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通訊裝置以及提供多待機模式的方法。其中通訊裝置包括處理單元,接通電源後,從單用戶識別卡中讀取每個用戶號碼的多個基礎檔案,根據讀取的多個基礎檔案將每個用戶號碼登記到網路上,以及至少兩個用戶號碼成功登記到所述網路上後,使能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通過利用本發明,可通過單用戶識別卡提供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
公开号:TW201304493A
申请号:TW100145030
申请日:2011-12-07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Chih-Hung Lee;Min-Ju Wu;Nai-Hsin Chang;Jen-Chien Liu
申请人:Mediatek Inc;
IPC主号:H04M3-00
专利说明:
通訊裝置和提供多待機模式的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單用戶識別卡中多個用戶號碼的管理,且更特定而言係有關於通過具有多個用戶號碼之單用戶識別卡,提供無線通訊多待機模式(multi-standby mode)的裝置與方法。
隨著日益增長的普及電腦和網路的要求,多種無線通訊技術得到了發展,如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技術、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技術、全球演進式資料速率增強(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lobal Evolution,EDGE)技術、寬頻分碼多工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技術、分碼多工存取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CDMA 2000)技術、分時-同步分碼多工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技術、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技術、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術、分時LTE(Time-Division LTE,TD-LTE)技術等等。一般來說,一個行動電話僅支持一種無線通訊技術,無論用戶的地理位置在哪,行動電話都可通過所支持的無線通訊技術隨時為用戶提供靈活的行動通訊。特別是在當今的商業世界,行動電話已經成為方便開展業務的不可獲缺的商業工具。對於商務人士來說,由於他們即使不在辦公室、出差甚至出國時也需要開展業務,所以擁有一部另外的過濾商業事務的行動電話成為了一種常見選擇。對於其他人來說,擁有一部另外的行動電話是節省/控制無線服務收費(包括電話服務以及/或者資料服務)預算的好方法。然而,當一個人需要頻繁變換所使用的行動電話或者需要隨身攜帶所有的行動電話時,擁有兩個或更多的行動電話顯然會帶來麻煩。
為了給需要擁有多個行動電話的人提供更方便的方式,雙卡(dual-card)行動電話就應運而生了。雙卡行動電話一般具有兩個無線通訊模組,以通過每個用戶號碼各自進行無線傳送和接收。在另一種實施例中,開發出了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單用戶識別卡。單用戶識別卡可使得單卡行動電話檢索到單用戶識別卡中的用戶號碼,並可以通過不同的用戶號碼進行無線傳送和接收。需注意,通過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應用發展工具(Application Toolkit,SAT),單卡行動電話每次可能只能激活一個用戶,其中上述單卡行動電話支持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單用戶識別卡。也就是說,通過被激活的用戶號碼,單卡行動電話中只能提供一種無線通訊的單待機模式。如果用戶決定通過另一個用戶號碼來使用無線服務,則他/她可能需要通過SAT,將被激活的用戶號碼手動轉換至所需要的用戶號碼。這樣一來,與未被激活用戶號碼相連的行動終端機(mobile-terminated,MT)呼叫就會錯過,會產生很多不便。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實施例通過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單用戶識別卡,提供多種裝置和方法來提供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通訊裝置,其中該通訊裝置包括一處理單元。當接通電源後,處理單元可從單用戶識別卡中讀取多個用戶號碼中每一個的多個基礎檔案,並根據所讀取的基礎檔案將每個用戶號碼登記到網路上。此外,當至少兩個用戶號碼成功登記到網路時,處理單元使能(enable)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提供多待機模式的方法,其中該方法由基頻(baseband)晶片的微處理單元(micro-processing unit,MPU)執行。上述方法的步驟包括接通電源後從單用戶識別卡中讀取多個用戶號碼中每一個的多個基礎檔案,根據所讀取的基礎檔案將每個用戶號碼登記到網路上,以及當至少兩個用戶號碼成功登記到網路時,使能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通訊裝置,其中該通訊裝置包括一處理單元。處理單元通過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單用戶識別卡使能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並對應用戶號碼分別在單用戶識別卡中輪詢多個SIM實體。此外,處理單元測定每個被輪詢SIM實體中是否有任何命令等待處理,且當有命令等待處理時,處理被輪詢SIM實體中的至少一個被測定命令。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輪詢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其中該方法由基頻晶片的MPU執行,單用戶識別卡包括多個用戶號碼。上述方法的步驟包括通過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使能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對應用戶號碼分別輪詢用戶識別卡中的多個SIM實體,測定每個被輪詢SIM實體中是否有任何命令等待處理,且當有命令等待處理時,處理被輪詢SIM實體中的至少一個被測定命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通訊裝置,其中該通訊裝置包括一處理單元。處理單元通過單用戶識別卡中多個用戶號碼中的一個使能無線通訊的連線模式,並對應用戶號碼分別輪詢單用戶識別卡中的多個SIM實體。此外,處理單元測定是否繼續檢測單用戶識別卡,並測定每個被輪詢的SIM實體中是否有任何命令等待處理,且當有命令等待處理時,處理被輪詢SIM實體中的至少一個被測定命令。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輪詢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其中該方法由基頻晶片的MPU執行,單用戶識別卡包括多個用戶號碼。上述方法的步驟包括通過多個用戶號碼中的一個使能無線通訊的連線模式,對應用戶號碼輪詢單用戶識別卡中的多個SIM實體,測定是否繼續檢測單用戶識別卡,並測定每個被輪詢的SIM實體中是否有任何命令等待處理,且當有命令等待處理時,處理被輪詢SIM實體中的至少一個被測定命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通訊裝置,其中該通訊裝置包括一處理單元。處理單元測定在單用戶識別卡中是否有至少一個基礎檔案需要讀取。如果確實有至少一個基礎檔案需要讀取,處理單元進一步為基礎檔案激活單用戶識別卡中的一個SIM實體,並從單用戶識別卡中讀取上述基礎檔案。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在單用戶識別卡中存取資料的方法,其中該方法由基頻晶片中的MPU執行,單用戶識別卡包括多個用戶號碼。上述方法的步驟包括測定在單用戶識別卡中是否有至少一個基礎檔案需要讀取,且當確實有至少一個基礎檔案需要讀取時,為基礎檔案激活單用戶識別卡中的一個SIM實體,並從單用戶識別卡中讀取上述基礎檔案。
通過利用本發明,可通過單用戶識別卡提供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
如下詳述本發明中利用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單用戶識別卡提供無線通訊多待機模式的裝置及方法之具體實施例。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本章節所敘述的是實施本發明之最佳方式,目的在於說明本發明之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本發明範圍由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定。應理解下列實施例可經由軟體、硬體、韌體、或上述任意組合來實現。
在本專利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一個元件。本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後續的請求項當中所提及的「包括」係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括但不限定於」。另外,「耦接」一詞在此係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氣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透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氣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SIM卡一般包括用戶帳戶資訊、國際行動用戶識別(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以及一系列SAT命令。SIM卡還可提供空間以儲存電話簿聯繫人。基頻晶片的微控制單元(macro-controlling unit,MCU)或MPU(以下稱為基頻MPU)可與SIM卡中的MPU(以下稱為SIM MPU)交互,以從插入的SIM卡中獲取資料或SAT命令。插入SIM卡後,通訊裝置立刻按照預定步驟工作。SIM卡可設計程式顯示自訂選項單以用於個性化服務。
通用SIM(Universal SIM,USIM)卡可插入到通訊裝置中,用於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一般稱為3G)電話通訊。USIM卡儲存用戶帳戶資訊、IMSI、認證資訊以及一系列USIM應用發展工具(USIM Application Toolkit,USAT)命令。USIM卡還可提供空間以儲存文字訊息和電話簿聯繫人。基頻MPU可與USIM卡的MCU(以下稱為USIM MCU)交互,以從插入的USIM卡中獲取資料或SAT命令。與SIM卡相比,USIM卡上的電話簿大大增強了。為認證之目的,USIM卡可儲存長期預共用密鑰K,其中長期預共用密鑰K是與網路中的認證中心(Authentication Center,AuC)共享的。USIM MCU可利用視窗機制確保順序號碼必須在某一範圍內,以防止重播攻擊(reply attack)。USIM MCU還負責產生對話密鑰加密鑰(Ciphering Key,CK)以及完整性密鑰(Integrity Key,IK),以用於UMTS系統中的UMTS機密性算法1(UMTS Encryption Algorithm 1,UEA1)和UMTS完整性算法1(UMTS Integrity Algorithm,UIA1)中。插入USIM卡後,通訊裝置立刻按照預定步驟工作。
分碼多工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通訊裝置中可採用可移式用戶識別模組(Removable User Identity Module,R-UIM)或CDMA用戶識別模組(CDMA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CSIM)卡。且除了R-UIM、CSIM卡能在CDMA網路中工作外,上述卡與GSM SIM、3G USIM等效。R-UIM或CSIM卡與GSM SIM卡物理上相容,並為CDMA系統提供類似的安全機制。
SAT是GSM的標準之一,可使能SIM MCU進行初始化活動以用於多種加值服務(value-added service)。SAT包括了一系列命令,上述命令設計程式到SIM卡中,定義了SIM MCU如何直接與外界交互以及初始化通訊裝置和網路的各自的命令。SAT使SIM MCU在網路應用和終端機用戶間建立交互,以及進行網路的存取或控制存取。SIM MCU也會提供SAT命令給基頻MPU,以顯示選項單、要求用戶輸入等等。很多電信業者會使用SAT進行很多應用,特別是當需要基於選項單(menu-based)的處理時,如行動銀行、內容瀏覽、單用戶識別卡中多用戶號碼之間的轉換等等。由於SAT設計在單應用環境中,SAT可以以SIM卡的初始功率開始,特別適合用於具有簡單用戶介面的低位準應用中。
用於3G網路的USAT與SAT等同。USAT可使能USIM MCU來進行初始化活動,以用於通過通訊裝置遞送的多種加值服務中。USAT可用於3G裝置的多應用環境中,且只有特定的應用被選擇了才會被激活,而不是像SAT那樣在一開始就被激活。特別地,某些功能是卡相關的,而不是應用相關的。
SAT和USAT主動型命令可分為兩類:依賴射頻(radio frequency-dependent,RF-dependent)型和不依賴射頻(radio frequency-independent,RF-independent)型。當基頻MPU執行主動型命令時,依賴射頻型SAT/USAT主動型命令會請求RF資源(即RF模組),而不依賴射頻型SAT/USAT主動型命令不請求RF資源(即RF模組)。
以下列出了依賴射頻型SAT/USAT主動型命令的示範例。
■ 發送短訊息,即向網路發送短訊息或短訊息服務命令(Short Messaging Service-COMMAND,SMS-COMMAND)。
■ 發送輔助服務(Supplementary Service,SS),即向網路發送SS請求。
■ 發送無結構輔助服務資料(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USSD),即向網路發送USSD字串。
■ 建立呼叫,其中建立呼叫有三種類型:
■ 只有另外呼叫目前並不忙時才建立呼叫;
■ 建立呼叫並將所有其它的呼叫(若存在)呼叫等待;
■ 建立呼叫並將所有其它的呼叫(若存在)斷線。
■ 發送雙音多頻(Dual-Tone Multi-Frequency,DTMF),即請求行動台在建立呼叫期間發送DTMF音。
■ 啟動瀏覽器,即請求支持瀏覽器的行動台中的瀏覽器對應通用資源定位器(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URL)翻譯內容。
■ 開啟通道,即請求行動台根據命令中指示的參數開啟資料通道(若支持類「e」)。
■ 關閉通道,即請求行動台關閉特定資料通道(若支持類「e」)。
■ 接收資料,即請求行動台回復在特定通道(若支持類「e」)接收的用戶識別資料(如SIM、USIM、R-UIM或CSIM資料)。
■ 發送資料,即請求行動台在用戶識別卡(如SIM、USIM、R-UIM或CSIM卡)所提供的特定通道資料(若支持類「e」)發送。
■ 獲取通道狀態,即請求行動台回復所有可用資料信道(若支持類「e」)的當前狀態。
以下列出了不依賴射頻型SAT/USAT主動型命令的示範例。
■ 顯示文本,即將文本或圖像顯示在螢幕上。
■ 獲取單鍵輸入(INKEY),即將文本或圖像發送到顯示屏上,並請求單符號響應回復。
■ 獲取輸入,即將文本或圖像發送到顯示屏上,並請求響應回復。
■ 更多時間,即不請求任何來自行動台的動作,而行動台只需要如平常一樣隨著終端機響應(如OK)而響應。
■ 放音,即請求行動台在耳機、電鈴或其它合適的揚聲器中放音。
■ 輪詢間隔,即協商在空閒模式下行動台多久將狀態命令發送給SIM一次。
■ 重清,即請求行動台進行用戶識別(如SIM、USIM、R-UIM或CSIM)初始化,以及/或者告知行動台用戶識別卡中基礎檔案(Elementary File,EF)的內容或結構已經發生了改變。重清命令還可通過重置用戶識別卡重新啟動卡會話。
■ 創建選項單,其中用戶識別卡提供項目單,以整合到行動台的選項單結構中。
■ 選擇項目,其中用戶識別卡提供項目單,用戶從中進行選擇。
