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觸控螢幕感應器及觸控螢幕面板
专利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及觸控螢幕感應器,以及觸控螢幕面板。該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包含:由電極形成之複數個感應單元,該等電極於一基底一側上以一具有一預定方向之圖案相互連接;及由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感應單元之連接單元,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感應單元之圖案之該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根據本發明,為防止該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之該感應單元由使用者辨識,連接該複數個感應單元之該等連接單元之一圖案形成與該等感應單元相同之圖案,且該感應單元或該連接單元之一邊緣未由一邊緣電極連接且為開放式,因此,使用者所觀察到之實際上相互以微小間隔分開之電極為連續的,進而減小該感應單元之可見性。 公开号:TW201303670A 申请号:TW101120743 申请日:2012-06-08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Sung-Jin Ryu;Hyung-Bae Choi;Ki-Won Park;Ung-Sang Lee;Kyung-Hyun Jang 申请人:Miraenanotech Co Ltd; IPC主号:G06F3-00
专利说明:
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觸控螢幕感應器及觸控螢幕面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一種觸控螢幕感應器及一種觸控螢幕面板。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減小提供來感應觸控螢幕感應器中使用者之觸控信號之感應圖案的可見性的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一種觸控螢幕感應器,及其製造方法。 觸控螢幕面板作為感應顯示螢幕上使用者之觸控位置與接收該感應觸控位置上之資訊以執行對包含顯示螢幕控制的電子裝置之總體控制的輸入及輸出構件,係一種當一物件如手指或觸控筆觸控一螢幕時將觸控辨識為輸入信號之裝置。觸控輸入裝置近年來主要安裝於一行動裝置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及攜帶型多媒體播放器(PMP)上。觸控輸入裝置正廣泛用於全部行業如導航、輕省筆電、筆記型電腦、數位資訊裝置(DID)、使用支援觸控輸入之作業系統之桌上型電腦、網際網路協議電視(IPTV)、最新式戰鬥機、坦克及裝甲車。 然而,因為觸控面板係添加於一顯示裝置如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面板(PDP)、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及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上或嵌入該顯示裝置,故對使用者來說存在可見性問題。 為解決該可見性問題,在包含有關技術中的ITO透明電極之觸控螢幕感應器中,感應與操作感應器藉由圖案化一透明電極材料(ITO)而形成,且因為當感應與操作感應器之間的距離增加及觸控手指與感應器之間的距離增加時,ITO材料之高電阻率導致對變化的電容值之辨識惡化,故存在對使用高透明與高耐用基底之限制。該有關技術中的觸控螢幕面板之問題在於:當一電極層係由非ITO材料形成並因此由於該電層之不透明性而存在操作與感應圖案之尺寸差異時,可辨識一圖案。 本發明企圖藉由使用由導電材料之電極形成之一感應單元與一虛擬單元而非使用透明電極材料(ITO)來提供一種能夠減小一電極圖案之可見性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 連接複數個感應單元之連接單元之圖案形成與感應單元之圖案相同之圖案以減少可見性,且該感應單元或該連接單元之邊緣不被一邊緣電極連接且為開放的,結果,實際上以微小間隔相互分離之電極於使用者看來係連續的。 一黑色金屬晶種層形成於藉由電極形成之電極層上方,使得該電極層不曝露。 本發明之說明性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包含:複數個感應單元,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圖案在基底之一側上具有一預定方向;以及感應連接單元,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感應單元,該圖案之方向與該感應單元之圖案相同或類似。 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可進一步包含複數個虛擬單元,該等虛擬單元鄰近該等感應單元並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圖案之方向與該感應單元之圖案相同或類似以減少該等感應單元之可見性。 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可進一步包含虛擬連接單元,該等虛擬連接單元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虛擬單元,該圖案之方向與該感應單元之圖案相同或類似。 該具有預定方向之圖案可以一連續圖案形成,且該圖案之一部分在感應單元與虛擬單元之間的一邊界上可斷接。 該圖案斷接之部分可意謂該圖案之邊緣形成為在感應單元與虛擬單元之間的一邊界上開放。 該形成為開放之邊緣可意謂該圖案在邊緣處交替地形成為長的與短的。 該圖案可為晶格狀圖案,其中以該預定方向形成之線相互交叉。 該圖案中相互交叉之晶格狀線可具有相同或類似的線寬與界定該等線之間的間隔之間距或具有一具有預定類似性之線寬或間距。 該等晶格狀線之線寬或間距可根據界定基板中線佔據之面積之填充因子而判定。 線之填充因子可形成為基板上之10%或更少。 該等相互交叉晶格狀線可根據一預定角度傾斜。 該預定角度可為一為防止雲紋現象而判定之角度,該雲紋現象由於具有該預定方向之圖案與一不同於該圖案之圖案之間的互相干擾而產生。 該虛擬單元可形成為與感應單元絕緣。 該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可進一步包含一樹脂層,其積層於基底上且於一側包含一圖案化凹紋;及一電極層,其藉由向該凹紋中填充一導電材料而形成,其中感應單元、虛擬單元及感應與虛擬連接單元可形成於該電極層上。 該填充導電材料可包含銅(Cu)、銀(Ag)、鋁(Al)、鎳(Ni)、鉻(Cr)及鎳-磷(Ni-P)。 該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可進一步包含一黑層,其經組態成減小感應單元之可見性;虛擬單元;及感應與虛擬連接單元,該等單元形成於電極層上,其中該黑層可積層於具有凹紋之電極層上。 本發明之另一說明性實施例提供一觸控螢幕感應器,該觸控螢幕感應器包含:一第一感應器,其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應單元,該等第一感應單元由以第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圖案在一基底之一側上具有第一方向,及第一感應連接單元,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第一感應單元,該圖案具有與該第一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以及一第二感應器,其包含複數個第二感應單元,該等第二感應單元由以第二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該第二圖案在該基底之另一側或另一基底之一側具有一第二方向,及第二感應連接單元,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第二感應單元,該圖案具有與該第二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 該第一感應器可包含複數個第一虛擬單元該等虛擬單元鄰近該第一感應單元且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該圖案具有與該第一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以減少該等感應單元之可見性,且該第一虛擬單元可形成於基底之一側的對應於該第二感應單元之位置的一位置。 該第一感應器可包含第一虛擬連接單元,該等第一虛擬連接單元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圖案具有與第一圖案之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且連接該等第一虛擬單元。 第二感應器可包含複數個第二虛擬單元,該等第二虛擬單元鄰近第二感應單元且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以減少該等感應單元之可見性,該圖案具有與該第二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且該第二虛擬單元可形成於一對應於基底之另一側的第一感應單元之位置的位置。 該第二感應器可包含第二虛擬連接單元,該等第二虛擬連接單元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第二虛擬單元,該圖案具有與該第二圖案之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 具有預定方向之第一或第二圖案可以一連續圖案形成,且該圖案之一部分可於感應單元與虛擬單元之間的邊界上斷接。 該第一或第二圖案斷接之部分可意謂該第一或第二圖案之一邊緣形成為於感應單元與虛擬單元之間的邊界上開放。 該形成為開放之邊緣可意謂該第一或第二圖案在該邊緣交替地形成為長的與短的。 該第一或第二圖案可為一晶格狀圖案,其中以該預定方向形成之線相互交叉。 在該第一或第二圖案中相互交叉之晶格狀線可具有相同或類似的線寬與界定線之間的間隔之間距,或具有一具有預定類似性之線寬或間距。 該晶格狀線之線寬或間距可根據界定線在基板中佔據之面積的填充因子而判定。 基板上之線之填充因子可形成為10%或更少。 相互交叉之晶格狀線可根據一預定角度傾斜。 該預定角度可為一為防止雲紋現象而判定之角度,該雲紋現象係由於第一圖案與第二圖案之間的互相干擾而產生。 第一或第二虛擬單元可形成為與第一或第二感應單元絕緣。 第一或第二感應器可包含:樹脂層,其積層於基底上且於一側包含圖案化凹紋;以及電極層,其藉由向凹紋中填充導電材料而形成,且感應單元、虛擬單元與連接單元可形成於該電極層上。 該所填充導電材料可包含銅(Cu)、銀(Ag)、鋁(Al)、鎳(Ni)、鉻(Cr)及鎳-磷(Ni-P)。 第一或第二感應器可進一步包含一黑層,該黑層經組態成減小形成於電極層上之感應單元、虛擬單元及連接單元之可見性,且該黑層可積層於具有凹紋之電極層上。 本發明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螢幕面板,其包含:影像資訊顯示單元,其被組態成藉由使用複數個像素來顯示影像資訊;第一感應器,其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應單元,該等第一感應單元由以第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該第一圖案在定位於影像資訊顯示單元之上部表面上的基底之一側具有第一預定方向,以及第一感應連接單元,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第一感應單元,該圖案具有與該第一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以及第二感應器,其包含複數個第二感應單元,該等第二感應單元由以第二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該第二圖案於該基底之另一側或另一基底之一側上具有一第二預定方向,以及第二感應連接單元,該等第二感應連接單元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第二感應單元,該圖案具有與第二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 第一感應器可包含複數個第一虛擬單元,其鄰近第一感應單元且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該圖案具有與第一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以減少感應單元之可見性,且該第一虛擬單元可形成於基底之一側之對應於第二感應單元之位置的位置。 