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
专利摘要:
〔課題〕使不會對於下過程中的寬度方向的搬運位置產生不良影響,並且連續薄片的各端部的位置即使朝寬度方向變化,仍可將同端部在折位置的目標位置正確地反折。〔技術內容〕本發明的反折裝置,是在將吸收性物品的連續薄片以其連續方向作為搬運方向進行搬運中,將前述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各端部反折。連續薄片,是形成吸收性物品中的外構件的外裝薄片,並且各端部,是藉由在各別對應的各折位置被反折,使連續薄片中的各折位置的部分,各別成為吸收性物品的胴周圍的緣部。反折裝置,是具有:反折導引構件,是不能移動地被固定於反折裝置,藉由在對應各端部被限定於反折裝置上的各曲折位置,將各端部各別曲折,將各端部反折;及感測器,是包含設在比反折導引構件更搬運方向的上游側的照相機,該照相機是設在每一端部或設在各端部的兩者之中的一個,在每一端部將被設定於連續薄片上的各檢出對象部分,在各端部被反折之前由照相機攝像並生成畫像資料,依據畫像資料,將各檢出對象部分的寬度方向的位置資訊輸出;及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是設在比反折導引構件更搬運方向的上游側,在每一端部具有調整各端部之中對應的端部的寬度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調整機構。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的各位置調整機構,是各別使對應的端部的前述折位置的目標位置,對齊於反折裝置上的前述曲折位置的方式,依據對應的端部的位置資訊,調整端部的寬度方向的位置。 公开号:TW201320979A 申请号:TW101138253 申请日:2012-10-17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Hiroki Yamamoto;Takumi Nakano 申请人:Uni Charm Corp; IPC主号:A61F13-00
专利说明:
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將用後拋棄紙尿褲等的吸收性物品的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各端部反折的反折裝置。 習知,在將形成用後拋棄紙尿褲的外構件的連續薄片以其連續方向作為搬運方向進行搬運中,將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各端部反折,由此,形成用後拋棄紙尿褲的胴周圍的緣部。 此寬度方向的各端部的反折,是藉由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反折裝置進行。在此反折裝置中,在寬度方向配置一對反折導引構件,當連續薄片沿著搬運方向通過時,將對應的各端部朝寬度方向的中央側反折。且,各反折導引構件,是設成朝寬度方向可往復移動,對應連續薄片的各端部的位置,朝寬度方向移動。例如,因為蛇行等使連續薄片的各端部整體朝寬度方向的右側靠的情況時,因為連續薄片的反折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也朝右側偏離,所以該部分的導引構件會朝右側偏離。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31111號 但是如此將導引構件對應連續薄片的蛇行移動的話,連續薄片,會因為同導引構件而被固定於蛇行位置。如此的話,再下過程也在蛇行位置被搬運,即在下過程連續薄片會在從原本應通過寬度方向的搬運位置位置偏離的狀態下被搬運,其結果,下過程中的寬度方向的加工位置精度惡化等,而可能對於下過程造成不良影響。 且同導引構件一般因為是鋼製即長大的重量物,其慣性大高速追從性差,所以連續薄片的搬運速度為高速的情況時,對於連續薄片的端部的位置的變化會產生追從遲延,有可能無法正確地在連續薄片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反折。 本發明,是有鑑於如上述的習知的問題,其目的是對於下過程中的寬度方向的搬運位置不會產生不良影響,並且連續薄片的各端部的位置即使朝寬度方向變化,仍可將同端部正確地在折位置的目標位置反折。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之主發明,是一種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是在將吸收性物品的連續薄片以其連續方向作為搬運方向進行搬運中,將前述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各端部反折的反折裝置,其特徵為,前述連續薄片,具有:反折導引構件,是形成前述吸收性物品中的外構件的外裝薄片,並且前述各端部,是藉由在各別對應的各折位置被反折,前述連續薄片中的前述各折位置的部分,是各別成為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胴周圍的緣部,不能移動地被固定於前述反折裝置的反折導引構件,在對應前述各端部被限定於前述反折裝置上的各曲折位置,藉由各別將前述各端部曲折,將前述各端部反折;及感測器,是包含設在比前述反折導引構件更前述搬運方向的上游側的照相機,該照相機是設在每一前述端部中,或是設在前述各端部的兩者之中的一個,在每一前述端部中將被設定成前述連續薄片上的各檢出對象部分,在前述各端部被反折之前由前述照相機攝像並生成畫像資料,依據前述畫像資料,將前述各檢出對象部分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資訊輸出;及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是設在比前述反折導引構件更前述搬運方向的上游側,在每一前述端部中具有調整前述各端部之中對應的端部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調整機構;前述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的各位置調整機構,是各別使對應的前述端部的前述折位置的目標位置,對齊於前述反折裝置上的前述曲折位置的方式,依據對應的前述端部的前述位置資訊,調整前述端部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 對於本發明的其他的特徵,可藉由本說明書及添附圖面的記載而明白。 依據本發明的話,對於下過程中的寬度方向的搬運位置不會產生不良影響,並且連續薄片的各端部的位置即使朝寬度方向變化,仍可以將同端部正確地在折位置的目標位置反折。 藉由本說明書及添附圖面的記載,至少可明白以下的事項。 本發明是一種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是在將吸收性物品的連續薄片以其連續方向作為搬運方向進行搬運中,將前述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各端部反折的反折裝置,其特徵為,前述連續薄片,具有:反折導引構件,是形成前述吸收性物品中的外構件的外裝薄片,並且前述各端部,是藉由在各別對應的各折位置被反折,前述連續薄片中的前述各折位置的部分,是各別成為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胴周圍的緣部,不能移動地被固定於前述反折裝置的反折導引構件,在對應前述各端部被限定於前述反折裝置上的各曲折位置,藉由各別將前述各端部曲折,將前述各端部反折;及感測器,是包含設在比前述反折導引構件更前述搬運方向的上游側的照相機,該照相機是設在每一前述端部中,或是設在前述各端部的兩者之中的一個,在每一前述端部中將被設定於前述連續薄片上的各檢出對象部分,在前述各端部被反折之前由前述照相機攝像並生成畫像資料,依據前述畫像資料,將前述各檢出對象部分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資訊輸出;及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是設在比前述反折導引構件更前述搬運方向的上游側,在每一前述端部中具有調整前述各端部之中對應的端部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調整機構;前述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的各位置調整機構,是各別使對應的前述端部的前述折位置的目標位置,對齊於前述反折裝置上的前述曲折位置的方式,依據對應的前述端部的前述位置資訊,調整前述端部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 依據這種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的話,當連續薄片的各端部的位置是從正規的寬度方向的位置偏離的情況時,各位置調整機構可各別調整對應的端部的寬度方向的位置。