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發明,目的為提供一種難以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再者不易將顏色染於其他個別包裝產品,且可放入袋子、口袋等簡易地攜帶之個別包裝產品。本發明之個別包裝產品,具備有以下的構成。本發明是利用包裝薄片把在非肌膚抵接面具備有黏著部的吸收性物品予以包裝起來的個別包裝產品,其特徵為:上述個別包裝產品,是藉由使上述黏著部夾於其間地將上述吸收性物品固定於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並且,使上述吸收性物品成為內側地將上述包裝薄片予以折疊而形成;上述包裝薄片於上述內面,具備有具有剝離性的著色部,並可藉由目視而從上述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上述著色部,但不能藉由目視而從上述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上述吸收性物品。
公开号:TW201302172A
申请号:TW101109675
申请日:2012-03-21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Akira Hashino;Yuki Noda;Shinpei Komatsu;Hideyuki Kinoshita
申请人:Uni Charm Corp;
IPC主号:A61F13-00
专利说明:
個別包裝製品
本揭示,係關於在非肌膚抵接面具備有黏著部的吸收性物品,藉由包裝薄片被包裝起來的個別包裝產品。
生理用衛生棉、三角褲棉墊、紙尿褲等的吸收性物品,已知有每個逐一藉包裝用薄片被包裝起來的個別包裝產品。藉由將吸收性物品予以個別包裝化,可將裡面的吸收性物品每個逐一、簡易且衛生地攜帶。
於上述個別包裝產品,因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透明看見在裡面的吸收性物品,或是被分辨出吸收性物品個別包裝在裡面的情形很多,故為了不讓他人知道自己在生理期,很多都是將上述個別包裝產品,再放入化妝包等然後收於袋子內等。
因此,於個別包裝產品,以不能一眼就可分辨裡面收納有吸收性物品較為理想。
又,作為上述個別包裝產品,開發了更加薄型的個別包裝產品,市售亦有可俐落地收到袋子、口袋等,而輕鬆攜帶者。
於上述薄型的個別包裝產品,為了作成被人一看不會被分辨出裡面是收納吸收性物品,亦有在個別包裝產品的外表面整體塗層以著色材料者。但,若用著色材料將個別包裝產品的外表面予以塗層時,有可能會因製造時生產帶等的摩擦、販賣時個別包裝產品彼此的摩擦、於購入後口袋內之摩擦等,而產生著色材料的色彩移染到其他物品之染色等的問題。
於個別包裝產品,作為在包裝薄片的外表面以外施有著色之例,可舉專利文獻1~4。於專利文獻1~3,記載有剝離層施有著色之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產品,而於專利文獻4,記載有於背面薄片印刷有圖案之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產品。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322882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223757號
[專利文獻3]日本發明專利第3617552號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3-199786號
然而,因專利文獻1~4所記載的個別包裝產品,沒有施以隱藏個別包裝產品內的吸收性物品的著色,故可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裡面的吸收性物品,為了不讓他人看見,必須再放入化妝包等,然後再收納於袋子等。
因此,本揭示,目的為提供一種難以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再者不易將顏色染於其他的個別包裝產品,且可放入袋子、口袋等簡易地攜帶之個別包裝產品。
本揭示者群,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經銳意檢討之結果,發現:利用包裝薄片把在非肌膚抵接面具備有黏著部的吸收性物品予以包裝起來的個別包裝產品,其特徵為:上述個別包裝產品,是藉由使上述黏著部夾於其間地將上述吸收性物品固定於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並且,使上述吸收性物品成為內側地將上述包裝薄片予以折疊而形成;上述包裝薄片於上述內面,具備有具有剝離性的著色部,並可藉由目視而從上述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上述著色部,但不能藉由目視而從上述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上述吸收性物品,藉此,可解決上述課題。
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難以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再者不易將顏色染於其他的個別包裝產品,且可放入袋子、口袋等簡易地攜帶。
關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詳細說明於下。
第1圖,為本揭示之個別包裝產品的實施形態之一的展開圖,且為從吸收性物品側觀察之圖。
顯示於第1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包含有:作為生理用衛生棉的吸收性物品2、及將吸收性物品2包裝起來之包裝薄片7,以及突片11。吸收性物品2,具備有:吸收體4,及非肌膚抵接面6的黏著部3。個別包裝產品1,係藉由將吸收性物品2,中間夾著黏著部3,固定於包裝薄片7的內面8,並且,將包裝薄片7,使吸收性物品2成為內側地折疊而形成。