第一感應器可包含第一虛擬連接單元,該等第一虛擬連接單元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且連接第一虛擬單元,該圖案具有與第一圖案之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 第二感應器可包含複數個第二虛擬單元,該等第二虛擬單元鄰近第二感應單元且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該圖案具有與第二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以減少感應單元之可見性,且該第二虛擬單元可形成於基底之另一側之對應於第一感應單元之位置的位置。 第二感應器可包含第二虛擬連接單元,該等第二虛擬連接單元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且連接第二虛擬單元,該圖案具有與第二圖案之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 具有預定方向之第一或第二圖案可以連續圖案形成,且圖案之一部分可於感應單元與虛擬單元之間的邊界上斷接。 第一或第二圖案斷接之部分可意謂第一或第二圖案之邊緣於感應單元與虛擬單元之間的邊界上形成為開放的。 該形成為開放之邊緣可意謂該第一或第二圖案在該邊緣處交替地形成為長的與短的。 第一或第二圖案可為晶格狀圖案,其中以預定方向形成之線相互交叉。 第一或第二圖案中的相互交叉之晶格狀線可具有相同或類似之線寬與界定線之間的間隔之間距,或具有一具有預定類似性之線寬或間距。 晶格狀線之線寬或間距可根據界定基板中線佔據之面積的填充因子來判定。 基板上之線之填充因子可經形成為10%或更少。 相互交叉之晶格狀線可根據一預定角度傾斜。 該預定角度可為一為防止雲紋現象而判定之角度,該雲紋現象係由於第一圖案與第二圖案之間的互相干擾而產生。 第一或第二虛擬單元可經形成為與第一或第二感應單元絕緣。 第一或第二感應器可包含:樹脂層,其積層於基底上且於一側包含圖案化凹紋;以及電極層,其藉由向凹紋中填充導電材料而形成,且感應單元、虛擬單元與連接單元可形成於該電極層上。 該填充導電材料可包含銅(Cu)、銀(Ag)、鋁(Al)、鎳(Ni)、鉻(Cr)及鎳-磷(Ni-P)。 第一或第二感應器可進一步包含一黑層,該黑層經組態以減小形成於電極層上之感應單元、虛擬單元及連接單元之可見性,且該黑層可積層於具有凹紋之電極層上。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為防止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之感應單元被使用者辨識,連接複數個感應單元的連接單元之圖案形成與感應單元相同之圖案,且感應單元或連接單元之邊緣不由邊緣電極連接並係開放的,結果,事實上以微小間隔相互分離之電極在使用者看來係連續的,從而減小了感應單元之可見性。黑色金屬晶種層形成於藉由電極形成之電極層上,使得電極層不曝露。 前述發明概述僅為說明性的,且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進行限制。除上述說明性態樣、實施例及特徵之外,其他態樣、實施例及特徵將藉由參看圖式及以下詳細描述而變得顯而易見。 應理解,附圖不一定是按比例的,而是呈現說明本發明之基本原則的各種特徵之略微簡化的表示。包含例如特定尺寸、定向、位置及形狀的本文公開的本發明之特定設計特徵將部分地由特定預期應用及使用環境判定。 圖中,參考數字係指圖式之若干圖中本發明之相同或均等部分。 下文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本說明書中,當任一組件連接至另一組件時,該任一組件可直接連接至另一組件,且亦可連接至另一組件其中一第三組件插入於二者之間。首先,在加入參考數字至所有圖示之組件中時,應注意,即使組件在不同圖式中闡述,相同或類似的參考數字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組件。在此情況下,圖式所闡述的且如圖式之闡述所描述的本發明之組態及操作被描述為至少一種例示性實施例,並且本發明之精神及主要組態及操作不限於此。 在描述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前,將描述用於本說明書中之若干術語。首先,術語「基板」用於製造觸控螢幕感應器,且在本說明書中亦可被稱為「膜」。觸控螢幕感應器可藉由單個形成基板或使兩片基板形成為相互黏附之上部基板與下部基板來製造。在本說明書中,應注意所謂之第一感應器可為上部基板與下部基板中任一者,所謂之第二感應器可為下部基板與上部基板中任一者,且之所以稱之為第一及第二感應器係為不區分上部側及下部側。 下文將描述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 圖1A及圖1B為闡述本發明待解決之有關技術的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中感應單元110及連接單元120的例示性圖。參看圖1A及圖1B,有關技術之感應單元110形成為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該圖案於基底之一側具有一預定方向,但因為連接單元120形成為以不同於感應單元110之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故存在當電極之連續性消失時由於圖案間之差異導致的感應單元110及連接單元120之可見性增加的問題。感應單元110或連接單元120之邊緣藉由邊緣電極相互連接,使得電極之連續性消失,從而增加了有關技術的感應單元110或連接單元120之可見性。 因此,為解決有關技術的感應單元110之可見性增大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感應單元110之圖案與連接感應單元110之連接單元120之圖案相同或類似。 圖2A為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之感應單元與連接單元的例示性圖。參看圖2A,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包含:複數個感應單元110,該等感應單元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圖案於基底之一側具有一預定方向;以及連接單元120,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圖案具有與感應單元之圖案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且連接感應單元110。 參看圖2B,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可進一步包含:複數個虛擬單元110’,該等虛擬單元鄰近感應單元110且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圖案具有與感應單元之圖案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以減少感應單元110之可見性;以及連接單元(未示出),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圖案具有與感應單元之圖案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且連接虛擬單元110’。 此處,感應單元110提供為電極以便感應使用者之觸控信號,其由本發明之傳導材料製成,且該導電材料可不透明。 虛擬單元110’為緊鄰或鄰近感應單元110之電極,且意謂以不活動狀態或其組合形成之電極(其以虛擬方式形成),即,具有與感應單元110類似形狀之圖案以不感應使用者之觸控信號。因此,感應單元110及虛擬單元110’經形成為相互電氣絕緣。虛擬單元110’形成於基底上之原因在於,不由透明電極材料製成之感應單元110形成於觸控螢幕感應器之正面上以防止感應單元110由照射至觸控螢幕感應器之外部光辨識。 圖2中,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110’以直線形狀形成,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且可以各種圖案形狀形成。舉例而言,感應單元110之整體形狀可具有鑽石形、梯形、菱形及其類似物。 同時,電極為經提供以便將自感應單元110感應之觸控信號傳輸至外部驅動電路(未示出)之電極,且其可於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110’形成的同時形成。本發明中,因電極之細節超出本發明之範疇,故省略其更詳細描述。 當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包含感應單元110、虛擬單元110’及連接感應單元110或虛擬連接單元之感應連接單元120時,該連接虛擬單元110’之虛擬連接單元(未示出)可由以具有一預定方向的相同或類似之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具有一預定方向之圖案為連續圖案,且如圖2中所示,可為晶格狀圖案,其中以預定方向形成之線相互交叉。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相同或類似之圖案可包含其重複週期與重複形狀在幾何上相同之圖案,且該等重複週期與重複形狀在一由軟體預定之可接受誤差範圍內。因此,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當包含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110’之電極圖案及連接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110’之感應連接單元120與虛擬連接單元之電極圖案時,該虛擬連接單元(未示出)之電極圖案為相同的,從而減小了感應單元110由使用者辨識之可見性。 具有預定方向之圖案以連續圖案形成,且圖案之一部分可於虛擬單元110’之邊界上斷接。在包含感應單元110、虛擬單元110’、感應連接單元120及虛擬連接單元的情況下,當虛擬連接單元(未示出)之圖案之邊緣開放時形成圖案之該部分之斷接。 如上所述,圖案之該部分於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110’之邊界上之斷接意謂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110’相互電氣絕緣,且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110’之圖案之藉由斷接形成的開放邊緣意謂邊緣不連接至圖3所示之邊緣電極。圖3為圖2B之一部分之放大圖,且參看圖3,因邊緣係開放的,故解決了由於將邊緣連接至邊緣電極而導致之連續性消失為斷接之問題,且邊緣以微小間隔相互隔開,但整體來看,電極由使用者辨識為連續的,從而減小了感應單元110之可見性。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開放邊緣意謂圖案在邊緣處交替地形成為長的與短的,且參看圖4,圖4之感應單元110或虛擬單元110’可形成為複數個電極,該等電極經安置而使得電極之長度在邊緣變成交替地短的與長的。在例示性實施例中,交替意謂短的與長的長度根據順序重複,且參看圖4之參考數字110a,長的與短的電極根據圖4之預定圖案而在邊緣交替重複或規則地或不規則地重複。