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組成物,其中該組成物包括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為活性成分。本發明另提供一種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生薑萃取物,其包括前述式(I)化合物為活性成分。
公开号:TW201321012A
申请号:TW100141736
申请日:2011-11-16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Hui-Min Wang;Chung-Yi Chen;Chien-Chih Chiu;Yi-Ting Chou;Po-Len Liu
申请人:Univ Kaohsiung Medical;
IPC主号:A61K8-00
专利说明:
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組成物、生薑萃取物及其醫藥組成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成物、生薑萃取物及其醫藥組成物,特別係關於一種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組成物、生薑萃取物及其醫藥組成物。
皮膚係脊椎動物體內最大器官,其構造由外而內依次為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表皮組織的角質細胞及真皮組織的纖維母細胞負責保護身體不受外來物理或化學傷害,及負責受傷傷口的癒合。傷口癒合是一複雜過程,亦為世界關切的議題及各年齡層耗資龐大的療程。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證實,目前僅一藥物:全反式維生素A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適用於傷口癒合。研究指出,此藥物誘發膠原蛋白表現及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含量。但此藥物存在如:對皮膚刺激、造成皮膚剝離等副作用,限制此藥物的應用範疇。類固醇是另一種適用於傷口癒合的選擇,但長期使用下會有膠原蛋白降解及抑制傷口修復等副作用。
另外,傷口癒合初期,傷口周圍之纖維母細胞的遷移會啟動傷口閉合。隨著纖維母細胞遷移,傷口開始閉合,且新生組織產生抗性,使纖維母細胞分化(請參閱Wound Repair Regen 2009;17: 88-98及Am J Pathol 2001;159: 1009-20),前述現象的特徵在於:皮膚細胞的表徵、生長因子及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變化。角質細胞及纖維母細胞的增生與遷移有助於傷口癒合的進程。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與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α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αβ,PDGF-αβ)已被證實是參與皮膚細胞增生的主要生長因子。胞外基質位在皮膚細胞周圍,且存在於結締組織中,用以強化細胞結構、調控細胞行為。膠原蛋白為胞外基質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更為結締組織中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
TGF-β涉及細胞分化、附著、增生、遷移與胞外基質沉降。傷口癒合時,角質細胞、纖維母細胞、巨噬細胞與血小板產生的TGF-β對血管新生、結締組織再生、發炎與表皮再形成相當重要(詳情參閱J Invest Dermatol 2007;127: 2656-67)。此外,咸知TGF-β能全身性地調控傷口收縮、細胞遷移與疤痕形成。VEGF,或稱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係由纖維母細胞、角質細胞、巨噬細胞、嗜中性血球、血小板、內皮細胞與平滑肌細胞分泌,且為血管新生中內皮細胞遷移、增生、穿透的調控因子。PDGF-αβ於皮膚細胞增生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因此,咸信此等生長因子於皮膚細胞增生或傷口癒合時具有重要的功用。
基質金屬蛋白酶為含有二十種以上鋅蛋白總科的鋅胜肽,用於維持與轉化胞外基質中的巨分子,如膠原蛋白。MMP-1,又稱間質膠原蛋白酶(Interstitial collagenase),可啟動胞外基質的降解,並與其他基質金屬蛋白酶共同作用促進膠原蛋白降解。PMA(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是一習知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活化劑,其透過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胞外訊息調控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產生MMP-1,並可用於抑制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劑-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胞外基質中膠原蛋白的重建及合成對細胞增生及傷口癒合極為重要。
