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串聯匯流排系統中將資料傳輸安全性作匹配的方法與裝置(一)
专利摘要:
一種在一串聯匯流排系統中將資料作串聯傳輸的方法,該匯流排系統具有至少二個參與的資料處理單元,該資料處理單元經由匯流排交換訊息;其中,該所發送的訊息具有依CAN標準ISO 11898-1的邏輯構造;其中,該邏輯構造包含一幀的起始位元、一仲裁場、一控制場、一資料場、CRC場、一承認場、及一幀的結束序列;其中,該控制場包含一資料長度碼,該資料長度碼含有關於該資料場的長度的資訊;其中依一相關的切換條件(UB3)的值而定,該訊息的CRC場至少可有二個不同的位元數目。此外還關於一種在一串聯匯流排系統中將資料作串聯傳輸的裝置,該匯流排系統具有至少二個參與的資料處理單元,該資料處理單元經由匯流排交換訊息;其中傳送的訊息具有依CAN標準ISO 11898-1的邏輯構造;其中,該邏輯構造包含一幀的起始位元、一仲裁場、一控制場、一資料場、CRC場、一承認場、及一幀的結束序列;其中,該控制場包含一資料長度碼,該資料長度碼含有關於該資料場的長度的資訊;至少依一相關的切換條件(UB3)的值而定,該訊息的CRC場可有至少二種不同的數目的位元。 公开号:TW201303574A 申请号:TW101111961 申请日:2012-04-05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Florian Hartwich 申请人:Bosch Gmbh Robert; IPC主号:G06F13-00
专利说明:
在一串聯匯流排系統中將資料傳輸安全性作匹配的方法與裝置(一) 本發明關於一種用於使一個串聯資料匯流排中至少二個參與的單元的資料傳輸安全性作配合的方法與裝置。 舉例而言,由ISO 11898-1~5家族的標準,有習知之控制器區域網路(CAN)及一種稱為「時間觸發CAN」(TTCAN)的CAN的擴充(在以下也稱標準CAN)。在CAN所用之媒體存取控制方法係根據一位元式的仲裁(Arbitrierung,英:arbitration)。在位元式仲裁,可令多個用戶站同時將資料經由匯流排系統的頻道傳送,而不會因此干擾資料傳輸。此外,當經由此頻道傳送一個位元時,該用戶站可求得此頻道的邏輯狀態(0或1)。如果發射的位元的宜不等於此頻道之求出的邏輯狀態,則用戶站將通到此頻道的存取終止。在CAN的場合,位元式的仲裁一般利用一訊息(它要經此頻道傳輸)內的一識別碼(Ident fier)執行。在一用戶站已將此識別碼完全送到該頻道後,則用戶站知道他具有到該頻道的排他性(exklsuiv)的存取權利。因此識別碼傳輸終了就開始了一段釋放區間(Freigabeinterval),在此釋放區間內,該用戶站可排他性地使用此頻道。依CAN的協定規格(Protokollspezi Fikation)。一直到該發射的用戶站已將該訊息的一「檢查總數場」(核對和場)(Prüfsummenfeld,英:cbeck sum field)(CRC Field)傳輸完為止,其他用戶站都不能對此頻道作存取(亦即將資料傳送到此頻道)。因此,此CRC場的傳輸終了的時間點等於此釋放區間的終點。 因此藉著位元式仲裁,可經此頻道將那些訊息(它們已贏得該仲裁程序)無干擾地傳輸。CAN的協定特別適合在即時(真實時間)(Echtzeit,英:real time)條件下傳送短的消息(Meldung),其中藉著識別碼之適當分配(賦值)(Zuweisung,英:assignment)可確認:特別重要的訊息幾乎往往贏得仲裁並成功地發射。 隨著現代汽車越來越多網路化(Vernetzung)以及引入附加系統以改善例如行駛安全性或行駛舒適性,因此對於所要傳輸的資料量的要求以及在傳輸時容許的潛伏時間(等待時間)(Latenzzeit,英:latency time)也跟著成長。舉例而言,其例子有:行駛動態調節系統,例如電子穩定性程式ESP、行駛幫助系統(例如自動間隔調整手段ACC)或行駛資訊系統,例如交通號誌辨認(其例子可「Bosch汽車行駛技術手冊」第27版,2011,Viewegt Teubner)。 DE 10311 395 A1提到一種系統,其中不同步之串聯通訊可交替地經由一不對稱之實體(physikalisch,英:bhysical)或經由對稱的實體CAN協定達成,且因此對於不同步的通訊可達成較高的資料傳輸速率或安全性。 DE 10 2007 051 657 A1主張在TTCAN協定的排他性時間窗孔中使用一種不對稱之訊速的和CAN非一致(not CAN-con form)的資料傳輸,以提高傳輸之資料量。 G.Cena與A.Valenzano在“Overclo cking of Controller area networks”(Electronics Letters,Vol.35,No.22(1999),1924頁)提到在訊息的部分範圍中,訊流排頻率的掃瞄(Übertaktung,英:synchronizing-over)對有效達成之資料速率的作用,資料傳輸安全性的匹配則未提及。 事實顯示:先前技術中並不能提供在各種觀點都能滿意的結果。 在以下利用圖式和實施例說明本發明及其優點。本發明的標的不限於所述及圖示之實施例。 本發明的著手點為:一種在一串聯匯流排系統中將資料作串聯傳輸的方法,該匯流排系統具有至少二個參與的資料處理單元,該資料處理單元經由匯流排交換訊息,其中,該所發送的訊息具有依CAN標準ISO 11898-1的邏輯構造;其中,該邏輯構造包含一楨的起始位元、一仲裁場、一控制場、一資料場、一CRC場、一承認場、及一楨的結束序列;其中,該控制場包含一資料長度碼,該資料長度碼含有關於該資料場的長度的資訊。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能性,可對於一定的傳輸的訊息利用一種改變的多項式以計算檢查總數(核對和)(Checksumme,英:check sum),並將一個具有與該標準CAN不同的大小的CRC場作傳輸。 其中依一相關之切換條件(Umschaltbedingung,英:switch-over condition)而定,該訊息的CRC場可具有至少二個不同數目的位元。如此可依切換條件而定,使資料傳輸作業配合各現有之資料傳輸目的,例如配合所傳送資料的周圍環境(Umfang)或安全關係(Sicherheitsrelevanz),並因此影響或確定資料傳輸安全性,最好此處,為了依相關的切換條件的值而定確定CRC場的內容,使用至少二個不同的產生器多項式。 關於本發明的方法及相關裝置的使用,即使在習用之CAN網路中,如果對相關的切換條件的至少一個值,該CRC場中的位元數目以及所用的產生器多項式(它係用於確定該CRC場的內容)對應於CAN標準ISO 11898-1,則也很有利。 在一有利實施例中,該相關的訊息可藉仲裁場中及/或控制場中的一適當特性辨認。如此,該接收此訊息的用戶這些依本發明變更的訊息並將其接收程序作配合。如果也使用該資料長度碼的內容作這種配合,則可很有利。 在一特別有利的實施例中,在一訊息開始時,平行地將「檢查總數」(Checksumme)的幾個計算作業起動,且依是否存在一相關的切換條件而定或依資料長度碼的內容而定而決定:使用這些計算的一個計算的那一種結果或在CRC場中傳送。 如此可將一些資訊(它們係有關於是否一訊息係依該標準的方法或依本發明變更的方法傳輸者)隨該訊息發射,而不必預先通知接收器關於所用方法的資訊。對於這二種方法,都存在「檢查總數」以檢查正確的資料傳輸,且可依需要作分析。 一種有利的實施例係使所傳輸資料的資料場可加大而達成一種效果,相較於依標準的CAN訊息,可將較大量的資料隨單一訊息經由匯流排傳輸。因此,在一訊息中的資料量對「控制資訊」的比例以有利的方式提高,且因此,經由匯流排系的資料傳輸的平均速率也提高。它和CRC場之依本發明的配合方式組合有一好處:即使對於較大之傳送的資料量,其錯誤辨認的安全性仍可維持或可作配合。 藉著在資料長度碼的內以及資料場長度之間建立明確的關聯,關於資料場之可呈示的大小方面可用有利的方式達成很高的可變通性(flexibility)。 此外一有利的做法,對於在標準CAN一般所用的資料長度碼的值Ob0001~Ob1000係與標準CAN相關的資料場值,亦即1位元組~8位元組,而資料長度碼的其他值用於一直到最大可能之量的資料場之其他可容許的大小被使用。這點在改換成本發明的方法時可用節省成本的方式減少使用的軟體的配合成本。 使用一改變之多項式以計算「檢查總數」的作業係依一切換條件而定而達成,因此當存在此切換條件時,使用本發明的方法,否則就依CAN標準作資料傳輸。同樣地,也可有利地用相同方式依一(可為相同的)切換條件而定將資料場加大,並將資料長度的內容的編譯(Interpretation)作配合。如此,依本發明的裝置可用於標準CAN匯流排系統,也可用於具有大得多的資料場的本發明的匯流排系統。 存在之切換場係利用一個或數個特性告知接收器,此處,如果這些特性中至少有一特性係利用一第一特性位元達成,該特性位元的位置係位在識別碼(Identifier)的最後的位元以及資料長度碼的第一位元之間,且它在訊息中的位置依CAN標準ISO 11898-1係有一個具有固定之值的位元。 此外一有利的地方係為:可能存在的填充位元(Stuff-bit)(它們在訊息中CRC場前方發生)係被一起列入「檢查總數」的計算,如此資料傳輸的安全性或資料傳輸錯誤的辨識機率進一步改善。 如果我們將此方法與位元長度的切換進一步組合(例如至少用於資料場和CRC場的位元),則還可達成另一優點:可將更大量的資料加速傳輸(比資料場限於8位元組的情形更快)。如此,匯流排系統的平均資料傳輸速率進一步提高。在一有利的特點中,在此情形中,具有縮短的位元長度的訊息的特性利用控制場中的一特性位元代表。如此,位元長度的切換作用可以不受CRC計算的切換或資料場大小影響而達成,且可有變通性地對匯流排系統的狀況反應。 此方法可有利地在一汽車的正常操作中使用,以在汽車的至少二個控制裝置(它們經一適當資料匯流排連接)之間傳輸資訊。但在汽車製造或維修時也同樣地可有利地使用,以在一程式化單元(它與一適當資料匯流排連接以作程式化目的)與汽車的至少一控制裝置(它與該資料匯流排連接)之間傳輸資料。如果較大的資料量(例如用於控制目的者)須傳輸,則它也同樣可有利地用在工業範圍。