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處理裝置、影像處理方法以及記錄媒體
专利摘要:
本發明在解決習知技術會有輸出已失去整體平衡之影像的情形,其解決手段在藉由一種影像處理裝置,使保持有整體平衡的影像可以輸出。該影像處理裝置具備:拘束條件儲存部,其可儲存一個以上拘束條件,該拘束條件適用於要輸出之影像的條件,且為要從被拍攝體取得的條件;受理部,受理具有拍攝被拍攝體所得之一個以上圖場的影像;影像變更部,對於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及影像輸出部,輸出影像變更部所取得的一個以上圖場。 公开号:TW201320727A 申请号:TW101138124 申请日:2012-10-16 公开日:2013-05-16 发明作者:Tetsujiro Kondo 申请人:I Cubed Res Ct Inc; IPC主号:G06T3-00
专利说明:
影像處理裝置、影像處理方法以及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處理影像的影像處理裝置等。 習知技術中,已有一種數位影像訊號的內插裝置,其用於藉由實存輸入影像資料來內插產生與實存輸入影像資料相對應之像素間的預定像素影像資料,以由下列要素構成為特徵:接受實存的輸入影像資料,而將存在於預定像素之周邊位置的預定數個實存像素資料予以抽出的裝置;使用用以求取係數的像素資料,以內插值和真值之誤差的平方和達到最小的方式利用最小平方法所預先決定的預定數個係數;以及藉由與所抽出之上述預定數個實存像素資料進行線形一次結合,來內插產生預定像素之像素資料的裝置(參照專利文獻1)。 此外,也有從第一個數位視頻訊號產生像素數多於上述第一個數位視頻訊號之第2數位視頻訊號的數位視頻訊號變換裝置(參照專利文獻2) 另一方面,近年來,電視接收機等方面也正在進行大畫面化。而且,近年來,畫面的多工化(存在有框的複數個畫面合而為一個畫面的技術)、高亮度化也正在進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2825482號公報(第1頁、第1圖等)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3072306號公報(第1頁、第1圖等) 然而,習知技術的影像處理裝置中,會有已失去整體平衡的影像被輸出的情形。 而且,大畫面中,視聽者必須用眼睛跟追畫面內的物件,例如,在真正存在於後面之物件卻亮度較大,真正存在於前面之物件卻亮度較小而失去整體平衡的影像被輸出之情形中,視聽者會感覺不到遠近感或縱深感。此外,在大畫面中,例如,物件的亮度分佈不自然而失去整體平衡的情形中,對視聽者而言,會變得難以辨認物件的厚度。並且,在大畫面中,例如,非剛體性物件一邊從相對於視聽者之前面變形到後面而一邊移動的情形中,畫面中後面的亮度比前面的亮度大而失去平衡時,視聽者會有難以辨認非剛體性變形的問題。還有,例如映照呈現有多數朵向日葵的大畫面中,前面的向日葵解析度感較低、後面的向日葵解析度感較高時,對視聽者而言,有無法掌握遠近感的問題。 這些具體例是在利用大畫面輸出和自然法則不一致的影像,亦即失去平衡的影像時所發生的問題。 本申請案第一發明的影像處理裝置具備:拘束條件儲存部,可儲存一個以上拘束條件,而該拘束條件係為要應用在要輸出之影像的條件,且為要從被拍攝體取得的條件;受理部,受理具有拍攝被拍攝體所得之一個以上圖場的影像;影像變更部,對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以及影像輸出部,輸出影像變更部所取得之一個以上圖場。 依此種構成,即可輸出保持有整體平衡的影像。 再者,本申請案第二發明的影像處理裝置中,相對於第一發明,還具備從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一個以上拘束條件的拘束條件取得部,而拘束條件儲存部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係為拘束條件取得部所取得之一個以上拘束條件。 依此種構成,可以動態地取得適於要輸出之影像的拘束條件,應用該取得的拘束條件,而可輸出保持有整體平衡的影像。 此外,本申請案第三發明的影像處理裝置中,相對於第一或第二發明,拘束條件儲存部儲存有2組以上由拘束條件、與為有關圖場內物件之特徵量的條件特徵量條件所組成的配組;而影像變更部則具備:特徵量取得裝置,從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預先決定的一個以上特徵量;拘束條件取得裝置,決定與一個以上特徵量一致的一個以上特徵量條件,而從前述拘束條件儲存部取得與一個以上各特徵量條件形成配組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以及影像取得裝置,對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拘束條件取得裝置所取得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和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 依此種構成,可以動態地選擇適於要輸出之影像的拘束條件,將該選擇的拘束條件應用於影像,即可輸出保持有整體平衡的影像。 若依本發明的影像處理裝置,可輸出保持有整體平衡的影像。 (發明之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有關本發明影像處理裝置等的實施形態。此外,實施形態中,由於標註相同符號的構成要素係執行同樣的動作,故有省略再次重複說明的情形。 (實施形態1) 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影像處理裝置1,其對拍攝被拍攝體所得之一個以上各影像(輸入影像),應用要從被拍攝體取得之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以符合拘束條件的方式處理所輸入的輸入影像,而取得輸出影像。 第1圖為本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1的方塊圖。影像處理裝置1為例如電視接收機、DVD播放機等。 影像處理裝置1具備:拘束條件儲存部11、受理部12、影像變更部13、及影像輸出部14。 拘束條件儲存部11可儲存一個以上拘束條件。所謂拘束條件,係指要應用於要輸出之影像的條件,且為要從被拍攝體取得的條件。拘束條件係為使影像和自然法則一致的條件。具體而言,拘束條件為例如保証從視聽者觀之,前面畫面區域的亮度較大,後面畫面區域的亮度較小的條件。再者,拘束條件為例如保証從視聽者觀之,前面物件的解析度感較高、後面物件的解析度感較低的條件。而且,所謂解析度感,係為極細緻的影像感、或美麗的影像感、或高品質的影像感、或雜訊少的影像感、或接近自然的影像感等。 解析度感可以藉由例如進行頻率分析來判定。具體而言,例如,對影像或影像的一部份(後述之時空區塊等)進行頻率分析,且可以判定為高頻成分多解析度感就高、低頻成分的比例多解析度感就低。更具體而言,可以按照第一閾值(臨限值)以上的高頻成分比例,將解析度感做定量性(例如,1到5的5個階段)決定。亦即,閾值以上的高頻成分比例越大的,就設為越高解析度感。並且,也可進行頻率分析,取得頻率分佈,而按照頻率分佈,將解析度感作定量性決定。此外,在此種情況下,通常係判定為高頻成分越多,解析度感越高,低頻成分的比例越多,解析度感越低。 還有,解析度感可用例如空間之像素值的活性值(稱為空間性活性值)來判定。具體而言,例如,可以判定為空間性活性值在第一閾值以上的像素比例越多,解析度感就越高。而且,空間活性值可以按照第一閾值以上的像素比例,將解析度感作定量性(例如,1到5的5個階段)決定。 其他方面,如解析度感的判定或解析度感的取得方法則非所問(不拘)。 此外,拘束條件為例如以圖場所具有之像素的像素值作為參數的條件。再者,拘束條件係為例如以像素值之時間性活性值作為參數的條件,而該像素值之時間性活性值係指時間上連續的兩個以上圖場所具有之像素的像素值變化量。並且,拘束條件係為例如以像素值空間性活性值作為參數的條件,而該像素值空間性活性值係指一個圖場所具有之兩個以上像素的像素值差異。更具體而言,拘束條件係為例如保証像素值之時間性活性值在一定的預先決定範圍(亦得為可根據時間t的函數來界定的範圍)的條件。此外,具體而言,拘束條件係為例如保証像素值之空間性活性值在一定的預決定範圍(亦得為可根據從基準點起算之距離x的函數來界定的範圍)的條件。 還有,拘束條件係為例如以圖場內物件之解析度感作為參數的條件。此外,拘束條件係為例如以解析度感之時間性活性值作為參數的條件,而該解析度感的時間性活性值係指時間上相連續之兩個以上圖場內物件的解析度變化量。再者,拘束條件為例如以解析度感的空間性活性值作為參數的條件,而該解析度感的空間性活性值係指一個圖場所具有之兩個以上物件的解析度感差異。更具體而言,拘束條件係為例如保証解析度感的時間性活性值在一定的預先決定範圍(亦得為可根據時間t的函數來界定的範圍)的條件。