生薑(Ginger)為Zingiber officinale的根莖,已廣泛地用於食品調味中。據中醫藥學記載,生薑可用於治療過敏、氣喘、便祕、糖尿病、齒齦炎、神經疾病、風濕、中風、牙痛及抗微生物感染(請參閱Drug Metabol Drug Interact 2001;18: 159-90、J Nat Prod 2009;72: 950-3、Food Chem Toxicol 2007;45: 683-90及Phytother Res 2010a;24: 1825-30)。此外,文獻指出,生薑可用於舒緩化療產生的噁心感、抑制血小板凝集及抑制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與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的活性(請參閱Thromb Res 2001;103: 387-97、Wound Repair Regen 2009;17: 99-107、Bioorg Chem 2001;29: 156-63及J Ethnopharmacol 1989;26: 129-36)。再者,文獻另指出,生薑萃取物於體內或體外實驗中對傷口癒合具有正面的生物功能(請參閱Wound Repair Regen 2009;17: 306-6及J Dermatol Sci 2001;Suppl 1: S68-S75)。
綜上可知,迄今之研究顯示生薑具有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效果。是以,若能知悉生薑內提供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活性成分,可於日後使用人工合成方式量產製備,並提供傷口癒合的製劑。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組成物,係包括式(I)化合物: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為活性成分。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生薑萃取物,係包括式(I)化合物:
為活性成分。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傷口癒合的醫藥組成物,係包括式(I)化合物: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為活性成分。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傷口癒合的生薑萃取物,係包括式(I)化合物:
為活性成分。
關於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及較佳實施樣態,將描述於以下內容中,以供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據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組成物。該組成物包括式(I)化合物: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為活性成分。其中,前述式(I)化合物亦可稱為6-去氫薑辣二酮(6-Dehydrogingerdione,6-DG),以下以此稱之,於此合先敘明。
經實驗後發現,本發明組成物具有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及/或合成的功效,而防止、減少膠原蛋白降解,進而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具體地說,本發明組成物可抑制MMP-1、MMP-3、MMP-9及/或MMP-10的活性及/或合成,以防止、減少膠原蛋白的降解,使得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
另一方面,本發明組成物亦具有抑制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酸化的功效。具體地說,本發明組成物可抑制JNK、ERK及/或p38的磷酸化。如Biofactors 2008;33: 121-8所述,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會增加基質金屬蛋白酶含量,由此可知,本發明組成物可抑制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磷酸化,而減少基質金屬蛋白酶含量,以防止、減少膠原蛋白降解,使得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
再一方面,本發明組成物更具有促進皮膚細胞增生相關生長因子表現的功效,進而使得皮膚細胞增生/或遷移。具體地說,本發明組成物可促進TGF-β、VEGF與PDGF-αβ的表現,使得皮膚細胞增生/或遷移。
是以,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組成物具備以下特性:(1)直接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及/或合成,來減少膠原蛋白的降解;(2)利用抑制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間接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及/或合成,來減少膠原蛋白的降解;以及(3)促進皮膚細胞增生相關生長因子表現。基於上述特性,本發明組成物能達到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目的,得用以調理、改善及/或修復皮膚,例如用於抗老化、預防皺紋形成、預防皮膚鬆弛、改善膚質、傷口癒合等。於一些實施樣態中,本發明組成物係用於傷口癒合。舉例來說,本發明組成物可用於創傷傷口癒合或手術傷口癒合。