特別是當由於傳輸路徑的長度,在仲裁時,須使用較低的資料速率,俾使所有用戶都能對該匯流排作存取時,則可利用此方法(特別是與資料場的長度的切換以及位元長度的減少組合)而達到較高的資料傳輸速率。 另一優點為:一標準CAN控制器只須作最起碼的改變,俾能依本發明工作。一本發明的通訊控制器(它也可當作標準CAN控制器工作)只比一傳統標準CAN控制器大一點點。相關之應用程序不須改變,且在資料傳輸的速度上已能達成其優點。 它可用有利的方式擔任CAN一致性(CAN-Conformance)測試(ISO 16845)的許多部分。在一有利的特點,本發明的傳輸方法可與TT CAN(ISO 11898-4)的補充作組合。 本發明在以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 圖1a中顯示訊息的構造,一如用於資料傳輸的CAN匯流排所用者。此二不同格式「標準」(Standard)和「擴充」(Extended)被顯示,依本發明的方法也同樣可用於二種格式。 此訊息用一「楨的起始」(Start of Frame,SOF)位元開始,它宣告訊息開始。其後接一部段,它主要用於識別此訊息,且利用它可使匯流排系統的用戶決定是否要接收此訊息。此部段用「仲裁場」表示,此含有識別碼。其後跟著一「控制場」,它還含有資料長度碼。資料長度碼含有關於訊息的資料場大小的資訊,其後接著為原來的資料場(Data Field),它含有匯流排系統的用戶間所要交換的資料。跟著為「CRC場」,它具有含15位元的「檢查總數」及一「劃界碼」(定界標)(Delimiter),然後有二個「承認」「確認」(Acknowledge)(ACK)位元,它用於告知發射器「訊息成功地接收」。最後該訊息利用一「楨的結束」(End of Frame,EOF)序列結束。 在依此標準的CAN傳輸方法中,資料場最多可含8個位元組的資料,亦即64位元的資料。依此標準,資料長度碼多含4個位元,亦即可有16個不同的值。在今日的匯流排系統,對於1位元組~8位元組的資料場的不同大小,由這種值域只能使用8個不同的值。在標準CAN中,0位元組的資料場不值推薦,而8位元組以上的大小係不容許者。在圖2中CAN標準的欄中顯示資料長度場的值和資料場的大小的關聯。 在圖1b的相似圖式中作對比顯示要依本發明傳輸之變更的訊息,這些訊息各由該二個標準格式導出。 在此依本發明變更的傳輸方法,資料場也可含多於8個的位元組,亦即,在圖示之例子可多達K個位元組,也可利用與標準CAN中不同的其他值(資料長度碼可占有這些值),俾代表較大資料場的特性,舉例而言,可使用資料長度碼的4個位元,以代表0~15位元組的。但也可為其他關聯,例如可有一種可能方式可使用,在今日的CAN訊息中不使用之資料場長度碼(DLC)的值:DLC=Ob0000用於資料場之其他可能的值,例如用於16位元組的大小。這二種可能方式在圖2中以表格形式呈DLC1及DLC2表示,在這些情形,資料場K的大小最大為值15或16。 另一可能方式係為:對於資料長度碼的大於Ob1000且可多達Ob1111的情形,資料場的相關大小舉例而言成長了各2位元組,這種情形在表中呈DLC3表示。在此變更例中,資料場的大小最大可達值24。藉著選用一較大的增數(Inkrement),例如4位元組,可對應地達成較大的資料場。 此外,在例子DLC3中,還可作另一種變更:在此實施例中,值DLC=Ob0000被遠楨(Remote-Frame)使用。反之,在標準CAN中,一遠楨用一DLC值發射,有一訊息(它係對於該遠楨反應而發射者)具有這種DLC值,利用此處所述的變更,可確保具有不同DLC及相同識別碼的遠楨不能發射,否則(見ISO 11898-1,Kap.10.8.8)會造成不能解析的撞碼(衝突、接觸)(Kollision)。 在此方法的一些設計(它們在圖2中示於欄DLC1、DLC2、及DLC3中)資料碼的值Ob0001~Ob1000對於在1位元組~8位元組間的資料場大小的關聯性相當於標準CAN中的關聯性。如此可用簡單的方式達成對標準CAN的可相容性,亦即將通訊控制器設計成使它可依標準在一標準CAN匯流排系統中工作,而它在一個依本發明變更的匯流排系統中容許訊息中有較大的資料場,但也可以將資料長度碼的可能的值對資料場的容許大小作新的關聯。其一例子呈DLC4方式同樣示於圖2中。在此情形,資料場的大小最大可達到最大值K為30位元組。 為了確保:這種通訊控制器中能確定它須用何種方式編譯資料長度碼的內容,有利的做法係為:它獨立地辨認是否該匯流排的通訊係依標準CAN或依本發明的方法進行,其一可能方式在於:在仲裁場或控制場內取一保留的位元以代表特性,因此由通訊控制器的此第一特性可導出一第一切換條件,該通訊控制器依此第一切換條件而定選出傳輸方法,舉例而言,可使用該控制場的第二位元(在圖1b中用r0表示)以代表特性。 這種確定也可依識表碼格式選擇。因此,對於標準位址化(Standard Adressierung)而言,一種代表本發明訊息的特性的可能方式係將一隱性(rezessiv,英:recessive)的EDL位元(擴充資料長度extended data length)放入控制場中放在該在標準CAN中始終優勢的r0位元的位置,對於擴充之位址化,可使該隱性EDL位元在控制場中跑到該在標準CAN中始終優勢的r1位元的位置。 但使用該SRR位元(它在標準CAN中往往須用隱性方式發射)的另一可能方式也可被接收該訊息的匯流排用戶優勢地接受,也可將位元的組合作分析以確定第一切換條件UB1。 對於依本發明變更的傳輸方法,係規定使用該擴充的格式。在擴充的格式中的訊息,係被匯流排用戶在IDE位元的值檢知(見圖1a)且此位元件可同時代表一切換條件UB1,因此對於擴充的訊息往往使用此變更的傳輸方法。如不用此方式,也可在擴充的格式中使用該保留的位元γ2當作第一特性K1或將第一切換條件UB1導出。但此保留之位元也可(如下文所述)被使用以導出一第二切換條件U2以在資料場的多於二個的不同大小之間作切換,或在資料長度碼的值與資料場大小之間作關聯。 但也可用另一方式將此方法使用在適合它的通訊控制器中(這些通訊控制器亦非為依標準的CAN通訊而設計。在此情形中,上述第一切換條件UB1的確定作業也可省却(例如依訊息的一適當的特性K1而定。在此情形中,通訊控制器反而只依上述方法之一工作,且對應地只能用在一些匯流排系統(在這些系統中只使用這種依本發明的通訊控制器)。 如果(一如本發明中所設者)將訊息的資料場加大,則有利的做法為將所用的方法也配合循環式累贅檢查(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以得到充分的錯誤安全性。特別是可有利地使用另一CRC多項式(例如具有較高冪次者),並對應地在依本發明變更的訊息中設不同大小的一CRC場。這點在圖1b中如下方方式顯示:本發明訊息的CRC場在所示例子中具L個位元的長度,其中L與標準CAN不同,可不於15(特別是大於15)。 使用一變更的方法外計算CRC檢查總數的做法可利用一第三特性K3(它代表一第三切換條件UB3)通知匯流排用戶。但此特性K3及第三切換條件UB3也可和第一特性K1及/或第一切換條件UB1相符。此處也可(如下文所述)例如將圖1b的保留位元r0用於代表特性,或可使用SRR位元,也可考慮將IDE位元的使用配合在擴充之訊息中的方法的使用(亦即使用位元r1)。 在標準CAN控制器中,所要發送的CAN訊息的CRC碼利用一回耦移位暫存器產生,該訊息之串聯方式發射的位元依序地送入該暫存器的輸入端。此移位暫存器的寬度相當於CRC多項式的冪次。CRC編碼作業係在移位運算中將暫存器內容與CRC多項式作連結(Verknüpfung)而達成。如果接收到CAN訊息,則對應地將該訊息之串聯方式接收的位元移位到CRC移位暫存器中。如果在CRC場的末端,移位暫存器的所有位元歸零,則CRC測試成功。在發射的情形中CRC碼的產生,以及在接收的情形中的CRC測試,都是用硬體達成,而不須用到軟體。因此CRC編碼的變更不會影響到應用軟體。 在標準CAN協定中,在CAN訊息內的填充位元(見ISO 11898-1,Kap.10.5)並不被一同列入CRC碼的計算或檢查(見ISO 11898-1,Kap.10.4.2.6:“the bit stream given by the destuffed bit sequence”)其結果使得在少數情形中,在一訊息中二個「位元錯誤」不被檢出,雖然CRC本來要將一訊息中多達五個之機遇分佈的位元錯誤檢出。如果由於位元錯誤,填充位元變成資料位元,則會發生這種情事,反之亦然,即如果由於位元錯誤,資料位元變成填充位元,也會發生這種情事。(見Unruh,Mathony und Kaiser:“error Detection Analysis of Automotive Communication Protocols”,SAE International Congress,No.900699,底特律,美國,1990)。 在本發明的變更之傳輸方法中,則與之不同,CRC編碼作業作了改變,使得連訊息內的填充位元在CRC碼計算或檢查時也一起列入。換言之,在此實施例中,將與仲裁場、控制場、及資料場相關之填充位元當作(要利用循環累贅檢查)保護的資料的一部分作處理。此CRC場的填充位元一如在標準CAN中作掩蔽(ausblenden,英:mask-off)。 在一可能的實施例中,該通訊控制器設計成使它能和標準CAN相容,因此可在一標準CAN匯流排系統中依標準工作,而它在一依本發明變更的匯流排系統中,一方面容許訊息中有較大的資料場,另方面也可將CRC碼作配合的計算及檢查。 由於在一訊息接收的開始時仍不能確定,是否接收到一依標準的CAN訊息或一依本發明變更的訊息,因此在一本發明的通訊控制器中設二個移位暫存器,它們平行工作,如果CRC碼在接收器中分析,則在接收到CRC劃界碼(Delimiter)後,根據本發明的第三特性K3或者第三切換條件(UB3)(它例如由該特性導出或由資料長度碼的內容導出)可確認使用那一種傳輸方法,然後分析該與此傳輸方法相關的移位暫存器。此第三切換條件UB3可如前文所述,與第一切換條件UB1(它有關於資料場的大小以及資料長度碼的編譯)一致。 在一訊息發射的開始時,對於發射器而言,固然已經確定要依那一種傳輸方法發射,但是由於仲裁失去以對匯流排作存取,且開始的訊息並未發射,而係接收另一訊息,因此,此處二個CRC移位暫存器也平行控制。 如上述設二個平行工作的CRC移位暫存器也可造成另一種改善:該標準CAN協定的CRC多項式(x15+x14+x10+x8+x7+x4+x3+1)係為少於127位元的訊息長度而設計者。