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一種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於基底上形成罩幕層,其中罩幕層不包括碳。以罩幕層為罩幕,對基底進行蝕刻製程,以於基底中形成至少一狹縫。蝕刻氣體包括Cl2、CF4以及CHF3,CF4與CHF3的莫耳比為約0.5至0.8,以及F與Cl的莫耳比為約0.4至0.8。此外,蝕刻製程同時移除罩幕層。
公开号:TW201303996A
申请号:TW100128551
申请日:2011-08-10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Wen-Chieh Wang;Yi-Nan Chen;Hsien-Wen Liu
申请人:Nanya Technology Corp;
IPC主号:H01L21-00
专利说明:
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蝕刻製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
為了提高積體電路的操作速度,以及符合消費者對於小型化電子裝置的需求,半導體裝置中的電晶體尺寸有持續縮小的趨勢。然而,隨著電晶體尺寸的縮小,電晶體的通道區長度亦隨之縮短。因此,電晶體中可能會發生嚴重的短通道效應(short channel effect)。
為了解決此問題,業界近來使用垂直式電晶體結構來取代習知水平式電晶體結構。舉例來說,將閘極填入基底的狹縫中。如此,可提升積體電路的操作速度與積集度,以及避免發生諸如短通道效應等問題。一般來說,狹縫是形成於淺溝渠隔離(STI)結構之間。然而,在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期間,淺溝渠隔離結構中的氧化矽會暴露出來而被蝕刻製程破壞。如此一來,影響元件的效能與可靠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其中淺溝渠隔離結構中的氧化矽不會受到狹縫蝕刻製程的破壞,因此可提升元件的效能與可靠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於基底上形成罩幕層,其中罩幕層不包括碳。以罩幕層為罩幕,對基底進行蝕刻製程,以於基底中形成至少一狹縫。蝕刻氣體包括Cl2、CF4以及CHF3,CF4與CHF3的莫耳比為約0.5至0.8,以及F與Cl的莫耳比為約0.4至0.8。此外,蝕刻製程同時移除罩幕層。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用以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蝕刻氣體組成,包括Cl2、CF4以及CHF3,其中CF4與CHF3的莫耳比為約0.5至0.8,以及F與Cl的莫耳比為約0.4至0.8。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基底中已形成有多個淺溝渠隔離結構,罩幕層形成於基底上,以至少暴露一部分位於淺溝渠隔離結構之間的基底,以及罩幕層與基底的蝕刻選擇比約介於0.05至0.06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基底包括矽。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罩幕層包括四乙氧基矽烷(TEOS)或氮化矽。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CF4與CHF3的莫耳比為約0.6至0.7,以及F與Cl的莫耳比為約0.5至0.7。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狹縫的深度與寬度的比為約2至5。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狹縫的深度為約200 nm至220 nm,以及狹縫的寬度為約40 nm至110 nm。
基於上述,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會同時移除用以定義狹縫的罩幕層,因此不需額外進行移除罩幕層的步驟。此外,在狹縫蝕刻製程期間,狹縫會形成在部分淺溝渠隔離結構附近,因此能避免蝕刻製程破壞淺溝渠隔離結構的氧化矽,進而提升元件的效能與可靠度。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至圖1B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種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A,於基底100上形成罩幕層102。基底100例如是矽基底。基底100中已形成有多個淺溝渠隔離結構101。詳言之,具有多個圖案102a的罩幕層102形成於基底100上,以至少暴露一部分位於淺溝渠隔離結構101之間的基底100。在一實施例中,如圖1A所示,各圖案102a覆蓋兩個淺溝渠隔離結構101,且圖案102a的邊緣與淺溝渠隔離結構101的邊緣對齊。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未繪示),各圖案102a可以僅覆蓋一個或兩個以上的淺溝渠隔離結構101,且圖案102a的邊緣可以不與淺溝渠隔離結構101的邊緣對齊,以暴露出部分淺溝渠隔離結構101。
再者,形成罩幕層102的方法包括依序於基底100上形成圖案化光阻層(未繪示)與罩幕材料層(未繪示),接著以圖案化光阻層為罩幕來圖案化罩幕材料層。特別注意的是,罩幕層102不包括碳。詳言之,罩幕層102不包括碳化矽、碳氧化矽(silicon oxycarbide)或非晶碳(amorphous carbon)。在一實施例中,罩幕層102包括四乙氧基矽烷(TEOS)或氮化矽。
請參照圖1B,以罩幕層102為罩幕,對基底100進行蝕刻製程,以於基底100中形成至少一狹縫104。在本實施例中,是以形成三個狹縫104為例來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未對狹縫104的數目加以限制。
蝕刻氣體包括Cl2、CF4以及CHF3。CF4與CHF3的莫耳比為約0.5至0.8,例如是約0.6至0.7。F與Cl的莫耳比為約0.4至0.8,例如是約0.5至0.7。在此特定的CF4/CHF3以及Cl/F比例範圍內,所形成的狹縫104具有實質上垂直的側壁。狹縫104的底部與側壁之間的夾角近似直角,例如是約為92-96度。
再者,狹縫104的深寬比例如是約2至5。狹縫104的深度例如是約200 nm至220 nm,以及狹縫104的寬度例如是約40 nm至110 nm。在一實施例中,狹縫104的深度例如是約214 nm,以及狹縫104的寬度例如是約62 nm。
