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使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有色材料且呈現適合於偏光元件之偏光發光的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塗料、介質及偏光元件,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適合作為上述有色材料之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新穎香豆素衍生物、新穎尼羅紅衍生物及新穎蒽衍生物。具體而言,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包含含有聚合性官能基之液晶化合物之至少一種(A)、有色材料之至少一種(B)及聚合起始劑(C)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且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適合作為上述(B)成分即有色材料之由通式(IV')所表示之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由通式(VI')所表示之新穎香豆素衍生物、由通式(VII')所表示之新穎尼羅紅衍生物或由通式(VIII')所表示之新穎蒽衍生物。
公开号:TW201302993A
申请号:TW101109948
申请日:2012-03-22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Yusuke Kubota;Masatomi Irisawa;Toru Yano;Ken Matsumoto
申请人:Adeka Corp;
IPC主号:C09K19-00
专利说明:
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偏光發光性塗料、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新穎香豆素衍生物、新穎尼羅紅衍生物及新穎蒽衍生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含有聚合性官能基之液晶化合物、有色材料及聚合起始劑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包含該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之偏光發光性塗料,藉由在支持體上塗佈該偏光發光性塗料所獲得之呈現偏光發光之積層物以及使用該積層物之偏光元件。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適合作為上述有色材料之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新穎香豆素衍生物、新穎尼羅紅衍生物及新穎蒽衍生物。
若將包含至少一種含有聚合性官能基之液晶化合物(以下,稱作「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液晶組合物(以下,稱作「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以液晶狀態均勻地配向後,於保持液晶狀態之狀態下照射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則可製作包含將液晶分子之配向狀態結構半永久性地固定之聚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膜。如此獲得之聚合物具有折射率、介電常數、磁化率、彈性模數、熱膨脹係數等物理性質之各向異性,因此例如可應用作為相位差板、偏光板、偏光稜鏡、增亮膜、低通濾波器、各種濾光器、光纖之包覆材料、波導管、壓電元件、非線性光學元件等具有光學各向異性之成型體。藉由聚合所得之上述光學各向異性體(聚合物)中,除各向異性以外之特性亦較為重要。作為該特性,可列舉聚合速度、聚合物之透明性、力學強度、塗佈性、溶解度、結晶度、收縮性、透水度、吸水度、熔點、玻璃轉移點、透明點、耐化學品性、耐熱性等。
專利文獻1~5中揭示有使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圖像顯示裝置,但僅止於揭示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本身進行發光者或使用螢光物質而提高色純度者,對於如本申請案發明之使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有色材料之偏光發光元件,並無記載亦無暗示。
專利文獻6中揭示有檢測藉由對螢光物質照射放射線而釋放之經偏光之螢光或磷光放射線,藉此進行物品之正品保證的系統,專利文獻7中揭示有使用配向性螢光染料之防偽用之光學零件,但對於如本申請案發明之使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有色材料之偏光發光元件,並無記載亦無暗示。 先前技術文獻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182678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公開2009/0137761號公報
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公開2010/0066950號公報
專利文獻4:美國專利公開2008/0135098號公報
專利文獻5:美國專利公開2010/0314995號公報
專利文獻6:美國專利公開2003/0106994號公報
專利文獻7:美國專利公開2008/0098488號公報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有色材料且呈現適合於偏光元件之偏光發光的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塗料、介質及偏光元件。
又,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適合作為上述有色材料之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新穎香豆素衍生物、新穎尼羅紅衍生物及新穎蒽衍生物。
本發明者為解決上述問題,對各種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有色材料進行反覆研究,結果發現組合有具有特定化學結構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與有色材料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呈現適合於偏光元件之偏光發光,又,發現具有特定結構之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新穎香豆素衍生物、新穎尼羅紅衍生物及新穎蒽衍生物適合作為上述有色材料,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藉由提供一種包含含有聚合性官能基之液晶化合物之至少一種(A)、有色材料之至少一種(B)及聚合起始劑(C)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而達成上述目的。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包含上述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之偏光發光性塗料。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藉由在支持體上塗佈上述偏光發光性塗料所獲得之呈現偏光發光之積層物。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包含將上述聚合性液晶組合物進行光聚合所獲得之聚合物且呈現偏光發光之積層物。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使用上述積層物之偏光元件。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由下述通式(IV')所表示之萘內醯胺衍生物。
(式中,X1'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R5'~R10'及D1'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或由下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其中,R5'~R10'中之至少1個表示由下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
(式中,環A5'、A6'、A7'及A8'分別獨立地表示苯環、環己烷環、環己烯環、萘環、十氫萘環或四氫萘環,S3'表示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S3'所表示之伸烷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亦可具有分支,由S3'所表示之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中斷,Z6'、Z7'、Z8'、Z9'及Z10'分別獨立地表示直接鍵結、-L2'-、-O-CO-、-CO-O-、-L2'O-、-OL2'-、-L2'O-CO-、-L2'CO-O-、-L2'O-CO-O-、-O-COL2'-、-CO-OL2'-、-O-CO-OL2'-、-CO-CH=CH-、-CH=CH-CO-、-CH=CH-COO-、-CH=CH-OCO-、-COO-CH=CH-、-OCO-CH=CH-或-CH2=N-N=CH2-,L2'表示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L2'所表示之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CH=CH-或-C≡C-中斷,Y5'、Y6'、Y7'及Y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鹵素原子或氰基,由Y5'、Y6'、Y7'及Y8'所表示之烷基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由Y5'、Y6'、Y7'及Y8'所表示之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或-CO-中斷,m'、n'、p'及q'分別獨立為0~8,s'、t'及u'分別獨立為0或1,r'為1或2,G3'表示由下述式(5')~(14')之任一個所表示之取代基)。
(式(5')中,M2'表示氫原子、甲基或鹵素原子,式(6')中,R11'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7')中,R12'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8')中,R13'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9')中,R14'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11')中,Z11'表示亞甲基、氧原子或-CO-)。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由下述通式(VI')所表示之香豆素衍生物。
(式中,X111'為氮原子或CR116',R111'~R11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R111'~R116'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111'~R116'所表示之芳基與香豆素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H=CH-或-C≡C-,於R111'~R116'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111'~R116'中之任意一個為-NR"R'''之情形時,相鄰之R111'~R116'之任一個與R"或R'''亦可分別一起形成環,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其中,R111'~R116'中之至少1個表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由下述通式(VII')所表示之尼羅紅衍生物。
(式中,R201'~R206'、R209'及R210'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R201'~R206'、R209'及R210'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201'~R206'、R209'及R210'所表示之芳基與尼羅紅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H=CH-或-C≡C-,於R201'~R206'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201'~R206'中之任意一個為-NR"R'''之情形時,相鄰之R201'~R206'之任一個與R"或R'''亦可分別一起形成環,R207'及R20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10之烷基,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其中,R201'~R206'、R209'及R210'中之至少1個表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由下述通式(VIII')所表示之蒽衍生物。
(式中,R301'~R310'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或由下述通式(IX')所表示之取代基,R301'~R310'中之至少一個為由下述式(IX')所表示之取代基,由R301'~R310'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301'~R310'所表示之芳基與蒽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H=CH-或-C≡C-,於R301'~R310'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301'~R310'中之任意一個為-NR"R'''之情形時,相鄰之R301'~R310'之任一個與R"或R'''亦可分別一起形成環,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其中,R301'~R310'中之至少1個表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
(式中,Z301'表示單鍵、碳原子數1~4之伸烷基、-O-、-S-、-SO2-、-CO-、-OCO-或-COO-、-CH=CH-或-C≡C-,R311'~R315'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
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呈現作為偏光元件較適合之偏光發光。尤其是,若使用本發明之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新穎香豆素衍生物、新穎尼羅紅衍生物或新穎蒽衍生物作為色素化合物,則可產生偏光度較高之偏光發光。又,若使用含有光學活性基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作為液晶化合物,則於特定波長下獲得相同之選擇反射。
以下,基於較佳之實施形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包含含有聚合性官能基之液晶化合物之至少一種(A)(以下,亦可稱作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有色材料之至少一種(B)及聚合起始劑(C)。以下,對各成分,依序進行說明。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
作為上述含有聚合性官能基之液晶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眾所周知者,但尤其是由下述通式(I)所表示者係低成本且顯現液晶相之溫度範圍寬廣、耐熱性優異,故較理想。
(式中,環A1、A2、A3及A4分別獨立地表示苯環、環己烷環、環己烯環、萘環、蒽環、菲環、十氫萘環、四氫萘環或具有光學活性之配位基,S1及S2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S1及S2所表示之伸烷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亦可具有分支,由S1及S2所表示之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中斷,Z1、Z2、Z3、Z4及Z5分別獨立地表示直接鍵結、-L1-、-O-CO-、-CO-O-、-L1O-、-OL1-、-L1O-CO-、-L1CO-O-、-L1O-CO-O-、-O-COL1-、-CO-OL1-、-O-CO-OL1-、-CO-CH=CH-、-CH=CH-CO-、-CH=CH-COO-、-CH=CH-OCO-、-COO-CH=CH-、-OCO-CH=CH-或-CH2=N-N=CH2-,L1表示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L1所表示之伸烷基亦可被-O-、-CH=CH-或-C≡C-中斷,Y1、Y2、Y3及Y4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鹵素原子或氰基,由Y1、Y2、Y3及Y4所表示之烷基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由Y1、Y2、Y3及Y4所表示之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或-CO-中斷,a、b、c及d分別獨立為0~8,f、g及h分別獨立為0或1,j及k分別獨立為0、1或2,j+k≧2,G1及G2分別獨立地表示選自由下述式(1)~(4)所表示之群中之取代基)。
(式(1)中,M1表示氫原子、甲基或鹵素原子,式(2)中,R1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3)中,R2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4)中,R3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
作為上述通式(I)中之由環A1、A2、A3及A4所表示之具有光學活性之配位基,較佳例如液晶元件手冊(Device Handbook),第3章4-3項,TN(twisted nematic,扭轉向列型)、STN(Super-twisted nematic,超扭轉向列型)用手性劑(chiral agent)及200頁、201頁或202頁所揭示之手性劑所具有之配位基,或者由下述式(15)~(21)所表示之配位基。
