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發明為藉由周轉輪組及可操控制動裝置構成離合器功能,以取代傳統摩擦式電磁離合裝置,並結合兩個或兩個以上之一種或一種以上迴轉動力裝置,以構成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者。
公开号:TW201303186A
申请号:TW101107396
申请日:2012-03-06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Tai-Her Yang
申请人:Tai-Her Yang;
IPC主号:F16H37-00
专利说明:
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
本發明為藉由周轉輪組及可操控制動裝置構成離合器功能,以取代傳統摩擦式電磁離合裝置,並結合兩個或兩個以上之一種或一種以上迴轉動力裝置,以構成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者。
傳統自動或半自動操控之動力系統或混合動力系統,其迴轉動力源與傳動裝置之間,通常藉操控摩擦式電磁離合裝置以作聯結或釋放,以使系統作各種功能之運作,唯摩擦式電磁離合裝置呈釋放狀態時,仍具有殘留轉矩,造成動力損失及系統運作之困擾。
本發明為由可操控制動裝置操控周轉輪組,構成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使用可操控制動裝置操控周轉輪組所構成離合裝置之動力系統,可廣泛應用在由引擎(ICE100)及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構成之雙迴轉動力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或由引擎(ICE100)及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及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構成之三迴轉動力之混合動力系統,其各迴轉動力裝置與傳動裝置結合之結構型態,包括同軸線串列結構,或多軸線並列結構,以配合應用空間之需求者。
傳統自動或半自動操控之動力系統或混合動力系統,其迴轉動力源與傳動裝置之間,通常藉操控摩擦式電磁離合裝置以作聯結或釋放,以使系統作各種功能之運作,唯摩擦式電磁離合裝置呈釋放狀態時,仍具有殘留轉矩,造成動力損失及系統運作之困擾。
本發明為藉由周轉輪組及可操控制動裝置構成離合器功能,以取代傳統摩擦式電磁離合裝置,並結合兩個或兩個以上之一種或一種以上迴轉動力裝置,以構成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者。
本發明為由可操控制動裝置操控周轉輪組,構成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使用可操控制動裝置操控周轉輪組所構成離合裝置之動力系統,可廣泛應用在由引擎(ICE100)及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構成之雙迴轉動力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或由引擎(ICE100)及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及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構成之三迴轉動力之混合動力系統,其各迴轉動力裝置與傳動裝置結合之結構型態,包括同軸線串列結構,或多軸線並列結構,以配合應用空間之需求者。
茲就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結構及實施例說明如下:
圖1所示為本發明由引擎(ICE100)及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所驅動之搖臂(A101)及套筒式轉軸(AS101)聯結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及於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與轉軸(S102)之輸出入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及輸出入端轉軸(S1026)之結構示意圖。
如圖1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
--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
--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轉軸(S101)之一端供聯結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轉軸(S101)之另一端供聯結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而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轉軸(S102)作為輸出入端,供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4),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25)供聯結轉軸(S1026)作為輸出端者;
--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結合搖臂(A101)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迴轉於轉軸(S101),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供結合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一作動側,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轉軸(S102)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026)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026)者。
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
--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
--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
--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引擎(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
--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
--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
--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
--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
--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
--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圖2所示為圖1中之引擎(ICE100)與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間設置第一傳動裝置(T1),及於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與轉軸(S102)之輸出入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及輸出入端轉軸(S1026)之結構示意圖。
如圖2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
--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
--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第一傳動裝置(T1):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
--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所聯結之轉軸(S101)之另一端聯結於第一傳動裝置(T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2),第一傳動裝置(T1)之另一側輸出入端轉軸(S1013)供聯結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者;
--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轉軸(S102)聯結於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4),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25)供聯結轉軸(S1026)者;
--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結合搖臂(A101)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迴轉於轉軸(S101),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供結合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一作動側,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轉軸(S102)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026)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026)者。
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
--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
--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
--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
--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
--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
--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
--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
--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
--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圖3所示為圖1中之引擎(ICE100)與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間,設置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結構示意圖。
如圖3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
--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
--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迴轉機械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也具有輸入電能轉為機械迴轉動能之馬達功能者;
--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所聯結之轉軸(S101)之另一端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1)者;
--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轉軸(S102)聯結於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4),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25)供聯結轉軸(S1026)作為輸出入端者;
--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供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2),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51)供聯結於周轉輪組(EG101)輸入輪(W101)所聯結轉軸(S101)之結構者;