顯示於第1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具備有朝向吸收性物品2的長邊方向延伸之共計6條的黏著部3,2條以與吸收體4重複之方式配置,2條配置於吸收性物品2之除去側翼的本體的側緣部,然後2條配置於吸收性物品2的側翼。
又,上述黏著部的位置,僅為一例,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之其他實施形態,只要吸收性物品可固定於使用者的內褲,則黏著部的位置,並無特別限制。
包裝薄片7,於其內面8,具備有:具剝離性的第1著色部10。又,於第1圖,亦顯示有吸收性物品的肌膚抵接面5,及包裝薄片7的外表面9。
又,於本專利說明書,為了將「包裝薄片的內面的著色部」,與其他著色部作區別,亦有稱為「第1著色部」之場合。
又,顯示於第1圖之a-a、b-b、c-c及d-d,為個別包裝產品1的折疊線。
又,於附圖,包裝薄片7的第1著色部10,及後述之第2著色部及第3著色部的點的密度,為表示顏色的濃度。
第2圖,為顯示位於第1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的X-X之斷面圖。於顯示在第2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吸收性物品2,為中間夾著黏著部3固定於包裝薄片7的內面8。於顯示在第2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其將吸收性物品2,沿著吸收性物品2的長邊方向從包裝薄片7剝離時的剝離力,為2.6N以下。
第3圖,為從包裝薄片的外表面側觀察顯示於第1圖之個別包裝產品之展開圖。於第3圖,包裝薄片7,於其外表面9沒有著色部,可藉由目視而從外側越過包裝薄片7辨識出第1著色部10,但不能藉由目視而從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2。
於本專利說明書,所謂「不能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是指快速觀察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時,無法得知於個別包裝產品中含有吸收性物品。由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是設想在可放入袋子、口袋等簡易地攜帶,故如此之狀況下,在從袋子、口袋等快速取出時、口袋裡面被看見時等,不會被他人得知在個別包裝產品裡面含有吸收性物品是很重要的。
因此,例如,在花時間慢慢觀察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之結果,從花樣較薄的部分透明看見含在個別包裝產品中的吸收性物品、從個別包裝的開口部看到類似吸收性物品的東西等,藉此得知在個別包裝產品中含有吸收性物品之情形,是不含於上述之藉由目視可辨識之場合。
為了使不能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可舉例如:包裝薄片,於其內面整體具備有第1著色部。
又,為了使不能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其具備有第1著色部及根據所期望而設置之第2著色部的包裝薄片之可視光透過率,以約75%以下較為理想,約65%以下更為理想,而約60%以下又更為理想。透過率若超過約75%,則根據情況,亦可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
又,上述可視光透過率的下限,為0%。例如,包裝薄片的材料本身的可視光透過率較高,但藉由第1著色部較高之隱蔽性,可視光透過率成為0%的實施形態,也因其可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著色部,但不能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故含於本揭示之個別包裝產品的實施形態之一。
本揭示者群,發現:藉由將吸收性物品,沿著吸收性物品的長邊方向,從包裝薄片予以剝離時之剝離力,作成一定值以下,使用者會感到在將個別包裝產品予以開封,並從包裝薄片將吸收性物品剝離之時,易於將吸收性物品剝離。將沿著吸收性物品的長邊方向之剝離力作為對象,是因吸收性物品一般為沿著其長邊方向,從包裝薄片被剝離之故。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實施形態之一,上述剝離力為約2.6N以下,且約2.3N以下較為理想,而約2.0N以下更為理想。若上述剝離力超過約2.6N以上,則使用者會感到不易將包裝薄片從吸收性物品剝離,剝離時會有卡住之傾向。
上述剝離力,係依據黏著部的黏著性、著色部的剝離性(接著功(work of adhesion)等)、黏著部的量(黏著部之,吸收性物品的寬幅方向的長度)等主因而決定之值,不過藉由將含有全部該等主要因素的剝離力,作成約2.6N以下,可讓使用者感到易於從包裝薄片將吸收性物品剝離。
上述剝離力,為於上述個別包裝產品,在其著色部藉由後述之凹版印刷形成時,特別重要。此為,於凹版印刷,藉由使用單一著色材料,一面使該每單位面積的量產生變化一面印刷,可形成預定的花樣,亦即,可形成顏色的濃淡,不過因顏色較淡的部分,其著色材料的每單位面積的量較少,亦即,剝離成分的每單位面積的量較少,因而與顏色較濃(亦即,剝離成分的量較多)的部分比較,會有剝離性較劣的傾向之故。
又,上述單位面積,是指包裝薄片的單位面積。
又,於上述剝離力的值沒有特別規定下限,不過,在吸收性物品固定於包裝薄片較為理想之場合,例如:攜帶時在個別包裝產品中,吸收性物品若移動則較不理想之場合、於更換時,要防止吸收性物品從拿著包裝薄片的使用者掉落之場合等,上述剝離力,可設定一定之值,例如,約0.5N以上、約0.7N以上、約1.0N以上等。
上述剝離力,可如以下般測得。
(1)準備TENSILON型的定速伸長型拉伸測試機。
(2)於治具的一方,將吸收性物品的長邊方向端部,以固定吸收性物品的寬幅方向的中心之方式予以設置,然後於另一方的治具,將包裝薄片的長邊方向端部,以固定包裝薄片的寬幅方向的中心之方式予以設置。治具,可使用例如寬幅為30mm者。
(3)使治具間隔為20mm,拉伸速度為500mm/分,使吸收性物品與包裝薄片直至完全分離地進行拉伸測試。
(4)於上述拉伸測試,記錄其為拉伸力的最大值之最大拉伸力。
(5)將上述拉伸測試,以不同之個別包裝產品重複進行20次,將總計20次之最大拉伸力的資料的最大值,作為剝離力(N)。