如果依本發明傳輸的訊息也使用較長的資料場,則宜使用另一個(特別是較長的)CRC多項式,以維持傳輸安全性。依此,依本發明傳送的訊息含有改變的(特別是較長的)CRC場。在進行的操作中,通訊控制器呈動態(dynamisch)方式在該二個CRC移位暂存器間(亦即在依標準CAN的移位暫存器和依本發明的移位暫存器之間)交換,俾使用各配合的多項式。 當然也可使用多於二個的移位暫存器,並對應於此使用多於二個的CRC多項式,依資料場長度或所要之傳輸安全性而定分段。在此情形,如果要對標準CAN維持可相容性,則必須將相關的特性以及和它相關的切換條件作配合。舉例而言,可藉圖1b中的保位元r0或SRR位元將一第一切換條件UB1動作,該切換條件UB1代表切換到較長的資料場(例如依圖2的DLC1)及一相關的第二CRC多項式。對於擴張格式中的訊息可另外[可利用該保留之位元r1或圖1b中的IDE位元(第二特性K2)將一第二切換條件UB起動,該切換條件UB2代表切換到另一組資料場大小(例如圖2的DLC3)及一第三CRC多項式。 此外也可使第一切換條件UB1切換到較長資料場的可能方式(不致利用保留的位元r0或SRR位元)及資料長度碼內容的相關編譯,且第三切換條件(UB3)的求出作業及對於CRC檢查所要分析的CRC多項式則依資料長度碼的內容而定而達成。對應於此,第三切換條件UB3也可設定多於二個的值。舉例而言,資料場大小可依DLC3選出,亦即假設這些值0(對於遠楨)1...,8,10,12,14,16,18,20及24位元組,然後可將三個CRC多項式平行地經由適當的位暂存器計算,例如該標準CRC多項式用於多達8位元組的資料場,一第二CRC多項式用於多達16位元組的資料場,一第三CRC多項式用於多達24位元組的資料場。 圖3的簡化圖式顯示依本發明的接收程序的一部段,一如其在匯流排系統的一用戶站上所進行者。此處顯示的情形中,可用以下方式達成對標準CAN的可相容性,其中依第一切換條件而定,將通訊控制器的行為作配合。雖然在圖3中選用一種對於說明軟體的程式流程很普遍的圖式。但此方法同樣完全適合用硬體實施。 用戶站最先處在一種掃瞄此匯流排的狀態(只要匯流排上沒有通訊的來往在進行)。因此「詢問」作業的步驟(302)等待匯流排上一個優勢的位元。此位元代表一新訊息的開始。 一旦確認到一新訊息開始,則在方塊(304)中,至少二個要平行計算的「檢查總數」的計算作業開始,第一檢查總數對應於標準CAN的CRC計算作業,而第二檢查總數依此方方法計算。當計算第二檢查總數時,在圖示之施例中將填充位元一同列入考慮,而在依標準CAN計算時情形就非如此。但也可類似於標準CAN,不將這些填充位元列入考慮作計算。 然後,從步驟(306)起,接收該訊息之跟在SOF位元之後的位元,用仲裁場開始,如果有數個匯流排用戶要發射一訊息,則在此依標準CAN的一般方法在匯流排用戶下做處理,看是那個匯流排用戶得到對匯流排的存取權。圖式之方塊(306)表示接收所有位元,直到第一個特性K1被收到或第一切換條件UB1確定為止。在圖示的例子中第一切換條件UB1係由仲裁場求出(例如從SRR位元,或從IDE位元)或從控制場求出(例如從其一保留的位元求出)(圖1),然後,還可在方塊的步驟(308)中接收此訊息的其他位元,一直到從該訊息的一定位元起,依所求之第一切換條件UB1而定作不同之方法為止。分別不同之方法方式的做法,係利用相關的詢問(Abfrage)或分枝(310)確保,如下文中所例示者。 如果在分枝的步驟(310)[例如在接收到控制場的最先二個位元後]有一資訊--依第一切換條件UB1,該通訊係依標準CAN達成(圖3中用“1”表示的路徑)--則在步驟(312)中將控制場之其他位元讀入。由這些位元,依標準CAN分析資料長度碼,然後在步驟(316)將相關的資料量(最多8個位元組)對應於資料場作接收。然後在步驟(320)接收該包含15位元的CRC場。如果在分枝步驟(324)有一資訊--「由發射器發的CRC檢查總數與由接收器本身得到的CRC檢查總數相符一致」,則在方塊步驟(328)中發射一個優勢的「承認位元」。要注意,在此情形,將依標準的CRC檢查總數作比較,因為通訊係依標準CAN做者。如果未確到有一致性。則[在方塊步驟(330)中]將此承認位元用隱性(rezessiv)方式發射。隨後跟著ACK劃界碼及FOF位元(見圖1b,圖3中表示)。 反之,如果在分枝(310)(例如在接收到控制場的前二個位元後)有一資訊--「依第一切換條(UB1)要使用依本發明變更的通訊方法」(圖3用“2”表示的路徑),則在方塊步驟(314)中將控制場的其他位元讀入。由此結果將資料長度碼依此新的編譯(圖2中的表說明了編譯的一些例子)求出。在方塊步驟(318)中將相關量的資料求出,對於圖2中的表的例子DLC(1)為多達15位元組,對於例子DLC2係為多達15位元組者,對實例子DLC3係為多達24位元組者,對於例子DLC4係接收達30位元組的資料,在方塊322中接收該依本發明之不同的(特別是較長的)CRC場。如果在分枝(324)有一資訊--「由發射器傳送的CRC檢查總數和由接收器本身得到的檢查總數一致」--其中在此情形,比較作業係根據該依本發明不同的CRC檢查總數,則在方塊步驟(328)中發射一優勢的承認位元。否則[在方塊330]將此承認位元用隱性方式發射。然後在步驟322或步驟334中跟為ACK劃界碼和EOF位元。如此,一訊息的接收程序結束。 圖3中顯示的情形中,第三切換條件UB3(它決定所要用的CRC)與第一切換條件UB1(它有關於資料場大小以及資料長度碼的編譯)一致。因此,在該CRC檢查總數的接收作業(320)或(322)之前不再次詢問:那個CRC要依第三切換條件UB3接收以及對分枝(324)作分析。藉著將圖3的流程圖作簡單變更。此附加的詢問可容納到流程中,如圖4所示。 在依圖4之如此變更的接收程序,該預期數目資料場之資料位元組(依來自資料長度碼的資訊所預期的數目)接收後,在方塊(316)或(318)在詢問或分枝(410)中求出:第三切換條件UB3具有什麼值。舉例而言,此資訊可如前述由相關之第三特性K3或由資料長度碼的內容求出。在圖示之實例對於第三切換條件UB3有三種不同的值,即A、B、C。然後依切換條件UB3的值而定,在方塊步驟(420)(422)(424)中將CRC場的不同數目的位元讀入,例如對值A為15位元,對值B為17位元。對值C為19位元。然後在分枝(324)時,類似於圖3方式作檢查,看是否該由發射器發出的CRC檢查總數和由接收器本身接收的CRC檢查總數一致,並依此而定作進一步處理。 圖5之本發明傳輸方法的另一實施例再次顯示此二種可能的變更例(標準格式和擴張格式)中,訊息的構造。對二種變更例,在圖5中顯示一些區域,在其中在二種狀態間切換:此處用快-CAN仲裁和快CAN資料表示。此二狀態間的切換在此例子中,使得在訊息的一部分作仲裁結束後(特別是資料場和CRC場),位元長度縮點,因此個別位元可更快地經匯流排傳輸。如此,相較於依標準的方法,訊息的傳輸時間縮短。舉例而言,時間之位元長度之相關的變換係藉使用至少二個不同的標度(Skalierung)因數以相對於一最小時間單位或在進行操作中的振盪頻率調整匯流排時間單位而達成,位元長度的切換,以及標度因數的相關變化在圖5中同樣地例示。 該二狀態(快-CAN仲裁及快CAN資料)之間的過渡可依一第四切換條件UB4達成,該第四切換條件與訊息之一第四特性K4對應,此第四特性通知資料傳輸的用戶:使用縮短的位元長度。在此處所示之實施例,此特性K4的位置為該「相反位元」r0,它係在資料長度碼之前傳輸。因此,它對應於第一特性K1的一可能位置(第一特性和第一切換條件UB1對應且表示較長資料場之可能應用及該資料長度碼之一變更的編譯的可能應用)以及第三特性K3(它對應於一改變之CRC計算作業)。 另一種代表具縮短的位元長度的本發明的訊息的特性的可能方式見於圖6。此處訊息具有潛在較長之資料場(相關:第一特性K1)及改變之CRC計算(相關第三特性K3),它利用一隱性EDL位元(擴充資料長度位元)代表該位元係發生在一標準CAN訊息中優勢傳輸的位元的位置並取代此位元,或向後移動一位置。對於標準位址化,此EDL位元發生在控制場中第二位置且將位於該處之一直優勢的r0位元移動一個位置。對於擴充之位址化,在圖示例子該EDL位元發生在控制場的第一位置,並取代該處之相反r1位元(它在標準CAN一直以優勢方式傳輸。 該第四特性K4[它將縮短之位元長度的應用作宣告(ankündigen,英:announce)]係藉著放入一附加之隱性BRS位元(位元速率開關)到本發明訊息的控制場(它們利用此EDL位元表示)而表示,在此處所示的實施例中,BRS位元的位置為在控制場中的第四(標準位址化)或第三(擴充位址化)位置。 訊息帶有多稱“CAN FD Fast”。對於該訊息的二種可能的位址化變更例--標準格式和擴充格示--在圖6中顯示一些區域,在這些區域中在二種狀態間作切換,此二狀態名稱各為Fast-CAN-Arbitation(快CAN仲裁)及Fast-CAN-Data(快CAN資料)。如上述,在此二狀態間的切換,使得對於訊息的相關部分,位元長度縮短,且因此個別的位元可較快地經由匯流排傳輸。如此相較於依標準的方法,一訊息的傳輸時間可縮短。該二狀態(快CAN仲裁與快CAN資料)之間的過渡在一些訊息(它們具有第一或第三特性EDL)係依第四特性BRS而定達成,第四特性告知資料傳輸的用戶:使用縮短的位元長度。 在圖示的例子(其中在第一特性EDL後因此跟隨著第二特性BRS)在本發明的傳輸方法中傳輸一些訊息,其位元長度明顯縮短,其資料場大小可擴充到8位元組以上的值,且其CRC配合較大的資料場。因此可使經由此匯流排系統的傳輸容量大大升高,同時傳輸安全性改善。 在圖示例子,此較快的傳輸係在發送相關特性後立刻開始,且在達到為回切換所確定的位元後,立刻終止,或者如檢知用於起動一錯誤禎的理由,就終止。 圖7顯示一個對圖3作了變更的接收程序,其中另外依第二特性BRS而定在二狀態(快CAN仲裁和快CAN資料)之間作切換。如果在分枝(310)[例如在接收到呈隱性位元形式EDL的控制場的第二位元後]存在一資訊:「使用依本發明變更的通訊方法」,則在方塊(408)中將控制場的下面數個位元讀入。如果該用於作第二特性的位元(例如該依本發明擴充的控制場的第四位元BRS)用所設的值(例如用隱性方式)接收,則舉例而言,在此位元的樣品點(Sample Point)係為Fast-CAN-Data的狀態,亦即切換到縮短的位元長度(路徑C)。