鑑於此,本文前述或以下所稱「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理論上係指不影響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者。舉例來說,如鈉鹽、鉀鹽、鎂鹽、鋁鹽、鋰鹽、鈣鹽、銨鹽、醋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等鹽;再舉例來說,如甲酯、乙酯、丙酯、丁酯、戊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酯。
本發明組成物係可萃取自生薑,但不限於此。本發明組成物係可依J Nat Prod 2009;72: 950-3揭示之萃取流程取得。簡言之,利用極性萃取溶劑自生薑中取得粗萃取液。較佳地,極性萃取溶劑係為醇類,如:甲醇、乙醇、丙醇、丙二醇、丁醇、丁二醇、氯仿-甲醇等。另外,極性萃取溶劑與生薑之重量比率約為1:1至10:1,最佳地約為2:1。
此外,根據本發明組成物的應用目的,可進一步地純化前述得到的粗萃取液。例如將粗萃取液加入至具溶媒系統的層析後,利用沖提液將粗萃取液分離成不同分層,再透過適當的分析,選取含6-DG的分層。另外,前述含6-DG的分層更可重複加入至具溶媒系統的層析純化。
再者,根據本發明組成物的應用形式,可進一步地乾燥前述得到的粗萃取液或分層。例如:利用冷凍乾燥、減壓乾燥,移除粗萃取液或分層內的溶劑,以降低生物毒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組成物得依實際用途呈任何適當的形式,但無特殊限制。舉例來說,得呈供直接外用塗抹的乳液、乳膠或凝膠形式,如:化妝品、保養品、藥膏。另得呈供直接吞食或飲用的食品形式,如:健康食品、美容飲品。亦得呈一般常見的藥劑形式,如:錠劑、膠囊劑、顆粒劑、散劑、流浸膏劑、溶液劑、糖漿劑、懸液劑、乳劑、酊劑、靜脈注射液、乾粉注射液、懸液注射液及乾粉懸液注射劑。
再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組成物中6-DG的含量得遵照實施對象及實施目的加以調整。本發明組成物中6-DG的含量亦得依使用頻率調整。舉例來說,用於傷口癒合時,以本發明組成物的體積為基準,6-DG的體積莫耳濃度約為2-50μM,較佳地約為2-25μM,最佳地約為2μM。實際上,本發明組成物中6-DG的含量以不傷害皮膚細胞為原則。
本發明另關於一種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生薑萃取物。該萃取物包括本發明組成物之6-DG為活性成分。如前所述,本發明萃取物可減少膠原蛋白的降解,並達到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目的,得用以調理、改善及/或修復皮膚,例如用於抗老化、預防皺紋形成、預防皮膚鬆弛、改善膚質、傷口癒合等。於一些實施樣態中,本發明萃取物係用於傷口癒合。舉例來說,本發明萃取物可用於創傷傷口癒合或手術傷口癒合。
本發明萃取物係依J Nat Prod 2009;72: 950-3揭示之萃取流程取得。簡言之,利用極性萃取溶劑自生薑中取得粗萃取液。較佳地,極性萃取溶劑係為醇類,如:甲醇、乙醇、丙醇、丙二醇、丁醇、丁二醇、氯仿-甲醇等。另外,極性萃取溶劑與生薑之重量比率約為1:1至10:1,最佳地約為2:1。
此外,根據本發明萃取物的應用目的,可進一步地純化前述得到的粗萃取液。例如將粗萃取液加入至具溶媒系統的層析後,利用沖提液將粗萃取液分離成不同分層,再透過適當的分析,選取含6-DG的分層。另外,前述含6-DG的分層更可重複加入至具溶媒系統的層析純化。
再者,根據本發明萃取物的應用形式,可進一步地乾燥前述得到的粗萃取液或分層。例如:利用冷凍乾燥、減壓乾燥,移除粗萃取液或分層內的溶劑,以降低生物毒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萃取物中6-DG的含量得遵照實施對象及實施目的加以調整。本發明萃取物中6-DG的含量亦得依使用頻率調整。舉例來說,用於傷口癒合時,以本發明萃取物的體積為基準,6-DG的體積莫耳濃度約為2-50μM,較佳地約為2-25μM,最佳地約為2μM。實際上,本發明萃取物中6-DG的含量以不傷害皮膚細胞為原則。
本發明又關於一種用於傷口癒合的醫藥組成物。該醫藥組成物包括本發明組成物之6-DG,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為活性成分。如前所述,本發明醫藥組成物可減少膠原蛋白的降解,並達到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目的,故適用於傷口癒合。
本發明再關於一種用於傷口癒合的生薑萃取物。該生薑萃取物包括本發明組成物之6-DG為活性成分。如前所述,本發明萃取物可減少膠原蛋白的降解,並達到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目的,故適用於傷口癒合。
茲以下列具體實施樣態以進一步例示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6-DG的製備
生薑購自於超市,並經風乾及切片。依J Nat Prod 2009;72: 950-3揭示的萃取流程,在室溫下利用氯仿-甲醇(50公升)重覆萃取此風乾及切片後的生薑(25.6公斤),得到粗萃取液(896.5克)。粗萃取液經脫水處理後,添加至具濃度梯度之正己烷-氯仿溶媒系統的矽膠管柱層析(3.8公斤,70-230網目)內,再以不同濃度的沖提液:氯仿-甲醇分離粗萃取液,得到二十個分層。將第八個分層(沖提液:氯仿-甲醇(60:1))添加至具氯仿-甲醇溶媒系統的矽膠管柱層析內再次純化,得到組成物。最後,利用光譜分析,確認該組成物中含有6-DG。