即,藉由一邊不移動地將各反折導引構件固定在其位置,一邊使各位置調整機構調整各端部的寬度方向的位置,使在連續薄片,將各端部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對齊於在反折裝置上被限定的各曲折位置。且,其結果,各端部可正確地在折位置的目標位置被反折。且,各端部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是對齊在反折裝置上的各曲折位置的話,因為連續薄片的各端部會返回至正規的寬度方向的位置,所以由此,連續薄片,不會從寬度方向的正規的位置偏離,可在被維持於同正規的位置下朝下過程被搬運。因此,不會對於下過程中的寬度方向的搬運位置造成不良影響。 且各端部的位置的調整,因為各別對於各端部進行折位置的目標位置及曲折位置的位置對合,所以可迅速地追從連續薄片的各端部的位置的變化,其結果,可將連續薄片的各端部正確地在折位置的目標位置反折。 進一步,感測器,是藉由照相機將各端部的檢出對象部分攝像,以生成各端部的寬度方向的位置資訊。因此,可以將檢出對象部分設定在連續薄片的端緣以外的任意的位置。例如,將檢出對象部分設定於折位置的目標位置的附近也可以,由此,可在折位置的目標位置更正確地反折。 這種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在前述連續薄片中,在前述端部被反折時前述端部重疊的部分中,對於前述胴周圍的緣部賦予伸縮性用的彈性構件是沿著前述搬運方向被配置,前述感測器,是藉由將前述連續薄片中前述彈性構件被配置的部分作為前述檢出對象部分檢出,生成前述位置資訊較佳。 依據這種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的話,將彈性構件被配置的部分作為檢出對象部分檢出並生成位置資訊,依據此位置資訊進行連續薄片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及折疊裝置上的曲折位置之位置對合將各端部反折。因此,各端部可確實地將彈性構件覆蓋地形成反折,結果,可抑制由彈性構件的被覆不良所起因的對於使用者的肌膚刮傷之吸收性物品的不良品的發生。 這種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在比前述反折裝置更前述搬運方向的上游側中,在通過前述反折裝置前的前述連續薄片上,設有將吸液性的吸收性本體朝前述搬運方向間歇地載置的載置裝置,前述載置裝置,是在對應前述每一端部被設定於前述載置裝置上的前述寬度方向的各基準部位,使前述吸收性本體上的各特定部位一致的方式一邊限制前述吸收性本體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一邊使前述載置裝置將前述吸收性本體載置在前述連續薄片上,在前述連續薄片中,前述吸收性本體的前述各特定部位應位置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是在前述寬度方向的各端部各別被設定各載置用目標位置,將前述感測器作為第1感測器,將前述檢出對象部分作為第1檢出對象部分,將前述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作為第1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的情況時,前述載置裝置,是具有:第2感測器,是包含設在前述連續薄片中比載置前述吸收性本體的載置位置更前述搬運方向的上游側的照相機,該照相機是設在每一前述端部中,或是設在前述各端部的兩者之中的一個,在每一前述端部中將被設定於前述連續薄片上的各第2檢出對象部分,由前述照相機攝像並生成畫像資料,依據前述畫像資料,將前述各第2檢出對象部分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資訊輸出;及第2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是設在比前述載置位置更前述搬運方向的上游側,在每一前述端部中具有調整前述各端部之中對應的端部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調整機構;前述第2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的各位置調整機構,是各別使對應的前述端部的前述載置用目標位置,對齊於前述載置裝置上的前述基準部位的方式,依據對應的前述端部的前述位置資訊,調整前述端部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較佳。 依據這種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的話,當連續薄片的各端部的位置是從正規的寬度方向的位置偏離的情況時,各位置調整機構可各別調整對應的端部的寬度方向的位置。即,各位置調整機構是藉由調整各端部的寬度方向的位置,將各端部的載置用目標位置對齊於載置裝置上的基準部位。由此,連續薄片,不會從寬度方向的正規的位置偏離,可在被維持於同正規的位置下朝下過程的反折裝置被搬運。因此,不會對於反折裝置中的寬度方向的搬運位置造成不良影響,在該反折裝置中可以穩定進行反折處理。 且各端部的位置的調整,因為是對於各端部各別進行連續薄片上的載置用目標位置及載置裝置上的基準部位之位置對合,所以可以迅速地追從連續薄片的各端部的位置的變化。其結果,可將吸收性本體從載置裝置朝連續薄片正確地載置在同薄片上的適切的位置。 進一步,感測器,是藉由照相機將各端部的第2檢出對象部分攝像,生成各端部的寬度方向的位置資訊。因此,可以將第2檢出對象部分設定在連續薄片的端緣以外的任意的位置。例如,將第2檢出對象部分,設定於連續薄片之中吸收性本體的端緣部應位置的部位也可以,如此的話,可由較高的位置對位精度,將吸收性本體載置在連續薄片。 這種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前述各位置調整機構調整前述各端部的位置時對於前述各端部賦予前述寬度方向的移動力的位置,是被設定於比前述反折裝置上被限定的前述各曲折位置更前述寬度方向的端側較佳。 依據這種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的話,各位置調整機構對於連續薄片的各端部賦予寬度方向的移動力的位置,是設定在比反折裝置上被限定的各曲折位置更寬度方向的端側。因此,成為可確實地將連續薄片的端部朝寬度方向的中央側及端側的任一移動,其結果,該位置調整機構,可以將連續薄片的各端部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確實地對齊於反折裝置上的各曲折位置。 ===本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吸收性物品的連續薄片5a的反折裝置20,是在吸收性物品的其中一例的用後拋棄紙尿褲1的生產線被使用。 第1圖A,是展開狀態的用後拋棄紙尿褲1的俯視圖,第1圖B,是第1圖A中的B-B剖面圖。第2圖,是穿著狀態的紙尿褲1的概略立體圖。 如第1圖A及第1圖B所示,展開狀態的紙尿褲1,是具有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且,其構成零件,具有:設在使用者的肌膚側的液體吸收性的吸收性本體3、及將此吸收性本體3從厚度方向的非肌膚側覆蓋並與同吸收性本體3接合的外構件5。外構件5,是形成展開狀態中的紙尿褲1的外形,其平面形狀,是大致砂時鐘形狀(第1圖B)。即,外構件5,是形成使寬度方向的兩端緣由長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寬度方向的內方凹陷形狀。