如果相關的位元具有相反的值(在此例子為優勢者),且位元長度不縮短(路徑B)。在方塊412或414中,接收控制場之留下的位元,包括資料長度碼,並依來自資料長度碼的大小資訊而定接收資料場。在方塊412中以標準位元長度接收,在方塊414中用縮短的位元長度接收。在方塊(416)或(418)中將依本發明變更的(特別是較長的)CRC場。在CRC場的最後位元(CRC劃界碼)在方塊(418)中再於狀態FAST-CAN-仲裁中用一般的位元速率切換。然後在分枝(34)用類似於圖3方式檢查,看是否該由發射器發送和由接收器本身接收的CRC檢查總數有相符,並依此結果繼續操作,如圖3所示。 使用圖5所示的實施例與該用DLC3表示的方法實施例(它用DLC3表示,就達成的資料傳輸速率而觀具有改變之資料場大小)組合,係見於以下之計算:由24位元組的資料場長度、資料框(它係標準格式具11位元的位圵)及500仟位元/秒的波特速率(Baudrat,英:baud rate)開始。此外假設,標尺因數依「相反位元」r0從2微秒減少到0.5微米。在此例中,當忽略可能的填充位元時,每個資料框以標準位元長度傳27位元(SOF、識別碼、RTR、IDE、r0、ACK場、EOF、中間休息)而用縮短的位元長度傳212位元(DLC、資料、CRC、CRC劃界碼)。其中此外還從一15位元CRC開始,但它依本發明可用一較長CRC取代。 在所予邊緣條件達成160微秒中傳送293位元的有效傳輸效率,這點在同樣匯流排負荷中的資料傳輸速率比起未變更之標準CAN傳輸提高3.7倍。此外,應用資料(資料場)對協定架空(Protokoll-Overhead)的比例以有利的方式移動。 此方法適合在一汽車的正常操作中將資料在汽車的至少二個控制裝置間傳輸,該二控制裝置經由一適合之資料匯流排連接,但在汽車製造或維修時它也同樣可有利地用於在一個程式化單元(此單元與一適當資料匯流排連接,以作程式化目的)和汽車的至少一控制裝置(它與資料匯流連接)之間傳輸資料,此外也可將此方法用在工業自動化。舉例而言,將「控制資訊」在分佈的「控制單元」(它們利用匯流排互相連接)之間傳輸,這些控制單元控制一工業製造流程的過程,在此環境(Umfeld,英:environment)也可發生很長的匯流排線路,且特別有利的做法係將匯流排系統對於仲裁階段用較長的位元長度操作,例如用16、32或64微秒,因此匯流排信號在仲裁過程時可如所需在整個匯流排系統傳播。然後對於訊息的一部分可如上述切換到較短的位元長度,俾使平均傳輸速度不致太小。 整體上此方法係一種傳輸方法,其特徵在:一標準CAN控制器只須作最起碼的改變俾能依本發明工作。一本發明通訊控制器(它也可當作標準CAN控制器工作)只比傳統標準CAN控制器大一點點。相關的應用程式不須改變,可已能達成資料傳輸速度的優點。藉使用資料場之擴充尺寸以相關DLC及CRC,資料傳輸速度可進一步提高,在應用軟體所作之配合為最少,它可擔任CAN-一致性測性的很大部分(ISO 16845),也可將本發明的傳輸方法與TT CAN(ISO 11898-4)的補充部分組合。 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提到ISO標準的部分,可參考在本案申請時間之先前技術之相關ISO標準的內容。 SOF‧‧‧幀的起始 RTR‧‧‧遙遠傳送要求 SRR‧‧‧取代遙遠要求 IDE‧‧‧識別碼擴充位元 (302)‧‧‧流程步驟 (304)‧‧‧流程步驟 (306)‧‧‧流程步驟 (308)‧‧‧流程步驟 (310)‧‧‧流程步驟 (312)‧‧‧流程步驟 (314)‧‧‧流程步驟 (316)‧‧‧流程步驟 (318)‧‧‧流程步驟 (320)‧‧‧流程步驟 (322)‧‧‧流程步驟 (324)‧‧‧流程步驟 (328)‧‧‧流程步驟 (330)‧‧‧流程步驟 (332)‧‧‧流程步驟 (334)‧‧‧流程步驟 (408)‧‧‧流程步驟 (410)‧‧‧流程步驟 (412)‧‧‧流程步驟 (416)‧‧‧流程步驟 (418)‧‧‧流程步驟 圖1a顯示在先前技術中依CAN標準ISO 11898-1的CAN格式中訊息的構造的二種不同方式;而圖1b顯示它們依本發明變更的訊息的格式的二種類似的不同方式;圖2顯示資料長度碼的內容如何依本發明與CAN標準ISO 11898-1不同地作編譯的不同的可能方式;圖3的示意圖顯示匯流排系統的一用戶站的本發明接收程序的一實施例;圖4的示意圖顯示該匯流排系統的一用戶站的本發明接收程序的另一實施例;圖5顯示依本發明變更的訊息的格式的二個例子,其中在訊息的固定區域中另外使用一不同的位元長度。 (302)‧‧‧流程步驟(詢問) (304)‧‧‧流程步驟 (306)‧‧‧流程步驟 (308)‧‧‧流程步驟 (310)‧‧‧流程步驟(分枝) (312)‧‧‧流程步驟 (314)‧‧‧流程步驟 (316)‧‧‧流程步驟 (318)‧‧‧流程步驟 (320)‧‧‧流程步驟(接收) (322)‧‧‧流程步驟 (324)‧‧‧流程步驟(分枝) (328)‧‧‧流程步驟 (330)‧‧‧流程步驟 (332)‧‧‧流程步驟 (334)‧‧‧流程步驟
权利要求:
Claims (28) [1] 一種在一串聯匯流排系統中將資料作串聯傳輸的方法,該匯流排系統具有至少二個參與的資料處理單元,該資料處理單元經由匯流排交換訊息;其中,該所發送的訊息具有依CAN標準ISO 11898-1的邏輯構造;其中,該邏輯構造包含一幀的起始位元、一仲裁場、一控制場、一資料場、CRC場、一承認場、及一幀的結束序列;其中,該控制場包含一資料長度碼,該資料長度碼含有關於該資料場的長度的資訊;其特徵在:依一相關的切換條件(UB3)的值而定,該訊息的CRC場至少可有二個不同的位元數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使用至少二個不同的產生器多項式以依資料長度碼的內容而定確定該CRC場的內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對於相關的切換條件(UB3)的至少一個值,該CRC中的位元數以及該用於確定CRC的內容所使用的產生器多項式係對應於CAN標準ISO 11898-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該訊息[在這些訊息中,依一相關的切換條件(UB3)而定,該訊息的CRC場可有至少二種不同數目的位元]可利用仲裁場及/或控制場中一適當的特性(K1)(K2)檢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該參與的資料處理單元中之相關的切換條件(UB3)的值係依該適當的特性(K1)(K3)而定求出或配合該資料長度碼的內容導出,其中依相關的切換條件(UB3)的值而定將接收程序配合CRC場的大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在一訊息開始時,將至少二個CRC檢查總和的計算作業平行地起動,並依該資料長度碼的內容而定決定要使用該平行起動的CRC計算的結果的其中那一個結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在該平行執行的CRC計算作業的至少一個計算作業時,當有相關的切換條件(UB3)存在時,也考慮到該訊息的一些部段(這些部段位在CRC場所前方)內的可能有的填充位元。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當存在另一切換條件(UB1)時,該訊息的資料場可包含多於8個位元組與CAN標準ISO 11898-1偏離,其中為了確定資料場的大小,當存在另一切換條件(UB1)時,將該資料長度碼的四個位元的值至少與CAN標準ISO 11898-1部分偏離地作編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當存在另一切換條件(UB1)時,資料場的一個容許值與資料長度碼的位元的一可能的值的組合相關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該訊息[在這些訊息ISO 11898-1偏離且為了確定資料場的大小,該資料長度碼的四個位元的值至少部分地與CAN標準ISO 11898-1偏離作編譯]可利用仲裁場及/或控制場中的一適當特性(K1)與CAN標準的訊息作區分。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該另一切換條件(UB1)由相關之切換條件(UB3)導出或與該切換條件(UB3)一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該適當的特性(K1)在參與的資料處理單元中作分析以求出該另外之切換條件(UB1),且依該另外的切換條件(UB1)而定,將接收程序配合資料場的大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對於依CAN標準ISO 11898-1的1~8個位元組的資料場大小,使用資料長度碼0b0001和0b1000之間的值,且當有另外切換條件(UB1)存在時對於資料場之其他容許值一直到最大可能的值為止係使用該資料長度碼的其餘值。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當存在一附加之切換條件(UB2)時,該資料長度碼的四個位元至少部分地與CAN標準ISO 11898-1偏離以及與該關聯性偏離(如果該附加的切換條件不存在時)作編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該訊息[在這些訊息中當存在一附加的切換條件(UB2)時,該資料長度碼的四個位元要至少部分地與CAN標準ISO 11898-1偏離以及與該關聯性離(如果該附加的切換條件不存在時)作編譯]可利用仲裁場及/或控制場中一附加的特性(K2)檢出。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依一第四切換條件(UB4)的值而定,可將一訊息中的時間位元長度假設至少二個不同的值,其中對該訊息內的至少一第一可預設的範圍,該時間位元長度大於或等於約1微秒的一預設的最小值,而在該訊息內的至少一第二可預設的範圍中該時間位元長度的值比在第一範圍者小。