實施例2:皮膚細胞的培養
皮膚細胞係利用Exp Dermatol 2011;20: 242-8揭示的方式培養。人類皮膚纖維母細胞係取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接種於一含10%胎牛血清、100μg/ml penicillin、100μg/ml streptomycin及250ng/ml amphotericin B的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培養基後,置於37℃、5%二氧化碳的培養箱內培養。人類皮膚角質細胞係分離自包皮初代細胞,接種於一含牛腦垂體萃取液(Bovine Pituitary Extract,BPE)、EGF的Keratinocyte-SFM培養基後,置於37℃、5%二氧化碳的培養箱內培養。
實施例3:皮膚細胞的增生
此實驗係利用MTT(3-(4,5-c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分析法觀察不同濃度6-DG(溶於DMSO)對皮膚細胞增生的影響。首先,將不同濃度6-DG添加至接種有皮膚細胞的96孔培養盤內。培養24小時後,添加適量MTT溶液(5mg/ml,溶於PBS)至培養盤內,再置於37℃培養箱中培養2小時。移除培養盤內的培養液後,添加0.05ml DMSO(Dimethyl sulfoxide)至培養盤內,並置於黑暗處輕搖20分鐘。最後,利用595nm波長(UV-vis,BioTek,USA)的光測定各孔之吸光值。此外,考量6-DG溶於DMSO,DMSO對皮膚細胞增生是否有影響,另以DMSO培養的皮膚細胞為對照組。於此實驗中發現DMSO對皮膚細胞增生無明顯之影響。
如第2(A)圖所示,相對於對照組,於2μM 6-DG或50μM 6-DG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有明顯的增生;但於100μM 6-DG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無明顯的增生。如第2(B)圖所示,相對於對照組,於2μM 6-DG或50μM 6-DG培養下,人類角質細胞有明顯的增生;但於100μM 6-DG培養下,人類角質細胞無明顯的增生。
此實驗證實,6-DG可促進皮膚細胞增生,且以組成物的體積為基準,6-DG的有效濃度約為2-50μM。
實施例4:生長因子的表現量
此實驗係利用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assay,ELISA)觀察不同濃度6-DG(溶於DMSO)對皮膚細胞生長因子表現量的影響。首先,將不同濃度6-DG添加至含培養於條件化培養液(Conditioned medium)之皮膚細胞的6孔培養盤內。培養24小時後,收集條件化培養液的上清液,並依DuoSet ELISA development kits(R&D Systems,USA)的使用說明分析TGF-β、VEGF及PDGF-αβ的濃度。此外,考量6-DG溶於DMSO,DMSO對皮膚細胞生長因子表現量是否有影響,另以DMSO培養的皮膚細胞為對照組。於此實驗中發現DMSO對皮膚細胞生長因子表現量無明顯之影響。
如表1、表2所示,相對於未處理對照組(未添加任何物質培養的皮膚細胞)與對照組,於6-DG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及人類角質細胞培養液內TGF-β、VEGF與PDGF-αβ的含量均大幅增加。
此實驗證實,6-DG可促進皮膚細胞表現TGF-β、VEGF與PDGF-αβ等生長因子。

實施例5:皮膚細胞的遷移
此實驗係利用Process Biochemistry 2010;45: 1865-72揭示的分析方法觀察不同濃度6-DG(溶於DMSO)對皮膚細胞遷移的影響。先接種5×105個皮膚細胞於12孔培養盤內,直至皮膚細胞滿度近100%。於培養盤內刮除皮膚細胞形成1mm寬的傷痕後,將不同濃度6-DG添加至培養盤內。利用配有NIS-Elements軟體(Nikon)的倒立相位差顯微鏡(TE2000-U;Nikon,Tokyo,Japan)觀察皮膚細胞遷移至傷痕內的情況,並利用Tscratch免費軟體(www.cse-lab.ethz.ch/software.html)量化分析。此外,考量6-DG溶於DMSO,DMSO對皮膚細胞遷移是否有影響,另以0.5%DMSO培養的皮膚細胞為對照組。於此實驗中發現DMSO對皮膚細胞遷移無明顯之影響。
如第3(A)、3(B)圖所示,相對於對照組,於6-DG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可明顯地遷移至傷痕內,而且於2μM 6-DG培養24小時下,人類纖維母細胞遷移至傷痕內的現象更是顯著。但是,於10μM 6-DG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遷移至傷痕內的現象較於2μM 6-DG培養下之現象不明顯。
如第3(C)、3(D)圖所示,相對於對照組,於6-DG培養下,人類角質細胞可明顯地遷移至傷痕內,而且於2μM 6-DG培養24小時下,人類角質細胞遷移至傷痕內的現象更是顯著。但是,於10μM 6-DG培養下,人類角質細胞遷移至傷痕內的現象較於2μM 6-DG培養下之現象不明顯。
此實驗證實,6-DG可促進皮膚細胞遷移,且以組成物的體積為基準,6-DG的有效濃度約為2-10μM。
實施例6:西方點墨法