(式(15)中,R15表示碳原子數1~10之烷基、碳原子數6~2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20之芳烷基,R15中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取代,R15中之亞甲基亦可被-O-、-COO-或-OCO-中斷;式(19)中,J1~J4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碳原子數1~6之烷氧基、鹵素原子、-COOR'、-OCOR'、-OCOOR'、-CONHR'或-NHCOR',R'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21)中,Q1及Q2分別獨立地表示直接鍵結、碳原子數1~10之伸烷基或碳原子數1~10之伸烷基-氧基,Q3表示鹵素原子、氰基、碳原子數1~4之烷基或碳原子數1~4之烷氧基)。
作為上述通式(I)中之由S1及S2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可列舉伸乙基、伸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丁烷-1,3-二基、2-甲基丙烷-1,3-二基、2-甲基丁烷-1,3-二基、戊烷-2,4-二基、戊烷-1,4-二基、3-甲基丁烷-1,4-二基、2-甲基戊烷-1,4-二基、五亞甲基、六亞甲基、七亞甲基、八亞甲基、九亞甲基、十亞甲基等伸烷基。
上述伸烷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上述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中斷,對於上述伸烷基中之藉由鹵素原子之取代基之位置及數量、分支之位置及數量、藉由-O-之中斷之位置及數量,並無特別限制。
作為上述通式(I)中之由L1所表示之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可列舉上述通式(I)中之S1及S2之說明中已例示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等。
對於上述伸烷基中之藉由鹵素原子或氰基之取代基之位置及數量、分支之位置及數量,並無特別限制。又,上述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CH=CH-或-C≡C-中斷,對於該伸烷基中之藉由-O-、-CH=CH-或-C≡C-之中斷之位置及數量,並無特別限制。
作為上述通式(I)中之由Y1、Y2、Y3及Y4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6之烷基,可列舉甲基、氯甲基、三氟甲基、氰基甲基、乙基、二氯乙基、丙基、異丙基、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戊基、異戊基、第三戊基、環戊基、己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環己基、聯環己基、1-甲基環己基等。
上述烷基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該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或-CO-中斷,對於該烷基中之藉由鹵素原子或氰基之取代之位置及數量、藉由-O-或-CO-之中斷之位置及數量,並無特別限制。
作為由Y1、Y2、Y3及Y4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氟、氯、溴、碘等。
作為上述式(1)中之由M1所表示之鹵素原子以及由上述式(2)中之R1、上述式(3)中之R2及上述式(4)中之R3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6之烷基,可列舉上述通式(I)之Y1、Y2、Y3及Y4之說明中已例示者。
於由上述通式(I)所表示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中,環A1、環A2、環A3及環A4為苯環或萘環者係結晶性較低,在25℃以下顯現液晶相,且呈現直線偏光發光,故較理想,又,於由上述通式(I)所表示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中,若環A1、環A2、環A3及環A4之至少一個以任意比率含有具有光學活性之配位基,則呈現圓偏光發光,故較理想。
又,於上述通式(I)中,G1及G2之兩者為由上述式(1)所表示之取代基者係大氣中具有藉由UV照射之速硬性,故較理想。
進而,於上述通式(I)中,Z1、Z2、Z3、Z4及Z5為-CO-O-或-OCO-者係液晶配向性提高,故較理想。
又,於由上述通式(I)所表示之化合物之中,由下述通式(II)所表示者係液晶顯現溫度範圍寬廣,又,結晶性較低且低溫域中之液晶相穩定性提高,故較理想。
(式中,S1、S2、M1、Z1、Z2、Z3及Z5係與上述通式(I)相同,R21~R36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鹵素原子或氰基,由R21~R36所表示之烷基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由R21~R36所表示之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或-CO-中斷)。
作為上述通式(II)中之由R21~R36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6之烷基,可列舉上述通式(I)之Y1、Y2、Y3及Y4之說明中已例示之碳原子數1~6之烷基等。
又,於由上述通式(I)所表示之化合物之中,由下述通式(III)所表示者係液晶顯現溫度範圍寬廣,又,結晶性較低且低溫域中之液晶相穩定性提高,故較理想。
(式中,S1、S2、M1、Z1、Z2、Z3及Z5係與上述通式(I)相同,R41~R52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鹵素原子或氰基,由R41~R52所表示之烷基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由R41~R52所表示之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或-CO-中斷)。
作為上述通式(III)中之由R41~R52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6之烷基,可列舉上述通式(I)之Y1、Y2、Y3及Y4之說明中已例示之碳原子數1~6之烷基等。
於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之中具有光學活性者(下述A-124~A-132等)係以獲得內部具有液晶骨架之螺旋結構之高分子為目的,可與不具有光學活性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併用。
於該情形時,具有光學活性者之含量較佳為0.1~10質量份,更佳為1~5質量份。若具有光學活性者之含量未達0.1質量份,則有時無法獲得所需之間距長度(反射特性),若超過10質量份,則有時無法獲得所需之特性。
作為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具體例,除日本專利特開2005-15473號公報說明書之段落[0172]~[0314]中列舉之化合物、日本專利特開2010-30974號公報說明書之段落[0090]~[0093]中列舉之化合物、日本專利特開2010-105940號公報說明書之段落[0075]中列舉之化合物以外,可列舉下述化合物A-1~A-134等。










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係作為聚合性液晶性單體,可單獨或者將2種以上組合進行單獨聚合或共聚合。又,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係亦可與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化合物進行共聚合。作為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除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以外之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液晶性單體(以下,稱作其他液晶性單體)、(甲基)丙烯酸酯等化合物。該等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化合物係可根據彼等之結構而以適當量使用,但較佳為以總單體中之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成為5質量%以上、尤其是10~100質量%之範圍使用。
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化合物,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基烴氧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1-苯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苯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糠酯、(甲基)丙烯酸二苯基甲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五氯苯酯、(甲基)丙烯酸2-氯乙酯、α-氯(甲基)丙烯酸甲酯、α-溴(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四氟丙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二丙酮丙烯醯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苯等。
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係可藉由如上所述進行(共)聚合而製成液晶性(共)聚合物。相關液晶性(共)聚合物係可藉由將包含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進行(共)聚合而獲得。
又,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之(共)聚合物較佳為於構成呈現偏光發光之介質之情形時,至少在室溫附近顯現液晶相,尤其是在20℃以下顯現液晶相。
於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之含量係基於保持使用聚合性液晶組合物所製作之高分子之耐熱性之意義,較佳為10~98質量%,更佳為70~95質量%。若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之含量未達10質量%,則有時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之配向性惡化,若超過98質量%,則有時聚合性液晶組合物難以硬化。 <有色材料(B)>
作為上述有色材料(B),可列舉有機、無機或有機無機混成之顏料及有機染料等,該等亦可具有螢光或磷光。
作為上述有機顏料,可列舉不溶性染料、將染料進行色澱化而成者、合成有機顏料等,作為上述無機顏料,可列舉作為氮化物、氮氧化物、硫化物、氧硫化物及氯化物之無機螢光體、稀土類螢光錯合物等,作為上述有機無機混成之顏料,可列舉將無機顏料利用有機物進行化學改質而成者。
作為上述有色材料(B),較佳為有機染料,其中較佳為色素化合物。
作為上述色素化合物,較佳為紫外至近紅外之波長區域之光致使其激發而於可見光區域具有發光區域之螢光性染料。作為相關螢光性染料,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眾所周知者,例如可列舉聯三苯、聯四苯、聚苯-1、7H-苯并咪唑并(2,1-a)苯并(de)異喹啉-7-酮(BBQ)等寡聚苯類;2-(4-聯苯基)-5-苯基-1,3,4-二唑(PBD)、1,4-雙(5-苯基唑-2-基)苯(POPOP)等唑及二唑衍生物;7-羥基香豆素、7-羥基-4-甲基香豆素(4-MU)、7-二乙基胺基-4-甲基香豆素(DAMC)、香豆素6、香豆素120等香豆素衍生物;羥喹啉衍生物;酞菁衍生物;萘內醯胺衍生物;茀及其衍生物;蒽及其衍生物;若丹明6G、若丹明110等二苯并吡喃系(派若寧系、若丹明系、螢光素系)色素;甲苯酚紫、1等系色素;反式-4,4'-二苯基茋等茋系色素;花青系色素;蒽醌系色素;甲亞胺系色素;靛藍系色素;硫代靛藍系色素;茚滿系色素;薁系色素;苝系色素;酞吡呤系色素;吖系色素;吖啶系色素;噻系色素;聚乙炔系化合物;伸苯基伸乙烯基系化合物;亞苯基伸乙炔基系化合物;五員環及六員環雜環化合物等,該等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者混合使用。
作為上述色素化合物之分子結構,就容易進行分子配向而產生偏光度較高之偏光發光之方面上,較佳為具有發光部分及液晶原基結構者、相對於分子之主鏈長度之其垂直方向長度之比小於1者、又直線性較高者。
於上述色素化合物之中,就發光效率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萘內醯胺衍生物(B-1),進而較佳為由下述通式(IV)所表示之萘內醯胺衍生物。
(式中,X1表示氧原子及硫原子,R5~R10及D1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下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式中,環A5、A6、A7及A8分別獨立地表示苯環、環己烷環、環己烯環、萘環、十氫萘環或四氫萘環,S3表示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S3所表示之伸烷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且亦可被-O-中斷,Z6、Z7、Z8、Z9及Z10分別獨立地表示直接鍵結、-L2-、-O-CO-、-CO-O-、-L2O-、-OL2-、-L2O-CO-、-L2CO-O-、-L2O-CO-O-、-O-COL2-、-CO-OL2-、-O-CO-OL2-、-CO-CH=CH-、-CH=CH-CO-、-CH=CH-COO-、-COO-CH=CH-、-OCO-CH=CH-或-CH2=N-N=CH2-,L2表示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L2所表示之伸烷基亦可被-O-、-CH=CH-或-C≡C-中斷,Y5、Y6、Y7及Y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鹵素原子或氰基,由上述Y5、Y6、Y7及Y8所表示之烷基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上述Y5、Y6、Y7及Y8中之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或-CO-中斷,m、n、p及q分別獨立為0~8,s、t及u分別獨立為0或1,r為1或2,G3表示選自由下述式(5)~(14)所表示之群中之取代基)。
(式(5)中,M2表示氫原子、甲基或鹵素原子,式(6)中,R11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7)中,R12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8)中,R13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9)中,R14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11)中,Z11表示亞甲基、-O-或-CO-)。
作為上述通式(IV)中之由R5~R10、D1、R及R'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戊基、異戊基、第三戊基、己基、庚基、異庚基、第三庚基、正辛基、異辛基、第三辛基、2-乙基己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壬基、環癸基等直鏈、分支及環狀之烷基,由R5~R10、D1、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作為上述烷基中之亞甲基被-O-中斷之基,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2-甲氧基乙基等,作為上述烷基中之亞甲基被-S-中斷之基,可列舉甲硫基、乙硫基、丁硫基、戊硫基等,作為上述烷基中之亞甲基被-SO2-中斷之基,可列舉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丁基磺醯基、戊基磺醯基等,作為上述烷基中之亞甲基被-CO-中斷之基,可列舉乙醯基、1-羰基乙基、乙醯基甲基、1-羰基丙基、2-側氧基丁基、2-乙醯基乙基、1-羰基異丙基、環戊烷羰基等,作為上述烷基中之亞甲基被-OCO-中斷之基,可列舉乙醯氧基、丙醯氧基、丁醯氧基等,作為上述烷基中之亞甲基被-COO-中斷之基,可列舉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異丙氧基羰基等。
再者,例示了上述烷基中之亞甲基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之基,但該等僅止於一例,對於中斷之位置及數量,並無特別限制。
作為上述通式(IV)中之由R5~R10、D1、R及R'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列舉苯基、萘基、聯苯基等,由R5~R10、D1、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作為上述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被-O-中斷之基,可列舉苯氧基、1-萘氧基、2-萘氧基等,作為上述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被-S-中斷之基,可列舉苯硫基、1-萘硫基、2-萘硫基等,作為上述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被-SO2-中斷之基,可列舉苯基碸、1-萘基碸、2-萘基碸等,作為上述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被-CO-中斷之基,可列舉苯甲醯基、1-萘甲醯基、2-萘甲醯基等,作為上述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被-OCO-中斷之基,可列舉苯甲醯氧基、1-萘甲醯氧基、2-萘甲醯氧基等,作為上述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被-COO-中斷之基,可列舉苯氧基羰基、1-萘氧基羰基等。
再者,例示了上述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之基,但該等僅止於一例,對於中斷之位置及數量,並無特別限制。
作為上述通式(IV)中之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例如可列舉苄基、苯乙基、2-苯基丙基、二苯基甲基、三苯基甲基、4-氯苯基甲基等,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作為上述芳烷基中之亞甲基被-O-中斷之基,可列舉苄氧基、苯氧基甲基、苯氧基乙基、1-萘基甲氧基、2-萘基甲氧基、1-蒽基甲氧基等,作為上述芳烷基中之亞甲基被-S-中斷之基,可列舉苄硫基、苯硫基甲基、苯硫基乙基等,作為上述芳烷基中之亞甲基被-SO2-中斷之基,可列舉苄基磺醯基等,作為上述芳烷基中之亞甲基被-CO-中斷之基,可列舉苄基羰基、苯乙基羰基、1-萘基甲基羰基等,作為上述芳烷基中之亞甲基被-OCO-中斷之基,可列舉苯基乙酸酯基、1-萘基乙酸酯基等,作為上述芳烷基中之亞甲基被-COO-中斷之基,可列舉苄氧基羰基、苯乙基氧基羰基等。