■ 提供本地資訊,即請求行動台將本地資訊傳給用戶識別卡,本地資訊如用戶登記網路的行動國家碼(Mobile Country Code,MCC)和行動網路碼(Mobile Network Code,MNC)。
■ 創建事件清單,其中用戶識別卡提供事件清單,行動台提供事件何時發生的細節。
■時間管理,即請求行動台以命令(如啟動、撤消、獲取當前值)中描述的方式管理計時器,以及就啟動而言,按照命令中所指示的持續時間啟動計時器。
■創建空閒模式文本,即為行動台提供如待機模式文本的文本字符。
■運行AT命令,即將AT命令傳遞給行動台,並引起AT命令的回應,以返回用戶識別卡。
■語言通知,即允許用戶識別卡通知行動台由SAT/USAT應用所發布的文本字符的語言。
SAT/USAT提供的機制可允許用戶識別卡中呈現的應用與通訊裝置交互,並可在通訊裝置上作業,其中上述通訊裝置支持應用所要求的特定機制。明確來說,請參照第1圖,當用戶識別卡的MPU執行SAT/USAT小型應用程式(applet)表格中的應用時,會通過SAT/USAT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請求通訊裝置(如基頻MPU/處理器)執行特定任務。其中特定任務諸如放音、在螢幕上顯示文本或選項單、獲取用戶輸入、建立呼叫等,而SAT/USAT API也即上述SAT/USAT主動型命令。用戶識別卡可為上述SIM、USIM、R-UIM或CSIM卡。
請參照第2圖,在第2圖中,基頻MPU作為控制者進行作業並初始化用戶識別卡MPU的命令。需注意,SIM/USIM進程可在「90 00」(指示初始化命令的正常結束)結束,也可在「91 XX」結束(指示用戶識別卡的響應資料可用)。響應碼「91 XX」也可用與「90 00」(即「OK」)相同的方式,通知基頻MPU先前命令已經被用戶識別卡的MPU成功執行。響應碼「91 XX」還可以指示響應資料包括來自用戶識別卡MPU的用於特定進程的SAT/USAT主動型命令。值「XX」指示響應資料的長度。隨後,基頻MPU使用「獲取」命令來獲得指示特定SAT/USAT主動型命令的響應資料。如果指示的命令已經被成功執行,基頻MPU將「終端機響應」通知用戶識別卡的MPU。如果指示的命令沒有被成功執行,基頻MPU會將「終端機響應」和錯誤條件通知用戶識別卡的MPU。
對於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來說,可以如第3A圖所示,每個SIM實體採用不同的資料格式來分別儲存有關各個用戶號碼的資料,也可以如第3B圖所示,所有SIM實體都採用共享的資料格式來共同儲存有關多個用戶號碼的資料。或者如第3C圖所示,每個SIM實體採用半依賴(partly-independent)資料格式來分別儲存有關各個用戶號碼的資料,即大部分EF共同用來儲存有關用戶號碼的資料,而其它的EF分別用來儲存有關各個用戶號碼的資料。以具有4個用戶號碼的單用戶識別卡為例,如果採用了如第3A圖所示的資料格式,則每個單獨的SIM實體都以四棵樹的形式呈現以分別儲存有關4個用戶號碼的資料。或者如果採用了如第3B圖所示的資料格式,則只有一個宏SIM實體以一棵樹的形式呈現以儲存有關4個用戶號碼的資料,其中4個用戶號碼的資料整合到相關節點。或者如果採用了如第3C圖所示的資料格式,則會呈現出4個半依賴的SIM實體以儲存有關4個用戶號碼的獨特資料,如從DFGSM分支出來每個SIM實體各不相同的資料,而用點繪示的長方型區域內的EF則由所有的4個SIM實體共享。在一實施例中,如第4圖所示,用戶識別卡中用戶號碼的個數可通過用戶識別卡中SAT/USAT小型應用程式提供的服務選項單來測定。在另一實施例中,根據第3A圖和第3C圖所示的資料格式,用戶識別卡中用戶號碼的個數可根據SIM實體的數量來測定;或者在第3B圖所示的資料格式中,可使用專有EF來儲存用戶識別卡中用戶號碼個數的資訊,如表1所示(其中M/O即強制(mandatory)/可選(optional)):
相應地,可讀取專有EF以測定用戶識別卡中用戶號碼的總數。需了解,如表1所示的專有EF也可用於第3A圖和第3C圖所示的資料格式中,且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用戶識別卡中用戶號碼個數的資訊可由對應主檔案(Master File,MF)讀取企圖的響應資料中的一個未使用領域攜帶。
第5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通訊裝置的硬體架構圖。通訊裝置100包括射頻(Radio Frequency,RF)模組110、基頻晶片120、顯示器130、輸入裝置140以及儲存單元150。其中RF模組110、顯示器130、輸入裝置140以及儲存單元150均耦接至基頻晶片120。基頻晶片120包括處理器121,用來控制用戶識別卡和RF模組110之間的通訊,將一系列訊框資料(如表示文本訊息、圖形、圖像等)發送給顯示器130,從輸入裝置140中接收信號,以及儲存並檢索發送給儲存單元150和從儲存單元150發送出來的資料。此外,基頻晶片120可進一步包括其它硬體元件來進行基頻信號處理,如類比至數位轉換(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ADC)/數位至類比轉換(Digital to Analog Conversion,DAC)、增益調整(gain adjusting)、調變/解調變、編碼/解碼等等。RF模組110可接收RF無線信號,並將接收到的RF無線信號轉換為基頻信號,基頻晶片120隨後對基頻信號進行處理。或者基頻晶片120接收基頻信號,並將接收到的基頻信號轉換為RF無線信號,無線信號隨後被發送。RF模組110還可包括多個硬體裝置進行射頻轉換。舉例來說,RF模組110可包括混頻器,以將基頻信號與無線通訊系統的射頻上振盪的載波相乘,其中射頻可以是GSM系統中使用的900MHz、1800MHz或1900MHz頻率,也可以是WCDMA系統中使用的900MHz、1900MHz或2100MHz頻率,還可以是其它基於正在使用的無線電存取技術(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的頻率。用戶識別卡可插入到通訊裝置100中的插槽中,並與基頻晶片120相連。用戶識別卡由特定電信業者提供,可以是SIM、USIM、R-UIM或CSIM卡。儲存單元150用於儲存基頻晶片120的通訊資料以及/或者儲存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的用戶資料。其中儲存單元150可為記憶體,如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或非易失性隨機存取記憶體(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儲存單元150也可為磁儲存裝置(magnetic storage device),如硬碟(hard disk)或磁帶(magnetic tape)。儲存單元150還可為光碟。
第6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在通訊裝置中提供無線通訊多待機模式的高位準訊息佇列的示意圖,其中通訊裝置具有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單用戶識別卡。當接通電源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進行一系列重清程序,以讀取用戶識別卡中每個SIM實體的相關EF並儲存到本地儲存單元中(步驟S610),其中每個SIM實體分別與各個用戶號碼相對應。重清程序完成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進行一系列網路選擇程序,以將用戶識別卡中每個SIM實體登記到相同或不同的網路上(步驟S620)。如果網路選擇程序的登記進程期間某些EF進行了更新,則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進行一系列EF更新程序,以將每個SIM實體的更新EF寫回用戶識別卡,即每個SIM實體進行EF更新程序(步驟S630)。需注意,如果在網路選擇程序的登記進程期間沒有EF需要更新,步驟S630可以省略。下面將詳述重清程序、網路選擇程序、EF更新程序的具體細節作業。
第7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重清程序訊息佇列的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重清程序開始後,通訊裝置的基頻晶片發送SAT/USAT主動型命令,以請求用戶識別卡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SIM實體i(如第一SIM實體)(步驟S710)。在一實施例中,SAT/USAT主動型命令的傳送可由用戶輸入來觸發,其中用戶輸入指示通過如第4圖所示的SAT項目單選擇了第一SIM實體。在另一實施例中,SAT/USAT主動型命令可將特定值寫入特定EF,使得用戶識別卡的MPU可確認在檢測到特定EF的更新值為特定值時,需要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第一SIM實體。當接收到SAT/USAT主動型命令時,用戶識別卡的MPU會將響應碼「91 XX」回復給通訊裝置(步驟S720),其中響應碼「91 XX」指示響應資料可獲取。接下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發送「獲取」命令以獲得響應資料(步驟S730)。接收到「重清」命令的響應資料時(步驟S740),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請求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EF(步驟S750),並在隨後從用戶識別卡中接收請求的EF(步驟S760)。接下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將讀取的EF儲存到本地儲存單元(步驟S770)。本地儲存單元可為基頻晶片內的記憶體,即晶片內記憶體(memory-in-chip);也可為基頻晶片外的記憶體,如第5圖所示的150。需注意,步驟S750到S770可一直重複,直到讀取完被激活SIM實體中所有的相關EF(即與被激活SIM實體相對應用戶號碼相關的所有EF)。第一SIM實體的所有EF都被讀取後,用戶識別卡的下一個SIM實體重複上述重清程序,直到用戶識別卡中所有SIM實體的所有EF都已被讀取。
對於第7圖所示的重清程序,下面列出了一些從SIM卡中讀取的示範性EF。
■ EFIMSI,即包括與SIM卡中用戶號碼相關的IMSI。
■ EFPHASE(Phase identification),即包括有關SIM卡階段的資訊。
■ EFAD(Administrative Data),即包括根據SIM卡類型有關作業模式的資訊,如「正常」(公用陸上行動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用於GSM作業)、「型式認可」(如在無線電設備的型式認可程序期間允許行動設備(Mobile Equipment,ME)的特定應用)、「蜂巢單元測試」(以在蜂巢單元商用之前允許對上述蜂巢單元進行測試)、「製造規格」(如在維護階段允許ME製造者在ME上進行特定的專有自動測試)。
■ EFACC(Access Control Class),即包括已分配的存取控制類。
■ EFLOCI(Location Information),即包括位置資訊,如臨時行動用戶識別(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TMSI)、位置區域資訊(Location Area Information,LAI)、TMSI時間以及位置更新狀態。
■ EFLOCIGPRS(GPRS Location Information),即包括GPRS位置資訊,如封包臨時行動用戶識別(Packet 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P-TMSI)、P-TMSI簽章值、選路區域資訊(Routing Area Information,RAI)以及選路區域更新狀態。
■ EFBCCH,即包括有關廣播控制通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的資訊。
■ EFPLMNse1(PLMN Selector),即包括對n個PLMN的編碼,其中n至少為8,且由用戶/電信業者所定的資訊以優先順序定義了用戶的偏愛PLMN。
■ EFOPLMNwAcT(Operator Controlled PLMN Selector with Access Technology),即包括對n個PLMN的編碼以及PLMN的存取技術,其中n至少為8,且由電信業者測定的編碼資訊以優先順序定義了電信業者的偏愛PLMN。
■ EFHPLMN,即包括搜索歸屬PLMN(Home PLMN,HPLMN)時間之間的間隔。
■ EFFPLMN,即包括對四個禁止PLMN(Forbidden PLMN,FPLMN)的編碼。
對於第7圖所示的重清程序,下面列出了一些從USIM卡中讀取的示範性EF。
■ EFIMSI,即包括與USIM卡中用戶號碼相關的IMSI。
■ EFAD,即包括根據USIM卡類型有關作業模式的資訊,如「正常」(PLMN用於GSM作業)、「型式認可」(如在無線電設備的型式認可程序持續期間允許ME的特定應用)、「蜂巢單元測試」(以在蜂巢單元商用之前允許對上述蜂巢單元進行測試)、「製造規格」(如在維護階段允許ME製造者在ME上進行特定的專有自動測試)。
■ EFACC,即包括已分配的存取控制類。
■ EFLOCI,即包括位置資訊,如TMSI、LAI、TMSI時間以及位置更新狀態。
■ EFPSLOCl(Packet Switched Location Information),即包括位置資訊,如P-TMSI、P-TMSI簽章值、RAI以及選路區域更新狀態。
■ EFNETPAR(Network Parameters),即包括有關蜂巢單元頻率的資訊。
■ EFSTART-HFN((Initialisation Values for Hyperframe Number),即包括EF密鑰或EFKEYSPS(Ciphering and Integrity Keys for Packet Switched Domain)密鑰所保護的負載STARTCS和STARTPS,在釋放上個電路交換(Circuit-Switched,CS)或封包交換(Packet-Switched,PS)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連接時的值。
■ EFTHRESHOLD,即包括STARTCS和STARTPS的值,並用於控制密鑰的存在期限。
■ EFPLMNsel,即包括對n個PLMN的編碼,其中n至少為8,且由用戶/電信業者所定的資訊以優先順序定義了用戶的偏愛PLMN。
■ EFOPLMNwAcT,即包括對n個PLMN的編碼以及PLMN的存取技術,其中n至少為8,且由電信業者測定的編碼資訊以優先順序定義了電信業者的偏愛PLMN。
■ EFHPLMN,即包括搜索HPLMN時間之間的間隔。
■ EFFPLMN,即包括對四個FPLMN的編碼。
■ EFEHPLMN,即包括對n個等效HPLMN(Equivalent HPLMN,EHPLMN)的編碼,其中編碼資訊可包括從IMSI得到的作為EHPLMN入口的HPLMN碼。
第8A圖和第8B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WCDMA網路下網路選擇程序的訊息佇列示意圖。如第8A圖和第8B圖所示,網路選擇程序開始時,通訊裝置根據用戶識別卡中的第一SIM實體進行蜂巢單元選擇,以待接到網路的蜂巢單元(步驟S801)。特別地,第一SIM實體與使用WCDMA技術的用戶號碼相對應。當通訊裝置成功待接到蜂巢單元時,該通訊裝置會試圖登記到其待接蜂巢單元所屬的網路。明確來說,通訊裝置將「位置更新請求」訊息發送給網路(步驟S802),其中「位置更新請求」資訊包括與第一SIM實體有關的IMSI和該通訊裝置待接蜂巢單元的LAI。作為對「位置更新請求」訊息的回應,網路開始認證程序,即將包括隨機部分RAND和認證部分AUTN的「認證請求」訊息發送給通訊裝置,以將網路認證到通訊裝置上(步驟S803)。為了進行網路的認證,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需要請求用戶識別卡進行與第一SIM實體相關的認證算法。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與用戶識別卡中各個SIM實體相關的認證算法各不相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發送SAT/USAT主動型命令,以請求用戶識別卡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SIM實體i(如第一SIM實體)(步驟S804)。在一實施例中,SAT/USAT主動型命令可將特定值寫入特定EF,使得用戶識別卡的MPU知道檢測到特定EF的更新值為特定值時,需要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第一SIM實體。當接收到SAT/USAT主動型命令時,用戶識別卡的MPU將響應碼「91 XX」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91 XX」指示響應資料可獲取(步驟S805)。接下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發送「獲取」命令來獲得響應資料(步驟S806)。當接收到響應資料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測定出上述響應資料指示的是「重清」命令(步驟S807)。也就是說,被激活的SIM實體已經轉換為第一SIM實體。