且,外構件5的長度方向,被區分成:將使用者的腹部覆蓋的腹側部5A、及將同股間部覆蓋的股下部5B、及將同背部覆蓋的背側部5C。且,從此展開狀態,將長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作為折位置對折,並且腹側部5A及背側部5C,是藉由在寬度方向的兩端緣被連結,成為第2圖所示形成有胴周圍開口部1hB及一對的腳周圍開口部1hL、1hL的穿著狀態的紙尿褲1。 如第1圖A所示,吸收性本體3,是形成平面視大致長方形,將其長度方向沿著紙尿褲1的長度方向地配置於寬度方向的中央。吸收性本體3,是具有:將液體吸收保持的吸收體3d、及將此吸收體3d從使用者的肌膚側覆蓋且在穿著時與使用者的肌膚側抵接的非織布等的液透過性的表面薄片3s、及將同吸收體3d從非肌膚側覆蓋且防止液體從非肌膚側漏出的薄膜等的液不透過性的背面薄片3b。吸收體3d,是將紙漿纖維等的液體吸收性纖維成形成大致直方體等的預定形狀,在其內部中混入高吸收性聚合物。又,吸收體3d是被棉紙被覆也可以。且,在吸收性本體3中的寬度方向的各端緣,各別設置防止橫漏出的立體皺褶部(防漏套頭)也可以。 外構件5,是具有例如伸縮性並將柔軟的二層構造的薄片作為本體。即,外構件5,是具有:形成紙尿褲1的外面的非織布等的外層薄片6、及被層疊在外層薄片6的肌膚側並被一體接合於外層薄片6的非織布等的內層薄片7。外層薄片6及內層薄片7,雖是彼此幾乎同形同大,但是長度方向的尺寸是外層薄片6較長,即,外層薄片6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6e、6e的尺寸,是成為可從內層薄片7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躥出的尺寸。且,這些躥出的各端部6e、6e被反折,將內層薄片7從肌膚側覆蓋且由接合或熔接被接合在同薄片7。對於此如後述。 且在外構件5中的適宜位置中,複數彈性構件8B、8F、8L…,是被插設配置在內層薄片7及外層薄片6之間。這些的彈性構件8B、8F、8L…,是對於紙尿褲1賦予伸縮性用。例如,在外構件5中的長度方向的各端緣部5e、5e(在腹側部5A形成胴周圍開口部1hB的緣部5e(相當於胴周圍的緣部)及在背側部5C形成胴周圍開口部1hB的緣部5e(相當於胴周圍的緣部))中,各別沿著寬度方向設置複數胴周圍彈性構件8B、8B。且,這些胴周圍彈性構件8B、8B是在伸長狀態下由接合或熔接等被固定在上述薄片6、7,由此在各端緣部5e、5e也就是胴周圍開口部1hB被賦予伸縮性。同樣地,在比這些胴周圍彈性構件8B的配置位置更長度方向的中央側的位置,也各別沿著寬度方向設置複數貼合皺褶用彈性構件8F、8F…。且,這些貼合皺褶用彈性構件8F、8F…是在伸長狀態下由接合或熔接等被固定在上述薄片6、7,由此在各胴周圍開口部1hB及長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之間的各部分被賦予伸縮性。進一步,在外構件5中的寬度方向的各端緣部之中形成腳周圍開口部1hL的緣部5eL、5eL中,各別設置複數腳周圍彈性構件8L、8L…。且,這些腳周圍彈性構件8L、8L…是在伸長狀態下由接合或熔接等被固定在上述薄片6、7,由此在形成腳周圍開口部1hL、1hL的緣部5eL、5eL被賦予伸縮性。 但是在上述的說明中,雖說明「外構件5的外層薄片6的長度方向的各端部6e、6e被反折,從肌膚側覆蓋內層薄片7」,但是本實施例的反折裝置20,是被用在該各端部6e、6e的反折作業。在此,在外層薄片6上,設定有將各端部6e、6e反折用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P5a(第4圖A)。且該紙尿褲1被設計成,在各目標位置P5a、P5a反折的話,各端部6e、6e,會從內層薄片7上將胴周圍彈性構件8B、8B完全地覆蓋,並且進一步也覆蓋吸收性本體3的長度方向的各端部3e、3e。即,如設計在目標位置P5a,各端部6e、6e被反折的話,各端部6e、6e的端緣6ee、6ee的長度方向的位置會位於比胴周圍彈性構件8B、8B更中央側,並且位於比吸收性本體3的長度方向的各端緣部3ee、3ee更中央側。且,由此,朝胴周圍彈性構件8B、8B的使用者的肌膚的接觸狀況被舒緩,就可具有防止肌膚粗糙等的規格,並且假設即使液體從吸收性本體3的各端部3e、3e漏出,仍具有可由外層薄片6阻止該漏出的液體更朝紙尿褲1外的漏出的規格。 但是這種反折的規格,不限定於上述。例如,在各目標位置P5a、P5a反折時,各端部6e、6e,雖是從內層薄片7上將胴周圍彈性構件8B、8B完全地覆蓋,但是對於吸收性本體3的長度方向的各端部3e、3e不覆蓋的設計也可以。 這種紙尿褲1,是由紙尿褲1的生產線被製造。在生產線中,藉由適宜的搬運機構,將紙尿褲1的半成品1a沿著預定的搬運方向由預定的搬運速度搬運。且,在這種搬運中,對於該半成品1a被施加各種零件的接合或熔接、沖壓、沖切等的各種加工,每次依序改變半成品1a的狀態,且最終生成第1圖A的狀態的紙尿褲1。供半成品1a的搬運的搬運機構,是例如使用:在載置面也就是皮帶面具有吸引保持功能的吸引皮帶輸送帶14(第3圖B)、或在上下成對配置的環形皮帶彼此之間形成半成品1a的搬運路的皮帶輸送帶、或是搬運滾子12(第3圖B、第7圖B)等。 第3圖A乃至第4圖B,是設在生產線的反折裝置20的說明圖。第3圖A及第4圖A是概略俯視圖,彼此為相同的圖。第3圖B,是顯示第3圖A中的B-B箭頭視圖,在第4圖B中各別顯示第4圖A中的C-C箭頭視圖、D-D箭頭視圖、E-E箭頭視圖、F-F箭頭視圖。 如第3圖A所示,朝此反折裝置20被送出的時點的半成品1a,仍是紙尿褲1的製品單位分斷前的搬運方向連續的連續體的狀態。例如,外構件5的外層薄片6,是在搬運方向連續的連續薄片6a的狀態。但是,紙尿褲1的構成零件的幾乎全部,已被組裝在此外層薄片6的連續薄片6a。例如,在外層薄片6的連續薄片6a的肌膚側面也就是上面中,內層薄片7是在連續薄片7a的狀態下被接合,且,在第3圖A乃至第4圖B中雖未圖示,但是這些薄片6a、7a彼此之間,是胴周圍彈性構件8B和貼合皺褶用彈性構件8F、腳周圍彈性構件8L等已被插設固定完成。進一步,在內層薄片7的連續薄片7a的肌膚側面也就是上面中,吸收性本體3、3…,是在搬運方向由製品間距間歇地被載置並被接合同上面。 且這種狀態的紙尿褲1的半成品1a,是由所謂橫流動的搬運形態被搬運。即,相當於紙尿褲1的寬度方向的方向,是在朝向搬運方向的狀態下被搬運。因此,應被反折的外構件5的外層薄片6的各端部6e、6e,在此半成品1a中,是各別相當於外層薄片6的連續薄片6a的寬度方向的各端部6ae、6ae。 以下,外層薄片6的連續薄片6a的寬度方向,也稱為CD方向或左右方向。且,外層薄片6的連續薄片6a及內層薄片7的連續薄片7a,也分別只稱為「外層薄片6a」及「內層薄片7a」。進一步,將外層薄片6a及內層薄片7a及各種彈性構件8B、8F、8L…被一體化的外構件5的連續體5a,稱為外裝薄片5a。且,外層薄片6a的端部6ae、6ae,也是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5ae,因此,以下,使用端部5ae、5ae說明。 如第3圖A及第3圖B所示,反折裝置20,是具有:將外裝薄片5a沿著搬運方向搬運的搬運機構、及將外裝薄片5a的CD方向的各端部5ae、5ae反折的反折導引裝置22、及設在比反折導引裝置22更搬運方向的上游側用來調整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5ae的CD方向的位置的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 搬運機構,是例如將搬運滾子12及吸引皮帶輸送帶14組合而構成。即,在對應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的外裝薄片5a的搬運路中使用搬運滾子12,在對應反折導引裝置22的搬運路中使用吸引皮帶輸送帶14。 搬運滾子12,是在搬運方向間歇地被配置複數根。且,藉由作為驅動源的伺服馬達,朝沿著CD方向的旋轉軸周圍驅動旋轉,由此,將被架設於該搬運滾子12的外裝薄片5a朝搬運方向搬運。 吸引皮帶輸送帶14,是具有環形皮帶15。環形皮帶15,是圈架於在搬運方向的前後隔有間隔配置的一對滾子16、16,且,這些一對滾子16、16之中的至少一方的滾子16,是藉由作為驅動源的伺服馬達被驅動旋轉的驅動滾子16。因此,如第3圖B所示,環形皮帶15,是將長的大致長圓軌道作為周轉軌道朝搬運方向周轉。