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炭裝入裝置
专利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於裝入赤熱焦炭時可確實地消除赤熱焦炭之粒度偏析之焦炭裝入裝置。本發明之焦炭裝入裝置係設於CDQ冷卻塔7之上部且將自焦炭桶3排出之赤熱焦炭5裝入CDQ冷卻塔7中之焦炭裝入裝置1,其特徵在於包括:接收料斗部9,其接收自焦炭桶3排出之赤熱焦炭5;及裝入滑槽部11,其將由接收料斗部9接收之赤熱焦炭5裝入至CDQ冷卻塔7中;且可旋轉地構成裝入滑槽部11之一部分或者全部,並且包括使裝入滑槽部11之一部分或者全部旋轉之旋轉驅動裝置13。 公开号:TW201303003A 申请号:TW101109295 申请日:2012-03-19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Shinsuke Fujita;Takeshi Sekiguchi 申请人:Jp Steel Plantech Co; IPC主号:C10B39-00
专利说明:
焦炭裝入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設於焦炭乾式滅火設備(於本說明書中稱作「CDQ設備」)(CDQ係「Coke Dry Quenching」之首字母)中之冷卻塔之上部且將自焦炭桶排出之赤熱焦炭裝入至上述冷卻塔中之焦炭裝入裝置。 於CDQ設備中,將自焦炭爐排出之赤熱焦炭裝入CDQ冷卻塔中,於CDQ冷卻塔中藉由惰性氣體冷卻赤熱焦炭而進行熱回收。 自焦炭爐排出之赤熱焦炭至裝入CDQ冷卻塔為止之搬送路徑如下。 自焦炭爐排出之赤熱焦炭於焦炭爐前由焦炭桶接收,藉由焦炭桶搬送至捲揚機。接收到赤熱焦炭之焦炭桶藉由捲揚機而捲起,進而搬送至移動設置於CDQ冷卻塔上方之焦炭裝入裝置之上方。於焦炭裝入裝置之上部,藉由敞開焦炭桶之排出口而將赤熱焦炭裝入CDQ冷卻塔內。 於CDQ冷卻塔中藉由惰性氣體使赤熱焦炭冷卻,但為確保其冷卻性能,必需使CDQ冷卻塔內之赤熱焦炭之粒度分佈均勻。 因此,例如專利文獻1、2所示,於自焦炭爐接收時,提出有使用粒度偏析較少之圓型之旋轉式焦炭桶。又,於焦炭裝入裝置中亦實施有於裝入料斗內設置用以使裝入之赤熱焦炭分散之分散錐(參照專利文獻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公昭54-39483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公昭62-53555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5-59369號公報 於CDQ設備中,為提高焦炭冷卻性能而必需使CDQ冷卻塔內無粒度偏析。 另一方面,作為改善粒度偏析之一種方法有使用上述旋轉式焦炭桶之方法,但旋轉式焦炭桶,於焦炭爐前無用以使其旋轉之充分之空間的情形時無法使用之情況較多。 又,於旋轉式焦炭桶之情形時,必需於所有搬送焦炭桶之台車上設置旋轉機構,但於大型CDQ設備中,焦炭桶台車之數量較多,若於各台車上設置旋轉機構則亦有成本上升之問題。 另一方面,於無旋轉功能之矩形(方)型焦炭桶之情形時,由於自焦炭爐接收時產生粒度偏析,故而即便於焦炭裝入裝置中設置分散錐,向CDQ冷卻塔裝入時亦無法充分消除粒度偏析。 本發明係為解決該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裝入赤熱焦炭時可確實地消除赤熱焦炭之粒度偏析之焦炭裝入裝置。 (1)本發明之焦炭裝入裝置係設於CDQ冷卻塔之上部且將自焦炭桶排出之赤熱焦炭裝入至上述CDQ冷卻塔者,其特徵在於,其包括:接收料斗部,其接收自焦炭桶排出之赤熱焦炭;及裝入滑槽部,其將由該接收料斗部接收之赤熱焦炭裝入至上述CDQ冷卻塔中;且可旋轉地構成裝入滑槽部之一部分或者全部,同時包括使上述裝入滑槽部之一部分或者全部旋轉之旋轉驅動裝置。 (2)又,如上述(1)之焦炭裝入裝置,其中上述裝入滑槽部之排出口相對於該裝入滑槽部之旋轉中心軸而偏芯設置。 (3)又,如上述(1)或(2)之焦炭裝入裝置,其中於上述裝入滑槽部之下端部包括排出赤熱焦炭之排出管部,該排出管部以其軸線相對於上述裝入滑槽部之旋轉中心軸傾斜之方式設置。 (4)又,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焦炭裝入裝置,其中於上述裝入滑槽部之旋轉部位之內表面,設有具有對沿上述裝入滑槽部內降下之赤熱焦炭進行攪拌之功能之間隔板。 (5)又,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焦炭裝入裝置,其中上述旋轉驅動裝置係可調整上述裝入滑槽部之旋轉數地所構成。 由於本發明之焦炭裝入裝置係包括接收自焦炭桶排出之赤熱焦炭之接收料斗部及將由該接收料斗部接收之赤熱焦炭裝入上述CDQ冷卻塔中之裝入滑槽部,且可旋轉地構成裝入滑槽部之一部分或者全部,並且包括使上述裝入滑槽部之一部分或者全部旋轉之旋轉驅動裝置,故而可消除自焦炭桶向焦炭裝入滑槽部排出之赤熱焦炭之粒度偏析並將其裝入CDQ冷卻塔中。[實施形態1] 本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1係設於CDQ冷卻塔7之上部且將自焦炭桶3排出之赤熱焦炭5裝入至CDQ冷卻塔7中之裝置。 焦炭裝入裝置1之特徵在於包括:接收料斗部9,其接收自焦炭桶3排出之赤熱焦炭5;及裝入滑槽部11,其將由該接收料斗部9所接收之赤熱焦炭5裝入CDQ冷卻塔7中;裝入滑槽部11向下方縮徑且可旋轉地構成,裝入滑槽部可藉由旋轉驅動裝置13旋轉地構成。 以下詳細說明各構成。 <CDQ冷卻塔> CDQ冷卻塔7係自裝入之赤熱焦炭5之下方使惰性氣體向上方流通而回收赤熱焦炭5之熱量之裝置。於此種CDQ冷卻塔7中,如上述般,為維持其冷卻性能而需要使CDQ冷卻塔7內之赤熱焦炭5之粒度分佈均勻。 <焦炭桶> 焦炭桶3係用以接收並搬送自焦炭爐排出之赤熱焦炭5之容器,於下部設有可開關之排出擋閘15。本實施形態之焦炭桶3係可於狹窄空間中使用之矩形(方)型焦炭桶。由於矩形(方)型焦炭桶無旋轉功能,故而如上述般,於自焦炭爐接收時產生粒度偏析。於本例中如圖1所示,赤熱焦炭5之頂端亦偏向圖中左側,可認為該情況下於矩形(角)焦炭桶之右側偏析有較多之粒度較大者。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1並不排除使用圓形之旋轉式焦炭桶。 <焦炭裝入裝置> 焦炭裝入裝置1係設於CDQ冷卻塔7之上部且用以將自焦炭桶3排出之赤熱焦炭5裝入CDQ冷卻塔7中之裝置,且包括:接收料斗部9,其接收自焦炭桶3排出之赤熱焦炭5;及裝入滑槽部11,其將由接收料斗部9接收之赤熱焦炭5裝入至上述CDQ冷卻塔7。 本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中使接收料斗部9與裝入滑槽部11分離,不旋轉之接收料斗部9與可旋轉之裝入滑槽部11一同搭載於設於CDQ冷卻塔7上部之台車17上且可沿橫向方向移動地構成。 以下,詳細說明接收料斗部9與裝入滑槽部11。 <接收料斗部> 接收料斗部9係接收自焦炭桶3排出之赤熱焦炭5之部位。 接收料斗部9於上部具有圓筒部19,且於下部包括向下方逐漸縮徑之縮徑部21。 接收料斗部9經由未圖示之台座而固定於台車17上。接收料斗部9之上部通常敞開。但於將赤熱焦炭5裝入CDQ冷卻塔7中時,如圖1所示焦炭桶3配置於接收料斗部9之上部,於焦炭桶3上附帶之集塵遮罩4於接收料斗部9敞開時以覆蓋其之方式接合。藉此,防止於裝入赤熱焦炭5時產生之大量之灰塵於大氣中飛散。於裝入赤熱焦炭5時所產生之灰塵藉由連結於接收料斗部9之集塵管道23而收集。 <裝入滑槽部> 裝入滑槽部11係將由接收料斗部9接收之赤熱焦炭5裝入CDQ冷卻塔7之部位。裝入滑槽部11包括向下方逐漸縮徑之倒圓錐狀之漏斗形狀部25及連接於此而設置之排出管部27。 裝入滑槽部11可旋轉地構成,且藉由旋轉驅動裝置13而旋轉驅動。於該例中,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中心軸a與CDQ冷卻塔7之裝入口33之中心一致。 裝入滑槽部11中之排出管部27以使軸線b相對於裝入滑槽部17之旋轉中心軸a僅傾斜有角度θ之方式而設置。其結果,排出管部27之下端之排出口29相對於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中心軸a而偏芯。所謂排出口29相對於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中心軸a偏芯,係指上述旋轉中心軸a(CDQ冷卻塔7之裝入口33之中心)與排出口29之中心s於水平方向偏離。 