此實驗係觀察6-DG對皮膚細胞訊息傳遞的影響。首先,添加不同濃度6-DG至1×106個人類纖維母細胞。培養24小時後,使用PBS(Phosphate-buffered saline)清洗人類纖維母細胞二次,再添加裂解溶液(成分為50mM Tris-HCl,pH7.5、137mM sodium chloride、1mM EDTA、1% Nonidet P-40、10% glycerol、0.1mM sodium orthovanadate、10mM sodium pyrophosphate、20mM β-glycerophosphate、50mM sodium fluoride、1mM phenylmethysulfonyl fluoride、2μM leupeptin及2μg/ml aprotinin)分解人類纖維母細胞。經10,000g、4℃離心細胞分解後的萃取物後,取其上清液,並使用Bicinchoninic acid protein assay kit(Pierce,Rockford,IL,USA)定量蛋白質濃度。取等量蛋白質濃度的上清液於SDS-PAGE中電泳後,轉漬至PVDF膜(PALL Life Science,Ann Arbor,MI,USA)。PVDF膜於溶有5%脫脂奶粉之PBS-T(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 tween)塊緩處理1小時後,添加初級抗體培養。於PBS清洗PVDF膜二次後,添加對應於初級抗體的二級抗體培養。最後,利用加強型冷光受質(PerkinElmer,USA)偵測訊號。此外,自先前技術已知,PMA為蛋白激酶C活化劑,可透過磷酸化JNK、ERK產生MMP-1,並可用來抑制TIMP-1。為進一步確認6-DG對皮膚細胞訊息傳遞的影響,另於添加6-DG至人類纖維母細胞前,先添加20ng/ml PMA培養。
如第4(A)、4(B)圖所示,相對於未添加任何物質培養者(第1行),於6-DG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之TIMP-1的表現量有增加。另一方面,相對於僅PMA培養者(第2行),於6-DG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之TIMP-1的表現量有增加,MMP-1的表現量及磷酸化的c-Jun、ERK含量有減少。再一方面,相對於僅PMA培養者(第2行),於PMA先培養6-DG後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之MMP-1的表現量及磷酸化的c-Jun、ERK含量有減少。由此表示,6-DG可復原PMA透過磷酸化JNK、ERK,而產生MMP-1的訊息傳遞路徑。換言之,6-DG可抑制JNK、ERK的磷酸化,而抑制MMP-1的產生。
此實驗證實,6-DG可抑制皮膚細胞內JNK、ERK的磷酸化,而減少MMP-1的表現量。
實施例7:膠原蛋白的定量
此實驗係利用天狼星紅膠原纖維染色法(Sirius red collagen staining)觀察6-DG對皮膚細胞膠原蛋白的表現量。首先,將不同濃度6-DG添加至含人類纖維母細胞的24孔培養盤內。培養後,移除培養盤內的培養液,並利用PBS清洗人類纖維母細胞二次。接著,添加100μl天狼星紅染劑至各孔內,並置於室溫下1小時。將未附著的染劑移除後,先以100μl 0.1N鹽酸清洗至少五次,再以100μl 0.1N氫氧化鈉萃取附著的染劑。最後,利用540nm波長(UV-vis,BioTek,USA)的光測定萃取後附著染劑之吸光值。此外,自先前技術已知,PMA係蛋白激酶C活化劑,可透過磷酸化JNK、ERK產生MMP-1,並可用來抑制TIMP-1。為進一步確認6-DG對皮膚細胞膠原蛋白表現量的影響,另於添加6-DG至人類纖維母細胞前,先添加20ng/ml PMA培養。
如第5(A)圖所示,相對於未任何物質培養者(對照組)及僅PMA培養者,於6-DG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有明顯的增生。另一方面,相對於僅PMA培養者,於PMA先培養6-DG後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有明顯的增生。如第5(B)圖所示,相對於未任何物質培養者(對照組)及僅PMA培養者,於6-DG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之膠原蛋白表現量有明顯的增加。另一方面,相對於僅PMA培養者,於PMA先培養6-DG後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之膠原蛋白表現量有明顯的增加。如第5(C)圖所示,相對於未任何物質培養者(對照組)及僅PMA培養者,於6-DG培養下,每一人類纖維母細胞之膠原蛋白表現量有明顯的增加。另一方面,相對於僅PMA培養者,於PMA先培養6-DG後培養下,每一人類纖維母細胞之膠原蛋白表現量有增加。由此表示,6-DG可復原PMA減少膠原蛋白的表現,而抑制人類纖維母細胞增生的現象。換言之,6-DG可促進膠原蛋白的表現量,而促進人類纖維母細胞增生。
此實驗證實,6-DG可促進皮膚細胞表現膠原蛋白,而促進皮膚細胞增生。
實施例8:MMP-1的活性
此實驗係利用膠原蛋白酶譜(Collagen zymography)分析法觀察6-DG對MMP-1活性的影響。將前述取得之細胞分解後的萃取物於含0.1%膠原蛋白的SDS-PAGE電泳後,添加2.5%Triton X-100至SDS-PAGE移除SDS使萃取物內的蛋白質復性,再置於37℃含NaCl、CaCl2、ZnCl2的Tris鹼性緩衝液隔夜培養。最後,膠體以考馬斯藍溶液(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250)染色,並利用Gel Pro v4.0軟體(Media Cybernetics,Silver Spring,MD,USA)分析染色後52kDa(膠原蛋白的分子量)位置的結果。
此外,自先前技術已知,PMA係蛋白激酶C活化劑,可透過磷酸化JNK、ERK產生MMP-1,並可用來抑制TIMP-1。為進一步確認6-DG對皮膚細胞MMP-1活性的影響,另於添加6-DG至人類纖維母細胞前,先添加20ng/ml PMA培養。
