上述搬送方向之一側之抽吸孔;及第2擋板,其開放或閉鎖配設於上述搬送方向之另一側之抽吸孔。
又,較佳為,本發明之印刷裝置具有檢測上述記錄紙之上述寬度方向之尺寸之紙寬度檢測部,且上述第1開閉部基於利用上述紙寬度檢測部之檢測結果,而開放或閉鎖上述抽吸孔。
又,較佳為,上述第1開閉部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中配設於與上述寬度方向之一側反方向之另一側之抽吸孔。
根據本發明,於將記錄紙搬送至壓板上部時檢測(測定)記錄紙之寬度尺寸,並按照該寬度尺寸決定抽吸孔之開閉,故可按照記錄紙之寬度容易地決定寬度方向之抽吸區域。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之印刷裝置中,上述第2開閉部基於使用上述搬送部對上述記錄紙之搬送速度、及複數個上述抽吸孔與上述記錄紙之搬送方向之間之距離算出之算出結果,而開放或閉鎖上述抽吸孔。
根據本發明,可決定相對於記錄紙之抽吸孔之位置,且可以適當之時序進行抽吸孔之開閉。又,有如下優點:無需為使記錄紙之搬送位置與開閉時序對照而具備檢測記錄紙之搬送途中之前端位置之感測器等檢測機構。
又,較佳為,於本發明之印刷裝置中,具有驅動上述第1擋板及上述第2擋板之凸輪。
又,較佳為,上述凸輪具有與預先設定之上述抽吸孔之開放或閉鎖之時序同步之相位。
記錄紙之搬送速度與凸輪之驅動於使用有馬達作為各者之驅動源之情形時可容易地進行速度控制。因凸輪之相位於結構上固定,故可高精度地控制抽吸孔之開閉時序。
又,根據本發明之記錄紙搬送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壓板,其具有配設於搬送記錄紙之搬送方向及與上述搬送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之複數個抽吸孔,且與上述液滴噴頭相對;抽吸機構部,其自上述壓板之上述抽吸孔抽吸上述記錄紙;及開閉機構,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之至少一部分。
又,較佳為,上述開閉機構開放配設於由上述記錄紙覆蓋之位置之上述抽吸孔,且閉鎖配設於未由上述記錄紙覆蓋之位置之上述抽吸孔。
又,較佳為,上述開閉機構於藉由上述搬送部而搬送上述記錄紙且藉由上述記錄紙而覆蓋上述抽吸孔時開放上述抽吸孔,於藉由上述搬送部而搬送上述記錄紙且未藉由上述記錄紙而覆蓋上述抽吸孔時,閉鎖上述抽吸孔。
又,較佳為,上述開閉機構包括:第1開閉部,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中配設於上述寬度方向之一側之抽吸孔;及第2開閉機構,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中配設於上述搬送方向之一側之抽吸孔。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再者,於以下說明中所參照之圖係為將各構件設為可識別之大小,而使各構件或部分之縱橫之比例尺與實際者不同之模式圖。
(整體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之印刷裝置係例示具有用以將記錄紙抽吸於壓板之抽吸機構之捲紙印表機而進行說明。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之內部之構成說明圖。印刷裝置1包括印刷裝置本體部及記錄紙搬送部作為主要之構成。
於印刷裝置本體部中,包括:液滴噴頭3;壓板單元2,其與該液滴噴頭3相對,且包含夾持著記錄紙15a而配置之壓板21與開閉機構部20;及抽吸機構部5,其用以自於壓板21形成開口之抽吸孔將記錄紙15a抽吸至壓板表面。又,具有與液滴噴頭3連動且測定記錄紙15a之寬度尺寸之用紙寬度(PW)檢測感測器14。液滴噴頭3於本實施例中為噴墨頭,且因可採用周知者故省略說明。
又,關於壓板單元2之各構成要素之詳細情況,參照圖2~圖5於下文進行敍述。
其次,對於記錄紙搬送部之構成,沿著記錄紙之搬送路徑進行說明。捲紙15安裝於捲紙驅動軸13。捲紙15係經由抽出輥7、導輥8、用紙搬送(PF)驅動機構部6而搬送,且自記錄紙排出口11排出。
再者,以下將捲紙15之壓板21上之印字區域特別表述為記錄紙15a而進行說明。
於捲紙驅動軸13,連結有捲紙軸驅動馬達(未圖示),且於捲回(逆向送紙(back feed):逆向搬送)捲紙15時被驅動。
PF驅動機構部6包括:送紙輥9、使記錄紙15a壓接於送紙輥9之壓紙輥10、及用以旋轉驅動送紙輥9之PF馬達(未圖示)。再者,於捲回捲紙15時,壓紙輥10與送紙輥9分離。
於PF驅動機構部6及捲紙驅動軸13(或兩者之驅動用馬達)上,配設有編碼器(未圖示)。使用編碼器之檢測值檢測記錄紙15a之搬送速度與搬送距離。PF驅動機構部6側之編碼器檢測正向搬送方向之搬送速度與搬送距離,捲紙驅動軸13側之編碼器檢測逆向搬送方向之搬送速度與搬送距離。
於導輥8與送紙輥9之間,具備捲紙導件12。捲紙導件12係規制捲紙15之寬度方向位置者,且並不限定於捲紙15之寬度尺寸之大小,且具有以將記錄紙15a配置於壓板21之寬度方向之大致中央之方式進行規制之功能。
(壓板單元之構成)
繼而,對於壓板單元2之構成進行說明。
圖2係壓板單元2之分解立體圖。壓板單元2包括:包含壓板21及開閉機構部20之壓板機構部4、抽吸機構部5、及開閉機構驅動部60。
壓板機構部4係於圖示最上表面配置有壓板21。而且,於記錄紙搬送方向(正向搬送)之上游側(搬送開始側)以自壓板表面露出之方式配置有檢測記錄紙15a之印刷開始基準位置之記錄紙位置檢測感測器17。又,於記錄紙搬送方向之前端側,以自壓板表面露出之方式配置有檢測記錄紙前端位置之記錄紙前端位置檢測部18。
於壓板21之背面側,配置有於記錄紙搬送方向上滑動驅動PF擋板(參照圖4)之第1凸輪群30、及與第1凸輪群30正交且搖動驅動下述PW擋板(參照圖4)之第2凸輪群40。而且,PF擋板及第1凸輪群30與PW擋板及第2凸輪群40係收納於抽吸機構部5之空間內(抽吸室51)。
抽吸機構部5於盒體50之內部包括抽吸室51、及將抽吸室51內之空氣排出至外部之抽吸風扇52。於盒體50之上部周緣部,形成有收容記錄紙位置檢測感測器17之感測器收容部53、及收容記錄紙前端位置檢測部18之感測器收容部54。而且,於抽吸機構部5之抽吸室51內,配置有開閉機構驅動部60。