--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結合搖臂(A101)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迴轉於轉軸(S101),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供結合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一作動側,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轉軸(S102)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026)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026)者,或由引擎(ICE100)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或由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馬達功能運轉以啟動驅動引擎(ICE100)者。
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
--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
--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
--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
--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
--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
--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 制裝置(ICEC101)者;
--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
--操作介面裝置(0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
--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圖4所示為圖2中之第一傳動裝置(T1)與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間設置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結構示意圖。
如圖4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
--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
--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迴轉機械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也具有輸入電能轉為機械迴轉動能之馬達功能者;
--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第一傳動裝置(T1):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
--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所聯結之轉軸(S101)之另一端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1),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52)聯結於第一傳動裝置(T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2),第一傳動裝置(T1)之另一側輸出入端轉軸(S1013)供聯結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者;
--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轉軸(S102)聯結於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4),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25)供聯結轉軸(S1026)作為輸出入端者;
--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供聯結於第一傳動裝置(T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3),第一傳動裝置(T1)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12),供聯結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2),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51)供聯結於周轉輪組(EC101)輸入輪(W101)所聯結轉軸(S101)之結構者;
--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結合搖臂(A101)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迴轉於轉軸(S101),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供結合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一作動側,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轉軸(S102)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026)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026)者,或由引擎(ICE100)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或由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馬達功能運轉以啟動驅動引擎(ICE100)者。
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
--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
--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
--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
--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
--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
--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
--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
--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
--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圖5所示為本發明由引擎(ICE100)與傳動單元(T200)及周轉輪組(EG101)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所構成,及於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與轉軸(S102)之輸出入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驅動搖臂(A101)及套筒式轉軸(AS101),而由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入側,並於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側設置轉軸(S110)之結構示意圖。
如圖5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
--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
--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2),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傳動單元(T200):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
--轉軸(S101)之一端,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轉軸(S101)之另一端供聯結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而以周轉輪組(EG101)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結合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以及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而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結合於搖臂(A101)以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供迴轉於轉軸(S101),並藉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31),而由傳動單元(T200)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32)供驅動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結構者;
--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10)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10)者。
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
--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
--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
--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
--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
--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
--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
--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
--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
--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圖6所示為圖5中,以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聯結轉軸(S101)及聯結引擎(ICE100)之轉軸(S1011),轉軸(S101)聯結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之一作動側,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之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所聯結轉軸(S102)之輸出入端供聯結遊星輪組(T300)之搖臂(A111),遊星輪組(T300)之外環輪(W113)供固設於機殼(H100),遊星輪組(T300)之太陽輪(W111)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驅動搖臂(A101)及套筒式轉軸(AS101),而由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入側之結構示意圖。
如圖6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
--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
--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2),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傳動單元(T200):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
--遊星輪組(T300):為由摩擦輪所構成或由齒輪所構成之太陽輪(W111)、遊星輪(W112)、外環輪(W113)及供固設於機殼(H100)之殼體,其中外環輪(W113)為固設於殼體再固設於機殼或直接固設於機殼,遊星輪(W112)為結合於搖臂(A111)及聯結於轉軸(S102),太陽輪(W111)為聯結於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4)者;
--周轉輪組(EG101)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結合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者,轉軸(S102)之另一端,供聯結遊星輪組(T300)之遊星輪(W112)所驅動之搖臂(A111)者;