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圖案可為晶格狀圖案,如圖2所示,其中以預定方向形成之線相互交叉。其中有以預定方向形成之相互交叉之線的晶格狀意謂網形之晶格狀圖案或網格形完全形成。 晶格狀圖案之相互交叉之線可具有相同的線寬與界定線之間的間隔之間距或具有具預定類似性之線寬與間距。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相同線寬或間距或具有預定類似性之線寬或間距意謂線寬與間距具有表1所表示之預定範圍內之值以獲得預定之填充因子。 參看圖5及方程1,填充因子經定義為電極層(意謂由虛擬單元110’及感應單元110形成之電極層)佔據之面積除以形成於一個基板上或藉由積層多個基板而表示的任一晶格狀基板上的晶格狀圖案(虛擬單元110'或感應單元110之形狀)的面積之比率,且由以下方程1表示。 [方程1]填充因子(%)=100-[[(水平間距-線寬)×(垂直間距-線寬)/(水平間距×垂直間距)]×100] 當定義之填充因子小於1.4時,透射比增加,但電極層之電阻增加且電容之接觸面積減小,結果,觸控操作可能無法流暢執行,且當填充因子大於10時,電極層在基板上佔據之面積大,結果,透射比惡化且圖案被辨識。 因此,填充因子較佳地可具有值1.4%至10.0%,更佳地1.4%至7.0%。線寬與間距可根據填充因子之值適當控制。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相互交叉之晶格狀線可根據一預定角度傾斜。參看圖4,例示性實施例中形成之線具有具基於水平軸傾斜45°形狀之圖案,且傾斜形狀藉由增加每單位面積用於感應觸控輸入之電極之比來增加感應精確性,且預定傾角可為一為防止雲紋現象而判定之角度,該雲紋現象由於具有一預定方向之圖案與不同於該圖案之圖案間的互相干擾而產生。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圖案與不同圖案間之干擾可為由形成在基板上之電極導致之干擾,該等電極藉由積層感應不同方向之觸控位置的複數個基板而形成,干擾或可由以複數個像素形成之圖案導致,該等像素包含於顯示影像資訊之影像資訊顯示單元中。 雲紋現象意謂當兩個獨立的週期圖案以一預定角度積層時形成之自然干擾現象。雲紋圖案意謂似與螢幕之顯示影像積層之波形、波紋形及細小形之強度波動。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防止發生雲紋現象可意謂根據圖案之方向間的第一預定角度施加扭矩,使得藉由防止圖案間之互相干擾而使得似與螢幕之顯示影像積層之波形、波紋形及細小形之強度波動不會由於積層該等圖案而產生,或根據積層形成之強度波動不被使用者辨識。「不被使用者辨識」意謂第三個形成之圖案之重複間隔為界定能夠被人的肉眼辨別之分辨率之間隔或更小間隔。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傾角除圖4所示之角度外,包含能根據線寬與間距不同地判定之角度。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因具有預定方向之圖案具有基於傾斜圖案的一預定方向,在包含感應單元110、虛擬單元110’、感應連接單元120及虛擬連接單元的情況下,虛擬連接單元(未示出)可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圖案具有與傾斜圖案相同或類似之方向。 參看圖6B,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包含基底100b、樹脂層100a及電極層112。 基底100b可由透明基底100b形成。即,因為基底100b具有一預定透明度,所以透明基底100b可藉由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醯亞胺(PI)、丙烯、聚碳酸酯(PC)、三乙酸酯纖維素(TA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醚碸(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或玻璃中至少一者以透明薄膜形式形成。 樹脂層100a積層於基底100b上且在一個表面上具有圖案化凹紋。詳細來說,樹脂層100a被積層於透明基底100b上,且凹紋形狀藉由壓印具有浮雕化形狀之模具形成,該浮雕化形狀對應於樹脂層100a上所要凹紋形狀。即,凹紋藉由使用具有浮雕化形狀之模具形成於樹脂層100a上。因此,一或多個凹紋形成任一圖案。具有凹紋之樹脂層100a之橫截面可具有四角形、三角形及梯形中任一者之凹紋形狀。當模具之浮雕化形狀為四角形時,形成於樹脂層100a上之凹紋形狀為四角形,且當模具之浮雕化形狀為三角形時,形成於樹脂層100a上之凹紋形狀為三角形,且當模具之浮雕化形狀為梯形時,形成於樹脂層100a上之凹紋形狀為梯形。樹脂層100a中之凹紋之『寬度』可介於1 μm至10 μm之範圍,『深度』可介於1 μm至10 μm之範圍,且凹紋間之『間距』可介於200 μm至600 μm之範圍。當然,此情形僅對應於例示性實施例,且凹紋之寬度、深度及間距可進行各種修改。樹脂層100a可藉由紫外線(UV)樹脂或熱固性樹脂來實施。 電極層112藉由向凹紋中填充傳導材料而形成,且在包含感應單元110、虛擬單元110’、感應連接單元120及虛擬連接單元的情況下,虛擬連接單元(未示出)形成於電極層112上。此處,導電材料之實例可包含銅(Cu)、銀(Ag)、鋁(Al)、鎳(Ni)、鉻(Cr)、鎳-磷(Ni-P)及其類似物。 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110’可同時形成且可由相同傳導材料製成,但如上所述,感應單元110為感應及傳輸觸控信號且為電氣活性之電極,而虛擬單元110’為電氣惰性之電極。 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可進一步包含黑層114,其經組態以在包含形成於電極層112上之感應單元110、虛擬單元110’、感應連接單元120及虛擬連接單元的情況下減小虛擬連接單元(未示出)之可見性,且黑層114可積層於凹紋之電極層112上或樹脂層100a與電極層112之間。參看圖6A,在例示性實施例中,黑層114被積層於樹脂層100a與電極層112之間,且進一步包含形成於樹脂層100a中之凹紋中覆蓋電極層112之黑層114,從而減小了電極層112之可見性。參看圖6B,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黑層114被積層以覆蓋凹紋中之電極層112,不覆蓋電極層112。因此,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感應基板防止電極層由於使用黑層而自外部辨識。在例示性實施例中,黑層可具有導電性,其包含碳黑且可使用黑色金屬材料。 圖7為用於描述根據本發明之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的圖解。參看圖7A,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一感應器100及第二感應器200相互黏附以形成觸控螢幕感應器。即,第一感應器100與第二感應器200作為上部及下部基板而相互黏附,且黏接層300可插入二者之間。黏接層300可藉由使用光學透明黏著劑(OCA)來維持觸控螢幕感應器之透明性。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感應器100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應單元110,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其中該圖案於基底之一側上具有第一方向;及第一感應連接單元120,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其中該圖案具有與第一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且連接第一感應單元110。 第二感應器200包含:複數個第二感應單元210,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其中該圖案於基底之另一側具有第二方向;及第二感應連接單元220,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其中該圖案具有與第二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且連接該等第二感應單元210。參看圖7B,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在第一感應器100與第二感應器200形成於同一基底之兩側上的情況下,當具有基板之側為一側,另一側為基底上不形成基板之另一側。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感應單元100及第二感應單元200藉由黏接層300相互分離且相互黏附,但基板可相互面對以相互黏附。第一感應器與第二感應器可相對於複數個基底分別形成於一側上。 雖然未示出,但在第一感應器100與第二感應器200中可進一步包含積層於感應器100與200上之絕緣層。此處,絕緣層可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積層於PET上具有透明性之塗層,且可於絕緣層上進一步積層抗反射(AR)-低反射(LR)-防耀光塗層(AG)層,以減小觸控螢幕面板中外部光之反射率。 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感應器之第一感應器100包含複數個第一虛擬單元110’,其鄰近第一感應單元110且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其中該圖案具有與第一圖案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以減少感應單元110之可見性,及第一感應連接單元120,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其中該圖案具有與第一圖案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且連接第一虛擬單元110’,以及第一虛擬單元110’,其可包含於與位於基底之一側之第二感應單元210對應之位置。 第二感應器200可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第二虛擬單元210’,其中該等單元鄰近第二感應單元210且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圖案具有與第二圖案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以減少感應單元210之可見性;及連接單元(未示出),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的電極形成,該圖案具有與該圖案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且連接虛擬單元110’。 第一感應器100與第二感應器200可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的基板中的一者及另一者,且因此,省略與上述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之描述相同的詳細描述。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感應器100與第二感應器200可以一方向相互依附,使得形成於第一感應器100中的第一感應單元110與形成於第二感應器200中的第二感應單元210相互交叉。即,若第一感應單元110之第一方向為坐標軸上之y方向,第二感應單元210之第二方向依附至第一方向以成為坐標軸上之x方向。 在此情況下,第二虛擬單元210’形成於第二感應器200中對應於(面向)第一感應單元110之位置,而第一虛擬單元110’形成於第一感應器100中對應於(面向)第二感應單元210之位置。第一虛擬單元110’可形成於基底之一側對應於第二感應單元210之位置,而相反,第二虛擬單元210’可形成於基底之另一側對應於第一感應單元110之位置。