開閉機構驅動部60包含旋轉驅動第1凸輪群30之馬達61、及旋轉驅動第2凸輪群40之馬達62。
於壓板21,開口有大致呈矩陣狀地配置於記錄紙15a之搬送方向及與搬送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之複數個抽吸孔。參照圖3,對於該等抽吸孔之配置進行說明。
圖3係於壓板形成開口之抽吸孔之配置圖。再者,圖3係表示壓板單元2之整體。壓板21係堆疊壓板基底21a及壓板上板21b而固定,且複數個抽吸孔貫通該兩者而形成開口,故以下將兩者一併記作壓板21而進行說明。
抽吸孔包含對於記錄紙搬送方向(正向搬送)為上游側之抽吸區域22、及前端側之抽吸區域23。抽吸區域22為不進行開閉動作之區域,係用以進行將記錄紙15a抽吸到達至可由記錄紙位置檢測感測器17檢測出之上部位置而設置。又,抽吸區域23為於印字時控制抽吸孔之開閉之區域。
抽吸孔包含:第1抽吸區域24,其沿著記錄紙搬送方向於記錄紙15a之中央部側形成開口;第2抽吸區域25,其於相對於第1抽吸區域與記錄紙搬送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之一側形成開口;及第3抽吸區域26,其隔著第1抽吸區域而於相反側之另一側形成開口。再者,將沿著記錄紙搬送方向排列之抽吸孔之排設為縱排。因此,如圖3所示,抽吸孔之縱排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上設置有9排。
於第1抽吸區域24,開口有抽吸孔24a~24n。於本實施例中,第1抽吸區域24係假定記錄紙15a之最小寬度之範圍而配置。
於第2抽吸區域25,自寬度方向之一側朝向中央方向具有A1排、A2排、A3排之抽吸孔,於A1排配置有抽吸孔25a~25e,於A2排配置有抽吸孔25f~25i,於A3排配置有抽吸孔25j~25p。
又,於第3抽吸區域26,自寬度方向之另一側朝向中央方向具有A4排、A5排、A6排之抽吸孔,於A4排配置有抽吸孔26j~26p,於A5排配置有抽吸孔26f~26i,於A6排配置有抽吸孔26a~26e。
其次,對於橫排之抽吸孔之配置進行說明。抽吸孔係如上所述以縱排排列並且亦可排列為橫排。此處,只要將複數個抽吸孔排列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上之集合設為抽吸孔之橫排,則於本實施例中,橫排以於搬送方向上B1排~B5排與C1排~C4排交替地配置有9排。
橫排之抽吸孔之配置係於B1排排列有抽吸孔25a、25j、24a、26a、26j,於B2排排列有抽吸孔25b、25k、24d、26b、26k,於B3排排列有抽吸孔25c、25m、24g、26c、26m,於B4排排列有抽吸孔25d、25n、24j、26d、26n,於B5排排列有抽吸孔25e、25p、24n、26e、26p。
另一方面,於C1排排列有抽吸孔25f、24b、24c、26f,於C2排排列有抽吸孔25g、24e、24f、26g,於C3排排列有抽吸孔25h、24h、24i、26h,於C4排排列有抽吸孔25i、24k、24m、26i。
因此,抽吸孔係如圖3所示,以縱排與橫排配設為矩陣狀。縱排之第2抽吸區域25(A1排、A2排、A3排)及第3抽吸區域26(A4排、A5排、A6排)藉由下述PW擋板101~106(參照圖4)而與氣室(參照圖5)連通或閉鎖。
又,橫排之B1排、B2排、B3排、B4排、B5排藉由下述第1層之PF擋板群70而開閉,橫排之C1排、C2排、C3排、C4排藉由第2層之PF擋板群80而開閉。
再者,於記錄紙15a之搬送方向之壓板21之上游部,配置有黑標感測器(black mark sensor)16。黑標感測器16例如於帶狀之襯紙及於該襯紙上貼附有標籤等之捲紙之情形時,檢測表示標籤之印刷位置之黑標。該黑標感測器16於安裝抽吸機構部5及壓板單元2時,收容於感測器收容部55內(參照圖2)。
繼而,參照圖4對開閉機構部20進行說明。
圖4係開閉機構部20之分解立體圖。開閉機構部20於壓板21之下層側配設有第1層之PF擋板群70,於PF擋板群70之下層側配設有第2層之PF擋板群80,進而於其下層側配設有PW擋板群100。
壓板21包含壓板基底21a、及固定於壓板基底21a之上表面之壓板上板21b,圖3所圖示之複數個抽吸孔以貫通兩者之方式形成開口。
第1層之PF擋板群70包含5個PF擋板,且PF擋板71、72、73、74、75以與記錄紙搬送方向正交之方式自搬送方向上游側分別具有一定間隔地平行地配置。而且,PF擋板71、72、73、74、75可分別獨立地於與記錄紙搬送方向正交之方向上進退。
第2層之PF擋板群80包含4個PF擋板,且PF擋板81、82、83、84以與記錄紙搬送方向正交之方式自搬送方向上游側分別具有一定間隔地平行地配置。PF擋板81、82、83、84可分別插入於第1層之PF擋板71、72、73、74、75之間,且可於與記錄紙搬送方向正交之方向上進退。
亦參照圖3對於第1層之PF擋板群70、及第2層之PF擋板群80之抽吸孔之開閉之作用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例中,PF擋板71進行B1排之抽吸孔之開閉,PF擋板72進行B2排之抽吸孔之開閉,PF擋板73進行B3排之抽吸孔之開閉,PF擋板74進行B4排之抽吸孔之開閉,PF擋板75進行B5排之抽吸孔之開閉。
又,於本實施例中,PF擋板81進行C1排之抽吸孔之開閉,PF擋板82進行C2排之抽吸孔之開閉,PF擋板83進行C3排之抽吸孔之開閉,PF擋板84進行C4排之抽吸孔之開閉。
第1層之PF擋板群70及第2層之PF擋板群80藉由包含9根動作桿之動作桿群90及第1凸輪群30而驅動。第1凸輪群30藉由連結於開閉機構驅動部60之馬達62(參照圖2)之凸輪軸31而旋轉。