--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聯結搖臂(A101)及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供迴轉於轉軸(S101),以及供驅動傳動單元(T200)輸出入端轉軸(S1031),而由傳動單元(T200)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32)驅動轉軸(S110)之結構者;
--由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聯結於轉軸(S101),轉軸(S101)供聯結於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轉軸(S101)同時供聯結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
--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兩者或其中之一作制動固鎖或釋放,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10)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轉軸(S101)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或轉軸(S102)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10)者。
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
--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
--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
--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
--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
--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
--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
--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
--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
--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圖7所示為將圖5中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設置於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一側之結構示意圖。
如圖7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
--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
--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2),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傳動單元(T200):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
--轉軸(S101)之一端,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轉軸(S101)之另一端供聯結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而以周轉輪組(EG101)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結合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者;
--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結合於搖臂(A101)以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供迴轉於轉軸(S101),並藉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31),而由傳動單元(T200)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32)供驅動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結構者;
--轉軸(S110)之一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5),而由轉軸(S110)之另一端作為輸出入端之結構者;
--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10)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10)者。
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
--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
--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
--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
--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
--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
--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
--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
--操作介面裝置(0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
--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圖8所示為圖7中,於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一側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間,加設周轉輪組(EG201)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結構示意圖。
如圖8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
--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
--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
--周轉輪組(EG201):含由輸入輪(W201)及輸出輪(W2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2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201)、轉軸(S202)、搖臂(A201)、套筒式轉軸(AS2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2),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201)或搖臂(A2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傳動單元(T200):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
--轉軸(S101)之一端,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轉軸(S101)之另一端供聯結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而以周轉輪組(EG101)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結合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者;
--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結合於搖臂(A101)以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供迴轉於轉軸(S101),並藉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31),而由傳動單元(T200)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32)供驅動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結構者;
--轉軸(S110)之一端,聯結於周轉輪組(EG201)之輸出輪(W2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202),而由周轉輪組(EG201)之輸入輪(W201)所聯結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201)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輸出入端轉軸(S1025),而周轉輪組(EG201)之周轉輪(W203)供驅動搖臂(A201)及套筒式轉軸(AS201),套筒式轉軸(AS201)為可迴轉於轉軸(S201),套筒式轉軸(AS201)供聯結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而由轉軸(S110)之另一端作為輸出入端之結構;
--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兩者或其中之一作制動固鎖或釋放,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10)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轉軸(S101)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或轉軸(S201)與轉軸(S202)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10)者。
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
--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
--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
--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
--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
--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
--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
--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
--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
--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圖9所示為圖7中,於引擎(ICE100)與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所聯結之轉軸(S101)之間設置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結構示意圖。
如圖9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
--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
--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迴轉機械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也具有輸入電能轉為機械迴轉動能之馬達功能者;
--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2),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傳動單元(T200):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
--轉軸(S101)之一端,供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1),而由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另一側之轉軸(S1052)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轉軸(S101)之另一端供聯結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而以周轉輪組(EG101)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結合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者;