又,將剝離力如上述般規定之理由如下。
從包裝薄片將吸收性物品剝離時之剝離難易度,係藉由吸收性物品的黏著部與包裝薄片的第1著色部之相對位置關係而決定,例如,藉由吸收性物品的黏著部與包裝薄片的第1著色部的花樣之相對位置關係而決定,不過該等具體的位置關係,亦因每一個別包裝產品而有不同之情形。例如,藉由凹版印刷形成第1著色部時,黏著部,於第1著色部中,與顏色較淡的部分接觸之面積越大,則上述最大拉伸力越大。
因此,從包裝薄片將吸收性物品剝離時之剝離難易度,由於會產生一定的差異,故於一定範圍之個別包裝產品,會產生須評價最大拉伸力之必要。
又,於上述拉伸測試,一般會得到剝離進行之曲線圖,亦即,當治具間隔擴大時,拉伸力的值會小刻度地上下跳動,而得到具有複數個峰部(山),及複數個底部(谷)之拉伸力的曲線圖。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實施形態之一,其為位於上述複數個峰部之拉伸力的平均值之峰平均值為約1.2N以下,而約1.1N以下較為理想。藉由上述峰平均值為約1.2N以下,從吸收性物品將包裝薄片剝離之時,不會卡住,可滑順地剝離。
第4圖,為用以說明顯示於第1圖~第3圖之個別包裝產品的折疊構造之圖。顯示於第4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係藉由沿著與吸收性物品2的長邊方向平行的2條折疊線(a-a及b-b),及沿著與上述長邊方向正交的2條折疊線(c-c及d-d),總計折疊4次而形成。
更具體地,於顯示在第4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吸收性物品2及包裝薄片7,首先如第4圖(i)所示般,沿著折疊線a-a,其吸收性物品2及包裝薄片7之比折疊線a-a更左側的左方區域,折疊於藉由折疊線a-a及折疊線b-b所劃定的區域上。
又,於上述左方區域,第1著色部10,為透過包裝薄片7來觀察。
其次,如第4圖(ii)所示,沿著折疊線b-b,吸收性物品2及包裝薄片7之比折疊線b-b更右側的右方區域,於上述中間區域,為折疊於上述左方區域的包裝薄片7的外表面9之上。
又,於上述左方區域及右方區域,第1著色部10,為透過包裝薄片7來觀察。
同樣地,如第4圖(iii)所示,沿著折疊線c-c,吸收性物品2及包裝薄片7的下側的下側區域,為折疊於藉由折疊線c-c及折疊線d-d所劃定的中間區域之上,接著,如第4圖(iv)所示,沿著折疊線d-d,吸收性物品2及包裝薄片7的上側的上側區域,為折疊於上述中間區域,再藉由使用突片11予以固定,而形成個別包裝產品1。
又,於顯示在第4圖(iv)之個別包裝產品1,第1著色部10,為全部透過包裝薄片7觀察。
又,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之其他實施形態,折疊構造,可藉由突片、熱熔接著劑等予以適當固定。
如第4圖(iv)所示,可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第1著色部,但不能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
又,於顯示在第1圖~第4圖之實施形態,在包裝薄片的內面整體形成有第1著色部,不過,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其他實施形態,只要不能藉由目視而從其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亦可不必特別於包裝薄片的內面整體形成第1著色部。例如,於包裝薄片之中,針對於個別包裝產品的形態,亦可於從外部被辨識的區域,例如,於第3圖,僅在折疊線a-a及折疊線b-b所劃定的區域,或是折疊線c-c及折疊線d-d所劃定的區域形成第1著色部。
於第1圖~第4圖,吸收性物品2,為中間夾著黏著部3,固定於包裝薄片7的內面8,不過如第1圖~第4圖般,將吸收性物品固定於包裝薄片的內面時,在個別包裝產品的內部,吸收性物品較少朝向與包裝薄片不同之方向移動,亦即,吸收性物品較少與包裝薄片的內面的第1著色部摩擦,故包裝薄片的內面的第1著色部的色彩,不易染色於吸收性物品。
又,於第1圖~第4圖,個別包裝產品1,係藉由將吸收性物品2及包裝薄片7,折疊4次而形成,不過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之其他實施形態,吸收性物品及/或包裝薄片亦可不必折疊,或是即使折疊吸收性物品及/或包裝薄片之場合,該折疊次數,並非為特別限制者。
第5圖,為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實施形態之一,係顯示三折型的個別包裝產品的例圖。顯示於第5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為含有作為生理用衛生棉的吸收性物品2、及包裝吸收性物品2之包裝薄片7,以及突片11。吸收性物品2,為具備有吸收體4,以及非肌膚抵接面的黏著部3。顯示於第5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係藉由在其為與長邊方向正交之2條折疊線的折疊線a-a及折疊線b-b處,將吸收性物品2及包裝薄片7折疊,並且用熱密封12將長邊方向的側面予以密封而形成,不過於第5圖,為了說明,而顯示將突片11拉起,將折疊線b-b打開的狀態。
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實施形態之一,第1著色部,為具備有可將吸收性物品,從包裝薄片簡易地剝離之剝離性。具備有剝離性的第1著色部,為可藉由使用含有:著色成分、剝離成分、根據所期望而設置之壓克力、聚酯等的基體樹脂等之著色材料,將包裝薄片予以覆蓋而形成。
作為上述著色成分者,可舉顏料及/或染料等,不過為了防止被水弄濕時之染色等,以顏料較為理想,作為上述顏料,例如可舉無機顏料,例如:氧化鈷、二氧化鈦、鈦黑,鈦黃及有機顏料,例如:偶氮系顏料及酞花青系顏料,以及螢光顏料,例如:鈣、鋇、鎂、鎘等的氧化物、硫化物、矽酸鹽、磷酸鹽、鎢酸鹽等,以此作為主成分者。
用以使本揭示的效果得以奏效之著色成分的量,係根據著色成分的種類、量、大小等而改變者,再者根據後述之包裝薄片的外表面的著色部等亦有變化,不過上述著色成分,於第1著色部中,根據第1著色部的總質量,較佳為約1質量%~約30質量%,再佳為約2質量%~約20質量%,而更佳為約3質量%~約10質量%之存在。