再者,例示了作為上述芳烷基中之亞甲基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之基,但該等僅止於一例,對於中斷之位置及數量,並無特別限制。
作為上述通式(IV)中之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例如可列舉吡啶基、嘧啶基、噠基、哌啶基、吡喃基、吡唑基、三基、吡咯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咪唑基、苯并咪唑基、三唑基、呋喃基、呋喃基、苯并呋喃基、噻吩基、噻吩基、苯并噻吩基、噻二唑基、噻唑基、苯并噻唑基、唑基、苯并唑基、異噻唑基、異唑基、吲哚基、2-吡咯烷酮-1-基、2-哌啶酮-1-基、2,4-二氧基咪唑啶-3-基、2,4-二氧基唑啶-3-基等。
作為上述通式(IV)中之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有機矽烷基,可列舉甲基矽烷基、二甲基矽烷基、三甲基矽烷基、乙基矽烷基、二乙基矽烷基、三乙基矽烷基、苯基矽烷基、二苯基矽烷基、三苯基矽烷基、二甲基苯基矽烷基、甲基二苯基矽烷基、三丙基矽烷基、三丁基矽烷基、三己基矽烷基、三環己基矽烷基、三甲基矽烷硫基、甲基矽烷基胺基等。
作為上述通式(IV)中之由R5~R10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上述通式(I)中已例示者。
作為上述通式(IV)中之由R5~R10、D1、R及R'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及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之取代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戊基、異戊基、第三戊基、環戊基、己基、2-己基、3-己基、環己基、聯環己基、1-甲基環己基、庚基、2-庚基、3-庚基、異庚基、第三庚基、正辛基、異辛基、第三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異壬基、癸基等烷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異丁氧基、戊氧基、異戊氧基、第三戊氧基、己氧基、環己氧基、庚氧基、異庚氧基、第三庚氧基、正辛氧基、異辛氧基、第三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基、癸氧基等烷氧基;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異丙硫基、丁硫基、第二丁硫基、第三丁硫基、異丁硫基、戊硫基、異戊硫基、第三戊硫基、己硫基、環己硫基、庚硫基、異庚硫基、第三庚硫基、正辛硫基、異辛硫基、第三辛硫基、2-乙基己硫基等烷硫基;乙烯基、1-甲基乙烯基、2-甲基乙烯基、2-丙烯基、1-甲基-3-丙烯基、3-丁烯基、1-甲基-3-丁烯基、異丁烯基、3-戊烯基、4-己烯基、環己烯基、聯環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癸烯基、十五烯基、二十烯基、二十三烯基等烯基;苄基、苯乙基、二苯基甲基、三苯基甲基、苯乙烯基、苯烯丙基等芳烷基;苯基、萘基等芳基;苯氧基、萘氧基等芳氧基;苯硫基、萘硫基等芳硫基;氟、氯、溴、碘等鹵素原子;乙醯基、2-氯乙醯基、丙醯基、辛醯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苯基羰基(苯甲醯基)、鄰苯二甲醯基、4-三氟甲基苯甲醯基、特戊醯基、鄰羥苯甲醯基、草醯基、硬脂醯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第三丁氧基羰基、正十八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等醯基;乙醯氧基、苯甲醯氧基等醯氧基;胺基、乙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丁基胺基、環戊基胺基、2-乙基己基胺基、十二烷基胺基、苯胺基、氯苯基胺基、甲苯胺基、甲氧苯胺基、N-甲基-苯胺基、二苯基胺基、萘基胺基、2-吡啶基胺基、甲氧基羰基胺基、苯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苯甲醯基胺基、甲醯基胺基、特戊醯基胺基、月桂醯基胺基、胺甲醯基胺基、N,N-二甲基胺基羰基胺基、N,N-二乙基胺基羰基胺基、嗎啉基羰基胺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羰基胺基、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正十八烷氧基羰基胺基、N-甲基-甲氧基羰基胺基、苯氧基羰基胺基、胺磺醯基胺基、N,N-二甲基胺基磺醯基胺基、甲基磺醯基胺基、丁基磺醯基胺基、苯基磺醯基胺基等取代胺基;磺醯胺基、磺醯基、羧基、氰基、磺基、羥基、硝基、巰基、醯亞胺基、胺甲醯基、磺醯胺基等,該等基亦可進而被取代。又,羧基及磺基亦可形成鹽。再者,以具有碳原子之取代基取代之情形時,設為含有該取代基之由R6~R10、D1、R及R'所表示之基整體之碳原子數滿足已規定之碳原子數範圍者。
作為上述通式(V)中之由S3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L2所表示之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Y5、Y6、Y7及Y8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6之烷基,由Y5、Y6、Y7及Y8所表示之鹵素原子,上述式(5)中之由M2所表示之鹵素原子,上述式(6)中之由R11、上述式(7)中之由R12、上述式(8)中之由R13及上述式(9)中之由R14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6之烷基,可列舉上述通式(I)中已例示之基。
於由上述通式(IV)所表示之萘內醯胺衍生物之中,X1為氧原子且R5~R10中之至少一個尤其是R8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者係相對於分子之主鏈長度之其垂直方向長度之比小於1且具有直線性較高之結構,因此可容易進行分子配向而產生偏光度較高之偏光發光,故較理想。
再者,於R5~R10之中,除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以外之基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亞甲基被-O-、-CO-或-COO-中斷者、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中之亞甲基被-SO2-中斷者、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亞甲基由-C=C-或-C≡C-所表示者係容易購買原料,故較理想。
D1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鹵素原子、羧基、經羥基或鹵烷基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經烷氧基或鹵烷基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亞甲基被-CO-中斷者係容易購買原料,故較理想。
進而,上述通式(V)中之環A5、A6、A7及A8為苯環者係擴大直線性,故較理想,Z6、Z7、Z8、Z9及Z10為直接鍵結、-O-CO-或-CO-O-者係容易購買原料,故較理想。
G3為由上述式(5)所表示之基者係容易與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進行共聚合,故較理想。
作為本發明之由上述通式(IV)所表示之萘內醯胺衍生物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化合物B-1~B-52,但並不限制於該等化合物。


對於由上述通式(IV)所表示之萘內醯胺衍生物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但例如上述通式(IV)中R8為由通式(V)所表示者係可依據通常合成液晶化合物時使用之方法而製造,具體而言可利用下述流程1或流程2而製造。再者,於下述流程中,表示上述通式(V)中環A5為苯環、Z6為單鍵、Z7為-COO-且s為1之情形,但其他萘內醯胺衍生物亦可依據下述製造方法而製造。
(式中,X1、R5~R7、R9、R10及D1之意義與上述通式(IV)相同,A6、A7、A8、S3、Z8、Z9、Z10、Y6、Y7、Y8、n、p、q、t、u、r及G3之意義與上述通式(V)相同)。
(式中,X1、R5~R7、R9、R10及D1之意義與上述通式(IV)相同,A6、A7、A8、S3、Z8、Z9、Z10、Y6、Y7、Y8、n、p、q、t、u、r及G3之意義與上述通式(V)相同)。
又,於上述色素化合物之中,就發光效率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香豆素衍生物(B-2),作為該香豆素衍生物,除7-羥基香豆素、7-羥基-4-甲基香豆素(4-MU)、7-二乙基胺基-4-甲基香豆素(DAMC)、香豆素6、香豆素120等以外,可列舉由下述通式(VI)所表示之香豆素衍生物等,該等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者混合使用。於上述香豆素衍生物之中,就發光效率之方面而言,進而較佳為由上述通式(VI)所表示之香豆素衍生物。
(式中,X111係氮原子或CR116、R111~R11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上述R111~R116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111~R116所表示之芳基與香豆素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H=CH-或-C≡C-,於上述R111~R116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111~R116中之任意一個為-NRR'之情形時,相鄰之R111~R116之任一個與R或R'亦可分別一起形成環,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作為上述通式(VI)中之由R111~R116、R及R'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上述通式(VI)中之由R111~R116所表示之鹵素原子、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以及上述通式(VI)中之由R111~R116、R及R'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及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111~R116及D1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之取代基,可列舉上述通式(IV)之說明中已例示者。
於R111~R116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111~R116中之任意一個為-NRR'時,作為相鄰之R111~R116之任一個與R或R'可分別一起形成環之環,例如可列舉環戊烷環、環己烷環、環戊烯環、苯環、哌啶環、嗎啉環、內酯環、內醯胺環、久洛尼定環等5~7員環。
於由上述通式(VI)所表示之香豆素衍生物之中,R111~R116中之至少一個尤其是R111為由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者係相對於分子之主鏈長度之其垂直方向長度之比小於1且具有直線性較高之結構,因此可容易進行分子配向而產生偏光度較高之偏光發光,故較理想。
再者,於R111~R116之中,除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以外之基較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醛基、羧基、-NRR'、有機矽烷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亞甲基被-O-中斷者、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中之亞甲基被-COO-或-OCO-中斷者、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中之亞甲基由-C≡C-所表示者、經烷基或苯基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R112與R113一起形成苯環者、R114與R115一起形成苯環者、以及R113、R114與R115一起形成久洛尼定環者。
進而,上述通式(V)中之環A5、A6、A7及A8為苯環或萘環者係擴大直線性,故較理想,Z6、Z7、Z8、Z9及Z10為直接鍵結、-O-CO-或-CO-O-者係容易購買原料,故較理想。
G3為由上述式(5)所表示之基者係容易與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進行共聚合,故較理想。
作為本發明之由上述通式(VI)所表示之香豆素衍生物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化合物B-101~B-178,但並不限制於該等化合物。



對於由上述通式(VI)所表示之香豆素衍生物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但例如上述通式(VI)中R111為由通式(V)所表示者係可依據通常合成液晶化合物時使用之方法而製造,具體而言可利用下述流程1或流程2而製造。再者,於下述流程中,表示上述通式(V)中環A5為苯環、Z6為單鍵、Z7為-COO-且s為1之情形,但其他香豆素衍生物亦可依據下述製造方法而製造。
(式中,X111、R112~R115之意義與上述通式(VI)相同,A6、A7、A8、S3、Z8、Z9、Z10、Y6、Y7、Y8、n、p、q、t、u、r及G3之意義與上述通式(V)相同)。
(式中,X111及R112~R115之意義與上述通式(VI)相同,A6、A7、A8、S3、Z8、Z9、Z10、Y6、Y7、Y8、n、p、q、t、u、r及G3之意義與上述通式(V)相同)。
又,於上述色素化合物之中,就發光效率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尼羅紅衍生物(B-3),作為該尼羅紅衍生物,除6-三氟甲基尼羅紅、6-全氟乙基尼羅紅、6-全氟丙基尼羅紅、6-全氟丁基尼羅紅、6-全氟戊基尼羅紅、6-全氟己基尼羅紅、6-全氟庚基尼羅紅、6-全氟辛基尼羅紅、6-全氟壬基尼羅紅、6-全氟癸基尼羅紅、6-(2,4-雙(三氟甲基)苯基)尼羅紅等以外,可列舉由下述通式(VII)所表示之尼羅紅衍生物等,該等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者混合使用。於上述尼羅紅衍生物之中,就發光效率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由下述通式(VII)所表示之尼羅紅衍生物。
(式中,R201~R206、R209及R210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上述R201~R206、R209及R210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201~R206、R209及R210所表示之芳基與尼羅紅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H=CH-或-C≡C-,於上述R201~R206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201~R206中之任意一個為-NRR'之情形時,相鄰之R201~R206之任一個與R或R'亦可分別一起形成環,R207及R20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10之烷基,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作為上述通式(VII)中之由R207及R208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10之烷基,可列舉上述通式(IV)之說明中已例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碳原子數1~10者。
作為由R201~R206、R209、R210、R及R'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及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201~R206、R209及R210所表示之鹵素原子、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及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以及上述通式(VII)中之由R201~R206、R209、R210、R及R'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及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201~R206、R209及R210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之取代基,可列舉上述通式(IV)之說明中已例示者。
又,於R201~R206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201~R206中之任意一個為-NRR'時,作為相鄰之R201~R206之任一個與R或R'可分別一起形成環之環,可列舉上述通式(V)之說明中已例示者。
於由上述通式(VII)所表示之尼羅紅衍生物之中,R201~R206、R209及R210中之至少一個尤其是R202為由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者係相對於分子之主鏈長度之其垂直方向長度之比小於1且具有直線性較高之結構,因此可容易進行分子配向而產生偏光度較高之偏光發光,故較理想。
再者,於R201~R206、R209及R210之中,除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以外之基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NRR'、有機矽烷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亞甲基被-O-中斷者、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經氰基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亞甲基由-C=C-所表示者係容易購買原料,故較理想。
進而,上述通式(V)中之環A5、A6、A7及A8為苯環或萘環者係擴大直線性,故較理想,Z6、Z7、Z8、Z9及Z10為直接鍵結、-O-CO-或-CO-O-者係容易購買原料,故較理想。
G3為由上述式(5)所表示之基者係容易與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進行共聚合,故較理想。