值得一提的是,形成狹縫104的步驟會同時移除罩幕層102。也就是說,罩幕層102(諸如TEOS層或氮化矽層)與淺溝渠隔離結構101中的氧化矽之間或基底100(諸如矽基底)與淺溝渠隔離結構101中的氧化矽之間具有足夠高的蝕刻選擇比,因此可同時移除欲形成狹縫104的部分基底100以及罩幕層102,且避免破壞淺溝渠隔離結101中的氧化矽。如圖1B所示,在形成狹縫104期間,淺溝渠隔離結構101的氧化物頂角A不會被破壞。在一實施例中,罩幕層102與矽基底100的蝕刻選擇比例如是約介於0.05至0.06之間。此外,高蝕刻選擇比使得狹縫104具有平滑側壁。
於鄰近淺溝渠隔離結構101的部分基底100中形成狹縫104後,以習知技術來形成諸如閘氧化層、閘極、源極區與汲極區以及其他已知構件來完成半導體製程。由於這些構件的材料、構形以及形成方法為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周知,故於此不贅述。
在上述實施例中,使用包括Cl2、CF4以及CHF3且具有特定CF4/CHF3比與Cl/F比的蝕刻氣體組成於基底中形成至少一狹縫。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也就是說,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理解所述的蝕刻氣體組成以及特定氣體比例可用於TEOS(或氮化矽或矽)與氧化矽之間需要高蝕刻選擇比的其他半導體製程。
綜上所述,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會同時移除用以定義狹縫的罩幕層。也就是說,在本發明之狹縫蝕刻製程中,可省略移除罩幕層的額外步驟。因此,相較於習知製程,本發明製程具有較少製程步驟與較低的製程費用。此外,淺溝渠隔離結構的氧化矽不會被本發明所提出的蝕刻配方破壞,因此能提升元件的效能與可靠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基底
101...淺溝渠隔離結構
102...罩幕層
102a...圖案
104...狹縫
A...頂角
圖1A至圖1B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種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的剖面示意圖。
100...基底
101...淺溝渠隔離結構
104...狹縫
A...頂角
权利要求:
Claims (9)
[1] 一種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包括:於一基底上形成一罩幕層,其中該罩幕層不包括碳;以及以該罩幕層為罩幕,對該基底進行一蝕刻製程,以於該基底中形成至少一狹縫,其中一蝕刻氣體包括Cl2、CF4以及CHF3,CF4與CHF3的莫耳比為0.5至0.8,以及F與Cl的莫耳比為0.4至0.8,其中進行該蝕刻製程的步驟同時移除該罩幕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其中該基底中已形成有多個淺溝渠隔離結構,該罩幕層形成於該基底上,以至少暴露一部分位於該些淺溝渠隔離結構之間的該基底,以及該罩幕層與該基底的蝕刻選擇比介於0.05至0.06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其中該基底包括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其中該罩幕層包括四乙氧基矽烷(TEOS)或氮化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其中CF4與CHF3的莫耳比為0.6至0.7,以及F與Cl的莫耳比為0.5至0.7。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其中該狹縫的深度與寬度的比為2至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其中該狹縫的深度為200 nm至220 nm,以及該狹縫的寬度為40 nm至110 nm。
[8] 一種用以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蝕刻氣體組成,包括Cl2、CF4以及CHF3,其中CF4與CHF3的莫耳比為0.5至0.8,以及F與Cl的莫耳比為0.4至0.8。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用以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蝕刻氣體組成,其中CF4與CHF3的莫耳比為0.6至0.7,以及F與Cl的莫耳比為0.5至0.7。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10665466B2|2020-05-26|Method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
CN107346759B|2020-03-10|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TWI609457B|2017-12-21|形成接觸洞的方法與具有接觸插塞的半導體結構
US8124537B2|2012-02-28|Method for etching integrated circuit structure
US20170287723A1|2017-10-05|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9082830B2|2015-07-14|Metal layer end-cut flow
CN109309091A|2019-02-05|图案化方法
TWI579899B|2017-04-21|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TWI532096B|2016-05-01|於基底中形成狹縫的製程
TWI555119B|2016-10-21|具有氣隙的結構的形成方法
US7968418B1|2011-06-28|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solating integrated circuit components using deep trench isolation and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US9805934B2|2017-10-31|Formation of contact/via hole with self-alignment
CN105226003B|2018-09-04|无深度负载效应的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8807267B|2020-12-08|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128613A|2006-05-18|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1059809B1|2011-08-26|Meel 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20080060349A|2008-07-02|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 패턴 형성 방법