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一訊息內的時間位元長度的至少二個不同的值係藉著使用至少二個不同的標度因素達成,以在進行的操作中相對於一最小的時間單位或振盪器時鐘脈波調整該匯流排時間單元。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訊息[在這些訊息中依一第四切換條件(UB4)的值而定,在一訊息內的時間位元長度可假設二個不同值]可利用仲裁場及/或控制場中的一第四特性(K4)檢出,其中該第四特性可與該第一及/或第三特性(K1)(K3)一致。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18項之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四切換條件(UB4)的值在參與的資料處理單元中依該第四特性(K4)而定求出或與該另一切換條件(UB1)及/或相關之切換條件(UB3)一致,或由該另一切換條件(UB1)及/或該相關附加條件(UB3)導出,其中依該第四切換條件的值而定將接中程序配合一訊息內的位元長度的不同值。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7項之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至少一適當的特性(K1)(K3)利用一第一特性位元(EDL)達成,該特性位元的位置位在識別碼的最後一位元和該資料長度碼的第一位元間,且在其位置在訊息中依CAN標準ISO 11898-1有一個具固定值的位元。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20項之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附加特性(K2)利用一第二特性位元達成,它位在第一特性位元(EDL)和資料長度碼的第一位元間。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21項之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特性(K4)利用另一特性位元(BRS)達成,它位在第一特性位元(EDL)和資料長度碼的第一位元間。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2項之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訊息依TT CAN標準ISO 11898-4所述的方法作時間控制而傳送。 [24] 一種在一串聯匯流排系統中將資料作串聯傳輸的裝置,該匯流排系統具有至少二個參與的資料處理單元,該資料處理單元經由匯流排交換訊息;其中傳送的訊息具有依CAN標準ISO 11898-1的邏輯構造;其中,該邏輯構造包含一幀的起始位元、一仲裁場、一控制場、一資料場、CRC場、一承認場、及一幀的結束序列;其中,該控制場包含一資料長度碼,該資料長度碼含有關於該資料場的長度的資訊;其特徵在:至少依一相關的切換條件(UB3)的值而定,該訊息的CRC場可有至少二種不同的數目的位元。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裝置,其中:該裝置利用適當的手段設計成將申請專利範圍第2~23項的一種資料傳輸的方法實施。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裝置,其中:該適當的手段包含足夠數目的移位暫存器,以利用該至少二個不同的產生器多項式計算CRC場的內容。 [27]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任一項的方法的應用,其係用於一汽車的正常操作,以在汽車的至少二個控制裝置間將資料傳輸,該二控制裝置利用適當的資料匯流排連接。 [28]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任一項的方法的應用,係用於在一汽車製造或維修時在一個程式化單元(它與一適當資料匯流排連接,以作程式化目的)和汽車的至少一控制裝置(它與該資料匯流排連接)之間傳輸資料。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609580B|2017-12-21|在一串聯匯流排系統中將資料傳輸安全性作匹配的方法與裝置 KR101921357B1|2018-11-22|직렬 버스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용량을 증대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798251B2|2015-10-21|メッセージの大きさがフレキシブルな直列データ伝送におけるデータ伝送信頼性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3782283B|2017-01-18|用于具有灵活的消息大小和可变的位长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101956940B1|2019-03-11|메모리 크기에 매칭하여 직렬 데이터 전송을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TWI605695B|2017-11-11|具有可變通之訊息大小及可變位元長度之串聯資料傳輸的方法與裝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9600425B2|2017-03-21| RU2595962C2|2016-08-27| JP5902799B2|2016-04-13| EP2695074B1|2016-07-06| ES2595155T3|2016-12-28| RU2013149026A|2015-05-20| AU2012238883A1|2013-11-21| BR112013025903A2|2016-12-20| CN103620573A|2014-03-05| JP6110534B2|2017-04-05| US20140201410A1|2014-07-17| CN103562901A|2014-02-05| TWI609580B|2017-12-21| AU2012238883B2|2017-07-27| EP2695074A1|2014-02-12| US9880956B2|2018-01-30| BR112013025748B1|2021-06-22| CN103620573B|2018-06-19| JP2014518598A|2014-07-31| JP5902798B2|2016-04-13| KR101921771B1|2018-11-23| RU2597467C2|2016-09-10| ES2607614T3|2017-04-03| BR112013025903B1|2021-06-08| KR20140029431A|2014-03-10| KR101876602B1|2018-07-09| EP2695073A1|2014-02-12| JP2014515897A|2014-07-03| CN103562901B|2017-01-18| TW201246869A|2012-11-16| US20140157080A1|2014-06-05| AU2012238884B2|2017-07-27| WO2012136546A1|2012-10-11| AU2012238884A1|2013-11-21| WO2012136545A1|2012-10-11| KR20140030178A|2014-03-11| BR112013025748A2|2018-04-24| RU2013149027A|2015-05-20| JP2016167812A|2016-09-15| EP2695073B1|2016-09-14| TWI666546B|2019-07-2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TWI566546B|2011-08-29|2017-01-11|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用於檢查串聯式資料傳輸的修正過之功能的方法與裝置|US5734826A|1991-03-29|1998-03-31|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Variable cyclic redundancy 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multistage network| DE4131133B4|1991-09-19|2005-09-08|Robert Bosch Gmbh|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tausch von Daten in Datenverarbeitungsanlagen| US5267240A|1992-02-20|1993-11-30|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Frame-group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or parallel/serial buses| US5610945A|1993-11-04|1997-03-11|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System for identifying communication sequences transmitted across multiple carriers by examining