上述著色材料,為了使所形成之第1著色部,不會染色於吸收性物品,係以含有架橋性官能基等之硬化性材料較為理想,例如:熱硬化性、放射線硬化性、例如:UV硬化性材料等較為理想。作為上述著色材料者,若考慮到形成有第1著色部的包裝薄片,一般為熔點及/或玻璃轉移溫度較低的薄片時,則以不使包裝薄片變形的放射線硬化性,例如為UV硬化性材料較理想。
作為上述剝離成分者,可舉矽氧樹脂、氟樹脂、異氰酸十八酯(octadecyl isocyanate)等。
如上述般,藉由第1著色部具備有剝離性,由於不必另外形成剝離部、剝離薄片等,故製造成本降低,由於不必使黏著部與剝離區域的位置相合,故製造速度提升,並由於不需剝離薄片,故垃圾減少等,優點很多。
第1著色部,只要為可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第1著色部,但不能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者,則無特別限制,例如,單一色,例如,可具備有粉紅、水藍色等,或是第1著色部,亦可具備有花樣。
作為將第1著色部形成於包裝薄片的內面之方法者,無特別限制,例如,於形成具備有單一色的第1著色部時,藉由使用輥筒塗層、噴霧塗層等的手段,用上述著色材料將包裝薄片予以塗層,可形成第1著色部。
又,可使用印刷等的手段,於包裝薄片的內面形成第1著色部。例如,藉由使用凹版印刷,以單一的著色材料,一面使該每單位面積的量產生變化,一面將上述包裝薄片予以覆蓋,可形成具備有事先所決定的花樣的第1著色部。凹版印刷等的手段,因藉由使每單位面積的量產生變化,可從單一的著色材料形成花樣,故從製造成本的觀點來看具有優點。
或是,可藉由使用網版印刷、柔版印刷等手段,以色彩不同之複數個著色材料,將上述包裝薄片予以覆蓋,形成具備有事先所決定的花樣的第1著色部。
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包裝薄片,於其內面具備有第1著色部,可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第1著色部,但不能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為了使第1著色部具備有上述作用,第1著色部,必須具備有隱蔽在裡面的吸收性物品之一定的隱蔽性。上述隱蔽性,主要為藉由含於第1著色部的顏料及/或染料等的著色成分的種類、量、大小等而決定,大致上,藉由含有上述量的上述著色成分,可得一定的隱蔽性。
於顯示在第1圖~第5圖之實施形態,包裝薄片,於與其內面為相反側的外表面沒有具備著色部,而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其他實施形態,包裝薄片,於其外表面可具備有著色部。
又,於本專利說明書,為了將「包裝薄片的外表面的著色部」,與其他著色部作簡潔區別,有稱為「第2著色部」之場合。
第6圖,為顯示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實施形態之一,且為於包裝薄片的外表面具備有第2著色部的個別包裝產品的例之圖。
顯示於第6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為藉由如第4圖所示般總計折疊4次,並且以突片11固定而形成者,且包裝薄片7,於其外表面9,具備有不規則配置之由複數個星形形成之第2著色部13。
第1著色部及第2著色部,亦可具備相同的花樣,或是亦可如第6圖所示般,具備有第1著色部及第2著色部為不同之花樣。為了使生理期中的憂鬱心情緩和,亦可與第1著色部及第2著色部的花樣為不同的花樣。
又,藉由將第2著色部,例如,作成明度更低,亦即顏色較濃的小花樣,可將看者的視線轉移到第2著色部,使其不會注意到個別包裝產品中的吸收性物品。
包裝薄片的外表面的第2著色部,以具備有比包裝薄片的內面的第1著色部的面積還小的面積較為理想。
此為,若將第2著色部的面積作成較大時,藉由製造時生產帶等的摩擦、販賣時個別包裝產品彼此的摩擦、購入後於口袋內的摩擦等,有可能產生著色材料的色彩移染於他處等問題之故。再者,為了不損害上述個別包裝產品的設計性,第2著色部,以具備有比第1著色部的面積還小的面積較為理想。
於顯示在第1圖~第6圖之個別包裝產品,吸收性物品沒有具備著色部,但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其他實施形態,吸收性物品,於包裝薄片側的外表面又再具備有著色部,而包裝薄片,可使不能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的著色部地具備有第1著色部及根據所期望而設置之第2著色部。
於本專利說明書,為了將「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的著色部」,與其他著色部作簡潔區別,有稱為「第3著色部」之場合。
第7圖,為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實施形態之一的展開圖,且為於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具備有著色部的實施形態。
顯示於第7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為包含有:作為生理用衛生棉的吸收性物品2、及包裝吸收性物品2之包裝薄片7,以及突片11。吸收性物品2,為具備有吸收體4,及非肌膚抵接面6的黏著部3,於吸收性物品2的非肌膚抵接面6,形成有由事先所決定的花樣形成之第3著色部14。又,於顯示在第8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包裝薄片7,於其內面8,具備有第1著色部10,而於其外表面9,具備有:由複數個點被配置成角千鳥型的第2著色部13。
於顯示在第7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吸收性物品2,為將黏著部3夾於中間地被固定於包裝薄片7的內面8,並且藉由將吸收性物品2及包裝薄片7,使成為吸收性物品2的內側地折疊,而形成有個別包裝產品1。