如第6(A)、6(B)圖所示,相對於未任何物質培養者,於6-DG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之MMP-1的活性無明顯之差異。另一方面,相對於僅PMA培養者,於6-DG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之MMP-1的活性明顯地減少。再一方面,相對於僅PMA培養者,於PMA先培養6-DG後培養下,人類纖維母細胞之MMP-1的活性亦明顯地減少。由此表示,6-DG可復原PMA產生MMP-1,而降解膠原蛋白的現象。換言之,6-DG可抑制MMP-1的產生,而提升膠原蛋白的表現量。
此實驗證實,6-DG可抑制皮膚細胞產生MMP-1,而促進膠原蛋白的表現。
實施例9:統計分析
上述實驗數據均取得於至少三次獨立實驗的結果,並以平均值±SD表示。其中,實驗數據以t檢定(Student’s test)分析,以p值小於0.05認定為有統計上的差異。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於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技術原理及精神的情況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與變化。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者。
第1圖為6-DG對皮膚細胞作用機轉的示意圖。
第2(A)圖為不同濃度6-DG對人類纖維母細胞增生率的統計直條圖;
第2(B)圖為不同濃度6-DG對人類角質細胞增生率的統計直條圖。
第3(A)圖為不同濃度6-DG對人類纖維母細胞遷移的照片圖;第3(B)圖為不同濃度6-DG對人類纖維母細胞相對遷移率的統計直條圖;第3(C)圖為不同濃度6-DG對人類角質細胞遷移的照片圖;第3(D)圖為不同濃度6-DG對人類角質細胞相對遷移率的統計直條圖。
第4(A)至4(B)圖為不同濃度6-DG對皮膚細胞訊息傳遞的結果圖。
第5(A)圖為不同濃度6-DG對人類纖維母細胞增生率的統計直條圖;第5(B)圖為不同濃度6-DG對人類纖維母細胞膠原蛋白表現量的統計直條圖;第5(C)圖為不同濃度6-DG對每一人類纖維母細胞膠原蛋白表現量的統計直條圖。
第6(A)圖為6-DG對人類纖維母細胞之MMP-1活性的結果圖;第6(B)圖為6-DG對人類纖維母細胞之MMP-1活性的統計直條圖。
权利要求:
Claims (12)
[1] 一種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組成物,係包括式(I)化合物: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為活性成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成物,係用於傷口癒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成物,係用以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活性及/或合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成物,係用以抑制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酸化。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成物,係用以促進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或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α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αβ,PDGF-αβ)的表現。
[6] 一種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生薑萃取物,係包括式(I)化合物: 為活性成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萃取物,係用於傷口癒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萃取物,係用以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及/或合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萃取物,係用以抑制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萃取物,係用以促進TGF-β、VEGF及/或PDGF-αβ的表現。
[11] 一種用於傷口癒合的醫藥組成物,係包括式(I)化合物: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為活性成分。
[12] 一種用於傷口癒合的生薑萃取物,係包括式(I)化合物: 為活性成分。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2016094477A|2016-05-26|血管の成熟化、正常化又は安定化剤及びしわ防止・改善剤
KR101220239B1|2013-01-09|식물성 펩톤을 포함하는 줄기세포 증식 촉진용 조성물
KR101768870B1|2017-08-17|백미 추출물의 지표성분인 시나프산 또는 이를 함유하는 백미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피부재생용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상처 치료용 약학 조성물
