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觸控裝置與一顯示裝置。觸控裝置包含圖案化、透明的第一導電層,其包含一感應圖案與一防護圖案,其中感應圖案作為觸控裝置的一感應層,防護圖案作為顯示裝置的一靜電保護層。
公开号:TW201303658A
申请号:TW100123750
申请日:2011-07-05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Hsu-Ho Wu;Sung-Chun Lin;Yi-Chung Juan;Chang-Ching Yeh
申请人:Hannstar Display Corp;
IPC主号:G06F3-00
专利说明:
觸控面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低成本的觸控面板。
    觸控面板(touch panel)結合了觸控技術與顯示技術,而普遍應用於電子裝置,例如電腦或手機中,同時作為輸入與顯示之用。
    觸控面板可分為外掛式觸控面板(on cell touch panel)與內嵌式觸控面板(in cell touch panel)兩種。外掛式觸控面板包含一觸控裝置與一顯示裝置;前者通常具有許多透明導線形成觸控感應單元(touch sensor),後者例如一液晶顯示器。內嵌式觸控面板則是將觸控感應單元或光感應單元(photo sensor),結合於液晶顯示器的畫素結構中。
    因為製程步驟增加,外掛式觸控面板的製造成本通常較高。圖1與圖2說明製造成本增加的原因,其中圖1為一種習知邊界電場切換液晶顯示器(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的剖面圖,圖2顯示在圖1的顯示器上製作一觸控裝置。
    首先參見圖1,邊界電場切換液晶顯示器主要具有一下基板10、一上基板20,以及一液晶層30設置於兩基板(1、11)之間。於下基板10的內表面,一共通電極11(counter electrode)設置於下基板10上;一閘極絕緣層12設置於共通電極11上;複數個畫素電極13設置於閘極絕緣層12上;以及一配向層14覆蓋複數個畫素電極13。共通電極11與畫素電極13通常是由透明導電材質,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製成,用於驅動液晶層30,且共通電極11與畫素電極13之間的距離,小於上基板20與下基板10之間的距離。另外,下基板10還具有呈正交設置、但未繪出的複數條掃描線(gate line)與資料線(data line)以定義出複數個畫素單元,以及一薄膜電晶體設置於掃描線與資料線的交界區域。
    於上基板20的內表面,複數個黑矩陣21形成在上基板20的內表面;複數個彩色濾光層22,包含紅(R)、綠(G)、藍(B)濾光層,分別設置於黑矩陣21之間;一覆蓋層23(over coating)形成於黑矩陣21與彩色濾光層22上,以保護彩色濾光層22並使平坦化;一配向層24形成於覆蓋層23上。另外,於下基板10與上基板20的外表面上,通常設置有偏光板(未圖示)。
    當共通電極11與畫素電極13具有不同電壓,可產生一邊緣電場(fringe field)驅動液晶。但是由於兩電極(11、13)都設置於下基板10上,會有靜電產生的問題;因此,通常會在上基板20的外表面,形成一透明導電層25,例如氧化銦錫,作為靜電防護層25。
    接著參見圖2,如果要在邊界電場切換液晶顯示器(FFS)上形成觸控感應單元(touch sensor),必須先形成一絕緣層40或覆蓋層40以隔離透明導電層25,接著依序形成透明導電層41、絕緣層42、透明導電層43、保護層44等等,以構成觸控感應單元。
    由以上說明可知,因為結構層數增加,導致製程步驟與材料增加,進而導致良率降低與製造成本增加。因此,有需要提出一種新的、成本較低的觸控面板結構。
    鑒於上述,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具有較低的製造成本。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觸控裝置,用於偵測一觸控位置;一顯示裝置,位於該觸控位置下方;其中該觸控裝置包含一圖案化、透明的第一導電層,該第一導電層包含一第一感應圖案與一防護圖案,該第一感應圖案作為該觸控裝置的一感應層,該防護圖案作為該顯示裝置的一靜電保護層。
    以下將詳述本案的各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作為例示。除了這些詳細描述之外,本發明還可以廣泛地施行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任何所述實施例的輕易替代、修改、等效變化都包含在本案的範圍內,並以之後的專利範圍為準。在說明書的描述中,為了使讀者對本發明有較完整的了解,提供了許多特定細節;然而,本發明可能在省略部分或全部這些特定細節的前提下,仍可實施。此外,眾所周知的步驟或元件並未描述於細節中,以避免造成本發明不必要之限制。
    圖3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剖面圖,其包含一觸控裝置2與一顯示裝置1。首先說明觸控裝置2的元件。一圖案化、透明的第一導電層50,其材質例如氧化銦錫,被形成於一顯示裝置1上。一透明的覆蓋層51,例如環氧樹脂、壓克力樹脂類,或其他絕緣材質,或正/負型光阻,被形成於第一導電層50上。一圖案化、透明的第二導電層52,其材質例如氧化銦錫,被形成於第一覆蓋層51上。一硬度較高的保護層53,被形成於第二導電層52上方。第一導電層50、覆蓋層51、第二導電層52構成觸控裝置2的觸控感應單元。
    另外,在保護層53上方可能還有未繪出的覆蓋鏡片(cover lens),其材質例如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以及一或多個絕緣層可能設置於覆蓋鏡片與保護層53之間。
