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發明揭示一種具有混合穩定化特徵之隱形眼鏡,如複曲面隱形眼鏡。該眼鏡包括鏡片邊緣、垂直子午線、水平子午線、上方區域、下方區域、光學區域、棱柱壓載(prism ballast)區域及圍壓載區域,其中該隱形眼鏡具有位於光學區域與鏡片邊緣之間之淺凹區域,且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
公开号:TW201303418A
申请号:TW101119202
申请日:2012-05-29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Robert K Stupplebeen;Jennifer Zuba
申请人:Bausch & Lomb;
IPC主号:G02C7-00
专利说明:
具有混合定向特徵之隱形眼鏡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一種具有混合穩定化特徵之隱形眼鏡。
具有複曲面光學區域之隱形眼鏡(一般係稱為「複曲面隱形眼鏡」)係用以矯正與散光有關之眼睛折射異常。複曲面光學區域提供圓柱矯正以補償散光。因為要求視力矯正之散光通常係與其他折射異常,如近視或遠視有關,故複曲面隱形眼鏡一般亦帶有球面矯正以矯正近視散光或遠視散光。複曲面表面係在後鏡表面(以實現「後表面複曲鏡」)或前鏡表面(以形成「前表面複曲鏡」)上形成。
球面隱形眼鏡可在眼睛上自由旋轉,而複曲面隱形眼鏡具有穩定化結構,以抑制該鏡片在眼睛上旋轉使得複曲面區域之圓柱軸一般與散光軸對準。一般情況下,穩定化結構包含一個或多個鏡片外圍之部分,其係比其他部分更厚(或更薄)以提供穩定性。例如,當將鏡片嵌入眼中時,壓載係可呈現向下位置之厚部分,及當鏡片呈現其位置在眼睛上時,該鏡片之壓載軸在垂直方向延伸。相關技術中已知其他穩定化結構。不論穩定化結構之結構,當鏡片呈現其位置在眼睛上時,在向上及向下方向延伸之軸在本文被稱為壓載軸。
棱柱壓載之本質係為了自水平子午線向下移動鏡片之頂端。在傳統棱柱壓載鏡片中,整個更大前光學區域之月牙形部分係位於後光學區域之外部。前光學區域之月牙形部分係光學區域之最下層部分,且其變厚,因此導致Dk/t及舒適度降低。
利用複曲面區域之圓柱軸與穩定化結構之定向之間的經選擇之關係(係指本文之偏移),製造複曲面隱形眼鏡。該關係係表示為圓柱軸偏離壓載子午線之諸多種度數。亦用複曲面表面之球面焦度子午線相對於水平子午線之經選擇之定向,其由相應的旋轉穩定化結構(如隱形眼鏡棱柱壓載)確定,製造複曲面隱形眼鏡。該定向係指本文之角度偏移(下文簡單稱為軸)。例如,該關係可表示為由壓載確定之自鏡片之水平子午線成角度偏移之球面焦度子午線之諸多種度數。因此複曲面隱形眼鏡驗光規格指定偏移,其中複曲面鏡片一般以10度之增量,10度至180度之範圍提供。
在複曲面隱形眼鏡中,光學區域提供圓柱矯正以補償散光。所得之光學區域具有球面焦度子午線及圓柱光焦度子午線。參考習知隱形眼鏡驗光規格以最佳理解上述每一條子午線之定向。在-3.00/-1.25之驗光規格中,球面焦度子午線係具有等於-3.00屈光度之光焦度之子午線,及圓柱光焦度子午線係具有等於-4.25屈光度之光焦度之子午線。在+3.00/-1.25之驗光規格中,球面焦度子午線係具有等於+3.00屈光度之光焦度之子午線,及圓柱光焦度子午線係具有等於+1.75屈光度之光焦度之子午線。
使用諸多包括下層截斷、雙截斷、薄區域(亦稱「雙片離」)及棱柱楔剖面之壓載設計以獲得旋轉穩定性。該等壓載設計可單獨或組合使用。該等壓載設計之一共同特徵係使用鏡片中之不同厚度區域,以獲得旋轉穩定性。例如,在「片離」設計之情況下,鏡片之頂部及底部部分變薄使得當其置於眼皮下時,其由眼皮保持在適當位置。同時,鏡片之較厚部分藉由緊靠眼皮置於亦保持在適當位置之眼皮間。
雖然在諸多態樣中完全滿意,仍需要用於複曲面鏡片之其他類型的壓載設計。尤其需要提供具有比傳統壓載鏡片更佳的光學性,提高舒適度及在旋轉恢復及初級凝視定向(PGO)方面之更佳視力定向之複曲面鏡片。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包括鏡片邊緣、垂直子午線、水平子午線、上方區域、下方區域、光學區域、棱柱壓載區域及圍壓載區域之隱形眼鏡,其中該隱形眼鏡具有位於該光學區域與該鏡片邊緣之間之淺凹區域,且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包括鏡片邊緣、垂直子午線、水平子午線、上方區域、下方區域、後表面、相對前表面、光學區域、棱柱壓載區域、圍壓載區域、及位於該光學區域與該鏡片邊緣之間的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之隱形眼鏡,其中該隱形眼鏡具有位於光學區域與鏡片邊緣之間之淺凹區域,且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包括鏡片邊緣、垂直子午線、水平子午線、上方區域、下方區域、後表面、相對前表面、包括後光學區域及前光學區域之光學區域、棱柱壓載區域、圍壓載區域、及位於該光學區域與該鏡片邊緣之間之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之隱形眼鏡,其中該隱形眼鏡具有位於光學區域與鏡片邊緣之間之淺凹區域,且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另外,其中該圍壓載區域橫跨約20度及具有約240 μm之最大厚度,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橫跨約10度及位於3至4點鐘之方向,且該淺凹區域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橫跨約25至約35度及具有約70至約220 μm之厚度。