--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結合於搖臂(A101)以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供迴轉於轉軸(S101),並藉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31),而由傳動單元(T200)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32)供驅動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結構者;
--於轉軸(S110)之一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5),而由轉軸(S110)之另一端作為輸出入端之結構者;
--聯結於周轉輪組(EG101)輸入輪(W101)之轉軸(S101)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1),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52),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之結構者。
--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10)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10)者,或由引擎(ICE100)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或由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馬達功能運轉以啟動驅動引擎(ICE100)者。
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
--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
--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
--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
--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
--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
--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
--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
--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
--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圖10所示為圖9中,於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一側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間,加設周轉輪組(EG201)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結構示意圖。
如圖10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
--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
--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
--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迴轉機械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也具有輸入電能轉為機械迴轉動能之馬達功能者;
--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
--周轉輪組(EG201):含由輸入輪(W201)及輸出輪(W2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2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201)、轉軸(S202)、搖臂(A201)、套筒式轉軸(AS2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2),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201)或搖臂(A2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
--傳動單元(T200):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
--轉軸(S101)之一端,供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1),而由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另一側之轉軸(S1052)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轉軸(S101)之另一端供聯結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而以周轉輪組(EG101)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結合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者;
--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結合於搖臂(A101)以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供迴轉於轉軸(S101),並藉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31),而由傳動單元(T200)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32)供驅動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結構者;
--轉軸(S110)之一端,聯結於周轉輪組(EG201)之輸出輪(W2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202),而由周轉輪組(EG201)之輸入輪(W201)所聯結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201)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輸出入端轉軸(S1025),而周轉輪組(EG201)之周轉輪(W203)供驅動搖臂(A201)及套筒式轉軸(AS201),套筒式轉軸(AS201)為可迴轉於轉軸(S201),套筒式轉軸(AS201)供聯結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而由轉軸(S110)之另一端作為輸出入端之結構者;
--聯結於周轉輪組(EG101)輸入輪(W101)之轉軸(S101)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1),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52),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之結構者;
--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兩者或其中之一作制動固鎖或釋放,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10)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轉軸(S101)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或轉軸(S201)與轉軸(S202)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10)者,或由引擎(ICE100)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或由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馬達功能運轉以啟動驅動引擎(ICE100)者。
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
--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
--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
--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
--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
--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
--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
--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
--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
--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
--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A101)、(A111)、(A201)...搖臂
(AS101)、(AS201)...套筒式轉軸
(BK101)、(BK102)、(BK103)、(BK104)...可操控制動裝置
(CCU101)...中央控制器
(ECU101)...驅動電路裝置
(EG101)、(EG201)...周轉輪組
(EM101)...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
(EM102)...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
(ESD101)...儲放電裝置
(FC101)...燃料控制裝置
(G101)...發電機
(H100)...機殼
(ICE100)...引擎
(ICEC101)...引擎運轉控制裝置
(ING101)...引擎點火裝置
(OP101)...操作介面裝置
(REG101)...調節裝置
(S101)、(S102)、(S110)、(S201)、(S202)、(S1011)、(S1012)、(S1013)、(S1024)、(S1025)、(S1026)、(S1031)、(S1032)、(S1051)、(S1052)...轉軸
(SB101)...啟動電瓶
(SM101)...啟動馬達
(SS101)...啟動開關
(T1)...第一傳動裝置
(T200)...傳動單元
(T300)...遊星輪組
(TANK101)...燃料箱
(W101)、(W201)...輸入輪
(W102)、(W202)...輸出輪
(W103)、(W203)...周轉輪
(W111)...太陽輪
(W112)...遊星輪
(W113)...外環輪
圖1所示為本發明由引擎(ICE100)及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所驅動之搖臂(A101)及套筒式轉軸(AS101)聯結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及於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與轉軸(S102)之輸出入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及輸出入端轉軸(S1026)之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圖1中之引擎(ICE100)與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間設置第一傳動裝置(T1),及於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與轉軸(S102)之輸出入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及輸出入端轉軸(S1026)之結構示意圖。
圖3所示為圖1中之引擎(ICE100)與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間,設置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結構示意圖。
圖4所示為圖2中之第一傳動裝置(T1)與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間設置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結構示意圖。