    接著說明顯示裝置1的元件,本實施例觸控面板利用邊界電場切換液晶顯示器(FFS)作為顯示裝置1,但不限於此。顯示裝置1主要具有一下基板10、一上基板20,以及一液晶層30設置於兩基板(1、11)之間。於下基板10的內表面,一共通電極11設置於下基板10上;一閘極絕緣層12設置於共通電極11上;複數個畫素電極13設置於閘極絕緣層12上;以及一配向層14覆蓋複數個畫素電極13。共通電極11與畫素電極13通常是由透明導電材質,例如氧化銦錫製成,用於驅動液晶層30,且共通電極11與畫素電極13之間的距離,小於上基板20與下基板10之間的距離。另外,下基板10還具有呈正交設置、但未繪出的複數條掃描線與資料線以定義出畫素單元,以及一薄膜電晶體設置於掃描線與資料線的交界區域。
    此外,於上基板20的內表面,複數個黑矩陣21形成在上基板20的內表面;複數個彩色濾光層22,包含紅(R)、綠(G)、藍(B)濾光層,分別設置於黑矩陣21之間;一覆蓋層23(over coating)形成於黑矩陣21與彩色濾光層22上,以保護彩色濾光層22並使平坦化;一配向層24形成於覆蓋層23上。另外,於下基板10與上基板20的外表面上,通常設置有偏光板(未圖示)。如前所述,因為共通電極11與畫素電極13都設置於下基板10上,會有靜電產生的問題。為解決此問題,第一導電層50被設計成兼具—觸控感應與靜電防護—兩種功能。
    圖4至圖7B說明如何使第一導電層50兼具兩種功能,其中圖4為圖3中第一導電層50的上視圖,圖5為圖3中第二導電層52的上視圖,圖6為圖3中結合第一導電層50與第二導電層52的示意圖,圖7A為圖4至圖6所示觸控面板的驅動方法示意圖,圖7B為圖7A的一範例。
    參見圖4,在觸控面板的一可視區域VA內,第一導電層50包含兩個部分,一感應圖案50a與一防護圖案50b,且兩者之間沒有電性連接。感應圖案50a由複數條橫向設置的導線(y1, y2, y3…)構成,其彼此間沒有電性連接,但連接到相同的電壓源。防護圖案50b也是由複數條橫向設置的導線(s1, s2, s3…)構成,但彼此間經由設置於可視區域VA外的導線50c電性連接。不限於圖3所示的形狀,防護圖案50b與感應圖案50a被設計成使兩者之間的狹縫S較小,且狹縫S1設置於黑矩陣21上方;另外,防護圖案50b還作為感應圖案50a的一種浮接圖案(dummy pattern);藉由上述設計,可避免使用者很容易區分具有導線(y1, y2, y3…)與不具有導線(y1, y2, y3…)的區域。
    參見圖5,在觸控面板的可視區域VA內,第二導電層52包含兩個部分,一感應圖案52a與一浮接圖案52b,且兩者之間沒有電性連接。感應圖案52a由複數條縱向設置的導線(x1, x2, x3…)構成,其彼此間沒有電性連接,但連接到相同的電壓源。浮接圖案50b包含複數條橫向設置於導線(x1, x2, x3…)之間的浮接次圖案(d1, d2, d3…),且未連接電源。不限於圖5所示的形狀,感應圖案52a與浮接圖案52b被設計成使兩者之間的狹縫S2較小,且狹縫S2較佳地設置於黑矩陣21上方。注意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浮接圖案52b可能被省略。
    參見圖6,第一導電層50的感應圖案導線(y1, y2,y3…)與第二導電層52的感應圖案導線(x1, x2, x3…)構成複數個電容式或電阻式的觸控感應單元;使用者的觸碰位置會使其電容或電阻值產生變化。
    注意在另一實施例,感應圖案50a與防護圖案50b可以是縱向設置、感應圖案52a與浮接圖案52b可以是橫向設置。
    參見圖7A與圖7B,其分別顯示圖4至圖6所示觸控面板的驅動方法與範例。在一個畫面(frame)的週期T內,區分成畫素期間T1與感應期間TS。於畫素期間T1,依序提供一閘極電壓VG於下基板10的掃描線(G1, G2, G3…),使其所連接的薄膜電晶體被打開,以寫入畫素電壓於所連接的畫素電極13。同時,提供一共通電極電壓VC於共通電極11。同時,提供一防護電壓VP,經由導線50c,提供給防護圖案50b,使第一導電層50具有靜電防護功能。在感應期間TS內,有規則地提供導線(y1, y2, y3…)與導線(x1, x2, x3…)等一感應電壓VS,使第一導電層50與第二導電層52提供觸控感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圖7B所示僅為範例,根據顯示裝置模式,以及觸控感應單元的結構與原理,可有各種不同的驅動方法。
    以上實施例應用於如圖1的邊界電場切換液晶顯示器,主要發明概念是將原有的靜電防護層25圖案化並分為兩部分,再搭配驅動方式使其中一部分作為觸控感應單元(touch sensor)的一感應層,另一部分作為靜電防護層,如此相較於習知技術可減少至少兩個結構層,進而提升良率、降低製造成本。根據相同原理,本發明的概念也可應用於具有靜電防護層的其他類型顯示裝置,較佳為廣視角模式液晶顯示器,例如共平面切換液晶顯示器(In-Plane Switching mode,IPS)。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他未脫離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顯示裝置
2...觸控裝置
10...下基板
11...共通電極
12...閘極絕緣層
13...畫素電極
14...配向層
20...上基板
21...黑矩陣
22...彩色濾光層
23...覆蓋層
24...配向層
25...透明導電層/靜電防護層
30...液晶層
40...絕緣層/覆蓋層
41...透明導電層
42...絕緣層
43...透明導電層
44...保護層
50...第一導電層
50a...感應圖案
50b...防護圖案
50c...導線
51...覆蓋層
52...第二導電層
52a...感應圖案
52b...浮接圖案
53...保護層
d1,d2,d3...浮接次圖案
G1,G2,G3…...掃描線
S...狹縫
s1,s2,s3…...防護圖案導線
T...週期
T1...畫素期間
TS...感應期間
VA...可視區域
VG...閘極電壓
VS...感應電壓
VP...防護電壓
x1,x2,x3…...感應圖案導線
y1,y2,y3…...感應圖案導線