據信,相比傳統壓載鏡片,具有混合穩定化特徵之本發明隱形眼鏡有利地提供更佳光學性,提高患者舒適度及在旋轉恢復及PGO方面之更佳視力定向。
參考附圖,藉由實例描述本發明之說明性非限制性實施例,其中相同元件符號係用於指定不同圖中之相同或相似組件。
本文描述之尺寸係指已完成之鏡片之尺寸。例如,本發明之複曲面隱形眼鏡係完全固化,及在包含親水材料之實施例中,該等鏡片係充分水合。
本發明提供穩定化之隱形眼鏡,尤其係具有圓柱矯正散光之隱形眼鏡。本發明亦提供其上具有變厚區域之隱形眼鏡,其與眼皮之眨眼動作相互作用以旋轉方式穩定鏡片。該旋轉穩定性對於任意非軸對稱之隱形眼鏡係有用的。例如,必須維持複曲面鏡片之旋轉定向以適當矯正。然而,應瞭解對於其他專用鏡片如矯正其他像差之鏡片亦需要旋轉穩定性。
在以下描述中,將參考該鏡片之示意性平面圖描述本發明之隱形眼鏡之諸多種表面及厚度。通常,隱形眼鏡具有下部球面彎曲,其中前面凸起,及後面凹進。換言之,鏡體具有整體球面彎曲,其中適合於接觸角膜之凹形後面正對其表面上相對之凸起前面。隨後,自基本球面以詳細說明多種表面及光學區域。簡單而言,若移除該基本球面,本文所示之視圖係平面的。以此方式,移除對應於下部球面彎曲之陰影線,使得可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之特定表面及厚度。厚度應定義為前表面與後表面之間之距離。
因此,本發明之一示例性隱形眼鏡10係平面無陰影地示於圖1中,以說明多個其上區域。該鏡片10包括適宜軟性或剛性材料之鏡體。通常軟性隱形眼鏡通常係由諸如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矽氧橡膠、聚矽氧水凝膠、聚胺基甲酸酯等之親水性材料製備。或者,可使用諸如矽氧烷丙烯酸酯或氟矽氧烷丙烯酸酯之剛性氣透性材料。
該鏡片10包括垂直子午線Y-Y'、水平子午線X-X',後表面及前表面。上方區域26係位於水平子午線X-X'之上及至鏡片邊緣36之鏡片10之部分。該下方區域26係位於水平子午線X-X'之下及至鏡片邊緣36之鏡片10之部分。鏡片邊緣36定義該前及後表面之交集區。後表面之光學區域22係複曲面的,即該區域具有提供所需圓柱矯正之複曲面表面,且包含球面焦度。應瞭解,可使用任意適宜順序之條件說明複曲面表面。該光學區域含有定義包含球面焦度及軸之鏡片折射矯正之彎曲。該光學區域係可關於根據該鏡片之驗光規格之軸線之垂直子午線對稱。熟習此項技術者易於瞭解,光學區域22可係圓形的、環形的或任意其他適宜形狀。通常,光學區域22之外之整個鏡片係關於垂直子午線Y-Y'對稱。
本發明另外關於其上具有旋轉穩定化機制之隱形眼鏡,如複曲面隱形眼鏡,其包含具有壓載,如棱柱壓載及圍壓載之彼等。壓載鏡片提供其上眼皮滑動以一般關於其光學軸再定向該鏡片之厚度梯度。棱柱壓載提供楔形或錐形壓載以與眼皮甚至在鏡片上相互作用,圍壓載係將鏡片排除在外。
因此,鏡片10包括棱柱壓載區域24,其包括光學區域22之至少一部分及始於上方區域26。鏡片10另外包括位於光學區域22與鏡片邊緣36之間之圍壓載(亦稱為「外圍壓載」)區域28及始自下方區域30。該棱柱壓載區域係由小但是重要的鏡片之棱柱壓載定義。該棱柱壓載區域亦可由單曲線(見圖1)組成或可由多曲線組成。熟習此項技術者易於瞭解,該棱柱壓載區域24包括光學區域22之至少一部分及始自上方區域26。一般如圖1所描述之該棱柱壓載區域可延伸至下方區域30。或者,該圍壓載區域28可延伸至上方區域26(未顯示)。
該鏡片10另外包括位於光學區域22與鏡片邊緣36之間之淺凹區域20,且以垂直子午線Y-Y'之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即該淺凹區域20係在棱柱壓載區域28內。應瞭解,如本文所用之術語「淺凹區域」意指相比位於臨近淺凹區域(見如圖1中說明之白色區域)之圍壓載區域之厚度,具有相對更少厚度(即局部薄區域)之區域。在一實施例中,該淺凹區域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橫跨約5至約45度。在一實施例中,該淺凹區域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橫跨約5至約20度。在一實施例中,該淺凹區域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橫跨約25至約35度。
該淺凹區域之厚度範圍一般約25至約400 μm。在一實施例,該淺凹區域具有約50至約250 μm之厚度。在一實施例,該淺凹區域具有約70至約220 μm之厚度。如上所述,該「淺凹區域」係具有比位於臨近淺凹區域之圍壓載區域28之厚度相對更少厚度之區域。因此,在一實施例中,該圍壓載區域具有約100至約500 μm之最大厚度。在一實施例中,該圍壓載區域具有約200至約400 μm之最大厚度。在一實施例中,該圍壓載區域具有約240 μm之最大厚度。在一實施例中,該最大圍壓載厚度當自下方垂直子午線加或減30度開始時橫跨約20度。
該鏡片10另外包括位於光學區域22與鏡片邊緣36之間且位於棱柱壓載區域24與圍壓載區域28之間之至少一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32。該摻合區域係關於垂直子午線Y-Y'對稱,且係非光學矯正區域,相比若該棱柱壓載區域24係緊鄰壓載區域28之情況會出現者,其提供自棱柱壓載區域24至圍壓載區域28更漸進之轉變。據信,該棱柱/圍壓載摻合區域對戴用者提供提經改良之舒適度。在一實施例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32橫跨約1至約45度。在一實施例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32橫跨約5至約20度。在一實施例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32橫跨約10度。