隨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將「認證詢問」訊息發送給用戶識別卡,其中「認證詢問」訊息包括隨機部分RAND和認證部分AUTN(步驟S808)。通過隨機部分RAND和認證部分AUTN,用戶識別卡的MPU運行有關第一SIM實體的認證算法,並產生認證向量,其中認證向量包括諸如期望消息認證碼(Expect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XMAS)、響應值(User Response,RES)、CK以及IK的認證參數(步驟S809)。明確來說,認證算法是3GPP TS 35.205和35.206規格的版本(release) 10,v.10.0.0(即TS 35.205和35.206規格)中所定義的f1、f2、f3、f4和f5算法的結合。用戶識別卡隨後將「認證響應」訊息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該「認證響應」訊息包括產生的認證向量(步驟S810)。接下來,通訊裝置將另一個「認證響應」訊息發送給網路,其中該「認證響應」訊息包括認證參數RES(步驟S811)。當接收到「認證響應」訊息後,網路進一步將「安全模式命令」訊息發送給通訊裝置(步驟S812),從而開始對後續訊息的完整性保護。只要一接收到「安全模式命令」訊息,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就運行3GPP TS 35.201和35.202規格的版本10,v.10.0.0(即TS 35.201和35.202規格)中所定義的完整性算法f9,從而計算32位元的消息認證碼完整性之期望消息認證碼(MAC used for data integrity of signaling message,MAC-I)(步驟S813)。對消息認證碼MAC-I進行計算後,通訊裝置將「安全模式完成」訊息回復給網路,其中「安全模式完成」訊息包括消息認證碼MAC-I(步驟S814)。網路測定消息認證碼MAC-I是否得到認證,並且當MAC-I成功認證後決定接受通訊裝置的登記。只要一接受通訊裝置的登記,網路會進一步將「TMSI再分配命令」訊息發送給通訊裝置以進行TMSI的再分配(步驟S815),並將「位置更新接受」訊息發送給通訊裝置(步驟S816)。通訊裝置將「TMSI再分配確認」訊息回復給網路,以確認收到了「TMSI再分配命令」訊息(步驟S817)。根據第一SIM實體的網路登記隨著通訊裝置接收到「位置更新接受」訊息而結束,而網路選擇程序可一直重複,以用於用戶識別卡的下一個SIM實體中,直到SIM識別卡中每一個SIM實體的網路登記都已完成。因此,通訊裝置可同時待接到相同或不同網路所提供的多個蜂巢單元中,也就是說,通訊裝置可通過用戶識別卡中的多個用戶號碼在多待機模式下進行作業。需注意,當相關用戶識別卡中各SIM實體的認證算法都相同,或相關上個被激活SIM實體的認證算法與相關當前被激活SIM實體的認證算法相同時,步驟804到步驟S807可省略。網路選擇程序的其它細節由於不在本發明的範圍內,在此不再贅述,請參考3GPP TS 23.122的版本10,v.10.3.0(即TS 23.122規格)、3GPP TS 43.022的版本10,v.10.0.0(即TS 43.022規格)、3GPP TS 25.304的版本10,v.10.0.0(即TS 25.304規格)以及3GPP TS 36.304的版本10,v.10.1.0(即TS 36.304規格)。
第9A圖和第9B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GSM/GPRS/EDGE網路下網路選擇程序的訊息佇列示意圖。如第9A圖和第9B圖所示,網路再選擇程序開始後,通訊裝置根據用戶識別卡中的第一SIM實體進行蜂巢單元選擇,以待接到網路的蜂巢單元中(步驟S901)。特別地,第一SIM實體對應有關GSM、GPRS或EDGE技術的用戶號碼。當通訊裝置成功待接到蜂巢單元時,上述通訊裝置會試圖登記到其待接蜂巢單元所屬的網路中。明確來說,通訊裝置將「位置更新請求」訊息發送給網路,其中「位置更新請求」訊息包括與第一SIM實體有關的IMSI以及上述通訊裝置待接蜂巢單元的LAI(步驟S902)。作為對「位置更新請求」訊息的回應,網路將「認證請求」訊息發送給通訊裝置,從而開始認證程序。其中「認證請求」訊息包括隨機部分RAND,以將網路認證到通訊裝置中(步驟S903)。為了進行網路的認證,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需要請求用戶識別卡進行與第一SIM實體相關的認證算法。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與用戶識別卡中各個SIM實體相關的認證算法各不相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發送SAT/USAT主動型命令,以請求用戶識別卡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SIM實體i(如第一SIM實體)(步驟S904)。在一實施例中,SAT/USAT主動型命令可將特定值寫入特定EF,使得用戶識別卡的MPU知道在檢測到特定EF的更新值為特定值時,需要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第一SIM實體。當接收到SAT/USAT主動型命令時,用戶識別卡的MPU將響應碼「91XX」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91XX」指示響應資料可獲取(步驟S905)。接下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發送「獲取」命令來獲得響應資料(步驟S906)。當接收到響應資料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測定出上述響應資料指示的是「重清」命令(步驟S907),也就是說,被激活的SIM實體已經轉換為第一SIM實體。
隨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將「認證詢問」訊息發送給用戶識別卡,其中「認證詢問」訊息包括隨機部分RAND(步驟S908)。通過隨機部分RAND,用戶識別卡的MPU運行有關第一SIM實體的認證算法,並產生認證向量,其中認證向量包括諸如加密金鑰(Cipher Key,Kc)以及簽署響應值(Signed Response,SRES)的認證參數(步驟S909)。明確來說,認證算法是3GPP TS 55.205規格的版本(release)10,v.10.0.0(即TS 55.205規格)中所定義的A3和A8算法的結合。用戶識別卡隨後將「認證響應」訊息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該「認證響應」訊息包括產生的認證向量(步驟S910)。接下來,通訊裝置將另一個「認證響應」訊息發送給網路,其中該「認證響應」訊息包括認證參數SRES(步驟S911)。當接收到「認證響應」訊息後,網路進一步將「加密模式命令」訊息發送給通訊裝置(步驟S912),從而開始對後續訊息加密。只要一接收到「加密模式命令」訊息,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運行3GPP TS 55.216規格的版本10,v.10.0.0(即TS 55.216規格)中所定義的加密算法A5,從而對「加密模式命令」訊息進行加密,並產生加密訊息Kc(M)(步驟S913)。產生加密訊息Kc(M)後,通訊裝置將「加密模式完成」訊息回復給網路,其中「加密模式完成」訊息包括加密訊息Kc(M)(步驟S914)。網路測定訊息加密訊息Kc(M)是否得到認證,並且當加密訊息Kc(M)成功認證後決定接受通訊裝置的登記。只要一接受通訊裝置的登記,網路會進一步將「TMSI再分配命令」訊息發送給通訊裝置,以進行TMSI的再分配(步驟S915),並將「位置更新接受」訊息發送給通訊裝置(步驟9816)。通訊裝置將「TMSI再分配確認」訊息回復給網路,以確認接收到了「TMSI再分配命令」訊息(步驟S917)。根據第一SIM實體的網路登記隨著通訊裝置接收到「位置更新接受」訊息而結束,而網路選擇程序可一直重複,以用於用戶識別卡的下一個SIM實體中,直到SIM識別卡中每一個SIM實體的網路登記都已完成。因此,通訊裝置可同時待接到相同或不同網路所提供的多個蜂巢單元中,也就是說,通訊裝置可通過用戶識別卡中的多個用戶號碼在多待機模式下進行作業。需注意,當與用戶識別卡的各SIM實體相關的認證算法都相同,或相關上個被激活SIM實體的認證算法與相關當前被激活SIM實體的認證算法相同時,步驟904到步驟S907可省略。網路選擇程序的其它細節由於不在本發明的範圍內,在此不再贅述,請參考3GPP TS 23.122、43.022、25.304以及36.304的規格。
第10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EF更新程序的訊息佇列示意圖。如果在網路選擇程序的登記進程中,有一個或多個EF進行了更新,則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開始EF更新程序。明確來說,基頻晶片的MPU可將更新的EF寫入通訊裝置中的本地儲存單元,並在隨後對應某些特殊事件(如通訊裝置分離程序的完成或關機),將更新的EF寫回用戶識別卡。如第10圖所示,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開始EF更新程序,以測定SIM實體i(如第一SIM實體)中是否有任何EF進行了更新(步驟S1001)。如果確實有EF進行了更新,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發送SAT/USAT主動型命令,以請求用戶識別卡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SIM實體i(如第一SIM實體)(步驟S1002)。在一實施例中,SAT/USAT主動型命令可將特定值寫入特定EF,使得用戶識別卡的MPU知道在檢測到特定EF的更新值為特定值時,就需要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第一SIM實體。當接收到SAT/USAT主動型命令時,用戶識別卡的MPU將響應碼「91 XX」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91 XX」指明響應資料可獲取(步驟S1003)。接下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發送「獲取」命令以獲得響應資料(步驟S1004)。當接收到響應資料時,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測定出上述響應資料指示的是「重清」命令(步驟S1005)。也就是說,被激活的SIM實體已經轉換為第一SIM實體。
作為對接收到響應資料的響應,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從本地儲存單元中檢索更新EF(步驟S1006),並請求將更新EF中的一個(如EFX)寫入用戶識別卡中(步驟S1007)。隨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從用戶識別卡中接收對應寫請求的響應(如成功寫入)(步驟S1008)。接下來,步驟S1006到步驟S1008可以一直重複,直到所有更新的EF都寫回用戶識別卡中。需注意,在另一實施例中,基頻晶片的MPU可直接將更新EF寫回用戶識別卡中。
第11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在通訊裝置中提供無線通訊多待機模式的流程圖,其中通訊裝置具有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單用戶識別卡。當接通電源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進行重清程序,以讀取用戶識別卡中一個SIM實體(在第11圖中係顯示為「SIM實體i」)中的所有EF(步驟S1110),其中用戶識別卡中的每個SIM實體對應一個單獨的用戶號碼。完成重清程序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進行網路選擇程序,以將上述SIM實體(在第11圖中係顯示為「SIM實體i」)登記到網路中(步驟S1120)。如果在網路選擇程序的登記進程中某些EF進行了更新,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進行EF更新程序,即將更新的EF寫回用戶識別卡的上述SIM實體中(步驟S1130)。需注意,如果在網路選擇程序的登記進程期間沒有EF進行了更新,則步驟S1130可省略。隨後,步驟S1110到步驟S1130可以重複,以用於用戶識別卡的下一個SIM實體中,直到所有的SIM實體都被處理。重清程序的具體描述請參照第7圖。網路選擇程序的具體描述請參照第8A、8B、9A和9B圖,其中由於網路選擇程序是在重清程序之後進行的,並不需要轉換SIM實體,所以步驟S804到S807、步驟S904到S907可省略。EF更新程序的具體描述請參照第10圖,其中由於EF更新程序是在重清程序之後進行的,並不需要轉換SIM實體,所以步驟S1002到S1005可省略。
第12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輪詢多待機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訊息佇列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通訊裝置已完成了重清程序、網路選擇程序以及如第6圖或第11圖所示的EF更新程序,進入到了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其中通訊裝置具有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也就是說,通訊裝置可通過多個用戶號碼,同時待接到相同或者不同網路所提供的多個蜂巢單元中。需注意,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指通訊裝置通過每個用戶號碼所對應的網路,配置在無線通訊的空閒模式。舉例來說,如果用戶識別卡中有4個分別對應到4個不同網路的用戶號碼,通訊裝置可進行重清程序、網路選擇程序,以及如第6圖或第11圖所示的EF更新程序,利用第一用戶號碼通過第一網路進入無線通訊的空閒模式,利用第二用戶號碼通過第二網路進入無線通訊的空閒模式等等。開始時,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通過將「狀態」命令發送給用戶識別卡,輪詢用戶識別卡以查看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是否有任何SAT命令等待處理,其中「狀態」命令指示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第12圖中表示為SIM實體i)(步驟S1201)。如果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沒有SAT命令等待處理,用戶識別卡的MPU會將響應碼「9000」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9000」指示開始命令的正常結束(步驟S1202)。否則,如果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有一個或者多個SAT命令等待處理,用戶識別卡的MPU會將響應碼「91 XX」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91 XX」指示SAT命令可處理(步驟S1203)。相應地,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儲存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第12圖中表示為SIM實體i)中的SAT命令(步驟S1204)。隨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用戶識別卡中的下一個SIM實體(步驟S1205)。步驟S1201到步驟S1205可一直重複,直到輪詢完用戶識別卡中的所有SIM實體。