bit streams for sequences of valid words| DE4408488A1|1994-03-14|1995-09-21|Bosch Gmbh Robert|Verfahren zur zyklischen Übertragung von Daten zwischen mindestens zwei verteilt arbeitenden Steuergeräten| DE69736278T2|1996-02-22|2007-06-06|Kvaser Consultant Ab|Vorrichtung zur Beeinflussung von Nachrichten in einem CAN-System| US6088342A|1997-05-05|2000-07-11|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radio link protocol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H10340243A|1997-06-06|1998-12-22|Hitachi Ltd|入出力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 DE19951451A1|1999-10-25|2001-04-26|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Verfahren zum Absichern der Datenübertragung in einem Datenbus| ES2226958T3|2000-01-07|2005-04-01|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Metodo y sistema para clasificacion de tramas y protocolos.| JP3770053B2|2000-05-26|2006-04-26|三菱ふそうトラック・バス株式会社|車両用ネットワークの通信復帰判定方法| US6606670B1|2000-08-16|2003-08-12|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Circuit serial programming of default configuration| KR20030010890A|2001-07-27|2003-02-06|주식회사 현대오토넷|캔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자동차의 네트워크 시스템| US7181668B2|2002-03-29|2007-02-20|Lucent Technologies Inc.|Method and system of decoding an encoded data block| DE10216674A1|2002-04-15|2003-10-30|Bosch Gmbh Robert|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Nachrichten auf einem Bussystem und Bussystem| AT306163T|2002-04-16|2005-10-15|Bosch Gmbh Robert|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einer zugriffsablaufsteuerung für ein kommunikationsmedium einer kommunikationssteuerung eines kommunikationssystems| JP4004389B2|2002-11-27|2007-11-07|富士通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メモリ管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6975966B2|2003-01-28|2005-12-13|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Integrated diagnostics in a process plant having a process control system and a safety system| DE10311395A1|2003-03-13|2004-09-23|Robert Bosch Gmbh|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mit asynchroner Datenübertragung über eine symmetrische serielle Schnittstelle| DE10318068B4|2003-04-17|2009-08-27|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aket-orientierten Übertragen sicherheitsrelevanter Daten| US7146606B2|2003-06-26|2006-12-05|Microsoft Corporation|General purpose 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 of software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s| DE10345359B4|2003-09-29|2006-11-02|Berghof Labor- Und Automationstechnik Gmbh|Serieller Datenbus, Bewegungssystem sowie Verfahren zur ereignisgesteuerten Übertragung von Nachrichten| US7168024B2|2003-10-03|2007-01-23|Jennic Limited|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DE10360856A1|2003-12-23|2005-07-28|Airbus Deutschland Gmbh|Bussystem für ein Flugzeug| EP2375677B1|2004-03-10|2013-05-29|Qualcomm Incorporated|High data rate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401239B2|2004-05-12|2010-01-20|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通信メッセージ変換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IL163092A|2004-07-19|2010-11-30|Veraz Networks Ltd|Processing of packets forwarded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594226B2|2004-08-16|2009-09-22|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Implementation of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s in a reconfigurable hardware element| KR100609493B1|2004-08-19|2006-08-08|학교법인 울산공업학원|복수의 센서 데이터를 하나의 캔 메시지로 전송하는 방법| US7599377B2|2004-10-15|2009-10-06|Temic Automotive Of North America, Inc.|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neling standard bus protocol messages through an automotive switch fabric network| KR20060053425A|2004-11-15|2006-05-22|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데이터 스트림내의 픽처 데이터의 기록구간을 지정하고이를 이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DE102004055684A1|2004-11-18|2006-05-24|Innotec Gmbh|Verfahren zur Absicherung des Datentransferns in einem sicheren Netzwerk mit CRC`s variabler Länge| DE102004062210B3|2004-12-23|2006-05-24|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Gmbh|Dualmodultaktversorgung für CAN-Kommunikationsmodul| EP3614104A1|2005-03-18|2020-02-26|Gatekeeper Systems, Inc.