而且,具體而言,拘束條件係為例如保証解析度感的空間性活性值在一定的預先決定範圍(亦得為可根據從基準點起算之距離x的函數來界定的範圍)的條件。 此外,影像可為動畫,亦可為靜態畫。影像為動畫時,影像具有兩個以上圖場。其中,一個圖場係指一個畫面,也可稱為一個圖框。 拘束條件儲存部11雖以非揮發性記錄媒體較合適,但亦可用揮發性記錄媒體來實現。拘束條件儲存在拘束條件儲存部11的過程則非所問(不拘)。例如,拘束條件亦可透過記錄媒體儲存在拘束條件儲存部11,也可形成使透過通訊線路等發送的拘束條件儲存在拘束條件儲存部11的形態,亦可形成使透過輸入裝置輸入的拘束條件儲存在拘束條件儲存部11的形態。 受理部12受理具有對被拍攝體進行拍攝所得之一個以上圖場的影像。所謂受理,通常係指從播送裝置發送之影像的接收。但,所謂受理,係包含從滑鼠、觸控板等輸入裝置輸入之資訊的受理、透過有線或者無線的通訊線路發送之資訊的接收、從光碟或磁碟、半導體記憶體等記錄媒體所讀取之資訊的受理等概念。受理部12可由例如播送接收裝置、或有線或無線的通訊裝置來實現。 影像變更部13係對受理部12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和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在此處,所謂應用拘束條件,可為對一個圖場整體的應用,也可為對兩個以上圖場整體的應用。 再者,拘束條件的應用可為將一個或複數個圖場依空間性、或時間性、或空間性及時間性分割為兩個以上,再應用於該分割所得之影像(亦稱為時空區塊)的方式。在這種情形中,影像變更部13係將受理部12所受理的影像分割為兩個以上時空區塊。接著,影像變更部13會對所取得的複數個時空區塊,應用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時空區塊,而取得新的複數個時空區塊。然後,影像變更部13會將新的複數個時空區塊結合,而取得要輸出的影像。此外,時空區塊不限為矩形的連續區域。時空區塊亦可為非矩形且不連續之影像的區域。而且,時空區塊亦可為例如將一個畫面(一個圖場或一個圖框)分割為四個的資料,也可為將n個畫面(n為2以上的整數)分割為8個的資料。其中,分割的數目並非所問(不究)。並且,時空區塊也可為一個像素。 此外,例如,拘束條件為具有亮度閾值的條件時,在存在有亮度超過前述閾值的像素之際,影像變更部13會進行將該像素之亮度值調低的處理。同時,在存在有亮度低於前述閾值的像素之際,影像變更部13會進行將該像素之亮度值調高的處理。 再者,例如,拘束條件為具有解析度閾值的條件時,影像變更部13會以解析度符合拘束條件的方式對該像素及其周邊施行過濾處理。 影像變更部13通常可由MPU或記憶體等來實現。影像變更部13的處理程序通常以軟體來實現,該軟體則儲存於ROM等記錄媒體。但,也可用硬體(專用電路)來實現。 影像輸出部14係將影像變更部13所取得的一個以上圖場輸出。在此處,所謂輸出,通常係指顯示到顯示器或使用投影機進行投影。但,所謂輸出,係包含使用印表機列印、向外部裝置(通常為顯示器裝置)傳送、儲存到記錄媒體、將處理結果傳遞到其它處理裝置或其它程式等概念。 影像輸出部14可看成包含顯示器等輸出裝置,也可看成不包含。影像輸出部14可由輸出裝置驅動器軟體、或輸出裝置的驅動器軟體與輸出裝置等來實現。 接著,使用第2圖的流程圖來說明有關影像處理裝置1的動作。 (步驟S201)受理部12判斷是否受理影像。若受理影像,則進到步驟S202;若不受理影像,則返回到步驟S201。此處的影像具有一個或兩個以上圖場。 (步驟S202)影像變更部13將儲存於拘束條件儲存部11的一個以上拘束條讀取件。 (步驟S203)影像變更部13從步驟S201受理的影像取得一個以上處理對象。所謂處理對象,係為影像處理的對象。其中,在此處,通常影像變更部13係將步驟S201所受理的影像依時間性、或時間性、或空間性及時間性進行分割,而取得兩個以上處理對象(即上述的時空區塊)。但,影像變更部13亦可不將步驟S201所受理的影像分割,而直接將該影像作為處理對象。在此處,將具有一個以上圖場的影像進行分割的技術係為公知技術,其詳細說明容予省略。而且,分割所得的兩個以上處理對象亦可重疊。 (步驟S204)影像變更部13將1代入計數器i。 (步驟S205)影像變更部13判斷第i個處理對象是否存在。若第i個處理對象存在,則進到步驟S206;若不存在,則到步驟S212。 (步驟S206)影像變更部13將1代入計數器j。 (步驟S207)影像變更部13判斷第j個拘束條件是否存在。若第j個拘束條件存在,則進到步驟S208;若不存在,則到步驟S211。 (步驟S208)影像變更部13判斷第i個處理對象是否與第j個拘束條件一致。若和第j個拘束條件不一致,則進到步驟S209;若一致,則到步驟S210。此外,經判斷為和拘束條件一致的處理對象,係直接補註於緩衝器。 (步驟S209)影像變更部13將第i個處理對象修正成與第j個拘束條件一致。然後,影像變更部13將修正後的影像補註到緩衝器。 (步驟S210)影像變更部13將計數器j遞增1。返回到步驟S207。 (步驟S211)影像變更部13將計數器i遞增1。回到步驟205。 (步驟S212)影像變更部13從緩衝器中的處理對象來構成影像。 (步驟S213)影像輸出部14將以步驟S212構成所得的新影像輸出。回到步驟S201。 此外,第2圖的流程圖中,藉由電源斷開或處理結束的插入,處理即告結束。 如以上所述,若依本實施形態,可以輸出保持有畫面整體或影像整體平衡的影像。更具體而言,若依本實施形態,可以輸出符合於使影像和自然法則一致之拘束條件的影像,視聽者可以感覺到影像本來應具有的遠近感、縱深感等。 再者,本實施形態的處理,亦可用軟體來實現。而且,也可利用軟體下載等來分佈配置該軟體。此外,也可將該軟體儲存在CD-ROM等記錄媒體來分佈配置。這種作法亦適用於本說明書中其他實施形態。同時,實現本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的軟體係為如下的程式。亦即,該程式係為在記錄媒體儲存有為應用在輸出之影像的條件,且為從被拍攝體取得之條件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藉以使電腦作為下列各部單元以發揮功能的程式:受理部,受理具有拍攝被拍攝體所得之一個以上圖場的影像;影像變更部,對前述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以及影像輸出部,輸出前述影像變更部所取得之一個以上圖場。 (實施形態2) 本實施形態中,係就從所輸入的影像動態地取得適於要輸出之影像的拘束條件,將該取得的拘束條件應用於所輸入的影像,而獲得保持有整體平衡之輸出影像的影像處理裝置2加以說明。亦即,本實施形態中,相較於實施形態1,係在從輸入影像動態地取得適於所受理之輸入影像的拘束條件方面有所不同。 第3圖為本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2的方塊圖。 影像處理裝置2具備:拘束條件儲存部11、受理部12、拘束條件取得部21、影像變更部13、以及影像輸出部14。 拘束條件取得部21從受理部12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一個以上拘束條件。換言之,拘束條件取得部21從受理部12所受理之影像取得要應用於該影像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 具體而言,例如,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從受理部12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為預先決定之一種以上特徵量,且為依每各個種類取得一個以上特徵量。再者,拘束條件取得部21按每個種類,使用對應該種類的一個以上特徵量,來取得拘束條件。 更具體而言,例如,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取得受理部12受理之影像所具有之一個圖場的全部像素的像素值。然後,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對圖場之各像素的像素值空間分佈,使用最小平方法等進行回歸分析,而獲得回歸曲面。接著,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以各像素之像素值落到由回歸曲面所預定之閾值以內範圍的方式,將像素值變更為閾值而取得拘束條件,該像素值為超過由回歸曲面所預定之閾值的程度而與回歸曲面的像素值有差異。藉由這種拘束條件,可界定各像素之像素值的存在區域。 再者,例如,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對圖場的各像素,製作以顯示從作為基準之像素(例如為座標值(0,0)的像素,最左上部的像素)起算之相對位置的資訊(距離或順序等)與像素值(L)為軸的二維以上曲線,而使用最小平方法等將該曲線進行回歸分析,而取得回歸曲線或回歸曲面。