輪詢完用戶識別卡中的所有的SIM實體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根據儲存資訊,獲取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第12圖中表示為SIM實體i)中需被處理的SAT命令,並在隨後處理SIM實體i中的SAT命令(步驟S1206)。明確來說,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可發送「獲取」命令,以獲得指示特定SAT/USAT命令的響應資料。接下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用戶識別卡中的下一個SIM實體(步驟S1207),並一直重複步驟S1206到S1207,一直到用戶識別卡中所有SIM實體的SAT命令都得到了處理。
第13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輪詢多待機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訊息佇列示意圖。與第12圖相似,通訊裝置已經完成了重清程序、網路選擇程序以及如第6圖或第11圖所示的EF更新程序,並通過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進入到了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開始時,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通過將「狀態」命令發送給用戶識別卡,輪詢用戶識別卡以查看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是否有任何SAT命令等待處理,其中「狀態」命令指示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第13圖中表示為SIM實體i)(步驟S1301)。如果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沒有SAT命令等待處理,用戶識別卡的MPU會將響應碼「90 00」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90 00」指示開始命令的正常結束(步驟S1302)。否則,如果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有一個或者多個SAT命令等待處理,用戶識別卡的MPU會將響應碼「91 XX」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91 XX」指示SAT命令可處理(步驟S1303)。與第12圖所示的實施例不同,一旦檢測到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有任何SAT命令等待處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就根據資訊獲取需被處理的SAT命令,其中上述資訊有關指示SAT命令可獲得的響應資料。隨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對SIM實體i中的SAT命令進行處理(步驟S1304),而不是臨時儲存SAT命令(如第12圖步驟S1204所示),直到輪詢完所有的SIM實體後才處理(如第12圖步驟S1206所示)。
第14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輪詢多待機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訊息佇列示意圖。與第12圖相似,通訊裝置已經完成了重清程序、網路選擇程序以及如第6圖或第11圖所示的EF更新程序,並通過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進入到了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開始時,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通過將「狀態」命令發送給用戶識別卡,輪詢用戶識別卡以查看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是否有任何SAT命令等待處理,其中「狀態」命令指示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步驟S1401)。如果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沒有SAT命令等待處理,用戶識別卡的MPU會將響應碼「90 00」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90 00」指示開始命令的正常結束(步驟S1402)。否則,如果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有一個或者多個SAT命令等待處理,用戶識別卡的MPU會將響應碼「91 XX」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91 XX」指示SAT命令可處理(步驟S1403)。需注意,在本實施例中,用戶識別卡中的所有SIM實體都共享同一系列的SAT/USAT命令,因此在輪詢程序中並不需要轉換SIM實體。與第12圖和第13圖所示的實施例不同,基頻晶片的MPU並不需要多次重複上述輪詢程序,以用於所有的SIM實體。當檢測到有SAT命令等待處理時,基頻晶片的MPU獲取並處理SAT命令(步驟S1404);否則(步驟S1402)就結束方法。
第15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輪詢連線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用戶識別卡的當前被激活SIM實體的訊息佇列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通訊裝置已經完成了重清程序、網路選擇程序以及如第6圖或第11圖所示的EF更新程序,並通過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進入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也就是說,通訊裝置通過多個用戶號碼同時待接到相同或不同網路所提供的多個蜂巢單元中。需注意,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指通訊裝置通過每個用戶號碼所對應的網路,配置在無線通訊的空閒模式。舉例來說,如果用戶識別卡中有4個分別對應到4個不同網路的用戶號碼,通訊裝置可進行重清程序、網路選擇程序以及如第6圖或第11圖所示的EF更新程序,利用第一用戶號碼通過第一網路進入無線通訊的空閒模式,利用第二用戶號碼通過第二網路進入無線通訊的空閒模式等等。需注意,在本實施例中,用戶識別卡中的所有SIM實體都共享同一系列SAT/USAT命令,所以輪詢程序中並不需要轉換SIM實體。開始時,通訊裝置進行連接建立程序,以通過用戶識別卡中的一個用戶號碼與一個網路建立連接(步驟S1501)。連接建立程序完成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通過上述網路進入無線通訊的連線模式,並在隨後通過將「狀態」命令發送給用戶識別卡來輪詢用戶識別卡,輪詢用戶識別卡以查看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是否有任何SAT命令等待處理,其中「狀態」命令指示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步驟S1502)。如果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沒有SAT命令等待處理,用戶識別卡的MPU會將響應碼「90 00」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90 00」指示開始命令的結束(步驟S1503)。否則,如果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有一個或者多個SAT命令等待處理,用戶識別卡的MPU會將響應碼「91 XX」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91 XX」指示SAT命令可處理(步驟S1504)。相應地,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根據資訊獲取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需被處理的SAT命令,其中上述資訊有關指示SAT命令可獲得的響應資料。隨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對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的SAT命令進行處理(步驟S1505)。明確來說,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可發送「獲取」命令,以獲得指示特定SAT/USAT命令的相應資料。在步驟S1505之後,如果用戶識別卡已經移除,用戶識別卡的MPU會將響應碼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指示了由於缺少用戶識別卡而產生的SIM錯誤(步驟S1506)。接下來,通訊裝置進行連接釋放程序(步驟S1507),並返回到空閒模式。需注意,在本實施例中,用戶識別卡的所有SIM實體可共享同一系列的SAT/USAT命令,所以輪詢程序持續期間並不需要轉換SIM實體。連接建立程序和連接釋放程序的其它細節由於不在本發明的範圍內,在此不再贅述,請參考3GPP TS 25.331的版本10,v.10.4.0(即TS 25.331規格)以及3GPP TS 44.018的版本10,v.10.3.0(即TS 44.018規格)。
第16A圖和第16B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輪詢連線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用戶識別卡的所有SIM實體的訊息佇列示意圖。需注意,在本實施例中,用戶識別卡中至少有兩個SIM實體具有各自的一系列SAT/USAT命令,所以輪詢程序中需要轉換SIM實體(步驟S1606)。與第15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不同,當檢測到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有一個或者多個SAT命令等待處理,用戶識別卡的MPU會將響應碼「91 XX」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碼「91 XX」指示SAT命令可處理(步驟S1604)。隨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臨時儲存有關響應資料可獲得的資訊,其中響應資料指示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SAT命令將被處理(步驟S1605)。
用戶識別卡中所有SIM實體都進行了輪詢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根據儲存的資訊獲取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在第16A圖和第16B圖中表示為「SIM實體i」)中需被處理的SAT命令,並在隨後處理SIM實體i中的SAT命令(步驟S1609)。明確來說,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可發送「獲取」命令,以獲得指示特定SAT/USAT命令的響應資料。處理完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的SAT命令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用戶識別卡中的下一個SIM實體(在第16A圖和第16B圖中表示為「SIM實體i+1」)(步驟S1610)。步驟S1609和步驟S1610會一直重複,直到用戶識別卡中相關SIM實體的SAT命令都已經獲取並處理。
第17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輪詢連線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用戶識別卡的所有SIM實體的訊息佇列示意圖。與第16圖所示的實施例相似,通訊裝置已完成了重清程序、網路選擇程序以及如第6圖或第11圖所示的EF更新程序,並通過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進入了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與第16圖所示實施例不同的是,當檢測到用戶識別卡的MPU將響應碼「91 XX」(指示SAT命令可處理)回復給通訊裝置時(步驟S1704),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獲取並處理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需被處理的SAT命令(步驟S1705),而不是儲存SAT命令(如第16A圖中步驟S1605所示)並等到所有輪詢完所有SIM實體後才處理(如第16B圖中步驟S1609所示)。
需注意,儘管如第6圖和第11圖所示,當通訊裝置接通電源後,所有SIM實體的大部分EF都可以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並儲存在本地儲存單元中,當需要時,某些剩餘EF可稍後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第18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SIM實體更新程序的訊息佇列示意圖,其中上述SIM實體更新程序用來從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中讀取特定EF。在本實施例中,SIM實體更新程序是當需要EFLOCI時在網路選擇程序期間觸發的。如第18圖所示,SIM實體更新程序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發送SAT/UAST主動型命令,請求用戶識別卡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SIM實體i(如第一SIM實體)(步驟S1801)。當接收到SAT/USAT主動型命令時,用戶識別卡的MPU將響應碼「91 XX」回復給通訊裝置,以指示響應資料可獲取(步驟S1802)。接下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發送「獲取」命令以獲得響應資料(步驟S1803)。當接收到響應資料時,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測定出響應資料指示的是「重清」命令(步驟S1804)。接下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請求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EFLOCI(步驟S1805)並在隨後從用戶識別卡中接收EFLOCI(步驟S1806)。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隨之將讀取的EFLOCI儲存在本地儲存單元中(步驟S1807)。或者,當通訊裝置接通電源後,一個或多個SIM實體的EF可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並儲存到本地儲存單元中,當需要時,其它SIM實體中的EF可稍後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本實施例僅為說明之目的,並無意圖限制本發明。