第3著色部,為了讓使用者在生理期中的憂鬱心情得以緩和,以附著於生理用衛生棉的背面薄片、側翼的補強薄片等的非肌膚抵接面的情形較多。但是,若於使用前,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看得到第3著色部,則會使人意識到生理,故第3著色部,以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看不見較為理想。
包裝薄片,為了以不能藉由目視而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的著色部之方式具備有第1著色部,及根據所期望而設置之第2著色部,可舉例如:(i)提高第1著色部及/或第2著色部的隱蔽性,使不易從外部物理性地看見第3著色部,(ii)將第1著色部及/或第2著色部的色彩,作成與第3著色部的色彩同系色,使不易從外部辨識第3著色部,(iii)藉由降低第3著色部的彩度,使不易從外部辨識第3著色部等。
又,第2著色部及第3著色部,可為與第1著色部相同的成份,而可與第1著色部相同的方法形成,但剝離成分,並非為必須。
作為採用於本揭示的幾種個別包裝產品的的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者,只要為以個別包裝形態販賣,然後可固定於使用者的內褲等而使用者,則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舉:生理用衛生棉、三角褲棉墊等。
作為採用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幾種實施形態之包裝薄片者,只要是為了個別包裝吸收性物品而使用於本技術分野者則無特別限制,可舉例如:織布、不織布、毛氈、絨、薄膜、紙,及此等之層壓等。
可使上述包裝薄片含有顏料、染料等的著色成分,使包裝薄片的可視光透過率、色彩等變化。藉由使包裝薄片的可視光透過率、色彩等變化,在個別包裝產品開封之前及之後,可改變第1著色部的色彩、花樣等的外觀視覺,可減輕生理等時的憂鬱。
作為採用於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幾種實施形態之黏著部者,在本技術分野中一般被採用的黏著劑,可舉例如:熱熔黏著劑、例如,聚烯烴(例如,聚乙烯及聚丙烯)系熱熔黏著劑、乙烯及醋酸乙烯共聚合體系熱熔黏著劑、合成橡膠(例如,苯乙烯系共聚體、丁二烯系共聚體、異戊二烯系共聚體)系熱熔黏著劑、壓克力樹脂系黏著劑、聚乙烯醇系黏著劑等。 〔實施例〕
以下,舉例說明本揭示,不過本揭示並非限定於此等例者。 [例1]
藉由將粉紅色、藍色及黃色系的著色材料,在聚乙烯製的薄膜上,使用凹版印刷機,使網目的大小變化並予以塗佈,形成包裝薄片No.1~12。接著,測量包裝薄片No.1~12的透過率。
上述透過率,是使用了日本電色工業株式會社製的交照側光方式色差計A300/ZE-2000型來測量。
將同一包裝薄片,改變場所測量5次,將該平均值,作為測量值予以採用。將結果顯示於表1。 [例2]
使用黏著劑將市售的生理用衛生棉貼黏在上述包裝薄片No.1~12,並如第3圖般使生理用品成為內側地折疊,藉此形成個別包裝產品。然後讓10名受測者,快速觀察上述個別包裝產品,使其判斷是否可辨識出個別包裝產品內的生理用衛生棉。將結果,一併顯示於表1。又,辨識性的10%之值,意味著1名受測者辨識出個別包裝產品內的生理用衛生棉。 [例3]
收集8種市售的個別包裝型生理用衛生棉(市售品A~H),將該等包裝薄片(No.13~20)的透過率,與例1同樣地測量。將結果顯示於表1。
又,市售的個別包裝型生理用衛生棉的包裝薄片,為於包裝薄片的外表面設置有著色部者,或為包裝薄片本身已有著色者,或為其組合。於市售的個別包裝生理用衛生棉,為在包裝薄片的內面沒有設置著色部者。 [例4]
於包裝薄片No.13~20,把與例2為同種的吸收性物品用黏著劑貼黏,與例2同樣地評價辨識性。將結果,一併顯示於表1。
根據以上得知,只要透過率為75%左右,則80%的受測者,無法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吸收性物品,而只要透過率為60%以下,則100%的受測者,與著色部的顏色無關,皆無法從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吸收性物品。 [例5] [剝離力及峰平均值]
準備了如第3圖所示之,於包裝薄片的內面具備有具有圓點花樣的著色部之個別包裝產品(以下稱「圓點花樣個別包裝產品」),及如第8圖所示之,於包裝薄片的內面具備有具有格子花樣的著色部之個別包裝產品(以下稱「格子花樣個別包裝產品」)。位於上述圓點花樣個別包裝產品,及格子花樣個別包裝產品之著色部,兩方皆為藉由凹版印刷法而形成,著色部以外的部分為相同。
亦即,顯示於第3圖及第8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為包含有:作為生理用衛生棉的吸收性物品2、及包裝吸收性物品2之包裝薄片7,以及突片11。吸收性物品2,為具備有吸收體4,及於非肌膚抵接面之黏著部3,包裝薄片7,於其內面8,具備有具有剝離性之第1著色部10。顯示於第3圖及第8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具備有朝向吸收性物品2的長邊方向延伸之共計6條的黏著部3,2條為與吸收體4重複地配置,2條為配置於吸收性物品2之除去側翼本體的側緣部,而2條配置於吸收性物品2的側翼。
於顯示在第3圖之圓點花樣個別包裝產品,於第1著色部10之,與黏著部3接觸的區域,沒有顏色較淡的部分,於顯示在第8圖之格子花樣個別包裝產品,於第1著色部10之,與黏著部接觸的區域,存在有顏色較淡的部分。
關於上述圓點花樣個別包裝產品及格子花樣個別包裝產品,根據本專利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評價了剝離力及峰平均值。將結果,顯示於以下的表2。
根據表2得知,藉由在第1著色部之與黏著部接觸的區域,不設置顏色較淡的部分,亦即剝離成分較少的部分,剝離力及峰平均值會變小。 [例6] [接觸角]
於凹版印刷,評價了版調(明暗濃度)及接著功(work of adhesion)的關係。
使用了協和界面化學株式會社(Kyowa Interface Science Co.,Ltd)的FACE接觸角計CA-V型,根據水接觸角計算出接著功。接著功(W),為將水的接觸角設定成θ時,則根據Young-Dupre的方程式,及水的表面張力為72.75mN/m,可藉由以下的數式(1)求出W=72.75×(1+cosθ)。