雖省略圖示但第1凸輪群30包含9個凸輪,此處,將自凸輪軸31之馬達側端部之凸輪分別設為凸輪30a~30i。例如,凸輪30a藉由動作桿91a而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上滑動驅動PF擋板71,凸輪30b藉由動作桿91b而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上滑動驅動PF擋板81,凸輪30c藉由動作桿91c而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上滑動驅動PF擋板72,凸輪30d藉由動作桿91d而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上滑動驅動PF擋板82,凸輪30e藉由動作桿91e而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上滑動驅動PF擋板73,凸輪30f藉由動作桿91f而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上滑動驅動PF擋板83,凸輪30g藉由動作桿91g而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上滑動驅動PF擋板74,凸輪30h藉由動作桿91h而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上滑動驅動PF擋板84,凸輪30i藉由動作桿91i而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上滑動驅動PF擋板75,從而於記錄紙搬送方向上依序開閉抽吸孔。
即,於對記錄紙15進行正向搬送之情形時,藉由交替地配置之第1層之PF擋板群70及第2層之PF擋板群80而如自B1排起C1排、B2排、C2排......B5排般依序開放橫排之抽吸孔,於逆向搬送記錄紙之情形時,如自B5排起C4排、B4排、C3排、B3排......B1排般依序閉鎖橫排之抽吸孔。
再者,凸輪30a~30i為依上述順序開放或閉鎖橫排之抽吸孔,而以對應於記錄紙搬送速度與搬送距離之方式決定相位差。
繼而,參照圖4,對於PW擋板群100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亦參照圖3。PW擋板群100包含6個PW擋板,PW擋板101、102、103、104、105、106分別平行地配置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而且,PW擋板101、102、103、104、105、106可分別獨立地向壓板21之表面搖動。
於PW擋板101~106之各者,插有開閉氣室(參照圖5)之閥。於PW擋板101安裝有閥101a,於PW擋板102安裝有閥102a,於PW擋板103安裝有閥103a,於PW擋板104安裝有閥104a,於PW擋板105安裝有閥105a,於PW擋板106安裝有閥106a。對於氣室之開閉,參照圖5於下文進行敍述。
PW擋板群100藉由第2凸輪群40而驅動。第2凸輪群40藉由連結於開閉機構驅動部60之馬達61(參照圖2)之凸輪軸41而旋轉。
對於第2凸輪群40之各個雖省略說明,但包含6個凸輪,若自馬達61側端部設為凸輪40a、40b、40c、40d、40e、40d、40f,則凸輪40a向壓板21之方向搖動PW擋板101,凸輪40b向壓板21之方向搖動PW擋板102,凸輪40c向壓板21之方向搖動PW擋板103,凸輪40d向壓板21之方向搖動PW擋板104,凸輪40e向壓板21之方向搖動PW擋板105,凸輪40f向壓板21之方向搖動PW擋板106。
此處,整理PW擋板群100之配置。PW擋板101與PW擋板106配置於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之兩端側,於該等之寬度方向內側配置有PW擋板102及PW擋板105,進而,於寬度方向內側配置有PW擋板103及PW擋板104。
PW擋板群100與第1層之PF擋板群70及第2層之PF擋板群80協動,並進行抽吸孔、氣室及抽吸室之通路之開閉,且PW擋板群100擔負氣室及抽吸室之開閉。
繼而,參照圖3,對於利用PW擋板群100之抽吸孔之開閉區域進行說明。PW擋板101進行A4排之抽吸孔之開閉,PW擋板106進行A1排之抽吸孔之開閉,且A4排與A1排之開閉時序相同。
又,PW擋板102進行A5排之抽吸孔之開閉,PW擋板105進行A2排之抽吸孔之開閉,且A5排與A2排之開閉時序相同。
進而,PW擋板103進行A6排之抽吸孔之開閉,PW擋板104進行A3排之抽吸孔之開閉,且A6排與A3排之開閉之時序相同。
氣室係針對抽吸孔之每一A1排、A2排、A3排、A4排、A5排、A6排單位而設置。
其次,對於利用第1層之PF擋板群70、第2層之PF擋板群80及PW擋板群100之抽吸孔之開閉,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圖5係模式性地表示抽吸孔之開閉作用之一部分之剖面圖。再者,圖5係圖3所示之X-X切斷面(抽吸孔之B1排)之模式圖。
於圖5中,於具有抽吸記錄紙15a之抽吸孔之壓板21之下層部,配設有第1層之PF擋板71、支持PF擋板71之厚度方向位置之第1遮蔽板部111,且於第1遮蔽板部111之下層側配設有第2層之PF擋板群80、由第1遮蔽板部111而支持PF擋板群80之厚度方向位置的第2遮蔽板部112。進而,於第2遮蔽板部112之下層側設置有第3遮蔽板部113。第1遮蔽板部111、第2遮蔽板部112及第3遮蔽板部113係固定於擋板托座(shutter holder)110上或者與該擋板托座110一體成形。
於第2遮蔽板部112與第3遮蔽板部113之間,設置有區劃為7個之氣室121、122、123、124、125、126、127。又,於第1遮蔽板部111與第2遮蔽板部112均開口有與於壓板21形成開口之每個抽吸孔連通之通路(貫通孔)。
氣室126連通於A1排之所有抽吸孔,氣室125連通於A2排之所有抽吸孔,氣室124連通於A3排之所有抽吸孔,氣室127連通於第1抽吸區域24之所有抽吸孔。進而,氣室123連通於A6排之所有抽吸孔,氣室122連通於A5排之所有抽吸孔,氣室121連通於A4排之所有抽吸孔。
於將氣室121~126與抽吸室51連通之貫通孔,插有閥101a~106a。具體而言,於氣室121內配置有閥101a,於氣室122內配置有閥102a,於氣室123內配置有閥103a,於氣室124內配置有閥104a,於氣室125內配置有閥105a,於氣室126內配置有閥106a。
如上所述,各閥藉由PW擋板之搖動而上下移動,從而進行各氣室與抽吸室之間之通路之開閉。