此外,拘束條件取得部21亦可製作例如位置(x,y)和像素值(L)的3維曲線、時空位置(x,y,t)和像素值(L)的4維曲線,使用最小平方法等將該曲線進行回歸分析,而取得回歸曲面。 接著,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以各像素的像素值落到由回歸曲線或回歸曲面所預定之閾值以內範圍的方式,將像素值變更為閾值而取得拘束條件,該像素值為超過由回歸曲線或回歸曲面所預定的閾值,這種拘束條件的影像(image)圖顯示於第4圖。第4圖中,41為拘束條件取得部21所取得的2維曲線。42為對41的曲線進行回歸分析所得的回歸曲線。431和432係顯示拘束條件。亦即,431為從回歸曲線上的各點朝預定閾值大小的正(plus)方向具有距離的曲線,係為像素值的最大值曲線。432為從回歸曲線上的各點朝預定閾值大小的負(minus)方向具有距離的曲線,係為像素值的最小值曲線。 還有,在此處,圖場的具體例係顯示於第5圖。影像所具有的一個圖場係如第5圖所示地拍攝雪景的影像。拘束條件取得部21取得例如第5圖影像的各像素亮度。接著,拘束條件取得部21對以各像素的座標值和像素之亮度為軸的空間分佈,使用最小平方法等進行回歸分析,而獲得回歸曲面。然後,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以各像素的亮度落到由回歸曲面所預定的閾值以內範圍的方式,將亮度變更為閾值而取得拘束條件,該亮度為超過預定閾值。這種拘束條件,即成為對於視聽者而言具有越前面之像素的亮度越大,越後面亮度越小之傾向的拘束條件。應用這種拘束條件的輸出影像,可以使視聽者感覺到雪景的開闊感或冬天的凝重空氣感,對視聽者而言為容易觀看的影像。亦即,這種輸出影像為可看成前面區域的明亮區域、和可看成後面區域的陰暗區域已取得平衡的影像。 而且,具體而言,例如,拘束條件取得部21係取得受理部12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圖場中的兩個以上各物件(物件亦可為時空區塊)的解析度感。亦即,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辨識一個圖場的兩個以上物件,而取得各物件之重心的座標值和解析度感。其次,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對以各物件重心之座標值和解析度感為軸的空間分佈,使用最小平方法等,進行回歸分析,而獲得回歸曲面。接著,拘束條件取得部21以各物件之解析度感落到由回歸曲面所預定的閾值以內之範圍的方式,將解析度感變更為閾值而取得拘束條件,該解析度感為超過所預定的閾值。藉由這種拘束條件,可以界定各物件之解析度感的存在區域。而在此處,圖場的具體例顯示於第6圖。影像所具有的一個圖場係為拍攝如第6圖所示之存在有多數向日葵的向日葵農田的影像。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透過抽出第6圖的影像輪廓,而抽出向日葵花的部分(物件的一例)。接著,拘束條件取得部21取得各向日葵花部分之重心的座標值和解析度感。然後,拘束條件取得部21對以各向日葵花之重心的座標值和解析度感為軸的空間分佈,使用最小平方法等進行回歸分析,而獲得回歸曲面。其次,拘束條件取得部21以各向日葵花之解析度感落到由回歸曲面所預定閾值以內之範圍的方式,將解析度感變更為閾值而取得拘束條件,該解析度感為超過預定閾值。這種拘束條件即成為對視聽者而言具有前面的向日葵花的解析度感較高,越到後面向日葵花的解析度感越低之傾向的拘束條件。應用這種拘束條件的輸出影像可以讓人感覺到遠近感或縱深感,對視聽者而言為容易觀看的影像。 而且,拘束條件取得部21係以例如以下方式取得解析度感。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將一個圖場分割為兩個以上時空區塊。接著,拘束條件取得部21對各時空區塊進行頻率分析。然後,拘束條件取得部21計算第一閾值以上之高頻成分的比例。接著,拘束條件取得部21按照高頻成分的比例來決定解析度感。並且,設拘束條件取得部21保持有例如高頻成分之比例的寬度和解析度感的對應表。此外,拘束條件取得部21亦可保持有頻率分佈和解析度感的對應表。這種情況下,拘束條件取得部21也可對各時空區塊進行頻率分析而取得頻率分佈,以取得與最近似該取得之頻率分佈的頻率分析成對的解析度感。 再者,拘束條件取得部21亦可以例如以下方式取得解析度感。亦即,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取得構成影像或部分影像(時空區塊)之各像素的空間性活性值。然後,拘束條件取得部21取得空間性活性值在閾值以上之像素的比例。接著,拘束條件取得部21按照該比例來決定解析度感。而且,使拘束條件取得部21保持有例如空間性活性值在閾值以上之像素的比例寬度和解析度感的對應表。此外,拘束條件取得部21亦可保持有空間性活性值之分佈和解析度感的對應表。這種情況中,拘束條件取得部21亦可取得構成影像或部分影像之各像素的空間性活性值,以取得與最近似該取得之空間性活性值的分佈之空間性活性值分佈成對的解析度感。 拘束條件取得部21通常得由MPU或記憶體等來實現。拘束條件取得部21之處理程序通常係以軟體來實現,該軟體係儲存於ROM等記錄媒體。但也可用硬體(專用電路)來實現。 其次,使用第7圖的流程圖來說明有關影像處理裝置2的動作。第7圖的流程圖中,有關與第2圖的流程圖相同的步驟,其說明容予省略。 (步驟S701)拘束條件取得部21對第i個處理對象取得一個以上拘束條件。這種處理稱為拘束條件取得處理。有關拘束條件取得處理,係使用第8圖的流程圖來說明。 此外,第8圖的流程圖中,拘束條件係按每個處理對象來取得。但,拘束條件也可按例如每個受理部12所受理之影像來取得。亦即,處理對象和拘束條件也可不必以1對1之方式對應。 再者,第8圖的流程圖中,藉由電源斷開或處理結束的插入,處理即告結束。 接著,使用第8圖的流程圖來說明有關步驟S701的拘束條件取得處理。 (步驟S801)拘束條件取得部21將1代入計數器i。 (步驟S802)拘束條件取得部21判斷第i種應取得之特徵量是否存在。若第i種應取得之特徵量存在,則進到步驟S803;若不存在,返回到上位處理。此外,應取得之特徵量的種類通常係預先決定。應取得之特徵量的種類為例如像素值與解析度感。 (步驟S803)拘束條件取得部21針對處理對象取得第i種一個以上特徵量。 (步驟S804)拘束條件取得部21對步驟S803所取得之一個以上特徵量進行分析處理。而所謂分析處理,係指例如上述的回歸分析。 (步驟S805)拘束條件取得部21對第i種應取得的特徵量,將預先決定的條件應用到步驟S804中的分析結果,而取得拘束條件。 (步驟S806)拘束條件取得部21將計數器i遞增1。 而且,第8圖之流程圖中,會有不需要步驟S804之分析處理的情形。在這種情形下,步驟S805中,拘束條件取得部21會對第i種應取得之特徵量,將預先決定的條件應用到步驟S803所取得的一個以上特徵量,以取得拘束條件。 如以上所述,若依本實施形態,可以輸出保持有整體平衡的影像。而且,若依本實施形態,從輸入影像動態地取得適於要輸出之影像的拘束條件,將該取得的拘束條件應用到輸入影像,即可輸出保持有整體平衡的影像。 再者,實現本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的軟體係為如以下所述的程式。亦即,該程式係為記錄媒體中儲存有使電腦作為下列各部單元以發揮功能的程式:受理部,受理具有拍攝被拍攝體所得之一個以上圖場的影像;拘束條件取得部,從前述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一個以上拘束條件;影像變更部,對前述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前述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以及影像輸出部,輸出前述影像變更部所取得的一個以上圖場。 (實施形態3) 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有關動態地選擇適於要輸出之影像的拘束條件,將該選擇之拘束條件應用於影像,而輸出保持有整體平衡之影像的影像處理裝置3。亦即,本實施形態中,和實施形態1相比較,在動態地選擇適於所受理之輸入影像的拘束條件方面有所不同。 第9圖為本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3的方塊圖。 影像處理裝置3具備:拘束條件儲存部31、受理部12、影像變更部33、及影像輸出部14。 影像變更部33具備:特徵量取得裝置331、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及影像取得裝置333。 拘束條件儲存部31可儲存兩組以上由一個以上拘束條件和特徵量條件所組成的配組。所謂特徵量條件係指有關於圖場內物件之特徵量的條件。 在此處,圖場內物件的特徵量亦可稱為圖場特徵量。