參看圖7B,在例示性實施例中,Y軸方向之虛擬單元110’定位於基底之另一側一位置,該位置對應於與感應單元210之位置垂直的方向,其中該感應單元感應觸控螢幕感應器上X軸方向之觸控位置,且相反,X軸方向之虛擬單元210’定位於基底之一側之位置,該位置對應於與感應單元110之位置垂直的方向,其中該感應單元感應觸控螢幕感應器上Y軸方向之觸控位置。因此,第一感應單元110與第二感應單元210交替安置而形成以當輸入使用者之觸控信號時計算其坐標。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感應器與第二感應器可形成於如上所述之同一基底之一側及另一側上,或可分別形成於不同基底上。 甚至在第一及第二感應器形成於不同基底的情況下,與第一及第二感應器形成於同一基底之情況類似,第一感應器與第二感應器可以一方向相互依附,使得形成於第一感應器中之第一感應單元與形成於第二感應器中之第二感應單元相互垂直。即,若第一感應單元之第一方向為坐標軸上之y方向,則第二感應單元之第二方向依附第一方向以便變成坐標軸上之x方向。 在此情況下,第二虛擬單元形成於第二感應器中對應於第一感應單元之位置,且第一虛擬單元形成於第一感應器中對應於第二感應單元之位置。第一虛擬單元可形成於基底之一側上對應於第二感應單元之位置,且相反,第二虛擬單元210’可形成於基底之另一側上對應於第一感應單元之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包含影像資訊顯示單元及觸控螢幕感應器。 影像資訊顯示單元藉由使用複數個像素顯示影像資訊。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影像資訊顯示單元可包含影像顯示裝置,如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面板(PDP)、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及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該等裝置用於行動裝置中,諸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及攜帶型多媒體播放器(PMP)。影像顯示裝置可包含於全部行業中,其中可使用影像輸出裝置,如導航、輕省筆電、筆記本電腦、數位資訊裝置(DID)、使用支援觸控輸入之作業系統之桌上型電腦、網際網路協議電視(IPTV)、最新式戰鬥機、坦克及裝甲車。 觸控螢幕感應器包含第一感應器與第二感應器。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感應器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應單元,其由以第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第一圖案在定位於影像資訊顯示單元之上部表面上的基底之一側具有第一預定方向;以及第一感應連接單元,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圖案具有與該第一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且連接該等第一感應單元。第二感應器包含:複數個第二感應單元,其由以第二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第二圖案於該基底之另一側或另一基底之一側上具有一第二預定方向;以及第二感應連接單元,其由以一圖案相互連接之電極形成,該圖案具有與第二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且連接該第二感應單元。 在下文中,第一及第二感應器對應於上述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或觸控螢幕感應器之第一感應器100及第二感應器200,從而複製及省略其之詳細描述。 在下文中,將描述藉由形成及填充根據本發明之至少一個例示性實施例之樹脂層中的凹紋來形成電極之製程。 圖8為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之製造方法的流程圖。參看圖8,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之製造方法包含塗敷樹脂層(S100)、模製凹紋(S200)、形成電極層(S300)及形成黑層(S400)。 在塗敷樹脂層過程(S100)中,樹脂層被積層於基底上,且樹脂膜或玻璃可用作基底。基底可由透明基底形成。即,具有預定透明性之基底可藉由使用以上材料中至少一者以透明薄膜形式形成。基底之厚度可介於25 μm至250 μm範圍中以改良亮度,且透光率可為80%或以上,且更佳為90%或以上。 在模製凹紋過程(S200)中,樹脂層藉由模具壓印以形成圖案化凹紋。在使用UV固化樹脂或熱固性樹脂作為樹脂層100a的狀況下,在模具固化前與材料一起壓緊及在壓緊狀態下藉由施加UV或熱量而固化樹脂層100a之後移除模具,從而形成凹紋。在此情況下,用於形成樹脂層100a中之凹紋的具有浮雕化形狀之模具在藉由使用具有充分低照度之材料來圖案化凹紋之後可具有4%或更少之混濁度,此係因為在混濁度大於4%的情況下,亮度惡化而對產品效能造成有害影響。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因感應單元110、虛擬單元及連接單元120經由電極層之形成而形成,其中傳導材料填充於在凹紋之模製中形成之凹紋中,在模製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凹紋時,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之電極之結構由凹紋形成。 因此,在模製凹紋過程(S200)中,凹紋經模製以形成以一圖案形成之感應單元110,該圖案於基底之一側具有一預定方向,以及以一圖案形成之連接單元120,該圖案具有與該圖案之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且連接感應單元110。在包含鄰近感應單元110且以一圖案(其具有與該圖案之方向相同或類似之方向)形成的虛擬單元與虛擬連接單元以減少感應單元110之可見性的情況下,凹紋之模製進一步包含模製用於形成虛擬連接單元(未示出)之凹紋。 如上所述,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具有預定方向之圖案以連續圖案形成,但圖案之一部分可於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之邊界斷接。即,在包含感應單元110、虛擬單元、感應連接單元120及虛擬連接單元的情況下,虛擬連接單元(未示出)之圖案之邊緣可開放。「圖案之一部分於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之邊界斷接」意謂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相互電氣絕緣,且「斷接」意謂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之圖案之邊緣不由邊緣電極連接。 因邊緣開放為連接至如上所述之邊緣電極,故連續性消失為斷接之問題得以解決,且事實上邊緣以微小間隔相互隔開,但整體來看,電極由使用者辨識為連續的,從而減小了感應單元110之可見性。在例示性實施例中,「邊緣開放」意謂圖案在邊緣處交替形成為長的與短的,且感應器或虛擬單元可形成為複數個電極,該等電極經安置而使得電極之長度在邊緣處變成交替短的與長的。 在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凹紋之模製過程(S200)中形成的圖案可為晶格狀圖案,其中以預定方向形成之線相互交叉,且晶格狀圖案之相互交叉之線可具有相同線寬及相同的界定線間隔之間距或具有具預定類似性之線寬或間距。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相互交叉之晶格狀線可根據一預定角度傾斜。 在電極層之形成過程(S300)中,導電材料填充入形成於模製凹紋過程(S200)的凹紋中,且感應單元110、虛擬單元110’及連接單元120形成於在電極層之形成過程(S300)中填充有傳導材料之電極層112。此處,導電材料之實例可包含銅(Cu)、銀(Ag)、鋁(Al)、鎳(Ni)、鉻(Cr)及鎳-磷(Ni-P)及其類似物。 因此,在例示性實施例中,感應單元110與虛擬單元110’可同時形成且可由相同材料製成,但如上所述,感應單元110為感應及傳輸觸控信號且為電氣活性之電極,而虛擬單元110’為電氣惰性之電極。 在電極層之形成過程(S300)中,電極層可藉由形成晶種層而形成,且更詳細言之,可形成表面處理層,其上執行表面處理以改良待形成於凹紋之內表面及樹脂層100a之表面上的『晶種層』與『樹脂層100a』間之黏著。 可應用使用鹼性水溶液之化學蝕刻或觸媒處理、電漿或離子束處理及其類似物作為表面處理。 其後,金屬晶種層形成於表面處理層上。晶種層可藉由無電電鍍、CVD沈積、濺鍍或印刷方法形成。本說明書中,金屬材料意謂上述電極材料。之後,電極層藉由無電電鍍、CVD沈積、濺鍍、塗敷法或印刷方法而形成於晶種層上。 在將晶種層自樹脂層之除凹紋圖案區域外之表面移除之方法中,形成於樹脂層之表面上之晶種層藉由在為圖案區域之凹紋中填充具有抗蝕刻性質之樹脂且然後用蝕刻劑沈積填充樹脂來選擇性地移除。在此情況下,用於蝕刻之化學物質包含硝酸、硫酸系列、鹽酸、硫酸銅、氯化鐵、與氯化銅中任一者。 在電極層之形成過程(S300)中,電極可形成於無晶種層之樹脂層之凹紋中,且更詳細言之,電極層於無晶種層之凹紋中之形成係在樹脂層100a與凹紋之表面塗敷導電材料之後用刮刀移除樹脂層100a之表面上之殘留材料。更詳細言之,傳導材料塗敷於無金屬晶種層之樹脂層100a上,且藉由使用刮刀擦掉殘留材料以不殘留於其他表面上,從而製造觸控螢幕面板用基板。 在形成黑層之過程(S400)中,導電黑色材料積層於在電極層之形成過程(S300)中形成之凹紋的電極層112上。如圖6B所述,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在形成黑層之過程(S400)中,黑層114被積層以減少電極層112之可見性。 以下將描述例示性實施例中之觸控螢幕面板之橫截面結構。 在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中,兩個基板積層於液晶面板(LCD面板)上,且每個基板由UV樹脂、PET及硬蓋製成。即,每個基板可由包含電極層之樹脂層、積層於樹脂層上之PET及積層於PET上之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硬蓋構成,且基板可藉由黏接層(OCA)相互黏附且亦可藉由於塗層與樹脂層間插入黏接層(OCA)來相互黏附。 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可藉由積層AR/LR/AG層於觸控螢幕面板之最上側來組態。 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可藉由於觸控面板之最上側形成黏接層(OCA)以及積層玻璃、丙烯及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透明基底中之至少一者來組態。 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可藉由積層AR/LR/AG層於觸控面板之最上側來組態。 在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中,將玻璃、丙烯及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透明基底中至少一者提供於插入液晶面板(LCD面板)與基板間之黏接層(OCA)上。 在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中,將玻璃、丙烯及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透明基底中至少一者提供於插入液晶面板(LCD面板)與基板間之黏接層(OCA)上。 在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中,兩個基板積層於液晶面板(LCD面板)上,且下部基板由UV樹脂、PET及硬蓋製成。