作為本發明之由上述通式(VII)所表示之尼羅紅衍生物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化合物B-201~B-225,但並不限制於該等化合物。

對於由上述通式(VII)所表示之尼羅紅衍生物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但例如上述通式(VII)中R202為由通式(V)所表示者係可依據通常合成液晶化合物時使用之方法而製造,具體而言可利用下述流程1或流程2而製造。再者,於下述流程中,表示上述通式(V)中環A5為苯環、Z6為單鍵、Z7為-COO-且s為1之情形,但其他尼羅紅衍生物亦可依據下述製造方法而製造。
(式中,R201、R203~R210之意義與上述通式(VII)相同,A6、A7、A8、S3、Z8、Z9、Z10、Y6、Y7、Y8、n、p、q、t、u、r及G3之意義與上述通式(V)相同)。
(式中,R14、R16~R20及R37~R39之意義與上述通式(VII)相同,A6、A7、A8、S3、Z8、Z9、Z10、Y6、Y7、Y8、n、p、q、t、u、r及G3之意義與上述通式(V)相同)。
又,於上述色素化合物之中,就發光效率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蒽衍生物(B-4),作為該蒽衍生物,除9-(4-二乙基胺基苯乙烯基)-10-(4-硝基苯乙烯基)蒽、9,10-雙(苯基乙炔基)蒽、9,10-雙(二苯基胺基)蒽、9,10-二甲基蒽、9,10-二苯基蒽、9,10-雙[4-(二苯基胺基)苯乙烯基]蒽等以外,可列舉由下述通式(VIII)所表示之蒽衍生物等,該等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者混合使用。於上述蒽衍生物之中,就發光效率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由下述通式(VIII)所表示之蒽衍生物。
(式中,R301~R310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或由下述通式(IX)所表示之取代基,R301~R310中之至少一個為由下述通式(IX)所表示之取代基,由上述R301~R310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301~R310所表示之芳基與蒽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H=CH-或-C≡C-,於上述R301~R310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301~R310中之任意一個為-NRR'之情形時,相鄰之R301~R310之任一個與R或R'亦可分別一起形成環,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式中,Z301表示單鍵、碳原子數1~4之伸烷基、-O-、-S-、-SO2-、-CO-、-OCO-、-COO-、-CH=CH-或-C≡C-,R311~R315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
作為上述通式(VIII)中之由R301~R310、R及R'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301~R310所表示之鹵素原子、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及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以及上述通式(VIII)中之由R301~R310、R及R'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及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301~R310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之取代基,可列舉上述通式(IV)之說明中已例示者。
作為上述通式(IX)中之由Z301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4之伸烷基,可列舉上述通式(I)之S1及S2之說明中已例示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中之碳原子數1~4者。
作為由R311~R315、R及R'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311~R315所表示之鹵素原子、有機矽烷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以及上述通式(VIII)中之由R311~R315、R及R'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及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311~R315所表示之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之取代基,可列舉上述通式(IV)之說明中已例示者。
於由上述通式(VIII)所表示之蒽衍生物之中,R301~R310中之至少一個尤其是R301或R302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者,或者R301~R310中之至少一個尤其是R301或R302為由上述通式(IX)所表示之取代基且通式(IX)中之R313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者係相對於分子之主鏈長度之其垂直方向長度之比小於1且具有直線性較高之結構,因此可容易進行分子配向而產生偏光度較高之偏光發光,故較理想。
再者,於上述通式(VIII)中之R301~R310、上述通式(IX)中之R311~R315之中,除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以外之基為氫原子、羥基、硝基、-NRR'、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亞甲基被-O-中斷者係容易購買原料,故較理想。
又,較佳為上述通式(IX)中之Z301為直接鍵結或-C≡C-者。
進而,上述通式(V)中之環A5、A6、A7及A8為苯環或萘環者、尤其是苯環者係擴大直線性,故較理想,G3為由上述式(5)所表示之基者係容易與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進行共聚合,故較理想。
Z6、Z7、Z8、Z9及Z10為直接鍵結、-O-CO-或-CO-O-者係容易購買原料,故較理想。
作為本發明之由上述通式(VIII)所表示之蒽衍生物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化合物B-301~B-312,但並不限制於該等化合物。

對於由上述通式(VIII)所表示之蒽衍生物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但例如上述通式(VIII)中R301為由通式(V)所表示者係可依據通常合成液晶化合物時使用之方法而製造,具體而言可利用下述流程1或流程2而製造。再者,於下述流程中,表示上述通式(V)中環A5為苯環、Z6為單鍵、Z7為-COO-且s為1之情形,但其他蒽衍生物亦可依據下述製造方法而製造。
(式中,R302~R310之意義與上述通式(IV)相同,A6、A7、A8、S3、Z8、Z9、Z10、Y6、Y7、Y8、n、p、q、t、u、r及G3之意義與上述通式(V)相同)。
(式中,R302~R310之意義與上述通式(IV)相同,A6、A7、A8、S3、Z8、Z9、Z10、Y6、Y7、Y8、n、p、q、t、u、r及G3之意義與上述通式(V)相同)。
於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選自上述萘內醯胺衍生物(B-1)、香豆素衍生物(B-2)、尼羅紅衍生物(B-3)、蒽衍生物(B-4)之色素化合物(B)之含量較佳為0.005~10質量%,更佳為0.05~5質量%,最佳為0.1~3質量%。若色素化合物(B)之含量未達0.005質量%,則有時偏光發光率下降,又,若超過10質量%,則有時引起濃度消光而抑制聚合。
選自上述萘內醯胺衍生物(B-1)、香豆素衍生物(B-2)、尼羅紅衍生物(B-3)、蒽衍生物(B-4)之色素化合物(B)可單獨使用,或者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又,選自上述萘內醯胺衍生物(B-1)、香豆素衍生物(B-2)、尼羅紅衍生物(B-3)、蒽衍生物(B-4)之色素化合物(B)係亦可分散至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而使用,又,具有聚合性基者係亦可與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一併進行光聚合而形成聚合物。 <聚合起始劑(C)>
上述聚合起始劑(C)係以使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之硬化反應迅速進行為目的所添加者,可列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陽離子聚合起始劑、熱聚合起始劑等。
作為上述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使用先前已知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安息香丁醚等安息香醚類;苯偶醯二甲基縮酮等苯偶醯縮酮類;1-羥基-1-苯甲醯基環己烷、2-羥基-2-苯甲醯基丙烷、2-羥基-2-(4'-異丙基)苯甲醯基丙烷等α-羥基苯乙酮類;4-丁基苯甲醯基三氯甲烷、4-苯氧基苯甲醯基二氯甲烷等氯苯乙酮類;1-苄基-1-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甲醯基)丙烷、2-嗎啉基-2-(4'-甲基巰基)苯甲醯基丙烷、9-正丁基-3,6-雙(2'-嗎啉基異丁醯基)咔唑、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烷-1-酮等α-胺基苯乙酮類;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等醯基氧化膦類;苄基、苯甲醯基甲酸甲酯等α-二羰基類;對甲氧基苯基-2,4-雙(三氯甲基)-s-三、2-甲基-4,6-雙(三氯甲基)-s-三、2-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2-萘基-4,6-雙(三氯甲基)-s-三、2-(對丁氧基苯乙烯基)-s-三等三類;日本專利特開2000-8006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23384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9714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表2006-516246號公報、日本專利第3860170號公報、日本專利第3798008號公報、WO2006/018973號公報所揭示之化合物等α-醯基肟酯類;過氧化苯甲醯基、2,2'-偶氮雙異丁腈、乙基蒽醌、1,7-雙(9'-吖啶基)庚烷、9-氧硫、1-氯-4-丙氧基9-氧硫、異丙基9-氧硫、二乙基9-氧硫、二苯甲酮、苯基聯苯基酮、4-苯甲醯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2-(對丁氧基苯乙烯基)-5-三氯甲基-1,3,4-二唑、9-苯基吖啶、9,10-二甲基苯并啡、二苯甲酮/米其勒酮、六芳基聯咪唑/巰基苯并咪唑、9-氧硫 /胺等,作為市售品,可列舉N-1414、N-1717、N-1919、PZ-408、NCI-831、NCI-930(ADEKA(股)公司製造)、IRGACURE369、IRGACURE907、IRGACURE819、IRGACURE184、DAROCURTPO、IRGACUREOXE01、IRGACUREOXE02(BASF(股)公司製造)等。該等之中,可製造相對於能量線之自由基產生之感光度良好且穩定性較高之聚合膜,故而較佳為由下述通式(X)或(XII)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X71表示鹵素原子或烷基,X72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烷基或由下述通式(XI)所表示之取代基,R71、R72及R73分別獨立地表示Rx、ORx、CORx、SRx、CONRxRy或CN,Rx及Ry表示烷基、芳基、芳烷基或雜環基,該等亦可經鹵素原子及/或雜環基取代,該等中之烷基及芳烷基之伸烷基部分亦可被不飽和鍵、醚鍵、硫醚鍵、酯鍵中斷,又,Rx及Ry亦可一起形成環,v1為0~4之整數,v1為2以上時,複數個X71亦可為不同基)。
(式中,環P表示環烷烴環、芳香環或雜環,X73表示鹵素原子或烷基,Y71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硒原子,Z71表示碳原子數1~5之伸烷基,w為0~4之整數,w為2以上時,複數個X73亦可為不同基)。
(式中,R74及R75分別獨立地表示R81、OR81、COR81、SR81、CONR82R83或CN,R81、R82及R83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或碳原子數2~20之雜環基,由R81、R82及R83所表示之取代基之氫原子亦可進而經OR91、COR91、SR91、NR92R93、CONR92R93、-NR92-OR93、-NCOR92-OCOR93、-C(=N-OR91)-R92、-C(=N-OCOR91)-R92、CN、鹵素原子、或COOR91取代,R76及R77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或烷基,R91、R92及R93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或碳原子數2~20之雜環基,由R91、R92及R93所表示之取代基之氫原子亦可進而經CN、鹵素原子、羥基或羧基取代,由R81、R82、R83、R91、R92及R93所表示之取代基之伸烷基部分亦可被-O-、-S-、-COO-、-OCO-、-NR94-、-NR94COO-、-OCONR94-、-SCO-、-COS-、-OCS-或-CSO-中斷1~5次,R94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或碳原子數2~20之雜環基,由R81、R82、R83、R91、R92及R93所表示之取代基之烷基部分可具有分支側鏈,亦可為環狀烷基,又,R82與R83及R92與R93亦可分別一起形成環,R83及R94分別獨立地表示除氫原子以外之R81、OR81、SR81、COR81、CONR82R83、NR82COR81、OCOR81、COOR81、SCOR81、OCSR81、COSR81、CSOR81、NO2、CN、鹵素原子或由下述通式(XIII)所表示之基,v2及v3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X表示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CR101R102、CO、NR103或PR104,R101、R102、R103及R10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由R101、R102、R103及R104所表示之取代基之烷基部分可具有分支側鏈,亦可為環狀烷基,R101、R102、R103及R104亦可分別獨立地與相鄰之任一個苯環一起形成環)。
(式中,Z72為鍵結鍵,且表示-O-、-S-、-NR92-、-NR92CO-、-SO2-、-CS-、-OCO-或-COO-,Z73為鍵結鍵,且表示經1~3個R78取代之碳原子數1~2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或碳原子數2~20之雜環基,由Z73所表示之鍵結鍵之伸烷基部分亦可被-O-、-S-、-COO-、-OCO-、-NR92-、-NR92COO-、-OCONR92-、-SCO-、-COS-、-OCS-或-CSO-中斷1~5次,由Z73所表示之鍵結鍵之伸烷基部分可具有分支側鏈,亦可為環狀伸烷基,R75表示OR211、SR211、CONR212R213、NR212COR213、OCOR211、COOR211、SCOR211、OCSR211、COSR211、CSOR211、CN或鹵素原子,R211、R212及R213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由R211、R212及R213所表示之取代基之烷基部分可具有分支側鏈,亦可為環狀烷基,R212與R213亦可一起形成環,v表示1~3之整數)。
作為上述陽離子聚合起始劑,只要為可藉由能量線照射而產生酸之化合物,則可為任意者,但較佳為作為藉由能量線之照射而釋放路易斯酸之鎓鹽之複鹽或其衍生物。作為相關化合物之代表性者,可列舉由通式[M]x+[N]x-所表示之陽離子與陰離子之鹽。
此處,陽離子[M]x+較佳為鎓,其結構可例如由通式[(R60)yQ]x+所表示。
於上述通式中,R60係碳原子數為1~60且亦可含有若干除碳原子以外之原子之有機基。y係1~5之整數。y個R60分別獨立地可相同亦可不同。又,y個R60中之至少1個較佳為具有芳香環之如上所述之有機基。Q係選自由S、N、Se、Te、P、As、Sb、Bi、O、I、Br、Cl、F、N=N所組成之群中之原子或原子團。又,將陽離子[M]x+中之Q之原子價設為z時,必須成立x=y-z之關係(其中,N=N係以原子價0進行處理)。
又,陰離子[N]x-較佳為鹵化物錯合物,其結構可例如由通式[LTl]x-所表示。
於上述通式中,L係作為鹵化物錯合物之中心原子之金屬或半金屬(Metalloid),例如可列舉B、P、As、Sb、Fe、Sn、Bi、Al、Ca、In、Ti、Zn、Sc、V、Cr、Mn、Co等。T係鹵素原子。l係3~7之整數。又,將陰離子[N]x-中之L之原子價設為e時,必須成立x=1-e之關係。
作為上述通式之陰離子[LTl]x-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氯陰離子、溴陰離子、碘陰離子、氟陰離子等鹵素陰離子;過氯酸陰離子、氯酸陰離子、硫氰酸陰離子、六氟磷酸陰離子、六氟化銻陰離子、六氟化砷陰離子、四氟化硼陰離子等無機系陰離子;甲烷磺酸離子、氟磺酸離子、苯磺酸陰離子、甲苯磺酸陰離子、1-萘基磺酸陰離子、2-萘基磺酸陰離子、三氟甲烷磺酸陰離子、五氟乙烷磺酸陰離子、七氟丙烷磺酸陰離子、九氟丁烷磺酸陰離子、十一氟戊烷磺酸陰離子、十三氟己烷磺酸陰離子、十五氟庚烷磺酸陰離子、十七氟辛烷磺酸離子、全氟-4-乙基環己烷磺酸離子、N-烷基(或芳基)二苯基胺-4-磺酸陰離子、2-胺基-4-甲基-5-氯苯磺酸陰離子、2-胺基-5-硝基苯磺酸陰離子、日本專利特開2004-53799號公報所揭示之磺酸陰離子、樟腦磺酸陰離子、氟苯磺酸陰離子、二氟苯磺酸陰離子、三氟苯磺酸陰離子、四氟苯磺酸陰離子、五氟苯磺酸陰離子等有機磺酸陰離子;辛基磷酸陰離子、十二烷基磷酸陰離子、十八烷基磷酸陰離子、苯基磷酸陰離子、壬基苯基磷酸陰離子、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膦酸陰離子等有機磷酸系陰離子,雙(三氟甲烷磺)醯亞胺離子、雙(五氟乙烷磺)醯亞胺離子、雙(七氟丙烷磺)醯亞胺離子、雙(九氟丁烷磺)醯亞胺離子、雙(十一氟戊烷磺)醯亞胺離子、雙(十五氟庚烷磺)醯亞胺離子、雙(十三氟己烷磺)醯亞胺離子、雙(十七氟辛烷磺醯亞胺)離子、(三氟甲烷磺)(九氟丁烷磺)醯亞胺離子、(甲烷磺)(三氟甲烷磺)醯亞胺離子、環-六氟丙烷-1,3-雙(磺醯基)醯亞胺陰離子等有機氟磺醯亞胺離子,四(五氟苯基)硼酸陰離子、四(4-氟苯基)硼酸離子、四苯基硼酸離子、日本專利特開2008-81470號公報所揭示之硼酸陰離子、日本專利特開2007-112854號公報所揭示之硼酸陰離子、日本專利特開平6-184170號公報所揭示之硼酸陰離子、日本專利特表2002-526391號公報所揭示之硼酸陰離子、國際申請案PCT/JP2008/069562號公報所揭示之硼酸陰離子等四芳基硼酸陰離子,各種脂肪族或芳香族羧酸陰離子、三(三氟甲烷磺醯基)甲基化物、三(甲烷磺醯基)甲基化物等有機磺醯基甲基化物離子;等,進而可列舉烷基磺酸離子或氟取代烷基磺酸離子、烷基磺醯亞胺、氟取代烷基磺醯亞胺經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取代而成者,或者經降基、金剛烷基等脂肪族環狀烷基取代而成者。又,亦可視需要使用具有使激發狀態下之活性分子進行脫激發(淬滅)功能之淬滅陰離子或環戊二烯環中含有羧基或膦酸基、磺酸基等陰離子性基的二茂鐵、二茂釕等二茂金屬化合物陰離子等。