第19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SIM實體更新程序的訊息佇列示意圖,其中SIM實體更新程序用於將特定EF寫入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中。在本實施例中,在位置更新程序完成後,SIM實體更新程序響應更新的EFLOCI而觸發。如第19圖所示,SIM實體更新程序開始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發送SAT/USAT主動型命令,以請求用戶識別卡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SIM實體i(如第一SIM實體)(步驟S1901)。當接收到SAT/USAT主動型命令時,用戶識別卡的MPU將響應碼「91 XX」回復給通訊裝置,以指示響應資料可獲取(步驟S1902)。接下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發送「獲取」命令以獲得響應資料(步驟S1903)。當接收到響應資料時,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測定出響應資料指示的是「重清」命令(步驟S1904)。接下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從本地儲存單元中檢索更新的EFLOCI(步驟S1905)並請求將EFLOCI寫入用戶識別卡中(步驟S1906)。稍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接收寫入響應,上述寫入響應指示EFLOCI已成功地寫入了用戶識別卡中(步驟S1907),SIM實體更新程序由此結束。需注意,在步驟S1905中,從本地儲存單元中檢索到的EF可能不止一個,此時步驟S1906和步驟S1907可重複進行,直到檢索到的EF全部寫入用戶識別卡中。舉例來說,只有某些特定SIM實體的更新EF可從本地儲存單元中檢索出來並寫入用戶識別卡中。
第20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通過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在通訊裝置中提供多待機模式方法的示意圖。上述方法可用於任何耦接到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通訊裝置中,並可由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執行。方法開始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應接通電源信號,為每個用戶號碼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多個EF(步驟S2010)。其中接通電源信號可於通訊裝置接通電源時產生,也就是說,上述方法在通訊裝置接通電源時執行。明確來說,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EF可進一步包括發送第一命令到用戶識別卡,以激活一個SIM實體,並對應第一命令從用戶識別卡中接收響應碼,其中響應碼指示通訊裝置稍後獲取主動型命令。接下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發送第二命令給用戶識別卡以獲取主動型命令,並在獲取主動型命令後,開始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EF。在一實施例中,讀取的EF可儲存到通訊裝置的本地儲存單元中,如快閃記憶體、NVRAM,也可儲存到磁儲存裝置中,如硬碟或磁帶,還可儲存到光碟中。所有用戶號碼的EF都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根據讀取的EF,將每個用戶號碼登記到至少一個網路上(步驟S2020)。明確來說,登記到至少一個網路上可進一步包括蜂巢單元選擇程序,以在將登記請求發送給網路之前待接到網路的某個蜂巢單元中。對於步驟S2020來說,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可每次將一個用戶號碼登記到至少一個網路中,直到所有的用戶號碼都已試圖登記到網路上。在一實施例中,所有的用戶號碼可由同一電信業者發出,通訊裝置可通過用戶號碼登記到同一電信業者部署的相同或不同網路上。在另一實施例中,用戶號碼可由不同的電信業者發出,通訊裝置可通過用戶號碼分別登記到由不同電信業者部署的多個網路中。接下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應成功登記到至少一個網路而使能(enable)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步驟S2030)。需注意,在登記到至少一個網路期間,可能會有一個或多個EF進行了更新,則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可立即將更新的EF寫回用戶識別卡中,或將更新的EF寫入本地儲存單元並在稍後寫回用戶識別卡中。
第21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輪詢多待機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方法的流程圖。上述方法可用於任何耦接到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通訊裝置中,並可由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執行。在本實施例中,通訊裝置已完成了重清程序、網路選擇程序,以及如第6圖或第11圖所示的EF更新程序,並通過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進入到了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也就是說,通訊裝置通過用戶號碼同時待接到相同或不同網路所提供的多個蜂巢單元中。需注意,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指通訊裝置通過每個用戶號碼所對應的網路,配置在無線通訊的空閒模式。上述方法開始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首先測定用戶識別卡的輪詢計時器是否屆滿(步驟S2110)。如果計時器沒有屆滿,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仍維持在空閒模式。如果計時器屆滿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輪詢用戶識別卡,以檢查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是否有任何SAT命令等待處理(步驟S2120)。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隨後測定用戶識別卡是否存在(步驟S2130)。如果在預測定時間期間並沒有接收到輪詢響應,也就是說用戶識別卡不存在,則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繼續進行SIM移除處理程序(步驟S2140),方法結束。SIM移除處理程序的細節由於不在本發明的範圍內,在此不再贅述,請參考3GPP TS 23.122、43.022、25.304以及36.304規格。否則,如果接收到了輪詢響應,也就是說用戶識別卡存在,則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進一步測定輪詢響應是否指示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有至少一個SAT命令等待處理(步驟S2150)。如果確實有至少一個SAT命令等待處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儲存有關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需被處理的SAT命令的資訊(步驟S2160)。如果並沒有SAT命令等待處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測定是否用戶識別卡中的所有SIM實體都已被輪詢(步驟S2170)。如果所有的SIM實體都已被輪詢,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檢索有關需被處理的SAT命令的儲存資訊,並處理每個SIM實體中的SAT命令(步驟S2180),方法隨之結束。明確來說,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可先根據儲存資訊,從用戶識別卡中獲取需被處理的SAT命令,隨後處理獲取的SAT命令。否則,如果至少有另外一個SIM實體沒有輪詢,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將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下一個未被輪詢的SIM實體(步驟S2190),並重複步驟S2120到步驟S2190。
第22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在配置輪詢多待機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方法的流程圖。上述方法可用於任何耦接到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通訊裝置中,並可由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執行。與第21圖所示實施例不同,每次檢測到SAT命令等待處理時(即從步驟S2250出發的「是」分支),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處理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的SAT命令(步驟S2260),並在檢測到SAT會話結束時停止處理(步驟S2270),而不是如第21圖步驟S2180所示,輪詢完所有的SIM實體後依次處理等待的SAT命令。
第23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輪詢多待機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方法的流程圖。上述方法可用於任何耦接到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通訊裝置中,並可由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執行。需注意,在本實施例中,用戶識別卡中的所有SIM實體可共享同一系列SAT/USAT命令。與第21圖所示的實施例不同,當檢測到有SAT命令等待處理時(即從步驟S2350出發的「是」分支),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處理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的SAT命令(步驟S2360),並在檢測到SAT會話結束時停止處理(步驟S2370)。
第24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輪詢連線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方法的流程圖。上述方法可用於任何耦接到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通訊裝置中,並可由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執行。在本實施例中,通訊裝置已完成了重清程序、網路選擇程序,以及如第6圖或第11圖所示的EF更新程序,並通過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進入到了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也就是說,通訊裝置通過用戶號碼待接到相同或不同網路所提供的多個蜂巢單元中。方法開始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進行連接建立程序,以通過用戶識別卡中的一個用戶號碼與網路建立連接(步驟S2410)。連接建立程序完成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通過上述網路進入了無線通訊的連線模式,並隨之測定用戶識別卡的輪詢計時器是否屆滿(步驟S2420)。如果計時器沒有屆滿,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維持在連線模式。如果計時器屆滿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輪詢用戶識別卡,以檢查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是否有任何SAT命令等待處理(步驟S2430)。隨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測定用戶識別卡是否存在(步驟S2440)。如果在預測定時間內沒有檢測到輪詢響應(即用戶識別卡不存在),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進一步測定是否建立了連接用於緊急呼叫(步驟S2450)。如果建立了連接用於緊急呼叫,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維持在連線模式。如果並沒有建立連接用於緊急呼叫,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繼續進行連接釋放程序(步驟S2460),並在釋放與連接相關的無線電資源後返回空閒模式。連接建立程序以及連接釋放程序的細節由於不在本發明範圍內,在此不再贅述,請參考3GPP TS 44.018以及25.331規格。繼步驟S2440之後,如果在預測定時間區間內接收到了輪詢響應(即用戶識別卡存在),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進一步測定輪詢響應是否指示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有至少一個SAT命令等待處理(步驟S2470)。如果確實有至少一個SAT命令等待處理,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處理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的SAT命令(步驟S2480),並於檢測到SAT會話結束時停止處理(步驟S2490)。明確來說,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可首先根據輪詢響應中指示的資訊,從用戶識別卡中獲取需被處理的SAT命令,並在隨後處理獲取的SAT命令。繼步驟S2470之後,如果並沒有SAT命令等待處理,方法到此結束。需注意,在另一實施例中,用戶識別卡中的所有SIM實體可共享同一系列的SAT/USAT命令,則輪詢程序中就不需要轉換SIM實體。
第25A圖和第25B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輪詢連線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方法的流程圖。上述方法可用於任何耦接到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通訊裝置中,並可由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執行。與第24圖所示實施例不同,如步驟S2503、S2504、S2507、S2509與S2511形成的鏈路所示,進入到連線模式後,通訊裝置依次輪詢所有的SIM實體。此外,每次檢測到有SAT命令等待處理時(即從步驟S2507出發的「是」分支),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會儲存有關當前被激活SIM實體中需被處理SAT命令的資訊(步驟S2508),並於所有的SIM實體都已被輪詢後,檢索並處理儲存的SAT命令(步驟S2510)。
第26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輪詢連線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方法的流程圖。上述方法可用於任何耦接到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通訊裝置中,並可由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執行。與第25圖所示的實施例不同,每次檢測到有SAT命令等待處理時,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處理當前被激活SIM實體中的SAT命令(步驟S2608),並於檢測到SAT會話結束時停止處理(步驟S2609),而不是如步驟S2508所示那樣臨時儲存上述SAT命令等待後續執行。