測量,為在20℃下進行,將5次的平均值,作為測量值予以採用。
將結果整理於以下的表3。又,為了作比較,亦測量了包裝薄片及一般性剝離紙的接著功。
根據表3,顯示版調越小,每單位面積的著色材料及剝離成分的量變越少,視情況,於包裝薄片,會產生一部分,沒有被著色部覆蓋的部分,其結果,接著功變大,變得不易剝離。
具體上,本揭示為關於以下的形態。 [形態1]
是利用包裝薄片把在非肌膚抵接面具備有黏著部的吸收性物品予以包裝起來的個別包裝產品,其特徵為:上述個別包裝產品,是藉由使上述黏著部夾於其間地將上述吸收性物品固定於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並且,使上述吸收性物品成為內側地將上述包裝薄片予以折疊而形成;
上述包裝薄片於上述內面,具備有具有剝離性的著色部,並可藉由目視而從上述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上述著色部,但不能藉由目視而從上述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上述吸收性物品。 [形態2]
如形態1所記載的個別包裝產品,其中,沿著上述吸收性物品的長邊方向,將上述吸收性物品從上述包裝薄片剝離時之剝離力,為2.6N以下。 [形態3]
如形態1或是2所記載的個別包裝產品,其中,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的著色部,為藉由使用單一著色材料,一面使該每單位面積的量產生變化,一面將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予以覆蓋而形成;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的著色部,為於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形成事先所決定的花樣。 [形態4]
如形態1~3任一項所記載的個別包裝產品,其中,上述包裝薄片,於上述吸收性物品側的內面整體,具備有上述著色部。 [形態5]
如形態1~4任一項所記載的個別包裝產品,其中,上述包裝薄片,於與上述內面為相反側的外表面,更具備有著色部。 [形態6]
如形態5所記載的個別包裝產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於上述包裝薄片側之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更具備有著色部,上述包裝薄片,是以不能藉由目視而從上述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的著色部之方式具備有: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的著色部,及上述包裝薄片的外表面的著色部。
1‧‧‧個別包裝產品
2‧‧‧吸收性物品
3‧‧‧黏著部
4‧‧‧吸收體
5‧‧‧肌膚抵接面
6‧‧‧非肌膚抵接面
7‧‧‧包裝薄片
8‧‧‧內面
9‧‧‧外表面
10‧‧‧第1著色部
11‧‧‧突片
12‧‧‧熱密封
13‧‧‧第2著色部
14‧‧‧第3著色部
第1圖是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實施形態之一的展開圖。
第2圖是位於顯示在第1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的X-X之斷面圖。
第3圖是從包裝薄片的外表面側觀察顯示於第1圖之個別包裝產品1之展開圖。
第4圖是用以說明顯示於第1圖~第3圖之個別包裝產品的折疊構造。
第5圖是顯示三折型的個別包裝產品之例的圖。
第6圖是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實施形態之一,且為顯示:於包裝薄片的外表面具備有第2著色部的個別包裝產品之例的圖。
第7圖是本揭示的個別包裝產品的實施形態之一的展開圖,且為於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具備有著色部的實施形態。
第8圖是從包裝薄片的外表面側觀察具備有採用於例5的格子花樣的個別包裝產品之展開圖。
1‧‧‧個別包裝產品
2‧‧‧吸收性物品
3‧‧‧黏著部
4‧‧‧吸收體
5‧‧‧肌膚抵接面
6‧‧‧非肌膚抵接面
7‧‧‧包裝薄片
8‧‧‧內面
9‧‧‧外表面
10‧‧‧第1著色部
11‧‧‧突片
12‧‧‧熱密封
13‧‧‧第2著色部
14‧‧‧第3著色部
权利要求:
Claims (6)
[1] 一種個別包裝產品,是利用包裝薄片把在非肌膚抵接面具備有黏著部的吸收性物品予以包裝起來的個別包裝產品,其特徵為:上述個別包裝產品,是藉由使上述黏著部夾於其間地將上述吸收性物品固定於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並且,使上述吸收性物品成為內側地將上述包裝薄片予以折疊而形成;上述包裝薄片於上述內面,具備有具有剝離性的著色部,並可藉由目視而從上述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上述著色部,但不能藉由目視而從上述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上述吸收性物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個別包裝產品,其中,沿著上述吸收性物品的長邊方向,將上述吸收性物品從上述包裝薄片剝離時之剝離力,為2.6N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個別包裝產品,其中,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的著色部,為藉由使用單一著色材料,一面使該每單位面積的量產生變化,一面將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予以覆蓋而形成;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的著色部,為於