於圖1所示之例中,於裝入滑槽部11之下部設置排出管部27,使排出管部27傾斜,從而使排出口29之中心s與旋轉中心軸a(CDQ冷卻塔7之裝入口33之中心)於水平方向偏離。 然而,亦可不於裝入滑槽部11之下端設置排出管部27,而使排出口29之中心s與CDQ冷卻塔7之裝入口33之中心偏離。 又,於在裝入滑槽部11之下端部設置排出管部27之情形時,若使排出管部27傾斜設置,則即便排出口29之中心s與旋轉中心軸a(CDQ冷卻塔7之裝入口33之中心)不於水平方向偏移,亦可發揮防止自裝入滑槽部11投入至冷卻塔7中之赤熱焦炭5向CDQ冷卻塔7之裝入口33之中心落下之效果。 即,使排出口29相對於CDQ冷卻塔7之裝入口33之中心偏芯,及於裝入滑槽部11之下端部傾斜設置排出管部27,這樣分別發揮著防止自裝入滑槽部11投入至冷卻塔7中之赤熱焦炭5向CDQ冷卻塔7之裝入口33之中心落下之效果。 於裝入滑槽部11之下部,為遮蓋排出口29之周圍而可升降地設置形成為環形框狀之環形蓋構件31。環形蓋構件31於將焦炭裝入裝置1配置於CDQ冷卻塔7之裝入口33時,藉由將裝入滑槽部11之周圍部37裝入設置於CDQ冷卻塔7之裝入口33側之水封槽35內而確保裝入滑槽部11與裝入口33之密封性。 又,由於環形蓋構件31與裝入滑槽部11一同旋轉,故而環形蓋構件31之周圍部37對堆積於水封槽35內部之灰塵進行攪拌,從而使灰塵呈流動化而易於與溢出水一同排出。 如上述般,接收料斗部9及裝入滑槽部11搭載於台車17上。於台車17上,鄰接於裝入滑槽部11而搭載有爐蓋開關裝置39。藉由使台車17沿水平方向移動,可於CDQ冷卻塔7之裝入口33配置裝入滑槽部11,或者配置爐蓋41。 爐蓋開關裝置39可藉由保持爐蓋41並使之上下移動而封閉裝入口33或者上抬爐蓋41而使裝入口33敞開。 <旋轉驅動裝置> 對裝入滑槽部11中之旋轉驅動裝置13進行說明。 旋轉驅動裝置13包括:馬達43,其設置於台車17上;齒輪45,其設置於馬達43之旋轉軸上;大齒輪49,其形成於遍及裝入滑槽部11之外周面全周而設置之支承構件47上;導輥51,其設於裝入滑槽部11之外周部並抵接於支承構件47之側壁且自圓周方向引導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以及支承輥53,其抵接於支承構件47之下表面並自下方引導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 藉由使馬達43旋轉而引起齒輪45旋轉,並使裝入滑槽部11與嚙合於齒輪45之大齒輪49一同旋轉。由於裝入滑槽部11經由支承構件47而由導輥51與支承輥53進行引導,故而穩定旋轉。 藉由設置導輥51,可防止裝入滑槽部11沿橫向方向振動。又,藉由設置支承輥53,可保持作用於裝入滑槽部11上之鉛垂負重。 再者,較佳為導輥51與支承輥53沿圓周方向設置3個以上。 馬達43之旋轉數可藉由未圖示之反相器進行調整。作為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數,較佳為能以例如每分鐘5~50轉進行調整。 藉由使馬達43之旋轉數為可變,可改變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速度,且可改變赤熱焦炭5之圓周方向之分散性能。例如,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速度較大者分散性變高。 再者,作為使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數為可變之手段,除藉由反相器使馬達43之旋轉數改變以外,亦可於馬達43與大齒輪49之間之旋轉傳遞路徑中設置可變式減速機。 基於圖4對使用如上述般所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1將赤熱焦炭5自焦炭桶3裝入CDQ冷卻塔7時之動作進行說明。再者,於圖4中省略爐蓋開關裝置39之一部分之圖示。 如圖4所示,將焦炭桶3配置於接收料斗部9之上方。此時,台車17移動至裝入滑槽部11配置於CDQ冷卻塔7之裝入口33之位置。驅動旋轉驅動裝置13使裝入滑槽部11旋轉,其後,敞開焦炭桶3之排出擋閘15。