圖場內物件可為有實體的物件(例如,影像中的向日葵花),也可為分割影像所得的時空區塊等。此外,特徵量具有例如為一個以上圖場之一部份的特徵量的近傍特徵量、及為一個以上圖場整體之特徵量的整體特徵量。近傍特徵量有例如像素值、活性值(activity)、時空相關性、移動向量、頻率分佈等。再者,所謂活性值係指例如複數個像素之最大值及最小值、動態範圍(DR)、複數個像素間的差分值等。複數個像素間的差分值可為空間內之複數個像素間的差分值,也可為時間方向之複數個像素間的差分值,亦可為空間內及時間方向之複數個像素間的差分值。還有,整體特徵量有例如影像整體的像素值分佈、影像整體的移動向量分佈、一個或兩個以上影像整體的時空相關性、影像整體的雜訊量、影像格式、圖場內物件的數目(單數個或複數個等)、和為一個以上影像之內容有關的內容資訊、圖案検測結果(臉部等)等。在此處,所謂內容資訊,係指例如電子節目表(EPG)具有的節目類型、標題、演出者姓名等。此外,一個以上特徵量亦宜稱為特徵量向量。 特徵量條件係指例如物件數目(單數個或複數個等)、圖場內複數個像素的動態範圍、時空區塊內複數個像素的動態範圍等。再者,特徵量條件也可為例如時空區塊內之解析度感的寬度、或解析度感的分佈、或將解析度感的分佈施以回歸分析所得的回歸曲面等。此外,特徵量條件亦可為例如時空區塊內的像素值寬度、或像素值分佈、或將像素值分佈施以回歸分析所得的回歸曲面等。 拘束條件儲存部31雖以非揮發性記錄媒體較合適,但亦可用揮發性記錄媒體來實現。資訊(拘束條件和特徵量條件的配組)儲存在拘束條件儲存部31的過程則非所問。例如,資訊藉由記錄媒體儲存在拘束條件儲存部31亦可,使通過通訊線路等傳送的資訊儲存在拘束條件儲存部31亦可,或者使藉由輸入裝置輸入的資訊儲存在拘束條件儲存部31亦可。 影像變更部33係對受理部12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並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 影像變更部33通常得由MPU或記憶體等來實現。影像變更部33的處理程序通常係以軟體來實現,該軟體則儲存於ROM等記錄媒體。但,也可用硬體(專用電路)來實現。 構成影像變更部33的特徵量取得裝置331從受理部12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預定的一個以上特徵量。特徵量取得裝置331也可將一個以上圖場分割為一個以上時空區塊(亦為處理對象),再從該各處理對象取得預定之一個以上特徵量。即使在從時空區塊取得特徵量的情形中,也是從一個以上圖場取得一個以上特徵量。還有,特徵量取得裝置331取得的特徵量係為例如物件數量、解析度感、解析度感的分佈、將解析度感的分佈施以回歸分析所得的回歸曲面、像素值、像素值分佈、或將像素值分佈施以回歸分析所得的回歸曲面等。 特徵量取得裝置331通常得由MPU或記憶體等來實現。特徵量取得裝置331之處理程序通常係用軟體來實現,該軟體則儲存於ROM等記錄媒體。但,也可用硬體(專用電路)來實現。 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決定與一個以上特徵量一致的一個以上特徵量條件,而從拘束條件儲存部31取得與一個以上各特徵量條件形成配組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例如,特徵量為將解析度感的分佈施以回歸分析所得的回歸曲面時,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會決定和該回歸曲面最近似的回歸曲面(特徵量條件),而從拘束條件儲存部31取得與該最近似的回歸曲面成對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再者,特徵量為解析度感時,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會決定和該解析度感對應的特徵量條件,而從拘束條件儲存部31取得與該特徵量條件成對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還有,特徵量為將像素值的分佈施以回歸分析所得的回歸曲面時,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會決定和該回歸曲面最近似的回歸曲面(特徵量條件),而從拘束條件儲存部31取得與該最近似的回歸曲面成對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 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通常得由MPU或記憶體等來實現。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之處理程序通常係以軟體來實現,而該軟體則儲存於ROM等記錄媒體。但,亦可用硬體(專用電路)來實現。 影像取得裝置333對受理部12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所取得之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影像取得裝置333的處理係和影像變更部13的處理相同。 影像取得裝置333通常得由MPU或記憶體等來實現。影像取得裝置333之處理程序通常係以軟體來實現,而該軟體則儲存於ROM等記錄媒體。但,亦可用硬體(專用電路)來實現。 接著,使用第10圖的流程圖來說明有關影像處理裝置3的動作。關於第10圖的流程圖,有關與第2圖的流程圖相同的步驟,其說明容予省略。 (步驟S1001)影像變更部33對第i個處理對象,選擇一個以上拘束條件。這種處理稱為拘束條件選擇處理。有關拘束條件選擇處理,茲使用第11圖的流程圖來說明。 此外,第10圖的流程圖中,拘束條件按每個處理對象來選擇。但,拘束條件亦可按例如每個受理部12所受理之影像來取得。亦即,處理對象和拘束條件也可不必一定以1對1的方式對應。 而且,第10圖的流程圖中,藉由電源斷開或處理結束的插入,處理即告結束。 接著,使用第11圖的流程圖來說明有關步驟S1001的拘束條件選擇處理。第11圖的流程圖中,有關與第8圖的流程圖相同的步驟,其說明容予省略。 (步驟S1101)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將1代入計數器j。 (步驟S1102)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判斷第j個特徵量條件是否存在於拘束條件儲存部31。若存在,則進至步驟S1103;若不存在,則到步驟S806。 (步驟S1103)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將特徵量取得裝置331在步驟S803取得之一個以上特徵量和存在於拘束條件儲存部31的第j個特徵量條件進行對比。 (步驟S1104)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根據在步驟S1103對比的結果,判斷一個以上特徵量是否符合第j個特徵量條件。一個以上特徵量符合第j個特徵量條件時,進到步驟S1105;若不符合時,進到步驟S1106。 (步驟S1105)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從拘束條件儲存部31取得與第j個特徵量條件成對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 (步驟S1106)拘束條件取得裝置332將計數器j遞增1。返回到步驟S1102。 如以上所述,若依本實施形態,可以輸出保持有整體平衡的影像。而且,若依本實施形態,可以動態地選擇適於要輸出之影像的拘束條件,將該選擇的拘束條件應用到影像,而輸出保持有整體平衡的影像。 再者,實現本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的軟體係為如下的程式。亦即,該程式係為在記錄媒體中儲存有兩組以上由拘束條件、與為有關圖場內物件之特徵量之條件的特徵量條件所組成的配組,使電腦作為下列各單元以發揮功能的程式:受理部,受理具有拍攝被拍攝體所得之一個以上圖場之影像;影像變更部,對前述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以及影像輸出部,輸出前述影像變更部所取得之一個以上圖場。