圖5所示為本發明由引擎(ICE100)與傳動單元(T200)及周轉輪組(EG101)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所構成,及於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與轉軸(S102)之輸出入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驅動搖臂(A101)及套筒式轉軸(AS101),而由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入側,並於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側設置轉軸(S110)之結構示意圖。
圖6所示為圖5中,以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聯結轉軸(S101)及聯結引擎(ICE100)之轉軸(S1011),轉軸(S101)聯結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之一作動側,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之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所聯結轉軸(S102)之輸出入端供聯結遊星輪組(T300)之搖臂(A111),遊星輪組(T300)之外環輪(W113)供固設於機殼(H100),遊星輪組(T300)之太陽輪(W111)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驅動搖臂(A101)及套筒式轉軸(AS101),而由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入側之結構示意圖。
圖7所示為將圖5中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設置於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一側之結構示意圖。
圖8所示為圖7中,於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一側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間,加設周轉輪組(EG201)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結構示意圖。
圖9所示為圖7中,於引擎(ICE100)與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所聯結之轉軸(S101)之間設置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結構示意圖。
圖10所示為圖9中,於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一側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間,加設周轉輪組(EG201)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結構示意圖。
(A101)、(A201)...搖臂
(AS101)、(AS201)...套筒式轉軸
(BK102)、(BK104)...可操控制動裝置
(CCU101)...中央控制器
(ECU101)...驅動電路裝置
(EG101)、(EG201)...周轉輪組
(EM101)...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
(EM102)...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
(ESD101)...儲放電裝置
(FC101)...燃料控制裝置
(G101)...發電機
(H100)...機殼
(ICE100)...引擎
(ICEC101)...引擎運轉控制裝置
(ING101)...引擎點火裝置
(OP101)...操作介面裝置
(REG101)...調節裝置
(S101)、(S102)、(S110)、(S201)、(S202)、(S1011)、(S1025)、(S1031)、(S1032)、(S1051)、(S1052)...轉軸
(SB101)...啟動電瓶
(SM101)...啟動馬達
(SS101)...啟動開關
(T200)...傳動單元
(TANK101)...燃料箱
(W101)、(W201)...輸入輪
(W102)、(W202)...輸出輪
(W103)、(W203)...周轉輪
权利要求:
Claims (10)
[1] 一種由可操控制動裝置操控周轉輪組,構成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使用可操控制動裝置操控周轉輪組所構成離合裝置之動力系統,可廣泛應用在由引擎(ICE100)及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構成之雙迴轉動力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或由引擎(ICE100)及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及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構成之三迴轉動力之混合動力系統,其各迴轉動力裝置與傳動裝置結合之結構型態,包括同軸線串列結構,或多軸線並列結構,以配合應用空間之需求者;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含由引擎(ICE100)及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所驅動之搖臂(A101)及套筒式轉軸(AS101)聯結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及於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與轉軸(S102)之輸出入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及輸出入端轉軸(S1026)之結構,其主要構成如下: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轉軸(S101)之一端供聯結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轉軸(S101)之另一端供聯結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而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轉軸(S102)作為輸出入端,供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4),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25)供聯結轉軸(S1026)作為輸出端者;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結合搖臂(A101)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迴轉於轉軸(S101),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供結合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一作動側,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轉軸(S102)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026)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026)者;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引擎(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進一步為由引擎(ICE100)與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間設置第一傳動裝置(T1),及於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與轉軸(S102)之輸出入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及輸出入端轉軸(S1026)之結構,其主要構成如下: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第一傳動裝置(T1):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所聯結之轉軸(S101)之另一端聯結於第一傳動裝置(T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2),第一傳動裝置(T1)之另一側輸出入端轉軸(S1013)供聯結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者;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轉軸(S102)聯結於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4),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25)供聯結轉軸(S1026)者;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結合搖臂(A101)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迴轉於轉軸(S101),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供結合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一作動側,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轉軸(S102)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026)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026)者;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進一步為由引擎(ICE100)與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間,設置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結構,其主要構成如下: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迴轉機械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也具有輸入電能轉為機械迴轉動能之馬達功能者;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所聯結之轉軸(S101)之另一端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1)者;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轉軸(S102)聯結於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4),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25)供聯結轉軸(S1026)作為輸出入端者;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供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2),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51)供聯結於周轉輪組(EG101)輸入輪(W101)所聯結轉軸(S101)之結構者;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結合搖臂(A101)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迴轉於轉軸(S101),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供結合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一作動側,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轉軸(S102)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026)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026)者,或由引擎(ICE100)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或由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馬達功能運轉以啟動驅動引擎(ICE100)者;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進一步為在第一傳動裝置(T1)與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間設置