焦炭桶3內之赤熱焦炭5落下至旋轉之裝入滑槽部11中,一面被攪拌一面沿裝入滑槽部11內向排出口29落下。 由於裝入滑槽部11具有漏斗形狀且旋轉,故而沿裝入滑槽部11落下之赤熱焦炭5在沿裝入滑槽部11落下之過程中受到攪拌而使得粒度偏析得以消除。 赤熱焦炭5經由裝入滑槽部11之排出管部27而自排出口29裝入至CDQ冷卻塔7內。此時,由於排出口29相對於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軸偏芯且傾斜設置,故而如圖4所示,裝入之赤熱焦炭5之落下點成為較中心而向周緣方向偏離之圓環狀。藉此,由赤熱焦炭5之落下所引起之於CDQ冷卻塔7中之直徑方向之自然偏析顯著減少。 即,於矩形之焦炭桶3內偏析並積存之赤熱焦炭5,沿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方向經分散而去除,其結果以粒度分佈之偏析減少之狀態裝入至CDQ冷卻塔7內。 藉由赤熱焦炭5於CDQ冷卻塔7內之落下點成為圓環狀,與向中央1點落下之情形相比,可顯著減少偏析。無需如先前文獻3般為發揮該效果而必須設置分散錐。於設有分散錐之情形時,分散錐由赤熱焦炭所引起之磨損較嚴重而存在維護方面之問題,但於本發明中無需設置分散錐,於不會產生維護上之問題之方面優勢亦較大。 圖5係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效果之說明圖,圖5(A)表示裝入滑槽部不旋轉之習知例,圖5(B)表示本實施形態。又,圖5(a)係示意性地表示焦炭桶3中之赤熱焦炭5之粒度偏析狀態與裝入CDQ冷卻塔7時之粒度偏析狀態。 圖5(b)係以圖表表示CDQ冷卻塔7內之粒度偏析狀態,縱軸表示平均粒徑,橫軸表示距CDQ冷卻塔7之內表面之端部之距離。圖5(c)表示自焦炭桶3裝入之赤熱焦炭5於CDQ冷卻塔7中之落下點P。 如圖5(a)所示,焦炭桶3內之赤熱焦炭5成為偏向焦炭桶3內之一側之山形而堆積,因此粒度較大者向圖中右側偏析。於習知例中,自焦炭桶3裝入之赤熱焦炭5之落下點P如圖5(A)(c)所示,成為CDQ冷卻塔7之中心,未消除焦炭桶3內之偏析即裝入至CDQ冷卻塔7內。作為其結果如圖5(A)(b)所示,成為於CDQ冷卻塔7內之直徑方向上產生粒度偏析之狀態。 另一方面,根據本實施形態,自焦炭桶3裝入之赤熱焦炭5之落下點P如圖5(B)(c)所示,於CDQ冷卻塔7之中心與內周壁之間成為圓環狀,且一面消除焦炭桶3內之偏析一面裝入CDQ冷卻塔7內。作為其結果如圖5(B)(b)所示,成為於CDQ冷卻塔7內之直徑方向上粒度偏析得以消除之狀態。 如上述般,根據本實施形態,裝入滑槽部11旋轉、與裝入滑槽部11之下端部之排出口29相對於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中心軸a偏芯設置之情況協同作用,可於矩形之焦炭桶3內消除粒度分佈偏析積存之赤熱焦炭5之粒度分佈偏析,從而能以粒度分佈偏析較少之狀態裝入至CDQ冷卻塔7內。 其結果,可形成CDQ冷卻塔7內之適當之粒度分佈而提高焦炭冷卻性能。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使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數為可變,故而可藉由改變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速度而改變作用於赤熱焦炭5之離心力,從而可改變赤熱焦炭5之落下點所描繪之圓環之半徑而改變於CDQ冷卻塔7之半徑方向之分散性。例如,藉由提高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速度,於CDQ冷卻塔7內落下之赤熱焦炭所形成之圓環之半徑變大,從而使赤熱焦炭5於接近CDQ冷卻塔7之內壁處落下。 再者,依藉由焦炭性狀(粒度分佈或平均粒徑)、或焦炭處理量所決定之CDQ冷卻塔7之半徑而合適之圓環半徑不同,故而只要以成為合適之圓環半徑之方式調整馬達43之旋轉數即可。 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作為旋轉驅動裝置13,顯示有藉由齒輪45與大齒輪49之嚙合而使裝入滑槽部11旋轉之例,但旋轉驅動裝置13並不限定於此。 