前述影像變更部係為具備下列各裝置以使電腦發揮功能的程式:特徵量取得裝置,而前述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預先決定之一個以上特徵量;拘束條件取得裝置,決定與前述一個以上特徵量一致的一個以上特徵量條件,並從前述記錄媒體取得與該一個以上各特徵量條件形成配組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影像取得裝置,對前述受理部所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前述拘束條件取得裝置所取得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該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 (實施形態4) 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有關對拍攝該被拍攝體所得的一個以上各影像,應用從被拍攝體取得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以符合拘束條件的方式將所輸入的輸入影像施行處理,以取得輸出影像的影像處理裝置4。本實施形態和實施形態1相比較,不同點係在:對所受理之輸入影像,施以預先決定的影像處理,而以符合拘束條件之方式對該施以影像處理的影像(亦稱為處理影像)進行變更,而取得輸出影像。 第12圖為本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4的方塊圖。影像處理裝置4為例如電視接收機、DVD播放機等。 影像處理裝置4具備:拘束條件儲存部11、受理部12、影像處理部41、影像變更部43、以及影像輸出部14。 影像處理部41將受理部12所受理的影像施以處理,而獲得處理影像。在此處,影像處理部41施行的影像處理為例如像素數變換的處理或雜訊除去處理等。但,影像處理亦可為其他處理。此外,由於像素數變換的處理或雜訊除去處理係為公知技術,故其說明從略。 影像變更部43對處理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影像變更部43的處理和影像變更部13相比較,不同之點在於:影像變更部43通常係以影像處理部41所取得的處理影像作為處理對象。 再者,例如拘束條件為具有亮度之閾值的條件時,在亮度不符合前述閾值的像素存在之際,影像變更部43會將影像處理部41的處理變更為該像素之亮度值符合拘束條件的處理。所謂影像處理部1之處理的變更,係為例如影像處理部41要利用之處理參數的變更。 此外,例如拘束條件為具有解析度之閾值的條件時,影像變更部43會將影像處理部41的處理變更為使解析度符合拘束條件的處理。所謂影像處理部41之處理的變更,係為例如影像處理部41要利用之處理參數的變更。 影像處理部41及影像變更部43通常得由MPU或記憶體等來實現。影像處理部41等之處理程序通常係以軟體來實現,該軟體則儲存於ROM等記錄媒體。但,亦可用硬體(專用電路)來實現。 接著,使用第13圖的流程圖來說明有關影像處理裝置4的動作。第13圖的流程圖中,係僅就與第2圖的流程圖不同的步驟加以說明。 (步驟S1301)影像處理部41對受理部12所受理的影像施以處理,而獲得處理影像。 而且,第13圖之流程圖的步驟S203中,影像變更部43從處理影像取得一個以上處理對象。 再者,第13圖的流程圖中,藉由電源斷開或處理結束的插入,處理即告結束,如以上所述,若依本實施形態,藉由像素數變換的處理或雜訊除去處理等影像處理(亦可稱為前處理),則縱使在失去全畫面之平衡的情況下,亦可輸出保持有畫面整體或影像整體之平衡的影像。更具體而言,若依本實施形態,藉由像素數變換的處理或雜訊除去處理等影像處理,即使在失去全畫面之平衡的情況下,也可以輸出適合於使影像和自然法則一致之拘束條件的影像,視聽者可以感覺到影像本來應具有的遠近感、縱深感等。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影像變更部的處理之前,由影像處理部41進行處理的做法,亦可應用在實施形態2之影像處理裝置2、或實施形態3之影像處理裝置3等其他影像處理裝置,應無庸贅言。影像處理裝置2具備影像處理部41時,拘束條件取得部21通常會從受理部12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但,這種情況下,拘束條件取得部21也可從為影像處理部41之結果的處理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一個以上拘束條件。再者,影像處理裝置3具備影像處理部41時,特徵量取得裝置331通常從受理部12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預先決定的一個以上特徵量。但,這種情況下,特徵量取得裝置331也可從為影像處理部41之結果的處理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預先決定的一個以上特徵量。 還有,實現本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的軟體係為如下的程式。亦即,該程式為在記錄媒體中儲存有一個以上拘束條件,而該拘束條件為應用在要輸出之影像的條件,且為要從被拍攝體取得的條件,藉以使電腦作為下列各部單元而發揮功能的程式:受理部,受理具有拍攝被拍攝體所得之一個以上圖場的影像;影像處理部,將前述受理部所受理的影像施以處理而獲得處理影像;影像變更部,對前述處理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前述一個以上之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以及影像輸出部,輸出前述影像變更部所取得之一個以上圖場。 (實施形態5) 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有關從所輸入的影像動態地取得適於要輸出之影像的拘束條件,而將該取得之拘束條件應用於所輸入的影像,而獲得保持有整體平衡之輸出影像的影像處理裝置5。本實施形態中,和實施形態2或實施形態3不同之點在於:使用輸入影像以外的資訊取得拘束條件。 第14圖為本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5的方塊圖。影像處理裝置5為例如電視接收機、DVD播放機等。 影像處理裝置5具備:拘束條件儲存部31(或拘束條件儲存部11)、受理部12、影像處理部41、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拘束條件取得部52、影像變更部43、及影像輸出部14。 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取得一個以上被拍攝體的資訊(稱為被拍攝體資訊)。所謂被拍攝體,係指影現於受理部12所受理之影像的物件。所謂被拍攝體資訊,通常為被拍攝體的屬性。被拍攝體資訊為例如被拍攝體和攝影機的距離。所謂被拍攝體資訊,亦可為例如被拍攝體的實際大小、被拍攝體的照度等。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使用例如測距感測器來取得從攝影機到被拍攝體為止的距離。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使用例如照度感測器來取得被拍攝體的照度。而且,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也可例如從使用者受理被拍攝體的資訊,該被拍攝體的資訊為從攝影機到被拍攝體的為止的距離、或被拍攝體的實際大小等被拍攝體的資訊。 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得藉由例如測距感測器、或照度感測器、或從輸入裝置受理輸入的受理裝置來實現。 拘束條件取得部52使用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所取得的一個以上被拍攝體資訊來取得一個以上拘束條件。再者,拘束條件取得部52亦可使用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所取得的一個以上被拍攝體資訊與影像來取得一個以上拘束條件。而且,拘束條件取得部52亦可取得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所取得的一個以上被拍攝體資訊直接作為拘束條件。此外,此處的影像雖為影像處理部41所取得的處理影像,亦可為受理部12所受理的影像。又,所謂影像,係指影像整體或影像的一部分。 具體而言,例如拘束條件儲存部31保持有兩組以上由從攝影機起算的距離幅度、及以亮度或解析度感等特徵量作為參數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所成的配組。然後,拘束條件取得部52會取得和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所取得之從攝影機起算之距離對應的拘束條件。 再者,具體而言,例如,拘束條件取得部52會取得與從影像取得之一個以上特徵量及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所取得之一個以上被拍攝體資訊相對應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亦即,拘束條件取得部52會決定與從影像取得之一個以上特徵量及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所取得之一個以上被拍攝體資訊一致的一個以上特徵量條件。