於本發明中,於此類鎓鹽之中,尤其有效的是使用下述(a)~(c)之芳香族鎓鹽。該等中之1種可單獨使用,或者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a)苯基重氮鎓六氟磷酸鹽、4-甲氧基苯基重氮鎓六氟銻酸鹽、4-甲基苯基重氮鎓六氟磷酸鹽等芳香族重氮鎓鹽
(b)二苯基錪六氟銻酸鹽、二(4-甲基苯基)錪六氟磷酸鹽、二(4-第三丁基苯基)錪六氟磷酸鹽、甲苯基異丙苯基錪四(五氟苯基)硼酸鹽等芳香族錪鹽
(c)三苯基鋶六氟銻酸鹽、三(4-甲氧基苯基)鋶六氟磷酸鹽、二苯基-4-硫代苯氧基苯基鋶六氟銻酸鹽、二苯基-4-硫代苯氧基苯基鋶六氟磷酸鹽、4,4'-雙(二苯基二氫硫基)苯基硫醚-雙-六氟銻酸鹽、4,4'-雙(二苯基二氫硫基)苯基硫醚-雙-六氟磷酸鹽、4,4'-雙[二(β-羥基乙氧基)苯基二氫硫基]苯基硫醚-雙-六氟銻酸鹽、4,4'-雙[二(β-羥基乙氧基)苯基二氫硫基]苯基硫醚-雙-六氟磷酸鹽、4-[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二-(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鹽、4-[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二-(4-氟苯基)鋶六氟磷酸鹽、4-(2-氯-4-苯甲醯基苯硫基)苯基-二-(4-氟苯基)鋶六氟銻酸鹽等三芳基鋶鹽及二苯基-4-硫代苯氧基苯基鋶六氟銻酸鹽與4,4'-雙(二苯基二氫硫基)苯基硫醚-雙-六氟磷酸鹽之混合物等芳香族鋶鹽
又,作為其他較佳者,亦可列舉(η5-2,4-環戊二烯-1-基)[(1,2,3,4,5,6-η)-(1-甲基乙基)苯]-鐵-六氟磷酸鹽等芳茂鐵錯合物或三(乙醯丙酮)鋁、三(乙基丙酮乙酸酯)鋁、三(水楊醛)鋁等鋁錯合物與三苯基矽烷醇等矽烷醇類之混合物等。
該等之中,就實用方面及感光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芳香族錪鹽、芳香族鋶鹽、芳茂鐵錯合物。
作為上述熱聚合起始劑,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眾所周知者,例如可列舉苯甲醯過氧化物、2,4-二氯苯甲醯過氧化物、1,1-二(過氧化第三丁基)-3,3,5-三甲基環己烷、4,4-二(過氧化第三丁基)丁基戊酸酯、過氧化二異丙苯等過氧化物類;2,2'-偶氮雙異丁腈等偶氮化合物類;二硫化四甲基秋蘭姆等。
於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上述聚合起始劑(C)之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最佳為0.5~4質量%之範圍。若上述自由基起始劑(C)之含量超過10質量份,則有時層中產生析出物而變得不穩定。
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可進而包含除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以外之液晶化合物。再者,此處所述之液晶化合物中包含先前已知之液晶化合物及液晶類似化合物以及彼等之混合物。作為上述液晶化合物,可使用通常普遍使用之液晶化合物,作為該液晶化合物之具體例,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下述化合物1~29等。該等液晶化合物之含量係相對於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100質量份,較佳為1~200質量%,更佳為10~100質量%。
(式中,W1表示氫原子、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烷基、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烷氧基、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烯基、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烯氧基、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炔基、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炔氧基、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烷氧基烷基、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烷醯氧基或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烷氧基羰基,該等亦可經鹵素原子、氰基等取代,W2表示氰基、鹵素原子或由W1所表示之基,W3、W4及W5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氰基)。
又,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可使用增感劑。該增感劑係具有自近紅外吸收可見波長之光且將所吸收之光能量轉移至其他物質之作用者,可使用眾所周知者,例如可列舉安息香、苯乙酮等羰基化合物,過氧化苯甲醯等有機過氧化物、偶氮化合物、鹵化物、硫化合物、無機離子、9-氧硫、酚噻嗪、氯9-氧硫、氧蒽酮、蒽、二苯基蒽、紅螢烯等。添加該增感劑之情形時,於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其添加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更佳為0.1~3質量%之範圍內。
上述增感劑係根據上述有色材料(B)之吸收波長與增感劑之吸收波長之關係而選擇,較理想的是彼等之波長之差為100 nm以下者。通常,增感劑係選擇在較上述有色材料(B)之吸收波長更低波長側中具有吸收波長者。而且,於使用紫外區域中具有發光波長之光源之情形時,增感劑係選擇使用至少一種與上述有色材料(B)中之發光波長最短者相對應者。又,於使用可見區域中具有發光波長之光源或屋外光之情形時,通常逐個選擇使用至少一種與複數種上述有色材料(B)之各個相對應之增感劑。
本發明中所述之增感劑係吸收來自光源之全方向之光能量,並將該所吸收之光能量轉移至已配向之螢光物質,藉此將全方向之光能量有效轉換為偏光。因此,為了吸收全方向之光能量,較理想的是增感劑之配向性較小,較佳為即便經延伸等配向操作亦難以配向者。增感劑之量係相對於高分子膜材料整體,為0.005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較佳為0.05重量%以上且5重量%以下,最佳為0.1重量%以上且3重量%以下。若增感劑太少,則光能量之吸收量減小,又,若增感劑太多,則引起濃度消光而使光能量之利用效率下降。
將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利用於偏光膜或配向膜之原料、或印刷油墨及塗料、保護膜等用途之情形時,根據其目的,亦可於上述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添加金屬、金屬錯合物、蠟、界面活性劑、調平劑、觸變劑、膠化劑、多糖、紫外線吸收劑、紅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可塑劑、離子交換樹脂、氧化鈦等金屬氧化物、聚合抑制劑、保存穩定劑、交聯劑、液晶配向助劑、無機物及有機物等微粒子化物、聚合物等功能性化合物等任意成分。使該等任意成分在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合計為10質量%以下。
作為上述界面活性劑,較佳為具有分佈於空氣界面側之排除體積效果,且可獲得容易將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塗佈於支持基板等或者控制液晶相之配向等效果者,例如可列舉四級銨鹽、氧化烷基胺、聚胺衍生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縮合物、聚乙二醇及其酯、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硫酸銨、十二烷基硫酸胺類、烷基取代芳香族磺酸鹽、烷基磷酸鹽、全氟烷基磺酸鹽、全氟烷基羧酸鹽、全氟烷基環氧乙烷加成物、全氟烷基三甲基銨鹽等。界面活性劑之較佳之使用比例依賴於界面活性劑之種類、組合物之成分比等,於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較佳為0.001~5質量%之範圍內,更佳為0.01~1質量%之範圍內。
上述保存穩定劑係可賦予提高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之保存穩定性之效果。作為可使用之穩定劑,例如可列舉對苯二酚、對苯二酚單烷醚類、第三丁基鄰苯二酚類、鄰苯三酚類、苯硫酚類、硝基化合物類、2-萘基胺類、2-羥基萘類等。添加該等穩定劑之情形時,於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其添加量較佳為1質量%以下,尤其較佳為0.5質量%以下。
作為上述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眾所周知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對苯二酚、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2,6-二-第三丁基苯酚、三苯基亞磷酸酯、三烷基亞磷酸酯等。
作為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眾所周知之化合物,例如亦可為藉由水楊酸酯系化合物、苯并苯酚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或鎳錯鹽系化合物等而具有紫外線吸收能者。
上述微粒子化物係為調整光學(折射率)各向異性(△n)或者提高聚合膜之強度而可使用。作為微粒子化物之材質,可列舉無機物、有機物、金屬等,為防止凝聚,可較佳地利用0.001~0.1 μm之粒徑之微粒子化物,進而較佳為0.001~0.05 μm之粒徑。較佳為粒徑分佈鮮明者。於使用微粒子化物之情形時,於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其使用量較佳為0.1~30質量%之範圍內使用。
作為上述無機物,例如可列舉陶瓷、氟金雲母、氟四矽雲母、帶雲母、氟蛭石、氟鋰皂石、鋰皂石、皂石、矽鎂石、蒙脫石、膨潤石、高嶺石、鋅鋁蛇紋石、ZnO、TiO2、CeO2、Al2O3、Fe2O3、ZrO2、MgF2、SiO2、SrCO3、Ba(OH)2、Ca(OH)2、Ga(OH)3、Al(OH)3、Mg(OH)2、Zr(OH)4等。再者,碳酸鈣之針狀結晶等微粒子係具有光學各向異性,可藉由此類微粒子而調節聚合物之光學各向異性。作為上述有機物,例如可列舉奈米碳管、富勒烯、樹枝狀聚合物、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醯亞胺等。
作為上述聚合物,可控制聚合膜之電特性或配向性,上述溶劑中可較佳地使用可溶性之高分子化合物。作為上述高分子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聚醯胺、聚胺基甲酸酯、聚脲、聚環氧化物、聚酯、聚酯多元醇等。
作為上述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眾所周知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對苯二酚、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2,6-二-第三丁基苯酚、三苯基亞磷酸酯、三烷基亞磷酸酯等。
其次,對包含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之偏光發光性塗料,進行說明。再者,關於無特別說明之方面,適當應用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之說明。
偏光發光性塗料具有如下性質:塗佈於經配向處理之支持體或支持體上積層有配向膜者,進行乾燥後,供應熱及/或照射紫外線等而將作為塗料中之成分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之聚合物及有色材料(B)進行配向而加以固定化,藉此使偏光進行發光。
本發明之偏光發光性塗料係包含上述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具體而言作為必須成分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有色材料(B)、聚合起始劑(C)及視需要除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以外之液晶化合物等上述各種添加成分,進而視需要添加溶劑而將彼等溶解而成者,將其塗佈於經配向處理之支持體、支持體上積層有配向膜者或者形成於支持體上後進行轉印之配向膜,於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及有色材料(B)自發性地進行單軸配向時,供應熱而促進配向,照射紫外線等而使聚合性反應基進行反應,從而將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之聚合物及有色材料(B)之配向結構加以固定化,藉此可製造本發明之呈現偏光發光之積層物(偏光發光性積層物)。
上述配向結構係指沿固定方向排列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之聚合物及有色材料(B),且於面內光之穿透性上表示各向異性之狀態。該配向程度越高,由偏光發光性塗料所製造之積層物之偏光度越大。
作為上述支持體,並無特別限定,作為其較佳例,可列舉玻璃板、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板、聚碳酸酯板、聚醯亞胺板、聚醯胺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聚苯乙烯板、聚氯乙烯板、聚烯烴板、環烯烴聚合物板、聚四氟乙烯板、三乙醯纖維素板、降烯板、聚乙烯醇板、乙酸纖維素板、聚芳酯板、聚碸板、聚醚碸板、矽板、反射板、方解石板、石英板、玻璃板、紙、木材、金屬板等。
作為上述溶劑,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可溶解聚合性液晶組合物者,但就生產性之方面而言,高沸點之溶劑不佳,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酮、甲基戊基酮、二乙基酮、丙酮、甲基異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戊酮、環己酮、二丙酮醇等酮類;乙醚、二烷、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二甲醚等醚系溶劑;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甲氧基丁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等酯系溶劑;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正丁醚、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丁基溶纖劑等溶纖劑系溶劑;甲醇、乙醇、異或正丙醇、異或正丁醇、戊醇、第三丁醇、二丙酮醇、甘油、單乙炔、乙二醇、三乙二醇、己二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正丁基苯、二乙基苯、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均三甲苯、萘滿等芳香族烴系溶劑;己烷、庚烷、辛烷、環己烷等脂肪族烴系溶劑;松節油、D-檸檬烯、蒎烯等萜烯系烴油;礦油精、Swazol#310(Cosmo松山石油(股))、Solvesso#100(Exxon化學(股))等石蠟系溶劑;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化亞甲基等鹵化脂肪族烴系溶劑;氯苯等鹵化芳香族烴系溶劑;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等丙烯酸酯類、2,2,3,3-四氟丙醇等氟化醇類;卡必醇系溶劑、苯胺、三乙胺、吡啶、乙酸、乙腈、二硫化碳、γ-丁內酯、N,N-二甲基甲醯胺、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等,其中,酮類或溶纖劑系溶劑,尤其是甲基乙基酮、環己酮、四氫呋喃安全且溶解性優異,故較理想。該等溶劑可使用1種,或者用作2種以上之混合溶劑。
於不使用上述配向膜之情形時,作為控制分子配向之方法,可使用摩擦法、摩擦轉印法、水面顯影法、LB(Langmuir-Blodgett,朗繆爾-布洛傑特)法等眾所周知之方法。此外,亦可利用磁場、電場配向、剪切應力操作而進行配向。
本發明之偏光發光性塗料向上述支持體或配向膜上之塗敷可為加熱熔融方式,或者亦可作為溶解於溶劑之溶液進行塗敷。通常,作為溶解於溶劑之溶液進行塗敷。
作為塗佈於上述支持體或配向膜之方法,可使用眾所周知之方法,例如可使用簾幕式塗佈法、擠壓式塗佈法、輥式塗佈法、旋轉式塗佈法、浸漬式塗佈法、棒式塗佈法、噴霧式塗佈法、坡流塗佈法、刮刀式塗佈法、凹板印刷式塗佈法、印刷塗佈法等。
用以促進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及有色材料(B)之配向的加熱(加熱配向)之溫度通常在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之Cr(結晶相)/N(向列相)轉移溫度以上、N(向列相)/I(各向同性相)轉移溫度以下進行。若達到高溫,則擔心進行熱聚合而抑制配向,故而較佳為設為Cr/N之相轉移溫度+50℃以下。對於加熱配向之時間,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10秒~10分鐘左右之範圍。
配向結構之固定係藉由使本發明之偏光發光性塗料中所含之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A)之聚合性反應基進行反應使其硬化而進行。作為硬化手法,可利用使用熱或電磁波之眾所周知之方法而進行聚合,其中,較佳為利用活性能量線照射使其硬化。作為活性能量光線,可使用紫外線、可見光線、紅外線等或者電子線、X射線等電磁波,尤其較佳為紫外線或可見光線。較佳之波長範圍為150~500 nm。進而較佳之範圍為250~450 nm,最佳之範圍為300~400 nm。作為光源,可列舉低壓水銀燈(殺菌燈、螢光化學燈、黑光燈)、高壓放電燈(高壓水銀燈、金屬鹵素燈)、短弧放電燈(超高壓水銀燈、氙氣燈、水銀氙氣燈)等,但可較佳地使用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來自光源之光亦可直接照射至液晶組合物,亦可將利用濾光片所選擇之特定波長(或特定波長區域)照射至液晶組合物。較佳之照射能量密度為10~50000 mJ/cm2,進而較佳之範圍為10~20000 mJ/cm2。較佳之照度為0.1~5000 mW/cm2,進而較佳之照度為1~2000 mW/cm2。若曝光量較少,則聚合不充分,若曝光量較多,則急硬化,故而有引起黃變或劣化之虞。又,亦可一面施加磁場或電場,一面進行聚合。