即,下部基板由包含電極層之樹脂層、積層於樹脂層上之PET及積層於PET上之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硬蓋構成, 相反,上部基板藉由積層玻璃、丙烯及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透明基底中至少一者來組態。即,上部基板由包含電極層之樹脂層以及玻璃、丙烯及積層於樹脂層上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透明基底中至少一者構成,且上部基板與下部基板可藉由黏接層(OCA)相互黏附。基板可藉由插入黏接層而相互黏附於下部基板之塗層及上部基板之樹脂層上。 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可藉由積層AR/LR/AG層於觸控面板之最上側來組態。 在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中,玻璃、丙烯及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透明基底中至少一者被積層於液晶面板上,下部基板與上部基板藉由黏接層相互黏附,其中包含電極層之樹脂層積層於下部基板上,在上部基板中,玻璃、丙烯及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透明基底積層於包含電極層之樹脂層上。 在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中,AR/LR/AG層積層於觸控面板之最上側。在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中,一基板(其中玻璃、丙烯及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透明基底中之一者積層於樹脂層上,樹脂層積層於其上,且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塗層積層於樹脂層上)藉由黏接層黏附於液晶面板。 在根據例示性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中,一基板(其中包含電極層之樹脂層被積層,玻璃、丙烯及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透明基底中之一者積層於樹脂層上,樹脂層積層於其上,且AR/LR/AG層積層於樹脂層上)藉由黏接層黏附於液晶面板。 在觸控螢幕面板中,選自玻璃、丙烯及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透明基底中任一者的層積層於邊界上,且積層於該選定層之上部及下部部分的樹脂層可被積層而使得包含於樹脂層中之電極層不直接接觸該選定層。原因在於包含形成於凹紋中之電極層之樹脂層可直接黏附至選自玻璃、丙烯及具有預定硬度或更高硬度之透明基底中任一者的層,使得可減小所使用黏著劑的量,結果可降低製造成本。 同時,在觸控螢幕面板具有一樹脂層之凹紋接觸LCD面板之結構的情況下,當樹脂層接觸LCD面板時,形成於樹脂層中之凹紋產生照明,從而惡化顯示器之影像品質。因此,為改良問題,需要將OCA或黏著劑填充入包含電極層之樹脂層之凹紋中。 如上所述,已於圖式及說明書中描述及闡述了例示性實施例。例示性實施例被選擇與描述以解釋本發明之某些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其他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製造與利用本發明之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及其替代與修改。自前述說明書中可明顯看出,本發明之某些態樣不受本文闡述之實例之具體細節限制,且因此預期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想到對該等態樣之其他修改與應用,或其均等物。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在考量本說明書及隨附圖式之後將容易看出對本構造之許多改變、修改、變化及本構造之其他用處與應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之所有此等改變、修改、變化及其他用處與應用被認為被本發明所涵蓋,且僅受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限制。 X‧‧‧軸 Y‧‧‧軸 100‧‧‧第一感應器 100a‧‧‧樹脂層 100b‧‧‧基底 110‧‧‧感應單元 110'‧‧‧虛擬單元 110a‧‧‧參考數字 112‧‧‧電極層 114‧‧‧黑層 120‧‧‧感應連接單元 200‧‧‧第二感應器 200a‧‧‧樹脂層 200b‧‧‧基底 210‧‧‧第二感應單元 210’‧‧‧第二虛擬單元 300‧‧‧黏接層 圖1A及圖1B為闡述本發明待解決之有關技術的觸控面板中的感應單元與連接單元的例示性圖。 圖2A為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之感應單元與連接單元的例示性圖。 圖2B為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之感應單元、連接單元及虛擬單元的例示性圖。 圖3為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之感應單元、連接單元及虛擬單元的例示性圖。 圖4為闡述晶格狀圖案之例示性圖,該晶格狀圖案形成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之感應單元、連接單元及虛擬單元。 圖5為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中電極之線寬與間距的例示性圖。 圖6A為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的橫截面圖。 圖6B為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的橫截面圖。 圖7為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螢幕感應器之組態的例示性圖及觸控螢幕感應器的橫截面圖。 圖8為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之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110‧‧‧感應單元 110’‧‧‧虛擬單元 120‧‧‧連接單元
权利要求:
Claims (52) [1] 一種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包括:由電極形成之複數個感應單元,該等電極於一基底一側上以一具有一預定方向之圖案相互連接;及由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感應單元之感應連接單元,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感應單元之圖案之該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進一步包括:複數個虛擬單元,其與該等感應單元相鄰並且由電極形成以便減小該等感應單元之可見性,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感應單元之圖案之該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進一步包括:由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虛擬單元之虛擬連接單元,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感應單元之圖案之該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中具有該預定方向之該圖案係以一連續圖案形成,並且該圖案之一部分於該感應單元與該虛擬單元之間的一邊界上斷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中該圖案之斷接的該部分意謂使該圖案之一邊緣於該感應單元與該虛擬單元之間的一邊界上形成為開放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中形成為開放式之該邊緣意謂該圖案於該邊緣處交替形成為長的與短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中該圖案為一晶格狀圖案,該晶格狀圖案中之線於該預定方向上相互交叉形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中該圖案中相互交叉之該等晶格狀線具有相同或相似之線寬及限定該等線之間的一間隔之間距,或具有一具預定相似性之線寬或間距。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中具有該晶格形狀之該等線的該等線寬或該等間距係根據限定該等線於該基板中所佔之一面積的一填充因子來決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中該基板上之該等線的該填充因子經形成為10%或更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中相互交叉之該等晶格狀線係根據一預定角度傾斜。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中該預定角度為防止一雲紋現象而判定之一角度,該雲紋現象係由於具有該預定方向之該圖案與不用於該圖案之一圖案之間的一相互干擾而產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中該虛擬單元經形成與該感應單元絕緣。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進一步包括:一樹脂層,其積層於該基底上並且於一側上包括一圖案化凹紋;及一電極層,其藉由將一導電材料填充於該凹紋中而形成,其中該感應單元、該虛擬單元及該等感應及虛擬連接單元係形成於該電極層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中該被填充之導電材料包含銅(Cu)、銀(Ag)、鋁(Al)、鎳(Ni)、鉻(Cr)及鎳-磷(Ni-P)。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其進一步包括:一黑層,該黑層經組態以減小形成於該電極層上之該感應單元、該虛擬單元及該等感應及虛擬連接單元之可見性,其中該黑層積層於具有該凹紋之該電極層上方。 [17] 一種觸控螢幕感應器,其包括:一第一感應器,其包含:由電極形成之複數個第一感應單元,該等電極於一基底一側上以一具有一第一方向之一第一圖案相互連接;及由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第一感應單元之第一感應連接單元,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第一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及一第二感應器,其包含:由電極形成之複數個第二感應單元,該等電極於該基底另一側上或另一基底之一側上以一具有一第二方向之一第二圖案相互連接;及由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第二感應單元之第二感應連接單元,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第二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第一感應器包含複數個第一虛擬單元,該複數個第一虛擬單元與該等第一感應單元相鄰並且由電極形成以便減小該等感應單元之可見性,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第一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並且該第一虛擬單元形成於該基底一側之一位置處,該位置對應於該第二感應單元之一位置。