然後,拘束條件取得部52會取得與所決定之一個以上各特徵量條件成對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 並且,具體而言,例如,拘束條件取得部52取得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所取得之被拍攝體的照度作為拘束條件。 拘束條件取得部52通常得由MPU或記憶體等來實現。拘束條件取得部52的處理程序通常係以軟體來實現,而該軟體則儲存於ROM等記錄媒體。但,也可用硬體(專用電路)來實現。 其次,使用第15圖之流程圖來說明有關影像處理裝置5的動作。第15圖之流程圖中,係僅就與第13圖之流程圖不同的步驟加以說明。 (步驟S1501)拘束條件取得部52對第i個處理對象取得一個以上拘束條件。這種處理稱為拘束條件選擇處理。茲使用第16圖的流程圖來說明有關拘束條件選擇處理。 此外,第15圖的流程圖中,拘束條件按每個處理對象來取得。然而,拘束條件亦可例如按每個影像處理部41所取得的處理影像來取得。亦即,處理的對象和拘束條件也可不必以1對1的方式對應。 並且,第15圖的流程圖中,藉由電源斷開或處理結束的插入,處理即告結束。 接著,使用第16圖的流程圖來說明有關步驟S1501的拘束條件選擇處理。 (步驟S1601)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51取得一個以上被拍攝體資訊。 (步驟S1602)拘束條件取得部52將1代入計數器i。 (步驟S1603)拘束條件取得部52判斷第i個特徵量條件是否存在於拘束條件儲存部31。若第i個特徵量條件存在,則進到步驟S1604;若不存在,則返回到上位處理。 (步驟S1604)拘束條件取得部52將第i個特徵量條件、與步驟S1601取得之一個以上被拍攝體資訊進行對比。 (步驟S1605)拘束條件取得部52根據步驟S1604之對比的結果,判斷一個以上被拍攝體資訊是否與第i個特徵量條件一致。如與第i個特徵量條件一致,則進到步驟S1606;若不一致,則到步驟S1607。 (步驟S1606)拘束條件取得部52從拘束條件儲存部31取得與第i個特徵量條件成對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 (步驟S1607)拘束條件取得部52將計數器i遞增1。返回到步驟S1603。 如以上所述,若依本實施形態,可以輸出保持有畫面整體或影像整體之平衡的影像。更具體而言,可以輸出符合適於取得之被拍攝體資訊之拘束條件的影像,視聽者可感覺影像本來應具有的遠近感、縱深感等。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影像處理裝置5亦可為不具備影像處理部41的構成。 再者,實現本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的軟體,係為如下的程式。亦即,該程式係為使電腦作為下列各部單元以發揮功能的程式:受理部,受理具有拍攝被拍攝體所得之一個以上圖場的影像;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取得一個以上被拍攝體之資訊;拘束條件取得部,使用前述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所取得之一個以上被拍攝體的資訊,以取得一個以上拘束條件;影像變更部,對前述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前述拘束條件取得部所取得之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以及影像輸出部,輸出前述影像變更部所取得之一個以上圖場。 此外,第17圖係顯示執行本說明書所述之程式以實現上述各種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的電腦的外觀。上述實施形態可電腦硬體及在其上執行之電腦程式來實現。第17圖為電腦系統300的概觀圖,第18圖為電腦系統300的方塊圖。 第17圖中,電腦系統300包括:含FD驅動器、CD-ROM驅動器的電腦301、鍵盤302、滑鼠303、監視器304、FD驅動器3011、CD-ROM驅動器3012。 第18圖中,除了第17圖之構成要素之外,電腦301再包含:MPU 3013;連接於CD-ROM驅動器3012以及FD驅動器3011的匯流排3014;用以儲存啟動程式等程式的ROM 3015;連接於MPU 3013,用以暫時儲存應用程式之命令,同時提供暫時儲存空間的RAM 3016;及用以儲存應用程式、系統程式、及資料的硬碟3017。此處雖未圖示,但電腦301也可包含提供和LAN連接的網路卡。 使電腦系統300執行上述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功能的程式,可儲存在CD-ROM 3101或FD 3102,挿入CD-ROM驅動器3012或FD驅動器3011,再傳送到硬碟3017。也可採用取代方案,將程式經由未圖示的網路傳到電腦301,再儲存在硬碟3017。程式係在執行之際載入RAM 3016。程式也可從CD-ROM 3101、FD 3102載入或直接由網路載入。 程式亦可不必包含使電腦301執行上述實施形態之影像處理裝置功能的作業系統(OS)、或第三方程式等。程式可只包含以控制態樣叫出適當功能(模組)以獲得所期望之結果的命令部分。至於電腦系統300如何運作,係為公知技術,其詳細說明容予省略。 此外,上述程式中,在接收影像的步驟等方面,並不包含利用硬體執行的處理,例如,在接收步驟中使用調諧器或界面卡等執行的處理(只用硬體執行的處理)。 而且,執行上述程式的電腦可為單數,亦可為複數。亦即,可以施行集中處理,或者,也可施行分散處理。 此外,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各處理(各功能)可藉由利用單一的裝置(系統)施行集中處理來實現,或者,也可藉由利用複數個裝置施行分散處理來實現。 本發明並非限定以上所述的實施形態,而是可作各種變更,而這些變更亦包含在本發明之範圍內,應無庸贅言。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述,本發明的影像處理裝置具有可輸出保持有整體平衡之影像的功效,對做為電視接收機等極為有用。 1、2、3、4、5‧‧‧影像處理裝置 11、31‧‧‧拘束條件儲存部 12‧‧‧受理部 13、33、43‧‧‧影像變更部 14‧‧‧影像輸出部 21‧‧‧拘束條件取得部 41‧‧‧影像處理部 51‧‧‧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 52‧‧‧拘束條件取得部 331‧‧‧特徵量取得裝置 332‧‧‧拘束條件取得裝置 333‧‧‧影像取得裝置 300‧‧‧電腦系統 301‧‧‧電腦 302‧‧‧鍵盤 303‧‧‧滑鼠 304‧‧‧監視器 3011‧‧‧FD驅動器 3012‧‧‧CD-ROM驅動器 3013‧‧‧MPU 3014‧‧‧匯流排 3015‧‧‧ROM 3016‧‧‧RAM 3017‧‧‧硬碟 3101‧‧‧CD-ROM 3102‧‧‧FD S201~S211‧‧‧步驟 S801~S806‧‧‧步驟 S1101~S1106‧‧‧步驟 S1601~S1607‧‧‧步驟 第1圖為實施形態1之影像處理裝置的方塊圖;第2圖為說明有關影像處理裝置之動作的流程圖;第3圖為實施形態2之影像處理裝置的方塊圖;第4圖為顯示拘束條件之影像(image)的圖;第5圖為顯示圖場的具體例圖;第6圖為顯示圖場的具體例圖;第7圖為說明有關影像處理裝置之動作的流程圖;第8圖為說明有關拘束條件取得處理的流程圖;第9圖為實施形態3之影像處理裝置的方塊圖;第10圖為說明有關影像處理裝置之動作的流程圖;第11圖為說明有關拘束條件選擇處理的流程圖;第12為實施形態4之影像處理裝置4的方塊圖;第13為說明有關影像處理裝置4之動作的流程圖;第14圖為實施形態5之影像處理裝置5的方塊圖;第15圖為說明有關影像處理裝置5之動作的流程圖;第16圖為說明有關拘束條件選擇處理的流程圖;第17圖為實施形態之電腦系統的概觀圖;以及第18圖為電腦系統的方塊圖。 1‧‧‧影像處理裝置 11‧‧‧拘束條件儲存部 12‧‧‧受理部 13‧‧‧影像變更部 14‧‧‧影像輸出部
权利要求:
Claims (13) [1] 一種影像處理裝置,具備:拘束條件儲存部,可儲存一個以上拘束條件,該拘束條件係為要應用在要輸出之影像的條件,且為要從被拍攝體取得的條件;受理部,受理具有拍攝被拍攝體所得之一個以上圖場的影像;影像變更部,對前述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前述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以及影像輸出部,輸出前述影像變更部所取得的一個以上圖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處理裝置,其中,還具備處理前述受理部所受理的影像,以獲得處理影像的影像處理部,其中前述影像變更部係對前述處理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前述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影像處理裝置,其中,再具備從前述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一個以上拘束條件的拘束條件取得部,其中前述拘束條件儲存部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係為前述拘束條件取得部所取得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影像處理裝置,其中,更具備: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取得一個以上被拍攝體的資訊;以及拘束條件取得部,使用前述被拍攝體資訊取得部所取得之一個以上被拍攝體的資訊,以取得一個以上拘束條件,其中前述拘束條件儲存部之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係為前述拘束條件取得部所取得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拘束條件儲存部儲存有兩組以上由拘束條件、與為有關圖場內物件特徵量之條件的特徵量條件所組成的配組,而前述影像變更部具備:特徵量取得裝置,從前述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取得預先決定之一個以上特徵量;拘束條件取得裝置,決定與前述一個以上特徵量一致的一個以上特徵量條件,而取得與該一個以上各特徵量條件形成配組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以及影像取得裝置,對前述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前述拘束條件取得裝置所取得之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該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從前述拘束條件儲存部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影像處理裝置,其中,儲存於前述拘束條件儲存部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係至少包含以圖場所具有之像素的像素值作為參數的條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影像處理裝置,其中,儲存於前述拘束條件儲存部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係至少包含以像素值的時間性活性值作為參數的條件,而該像素值的時間性活性值係為時間上連續之兩個以上圖場所具有之像素的像素值變化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影像處理裝置,其中,儲存於前述拘束條件儲存部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係至少包含以像素值的空間性活性值作為參數的條件,而該像素值的空間性活性值係為一個圖場所具有之兩個以上像素的像素值差異。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處理裝置,其中,儲存於前述拘束條件儲存部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係至少包含以圖場內之物件的解析度感作為參數的條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影像處理裝置,其中,儲存於前述拘束條件儲存部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係至少包含以解析度感的時間性活性值作為參數的條件,而該解析度感的時間性活性值係為時間上連續之兩個以上圖場內之物件的解析度感變化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影像處理裝置,其中,儲存於前述拘束條件儲存部的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係至少包含以解析度感的空間性活性值作為參數的條件,而該解析度感的空間性活性值係為一個圖場所具有之兩個以上物件的解析度感差異。 [12] 一種影像處理方法,係在記錄媒體中儲存有一個以上拘束條件,而該拘束條件係為應用在輸出之影像的條件,且為從被拍攝體取得的條件,並藉由受理部、影像變更部、以及影像輸出部來實現的影像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影像處理方法具備:受理步驟,由前述受理部受理具有拍攝被拍攝體所得之一個以上圖場的影像;影像變更步驟,由前述影像變更部對前述受理步驟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以及影像輸出步驟,由前述影像輸出部輸出前述影像變更步驟所取得的一個以上圖場。 [13] 一種記錄媒體,係記錄有程式的記錄媒體,該程式為在記錄媒體中儲存有一個以上拘束條件,而該拘束條件係為應用在要輸出之影像的條件,且為從被拍攝體取得的條件,用於使電腦作為下列各部單元而發揮功能的程式:受理部,受理具有拍攝被拍攝體所得之一個以上圖場的影像;影像變更部,對前述受理部受理之影像所具有的一個以上圖場,應用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使其變更為與前述一個以上拘束條件一致的一個以上圖場,而取得新的一個以上圖場;以及影像輸出部,輸出前述影像變更部所取得的一個以上圖場。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KR102163424B1|2020-10-08|인터리빙된 채널 데이터를 위한 구성가능한 컨볼루션 엔진 KR101699919B1|2017-01-26|다중 노출 퓨전 기반에서 고스트 흐림을 제거한 hdr 영상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CN110574025B|2020-08-11|用于合并交错通道数据的卷积引擎 US8072511B2|2011-12-06|Noise reduc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noise reduc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US20100265353A1|2010-10-21|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Sensing Device And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 US9591237B2|2017-03-07|Automated generation of panning shots KR20150108774A|2015-09-30|비디오 시퀀스를 프로세싱하는 방법, 대응하는 디바이스, 컴퓨터 프로그램 및 비일시적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US10887519B2|2021-01-05|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tabilising frames of a captured video sequence CN110637297B|2021-01-12|卷积引擎、数据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US9007483B2|2015-04-14|Image synthesis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image synthesis for synthesizing a plurality of images of different exposure times JP6193721B2|2017-09-06|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7522189B2|2009-04-21|Automatic