且,將此周轉軌道中的上側的直線軌道,作為將外裝薄片5a搬運用的搬運路徑使用。且,上述一對的滾子16、16的旋轉軸,因為是各別朝向CD方向,所以環形皮帶15的皮帶面也與CD方向平行。 在此環形皮帶15的皮帶面中,形成有複數吸氣孔(未圖示)。且,藉由從這些吸氣孔的吸氣,在皮帶面發生吸引力。因此,藉由在該皮帶面,一邊吸引保持外裝薄片5a的下面一邊使環形皮帶15在上述周轉軌道移動,使外裝薄片5a沿著上述的搬運路徑也就是上側的直線軌道從搬運方向的上游側朝下游側被搬運。 反折導引裝置22,是對應外裝薄片5a的CD方向的各端部5ae、5ae,具有可將各端部5ae、5ae朝CD方向的中央側反折且設成不能移動的一對反折導引構件24、24。又,這些一對的反折導引構件24、24彼此,是彼此對於CD方向的中心線成為鏡像關係,主要只有此點相異,此以外的點是大致同構造。因此,以下說明一方的反折導引構件24的例,對於另一方的反折導引構件24的說明則省略。 如第4圖B的最上段的F-F箭頭視圖所示,一方的反折導引構件24,是在搬運路徑的CD方向的端部的上方,具有:被配置成對於吸引皮帶輸送帶14的環形皮帶15的皮帶面平行的平板構件24a、及限定外裝薄片5a的實際的折位置的側壁構件24b。平板構件24a,是在與同皮帶面之間隔有預定的間隙,且與該皮帶面相面對地被配置。且,上述的側壁構件24b是被設置在此間隙中的CD方向的端側的部分中。進一步,如第4圖A所示,平板構件24a,是在搬運方向的下游側平面形狀是具有大致三角形狀的部分,該大致三角形狀的部分所具備的複數邊之中位於外裝薄片5a上的一邊24a1,是隨著朝搬運方向的下游側前進朝CD方向的中央側伸出。 因此,依據此構成的話,外裝薄片5a,是在側壁構件24b的位置P24b(相當於曲折位置)被曲折,即將與側壁構件24b的內壁面抵接的位置作為實際的折位置被曲折,並且隨著外裝薄片5a朝搬運方向的下游前進,使比同折位置更CD方向的端側的部分5ae,是藉由進入平板構件24a的下面及皮帶面之間的間隙,使該CD方向的端側的部分5ae也就是一方的端部5ae,是伏在內層薄片7a(第4圖B中未圖示)的肌膚側面也就是上面。且由此,如第4圖A所示該端部5ae是朝CD方向的中央側被反折。 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是將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5ae的CD方向的位置各別獨立調整的裝置。在此,藉由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將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5ae位置調整的理由是因為,一般外裝薄片5a,會發生由搬運張力起因的寬度縮小和蛇行等,由此,各端部5ae、5ae的位置,會從CD方向的正規的搬運位置偏離。因此,藉由該裝置40,將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5ae的位置位置對合在CD方向的正規的搬運位置之後將該外裝薄片5a朝上述的反折導引裝置22送出。 這種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是對應各端部5ae、5ae各別具有調整外裝薄片5a的CD方向的各端部5ae、5ae的位置用的位置調整機構42、42。又,這些左右的位置調整機構42、42,是彼此對於CD方向的中心線成為鏡像關係,基本的構造是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只有說明一方的位置調整機構42。 如第4圖A及第4圖B的D-D箭頭視圖所示,位置調整機構42,是具有:將外裝薄片5a的端部5ae從其厚度方向挾入的上下一對的壓輥43a、43b、及將一對的壓輥43a、43b在與外裝薄片5a的上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內可繞轉移動地導引的導引構件44、及將導引構件44繞支點C44周圍繞轉移動的致動器45、及依據外裝薄片5a的端部5ae中的檢出對象部分的CD方向的位置資訊將致動器45控制的控制部47(第3圖B)。 又,位置資訊的生成,是在位置調整機構42及反折導引裝置22之間,藉由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相當於感測器),檢出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5ae中的檢出對象部分的CD方向的位置來進行。 一對壓輥43a、43b,是在將彼此的旋轉軸大致平行地對齊的狀態下被支撐在導引構件44。且,一對壓輥43a、43b之中的一方的滾子43b,是由預定壓力被壓在另一方的滾子43a,由此,這些一對壓輥43a、43b是彼此合作,將外裝薄片5a的端部5ae朝厚度方向挾持入保持。 且一對的壓輥43a、43b之中的至少一方的滾子43b是藉由伺服馬達,將外裝薄片5a朝搬運方向的下游側給進的方式驅動旋轉。進一步,由繞轉移動時的一對壓輥43a、43b所產生的外裝薄片5a的給進方向D43(即,一對壓輥43a、43b彼此之間的滾子間隙的位置中的壓輥的旋轉方向D43),也可藉由導引構件44及致動器45,從外裝薄片5a的搬運方向朝CD方向的端側及中央側的任一傾斜方向變更。 因此,在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5ae中,除了與搬運方向平行的移動力以外,也被賦予從壓輥43a、43b朝向CD方向的端側或中央側的移動力,由此,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5ae,是在朝搬運方向的下游被搬運期間,在CD方向的端側或是中央側也各別由預定的各移動量被移動(第3圖A)。以下,如第4圖A所示,對於壓輥43a、43b的給進方向D43的搬運方向的角度稱為給進傾斜角θ。且,此給進傾斜角θ,是在給進方向與搬運方向平行的狀態下為0°,給進方向是隨著朝向CD方向的端側變大,隨著朝向CD方向的中央側變小。即,給進傾斜角θ是正值的情況時朝CD方向的端側給進,負值的情況時朝CD方向的中央側給進。 該端部5ae的CD方向的移動量,可藉由一對壓輥43a、43b的繞轉移動動作被調整。即,加大朝端側的移動量的情況時,使給進傾斜角θ變大的方式將一對壓輥43a、43b繞轉即可,加大朝相反地中央側的移動量的情況時,使給進傾斜角θ變小的方式將一對的壓輥43a、43b繞轉即可。 且透過導引構件44將壓輥43a、43b繞轉移動的致動器45,可以例示:伺服馬達、或由伺服馬達驅動的給進螺栓機構和凸輪機構、曲軸機構、或由油壓缸驅動的曲軸機構等。 且,移動量(mm),也可以是例如「在設定成隨著朝向CD方向的端側的值變大的位置座標的情況時,外裝薄片5a的端部5ae被反折之前,將從比壓輥43a、43b更搬運方向的下游側的預定位置中的外裝薄片5a的端緣5aee的位置座標,減算了比同滾子43a、43b更搬運方向的上游側的預定位置中的同端緣5aee的位置座標的值」(參照第3圖A)。因此,在端部5ae朝CD方向的端側被移動的情況時,移動量雖成為正值,但是朝CD方向的中央側被移動的情況時,移動量是成為負值。 且這些一對壓輥43a、43b將外裝薄片5a挾持入而賦予CD方向的移動力的CD方向的位置,是設定成比反折導引構件24的側壁構件24b的位置P24b更端側,由此,如後述,成為可確實地將外裝薄片5a的端部5ae朝CD方向的中央側及端側的任一移動,其結果,可以確實地將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朝CD方向移動直到反折導引構件24的側壁構件24b的位置P24b為止。 控制部47,是適宜的電腦和PLC(可設計程式的邏輯控制器)等,具有處理器及記憶體。且,處理器是藉由將被容納在記憶體的控制程式讀出並實行,使控制部47控制致動器45。 在此,上述的控制程式,在記憶體中,隨著上述的端部5ae的位置資訊,使外裝薄片5a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對齊反折導引裝置22的反折導引構件24的側壁構件24b的位置P24b(參照第4圖B的F-F箭頭視圖),將致動器45控制的程式,是被容納於每一端部5ae、5ae。因此,在此控制程式的實行下,外裝薄片5a上的折位置的各目標位置P5a、P5a,是與各反折導引構件24的側壁構件24b的位置P24b、P24b一致的方式使各致動器45、45被控制。 