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第一感應器包含由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第一虛擬單元之第一虛擬連接單元,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第一圖案之該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第二感應器包含複數個第二虛擬單元,該複數個第二虛擬單元與該等第二感應單元相鄰並且由電極形成以便減小該等感應單元之可見性,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第二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並且該第二虛擬單元形成於該基底另一側之一位置處,該位置對應於該第一感應單元之一位置。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第二感應器包含由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第二虛擬單元之第二虛擬連接單元,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第二圖案之該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具有該預定方向之該第一圖案或該第二圖案係以一連續圖案形成,並且該圖案之一部分於該感應單元與該虛擬單元之間的一邊界上斷接。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斷接的該第一圖案或該第二圖案之該部分意謂使該第一圖案或該第二圖案之一邊緣於該感應單元與該虛擬單元之間的一邊界上形成為開放式。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形成為開放式之該邊緣意謂該第一圖案或該第二圖案於該邊緣處交替形成為長的與短的。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第一圖案或該第二圖案為一晶格狀圖案,該晶格狀圖案中之線於該預定方向上相互交叉形成。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第一圖案或該第二圖案中相互交叉之該等晶格狀線具有相同或相似之線寬及限定該等線之間的一間隔之間距,或具有具預定相似性之一線寬或間距。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等晶格狀線之該等線寬或該等間距係根據限定該等線於該基板中所佔之一面積之一填充因子來判定。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基板上之該等線的該填充因子經形成為10%或更小。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相互交叉之該等晶格狀線係根據一預定角度傾斜。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預定角度為防止一雲紋現象而判定之一角度,該雲紋現象係由於該第一圖案與該第二圖案之間的一相互干擾而產生。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或21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第一虛擬單元或該第二虛擬單元經形成為與該第一感應單元或該第二感應單元絕緣。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或21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第一感應器或該第二感應器包含一樹脂層,其積層於該基底上並且於一側上包含一圖案化凹紋;及一電極層,其藉由於該凹紋中填充一導電材料而形成,並且該感應單元、該虛擬單元及該等連接單元係形成於該電極層上。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被填充之導電材料包含銅(Cu)、銀(Ag)、鋁(Al)、鎳(Ni)、鉻(Cr),及鎳-磷(Ni-P)。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觸控螢幕感應器,其中該第一感應器或第二感應器進一步包含一黑層,該黑層經組態以減小形成於該電極層上之該感應單元、該虛擬單元及該等連接單元之可見性,並且該黑層積層於具有該凹紋之該電極層上方。 [35] 一種觸控螢幕面板,其包括:一影像資訊顯示單元,其經組態以藉由使用複數個像素顯示影像資訊;一第一感應器,其包含:由電極形成之複數個第一感應單元,該等電極於一基底一側上以一具有一第一預定方向之一第一圖案相互連接,該基底定位於該影像資訊顯示單元之上表面上;及由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第一感應單元之第一感應連接單元,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第一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及一第二感應器,其包含:由電極形成之複數個第二感應單元,該等電極於該基底另一側上以一具有一第二預定方向之一第二圖案相互連接;及由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第二感應單元之第二感應連接單元,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第二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應器包含複數個第一虛擬單元,該複數個第一虛擬單元與該等第一感應單元相鄰並且由電極形成以便減小該等感應單元之可見性,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第一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且該第一虛擬單元形成於該基底一側之一位置處,該位置相應於該第二感應單元之一位置。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應器包括由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第一虛擬單元之第一虛擬連接單元,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第一圖案之該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第二感應器包含複數個第二虛擬單元,該複數個第二虛擬單元與該等第二感應單元相鄰並且由電極形成以便減小該等感應單元之可見性,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第二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並且該第二虛擬單元形成於該基底另一側之一位置處,該位置相應於該第一感應單元之一位置。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第二感應器包含由電極形成且連接該等第二虛擬單元之第二虛擬連接單元,該等電極以一具有與該第二圖案之該方向相同或相似方向的圖案相互連接。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具有該預定方向之該第一圖案或該第二圖案係以一連續圖案形成,且該圖案之一部分於該感應單元與該虛擬單元之間的一邊界上斷接。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斷接的該第一圖案或第二圖案之該部分意謂使該第一圖案或第二圖案之一邊緣於該感應單元與該虛擬單元之間的一邊界上形成為開放式。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形成為開放式之該邊緣意謂該第一圖案或該第二圖案於該邊緣處交替形成為長的與短的。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第一圖案或該第二圖案為一晶格狀圖案,該晶格狀圖案中之線於該預定方向上相互交叉形成。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第一圖案或該第二圖案中相互交叉之該等晶格狀線具有相同或相似之線寬及限定該等線之間的一間隔之間距,或具有具預定相似性之一線寬或間距。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等晶格狀線之該等線寬或該等間距係根據限定該等線於該基板中所佔之一面積之一填充因子來判定。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基板上之該等線的該填充因子經形成為10%或更小。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相互交叉之該等晶格狀線係根據一預定角度傾斜。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預定角度為防止一雲紋現象而判定之一角度,該雲紋現象係由於該第一圖案與該第二圖案之間的一相互干擾而產生。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或38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第一虛擬單元或該第二虛擬單元經形成與該第一感應單元或第二感應單元絕緣。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或38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應器或該第二感應器包含一樹脂層,其積層於該基底上且於一側上包含一圖案化凹紋;及一電極層,其藉由於該凹紋中填充一導電材料而形成,且該感應單元、該虛擬單元及該等連接單元形成於該電極層上。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被填充之導電材料包含銅(Cu)、銀(Ag)、鋁(Al)、鎳(Ni)、鉻(Cr),及鎳-磷(Ni-P)。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之觸控螢幕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應器或該第二感應器進一步包含一黑層,該黑層經組態以減小形成於該電極層上之該感應單元、該虛擬單元及該等連接單元之可見性,且該黑層積層於具有該凹紋之該電極層上方。