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結構,其主要構成如下: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迴轉機械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也具有輸入電能轉為機械迴轉動能之馬達功能者;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第一傳動裝置(T1):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所聯結之轉軸(S101)之另一端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1),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52)聯結於第一傳動裝置(T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2),第一傳動裝置(T1)之另一側輸出入端轉軸(S1013)供聯結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者;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轉軸(S102)聯結於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4),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25)供聯結轉軸(S1026)作為輸出入端者;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供聯結於第一傳動裝置(T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3),第一傳動裝置(T1)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12),供聯結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2),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51)供聯結於周轉輪組(EG101)輸入輪(W101)所聯結轉軸(S101)之結構者;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結合搖臂(A101)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迴轉於轉軸(S101),套筒式轉軸(AS101)或搖臂(A101)供結合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之一作動側,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而藉操作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1)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轉軸(S102)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026)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026)者,或由引擎(ICE100)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或由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馬達功能運轉以啟動驅動引擎(ICE100)者;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進一步為由引擎(ICE100)與傳動單元(T200)及周轉輪組(EG101)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所構成,及於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與轉軸(S102)之輸出入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驅動搖臂(A101)及套筒式轉軸(AS101),而由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入側,並於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側設置轉軸(S110)之結構,其主要構成如下: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2),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傳動單元(T200):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轉軸(S101)之一端,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轉軸(S101)之另一端供聯結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而以周轉輪組(EG101)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結合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以及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而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結合於搖臂(A101)以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供迴轉於轉軸(S101),並藉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31),而由傳動單元(T200)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32)供驅動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結構者;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10)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10)者;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進一步為以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聯結轉軸(S101)及聯結引擎(ICE100)之轉軸(S1011),轉軸(S101)聯結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之一作動側,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之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周轉輪組(EG101)之輸出輪(W102)所聯結轉軸(S102)之輸出入端供聯結遊星輪組(T300)之搖臂(A111),遊星輪組(T300)之外環輪(W113)供固設於機殼(H100),遊星輪組(T300)之太陽輪(W111)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驅動搖臂(A101)及套筒式轉軸(AS101),而由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入側之結構,其主要構成如下: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2),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傳動單元(T200):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遊星輪組(T300):為由摩擦輪所構成或由齒輪所構成之太陽輪(W111)、遊星輪(W112)、外環輪(W113)及供固設於機殼(H100)之殼體,其中外環輪(W113)為固設於殼體再固設於機殼或直接固設於機殼,遊星輪(W112)為結合於搖臂(A111)及聯結於轉軸(S102),太陽輪(W111)為聯結於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4)者;周轉輪組(EG101)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結合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者,轉軸(S102)之另一端,供聯結遊星輪組(T300)之遊星輪(W112)所驅動之搖臂(A111)者;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供聯結搖臂(A101)及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供迴轉於轉軸(S101),以及供驅動傳動單元(T200)輸出入端轉軸(S1031),而由傳動單元(T200)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32)驅動轉軸(S110)之結構者;由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聯結於轉軸(S101),轉軸(S101)供聯結於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轉軸(S101)同時供聯結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3)兩者或其中之一作制動固鎖或釋放,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10)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轉軸(S101)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或轉軸(S102)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10)者;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進一步為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設置於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一側之結構,其主要構成如下: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2),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傳動單元(T200):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轉軸(S101)之一端,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轉軸(S101)之另一端供聯結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而以周轉輪組(EG101)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結合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者;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結合於搖臂(A101)以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供迴轉於轉軸(S101),並藉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31),而由傳動單元(T200)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32)供驅動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結構者;轉軸(S110)之一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5),而由轉軸(S110)之另一端作為輸出入端之結構者;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10)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10)者;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進一步為於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一側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間,加設周轉輪組(EG201)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結構,其主要構成如下: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周轉輪組(EG201):含由輸入輪(W201)及輸出輪(W2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2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201)、轉軸(S202)、搖臂(A201)、套筒式轉軸(AS2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