再者,於氣室127內未配置閥。因此,配置於氣室127及第1抽吸區域24之各抽吸孔之開閉係藉由第1層之PF擋板群70及第2層之PF擋板群80而控制。
於圖5所示之狀態下,表示開放橫排之B1排、縱排之A3排及A6排之狀態,故抽吸孔26a、24a、25j與抽吸室51連通,且設為可抽吸記錄紙15a之狀態。只要使PF擋板71向箭頭a方向滑動,則B1排之抽吸孔閉鎖。
如此,第1層之PF擋板群70及第2層之PF擋板群80係進行對應於記錄紙15a之搬送方向前端位置之橫排抽吸孔之開閉,PW擋板群100係進行對應於記錄紙15a之寬度之縱排抽吸孔之開閉。 (記錄紙之抽吸控制)
繼而,對於記錄紙15a之抽吸控制,參照流程圖進行說明。再者,亦參照圖1~圖4。
首先,對於向記錄紙15a之印字開始前之抽吸控制進行說明。
圖6係對應於記錄紙15a之寬度尺寸而決定抽吸孔之開閉區域之流程圖,圖6(a)係表示正向送紙(front feed)(正向搬送)之情形,圖6(b)係表示逆向送紙(逆向搬送)之情形。
首先,對於正向送紙之情形進行說明。首先,作為準備作業將捲紙15安裝於捲紙驅動軸13(步驟S1)。繼而,藉由自動送紙(auto feed)而將記錄紙15a搬送至到達壓板21上表面為止(步驟S2)。
繼而,藉由PW檢測感測器14而檢測記錄紙15a之寬度(步驟S3)。此處,使PW檢測感測器14於寬度方向上移動並檢測記錄紙15a之寬度位置,從而算出寬度尺寸。
而且,對應於寬度尺寸而選擇應開放之PW擋板(步驟S4)。
例如,於記錄紙15a之寬度尺寸處於第1抽吸區域24之範圍內之情形時,選擇將第2抽吸區域25及第3抽吸區域26之範圍之PW擋板101~106全部閉鎖。再者,第1抽吸區域24之抽吸孔之開閉係藉由PF擋板群70及PF擋板群80而控制。
於記錄紙15a之寬度尺寸位於抽吸孔之縱排之A2排與A3排之間、A5排與A6排之間之情形時,因記錄紙15a位於覆蓋A3排及A6排之狀態下,故選擇開放A3排及A6排之抽吸孔之PW擋板。於本實施例中,選擇PW擋板103、104。
於記錄紙15a之寬度尺寸位於抽吸孔之縱排之A1排與A2排之間、A4排與A5排之間之情形時,因記錄紙15a位於覆蓋A2排及A3排、A5排及A6排之狀態下,故作為開放A2排及A3排、A5排及A6排之抽吸孔之PW擋板而選擇。於本實施例中,選擇PW擋板102、103、104、105。
又,於記錄紙15a之寬度尺寸位於較抽吸孔之縱排之A1排及A4排更外側之情形(寬度較廣之情形)時,因記錄紙15a處於覆蓋第1抽吸區域24、第2抽吸區域25及第3抽吸區域26之所有抽吸孔之狀態下,故選擇開放縱排之A1排~A6排之抽吸孔之PW擋板。於本實施例中,選擇PW擋板101、102、103、104、105、106。
於選擇應開放之PW擋板後,使PW擋板驅動用馬達61動作(步驟S5)。
然後,檢測PW擋板驅動用馬達61是否以規定量驅動(步驟S6)。即,檢測被選擇之PW擋板是否驅動至開放開放對象之抽吸孔之位置為止。再者,驅動量之檢測係藉由設置於馬達61之編碼器等而進行。
於未達到規定量之情形(NO)時,驅動馬達61至達到規定量為止,於達到規定量之情形(YES)時,使PW擋板驅動用馬達61停止(步驟S7),結束一系列之動作。
繼而,對於PW擋板開放特定抽吸孔之縱排後逆向送紙至印字開始位置為止時之控制,參照圖6(b)進行說明。
首先,確認使於圖6(a)中所說明之PW擋板驅動用馬達61停止之狀態(步驟S7)下之PW擋板之狀態(步驟S10)。即,確認印字時之PW擋板之抽吸孔開放狀態。
此處,於所有PW擋板閉鎖(全部閉鎖)抽吸孔之情形時,只要直接對記錄紙15a進行逆向送紙即可。此係指將第2抽吸區域25及第3抽吸區域26之抽吸孔全部閉鎖,且開放第1抽吸區域24之抽吸孔之狀態。因此,於逆向送紙之情形時,無論記錄紙15a之寬度之大小如何,均開放第1抽吸區域24之抽吸孔。
於PW擋板之一部分處於開放狀態之情形時,以規定量驅動PW擋板驅動用馬達61(步驟S11)。即,將第2抽吸區域25及第3抽吸區域26之抽吸孔設為全部閉鎖之狀態。然後,於確認到馬達61達到規定量後,停止PW擋板驅動用馬達61之驅動(步驟S12)。
繼而,對於印字之情形時之抽吸控制,參照流程圖進行說明。再者,亦參照圖1~圖5。
圖7係對應於印字之正向搬送方向之記錄紙搬送位置而決定抽吸孔之開閉區域之流程圖。首先,將捲紙15安裝於捲紙驅動軸13(步驟S20)。此時,對應於捲紙15之寬度尺寸而預先決定PW擋板之抽吸孔開放區域。於安裝捲紙15後,進行自動送紙,並藉由記錄紙位置檢測感測器17而檢測記錄紙15a之前端位置(步驟S21)。
於檢測出記錄紙前端位置後,輸出印字指令,開始印字(步驟S22)。基於印字指令,而藉由液滴噴頭3而印字並且使送紙輥9驅動用PF馬達動作,從而將記錄紙15a向正向搬送方向搬送(步驟S23)。
然後,檢測記錄紙15a之前端已通過橫排之抽吸孔(步驟S24)。記錄紙15a已通過橫排之抽吸孔之檢測係使用抽吸孔之開口位置及開口直徑、搬送距離而算出。抽吸孔之開口位置可根據藉由記錄紙位置檢測感測器17而檢測之記錄紙前端位置與開口位置之設計值(間距等)而算出。記錄紙15a之搬送距離係藉由配設於送紙輥9或PF馬達之編碼器而決定。
若檢測到記錄紙15a之前端已通過橫排之某一排之抽吸孔(YES),且抽吸孔由記錄紙15a完全覆蓋,則使進行該橫排之開閉之PF擋板動作,從而開放記錄紙15a之前端所通過之抽吸孔之排(步驟S25)。
例如,若設為記錄紙15a已通過B1排之抽吸孔,則使PF擋板71動作,從而開放抽吸孔25a、25j、24a、26a、26j。再者,此時,未由PW擋板開放之縱排之抽吸孔不為開放對象。而且,B1排以外之橫排之抽吸孔為閉鎖之狀態。若進一步搬送記錄紙15a且檢測到已通過C1排,則使PF擋板81動作,從而開放C1排之抽吸孔25f、24b、24c、26f。
同樣地,記錄紙15a每次通過橫排之抽吸孔,則使對象之PF擋板動作,從而開放該排之抽吸孔。
再者,於步驟S24之步驟中,於判定為記錄紙15a之前端未通過抽吸孔時,繼續記錄紙15a之搬送直至通過橫排之抽吸孔為止。
然後,檢測記錄紙15a之前端已通過橫排之B2排、C2排、......B5排之抽吸孔(步驟S26)。即,於判定為所有PF擋板開放橫排之抽吸孔時(YES),停止PF擋板之動作(馬達62之動作)(步驟S27)。再者,於PF擋板之一部分尚未開放橫排之抽吸孔之情形時(NO),重複自步驟S24起至成為步驟S27之狀態為止。