JP2002193738A|2002-07-10|皮膚老化の徴候を処置する組成物における、少なくとも1種のツツジ科植物の少なくとも1種の抽出物の使用
JP2005213178A|2005-08-11|TNF−α産生抑制剤、エストロゲン様作用剤及び皮膚外用剤
Zhang et al.2015|Apigenin induces dermal collagen synthesis via smad2/3 signaling pathway
WO2014203885A1|2014-12-24|コラーゲン産生促進剤
KR20160125784A|2016-11-01|자운고 발효 오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50116659A|2015-10-16|천심련추출물 또는 안드로그라폴라이드 또는 이의 염을 포함하는 피부상태 개선용 조성물
Ruttanapattanakul et al.2021|Boesenbergia rotunda extract accelerates human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through activating ERK1/2 and PI3K/Akt kinases
JP2016515642A|2016-05-30|アラニン−グルタミン、ヒアルロン酸およびエンバク抽出物の相乗的組合せ、並びに傷の治療および皮膚病変の修復用の組成物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Yin et al.2019|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ameliorate collagen lattice contraction in human tenon fibroblasts
TWI446919B|2014-08-01|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組成物、生薑萃取物及其醫藥組成物
KR101841461B1|2018-03-23|저분자 콜라겐이 포함된 당나귀 껍질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20160096272A|2016-08-16|아이스플랜트 발효물을 함유하는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JP2011178747A|2011-09-15|マトリックスメタロプロテアーゼ(mmp)産生阻害剤
JP2015000860A|2015-01-05|エラスチン産生促進剤
KR20140072291A|2014-06-13|주름개선용 의약 및 화장료 조성물
JP5300233B2|2013-09-25|皮膚化粧料
KR102129430B1|2020-07-02|기능성 펩타이드와 콜라겐 발효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노화 완화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20180072381A|2018-06-29|투탕카멘 완두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상태 개선용 조성물
KR20160112546A|2016-09-28|시링산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피부상태 개선용 조성물
KR102348776B1|2022-01-10|토란 생물전환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46295B1|2014-10-06|사가섬 에조엔스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항노화용 조성물
KR102228328B1|2021-03-18|스컬캅플라본 ⅱ 및 이의 유도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mmp 고발현에 의한 질환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학조성물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446919B|2014-08-01|
US20130123544A1|2013-05-16|
US8772347B2|2014-07-08|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41736A|TWI446919B|2011-11-16|2011-11-16|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組成物、生薑萃取物及其醫藥組成物|TW100141736A| TWI446919B|2011-11-16|2011-11-16|用於促進皮膚細胞增生及/或遷移的組成物、生薑萃取物及其醫藥組成物|
US13/445,451| US8772347B2|2011-11-16|2012-04-12|Use of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promoting proliferation and/or migration of skin cells, and for improving wound healing in a subjec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