例如圖6所示,亦可代替齒輪45而藉由輪胎輥54所產生之摩擦力將馬達43之旋轉力傳遞至裝入滑槽部11。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一體地形成裝入滑槽部11並使裝入滑槽部11整體旋轉,但如圖7所示,亦可使裝入滑槽部11中之漏斗形狀部25與接收料斗部9成為一體,並使裝入滑槽部11中之排出管部27分離而僅使排出管部27旋轉。 [實施形態2] 基於圖8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焦炭裝入裝置56。於圖8中,對與圖1共用之部位附上相同之符號。又,於圖8中對圖1中所示之旋轉驅動裝置等省略圖示(圖9、圖11、圖13中亦相同)。 實施形態2之焦炭裝入裝置56與實施形態1之焦炭裝入裝置1不同之處在於:於實施形態1中使裝入滑槽部11之下端部之排出口29相對於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中心軸a偏芯設置,但於實施形態2中未使排出口29偏芯。 如本實施形態,即便未使裝入滑槽部11之排出口29相對於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中心軸a偏芯,藉由使裝入滑槽部11旋轉,亦可使自接收料斗部9裝入之赤熱焦炭5以於裝入滑槽部11中一面旋轉一面降下,並自排出口29投出之方式裝入CDQ冷卻塔7內。 因此,一面沿裝入滑槽部11旋轉一面落下時赤熱焦炭5之粒度偏析得以消除,作為其結果可發揮能消除CDQ冷卻塔7內之粒度分佈之偏析之效果。 再者,如圖9、圖10所示,亦可於裝入滑槽部11內設置數個沿裝入滑槽部11內表面之傾斜方向延伸之間隔板55。藉由設置間隔板55,而與裝入滑槽部11之旋轉協同作用,從而可獲得對裝入至裝入滑槽部11中之赤熱焦炭5進行攪拌之效果。 如圖11、圖12所示,作為間隔板55,亦可設於裝入滑槽部11之下部。 又,圖8~圖10所示之例為裝入滑槽部11之整體旋轉之例,如圖13所示,亦可設為將裝入滑槽部11分割為例如兩部分而設為上部裝入滑槽部57與下部裝入滑槽部59,而其一部分例如上部裝入滑槽部57旋轉。於此情形時,為提高排出之赤熱焦炭5之分散性,亦可於下部裝入滑槽部59之排出口29設置錐狀之分散器61。 關於裝入料斗部9及集塵管道23,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顯示有設置於台車17上之例。但裝入料斗部9及集塵管道23只要可與裝入滑槽部11進行灰塵密封則亦可固定於CDQ冷卻塔7之正上方。 如此一來,施加於台車17之重量得以減輕,並且可將集塵管道23設為固定式,而無需於集塵管道23為移動式之情形時所必需之伸縮構造。 a‧‧‧裝入滑槽部之旋轉中心軸 b‧‧‧排出管部之軸線 s‧‧‧排出口之中心 1‧‧‧焦炭裝入裝置 3‧‧‧焦炭桶 4‧‧‧集塵遮罩 5‧‧‧赤熱焦炭 7‧‧‧CDQ冷卻塔 9‧‧‧接收料斗部 11‧‧‧裝入滑槽部 13‧‧‧旋轉驅動裝置 15‧‧‧排出擋閘 17‧‧‧台車 19‧‧‧圓筒部 21‧‧‧縮徑部 23‧‧‧集塵管道 25‧‧‧漏斗形狀部 27‧‧‧排出管部 29‧‧‧排出口 31‧‧‧環形蓋構件 33‧‧‧裝入口 35‧‧‧水封槽 37‧‧‧周圍部 39‧‧‧爐蓋開關裝置 41‧‧‧爐蓋 43‧‧‧馬達 45‧‧‧齒輪 47‧‧‧支承構件 49‧‧‧大齒輪 51‧‧‧導輥 53‧‧‧支承輥 54‧‧‧輪胎輥 55‧‧‧間隔板 56‧‧‧焦炭裝入裝置 57‧‧‧上部裝入滑槽部 59‧‧‧下部裝入滑槽部 61‧‧‧分散器 P‧‧‧赤熱焦炭之落下點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之說明圖,且係說明自側面觀察之內部構造之圖。 圖2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之說明圖,且係相當於俯視圖之圖。 圖3係將圖1之一部分放大顯示之圖,且係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之驅動機構之圖。 圖4係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之動作之說明圖。 