繼而,於自上述最終步驟(S27)之狀態對記錄紙15a進行逆向送紙(逆向搬送)之情形時之抽吸控制,參照流程圖進行說明。
圖8係對應於逆向送紙之記錄紙搬送位置而決定抽吸孔之開閉區域之流程圖。於逆向送紙之情形時,首先,使捲紙軸驅動馬達動作(步驟S30)。
此時,藉由記錄紙前端位置檢測部18,而進行記錄紙15a之排出檢測(步驟S31)。此處,於根據記錄紙前端位置檢測部18之檢測結果判定為無記錄紙15a之情形(YES)時,繼續捲紙軸驅動馬達之動作,使捲紙15逆向搬送。然後,於記錄紙前端開始通過橫排之抽吸孔時(步驟S32),使對象之PF擋板動作,從而關閉抽吸孔(步驟S33)。例如,於記錄紙前端開始通過B5排之抽吸孔之情形時,使PF擋板84動作,從而閉鎖B5排之抽吸孔。同樣地,隨著逆向搬送記錄紙前端,如C4排、B4排......般使PF擋板動作,從而依序閉鎖橫排之抽吸孔。
然後,檢測是否已藉由所有PF擋板而關閉橫排之所有抽吸孔(步驟S34)。於尚未關閉之情形(NO)時,重複步驟S32~步驟S34。
於檢測出已藉由所有PF擋板而關閉橫排之抽吸孔之情形(YES)時,搬送記錄紙15a至檢測下次印字開始位置(步驟S35)為止,使捲紙軸驅動馬達之動作停止(步驟S36)。
再者,於步驟S31中,於藉由記錄紙前端位置檢測部18且根據記錄紙排出檢測存在記錄紙之情形(NO)時,檢測下次印字開始位置(步驟S40)。於檢測位置位於下次印字開始位置之情形(YES)時,使捲紙軸驅動馬達之動作停止(步驟S41)。
於步驟S40中,於檢測位置不位於下次印字開始位置之情形(NO)時,繼續記錄紙15a之逆向搬送,重複至記錄紙15a到達下次印字開始位置為止。
根據以上所說明之印刷裝置1,於記錄紙15a覆蓋抽吸孔之區域,將抽吸孔藉由PF擋板群70、PF擋板群80及PW擋板群100而開放,並將記錄紙15a抽吸於壓板21之表面。
而且,於記錄紙15a未覆蓋抽吸孔之區域(即,抽吸孔開口之區域),藉由PF擋板群70、PF擋板群80及PW擋板群100而閉鎖抽吸孔,藉此不產生抽吸。
藉由以如此之方式,抑制抽吸壓之損失,從而獲得充分之抽吸壓,故例如於使用寬度較窄之記錄紙、或彈性較強之記錄紙之情形時,亦可防止因記錄紙浮起而引起之壓板間隙變動而導致之印刷品質之劣化、或記錄紙磨擦於液滴噴頭而產生之油墨污漬。
又,抽吸孔之開閉可藉由PF擋板群70、PF擋板群80及PW擋板群100而進行,且來自抽吸孔之記錄紙15a之抽吸可藉由一個抽吸機構部5而進行,故無需如專利文獻2般針對複數個抽吸機構、或每個抽吸機構而切換能率。
進而,印字區域處於記錄紙15a被抽吸之範圍內,自未覆蓋印字區域之記錄紙之抽吸孔未產生抽吸。藉此,有可減少液滴之飛行彎曲,從而可確保印刷品質之效果。其亦有可縮小記錄紙15a之寬度方向之空白餘裕之效果。
又,PW擋板群100藉由對應於記錄紙15a之寬度尺寸而選擇所開閉之縱排之抽吸孔,而例如於使用寬度較窄之記錄紙之情形時開放第1抽吸區域24或其兩側之A3排及A6排之抽吸孔,於使用寬度較廣之記錄紙之情形時,藉由抽吸全部之縱排之抽吸孔,而可對應於記錄紙15a之寬度進行抽吸。
又,PF擋板群70及PF擋板群80可對應於記錄紙15a之搬送(包含正向搬送及逆向搬送)位置,而開放由記錄紙15a覆蓋之橫排之抽吸孔從而抽吸記錄紙15a。
又,PW擋板群100分別包含進行區劃針對縱排之每一個抽吸孔而設置之氣室121~126及抽吸室51之第3遮蔽板部之開閉之閥101a~106a。藉由以如此之方式,而可於記錄紙之寬度方向有效地進行縱排之抽吸區域之控制。
又,將第1層之PF擋板群70及第2層之PF擋板群80設為於剖面方向上不同位置之2層,且交替地配置第1層之PF擋板群70及第2層之PF擋板群80之各個PF擋板,藉此即便於抽吸孔之橫排間之間距較小之情形時,亦可確保動作性並且確保抽吸所需之孔徑及PF擋板之剛性。
又,於將記錄紙15a搬送至壓板21之上表面時藉由PW檢測感測器14而測定記錄紙15a之寬度尺寸,並按照該寬度尺寸而決定縱排之抽吸孔之開閉,故即便記錄紙之寬度變更,亦可容易地決定寬度方向(縱排)之抽吸區域。
又,利用PF擋板之橫排之抽吸孔之開閉區域使用記錄紙15a之搬送速度及搬送距離、抽吸孔之搬送方向之間距而算出,記錄紙15a之前端於覆蓋抽吸孔之位置開放,且記錄紙15a之前端於通過抽吸孔之位置閉鎖。因此,可正確地決定相對於記錄紙15a之前端之抽吸孔之位置,從而可以適當之時序進行抽吸孔之開閉。又,亦無需檢測記錄紙15a之搬送途中之前端位置之感測器等檢測機構。
又,利用PF擋板群70、80之橫排之抽吸孔之開閉區域使用上述記錄紙之搬送速度、搬送距離、抽吸孔之搬送方向之間距而算出,記錄紙15a前端於覆蓋抽吸孔之位置開放,且記錄紙15a前端於開始通過抽吸孔之位置閉鎖。只要以如此之方式,則可正確地決定相對於記錄紙15a之抽吸孔之位置,從而可以適當之時序進行抽吸孔之開閉。又,亦無需檢測記錄紙15a之搬送途中之前端位置之感測器等檢測機構。
進而,藉由具有與記錄紙15a之搬送速度及橫排之抽吸孔之開閉時序同步之相位之第1凸輪群30而驅動PF擋板群70、80之PF擋板之各個。搬送速度與凸輪群之驅動於使用有各個驅動用馬達之情形時容易地進行速度控制。因此,第1凸輪群30之相位亦可於結構上固定,故有可高精度地控制抽吸孔之開閉時序之效果。
1‧‧‧印刷裝置
2‧‧‧壓板單元
3‧‧‧液滴噴頭
4‧‧‧壓板機構部
5‧‧‧抽吸機構部
6‧‧‧驅動機構部
7‧‧‧抽出輥
8‧‧‧導輥
9‧‧‧送紙輥
10‧‧‧壓紙輥
11‧‧‧記錄紙排出口
12‧‧‧捲紙導件
13‧‧‧捲紙驅動軸
14‧‧‧PW檢測感測器
15‧‧‧捲紙
15a‧‧‧記錄紙
16‧‧‧黑標感測器
17‧‧‧記錄紙位置檢測感測器
18‧‧‧記錄紙前端位置檢測部
20‧‧‧開閉機構部
21‧‧‧壓板
21a‧‧‧壓板基底
21b‧‧‧壓板上板
22‧‧‧上游側之抽吸區域
23‧‧‧前端側之抽吸區域
24‧‧‧第1抽吸區域
24a~24n‧‧‧抽吸孔
25‧‧‧第2抽吸區域
25a~25p‧‧‧抽吸孔
26‧‧‧第3抽吸區域
26a~26p‧‧‧抽吸孔
30‧‧‧第1凸輪群
40‧‧‧第2凸輪群
41‧‧‧凸輪軸
50‧‧‧盒體
51‧‧‧抽吸室
52‧‧‧抽吸風扇
53‧‧‧感測器收容部
54‧‧‧感測器收容部
55‧‧‧感測器收容部
60‧‧‧開閉機構驅動部
61‧‧‧馬達
62‧‧‧馬達
70‧‧‧第1層之PF擋板群
71、72、73、74、75‧‧‧第1層之PF擋板