在一實施例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32係關於垂直子午線Y-Y'對稱。在一實施例中,當該鏡片之最上部區域係12點鐘方向且最下部區域係6點鐘方向時,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32係位於約1點鐘至約5點鐘之方向。在一實施例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32係位於約2點鐘至約4點鐘之方向。在一實施例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32係位於約3點鐘至約4點鐘之方向。
在另一實施例中,鏡片10之光學區域22另外包括後表面之後光學區域22a(本文亦稱為後中心光學區域),其係複曲面的(見圖2)。該後光學區域係光學上矯正之後表面之一部分。如圖2中進一步描述,鏡片10之光學區域22另外包括前光學區域22b,其具有球面焦度且係光學上矯正。調整與前光學區域22b組合之後光學區域22a以產生視覺上適宜矯正之畫面。此光學區域通常(但非必須)以光學軸為中心,例如,如圖2所示,C'係後光學區域22a之光學區域中心,且C"係後光學區域22b之光學區域中心。如圖2所示,前光學區域22b相對於後光學區域22a向下方偏軸。該偏軸可允許棱柱壓載。此外,本發明提供未與待圍壓載之後光學區域22a對準之前光學區域22b之部分,即區域22c。與後光學區域22a對齊之前光學區域22b之區域提供光學效能。據信,藉由形成圍壓載區域22c,可實現所得鏡片之進一步舒適度。
因此,所述之本發明概念及多個示例性實施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來說,顯然可以諸多方式實現本發明,且此類人易於想到改變及改良。因此,不希望該等實施例為限制性,且僅藉由實例呈現該等實施例。本發明僅根據需要受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限制。
10‧‧‧鏡片
20‧‧‧淺凹區域
22‧‧‧光學區域
22a‧‧‧後光學區域
22b‧‧‧前光學區域
22c‧‧‧圍壓載區域
24‧‧‧棱柱壓載區域
26‧‧‧上方區域
28‧‧‧圍壓載區域
30‧‧‧下方區域
32‧‧‧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
36‧‧‧鏡片邊緣
X-X'‧‧‧水平子午線
Y-Y'‧‧‧垂直子午線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隱形眼鏡之平面圖;圖2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隱形眼鏡之說明。
10‧‧‧鏡片
20‧‧‧淺凹區域
22‧‧‧光學區域
24‧‧‧棱柱壓載區域
26‧‧‧上方區域
28‧‧‧圍壓載區域
30‧‧‧下方區域
32‧‧‧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
36‧‧‧鏡片邊緣
X-X'‧‧‧水平子午線
Y-Y'‧‧‧垂直子午線
权利要求:
Claims (24)
[1] 一種隱形眼鏡,其包括鏡片邊緣、垂直子午線、水平子午線、上方區域、下方區域、光學區域、棱柱壓載區域及圍壓載區域,其中該隱形眼鏡具有位於光學區域與鏡片邊緣之間之淺凹區域,且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
[2]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淺凹區域係在圍壓載區域中。
[3]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淺凹區域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橫跨約5至約45度。
[4]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淺凹區域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橫跨約5至約20度。
[5]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淺凹區域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橫跨約25至約35度。
[6]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圍壓載區域橫跨約60度。
[7]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圍壓載區域橫跨約40度。
[8]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圍壓載區域橫跨約20度。
[9]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淺凹區域具有約25至約400 μm之厚度。
[10]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淺凹區域具有約50至約250 μm之厚度。
[11]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淺凹區域具有約70至約220 μm之厚度。