圖5係說明藉由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而將赤熱焦炭裝入CDQ冷卻塔時之效果之說明圖。 圖6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中之驅動機構之其他態樣的說明圖。 圖7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之其他態樣之說明圖。 圖8係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之說明圖。 圖9係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中之裝入滑槽部之其他態樣的說明圖。 圖10係圖9之箭頭視A-A圖。 圖11係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中之裝入滑槽部之其他態樣的說明圖。 圖12係圖11之箭頭視B-B圖。 圖13係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焦炭裝入裝置中之裝入滑槽部之其他態樣的說明圖。 a‧‧‧裝入滑槽部之旋轉中心軸 b‧‧‧排出管部之軸線 s‧‧‧排出口之中心 1‧‧‧焦炭裝入裝置 3‧‧‧焦炭桶 4‧‧‧集塵遮罩 5‧‧‧赤熱焦炭 7‧‧‧CDQ冷卻塔 9‧‧‧接收料斗部 11‧‧‧裝入滑槽部 13‧‧‧旋轉驅動裝置 15‧‧‧排出擋閘 17‧‧‧台車 19‧‧‧圓筒部 21‧‧‧縮徑部 23‧‧‧集塵管道 25‧‧‧漏斗形狀部 27‧‧‧排出管部 29‧‧‧排出口 31‧‧‧環形蓋構件 33‧‧‧裝入口 35‧‧‧水封槽 37‧‧‧周圍部 39‧‧‧爐蓋開關裝置 41‧‧‧爐蓋 43‧‧‧馬達 51‧‧‧導輥 53‧‧‧支承輥
权利要求:
Claims (7) [1] 一種焦炭裝入裝置,其係設於CDQ冷卻塔之上部且將自焦炭桶排出之赤熱焦炭裝入上述CDQ冷卻塔中者,其特徵在於,其包括:接收料斗部,其接收自焦炭桶排出之赤熱焦炭;及裝入滑槽部,其將藉由該接收料斗部接收之赤熱焦炭裝入上述CDQ冷卻塔中;且可旋轉地構成該裝入滑槽部之一部分或者全部,同時包括使上述裝入滑槽部之一部分或者全部旋轉之旋轉驅動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焦炭裝入裝置,其中,上述裝入滑槽部之排出口相對於該裝入滑槽部之旋轉中心軸而偏芯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焦炭裝入裝置,其中,於上述裝入滑槽部之下端部包括排出赤熱焦炭之排出管部,該排出管部以其軸線相對於上述裝入滑槽部之旋轉中心軸傾斜之方式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焦炭裝入裝置,其中,於上述裝入滑槽部之下端部包括排出赤熱焦炭之排出管部,該排出管部以其軸線相對於上述裝入滑槽部之旋轉中心軸傾斜之方式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焦炭裝入裝置,其中,於上述裝入滑槽部之旋轉部位之內表面,設有具有對沿上述裝入滑槽部內降下之赤熱焦炭進行攪拌之功能之間隔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焦炭裝入裝置,其中,上述旋轉驅動裝置係可調整上述裝入滑槽部之旋轉數地所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焦炭裝入裝置,其中,上述旋轉驅動裝置係可調整上述裝入滑槽部之旋轉數地所構成。