例如,外裝薄片5a的一方的端部5ae是由蛇行起因等使CD方向的正規位置更朝端側移動的情況時,外裝薄片5a上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是比反折導引構件24的側壁構件24b的位置P24b更朝CD方向的端側移動。如此的話,會將比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更CD方向的中央側的位置作為實際的折位置被反折,雖會成為反折不良,但是在此情況下,控制部47,是依據從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被送出的端部5ae的檢出對象部分的位置資訊,減小上述一對壓輥43a、43b的給進方向D43的給進傾斜角θ地減小移動量,由此,將外裝薄片5a的端部5ae朝CD方向的中央側移動。其結果,外裝薄片5a上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是朝CD方向的中央側移動並被對齊在反折導引構件24的側壁構件24b,使端部5ae在同目標位置P5a被反折。 另一方面,外裝薄片5a的一方的端部5ae是由寬度縮小起因等而比CD方向的正規位置更朝中央側移動的情況時,外裝薄片5a上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是比反折導引構件24的側壁構件24b的位置P24b更朝CD方向的中央側移動。如此的話,會將比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更CD方向的端側的位置作為實際的折位置被反折,雖會成為反折不良,但是在此情況下,控制部47,可依據位置資訊加大給進傾斜角θ而加大移動量,由此,將外裝薄片5a的端部5ae朝CD方向的端側移動。其結果,外裝薄片5a上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會朝CD方向的端側移動並被對齊在反折導引構件24的側壁構件24b,使端部5ae在同目標位置P5a被反折。 又,上述控制程式的其中一例,可舉例,例如計算:位置資訊所顯示的檢出對象部分的CD方向的位置、及該檢出對象部分是原本應位置的CD方向的正規位置的差,依據該差將給進傾斜角θ的變更量△θ算出,使給進傾斜角成為θ+△θ的方式控制致動器45的程式等。 且這種控制,是對於左右的各位置調整機構42、42各被獨立進行,由此,上述的移動量的變更,是在每一端部5ae、5ae各獨立進行。 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是如第3圖A及第3圖B所示,具有:對應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5ae被設置,將外裝薄片5a的對應的各端部5ae、5ae各別攝像並生成平面畫像資料的一對照相機52、52;及對應各照相機52、52各別被配置,且被配置於由對應的各照相機52、52從上下挾持的位置的一對照明構件54、54、及依據從各照相機52、52被發訊的各平面畫像資料生成各端部5ae、5ae的檢出對象部分的位置資訊輸出的畫像處理部56。 各照相機52、52,是例如CCD(電荷結合元件)照相機。且,各照相機52、52,是各別與外裝薄片5a的上面中的負責的各端部5ae、5ae相面對配置,由此,將通過攝像位置P52的外裝薄片5a的上面的各端部5ae、5ae的檢出對象部分攝像,生成檢出對象部分的平面畫像的資料(以下稱為平面畫像資料)。攝像位置P52,是位於壓輥43a、43b及反折導引構件24之間的位置。因此,各照相機52,是攝像:藉由壓輥43a、43b將CD方向的位置調整後的端部5ae、及藉由反折導引構件24被反折之前的端部5ae。 且攝像動作,是由預先被設定的適宜的控制周期在每一照相機52、52進行,每次各平面畫像資料的生成,就將各平面畫像資料朝畫像處理部56發訊。如此的話,在畫像處理部56中,每次各平面畫像資料的收訊,依據各平面畫像資料,將顯示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5ae的檢出對象部分的CD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資訊算出,朝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的控制部47發訊,在同控制部47中,將前述的各致動器45、45的控制由上述的控制周期進行。 各照明構件54、54,是例如白色LED燈和螢光燈等的適宜的燈,其光源的種類,可對應當時的攝像狀況適宜地選用。且,如上述,各照明構件54的配置位置,是設定於可由與對應的照相機52將外裝薄片5a從同薄片5a的厚度方向挾持的位置。由此,各照相機52,是藉由使外裝薄片5a受光朝厚度方向透過的透過光進行攝像。 畫像處理部56,是將適宜的電腦作為本體,具有處理器及記憶體。且處理器是藉由將預先被容納在記憶體的二值化處理程式讀出並實行,對於從各照相機52、52被送出的各平面畫像資料進行二值化處理,各別生成各端部5ae、5ae的檢出對象部分的位置資訊。又,以下說明的位置資訊的生成的內容是各端部5ae、5ae因為也相同,所以只有說明一方的端部5ae。 第5圖是檢出對象部分的說明圖,在同第5圖中,擴大顯示被反折之前的外層薄片5a的端部5ae。 檢出對象部分,雖可舉例例如胴周圍彈性構件8B和內層薄片7a的CD方向的端緣7aee、外層薄片6a的端緣6aee(外裝薄片5a的端緣5aee)等,但是在本實施例中,設定於胴周圍彈性構件8B、8B之中位於最CD方向的端側的胴周圍彈性構件8B(正確是在外裝薄片5a中胴周圍彈性構件8B被配置的部分5a8B)。這是因為只有比此胴周圍彈性構件8B的位置更2~3mmCD方向的端側的位置,是被設計在外裝薄片5a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且,如此由胴周圍彈性構件8B的位置基準,將比同位置更只有2~3mmCD方向的端側的位置設計在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的理由,是因為假設胴周圍彈性構件8B是與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一致的話,形成紙尿褲1的胴周圍開口部1hB的緣部5e,會由胴周圍彈性構件8B的作用朝使用者的肌膚嚙入等而有可能使肌膚粗糙。 且如本實施例在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使用照相機52的話,如上述將胴周圍彈性構件8B作為檢出對象部分的方式,外裝薄片5a的端緣5aee(即外層薄片6a的端緣6aee)以外的部分也可作為檢出對象部分,就可提高檢出對象部分的選擇自由度。 在第6圖中,顯示藉由照相機52被攝像的平面畫像的想像圖。又,在同第6圖中,為了理解容易的目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也由二點鎖線圖示,但是在實際的平面畫像中這種線不會被攝像。 平面畫像,是例如將CD方向作為X方向,將搬運方向作為Y方向進行攝像,且,平面畫像,是包含作為檢出對象部分的胴周圍彈性構件8B的方式被攝像。 這種平面畫像,是在X方向及Y方向的雙方向由依據各別預定的解像度的預定間距呈格子狀並列多數畫素的集合體。換言之,平面畫像,是使在X方向由以預定間距並列成一直線的複數畫素所構成的畫素列,在Y方向由預定間距並列複數列所構成。且,平面畫像資料,是對應各畫素各別具有顏色資訊。例如,平面畫像資料是灰階的情況時,在每一畫素的色資訊只有明度。且,在該情況中,在外裝薄片5a中對應透光性較高的領域的各畫素因為變明亮,所以該畫素的明度會成為較高的值,但是另一方面,對應透光性較低的領域的各畫素因為變暗,所以該畫素的明度成為較低的值。 在此,在外裝薄片5a中胴周圍彈性構件8B被配置的部分5a8B(以下稱為胴周圍彈性構件配置部分5a8B),是透光性較低的部分。因此,畫像處理部56,是藉由矚目於明度是在預定的門檻值以下的畫素,在第6圖的平面畫像上,將胴周圍彈性構件配置部分5a8B、5a8B被攝像的領域A5a8B、A5a8B的畫素抽出。且,在平面畫像的各畫素中被賦予XY座標,這些XY座標是被記錄於記憶體。因此,畫像處理部56,是藉由從記憶體取得被抽出的畫素的XY座標,並且從被取得的XY座標之中選擇X座標最大值者,就可以取得對應CD方向的端側的胴周圍彈性構件配置部分5a8B的X座標。進一步,在記憶體中,被記錄對應X座標、及CD方向的位置的對應資料。