|Two-way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racking locations and statuses of wheeled vehicles| JP4207912B2|2005-03-24|2009-01-14|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データ転送制御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6352706A|2005-06-17|2006-12-28|Hitachi Ltd|マイクロプロセッ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8065455B2|2005-06-23|2011-11-22|Hilscher Gesellschaft für Systemautomation mbH|Method for data communication of bus users in an open automation system| KR101135101B1|2005-10-17|2012-04-16|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캔에서의 데이터 길이 코드를 이용한 데이터 필드 패딩방법| KR100781266B1|2005-10-20|2007-11-30|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통신 기기 및 처리 방법| EP1911828B1|2006-10-12|2010-09-01|Merck Patent GmbH|Flüssigkristallanzeige| US7991351B2|2007-02-28|2011-08-02|Kuban Paul A|Extension of wired controller area networks to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CN100471156C|2007-03-07|2009-03-18|今创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总线桥接器及其工作方法| JP5057304B2|2007-06-08|2012-10-24|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車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車載通信方法| KR100900882B1|2007-06-11|2009-06-04|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상호 상이한 복수의 네트워크 프로토콜을 사용하는 차량에적용되는 게이트웨이 디바이스,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데이터변환방법| DE102007028766A1|2007-06-22|2008-12-24|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Prüfverfahren und elektronische Schaltung zur sicheren seriellen Übertragung von Daten| EP2188949B1|2007-08-16|2011-03-16|Nxp B.V.|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fault detection capability| US8324868B2|2007-08-24|2012-12-04|Valence Technology, Inc.|Power source with temperature sensing| DE102007051657A1|2007-10-26|2009-04-30|Robert Bosch Gmbh|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einem CAN-Bu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solchen Kommunikationssystems| US20090192051A1|2008-01-28|2009-07-30|Bj Services Company|High temperature stabilizer for well treatment fluid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TWI448111B|2008-03-18|2014-08-01|Icm Inc|Automobile detection and control integ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8351785B2|2008-04-21|2013-01-08|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extension for next generation access| US20100106810A1|2008-10-27|2010-04-29|Lennox Industries Inc.|Communication protoc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istributed-architecture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network| US8560125B2|2008-10-27|2013-10-15|Lennox Industries|Communication protoc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istributed-architecture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network| US8774210B2|2008-10-27|2014-07-08|Lennox Industries, Inc.|Communication protoc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istributed-architecture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network| JP5308802B2|2008-12-16|2013-10-09|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Canノード| KR20100073846A|2008-12-23|2010-07-01|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Can 프로토콜에서의 데이터프레임 송신방법 및 수신방법| CN101873299B|2009-04-24|2013-08-14|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串行总线和通信方法及系统| JP2010258990A|2009-04-28|2010-11-11|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更新方法| JP2010272971A|2009-05-19|2010-12-02|Nagoya Univ|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書換方法| CN101572641B|2009-05-26|2015-02-25|阴晓峰|基于can总线的控制器网络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1626333B|2009-08-07|2011-11-23|北京和利时电机技术有限公司|一种can总线系统及其中的应用层通讯方法| CN102687123B|2009-11-10|2015-04-01|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高级通信控制器单元和用于记录协议事件的方法| EP2339790A1|2009-12-28|2011-06-29|Nxp B.V.|Definition of wakeup bus messages for partial networking| JP5255579B2|2010-02-09|2013-08-07|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車内データ中継装置、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CN101814230A|2010-04-01|2010-08-25|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串口数据通信传输方法及装置| DE102011077493A1|2010-06-23|2012-04-26|Robert Bosch Gmbh|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mit variabler Bitlänge| JP5717240B2|2010-08-09|2015-05-13|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US8863256B1|2011-01-14|2014-10-14|Cisco Technology, Inc.