作為上述配向膜,可採用先前眾所周知者,例如可使用支持體上形成包含聚醯亞胺、聚醯胺或聚乙烯醇等之薄膜,對其利用嫘縈布等進行摩擦處理之摩擦膜,斜向蒸鍍膜,對含有肉桂酸酯或偶氮苯等光交聯基之聚合物或者聚醯亞胺照射偏光紫外線之光配向膜、延伸膜等。
於不使用上述配向膜之情形時,作為控制分子配向之方法,可使用摩擦法、摩擦轉印法、水面顯影法、LB法等眾所周知之方法。此外,亦可利用磁場、電場配向、剪切應力操作而進行配向。
本發明之偏光發光性塗料向上述支持體或配向膜上之塗敷可為加熱熔融方式,或者亦可作為溶解於溶劑之溶液進行塗敷。通常,作為溶解於溶劑之溶液進行塗敷。
作為塗佈於上述支持體或配向膜之方法,可使用眾所周知之方法,例如可使用簾幕式塗佈法、擠壓式塗佈法、輥式塗佈法、旋轉式塗佈法、浸漬式塗佈法、棒式塗佈法、噴霧式塗佈法、坡流塗佈法、刮刀式塗佈法、凹板印刷式塗佈法、印刷塗佈法等。
其次,對本發明之呈現偏光發光之積層物,進行說明。再者,關於無特別說明之方面,適當應用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及偏光發光性塗料中之說明。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呈現偏光發光之積層物係藉由支持體上塗佈本發明之偏光發光性塗料所獲得者,且係包含將上述聚合性液晶組合物進行光聚合所獲得之聚合物者。
由塗佈於上述支持體之偏光發光性塗料所構成之膜之膜厚係根據積層物之用途等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自0.01~100 μm之範圍選擇。又,將上述膜複數個堆疊使用之情形時,膜厚亦較佳為上述範圍內。
本發明之呈現偏光發光之積層物係藉由自激發光源照射之特定波長之激發光而發射偏光發光者,作為激發光源,可使用紫外LED(Light-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燈、氙氣燈、短波長半導體雷射、氣體雷射、放電管、白熱燈、螢光燈、鹵素燈等,該等光源亦可將複數種組合。
本發明之呈現偏光發光之積層物係可應用於液晶顯示器中之選擇反射膜、增亮膜、光學各向異性膜、光學補償膜、相位差板、偏光子等;3D顯示器;高分子分散型液晶(PDLC(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Film,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電子紙;數位紙;液晶雷射;防偽用膜、標籤、薄片、板、卡、識別標記、識別標籤、識別標記物;條碼、資料碼、VeriCode、MaxiCode、QR碼(註冊商標)、CP碼等一維、二維、三維識別碼等偏光元件。
於上述偏光元件中,可使用用以提取特定波長之激發光之波長選擇濾光片;偏光板;光電二極體、光電子倍增管、CCD(charge-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裝置)等光檢測器;用以提高偏光發光之檢測感光度之光調變器等,亦可設置保護層。
其次,對本發明之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進行說明。再者,關於無特別說明之方面,適當應用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之說明。
本發明之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係由上述通式(IV')所表示之化合物,適當的是上述之由上述通式(IV)所表示之化合物之中,R5~R10中之至少1個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之化合物。
作為由上述通式(IV')所表示之本發明之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可列舉作為化合物B-1~B-52已例示者,但並不限制於該等化合物。
其次,對本發明之新穎香豆素衍生物,進行說明。再者,關於無特別說明之方面,適當應用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之說明。
本發明之新穎香豆素衍生物係由上述通式(VI')所表示之化合物,適當的是上述之由上述通式(VI)所表示之化合物之中,R111~R116中之至少1個為由上述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之化合物。
作為由上述通式(VI')所表示之本發明之新穎香豆素衍生物,可列舉作為化合物B-101~B-178已例示者,但並不限制於該等化合物。
其次,對本發明之新穎尼羅紅衍生物,進行說明。再者,關於無特別說明之方面,適當應用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之說明。
本發明之新穎尼羅紅衍生物係由上述通式(VII')所表示之化合物,適當的是上述之由上述通式(VII)所表示之化合物之中,R201~R206、R209及R210中之至少1個為由上述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之化合物。
作為由上述通式(VII')所表示之本發明之新穎尼羅紅衍生物,可列舉作為化合物B-201~B-225已例示者,但並不限制於該等化合物。
其次,對本發明之新穎蒽衍生物,進行說明。再者,關於無特別說明之方面,適當應用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中之說明。
本發明之新穎蒽衍生物係由上述通式(VIII')所表示之化合物,適當的是上述之由上述通式(VIII)所表示之化合物之中,R301~R312中之至少1個為由上述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之化合物。
作為由上述通式(VIII')所表示之本發明之新穎蒽衍生物,可列舉作為化合物B-301~B-312已例示者,但並不限制於該等化合物。
本發明之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新穎香豆素衍生物、新穎尼羅紅衍生物及新穎蒽衍生物係作為偏光發光性塗料中所使用之有色材料而應用於各種用途,此外應用於DVD-R(Digital Versatile Disc-Recordable,可記錄式數位化多功能光碟)等光學記錄層用色素,液晶顯示裝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電漿顯示面板(PDP,plasma display panel)、電致發光顯示器(ELD,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陰極管顯示裝置(CRT,cathode-ray tube)、螢光顯示管、電場放射型顯示器等圖像顯示裝置中之光學濾光片用色素,有機電致發光用發光色素、彩色碳粉、噴墨用油墨、塗料用色素、LED照明、電致發光照明、光電轉換元件用及銀鹽攝影用等分光增感色素,或者光反應系統之增感劑等。 實施例
以下,表示實施例等而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並未限定於該等實施例等。
於下述實施例1-1~1-2中,合成本發明之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B-33及B-35)。
於下述實施例1-3~1-9中,合成本發明之新穎香豆素衍生物(B-169~B-175)。
於下述實施例1-10~1-11中,合成本發明之新穎尼羅紅衍生物(B-221及B-222)。
於下述實施例1-12中,合成本發明之新穎蒽衍生物(B-308)。
於下述實施例2-1~2-22中,製備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偏光發光性塗料),製作本發明之呈現偏光發光之積層物(偏光發光性積層物)。
於下述比較例2-1~2-2中,製備比較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製作比較之積層物。
下述評價例1-1~1-22及比較評價例1-1~1-2係將上述偏光發光積層物與比較之積層物進行比較評價者。又,評價例2-1~2-3係對使用包含含有光學活性基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所製作之偏光發光性介質進行評價者。 [實施例1-1]化合物B-33之合成
依據以下所示之方法,合成化合物B-33。
即,向三口燒瓶內裝入甲磺醯氯(0.14 g,0.0012 mol)及四氫呋喃(THF,tetrahydrofuran)(4.29 g),並在氮氣環境下冷卻至-30℃為止。向該反應溶液,滴入下述[化71]所示之中間物1(300 mg,0.001 mol)及三乙胺(TEA,triethylamine)(0.12 g,0.012 mol)之THF(4.29 g)懸濁液。攪拌3小時後,添加TEA(0.12 g,0.0012 mol)、丙烯酸丁醇(0.14 g,0.001 mol),恢復常溫而進行徹夜攪拌。添加氯仿及水進行油水分離直至成為中性為止,餾去有機溶劑,利用矽膠管柱層析儀(顯影溶劑:氯仿)進行分離後,自甲醇進行晶析,獲得0.06 g之作為目標物之化合物B-33(產率14%)。目標物之鑑定係藉由1H-NMR分析而進行。將分析結果示於[表1]及[表2]。
[實施例1-2]化合物B-35之合成
依據以下所示之方法,合成化合物B-35。
即,向三口燒瓶內裝入甲磺醯氯(0.34 g,0.003 mol)及THF(6.18 g),並在氮氣環境下冷卻至-30℃為止。向該反應溶液,滴入下述[化72]所示之中間物2(0.73 g,0.0025 mol)及TEA(0.03 g,0.003 mol)之THF(6.18 g)溶液。進而添加TEA(0.03 g,0.003 mol)及N,N-二甲基胺基吡啶(DMAP,dimethylaminopyridine)(0.003 g)之THF(6.18 g)溶液後,添加下述[化73]所示之中間物3(0.86 g,0.0025 mol)之THF(6.18 g)溶液,恢復常溫而進行徹夜攪拌。添加氯仿及水進行油水分離,餾去有機溶劑,利用矽膠管柱層析儀(顯影溶劑:氯仿:正己烷=1:1)進行分離後,自甲醇進行晶析,獲得0.48 g之作為目標物之化合物B-35(產率31%)。目標物之鑑定係藉由1H-NMR分析而進行。將分析結果示於[表1]及[表2]。
[實施例1-3~1-9]化合物B-169~B-175之合成
依據以下所示之方法,合成化合物B-169。 <步驟1>
向300 ml四口燒瓶內,裝入水楊醛(2.93 g,0.024 mol)、苄氧基苯基乙酸(4.85 g,0.02 mol)、乙酸鈉(3.28 g,0.040 mol)及乙酸酐(26.27 g),並在130℃下加熱5小時。將其滴入氫氧化鈉水溶液,過濾所獲得之白色沈澱,並利用甲醇進行回流而洗淨後,過濾去除白色固體,獲得2.4 g之下述[化74]所示之中間物4(產率36.5%)。
<步驟2>
向300 ml四口燒瓶內,裝入步驟1中獲得之中間物4(2.17 g,0.066 mol)及苯甲醚(9.43 g),並滴入溶解有氯化鋁(0.44 g,0.033 mol)之苯甲醚溶液(1.57 g),在85℃下加熱1小時。添加氯仿及水,將有機層利用硫酸鎂進行乾燥後,餾去溶劑,並將所獲得之固體利用20 g之二乙醚洗淨後,在80℃下進行乾燥,獲得1.0 g之下述[化75]所示之中間物5(產率63.6%)。
<步驟3>
向300 ml四口燒瓶內,裝入甲磺醯氯(0.28 g,0.002 mol)及THF(4.1 g),進行氮取代而冷卻至-30℃為止。滴入TEA(0.24 g,0.0024 mol)及4-(6-丙烯醯氧基-己基-1-氧基)安息香酸(0.56 g,0.002 mol)之THF(4.1 g)溶液,並在0℃下攪拌2小時。進而添加TEA(0.24 g,0.0024 mol)與DMAP(0.002 g)之THF(4.1 g)溶液後,添加步驟2中獲得之中間物5(0.48 g,0.002 mol),恢復常溫而徹夜攪拌。萃取有機層,餾去溶劑後,利用矽膠管柱層析儀(顯影溶劑:氯仿)進行分離。自氯仿/甲醇系進行晶析,在常溫減壓下進行乾燥,獲得0.74 g之作為目標物之化合物B-169(產率72.2%)。
化合物B-170~B-175亦依據B-169之合成方法進行合成。所獲得之化合物之鑑定係藉由1H-NMR分析而進行。將結果示於[表1]及[表2]。 [實施例1-10~1-11]化合物B-221~B-222之合成
依據以下所示之方法,合成化合物B-221。 <步驟1>
向300 ml四口燒瓶內,裝入二乙基胺基亞硝基苯酚鹽酸鹽(1.15 g,0.05 mol)、1,7-二羥基萘(0.80 g,0.05 mol)及二甲基甲醯胺(DMF,dimethylformamide)(6.69 g),並在150℃下加熱3小時。將其滴入氯化鈉10%水溶液250 g,過濾所獲得之紅色沈澱,並利用丙酮進行回流而洗淨後,過濾去除紅色固體,獲得0.65 g之下述[化76]所示之中間物6(產率38.9%)。
<步驟2>
向300 ml四口燒瓶內,裝入甲磺醯氯(0.25 g,0.0022 mol)及THF 4.38 g,並在氮氣環境下,在-30℃下滴入TEA(0.22 g,0.0022 mol)及4-(6-丙烯醯氧基-己基-1-氧基)安息香酸(0.53 g,0.0018 mol)之THF 4.38 g溶液,在0℃下攪拌2小時。進而添加TEA(0.22 g,0.0022 mol)及DMAP 0.002 g之THF 4.38 g溶液後,添加步驟1中獲得之中間物6(0.60 g,0.0018 mol),常溫下徹夜攪拌。萃取有機層,餾去溶劑後,利用矽膠管柱層析儀(顯影溶劑:氯仿:乙酸乙酯=20:1)進行分離。自甲醇進行晶析,在40℃減壓下進行乾燥,獲得0.77 g之作為目標物之化合物B-221(產率70.3%)。
化合物B-222亦依據B-221之合成方法進行合成。所獲得之化合物之鑑定係藉由1H-NMR分析而進行。將結果示於[表1]及[表2]。 [實施例1-12]化合物B-308之合成
依據以下所示之方法,合成化合物B-308。 <步驟1>
向300 ml四口燒瓶內,裝入9,10-二溴蒽(0.84 g,0.0025 mol)、磷酸鉀(2.12 g,0.005 mol)、四(三苯基膦)鈀(0)(0.29 g,0.000025 mol)及硼酸頻哪酯(1.21 g,0.0055 mol),在氬氣環境下添加DMF 4.53 g,在80℃下加熱5小時,110℃下加熱2小時。裝入氯仿、水及鹽酸,將水層設為酸性後進行油水分離,自丙酮進行晶析,過濾去除所獲得之白色固體,獲得0.63 g之9,10-雙(4-羥基苯基)蒽(產率69.5%)。 <步驟2>
向300 ml四口燒瓶內,裝入甲磺醯氯(0.22 g,0.00192 mol)及THF 7.29 g,並在氮氣環境下,在-30℃下滴入TEA(0.19 g,0.00192 mol)及4-(6-丙烯醯氧基-己基-1-氧基)安息香酸(0.47 g,0.0016 mol)之THF 7.29 g溶液,在0℃下攪拌2小時。進而添加TEA(0.19 g,0.00192 mol)及DMAP 0.002 g之THF 7.29 g溶液後,添加步驟1中獲得之9,10-雙(4-羥基苯基)蒽(0.29 g,0.0008 mol),常溫下徹夜攪拌。萃取有機層,餾去溶劑後,利用矽膠管柱層析儀(顯影溶劑:氯仿)進行分離。自氯仿/甲醇進行晶析,在40℃減壓下進行乾燥,獲得0.41 g之白色固體(產率56.3%)。
所獲得之白色固體為化合物B-308之情況係藉由1H-NMR分析而進行。將結果示於[表1]及[表2]。

[實施例2-1~2-22及比較例1-1、1-2]本發明或比較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之製備及本發明之偏光發光性積層物及比較之積層物之製作
依據下述順序[1]聚合性液晶組合物溶液之製備、[2]對基板之塗佈及硬化,由本發明或比較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分別製作本發明之偏光發光積層物及比較之積層物。 [1]聚合性液晶組合物溶液之製備
依據下述[表3]所揭示之調配,添加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有色材料(色素化合物)(B)、聚合起始劑(C)及溶劑,進而添加Surflon S-242(AGC SEIMI CHEMICAL公司製造)作為調平劑,照射超音波10分鐘而完全溶解後,利用0.45 μm過濾器實施過濾處理,藉此製備本發明或比較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溶液。 [2]對基板之塗佈及硬化
將上述[1]中製備之本發明或比較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溶液,利用旋轉式塗佈機(1200 rpm×10秒)塗敷於塗佈有聚醯亞胺且實施有摩擦之玻璃基板上。塗敷係以膜厚成為約1~3 μm之方式,調整旋轉式塗佈機之轉速及時間而實施。塗敷後,使用加熱板,在100℃下乾燥1分鐘後,在室溫下冷卻1~10分鐘,接著使用高壓水銀燈照射相當於300 mJ/cm2之光而使塗敷膜進行硬化,獲得本發明之偏光發光性積層物及比較之積層物。 [評價例1-1~1-22及比較評價例1-1~1-2]
關於上述實施例2-1~2-22中獲得之偏光發光性介質及比較例2-1~2-2中獲得之比較之介質,於玻璃基板之摩擦方向與介質所形成之角度為0°時(0°)及玻璃基板之摩擦方向與介質所形成之角度為90°時(90°)測定UV吸收光譜及螢光光譜,並根據下述式求得吸收偏光度及偏光發光率。將該等結果示於[表3A]及[表3B]。再者,吸收偏光度及偏光發光率之值越大,偏光發光越大而較佳。
<式>
吸收偏光度=[(0°吸光度*1-90°吸光度*2)/0°吸光度]×100
偏光發光率=[(0°螢光強度*3-90°螢光強度*4)/0°螢光強度]×100
*1:0°之UV吸收光譜中之表示λmax之波長下之吸光度
*2:90°之UV吸收光譜中之*1之波長下之吸光度
*3:0°之螢光光譜中表示λmax之波長下之螢光強度
*4:90°之螢光光譜中之*3之波長下之螢光強度
[評價例2-1~2-3]
依據下述[表4]所揭示之調配,混合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有色材料(色素化合物)(B)、聚合起始劑(C)及溶劑,進而混合Surflon S-242(AGC SEIMI CHEMICAL公司製造)作為調平劑,以與實施例2-1~2-22相同之方式製備聚合性液晶組合物溶液,利用下述方法測定選擇反射波長及反射率。 <選擇反射波長測定>
使用安裝有5°正反射附屬裝置之分光光度計(日立高新技術(股)製造;U-3010型),在25℃、波長800~400 nm之範圍內實施反射率測定,測定選擇反射中心波長(λ)。
根據上述[表3A]及[表3B]之結果,可確認使用包含本發明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之偏光發光性塗料的積層物係直線偏光發光。尤其是,若使用本發明之新穎萘內醯胺衍生物(B-1)、新穎香豆素衍生物(B-2)、新穎尼羅紅衍生物(B-3)、新穎蒽衍生物(B-4)作為有色材料(色素化合物)(B),則可確認發射偏光度特別高之偏光發光。又,根據上述[表4]之結果,於使用含有光學活性基之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之情形時,在特定波長下選擇反射相同,可確認圓偏光發光。
权利要求:
Claims (20)
[1] 一種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其包含含有聚合性官能基之液晶化合物之至少一種(A)、有色材料之至少一種(B)及聚合起始劑(C)。