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形成事先所決定的花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個別包裝產品,其中,上述包裝薄片,於上述吸收性物品側的內面整體,具備有上述著色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之個別包裝產品,其中,上述包裝薄片,於與上述內面為相反側的外表面,更具備有著色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個別包裝產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於上述包裝薄片側之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更具備有著色部,上述包裝薄片,是以不能藉由目視而從上述個別包裝產品的外側辨識出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的著色部之方式具備有:上述包裝薄片的內面的著色部,及上述包裝薄片的外表面的著色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23645B|2016-03-01|Individual packaging products
TWI557033B|2016-11-11|Individual packaging products
KR101210025B1|2012-12-07|개봉을 위한 감각적 표식을 갖는 개인 위생 물품용 포장재구성부품
CN103619290B|2016-03-02|吸收性物品的收容体
US20050145523A1|2005-07-07|Visually coordinated absorbent product
US20050148979A1|2005-07-07|Packaging component with sensory cue for opening
US20110028929A1|2011-02-03|Absorbent Products with Beneficial Indicia
TWI533851B|2016-05-21|The packaging of absorbent articles
RU143527U1|2014-07-27|Поглощ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AU2017431013B2|2021-04-29|Absorbent article provided with a QR-code
JP2014198064A|2014-10-23|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
JP6073436B1|2017-02-01|吸収性物品包装体
CN213993936U|2021-08-20|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包装
JP3232205U|2021-06-03|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WO2020261708A1|2020-12-30|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3429204A|2013-12-04|
TWI523645B|2016-03-01|
EP2689757A1|2014-01-29|
WO2012128130A1|2012-09-27|
US20140012219A1|2014-01-09|
JP5951186B2|2016-07-13|
JP2012196338A|2012-10-18|
KR101894119B1|2018-08-31|
US9308139B2|2016-04-12|
KR20140050595A|2014-04-29|
EP2689757B1|2017-01-04|
EP2689757A4|2014-10-29|
CN103429204B|2015-06-10|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S617552A|1984-06-21|1986-01-14|Nec Kagoshima Ltd|Fluorescent display tube|
US4799077A|1987-11-23|1989-01-17|Polaroid Corporation|Common drive for shutter blades and objective lens assembly|
JP2614751B2|1988-07-13|1997-05-28|コニカ株式会社|電話番号記録・再生装置|
JP3617552B2|1995-05-29|2005-02-09|花王株式会社|吸収性物品の包装構造|
JP3021237U|1995-08-02|1996-02-20|みさ 藤井|裏面ウィング周辺着色模様付き生理用ナプキン|
JP3166605B2|1996-04-19|2001-05-14|松下電工株式会社|太陽熱集熱装置|
US6520330B1|1999-07-01|2003-02-18|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Package and consumer products therein having matched indicia|
JP3862567B2|2002-01-09|2006-12-27|大王製紙株式会社|包装生理用ナプキン|
US20040015145A1|2002-07-16|2004-01-22|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graphic visible through body contacting surface|
US20050145523A1|2003-12-30|2005-07-07|Zander Teresa M.|Visually coordinated absorbent product|
US8231590B2|2003-12-30|2012-07-31|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Visually coordinated absorbent product|