第27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SIM實體更新方法的流程圖,其中SIM實體更新程序用於從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中讀取特定EF。SIM實體更新方法可用於任何耦接到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通訊裝置中,並可由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執行。SIM實體更新方法開始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測定是否需要用戶識別卡中的至少一個EF(步驟S2710)。明確來說,步驟S2710可於網路選擇程序的登記進程中需要一個或多個EF(如EFLOCI、EFACC等)時,在網路選擇程序期間執行。由於需要用戶識別卡中的至少一個EF,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對應所需EF測定出一個用戶號碼(步驟S2720),並在隨後根據上述用戶號碼,在用戶識別卡中激活SIM實體(第27圖中係顯示為「SIM實體i」)(步驟S2730)。明確來說,用戶識別卡中的每個SIM實體對應一個單獨的用戶號碼,每個SIM實體包括與相應用戶號碼相關的多個EF。接下來,用戶識別卡中的MPU將響應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上述響應指示用戶識別卡已經準備好進行SIM實體更新了(步驟S2740)。為進一步闡明步驟S2730到步驟S2740,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可首先發送SAT/USAT主動型命令,以請求用戶識別卡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包括所需EF的SIM實體,並在隨後從用戶識別卡中接收響應碼「91 XX」,其中響應碼「91 XX」指示響應資料可獲取。作為對響應碼的響應,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進一步發送「獲取」命令以得到響應資料,其中響應資料指示的是「重清」命令以讀取所需EF。在另一實施例中,如果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包括所需EF,則步驟S2730到步驟S2740可省略。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在被告知用戶識別卡已經準備好進行SIM實體更新後,會請求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EF(步驟S2750),並在隨後從用戶識別卡中接收所需EF(步驟S2760)。需注意,如果需要從用戶識別卡中讀取多個EF,則步驟S2750和S2760可一直重複,直到讀取完所有所需EF。
第28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SIM實體更新方法的流程圖,其中SIM實體更新程序用於將特定EF寫入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中。SIM實體更新方法可用於任何耦接至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通訊裝置中,並可由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執行。SIM實體更新方法開始後,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測定用戶識別卡中是否有至少一個EF進行了更新(步驟S2810)。明確來說,步驟S2810可在一個或多個EF(如EFLOCI)進行了更新的登記進程中執行。由於至少一個讀取EF進行了更新,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對應更新的EF測定出一個用戶號碼(步驟S2820),並根據上述用戶號碼激活用戶識別卡中的SIM實體(在第28圖中顯示為「SIM實體i」)(步驟S2830)。明確來說,用戶識別卡中的每個SIM實體對應一個單獨的用戶號碼,每個SIM實體包括與相應用戶號碼相關的多個EF。接下來,用戶識別卡中的MPU將響應回復給通訊裝置,其中響應指示用戶識別卡已經準備好進行SIM實體更新了(步驟S2840)。為進一步闡明步驟S2830和S2840,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可首先發送SAT/USAT主動型命令,以請求用戶識別卡將被激活的SIM實體轉換為包括所需EF的SIM實體,並在隨後從用戶識別卡中接收響應碼「91 XX」,其中響應碼「91 XX」指示響應資料可獲取。作為對響應碼的響應,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可進一步發送「獲取」命令以獲得響應資料,其中響應資料指示「重清」命令以寫入更新的EF。在另一實施例中,如果當前被激活的SIM實體中包括更新的EF,步驟S2830和S2840可省略。通訊裝置中基頻晶片的MPU在被告知用戶識別卡已經準備好進行SIM實體更新後,請求將更新的EF寫回用戶識別卡(步驟S2850),並在隨後接收寫響應,其中寫響應指示更新的EF已經成功地寫入了用戶識別卡中(步驟S2860)。需注意,如果有多個更新的EF需要寫入用戶識別卡中,步驟S2850和S2860可一直重複,直到所有的更新EF都寫回用戶識別卡中。
本發明雖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通訊裝置
110...RF模組
120...基頻晶片
130...顯示器
140...輸入裝置
150...儲存單元
121...處理器
S610~S630、S710~S770、S801~S817、S901~S917、S1001~S1008、S1110~S1130、S1201~S1207、S1301~S1305、S1401~S1404、S1501~S1507、S1601~S1607、S1701~S1708、S1801~S1807、S1901~S1907、S2010~S2030、S2110~S2190、S2210~S2290、S2310~S2370、S2410~S2490、S2501~S2511、S2601~S2611、S2710~S2760、S2810~S2860...步驟
第1圖是SIM/USIM MPU執行SAT/USAT小型應用程式表格中的應用時,請求移動台進行特定任務的示意圖。
第2圖是基頻MPU和SIM/USIM MPU之間主動型命令作業的示意圖。
第3A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每個SIM實體分別儲存有關各個用戶號碼資料的示範性資料格式的示意圖。
第3B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共享的SIM實體共同儲存有關多個用戶號碼的資料格式的示意圖。
第3C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半依賴SIM實體分別儲存有關各個用戶號碼的資料格式的示意圖。
第4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通過SAT選項單提供單用戶識別卡中SIM實體個數的示意圖。
第5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通訊裝置的硬體架構圖。
第6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在通訊裝置中提供無線通訊多待機模式的高位準訊息佇列的示意圖。
第7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重清程序訊息佇列的示意圖。
第8A圖和第8B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WCDMA網路下網路選擇程序的訊息佇列示意圖。
第9A圖和第9B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GSM/GPRS/EDGE網路下網路選擇程序的訊息佇列示意圖。
第10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EF更新程序的訊息佇列示意圖。
第11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在通訊裝置中提供無線通訊多待機模式的流程圖。
第12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輪詢多待機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訊息佇列示意圖。
第13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輪詢多待機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訊息佇列示意圖。
第14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輪詢多待機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的訊息佇列示意圖。
第15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輪詢連線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用戶識別卡的當前被激活SIM實體的訊息佇列示意圖。
第16A圖和第16B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輪詢連線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用戶識別卡的所有SIM實體的訊息佇列示意圖。
第17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輪詢連線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用戶識別卡的所有SIM實體的訊息佇列示意圖。
第18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SIM實體更新程序的訊息佇列示意圖。
第19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SIM實體更新程序的訊息佇列示意圖。
第20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通過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在通訊裝置中提供多待機模式方法的示意圖。
第21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輪詢多待機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方法的流程圖。
第22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在配置輪詢多待機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方法的流程圖。
第23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輪詢多待機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方法的流程圖。
第24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輪詢連線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方法的流程圖。
第25A圖和第25B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輪詢連線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方法的流程圖。
第26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輪詢連線模式配置下通訊裝置中具有多個用戶號碼的用戶識別卡方法的流程圖。
第27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SIM實體更新方法的流程圖。
第28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SIM實體更新方法的流程圖。
100...通訊裝置
110...RF模組
120...基頻晶片
130...顯示器
140...輸入裝置
150...儲存單元
121...處理器
权利要求:
Claims (42)
[1] 一種通訊裝置,包括:一處理單元,用於接通電源後從一單用戶識別卡中讀取每個用戶號碼的多個基礎檔案,根據讀取的多個基礎檔案將每個用戶號碼登記到一網路上,以及於至少兩個用戶號碼成功登記到所述網路後,使能無線通訊的一多待機模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儲存單元,用來儲存所述讀取的多個基礎檔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在登記到所述網路期間,若有至少一個讀取的基礎檔案進行了更新,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將至少一個更新的基礎檔案寫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係用於對於每個用戶號碼,每次激活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的一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以及用於從被激活的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中讀取所述基礎檔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係用於發送一第一命令給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以激活所述用戶識別模組實體;對應所述第一命令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接收一響應碼,其中所述響應碼指示所述通訊裝置獲取一主動型命令;以及發送一第二命令給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以獲取所述主動型命令,其中獲取所述主動型命令後,開始從所述被激活的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中讀取所述基礎檔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係根據從所述被激活的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中讀取的所述基礎檔案,每次將一用戶號碼登記到一網路上,直到所有的用戶號碼都已試圖登記到所述網路上。
[7] 一種提供一多待機模式的方法,由一基頻晶片的一微處理單元執行,其中所述提供一多待機模式的方法包括:當接通電源後,從一單用戶識別卡中讀取每個用戶號碼的多個基礎檔案;根據讀取的基礎檔案將每個用戶號碼登記到一網路上;以及當至少兩個用戶號碼成功登記到所述網路時,使能無線通訊的一多待機模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提供一多待機模式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將所述讀取的基礎檔案儲存在一儲存單元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提供一多待機模式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在登記到所述網路期間,若有至少一個讀取的基礎檔案進行了更新,將至少一個更新的基礎檔案寫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提供一多待機模式的方法,其中讀取基礎檔案的步驟進一步包括:對於每個用戶號碼,每次激活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的一個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以及讀取被激活的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中的所述基礎檔案。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提供一多待機模式的方法,其中激活用戶識別模組實體的步驟進一步包括:發送一第一命令給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以激活所述用戶識別模組實體;對應所述第一命令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接收一響應碼,其中所述響應碼指示所述通訊裝置獲取一主動型命令;以及發送一第二命令給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以獲取所述主動型命令;其中獲取所述主動型命令後,開始從所述被激活的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中讀取所述基礎檔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提供一多待機模式的方法,其中登記到所述網路的步驟進一步包括根據所述讀取的基礎檔案,每次將一用戶號碼登記到一網路上,直到所有的用戶號碼都試圖登記到所述網路上。