因此,從這種對應資料,取得對應被抽出的畫素的XY座標的CD方向的位置,將此作為胴周圍彈性構件8B的CD方向的位置資訊朝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的控制部47發訊。且,在同控制部47中,如前述,依據此位置資訊控制致動器45,由此,外裝薄片5a上的折位置的目標位置P5a,是被調整成對齊在反折導引構件24的側壁構件24b的位置P24b。 但是將上述的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及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適用在生產線的別的裝置也可以。例如,適用在被配置於上述的反折裝置20的搬運方向的上游的90°旋轉滾筒裝置60(相當於載置裝置)也可以。在此90°旋轉滾筒裝置60中,將吸收性本體3、3…載置固定在朝搬運方向被搬運的外裝薄片5a的肌膚側面也就是上面。因此,將上述的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及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適用在該裝置60的話,假設即使外裝薄片5a蛇行的情況,可以由較高的位置對合精度將吸收性本體3載置固定在被設定於外裝薄片5a上的吸收性本體3應位置的CD方向的正規的位置。以下,詳細說明。 第7圖A及第7圖B,是其說明圖。在第7圖A中顯示概略俯視圖,在第7圖B中,顯示第7圖A中的B-B箭頭視圖。 如第7圖B所示,90°旋轉滾筒裝置60,是具有:朝沿著CD方向的旋轉軸周圍驅動旋轉的旋轉滾筒62、及由製品間距被設在旋轉滾筒62的外周面的複數保持墊片64、64…、及設在旋轉滾筒62的周轉方向的預定位置的裁刀滾子68。 在此,朝此90°旋轉滾筒裝置60被送出的時點的吸收性本體3,是在未呈單票狀被分斷的長度方向連續的連續體3a。另一方面,在旋轉滾筒62的周轉方向的預定位置中,被設定有將吸收性本體3的連續體3a收取的收取位置Pin。因此,通過此收取位置Pin的保持墊片64,是將吸收性本體3的連續體3a的下游端部3ae吸附保持並收取,並且同保持墊片64收取完成時,裁刀滾子68是在保持墊片64的上游端緣部64e將吸收性本體3的連續體3a分斷,由此在保持墊片64上生成單票狀的吸收性本體3。 且在旋轉滾筒62的周轉方向的預定位置中,被設定有保持墊片64是將保持的吸收性本體3朝外裝薄片5a拉_引傳送的拉引橫跨位置Pout。即,在此拉引橫跨位置Pout中,外裝薄片5a是在連續薄片的狀態下沿著搬運方向被搬運。因此,保持墊片64通過此拉引橫跨位置Pout時,保持墊片64的吸收性本體3是藉由朝外裝薄片5a被拉引接合等而被接合在外裝薄片5a,由此,使吸收性本體3被載置固定在外裝薄片5a上。 又,此時,外裝薄片5a,是以橫流動的搬運形態被搬運。因此,隨此吸收性本體3也必須從成為橫流動的搬運形態朝外裝薄片5a拉引傳送。即,有需要將吸收性本體3的長度方向的方向,從搬運方向朝CD方向變更,但是對於此變更,在從收取位置Pin至拉引橫跨位置Pout為止之間使保持墊片64移動期間,保持墊片64是藉由保持墊片64的平面中心自轉來進行。 且在吸收性本體3的保持中,保持墊片64可將吸收性本體3確實吸附保持,其CD方向的位置精度可有效被維持。因此,在90°旋轉滾筒裝置60中,在保持墊片64的各端緣部64e、64e(相當於各基準部位),使吸收性本體3的各端緣部3ee、3ee(相當於各特定部位)一致的方式一邊將吸收性本體3的CD方向的位置確實地限制,一邊使保持墊片64將吸收性本體3載置在外裝薄片5a上。因此,90°旋轉滾筒裝置60所起因的吸收性本體3的CD方向的位置對合不良(位置偏離)就大致不會發生,同位置對合不良,主要是起因於外裝薄片5a的蛇行和寬度縮小。 對於這種90°旋轉滾筒裝置60,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相當於第2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是被設於比外裝薄片5a的搬運路徑中的上述拉引橫跨位置Pout更上游側的位置。且,此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也與前述的反折裝置20的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同樣地,將調整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5ae的CD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調整機構42、42對應各端部5ae、5ae地形成,且,對應各位置調整機構42、42形成使各端部5ae、5ae的位置資訊輸出的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相當於第2感測器)。又,以下,雖只有說明CD方向的一方的位置調整機構42及照相機52,對於另一方的位置調整機構42及照相機52也同樣。 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的照相機52,是作為外裝薄片5a上的第2檢出對象部分,將從例如CD方向的端至第三條的貼合皺褶用彈性構件8F(參照第5圖)被配置的部分5a8F由預定的控制周期攝像,每次攝像,就生成平面畫像資料朝畫像處理部56發訊。在畫像處理部56中,每次平面畫像資料的收訊,就將平面畫像資料二值化處理並生成貼合皺褶用彈性構件8F的CD方向的位置資訊,朝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的控制部47發訊。 如此的話,在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的控制部47中,每次位置資訊的收訊,就計算:收訊到的位置資訊所顯示的CD方向的位置、及從CD方向的端至第三條的貼合皺褶用彈性構件8F原本應位置的CD方向的正規位置的差,依據該差,將壓輥43a、43b的給進傾斜角θ的變更量△θ算出,使給進傾斜角成為θ+△θ的方式控制致動器45。且,由此,外裝薄片5a上吸收性本體3的端緣部3ee應位置的位置(相當於載置用目標位置),是使對齊在拉引橫跨位置Pout中的保持墊片64的端緣部64e的位置的方式,變更外裝薄片5a的端部5ae的CD方向的移動量。 又,在上述的例中,作為外裝薄片5a上的第2檢出對象部分,雖例示了從CD方向的端至第三條的貼合皺褶用彈性構件8F(第5圖)被配置的部分5a8F,但是皆不限定於此,將外裝薄片5a上的別的部位作為第2檢出對象部分也可以。但是,從位置對合精度提高的觀點,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可檢出的部分之中,將最接近吸收性本體3的端緣部3ee(第5圖)應位置的部位的構件作為第2檢出對象部分最佳,在本實施例中,該最接近部分,因為是從CD方向的端至第三條的貼合皺褶用彈性構件8F,所以將其配置部分5a8F作為第2檢出對象部分。 且如第7圖A所示,位置調整機構42的一對壓輥43a、43b將外裝薄片5a挾入並賦予CD方向的移動力的CD方向的位置,是設定於比拉引橫跨位置Pout中的保持墊片64的CD方向的端緣部64e的位置P64e更CD方向的端側。且,由此,成為可確實地將外裝薄片5a的端部5ae朝CD方向的中央側及端側的任一移動,其結果,可以確實地將外裝薄片5a上吸收性本體3的端緣部3ee應位置的部位,直到上述保持墊片64的端緣部64e的位置P64e為止朝CD方向移動。 ===其他的實施例===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是上述的實施例,只是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不是用來限定解釋本發明。且,本發明,是在不脫離其宗旨下,可變更和改良,並且在本發明中當然也包含其等價物。例如,可進行以下所示的變形。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雖對應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5ae,各別設置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的照相機52、52,但是皆不限於此。例如,在各端部5ae、5ae的兩者之中只設置一台照相機52也可以。