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93024B|2015-07-21|Coke loading device JP5690137B2|2015-03-25|非鉄金属獲得装置及び方法 JP4851456B2|2012-01-11|バレル法による鋼スラグ処理装置 CN101125306A|2008-02-20|辊式中速磨机 JP6057146B2|2017-01-11|粉砕システム WO2011065513A1|2011-06-03|高炉炉頂バンカーの原料偏析装置 CN105032633B|2017-12-12|一种物料分离效果好的离心机 CN110369026A|2019-10-25|一种矿石破碎机 CN104014400A|2014-09-03|一种棒磨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1969598U|2011-09-14|球磨机改进结构 CN207769910U|2018-08-28|一种双级研磨球磨机 CN105381880A|2016-03-09|一种钢渣立磨除铁装置及其除铁方法 JP2006265500A|2006-10-05|コークス乾式消火設備の赤熱コークス装入装置 CN106536086B|2018-11-16|金属纤维的产品化系统 CN102277458A|2011-12-14|一种料罐进料方法及进料装置 CN204974408U|2016-01-20|一种钢渣圆筒筛 CN105964343B|2018-11-09|一种风速可调的反吹风密封的热风循环选粉装置 CN206810406U|2017-12-29|一种球磨机装置 KR102179301B1|2020-11-16|낙광 포집 및 재분배 장치 CN105195410A|2015-12-30|一种钢渣圆筒筛 CN206676464U|2017-11-28|一种mzs系列自磨机 US10857543B2|2020-12-08|Pivoting jar mill with rotating discharge grate CN208282629U|2018-12-25|一种铁氧体球预烧窑的进料装置 CN107377103A|2017-11-24|一种配置有外罩壳的球磨机 CN204830687U|2015-12-02|一种进料除尘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202576336U|2012-12-05| JP2012224657A|2012-11-15| WO2012141009A1|2012-10-18| CN102732270A|2012-10-17| TWI493024B|2015-07-2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S57111379A|1980-12-27|1982-07-10|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Apparatus for charging raw material into dry quenching equipment for coke| DE4102045C2|1991-01-24|2000-10-05|Rag Ag|Kokseintragsvorrichtung mit Einhausung für eine Kokstrockenkühlanlage| CN2537709Y|2002-06-18|2003-02-26|马鞍山钢铁股份公司煤焦化公司|干法熄焦车电气传动装置| JP2006225589A|2005-02-21|2006-08-31|Nippon Steel Corp|コークス乾式消火設備におけるコークス装入装置| JP2006265500A|2005-03-25|2006-10-05|Nippon Steel Corp|コークス乾式消火設備の赤熱コークス装入装置| JP2012224657A|2011-04-15|2012-11-15|Jp Steel Plantech Co|コークス装入装置|JP2012224657A|2011-04-15|2012-11-15|Jp Steel Plantech Co|コークス装入装置| KR101526446B1|2013-09-12|2015-06-05|주식회사 포스코|장입 장치| CN109715762B|2016-06-28|2021-11-19|Ttp有限责任公司|用于封闭的气密系统的从焦炭塔单元中的固化石油焦炭中获得石油焦炭碎片的焦炭塔|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090643A|JP2012224657A|2011-04-15|2011-04-15|コークス装入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