80‧‧‧第2層之PF擋板群
81、82、83、84‧‧‧第2層之PF擋板
90‧‧‧動作桿群
91a~91i‧‧‧動作桿
100‧‧‧PW擋板群
101~106‧‧‧PW擋板
101a~106a‧‧‧閥
110‧‧‧擋板托座
111‧‧‧第1遮蔽板部
112‧‧‧第2遮蔽板部
113‧‧‧第3遮蔽板部
121~127‧‧‧氣室
A1~A6‧‧‧排
a‧‧‧箭頭
B1~B5‧‧‧排
C1~C4‧‧‧排
圖1係表示印刷裝置之內部構造之構成說明圖。
圖2係壓板單元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於壓板形成開口之抽吸孔之配置圖。
圖4係壓板機構部之分解立體圖。
圖5係模式性地表示抽吸孔之開閉作用之一部分之剖面圖。
圖6係對應於記錄紙之寬度尺寸而決定抽吸孔之開閉區域之流程圖,(a)係正向送紙(正向搬送)之情形,(b)係逆向送紙(逆向搬送)之情形。
圖7係對應於印字之正向搬送方向之記錄紙搬送位置而決定抽吸孔之開閉區域之流程圖。
圖8係對應於逆向送紙之記錄紙搬送位置而決定抽吸孔之開閉區域之流程圖。
1‧‧‧印刷裝置
2‧‧‧壓板單元
3‧‧‧液滴噴頭
4‧‧‧壓板機構部
5‧‧‧抽吸機構部
6‧‧‧驅動機構部
7‧‧‧抽出輥
8‧‧‧導輥
9‧‧‧送紙輥
10‧‧‧壓紙輥
11‧‧‧記錄紙排出口
12‧‧‧捲紙導件
13‧‧‧捲紙驅動軸
14‧‧‧PW檢測感測器
15‧‧‧捲紙
15a‧‧‧記錄紙
20‧‧‧開閉機構部
21‧‧‧壓板
权利要求:
Claims (17)
[1] 一種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液滴噴頭,其噴出液滴;搬送部,其搬送記錄紙;壓板,其具有配設於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上述記錄紙之搬送方向及與上述搬送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之複數個抽吸孔,且與上述液滴噴頭相對;抽吸機構部,其自上述壓板之上述抽吸孔抽吸上述記錄紙;及開閉機構,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之至少一部分。
[2] 如請求項1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開閉機構開放配設於由上述記錄紙覆蓋之位置之上述抽吸孔,且閉鎖配設於未由上述記錄紙覆蓋之位置之上述抽吸孔。
[3] 如請求項1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開閉機構於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上述記錄紙且由上述記錄紙覆蓋上述抽吸孔時開放上述抽吸孔,於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上述記錄紙且未由上述記錄紙覆蓋上述抽吸孔時,閉鎖上述抽吸孔。
[4] 如請求項1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開閉機構包括:第1開閉部,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中配設於上述寬度方向之一側之抽吸孔;及第2開閉部,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中配設於上述搬送方向之一側之抽吸孔。
[5] 如請求項1之印刷裝置,其包括:氣室,其與配設於上述搬送方向上之複數個上述抽吸孔連通;通路,其將上述氣室與上述抽吸機構部連接;及閥,其配設於上述通路且開閉上述通路。
[6] 如請求項4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第2開閉部基於上述搬送部對上述記錄紙之搬送位置而開放或閉鎖上述抽吸孔。
[7] 如請求項4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第2開閉部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中配設於與上述搬送方向之一側反方向之另一側之抽吸孔。
[8] 如請求項7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第2開閉部包含:第1擋板,其開放或閉鎖配設於上述搬送方向之一側之抽吸孔;及第2擋板,其開放或閉鎖配設於上述搬送方向之另一側之抽吸孔。
[9] 如請求項4之印刷裝置,其具有檢測上述記錄紙之上述寬度方向之尺寸之紙寬度檢測部;且上述第1開閉部基於利用上述紙寬度檢測部之檢測結果,而開放或閉鎖上述抽吸孔。
[10] 如請求項4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第1開閉部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中配設於與上述寬度方向之一側反方向之另一側之抽吸孔。
[11] 如請求項4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第2開閉部基於使用上述搬送部對上述記錄紙之搬送速度、及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之與上述記錄紙之搬送方向之間之距離算出之算出結果,而開放或閉鎖上述抽吸孔。
[12] 如請求項8之印刷裝置,其具有驅動上述第1擋板及上述第2擋板之凸輪。
[13] 如請求項12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凸輪具有與預先設定之上述抽吸孔之開放或閉鎖之時序同步之相位。
[14] 一種記錄紙搬送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壓板,其具有配設於搬送記錄紙之搬送方向及與上述搬送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之複數個抽吸孔,且與上述液滴噴頭相對;抽吸機構部,其自上述壓板之上述抽吸孔抽吸上述記錄紙;及開閉機構,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之至少一部分。