在此情況下,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的畫像處理部56,是使用平面畫像資料的一部分生成一方的端部5ae的位置資訊,使用同平面畫像資料的其他的一部分生成另一方的端部5ae的位置資訊。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的照相機52,雖是在壓輥43a、43b及折疊導引構件24之間攝像外裝薄片5a的各端部5ae,但是皆不限定於此,在比壓輥43a、43b更搬運方向的上游側將同端部5ae攝像也可以。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平面畫像資料的其中一例,顯示各畫素的顏色資訊是只有明度的灰階的資料,但是皆不限於此。例如,各畫素的色資訊是具有明度、色相、及彩度的彩色畫像資料也可以。且,在該情況中,前述的二值化處理,是進行彩色二值化處理也可以。 且,彩色二值化處理,是從平面畫像的彩色畫像資料,將具有特定的色資訊的畫素抽出的處理。在此,顏色資訊,是使如前述明度、色相、及彩度的三要素各別具有數值。因此,對於明度、色相、及彩度,可各別將應抽出的畫素的顏色資訊的數值範圍,取代前述的門檻值預先設定在畫像處理部56的記憶體的話,畫像處理部56就可以將其被設定的色資訊的畫素從平面畫像抽出。 即,將上述的三個數值範圍,對於平面畫像之中胴周圍彈性構件設置部分5a8B被攝像的領域A5a8B依據特有的顏色預先設定好的話,畫像處理部56,是參照被記錄於平面畫像資料的平面畫像的各畫素的色資訊,且,將滿足上述的三個的數值範圍的全部的畫素抽出。且,依據此方法的話,因為是在上述胴周圍彈性構件設置部分5a8B被攝像的領域A5a8B依據特有的色,從平面畫像將同領域A5a8B抽出,所以可以提高其抽出精度。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將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的照相機52相面對配置在外裝薄片5a的上面,將照明構件54相面對配置在其相反側也就是下面,但是此配置關係是相反也可以。即,將同照相機52相面對配置在下面,將照明構件54相面對配置在上面也可以。進一步說明的話,照相機52的攝像,不限定於來自任何外裝薄片5a的透過光的受光,即將來自外裝薄片5a的反射光受光攝像也可以。在此情況下,照明構件54,是對於外裝薄片5a被配置於與照相機52相同側,且,在畫像處理部56的記憶體的二值化處理的門檻值中,不用說當然也各別被設定成對應反射光的值。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外裝薄片5a的其中一例,雖例示了具有外層薄片6a及內層薄片7a及彈性構件8B、8F、8L…的構成,但是皆不限定於此,即使沒有內層薄片7a或彈性構件8B、8F、8L…也可以。即,至少具備外層薄片6a即可。又,彈性構件8B、8F、8L…,可以例示例如橡膠線和伸縮性帶狀非織布、彈性帶狀薄片(薄膜)等。 1‧‧‧用後拋棄紙尿褲(吸收性物品) 1a‧‧‧半成品 1hB‧‧‧胴周圍開口部(緣部) 1hL‧‧‧腳周圍開口部 3‧‧‧吸收性本體 3a‧‧‧吸收性本體的連續體 3ae‧‧‧下游端部 3e‧‧‧端部 3ee‧‧‧端緣部(特定部位) 3b‧‧‧背面薄片 3s‧‧‧表面薄片 5‧‧‧外構件 5A‧‧‧腹側部 5B‧‧‧股下部 5C‧‧‧背側部 5a‧‧‧外裝薄片 5ae‧‧‧端部 5aee‧‧‧端緣 5a8B‧‧‧胴周圍彈性構件配置部分 5a8F‧‧‧第三條的貼合皺褶用彈性構件8F被配置的部分 5e‧‧‧端緣部(緣部) 5eL‧‧‧緣部 6‧‧‧外層薄片 6a‧‧‧外層薄片的連續薄片 6ae‧‧‧端部 6aee‧‧‧端緣 6e‧‧‧端部 6ee‧‧‧端緣 7‧‧‧內層薄片 7a‧‧‧內層薄片的連續薄片 7aee‧‧‧端緣 8B‧‧‧胴周圍彈性構件 8F‧‧‧貼合皺褶用彈性構件 8L‧‧‧腳周圍彈性構件 12‧‧‧搬運滾子 14‧‧‧吸引皮帶輸送帶 15‧‧‧環形皮帶 16‧‧‧滾子 20‧‧‧反折裝置 22‧‧‧反折導引裝置 24‧‧‧反折導引構件 24a‧‧‧平板構件 24a1‧‧‧一邊 24b‧‧‧側壁構件 40‧‧‧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 42‧‧‧位置調整機構 43a‧‧‧壓輥 43b‧‧‧壓輥 44‧‧‧導引構件 45‧‧‧致動器 47‧‧‧控制部 50‧‧‧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感測器) 52‧‧‧照相機 54‧‧‧照明構件 56‧‧‧畫像處理部 60‧‧‧90°旋轉滾筒裝置(載置裝置) 62‧‧‧旋轉滾筒 64‧‧‧保持墊片 64e‧‧‧端緣部(基準部位) 68‧‧‧裁刀滾子 A5a8B‧‧‧領域 P5a‧‧‧折位置的目標位置 P24b‧‧‧側壁構件的位置(曲折位置) P52‧‧‧攝像位置 P64e‧‧‧保持墊片的CD方向的端緣部的位置 Pin‧‧‧收取位置 Pout‧‧‧拉引橫跨位置 C44‧‧‧支點 D43‧‧‧給進方向 〔第1圖〕第1圖A,是展開狀態的用後拋棄紙尿褲1的俯視圖,第1圖B,是第1圖A中的B-B剖面圖。 〔第2圖〕穿著狀態的紙尿褲1的概略立體圖。 〔第3圖〕第3圖A是反折裝置20的概略俯視圖,第3圖B,是第3圖A中的BB箭頭視圖。 〔第4圖〕第4圖A是反折裝置20的概略俯視圖,第4圖B,是第4圖A中的C-C箭頭視圖、D-D箭頭視圖、E-E箭頭視圖、及F-F箭頭視圖。 〔第5圖〕檢出對象部分的說明圖,被反折之前的外層薄片5a的端部5ae的放大圖。 〔第6圖〕藉由照相機52被攝像的平面畫像的想像(畫像)圖。 〔第7圖〕第7圖A及第7圖B,是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40及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50所適用的90°旋轉滾筒裝置60的說明圖,第7圖A是概略俯視圖,第7圖B,是第7圖A中的B-B箭頭視圖。 P52‧‧‧攝像位置 1a‧‧‧半成品 3‧‧‧吸收性本體 5a‧‧‧外裝薄片 5ae‧‧‧端部 5aee‧‧‧端緣 6a‧‧‧外層薄片的連續薄片 6ae‧‧‧端部 7a‧‧‧內層薄片的連續薄片 12‧‧‧搬運滾子 14‧‧‧吸引皮帶輸送帶 15‧‧‧環形皮帶 16‧‧‧滾子 20‧‧‧反折裝置 22‧‧‧反折導引裝置 24‧‧‧反折導引構件 40‧‧‧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 42‧‧‧位置調整機構 43a‧‧‧壓輥 43b‧‧‧壓輥 47‧‧‧控制部 50‧‧‧端部位置檢出感測器(感測器) 52‧‧‧照相機 54‧‧‧照明構件 56‧‧‧畫像處理部
权利要求:
Claims (4) [1] 一種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是在將吸收性物品的連續薄片以其連續方向作為搬運方向進行搬運中,將前述連續薄片的寬度方向的各端部反折的反折裝置,其特徵為,前述連續薄片,具有:反折導引構件,是形成前述吸收性物品中的外構件的外裝薄片,並且前述各端部,是藉由在各別對應的各折位置被反折,前述連續薄片中的前述各折位置的部分,是各別成為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胴周圍的緣部,不能移動地被固定於前述反折裝置的反折導引構件,在對應前述各端部被限定於前述反折裝置上的各曲折位置,藉由各別將前述各端部曲折,將前述各端部反折;及感測器,是包含設在比前述反折導引構件更前述搬運方向的上游側的照相機,該照相機是設在每一前述端部中,或是設在前述各端部的兩者之中的一個,在每一前述端部中將被設定於前述連續薄片上的各檢出對象部分,在前述各端部被反折之前由前述照相機攝像並生成畫像資料,依據前述畫像資料,將前述各檢出對象部分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資訊輸出;及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是設在比前述反折導引構件更前述搬運方向的上游側,在每一前述端部中具有調整前述各端部之中對應的端部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調整機構;前述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的各位置調整機構,是各別使對應的前述端