圖1為一種習知邊界電場切換液晶顯示器(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的剖面圖。圖2顯示在圖1的顯示器上製作一觸控裝置。圖3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剖面圖。圖4為圖3中第一導電層的上視圖。圖5為圖3中第二導電層的上視圖。圖6為圖3中結合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52的示意圖。圖7A為圖4至圖6所示觸控面板的驅動方法示意圖。圖7B為圖7A的一範例。
50...第一導電層
50a...感應圖案
50b...防護圖案
50c...導線
S1...狹縫
s1,s2,s3…...防護圖案導線
y1,y2,y3…...感應圖案導線
VA...可視區域
权利要求:
Claims (10)
[1] 一種觸控面板,包含:      一觸控裝置,用於偵測一觸控位置;以及      一顯示裝置,位於該觸控位置下方;其中該觸控裝置包含一圖案化、透明的第一導電層,該第一導電層包含一第一感應圖案與一防護圖案,該第一感應圖案作為該觸控裝置的一感應層,該防護圖案作為該顯示裝置的一靜電保護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顯示裝置包一畫面週期,該畫面週期包含一畫素期間與一感應期間,該畫素期間用於驅動該顯示裝置的一液晶層,且提供一防護電壓給該防護圖案,該感應期間用於提供一感應電壓給該第一感應圖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觸控面板,尚包含:一透明的覆蓋層,位於該第一導電層上;一圖案化、透明的第二導電層,位於該覆蓋層上;該第一導電層、該覆蓋層、該第二導電層構成該觸控裝置的一觸控感應單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導電層包含一第二感應圖案與一浮接圖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感應圖案包含複數個呈平行排列、且彼此間沒有電性連接的感應圖案導線;該浮接圖案包含複數個呈平行排列、且並未連接電源的浮接次圖案,該浮接次圖案設置於該感應圖案導線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應圖案包含複數個呈平行排列、且彼此間沒有電性連接的感應圖案導線;該防護圖案包含複數個呈平行排列、彼此間電性連接的防護圖案導線,該防護圖案導線設置於該感應圖案導線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防護圖案還作為該第一感應圖案的一浮接圖案(dummy pattern)。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顯示裝置包含一上基板、一下基板,以及一液晶層位於該上基板與該下基板之間,且該第一導電層位於該上基板相對於該下基板的外表面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下基板包含一共通電極與複數個畫素電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顯示裝置包含一邊界電場切換液晶顯示器(FFS)或一共平面切換液晶顯示器顯示器(IPS)。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57797B|2014-10-21|觸控面板
US10409434B2|2019-09-10|Integrated touch screens
JP6224658B2|2017-11-01|タッチセンサ一体型表示装置
US9091874B2|2015-07-28|Touch contro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76666B|2015-03-11|內嵌式觸控面板
CN103135292B|2015-10-14|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装置
KR101564332B1|2015-10-30|액정 표시 장치에 일체화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센싱 방법
US9285909B2|2016-03-15|Equalizing parasitic capacitance effects in touch screens
JP3145537U|2008-10-09|キャパシティブ式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9097928B2|2015-08-04|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546049B1|2015-08-20|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20130314625A1|2013-11-28|Touch sensing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WI541712B|2016-07-11|觸控螢幕、觸控板及其驅動方法
TW201222110A|2012-06-01|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50029144A1|2015-01-29|Display device
KR101673206B1|2016-11-07|셀프 커패시터 방식 인셀 터치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902390B|2015-07-15|触控面板
TW201807549A|2018-03-01|觸控顯示面板