[15] 如請求項14之記錄紙搬送機構,其中上述開閉機構開放配設於由上述記錄紙覆蓋之位置之上述抽吸孔,且閉鎖配設於未由上述記錄紙覆蓋之位置之上述抽吸孔。
[16] 如請求項14之記錄紙搬送機構,其中上述開閉機構於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上述記錄紙且由上述記錄紙覆蓋上述抽吸孔時開放上述抽吸孔,於由上述搬送部搬送上述記錄紙且未由上述記錄紙覆蓋上述抽吸孔時,閉鎖上述抽吸孔。
[17] 如請求項14之記錄紙搬送機構,其中上述開閉機構包括:第1開閉部,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中配設於上述寬度方向之一側之抽吸孔;及第2開閉部,其開放或閉鎖複數個上述抽吸孔中配設於上述搬送方向之一側之抽吸孔。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99511B|2015-09-11|印刷裝置及記錄紙搬送機構
JP2013226799A|2013-11-07|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印刷装置
US8382276B2|2013-02-26|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369760B2|2013-12-18|吸引プラテン機構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11136509A|2011-07-14|記録装置及びライン型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2013043313A5|2014-09-04|印刷装置および記録紙搬送機構
JP6136392B2|2017-05-31|プラテン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US20090244231A1|2009-10-01|Inkjet printer
JP2009269295A|2009-11-19|シリア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シリア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598379B2|2014-10-01|画像形成装置
JP5919770B2|2016-05-18|液体吐出装置
US9108444B2|2015-08-18|Conveyo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28329B2|2013-10-30|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090638A|2007-04-12|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6193597A|2016-11-17|液体吐出装置
JP4535188B2|2010-09-01|記録装置
US9039151B2|2015-05-26|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6828278B2|2021-02-10|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90033731A1|2009-02-05|Inkjet printer
JP5119871B2|2013-01-16|プリンタ
JP2017047589A|2017-03-09|メディア搬送装置およびメディア搬送方法
JP4935351B2|2012-05-23|液体吐出装置
JP6702225B2|2020-05-27|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179809B2|2017-08-16|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17563B2|2019-12-11|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2013043313A|2013-03-04|
EP2561998A1|2013-02-27|
EP2561998B1|2015-10-07|
US20130050375A1|2013-02-28|
US9114646B2|2015-08-25|
CN102950914B|2015-01-07|
CN102950914A|2013-03-06|
TWI499511B|2015-09-11|
JP5870542B2|2016-03-0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2001316011A|2000-05-11|2001-11-13|Tohoku Ricoh Co Ltd|用紙吸着搬送装置及び孔版印刷装置|
JP3862142B2|2001-01-10|2006-12-27|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記録装置|
DE60222597T2|2001-01-10|2008-06-26|Seiko Epson Corp.|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mit einer Saugeinrichtung|
JP4549025B2|2003-01-10|2010-09-22|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JP2005138305A|2003-11-04|2005-06-02|Fuji Xerox Co Ltd|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T430659T|2004-10-04|2009-05-15|Oce Tech Bv|Vorrichtung zum handhaben von bögen|