2),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201)或搖臂(A2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傳動單元(T200):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轉軸(S101)之一端,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轉軸(S101)之另一端供聯結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而以周轉輪組(EG101)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結合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者;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結合於搖臂(A101)以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供迴轉於轉軸(S101),並藉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31),而由傳動單元(T200)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32)供驅動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結構者;轉軸(S110)之一端,聯結於周轉輪組(EG201)之輸出輪(W2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202),而由周轉輪組(EG201)之輸入輪(W201)所聯結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201)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輸出入端轉軸(S1025),而周轉輪組(EG201)之周轉輪(W203)供驅動搖臂(A201)及套筒式轉軸(AS201),套筒式轉軸(AS201)為可迴轉於轉軸(S201),套筒式轉軸(AS201)供聯結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而由轉軸(S110)之另一端作為輸出入端之結構;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兩者或其中之一作制動固鎖或釋放,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10)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轉軸(S101)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或轉軸(S201)與轉軸(S202)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10)者;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進一步為於引擎(ICE100)與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所聯結之轉軸(S101)之間設置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結構,其主要構成如下: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迴轉機械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也具有輸入電能轉為機械迴轉動能之馬達功能者;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2),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傳動單元(T200):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轉軸(S101)之一端,供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1),而由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另一側之轉軸(S1052)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轉軸(S101)之另一端供聯結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而以周轉輪組(EG101)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結合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者;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結合於搖臂(A101)以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供迴轉於轉軸(S101),並藉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31),而由傳動單元(T200)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32)供驅動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結構者;於轉軸(S110)之一端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5),而由轉軸(S110)之另一端作為輸出入端之結構者;聯結於周轉輪組(EG101)輸入輪(W101)之轉軸(S101)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1),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52),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之結構者;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作制動固鎖或釋放,以操控轉軸(S101)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10)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10)者,或由引擎(ICE100)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或由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馬達功能運轉以啟動驅動引擎(ICE100)者;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進一步為於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一側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之間,加設周轉輪組(EG201)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結構,其主要構成如下:引擎(ICE100):為由可產生迴轉動能輸出之迴轉動力源所構成,包括來自內燃引擎、外燃引擎、史特靈引擎、渦輪引擎所構成者;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電能轉為迴轉機械動能之馬達功能,也具有逆向輸入迴轉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者;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為由迴轉電機所構成,或由迴轉電機聯結傳動元件所構成,主要具有輸入迴轉機械動能產生發電機功能,也具有輸入電能轉為機械迴轉動能之馬達功能者;周轉輪組(EG101):含由輸入輪(W101)及輸出輪(W1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1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101)、轉軸(S102)、搖臂(A101)、套筒式轉軸(AS1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周轉輪組(EG201):含由輸入輪(W201)及輸出輪(W202)及至少一個周轉輪(W203)所構成,包括由傘型齒輪互相嚙合形成周轉輪組功能,或由傘型摩擦輪互相作摩擦傳動形成周轉輪組之功能,及含轉軸(S201)、轉軸(S202)、搖臂(A201)、套筒式轉軸(AS201)及軸承所構成,並配置殼體以結合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轉軸(S102),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為由人力或機力或液力或氣力或電磁力所操控之制動裝置,為具有兩個可操控之作動側,供作閉合之制動固鎖狀態或分離釋放狀態之運作者,其一作動側聯結於套筒式轉軸(AS201)或搖臂(A201),另一作動側固設於機殼(H100);傳動單元(T200):含由齒輪、摩擦輪、皮帶及皮帶輪、鏈帶及鏈輪所構成之傳動輪組或遊星式傳動輪組或周轉式傳動輪組、CVT、流力傳動裝置所構成之固定速比或可變速比之自排、手自排、自手排、或手排變速裝置;轉軸(S101)之一端,供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1),而由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另一側之轉軸(S1052)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轉軸(S101)之另一端供聯結周轉輪組(EG101)之輸入輪(W101),而以周轉輪組(EG101)輸出輪(W1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102),結合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者;周轉輪組(EG101)之周轉輪(W103)結合於搖臂(A101)以及結合於套筒式轉軸(AS101),套筒式轉軸(AS101)供迴轉於轉軸(S101),並藉套筒式轉軸(AS101)驅動傳動單元(T2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31),而由傳動單元(T200)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32)供驅動輸出入端轉軸(S110)之結構者;轉軸(S110)之一端,聯結於周轉輪組(EG201)之輸出輪(W202)所聯結之輸出入端轉軸(S202),而由周轉輪組(EG201)之輸入輪(W201)所聯結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201)聯結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輸出入端轉軸(S1025),而周轉輪組(EG201)之周轉輪(W203)供驅動搖臂(A201)及套筒式轉軸(AS201),套筒式轉軸(AS201)為可迴轉於轉軸(S201),套筒式轉軸(AS201)供聯結於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一作動側,而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之另一作動側為固設於機殼(H100),而由轉軸(S110)之另一端作為輸出入端之結構者;聯結於周轉輪組(EG101)輸入輪(W101)之轉軸(S101)聯結於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輸出入端轉軸(S1051),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之另一輸出入端轉軸(S1052),供聯結於引擎(ICE100)之輸出入端轉軸(S1011)之結構者;藉由操控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2)及可操控制動裝置(BK104)兩者或其中之一作制動固鎖或釋放,進而操控引擎(ICE100)、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轉軸(S110)之間之運作關係者;例如用以操控轉軸(S101)與套筒式轉軸(AS101)之間、或轉軸(S201)與轉軸(S202)之間,作可傳動之聯結或釋放功能之運作,進而操控引擎(ICE100)與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兩者或其中之一驅動轉軸(S110)者,或由引擎(ICE100)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或由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作馬達功能運轉以啟動驅動引擎(ICE100)者;上述系統含以下全部或部分之操作及控制裝置,以及周邊輔助運轉裝置,含:啟動馬達(SM101):為由有刷或無刷之直流或交流馬達,或具發電機功能之啟動馬達所構成,藉啟動開關(SS101)之操作,以操控啟動電瓶(SB101)之電能驅動啟動馬達(SM101),直接或經傳動裝置牽動引擎(ICE100)者;啟動開關(SS101):為由機電開關元件或固態電子開關元件所構成,為供操控啟動電瓶(SB101)對啟動馬達(SM101)之供電者;啟動電瓶(SB101):為由各種可充放電二次電池或超電容所構成,以提供啟動馬達(