WO2017181749A1|2017-10-26|内嵌式触控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U2013100573A4|2013-05-23|Integrated touch screens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20130009886A1|2013-01-10|
TWI457797B|2014-10-21|
US9013419B2|2015-04-2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TWI514214B|2013-06-13|2015-12-21|Himax Tech Ltd|觸控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TWI575490B|2015-07-02|2017-03-21|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CH685214A5|1991-10-15|1995-04-28|Hans Ulrich Meyer|Capteur capacitif de position.|
KR100196201B1|1994-02-21|1999-06-15|모리시따 요오이 찌|디스플레이일체형좌표입력장치|
KR101330214B1|2006-07-18|2013-11-18|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터치 스크린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0845322B1|2006-09-05|2008-07-10|주식회사 애트랩|촉감을 위한 구조를 구비한 터치패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접촉센서|
US7920129B2|2007-01-03|2011-04-05|Apple Inc.|Double-sided touch-sensitive panel with shield and drive combined layer|
US20080309633A1|2007-06-13|2008-12-18|Apple Inc.|Touch-sensitive display|
TWI367437B|2007-09-29|2012-07-01|Au Optronics Corp|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945483B2|2008-02-27|2012-06-06|株式会社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表示パネル|
KR20100006987A|2008-07-11|2010-01-22|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429636B2|2009-04-10|2014-02-26|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タッチセンサ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8237068B2|2009-08-07|2012-08-07|OpeanPeak Inc.|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sensitive panel|
JP5542427B2|2009-12-25|2014-07-09|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液晶表示装置|
CN101882040B|2010-03-12|2012-12-19|敦泰科技有限公司|在双层导电材料薄膜上设置电极的互电容触摸屏|
US9489072B2|2010-04-15|2016-11-08|Atmel Corporation|Noise reduction i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KR101224419B1|2010-10-26|2013-01-22|삼원에스티|터치패널센서|KR20150014106A|2013-07-29|2015-02-06|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558942B|2013-11-08|2016-03-09|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EP2960760B1|2014-06-24|2020-05-13|LG Innotek Co., Ltd.|Touch panel with a printing layer of a certain surface roughness|
KR102302815B1|2014-07-01|2021-09-16|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터치 패널|
KR102148491B1|2015-12-14|2020-08-26|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박막트랜지스터 기판|
US10019090B2|2016-03-18|2018-07-10|Apple Inc.|Display with touch sensor circuitry|
法律状态:
2014-10-21|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23750A|TWI457797B|2011-07-05|2011-07-05|觸控面板|TW100123750A| TWI457797B|2011-07-05|2011-07-05|觸控面板|
US13/277,679| US9013419B2|2011-07-05|2011-10-20|Touch pane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