[12]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圍壓載區域具有約100至約500 μm之最大厚度。
[13]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圍壓載區域具有約200至約400 μm之最大厚度。
[14]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圍壓載區域具有於約240 μm之最大厚度。
[15] 如請求項1之隱形眼鏡,其另外包括位於該光學區域與該鏡片邊緣之間且位於該棱柱壓載區域與該圍壓載區域之間之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
[16] 如請求項15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橫跨約1至約40度。
[17] 如請求項15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橫跨約5至約20度。
[18] 如請求項15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橫跨約10度。
[19] 如請求項15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係關於該垂直子午線對稱。
[20] 如請求項19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係位於1至5點鐘之方向。
[21] 如請求項19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係位於2至4點鐘之方向。
[22] 如請求項19之隱形眼鏡,其中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係位於3至4點鐘之方向。
[23] 如請求項19之隱形眼鏡,其具有橫跨自下方垂直子午線加或減30度開始之約20度之最大圍壓載厚度。
[24] 一種隱形眼鏡,其包括鏡片邊緣、垂直子午線、水平子午線、上方區域、下方區域、後表面、相對之前表面、包括後光學區域及前光學區域之光學區域、棱柱壓載區域、圍壓載區域及位該於光學區域與該鏡片邊緣之間之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其中該隱形眼鏡具有位於該光學區域與該鏡片邊緣之間之淺凹區域且以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此外其中該圍壓載橫跨約20度及具有約240 μm之最大厚度,該棱柱壓載/圍壓載摻合區域橫跨約10度,及位於位於3至4點鐘之方向,且該淺凹區域以該下方垂直子午線為中心橫跨約25至約35度,及具有約70至約220 μm之厚度。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688797B|2020-03-21|用於預防及/或減緩近視加深之包含非同軸微透鏡的隱形眼鏡
ES2577026T3|2016-07-12|Lentes de contacto para remodelación de la córnea y métodos para tratar errores refractivos usando remodelación de la córnea
KR101627476B1|2016-06-03|안경 렌즈 요소
CA2807846C|2020-01-07|Multi-axis lens design for astigmatism
JP2019045883A|2019-03-22|フィット特性が改善された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JP2013205845A|2013-10-07|乱視矯正用のソフト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における剛性が増加した中央光学部
US8113652B2|2012-02-14|Contact lens with meridional sagittal variation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TW202013017A|2020-04-01|包含用於預防及/或減緩近視加深之微透鏡的眼用鏡片
TWI497152B|2015-08-21|具有混合定向特徵之隱形眼鏡
JP2021092820A|2021-06-17|非回転対称の眼の収差のための快適性が最適化された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システム
WO2014184399A1|2014-11-20|Lente de contacto blanda correctora-estabilizadora de la miopía
AU2016225918B2|2018-01-04|Multi-axis lens design for astigmatism
WO2019109862A2|2019-06-13|角膜塑形镜以及用于制造角膜塑形镜的方法
TW202135747A|2021-10-01|近視管理之自由曲面隱形眼鏡
TW202109142A|2021-03-01|具有用於改良角度穩定性及舒適性的新穩定區的軟式隱形眼鏡