JP2009053408A|2007-08-27|2009-03-12|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画像形成装置|
JP4596028B2|2008-03-27|2010-12-08|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083035A|2008-09-30|2010-04-15|Fujifilm Corp|画像形成装置|
JP5195266B2|2008-10-15|2013-05-08|株式会社リコ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286038B2|2008-11-11|2013-09-11|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画像記録装置|
US20100171804A1|2009-01-05|2010-07-08|Kabushiki Kaisha Toshiba|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5369760B2|2009-03-02|2013-12-18|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吸引プラテン機構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JP5349202B2|2009-08-24|2013-11-20|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471205B2|2009-09-07|2014-04-16|株式会社リコ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36509A|2009-12-28|2011-07-14|Sony Corp|記録装置及びライン型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5684483B2|2010-02-26|2015-03-11|株式会社イー・エム・ディー|プラズマ処理装置用アンテナ及び該アンテナを用いた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5126329B2|2010-09-29|2013-01-23|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記録装置|JP5987644B2|2012-11-06|2016-09-07|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印刷装置|
JP6136392B2|2013-03-13|2017-05-31|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プラテン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JP6256051B2|2014-01-29|2018-01-10|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吸引プラテン機構、液滴吐出装置|
EP3017957B1|2014-11-04|2020-01-08|Agfa Nv|A large inkjet flatbed table|
JP6323679B2|2015-03-31|2018-05-16|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6584146B2|2015-05-27|2019-10-02|キヤノン株式会社|プリント装置|
JP6691757B2|2015-09-30|2020-05-13|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CN106379060B|2016-10-26|2019-04-30|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打印机可调式吸风平台及平板式喷墨打印机|
EP3315309B1|2016-10-31|2021-08-04|HP Scitex Ltd|Vacuum within a pallet conveyor for a printing system|
EP3392047B1|2017-04-18|2021-03-24|HP Scitex Ltd|Suction array layouts|
JP2019093569A|2017-11-20|2019-06-20|Ykk株式会社|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DE102017222254A1|2017-12-08|2019-06-13|Kba-Metalprint Gmbh|Saugtisch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Saugtisches einer tafelförmiges Substrat verarbeitenden Maschine|
US11077679B2|2019-12-04|2021-08-03|Xerox Corporation|Active airflow control device for vacuum paper transport|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181292A|JP5870542B2|2011-08-23|2011-08-23|印刷装置および記録紙搬送機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