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85626B|2017-06-01|觸控螢幕感應器用基板及觸控螢幕感應器 KR101337913B1|2013-12-09|터치 스크린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I596518B|2017-08-21|觸控螢幕感測器、使用該感測器之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20120018059A|2012-02-29|터치 스크린 패널용 기판,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들의 제조방법 US9323361B2|2016-04-26|Integrated touch screen WO2013111795A1|2013-08-01|透明導電性素子、入力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透明導電性素子作製用原盤 JP2013058180A|2013-03-28|タッチパネル US20150109245A1|2015-04-23|Touch panel KR20120014302A|2012-02-17|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40293151A1|2014-10-02|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857474B2|2016-02-10|透明電極素子、情報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884548B2|2021-01-05|Touch window and display with the same JP2015022768A|2015-02-02|タッチウィンドウ及び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デバイス CN104679309B|2018-12-25|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1352797B1|2014-01-22|터치 스크린 센서 기판 KR102100954B1|2020-04-14|저항차 보상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터치 패널과 그 제조 방법 US20150169104A1|2015-06-18|Touch panel KR20140087761A|2014-07-09|터치패널 CN203630756U|2014-06-04|触控面板 TW201602880A|2016-01-16|互電容式觸控裝置 JP5867446B2|2016-02-24|透明導電性素子、入力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透明導電性素子作製用原盤 JP2016028335A|2016-02-25|透明電極素子、情報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22010861A|2022-01-17|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部材、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2010877A|2022-01-17|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部材、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50117080A|2015-10-19|터치 윈도우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EP2720119A4|2015-03-04| CN103649881A|2014-03-19| TWI585626B|2017-06-01| CN103649881B|2017-09-15| WO2012169848A2|2012-12-13| KR101978666B1|2019-05-15| JP2014519663A|2014-08-14| US20160328041A1|2016-11-10| US20140118641A1|2014-05-01| EP2720119A2|2014-04-16| US9507389B2|2016-11-29| EP2720119B1|2020-08-05| US9542021B2|2017-01-10| WO2012169848A3|2013-04-04| KR20120137216A|2012-12-20|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TWI603251B|2013-12-03|2017-10-21|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導電片、靜電容式觸控面板和顯示裝置| TWI615759B|2013-02-27|2018-02-21|未來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採用虛擬圖案的靜電電容式觸控螢幕之觸控板結構| US10459592B2|2017-11-24|2019-10-29|Au Optronics Corporation|Touch apparatus|KR100642183B1|2001-08-22|2006-11-06|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터치 센서, 터치 센서가 부착된 표시 장치, 및 위치데이터 생성 방법| JP4159325B2|2002-08-27|2008-10-01|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タッチパネルスイッチ| JP2006010811A|2004-06-23|2006-01-12|Sony Corp|表示装置| JP4610416B2|2005-06-10|2011-01-12|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 JP4967765B2|2007-04-05|2012-07-04|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凹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98221B1|2007-04-30|2009-05-18|안영수|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스크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8305036A|2007-06-06|2008-12-18|Hitachi Displays Ltd|タッチパネル付表示装置| US20080309633A1|2007-06-13|2008-12-18|Apple Inc.|Touch-sensitive display| JP2009009249A|2007-06-26|2009-01-15|Nissha Printing Co Ltd|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2方式併用タッチパネル| KR100936009B1|2007-12-04|2010-01-08|주식회사 협진아이엔씨|투 레이어 방식 정전용량 터치스크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945483B2|2008-02-27|2012-06-06|株式会社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表示パネル| EP3614418A1|2008-02-28|2020-02-26|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Touch screen sensor| KR20100006987A|2008-07-11|2010-01-22|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112949B|2008-07-31|2015-05-06|郡是株式会社|带电极平面基板和触摸开关| JP5075082B2|2008-10-06|2012-11-14|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入力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9395850B2|2008-10-06|2016-07-19|Japan Display Inc.|Coordinate inpu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same| KR101048930B1|2009-01-16|2011-07-12|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2308366B|2009-02-06|2015-08-12|Lg化学株式会社|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KR101025023B1|2009-02-23|2011-03-25|이엔에이치|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스크린 패널| JP5253288B2|2009-05-08|2013-07-31|グンゼ株式会社|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スイッチ| JP5230533B2|2009-05-29|2013-07-10|三菱電機株式会社|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5174745B2|2009-06-09|2013-04-03|グンゼ株式会社|タッチスイッチ| KR100954898B1|2009-08-24|2010-04-27|남동식|터치패널센서| JP2011059771A|2009-09-07|2011-03-24|Hitachi Chem Co Ltd|網目状導電性パターン、導体層パターン付き基材及びタッチパネル部材| JP5359736B2|2009-09-28|2013-12-04|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フィ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8599150B2|2009-10-29|2013-12-03|Atmel Corporation|Touchscreen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KR101144152B1|2009-11-17|2012-05-09|삼원에스티|터치패널센서| JP2012014669A|2009-11-20|2012-01-19|Fujifilm Corp|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2011113149A|2009-11-24|2011-06-09|Fujifilm Corp|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CN102639318B|2009-11-27|2014-11-19|凸版印刷株式会社|透明导电性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静电容量式触摸面板| CN201732353U|2010-03-02|2011-02-02|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手持式触控输入装置| US9244573B2|2010-03-03|2016-01-26|Miraenanotech Co., Ltd.