stabiliz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utomatic stabiliz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utomatic stabilization control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TWI559762B|2016-11-21|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 recording medium US9363526B2|2016-06-07|Video and image compression based on position of the image generating device CN110827200A|2020-02-21|一种图像超分重建方法、图像超分重建装置及移动终端 JP2012128529A|2012-07-05|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WO2018078986A1|2018-05-03|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2153240B|2021-11-09|一种调整图像画质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21044652A|2021-03-18|動きベクトル検出装置及び動きベクトル検出方法 KR20200097543A|2020-08-19|Ar 기반 퍼포먼스 영상 관람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퍼포먼스 영상 제공 방법 WO2018084051A1|2018-05-11|情報処理装置、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8056906A|2018-04-05|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opovic et al.2017|Computational Imaging Applications CN112752086A|2021-05-04|用于环境映射的图像信号处理器、方法和系统 CN112771843A|2021-05-07|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成像系统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9836812B2|2017-12-05| WO2013061810A1|2013-05-02| EP2747415A1|2014-06-25| JPWO2013061810A1|2015-04-02| CN103858421B|2018-07-20| CN103858421A|2014-06-11| US20140292762A1|2014-10-02| KR101838342B1|2018-03-13| BR112014009109A2|2017-04-18| EP2747415A4|2015-04-15| KR20140084044A|2014-07-04| JP6134267B2|2017-05-24| IN2014CN03705A|2015-10-09| TWI559762B|2016-11-2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2825482B2|1986-08-02|1998-11-18|ソニー株式会社|ディジタル画像信号の補間装置| JP3072306B2|1996-01-29|2000-07-31|ソニー株式会社|ディジタルビデオ信号変換装置及び変換方法| US6975329B2|2002-12-09|2005-12-13|Nvidia Corporation|Depth-of-field effects using texture lookup| JP4143916B2|2003-02-25|2008-09-03|ソニー株式会社|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403568B2|2003-08-13|2008-07-22|Apple Inc.|Pre-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reduction of video sequences and bit rate reduction of compressed video sequences using temporal filtering| US7436405B2|2004-05-14|2008-10-14|Microsoft Corporation|Terrain rendering using nested regular grids| JP4736516B2|2005-04-22|2011-07-27|ソニー株式会社|生体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US8098256B2|2005-09-29|2012-01-17|Apple Inc.|Video acquisition with integrated GPU processing| KR101478669B1|2006-09-29|2015-01-02|톰슨 라이센싱|적응성 픽셀-기반의 필터링을 위한 자동 파라미터 추정| US8269886B2|2007-01-05|2012-09-18|Marvell World Trade Ltd.|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low-resolution video| DE602007004841D1|2007-07-08|2010-04-01|Univ Liege|Extraktor für visuellen Hintergrund| US8687918B2|2008-03-05|2014-04-01|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JP5434361B2|2009-02-24|2014-03-05|株式会社リコー|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460173B2|2009-08-13|2014-04-02|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撮像装置| JP4599457B1|2009-09-18|2010-12-15|株式会社東芝|画像処理装置、表示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1066827A|2009-09-18|2011-03-31|Casio Computer Co Ltd|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183781B1|2009-12-22|2012-09-17|삼성전자주식회사|실시간 카메라 모션 추정을 이용한 물체 검출/추적 방법 및 단말|US9244159B1|2013-01-31|2016-01-26|The Boeing Company|Distinguishing between maritime targets and clutter in range-doppler maps| US10861420B2|2016-06-30|2020-12-08|I-Cubed Research Center Inc.|Image output apparatus, image output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output of multiple images| JPWO2018003937A1|2016-06-30|2019-05-23|アイキューブド研究所株式会社|映像信号処理装置、映像信号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I681342B|2018-12-11|2020-01-01|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物件位置判斷電路|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235157||2011-10-26||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