[2] 如請求項1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其中作為上述(A)成分之含有聚合性官能基之液晶化合物為由下述通式(I)所表示之液晶化合物: (式中,環A1、A2、A3及A4分別獨立地表示苯環、環己烷環、環己烯環、萘環、蒽環、菲環、十氫萘環、四氫萘環或具有光學活性之配位基,S1及S2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S1及S2所表示之伸烷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亦可具有分支,由S1及S2所表示之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中斷,Z1、Z2、Z3、Z4及Z5分別獨立地表示直接鍵結、-L1-、-O-CO-、-CO-O-、-L1O-、-OL1-、-L1O-CO-、-L1CO-O-、-L1O-CO-O-、-O-COL1-、-CO-OL1-、-O-CO-OL1-、-CO-CH=CH-、-CH=CH-CO-、-CH=CH-COO-、-CH=CH-OCO-、-COO-CH=CH-、-OCO-CH=CH-或-CH2=N-N=CH2-,L1表示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L1所表示之伸烷基亦可被-O-、-CH=CH-或-C≡C-中斷,Y1、Y2、Y3及Y4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鹵素原子或氰基,由Y1、Y2、Y3及Y4所表示之烷基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由Y1、Y2、Y3及Y4所表示之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或-CO-中斷,a、b、c及d分別獨立為0~8,f、g及h分別獨立為0或1,j及k分別獨立為0、1或2,j+k≧2,G1及G2分別獨立地表示選自由下述式(1)~(4)所表示之群中之取代基); (式(1)中,M1表示氫原子、甲基或鹵素原子,式(2)中,R1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3)中,R2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4)中,R3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
[3] 如請求項1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其中作為上述(B)成分之有色材料為螢光性染料。
[4] 如請求項1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其中作為上述(B)成分之有色材料為具有發光部分及液晶原基結構之螢光性染料。
[5] 如請求項1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其中作為上述(B)成分之有色材料為萘內醯胺衍生物。
[6] 如請求項5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其中上述萘內醯胺衍生物為由下述通式(IV)所表示之萘內醯胺衍生物: (式中,X1表示氧原子及硫原子,R5~R10及D1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下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式中,環A5、A6、A7及A8分別獨立地表示苯環、環己烷環、環己烯環、萘環、十氫萘環或四氫萘環,S3表示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S3所表示之伸烷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且亦可被-O-中斷,Z6、Z7、Z8、Z9及Z10分別獨立地表示直接鍵結、-L2-、-O-CO-、-CO-O-、-L2O-、-OL2-、-L2O-CO-、-L2CO-O-、-L2O-CO-O-、-O-COL2-、-CO-OL2-、-O-CO-OL2-、-CO-CH=CH-、-CH=CH-CO-、-CH=CH-COO-、-COO-CH=CH-、-OCO-CH=CH-或-CH2=N-N=CH2-,L2表示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L2所表示之伸烷基亦可被-O-、-CH=CH-或-C≡C-中斷,Y5、Y6、Y7及Y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鹵素原子或氰基,由上述Y5、Y6、Y7及Y8所表示之烷基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上述Y5、Y6、Y7及Y8中之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或-CO-中斷,m、n、p及q分別獨立為0~8,s、t及u分別獨立為0或1,r為1或2,G3表示選自由下述式(5)~(14)所表示之群中之取代基); (式(5)中,M2表示氫原子、甲基或鹵素原子,式(6)中,R11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7)中,R12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8)中,R13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9)中,R14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11)中,Z11表示亞甲基、-O-或-CO-)。
[7] 如請求項1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其中作為上述(B)成分之有色材料為香豆素衍生物。
[8] 如請求項7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其中上述香豆素衍生物為由下述通式(VI)所表示之香豆素衍生物: (式中,X111為氮原子或CR116,R111~R11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上述R111~R116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111~R116所表示之芳基與香豆素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H=CH-或-C≡C-,於上述R111~R116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111~R116中之任意一個為-NRR'之情形時,相鄰之R111~R116之任一個與R或R'亦可分別一起形成環,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9] 如請求項1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其中作為上述(B)成分之有色材料為尼羅紅衍生物。
[10] 如請求項9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其中上述尼羅紅衍生物為由下述通式(VII)所表示之尼羅紅衍生物: (式中,R201~R206、R209及R210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上述R201~R206、R209及R210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201~R206、R209及R210所表示之芳基與尼羅紅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H=CH-或-C≡C-,於上述R201~R206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201~R206中之任意一個為-NRR'之情形時,相鄰之R201~R206之任一個與R或R'亦可分別一起形成環,R207及R20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10之烷基,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11] 如請求項1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其中作為上述(B)成分之有色材料為蒽衍生物。
[12] 如請求項11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其中上述蒽衍生物為由下述通式(VIII)所表示之蒽衍生物: (式中,R301~R310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或由下述通式(IX)所表示之取代基,R301~R310中之至少一個為由下述通式(IX)所表示之取代基,由上述R301~R310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301~R310所表示之芳基與蒽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H=CH-或-C≡C-,於上述R301~R310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301~R310中之任意一個為-NRR'之情形時,相鄰之R301~R310之任一個與R或R'亦可分別一起形成環,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 (式中,Z301表示單鍵、碳原子數1~4之伸烷基、-O-、-S-、-SO2-、-CO-、-OCO-、-COO-、-CH=CH-或-C≡C-,R311~R315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
[13] 一種偏光發光性塗料,其包含如請求項1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
[14] 一種積層物,其係藉由在支持體上塗佈如請求項13之偏光發光性塗料而獲得且呈現偏光發光。
[15] 一種積層物,其包含將如請求項1之聚合性液晶組合物進行光聚合所獲得之聚合物且呈現偏光發光。
[16] 一種偏光元件,其使用如請求項14之積層物。
[17] 一種萘內醯胺衍生物,其係由下述通式(IV')所表示者: (式中,X1'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R5'~R10'及D1'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或由下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5'~R10'及D1'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其中,R5'~R10'中之至少1個表示由下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 (式中,環A5'、A6'、A7'及A8'分別獨立地表示苯環、環己烷環、環己烯環、萘環、十氫萘環或四氫萘環,S3'表示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S3'所表示之伸烷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亦可具有分支,由S3'所表示之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中斷,Z6'、Z7'、Z8'、Z9'及Z10'分別獨立地表示直接鍵結、-L2'-、-O-CO-、-CO-O-、-L2'O-、-OL2'-、-L2'O-CO-、-L2'CO-O-、-L2'O-CO-O-、-O-COL2'-、-CO-OL2'-、-O-CO-OL2'-、-CO-CH=CH-、-CH=CH-CO-、-CH=CH-COO-、-CH=CH-OCO-、-COO-CH=CH-、-OCO-CH=CH-或-CH2=N-N=CH2-,L2'表示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L2'所表示之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CH=CH-或-C≡C-中斷,Y5'、Y6'、Y7'及Y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鹵素原子或氰基,由Y5'、Y6'、Y7'及Y8'所表示之烷基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由Y5'、Y6'、Y7'及Y8'所表示之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或-CO-中斷,m'、n'、p'及q'分別獨立為0~8,s'、t'及u'分別獨立為0或1,r'為1或2,G3'表示由下述式(5')~(14')之任一個所表示之取代基); (式(5')中,M2'表示氫原子、甲基或鹵素原子,式(6')中,R11'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7')中,R12'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8')中,R13'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9')中,R14'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11')中,Z11'表示亞甲基、氧原子或-CO-)。
[18] 一種香豆素衍生物,其係由下述通式(VI')所表示者: (式中,X111'為氮原子或CR116',R111'~R11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R111'~R116'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111'~R116'所表示之芳基與香豆素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H=CH-或-C≡C-,於R111'~R116'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111'~R116'中之任意一個為-NR"R'''之情形時,相鄰之R111'~R116'之任一個亦可與R"或R'''分別一起形成環,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其中,R111'~R116'中之至少1個表示由下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 (式中,環A5'、A6'、A7'及A8'分別獨立地表示苯環、環己烷環、環己烯環、萘環、十氫萘環或四氫萘環,S3'表示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S3'所表示之伸烷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亦可具有分支,由S3'所表示之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中斷,Z6'、Z7'、Z8'、Z9'及Z10'分別獨立地表示直接鍵結、-L2'-、-O-CO-、-CO-O-、-L2'O-、-OL2'-、-L2'O-CO-、-L2'CO-O-、-L2'O-CO-O-、-O-COL2'-、-CO-OL2'-、-O-CO-OL2'-、-CO-CH=CH-、-CH=CH-CO-、-CH=CH-COO-、-CH=CH-OCO-、-COO-CH=CH-、-OCO-CH=CH-或-CH2=N-N=CH2-,L2'表示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L2'所表示之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CH=CH-或-C≡C-中斷,Y5'、Y6'、Y7'及Y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鹵素原子或氰基,由Y5'、Y6'、Y7'及Y8'所表示之烷基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由Y5'、Y6'、Y7'及Y8'所表示之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或-CO-中斷,m'、n'、p'及q'分別獨立為0~8,s'、t'及u'分別獨立為0或1,r'為1或2,G3'表示由下述式(5')~(14')之任一個所表示之取代基); (式(5')中,M2'表示氫原子、甲基或鹵素原子,式(6')中,R11'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7')中,R12'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8')中,R13'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9')中,R14'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11')中,Z11'表示亞甲基、氧原子或-CO-)。
[19] 一種尼羅紅衍生物,其係由下述通式(VII')所表示者: (式中,R201'~R206'、R209'及R210'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由R201'~R206'、R209'及R210'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201'~R206'、R209'及R210'所表示之芳基與尼羅紅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H=CH-或-C≡C-,於R201'~R206'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201'~R206'中之任意一個為-NR"R'''之情形時,相鄰之R201'~R206'之任一個與R"或R'''亦可分別一起形成環,R207'及R20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10之烷基,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其中,R201'~R206'、R209'及R210'中之至少1個表示由下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 (式中,環A5'、A6'、A7'及A8'分別獨立地表示苯環、環己烷環、環己烯環、萘環、十氫萘環或四氫萘環,S3'表示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S3'所表示之伸烷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亦可具有分支,由S3'所表示之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中斷,Z6'、Z7'、Z8'、Z9'及Z10'分別獨立地表示直接鍵結、-L2'-、-O-CO-、-CO-O-、-L2'O-、-OL2'-、-L2'O-CO-、-L2'CO-O-、-L2'O-CO-O-、-O-COL2'-、-CO-OL2'-、-O-CO-OL2'-、-CO-CH=CH-、-CH=CH-CO-、-CH=CH-COO-、-CH=CH-OCO-、-COO-CH=CH-、-OCO-CH=CH-或-CH2=N-N=CH2-,L2'表示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L2'所表示之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CH=CH-或-C≡C-中斷,Y5'、Y6'、Y7'及Y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鹵素原子或氰基,由Y5'、Y6'、Y7'及Y8'所表示之烷基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由Y5'、Y6'、Y7'及Y8'所表示之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或-CO-中斷,m'、n'、p'及q'分別獨立為0~8,s'、t'及u'分別獨立為0或1,r'為1或2,G3'表示由下述式(5')~(14')之任一個所表示之取代基); (式(5')中,M2'表示氫原子、甲基或鹵素原子,式(6')中,R11'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7')中,R12'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8')中,R13'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9')中,R14'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11')中,Z11'表示亞甲基、氧原子或-CO-)。