部的前述折位置的目標位置,對齊於前述反折裝置上的前述曲折位置的方式,依據對應的前述端部的前述位置資訊,調整前述端部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其中,在前述連續薄片中,在前述端部被反折時前述端部重疊的部分中,對於前述胴周圍的緣部賦予伸縮性用的彈性構件是沿著前述搬運方向被配置,前述感測器,是藉由將前述連續薄片中前述彈性構件被配置的部分作為前述檢出對象部分檢出,生成前述位置資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其中,在比前述反折裝置更前述搬運方向的上游側中,在通過前述反折裝置前的前述連續薄片上,設有將吸液性的吸收性本體朝前述搬運方向間歇地載置的載置裝置,前述載置裝置,是在對應前述每一端部被設定於前述載置裝置上的前述寬度方向的各基準部位,使前述吸收性本體上的各特定部位一致的方式一邊限制前述吸收性本體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一邊使前述載置裝置將前述吸收性本體載置在前述連續薄片上,在前述連續薄片中,前述吸收性本體的前述各特定部位應位置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是在前述寬度方向的各端部各別被設定各載置用目標位置,將前述感測器作為第1感測器,將前述檢出對象部分作為第1檢出對象部分,將前述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作為第1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的情況時,前述載置裝置,是具有:第2感測器,是包含設在前述連續薄片中比載置前述吸收性本體的載置位置更前述搬運方向的上游側的照相機,該照相機是設在每一前述端部中,或是設在前述各端部的兩者之中的一個,在每一前述端部中將被設定於前述連續薄片上的各第2檢出對象部分,由前述照相機攝像並生成畫像資料,依據前述畫像資料,將前述各第2檢出對象部分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資訊輸出;及第2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是設在比前述載置位置更前述搬運方向的上游側,在每一前述端部中具有調整前述各端部之中對應的端部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調整機構;前述第2寬度方向位置調整裝置的各位置調整機構,是各別使對應的前述端部的前述載置用目標位置,對齊於前述載置裝置上的前述基準部位的方式,依據對應的前述端部的前述位置資訊,調整前述端部的前述寬度方向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乃至3項中任一項的吸收性物品相關的連續薄片的反折裝置,其中,前述各位置調整機構調整前述各端部的位置時對於前述各端部賦予前述寬度方向的移動力的位置,是被設定於比前述反折裝置上被限定的前述各曲折位置更前述寬度方向的端側。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2470055B|2014-11-26|折叠装置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JP2007061440A|2007-03-15|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TWI533855B|2016-05-21|Reflective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ntinuous sheet reflex devices US20170106555A1|2017-04-20|Cutter apparatus for cutting composite sheet associated with an absorbent articl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absorbent article, and method for cutting composite sheet associated with absorbent article JP5329943B2|2013-10-30|複合シート搬送工程における搬送軌道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US10265220B2|2019-04-23|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sheet associated with absorbent article JP5895107B1|2016-03-30|シート固定方法、及び、シート固定装置 JP4859646B2|2012-01-25|不良品の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EP3123990B1|2018-04-04|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article US20190125591A1|2019-05-02|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heet-like member associated with absorbent article JP5923673B1|2016-05-24|連続シートの搬送制御方法、及び、切断装置 JP5828961B2|2015-12-09|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 JP5895106B1|2016-03-30|シート固定方法、及び、シート固定装置 JP5481218B2|2014-04-23|外部検査装置 KR20200068803A|2020-06-16|필름 절단 장치 및 방법 JP2021021564A|2021-02-18|外観検査装置及び包装シート製造装置並びに外観検査方法 JP2018203418A|2018-12-27|ワーク供給装置 JP6254845B2|2017-12-27|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WO2014024872A1|2014-02-13|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 JP2014234999A|2014-12-15|欠陥検査装置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2013090745A|2013-05-16| JP5820687B2|2015-11-24| WO2013061861A1|2013-05-02| TWI533855B|2016-05-2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CN111544204A|2020-05-23|2020-08-18|上海智联精工机械有限公司|包覆装置及一次性卫生用品制造设备|JP3910478B2|2001-05-23|2007-04-25|株式会社瑞光|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155837B2|2008-12-03|2013-03-06|花王株式会社|シートの折り返し装置並びに該装置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JP5486370B2|2010-03-25|2014-05-07|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連続ウエブの処理装置|
法律状态:
2020-03-0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234187A|JP5820687B2|2011-10-25|2011-10-25|吸収性物品に係る連続シートの折り返し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