[13] 一種通訊裝置,包括:一處理單元,用於通過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一單用戶識別卡使能無線通訊的一多待機模式,分別對應每個用戶號碼輪詢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的多個用戶識別模組實體,測定每個被輪詢的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中是否有任何命令等待處理,且若有命令等待處理,處理所述被輪詢的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中的至少一個被測定命令。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對於每個用戶號碼,每次輪詢一個用戶識別模組實體。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係用於發送一第一命令給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以激活用戶識別模組實體;對應所述第一命令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接收一響應碼;以及測定所述響應碼是否指示所述通訊裝置獲取一命令。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在處理被測定命令之前,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儲存有關獲取所述主動型命令的資訊,且當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所有用戶識別模組實體都已得到輪詢,且對應所述用戶識別模組實體的每個需被處理命令都已被測定時,開始處理所述被測定命令。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係用於發送一第二命令給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以獲取所述被測定命令。
[18] 一種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其中所述單用戶識別卡包括多個用戶號碼,所述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由一基頻晶片的一微處理單元執行,包括:通過包括多個用戶號碼的一單用戶識別卡使能無線通訊的多待機模式;對應每個用戶號碼分別輪詢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的多個用戶識別模組實體;測定每個被輪詢的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中是否有任何命令等待處理;以及如果確實有命令等待處理,處理所述被輪詢的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中的至少一個被測定命令。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其中輪詢用戶識別模組實體的步驟進一步包括對於每個用戶號碼,每次輪詢一個用戶識別模組實體。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其中測定是否有任何命令等待處理的步驟進一步包括:發送一第一命令給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以激活用戶識別模組實體;對應所述第一命令,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接收一響應碼;測定所述響應碼是否指示所述通訊裝置獲取一命令。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在處理被測定命令前,儲存有關獲取所述主動型命令的資訊,其中當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所有用戶識別模組實體都已得到輪詢,且對應所述用戶識別模組實體的每個需被處理命令都已被測定時,開始處理所述被測定命令的步驟。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其中處理所述被測定命令的步驟進一步包括發送一第二命令給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以獲取所述被測定命令。
[23] 一種通訊裝置,包括:一處理單元,用於通過一單用戶識別卡中多個用戶號碼的一個使能無線通訊的一連線模式,對應所述多個用戶號碼分別輪詢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的多個用戶識別模組實體,測定所述單用戶識別卡是否維持檢測和每個被輪詢的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中是否有任何命令等待處理,以及若確實有命令等待處理,處理被輪詢的用戶識別模組中的至少一個被測定命令。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對於每個用戶號碼,每次輪詢一個用戶識別模組實體。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係用於發出一第一命令給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以激活用戶識別模組實體;對應所述第一命令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接收一響應碼;以及測定所述響應碼是否指示所述通訊裝置獲取一命令。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在處理被測定命令之前,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儲存有關獲取所述主動型命令的資訊,且當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所有用戶識別模組實體都已得到輪詢,以及對應所述用戶識別模組實體的每個需被處理命令都已被測定時,開始處理所述被測定命令。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用於發出一第二命令給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以獲取所述被測定命令。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在未檢測到所述單用戶識別卡時,進一步進行一連接釋放程序。
[29] 一種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由一基頻晶片的微處理單元執行,其中所述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包括:通過一單用戶識別卡中多個用戶號碼的一個使能無線通訊的一連線模式:對應所述多個用戶號碼分別輪詢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的多個用戶識別模組實體;測定所述單用戶識別卡是否維持檢測,和每個被輪詢的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中是否有任何命令等待處理;以及如果確實有命令等待處理,處理被輪詢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中的至少一個被測定命令。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其中輪詢所述用戶識別模組實體的步驟進一步包括對於每個用戶號碼,每次輪詢一個用戶識別模組實體。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其中測定是否有任何命令等待處理的步驟進一步包括:發出一第一命令給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以激活用戶識別模組實體;對應所述第一命令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接收一響應碼;以及測定所述響應碼是否指示通訊裝置獲取一命令。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在處理被測定命令之前,儲存有關獲取所述主動型命令的資訊,其中當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所有用戶識別模組實體都已得到輪詢,以及對應所述用戶識別模組實體的每個需被處理命令都已被測定時,開始處理所述被測定命令的步驟。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其中處理被測定命令的步驟進一步包括發出一第二命令給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以獲取所述被測定命令。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輪詢一單用戶識別卡的方法,進一步包括當未檢測到所述單用戶識別卡時,進行一連接釋放程序。
[35] 一種通訊裝置,包括:一處理單元,測定一單用戶識別卡中是否有至少一個基礎檔案需要讀取,且如果確實有基礎檔案需要讀取,為所述基礎檔案激活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的一個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並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讀取所述基礎檔案。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之通訊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儲存單元,以儲存讀取的基礎檔案。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測定所述讀取的基礎檔案是否進行了更新,且若進行了更新,更新儲存在所述儲存單元中的所述讀取的基礎檔案,並將更新後的基礎檔案寫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其中寫回作業是應一指示下面之一的觸發事件進行的:完成一分離程序;以及所述通訊裝置電力關閉。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測定所述讀取的基礎檔案是否進行了更新,且若進行了更新,將更新的基礎檔案寫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
[39] 一種在一單用戶識別卡中存取資料的方法,由一基頻晶片的一微處理單元執行,所述在一單用戶識別卡中存取資料的方法包括:測定在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是否有至少一個基礎檔案需要讀取;以及如果確實有基礎檔案需要讀取:為所述基礎檔案激活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的一個用戶識別模組實體;以及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讀取所述基礎檔案。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在一單用戶識別卡中存取資料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將讀取的基礎檔案儲存到一儲存單元中。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在一單用戶識別卡中存取資料的方法,進一步包括測定所述讀取的基礎檔案是否進行了更新,且如果進行了更新,更新儲存在所述儲存單元中的所述讀取的基礎檔案,並將更新的基礎檔案寫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其中寫回作業是應一指示下面之一的觸發事件進行的:完成一分離程序;以及所述通訊裝置電力關閉。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在一單用戶識別卡中存取資料的方法,進一步包括測定所述讀取的基礎檔案是否進行了更新,且如果進行了更新,將更新的基礎檔案寫回所述單用戶識別卡中。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78570B|2015-03-21|通訊裝置和提供多待機模式的方法
US9351236B2|2016-05-24|UICC carrier switching via over-the-air technology
KR101396725B1|2014-05-19|액세스 컨트롤 클라이언트를 이용한 로밍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246883B2|2016-01-26|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provisioning
US20070083470A1|2007-04-12|Architecture that manages access betwee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an IP network
ES2504096T3|2014-10-08|Aparato y método para hacer de interfaz con una red de telefonía celular
US9548781B2|2017-01-17|Enabling pre-provisioned proprietary carrier-specific feature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for execution on a mobile device
US10979889B2|2021-04-13|System and process for having wireless service value included in a SIM card
US9992326B1|2018-06-05|Out of the box experience | country choice using Wi-Fi layer transmission
KR20210113117A|2021-09-15|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선택적 통신 서비스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124595A1|2018-05-03|Method and device for us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by changing termi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X2008010234A|2008-10-27|Un metodo y sistema para mejorar llamadas de voz, tal como mejorar llamadas de voz con servicios de datos.
CN102014387A|2011-04-13|无线终端及其注册和鉴权方法
EP2770766B1|2015-11-25|Displaying stored data while provisioning service functionalities of a mobile terminal
CN109922474B|2020-03-20|触发网络鉴权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782100B|2019-04-09|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102857941B|2017-04-12|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业务网络管理的方法及其装置