SM101)之電能,以及接受(ICE100)所驅動之發電機(G101)之發電電能或外部電能所充電者;發電機(G101):為由交流或直流發電機所構成,以由引擎直接或經傳動裝置所牽動,供分別產生相對交流電能或經整流之直流輸出,或直接產生直流電能之輸出者;於啟動馬達具發電機功能時,此項發電機可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調節裝置(REG101):為由機電式或固態電子式電路所構成,供分別將發電機(G101)所輸出之電能,或啟動馬達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所輸出之電能作調節以對啟動電瓶(SB101)充電,及對其他負載之供電者;引擎點火裝置(ING101):為由電機電路元件或固態電子電路元件所構成,或兩種元件混合構成之點火裝置,供對引擎點火以運轉引擎,為接受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控制裝置(FC101):含可供操控噴油寬度之開關油門功能之噴油機構裝置及可參考油門開度、機油溫度、進氣溫度、含氧度曲軸訊號(IP-ARB)等訊號以操控噴油機構裝置之控制電路裝置所構成,為接受引擎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所操控者;燃料箱(TANK101):為供儲存引擎所需燃料之儲存箱者;驅動電路裝置(E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操控指令之操作,以驅動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馬達功能之運轉,或操控主要作為發電機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1)、主要作為馬達功能之迴轉電機(EM102)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供對儲放電裝置(ESD101)充電或對其他負載輸出電能者;中央控制器(CCU101):為由機電或固態電子元件所構成,供輸出操控指令,以操控驅動電路裝置(ECU101)以及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者;儲放電裝置(ESD101):為由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或電容、或超電容所構成者;操作介面裝置(OP101):為接受人工之操作或輸入信號以操控中央控制器(CCU101),進而操控此項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引擎運轉控制裝置(ICEC101):為供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之操作信號以操控引擎(ICE100)之起動、停止、轉速快慢、增減進入引擎之燃料及點火之運作者,為由機電或電子元件及操控機構所構成者。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93901B|2017-08-01|具周轉輪式離合裝置之混合動力系統
CN103171418B|2016-05-11|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TWI584974B|2017-06-01|引擎定速運轉結合可控變速之動力系統
TW581841B|2004-04-01|A parallel mixed power unit
CN104908577B|2017-09-01|用于车辆的传动系
US10344668B2|2019-07-09|Boost system including hybrid drive supercharger with compact configuration
US7597648B2|2009-10-06|Input brake providing electric only fixed gear
HUE030512T2|2017-05-29|Hybrid Drive System
KR101739525B1|2017-05-24|차량의 구동 시스템 제어방법, 구동 시스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및 차량
WO2018177380A1|2018-10-04|动力系统用混合动力、纯电动传动装置及操作方法
JP2006505448A|2006-02-16|電気変速機を有する動力分岐付き無段変速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CN202510649U|2012-10-31|具串联传动周转轮组的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9130830A|2019-01-04|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变速器及动力系统
CN103660908B|2019-04-19|用于混合型车辆的动力系
CN209141888U|2019-07-23|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变速器及动力系统
CN1325295C|2007-07-11|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TWI591942B|2017-07-11|結合可操控周轉輪組之雙動型電機
TWI427917B|2014-02-21|藉電能阻尼調控之三端軸差動傳動裝置
CN103121399B|2016-05-11|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4742719B|2017-07-1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使用该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
CN209208473U|2019-08-06|混合动力耦合机构、混合动力耦合控制系统
CN208277842U|2018-12-25|混合动力系统
TWI626389B|2018-06-11|可控周轉輪組離合裝置及應用動力系統
CN101143560B|2012-01-11|车辆的混合动力装置
TW543276B|2003-07-21|Composite power system controlled by speed of active electric machinery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593901B|2017-08-01|
KR20130004048A|2013-01-09|
BR102012005443A2|2018-12-04|
CN202608543U|2012-12-19|
TWM464348U|2013-11-01|
EP2497666A3|2013-05-08|
KR20190140431A|2019-12-19|
CN102673364B|2017-08-15|
EP2497666A2|2012-09-12|
JP6133543B2|2017-05-24|
CA2770663A1|2012-09-11|
CA2770663C|2018-11-20|
CN102673364A|2012-09-19|
JP2012188112A|2012-10-04|
EP2497666B1|2020-06-10|
US8562469B2|2013-10-22|
US20120232729A1|2012-09-13|
KR20190016048A|2019-02-15|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3454036B2|1995-11-13|2003-10-06|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JPH09310628A|1996-05-21|1997-12-02|Motor Jidosha Kk|複合原動機の制御装置|
AUPP373798A0|1998-05-27|1998-06-18|Williames, Geoffrey Allan|Vehicle powertrains|
JP3817982B2|1999-08-06|2006-09-06|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ハイブリッド車|
JP3584809B2|1999-10-08|2004-11-04|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US6656082B1|1999-10-12|2003-12-02|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Hybrid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DE102004028101B4|2003-06-12|2008-12-18|Honda Motor Co., Ltd.|Kraf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Hybridfahrzeug|
TWI330218B|2004-10-29|2010-09-11|Tai Her Yang|Split serial-parallel hybrid dual-power drive system|
CN100581862C|2007-05-25|2010-01-20|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5193515B2|2007-07-09|2013-05-08|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パラレルハイブリッドパワートレーン|
US8112207B2|2007-11-05|2012-02-07|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a preferred output torque for operating a hybrid transmission in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mode|
GB0721929D0|2007-11-08|2007-12-19|Evo Electric Ltd|A drivetrain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JP2010125900A|2008-11-25|2010-06-10|Aisin Aw Co Ltd|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US8562469B2|2011-03-11|2013-10-22|Tai-Her Yang|Hybrid power train having epicyclic type clutch device|US8696504B2|2011-01-07|2014-04-15|Tai-Her Yang|Dual power driving system with epicycle gear sets transmitted in series|
US8591370B2|2011-02-24|2013-11-26|Tai-Her Yang|Dual-drive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controllable planetary gear set |
US9011286B2|2011-03-11|2015-04-21|Tai-Her Yang|Manipulatable epicyclic type clutch device coupled with hybrid power train|
US8562469B2|2011-03-11|2013-10-22|Tai-Her Yang|Hybrid power train having epicyclic type clutch device|
WO2013030883A1|2011-08-30|2013-03-07|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車両|
US11161403B2|2012-02-03|2021-11-02|Ge Hybrid Technologies, Llc|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power in a hybrid vehicle|
CN103600649B|2013-12-02|2016-04-20|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种超级电容混合动力车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US9114713B2|2013-12-24|2015-08-25|Automotive Research & Testing Center|Energy mana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CN104786864B|2015-04-20|2017-04-12|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一种采用热声发电机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系统|
CN112092196A|2020-09-14|2020-12-18|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搅拌车及其驱动方法|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13/045,668|US8562469B2|2011-03-11|2011-03-11|Hybrid power train having epicyclic type clutch devic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