|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secure transactions using flexible identity management in a vehicular environment| RU2597501C2|2011-06-29|2016-09-10|Роберт Бош Гмбх|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с гибким размером сообщений и переменной длительностью бита| JP5713117B2|2011-12-02|2015-05-07|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送信メッセージ生成装置及び車載通信システム|EP0577112B1|1992-07-03|1997-05-21|Asahi Glass Company Ltd.|Polyfluorohydrocarbon group containing monomers, their polymer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polymers| RU2580812C2|2014-01-09|2016-04-10|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ощного радиостроения"|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вмес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сообщений и служеб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CN103973406B|2014-05-15|2017-02-15|电子科技大学|一种控制器局域网总线的提速方法| DE102015209207A1|2014-09-02|2016-03-03|Robert Bosch Gmbh|Verfahren zur seriellen Übertragung eines Rahmens über ein Bussystem von einem Sender zu mindestens einem Empfänger und Teilnehmerstation für ein Bussystem| DE102015209201A1|2014-09-03|2016-03-03|Robert Bosch Gmbh|Verfahren zur seriellen Übertragung eines Rahmens über ein Bussystem von einem Sender zu mindestens einem Empfänger und Teilnehmerstation für ein Bussystem| DE102015209196A1|2014-09-08|2016-03-10|Robert Bosch Gmbh|Verfahren zur seriellen Übertragung eines Rahmens über ein Bussystem von einem Sender zu mindestens einem Empfänger und Teilnehmern eines Bussystems| KR101780278B1|2014-10-17|2017-09-21|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Can 통신에서의 통신 부하 절감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73637B1|2014-11-03|2015-12-01|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데이터량 증대로 통신속도 개선을 위한 can 통신 방법 및 데이터 프레임 구조| CN104660372B|2015-02-09|2018-03-20|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一种基于单片机异步串行端口多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JP2016181756A|2015-03-23|2016-10-13|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半導体装置及びデータの送受信方法| US10225046B2|2017-01-09|2019-03-05|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Adaptive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ncoding| DE102017211860B3|2017-07-11|2018-09-20|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über einen seriellen Kommunikationsbus, entsprechend ausgelegte Busschnittstelle sowie entsprechend ausgelegtes Computerprogramm| DE102017212543A1|2017-07-21|2019-01-24|Robert Bosch Gmbh|Sende-/Empfangseinrichtung für ein Bu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Reduktion von leitungsgebundenen Emissionen| US11128400B2|2017-12-01|2021-09-21|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Bit assignment estimating device, bit assignment estimat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8418820B|2018-02-28|2021-07-30|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串行数据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0439840B1|2018-07-27|2019-10-08|Nxp B.V.|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data frames on a multi-master bus| RU2705421C1|2018-12-25|2019-11-07|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ТЕКОН Микропроцессор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по шине,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данного способ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ы для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аварийной ситуации на объекте управления| CN110576884B|2019-09-05|2021-09-28|阿纳克斯(苏州)轨道系统有限公司|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车辆rs485级联通讯方法| CN111427832A|2020-04-17|2020-07-17|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一种串行总线的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DE201110006875|DE102011006875A1|2011-04-06|2011-04-06|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npassung der Datenübertragungssicherheit in einem seriellen Bussystem| ??102011006875.9||2011-04-06|| DE102011078266A|DE102011078266A1|2011-06-29|2011-06-29|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eriellen Datenübertragung mit flexibler Nachrichtengröße und variabler Bitlänge| ??102011078266.4||2011-06-29|| ??102011080476.5||2011-08-05|| DE102011080476A|DE102011080476A1|2011-08-05|2011-08-05|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besserung der Datenübertragungssicherheit in einer seriellen Datenübertragung mit flexibler Nachrichtengröße|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