US20060025739A1|2003-12-30|2006-02-02|Dipalma Joseph|Wrapper component for personal care articles having a sensory cue for opening|
JP2006026080A|2004-07-15|2006-02-02|Kao Corp|吸収性シート|
US8197455B2|2004-12-21|2012-06-12|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Absorbent articles and/or packaging components each having different patterns in a single container|
US7816285B2|2004-12-23|2010-10-19|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Patterned appl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ink|
JP4518325B2|2005-02-21|2010-08-04|花王株式会社|吸収性物品の包装構造|
JP4176724B2|2005-02-21|2008-11-05|大王製紙株式会社|包装生理用ナプキン|
US8282280B2|2005-10-28|2012-10-09|Scensible Source Co., Llc|Disposable bag for hygienic disposal of a feminine hygiene product|
US8052664B2|2006-01-30|2011-11-08|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Packaged absorbent article|
US7942857B2|2007-10-22|2011-05-17|Johnson & Johnson Inc.|Sanitary absorbent article assembly including an integrated disposal sheet|
JP5280059B2|2008-01-30|2013-09-04|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包装シート付き吸収性物品|
US8388591B2|2009-07-30|2013-03-05|Mcneil-Ppc, Inc.|Individually packaged absorbent article assembly|
JP5959145B2|2010-09-30|2016-08-02|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個包装製品|
US8939955B2|2011-06-03|2015-01-27|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Absorbent article with contrasting wrapper graphics|JP5959145B2|2010-09-30|2016-08-02|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個包装製品|
JP6169393B2|2013-03-29|2017-07-26|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
CA2966867A1|2014-11-10|2016-06-23|Edgewell Personal Care Brands, Llc|Tampon and tampon application wrapper|
JP6463213B2|2015-05-01|2019-01-30|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及び個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JP6126182B2|2015-09-07|2017-05-10|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
JP6073436B1|2015-09-30|2017-02-01|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吸収性物品包装体|
US20200138645A1|2017-06-30|2020-05-07|Johnson & Johnson Consumer Inc.|Folded individual article in a circular package|
JP6945404B2|2017-09-28|2021-10-06|大王製紙株式会社|アウター固定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11150561A|2018-11-08|2020-05-15|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包装|
CN113271903A|2019-02-15|2021-08-17|易希提卫生与保健公司|吸收单元的包装和制造这种包装的方法|
WO2020167174A1|2019-02-15|2020-08-20|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A package of absorbent unit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package|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063088A|JP5951186B2|2011-03-22|2011-03-22|個包装製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