AU2015268675A1|2016-01-07|Multi-axis lens design for astigmatism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497152B|2015-08-21|
CN103718086A|2014-04-09|
US8690320B2|2014-04-08|
CN103718086B|2016-03-30|
US20120307200A1|2012-12-06|
JP2014515503A|2014-06-30|
WO2012166570A1|2012-12-06|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GB2041557B|1978-10-05|1982-10-20|Kwok Chu Fung J|Soft contact lenses|
GB2031178A|1978-10-05|1980-04-16|Kwok Chu Fung J|Contact lens|
DE3003985C2|1980-02-04|1990-01-11|Hecht Contactlinsen Gmbh, 7800 Freiburg, De||
US4618229A|1983-07-22|1986-10-21|Bausch & Lomb Incorporated|Bifocal contact lens|
US4618227A|1983-10-07|1986-10-21|Vistakon, Inc.|Soft contact lens|
DE4012478A1|1990-04-19|1991-10-24|Heinrich Woehlk Inst Fuer Cont|Kontaktlinse mit lagestabilisierung|
DE19726918A1|1997-06-25|1999-01-07|Woehlk Contact Linsen Gmbh|Multifokale Kontaktlinse|
JPH11174388A|1997-12-12|1999-07-02|Hoya Health Care Kk|トーリック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US6467903B1|2000-03-31|2002-10-22|Ocular Sciences, Inc.|Contact lens having a uniform horizontal thickness profile|
AUPR276601A0|2001-01-31|2001-02-22|Newman, Steve|A contact lens for refractive correction and capable of engagement with an eye either inside out or right way out|
US7036931B2|2003-01-29|2006-05-02|Novartis Ag|Ophthalmic lenses|
WO2005040896A1|2003-10-27|2005-05-06|Menicon Co., Ltd.|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JP4850717B2|2004-01-29|2012-01-11|ビジョン・シーアールシー・リミテッド|二焦点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TW200630662A|2005-02-23|2006-09-01|Novartis Ag|A toric lens design|
FR2921163B1|2007-09-19|2009-12-25|Precilens Lab|Lentille de contact stabilisee.|
WO2009139021A1|2008-05-13|2009-11-19|株式会社メニコン|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JP5448789B2|2009-12-22|2014-03-19|Hoya株式会社|トーリックコンタクト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US10274751B2|2016-07-05|2019-04-30|Bausch & Lomb Incorporated|Prism ballasted contact lens|
US10786959B2|2016-07-18|2020-09-29|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Mold for contact lens with non-rotationally symmetric rim or edge|
US10474230B2|2016-12-15|2019-11-12|Tectus Corporation|Brightness control for an augmented reality eye-mounted display|
US11112621B2|2019-02-19|2021-09-07|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Optical device with desensitized rotational angular alignment for astigmatism correction|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201161492064P| true| 2011-06-01|2011-06-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