[20] 一種蒽衍生物,其係由下述通式(VIII')所表示者: (式中,R301'~R310'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或由下述通式(IX')所表示之取代基,R301'~R310'中之至少一個為由下述式(IX')所表示之取代基,由R301'~R310'所表示之烷基及芳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R301'~R310'所表示之芳基與蒽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H=CH-或-C≡C-,於R301'~R310'中之相鄰者彼此或者R301'~R310'中之任意一個為-NR"R'''之情形時,相鄰之R301'~R310'之任一個與R"或R'''亦可分別一起形成環,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由R"及R'''所表示之烷基中之亞甲基以及由上述R"及R'''所表示之芳基與萘內醯胺結構之鍵結亦可被-O-、-S-、-SO2-、-CO-、-OCO-或-COO-中斷,上述亞甲基中之連續之亞甲基亦可表示-C=C-或-C≡C-;其中,R301'~R310'中之至少1個表示由下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 (式中,環A5'、A6'、A7'及A8'分別獨立地表示苯環、環己烷環、環己烯環、萘環、十氫萘環或四氫萘環,S3'表示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S3'所表示之伸烷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亦可具有分支,由S3'所表示之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中斷,Z6'、Z7'、Z8'、Z9'及Z10'分別獨立地表示直接鍵結、-L2'-、-O-CO-、-CO-O-、-L2'O-、-OL2'-、-L2'O-CO-、-L2'CO-O-、-L2'O-CO-O-、-O-COL2'-、-CO-OL2'-、-O-CO-OL2'-、-CO-CH=CH-、-CH=CH-CO-、-CH=CH-COO-、-CH=CH-OCO-、-COO-CH=CH-、-OCO-CH=CH-或-CH2=N-N=CH2-,L2'表示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亦可具有分支之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由L2'所表示之伸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CH=CH-或-C≡C-中斷,Y5'、Y6'、Y7'及Y8'分別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鹵素原子或氰基,由Y5'、Y6'、Y7'及Y8'所表示之烷基之氫原子亦可經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由Y5'、Y6'、Y7'及Y8'所表示之烷基之亞甲基亦可被-O-或-CO-中斷,m'、n'、p'及q'分別獨立為0~8,s'、t'及u'分別獨立為0或1,r'為1或2,G3'表示由下述式(5')~(14')之任一個所表示之取代基); (式(5')中,M2'表示氫原子、甲基或鹵素原子,式(6')中,R11'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7')中,R12'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8')中,R13'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9')中,R14'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式(11')中,Z11'表示亞甲基、氧原子或-CO-); (式中,Z301'表示單鍵、碳原子數1~4之伸烷基、-O-、-S-、-SO2-、-CO-、-OCO-或-COO-、-CH=CH-或-C≡C-,R311'~R315'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醛基、羧基、羥基、-NR"R'''、有機矽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2~30之雜環基或由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取代基,R"及R'''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可經取代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86792B|2017-06-11|Polymerizable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s, polarized luminescent coatings, novel naphthalene lactam derivatives, novel coumarin derivatives, novel Nile red derivatives and novel anthracene derivatives
JP6617216B2|2019-12-11|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490200B|2015-07-01|A trifunctional | acrylate compound and a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JP5638347B2|2014-12-10|新規重合性液晶化合物、及び該重合性液晶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重合性液晶組成物
TWI731013B|2021-06-21|相位差薄膜
TWI521278B|2016-02-11|相位差板、具有相位差板之顯示裝置及相位差板之製造方法
JP2010241919A|2010-10-28|組成物、フィルム及び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795223B2|2020-12-02|含窒素環化合物、これを含む色変換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616963B2|2019-12-04|着色組成物、光吸収異方性膜、積層体、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化合物
TWI644172B|2018-12-11|著色樹脂組合物、彩色濾光器、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el顯示裝置
TWI411600B|2013-10-11|A polymerizable optically active compound and a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polymerizable optically active compound
JPWO2012002140A1|2013-08-22|新規重合性液晶化合物、及び該重合性液晶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重合性液晶組成物
TWI701320B|2020-08-11|液晶組成物
JP6432313B2|2018-12-05|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09102245A|2009-05-14|重合性化合物及び重合性組成物
JP4999574B2|2012-08-15|重合性組成物及び重合体
JP5767619B2|2015-08-19|液晶組成物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キラル剤
JP6891381B2|2021-06-18|化合物、これを含む色変換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10520769B|2021-12-03|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层叠体
JP2021018406A|2021-02-15|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4127232A|2022-03-01|组合物、膜、层叠体及显示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6027962B2|2016-11-16|
EP2695930A4|2014-11-19|
JPWO2012132936A1|2014-07-28|
EP2695930A1|2014-02-12|
KR20140048850A|2014-04-24|
EP2695930B1|2019-09-11|
TWI586792B|2017-06-11|
CN103403127A|2013-11-20|
WO2012132936A1|2012-10-04|
US9475991B2|2016-10-25|
KR102007652B1|2019-08-06|
US20130334461A1|2013-12-19|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CH670096A5|1986-11-11|1989-05-12|Ciba Geigy Ag||
EP0591809A3|1992-10-09|1994-08-03|Bayer Ag||
JPH0820614A|1994-07-07|1996-01-23|Chisso Corp|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GB9614261D0|1996-07-06|1996-09-04|Secr Defence|A covert mark and security marking system|
DE69824173T2|1997-05-09|2005-06-23|Rolic Ag|Optisches bauelement|
JPH10321371A|1997-05-20|1998-12-04|Asahi Glass Co Ltd|新規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応用|
JPH11130817A|1997-08-28|1999-05-18|Junji Kido|ビニル系重合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H1174077A|1997-08-28|1999-03-16|Junji Kido|ビニル系重合体を用いた積層型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3791732B2|1998-09-11|2006-06-28|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ツセンス素子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ツセンス素子|
EP1256602A1|2001-05-08|2002-11-13|Rolic AG|Dichroic mixture|
JP4121075B2|2002-12-05|2008-07-16|日東電工株式会社|重合性液晶化合物、液晶性組成物、コレステリック液晶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7632906B2|2003-07-16|2009-12-15|Rolic Ag|Polymerizable copolymers for alignment layers|
JP2005100782A|2003-09-24|2005-04-14|Tdk Corp|有機el素子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4676214B2|2004-02-10|2011-04-27|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液晶表示素子|
JP2006143862A|2004-11-18|2006-06-08|Nippon Oil Corp|重合性液晶組成物およびこの組成物を用いた液晶フィルム|
AU2006214859B2|2005-02-16|2011-10-06|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Luminescent multilayer system and utilisation thereof|
CN100565300C|2005-05-19|2009-12-02|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液晶显示元件|
JP2007119415A|2005-10-31|2007-05-17|Adeka Corp|縮合環を有する重合性液晶化合物並びに該重合性液晶化合物の単独重合物及び共重合物|
JP2007297606A|2006-03-31|2007-11-15|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紫外線硬化性組成物、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8129483A|2006-11-24|2008-06-05|Nitto Denko Corp|色純度向上シート、光学装置、画像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太陽電池|
DE112007002796T5|2006-11-24|2009-10-15|Lg Chem, Ltd.|Dichromatischer Farbstoff für Farbfilter, Zusammensetzung, die denselben enthält, für Farbfilter und Farbfilteranordnung, die daraus hergestellt ist|
JP5224835B2|2007-02-09|2013-07-03|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有機el素子の評価方法|
JP2009249586A|2008-04-10|2009-10-29|Sumitomo Chemical Co Ltd|重合性化合物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US8562863B2|2008-09-11|2013-10-22|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Cholesteric glassy liquid crystals with hybrid chiral-nematic mesogens|
DE102009043436A1|2008-10-29|2010-05-06|Merck Patent Gmbh|Flüssigkristallanzeige|
KR101717398B1|2008-11-24|2017-03-16|바스프 에스이|광경화성 중합체 유전체 및 이의 제조 및 이용 방법|
JP2010150425A|2008-12-25|2010-07-08|Idemitsu Kosan Co Ltd|新規重合性単量体とその重合体、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デバイス用材料、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11010537A1|2009-07-23|2011-01-27|株式会社Adeka|光学フィルタ|
DE102011013006A1|2010-03-23|2011-09-29|Merck Patent Gmbh|Flüssigkristalline Verbindungen und flüssigkristalline Medien|US10203536B2|2014-06-05|2019-02-12|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hoto-tunable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for their fabrication and use|
KR20170105012A|2015-01-16|2017-09-18|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중합성 조성물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광학 이방체|
KR20180118133A|2016-03-08|2018-10-30|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액정성 조성물, 액정 경화층 및 그 액정 경화층의 제조 방법|
US10344213B2|2016-07-22|2019-07-09|Samsung Display Co., Ltd.|Reactive mesogen and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e same|
TW201904929A|2017-06-28|2019-02-01|日商迪愛生股份有限公司|活性酯組成物及半導體密封材料|
WO2019210190A2|2018-04-26|2019-10-31|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Nile red derivatives for improved ratiometric imaging for nerve-specific contrast|
法律状态:
2019-03-1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075698||2011-03-30||
JP2011268370||2011-12-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