KR20080061209A|2008-07-02|반도체 소자의 트렌치 형성 방법
KR101019697B1|2011-03-07|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100753033B1|2007-08-30|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100691102B1|2007-03-09|반도체 소자의 활성 영역 형성 방법
TWI240362B|2005-09-21|Method of fabricating shallow isolation structures and trenches thereof
KR20070062041A|2007-06-15|플래쉬 메모리 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20060104877A|2006-10-09|반도체 소자 제조 방법
KR20040059261A|2004-07-05|반도체 소자의 샐로우 트렌치 분리막 구조 및 그 제조 방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8975137B2|2015-03-10|
TWI532096B|2016-05-01|
CN102881581B|2015-09-16|
US20130017684A1|2013-01-17|
CN102881581A|2013-01-16|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S61232620A|1985-04-09|1986-10-16|Matsushita Electronics Corp|Etching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JPH07263415A|1994-03-18|1995-10-13|Fujitsu Ltd|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5753561A|1996-09-30|1998-05-19|Vlsi Technology, Inc.|Method for making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ructure having rounded corners|
US5674775A|1997-02-20|1997-10-07|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Isolation trench with a rounded top edge using an etch buffer layer|
US6541164B1|1997-10-22|2003-04-01|Applied Materials, Inc.|Method for etching an anti-reflective coating|
US6291356B1|1997-12-08|2001-09-18|Applied Materials, Inc.|Method for etching silicon oxynitride and dielectric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6458671B1|2001-02-16|2002-10-01|Applied Materials Inc.|Method of providing a shallow trench in a deep-trench device|
TW506059B|2001-09-25|2002-10-11|Promos Techvologies Inc|Forming method for shallow trench|
US6925007B2|2001-10-31|2005-08-02|Sandisk Corporation|Multi-state non-volatile integrated circuit memory systems that employ dielectric storage elements|
US7326619B2|2003-08-20|2008-02-05|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including recessed channel transistor|
KR100577565B1|2004-02-23|2006-05-08|삼성전자주식회사|핀 전계효과 트랜지스터의 제조방법|
US7189617B2|2005-04-14|2007-03-13|Infineon Technologies Ag|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recessed channel array transistor and corresponding recessed channel array transistor|
KR100673229B1|2005-07-04|2007-01-22|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낸드형 플래시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것의 제조방법|
KR100689514B1|2006-01-23|2007-03-02|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반도체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2009088522A|2007-09-28|2009-04-23|Hynix Semiconductor Inc|半導体装置のリセスゲート製造方法|
US7838366B2|2008-04-11|2010-11-23|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metal gate structure|
JP2010141107A|2008-12-11|2010-06-24|Elpida Memory Inc|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13/179,581|US8975137B2|2011-07-11|2011-07-11|Process of forming slit in substrat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