KR20200017175A|2020-02-18|전자 장치, 외부 전자 장치 및 외부 전자 장치의 eSIM 관리 방법
US20140214660A1|2014-07-31|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for accessing access point
US10820188B2|2020-10-27|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 based on subscriber identity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359846A1|2017-12-14|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KR20070122288A|2007-12-31|가입자 식별 모듈을 이용한 위치 기반의 멀티 번호 설정방법, 그를 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를 위한 가입자식별 모듈
KR101832366B1|2018-02-27|인바운드 로머에 무 SIM 기기를 통한 WiFi 무선 인터넷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JP2002159063A|2002-05-31|携帯端末の位置情報提供許諾方法
JP2016052062A|2016-04-11|アクセスポイント、位置情報取得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位置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BRPI1105731A2|2015-08-11|
US20140135066A1|2014-05-15|
CN102883469A|2013-01-16|
US20140135065A1|2014-05-15|
TWI478570B|2015-03-21|
US20130017862A1|2013-01-17|
US8755841B2|2014-06-17|
US8954114B2|2015-02-10|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5884168A|1996-08-30|1999-03-16|Ericsson, Inc.|Multiple cellular systems with limited sim card information|
WO2004075598A1|2003-02-18|2004-09-02|Roamware, Inc.|Providing multiple msisdn numbers in a mobile device with a single imsi|
US7016669B2|2003-03-26|2006-03-21|Motorola, Inc.|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a subscriber identity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40192386A1|2003-03-26|2004-09-30|Naveen Aerrabotu|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i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T383038T|2003-08-01|2008-01-15|Research In Motion Ltd|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r initialisierung eines teilnehmeridentifizierungsmodul|
US7912497B2|2005-03-25|2011-03-22|Isidore Eustace P|Sing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ultiple, concurrent subscriber number capability|
TWI270286B|2005-04-18|2007-01-01|Inventec Appliances Corp|Method of fast boot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70099638A1|2005-10-28|2007-05-03|Voltz Christopher D|Multi-numb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WO2007071832A1|2005-12-22|2007-06-28|Gemplus|Exploitation d'informations proprietaires transmises par un reseau de radiocommunications a un terminal mobile sous le controle d'une carte a puce|
JP4512051B2|2006-02-27|2010-07-28|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認証ベクトル生成装置、加入者認証モジュー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認証ベクトル生成方法|
JP4280765B2|2006-11-22|2009-06-17|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移動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01426295B|2007-10-31|2016-09-14|Nxp股份有限公司|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双待机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US20090215490A1|2008-02-27|2009-08-27|Mediatek Inc.|Methods for handling proactive commands for one or more subscriber identity cards and systems utilizing the same|
US8108002B2|2008-03-21|2012-01-31|Mediatek Inc.|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equipped with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identity card and capable of providing reliable communication quality|
TW200945865A|2008-04-23|2009-11-01|Mediatek Inc|Method for handling the equipment identity request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US20100124921A1|2008-11-17|2010-05-20|Rafy Carmon|Cellular home base station enabling landline connectivity|
US8606232B2|2009-06-08|2013-12-10|Qualcomm Incorporated|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multi-stage virtual SIM provisioning and setup on mobile devices|
CN102014387B|2009-09-07|2013-10-30|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无线终端及其注册和鉴权方法|
US20110117944A1|2009-11-17|2011-05-19|Yaxin Cao|Method and system for task-level access arbitration between virtual modems in a multi-sim multi-standby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117712B1|2010-03-26|2012-02-24|삼성전자주식회사|다중 수신 대기를 위한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US9265073B2|2010-05-21|2016-02-16|Kineto Wireless, Llc|System and method for dual mode communication|WO2012149219A2|2011-04-26|2012-11-01|Apple Inc.|Electronic access client distribu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9020501B2|2011-07-21|2015-04-28|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Co., Ltd.|Method for judgment and residency of multi-card mobile terminal service provider|
KR20130046497A|2011-10-28|2013-05-08|삼성전자주식회사|휴대 단말기의 대기 전력 절감 방법 및 그 장치|
FR2983027B1|2011-11-17|2014-01-03|Oberthur Technologies|Procede de selection d'une application dans un terminal, et terminal mettant en oeuvre ce procede|
US20140074843A1|2012-09-12|2014-03-13|Zuess, Inc.|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analysis, sorting and active display of semantic-driven reports of communication repositories|
CN103118421A|2013-02-04|2013-05-22|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一种降低终端功耗的方法及装置|
JP2014186367A|2013-03-21|2014-10-02|Toshiba Corp|Icカード及び携帯可能電子装置|
CN103476149B|2013-09-27|2017-01-11|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一种通过识别imsi自动切换用户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EP2887712A1|2013-12-23|2015-06-24|Gemalto SA|Method for accessing a service,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system|
CN105516443B|2014-09-25|2020-01-07|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一种终端及终端多重防护方法|
WO2016056820A1|2014-10-06|2016-04-14|Lg Electronics Inc.|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uthent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l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is not available|
CN104469982B|2014-11-27|2017-12-26|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基于usim卡的数据连接控制方法和usim卡|
US10785645B2|2015-02-23|2020-09-22|Apple Inc.|Techniques for dynamically supporting different authentication algorithms|
US9572015B2|2015-03-02|2017-02-14|Giesecke & Devrient Mobile Security America, Inc.|Contactless programming of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
TWI566573B|2015-04-01|2017-01-11|宏碁股份有限公司|對行動裝置進行網路個人化之方法|
EP3285506B1|2015-05-07|2020-01-01|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US10517676B2|2015-08-02|2019-12-31|Lumenis Ltd.|Apparatus and cosmetic method for using short pulses for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s|
CN105938566B|2016-01-13|2018-09-28|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CN108012256B|2016-10-28|2021-07-30|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种虚拟通用用户识别模块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899951A|2017-03-09|2017-06-27|邓生毛|手机多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0038778B1|2017-03-24|2018-07-31|Symantec Corporation|Locally securing sensitive data stored on a mobile phone|
US10462649B2|2017-07-26|2019-10-29|Qualcomm Incorporated|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power consumption management relating to 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US10911945B1|2018-11-19|2021-02-02|Sprint Spectrum L.P.|Automated eUICC service profile configuration in view of operational issue with respect to eUICC service profile|
TWI702863B|2019-09-10|2020-08-21|新加坡商 聯發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協調使用不同的訂戶號碼接收小區廣播訊息的操作及在操作之間共用的排程資訊的行動通訊設備及方法|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13/182,313|US8755841B2|2011-07-13|2011-07-13|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multi-standby mod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single subscriber identity card with multiple subscriber number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