|Capacitive touch panel including embedded sensing electrodes|TWI548908B|2012-08-31|2016-09-11|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觸控顯示裝置| CN103677386B|2012-08-31|2017-06-20|群康科技有限公司|导电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9250753B2|2013-01-07|2016-02-02|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Capacitive touch surface in close proximity to display| CN103456390B|2013-02-05|2016-04-27|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05970B|2013-02-06|2014-09-17|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触摸屏感应模组及包含该触摸屏感应模组的显示器| US9268446B2|2013-02-06|2016-02-23|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Monitor, touchscreen sensing module thereof,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touchscreen sensing module| US9217678B2|2013-02-06|2015-12-22|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Touch sensor panel with conductive wires and color traces| CN103176680B|2013-03-08|2015-05-13|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76652B|2013-03-08|2015-05-13|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76679A|2013-03-08|2013-06-26|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76681A|2013-03-08|2013-06-26|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76656B|2013-03-20|2015-05-13|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JP5865285B2|2013-03-27|2016-02-17|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40307178A1|2013-04-12|2014-10-16|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Touch screen sensing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226414B|2013-05-02|2015-04-08|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KR20140137304A|2013-05-22|2014-12-02|미래나노텍|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KR102108846B1|2013-07-16|2020-05-11|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터치 윈도우| KR102053230B1|2013-07-29|2019-12-06|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터치 패널| WO2015037898A1|2013-09-10|2015-03-19|미래나노텍 주식회사|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영상표시장치| KR20150029507A|2013-09-10|2015-03-18|미래나노텍|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영상표시장치| KR101850634B1|2013-10-22|2018-04-19|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도전성 필름, 터치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TWI509484B|2013-12-13|2015-11-21|J Touch Corp|觸控面板裝置與其電極結構| KR20150074350A|2013-12-24|2015-07-02|삼성전기주식회사|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스크린 장치| KR102262548B1|2014-02-05|2021-06-09|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터치 윈도우| KR102187680B1|2014-02-13|2020-12-07|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터치 윈도우| KR102187705B1|2014-03-13|2020-12-07|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198120B2|2014-03-13|2019-02-05|Lg Innotek Co., Ltd.|Touch window and display with the same| JP6405659B2|2014-03-25|2018-10-17|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タッチパネル用位置検知電極部材、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用位置検知電極部材の多面付け中間体| CN104951116B|2014-03-31|2018-08-31|宸盛光电有限公司|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159460A1|2014-04-15|2015-10-22|凸版印刷株式会社|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150131610A|2014-05-15|2015-11-25|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터치 패널| KR20150146371A|2014-06-23|2015-12-31|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터치 패널| CN104123037A|2014-07-04|2014-10-29|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2251860B1|2014-07-11|2021-05-14|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전극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윈도우| US9927939B2|2014-08-13|2018-03-27|Samsung Display Co., Ltd.|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623873B|2014-09-01|2018-05-11|東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透明電極層板及含此之觸控螢幕面板| WO2016052886A1|2014-09-30|2016-04-07|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광반사도가 감소된 투명 전극 및 인쇄 공정을 이용한 상기 투명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KR20160041487A|2014-10-08|2016-04-18|삼성전자주식회사|터치 패널 및 그를 가지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946426B2|2014-11-25|2018-04-17|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Method for forming metal mesh pattern and touch panel| US9898147B2|2014-12-12|2018-02-20|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Mesh electrode matrix having finite repeat length| KR102263975B1|2014-12-16|2021-06-11|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64229B1|2015-03-11|2016-10-10|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20160123705A|2015-04-17|2016-10-26|주식회사 실리콘웍스|멀티칩 터치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527596B2|2015-04-24|2019-06-05|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タッチウィンドウ| JP6549942B2|2015-09-02|2019-07-24|株式会社フジクラ|配線体、配線基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KR101959488B1|2015-09-08|2019-03-18|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광학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KR20170089467A|2016-01-26|2017-08-04|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796991B1|2016-03-04|2017-11-13|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차량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80013328A|2016-07-29|2018-02-07|삼성전자주식회사|입력 감지 패널을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US10739923B2|2016-09-07|2020-08-11|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Touch panel member| CN106354353A|2016-09-23|2017-01-25|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触控导电膜及触控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90023359A|2017-08-28|2019-03-08|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90050884A|2017-11-03|2019-05-14|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표시 장치| US10854648B2|2018-12-14|2020-12-01|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Image sensor of fingerprint|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KR20110056147||2011-06-10|| KR1020110058859A|KR20120018059A|2010-08-20|2011-06-17|터치 스크린 패널용 기판,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들의 제조방법| KR1020120029461A|KR101978666B1|2011-06-10|2012-03-22|터치 스크린 센서 기판,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패널|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