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路徑覆蓋網路及其多路徑管理協定(二)
专利摘要:
本案提供了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該裝置,是第一節點,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請求,以便將與第三節點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該第一節點。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第一節點辨識符。該第一節點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第二節點辨識符。第一節點向第三節點發送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第二節點辨識符。第一節點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該通訊由第三節點產生。 公开号:TW201301933A 申请号:TW101118741 申请日:2012-05-25 公开日:2013-01-01 发明作者:Ramanathan Viswanathan;xiao-long Huang;Vijayalakshmi R Raveendran 申请人:Qualcomm Inc; IPC主号:H04W40-00
专利说明:
多路徑覆蓋網路及其多路徑管理協定 (二)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引用 本案是於2011年5月26日提出申請的、標題名稱為「Multipath Overlay Network and Its Multipath Management Protocol」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No.13/116,980號的部分延續及請求該美國專利申請案之優先權,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將該美國專利申請案整體明確納入本文。 本案整體上涉及通訊網路,更具體地,涉及在無線廣域網(WWAN)中的通訊存取。 存取鏈路(諸如,在存取終端和基地台之間的無線空中介面)往往是無線廣域網(WWAN)的瓶頸。如今,多媒體應用在WWAN的存取鏈路上日益引入更高的訊務負荷,導致不良的使用者體驗。 本案提供了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該裝置是第一節點。該第一節點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請求,以便將與第三節點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該第一節點。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第一節點辨識符。該第一節點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第二節點辨識符。該第一節點向該第三節點發送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該第二節點辨識符。該第一節點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 本案提供了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該裝置是第一節點。該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該第一節點向第四節點發送加入請求,以便將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從該第一節點路由到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該第一節點接收來自該第四節點的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四節點相關聯的第四節點辨識符。該第一節點向該第四節點發送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該通訊與該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 本案提供了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該裝置是第一節點。該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加入請求。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第二節點辨識符。該第一節點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該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遠端到本端輸入辨識符的通訊。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該第一節點將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具有該第二節點辨識符的通訊。 本案提供了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該裝置是第一節點。該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加入請求。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該第一節點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該第一節點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本端到遠端輸入辨識符的通訊。該第一節點向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通訊。 下文結合附圖的詳細說明旨在作為各種配置的說明,而不是想要表明本文所描述的設計構思僅僅可以經由該等配置實現。出於提供對各種設計構思的全面理解的目的,詳細說明包括具體細節。然而,對於本領域技藝人士而言,顯然在沒有該等具體細節的情況下也可以實施該等設計構思。為了避免該等設計構思變模糊,在某些示例中,公知的結構和元件以方塊圖形式示出。 現在將圍繞各種裝置和方法來介紹通訊系統的多個態樣。將藉由各種方塊、模組、元件、電路、步驟、程序、演算法等(統稱為「元素」)在下文的詳細說明中描述及在附圖中圖示該等裝置和方法。該等元素可以使用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者所述者的任何組合來實現。至於該等元素是實現成硬體還是軟體,取決於具體應用和施加到整體系統上的設計約束。 舉例而言,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元素的任何組合可以用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的「處理系統」來實現。處理器的實例係包括: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PGA)、可程式設計邏輯裝置(PLD)、狀態機、門邏輯、個別硬體電路及配置為執行本發明全文所描述的各項功能的其他合適的硬體。處理系統中的一或多個處理器可以執行軟體。軟體應當被廣泛地解釋為是指:指令、指令集、代碼、代碼片段、程式碼、程式、副程式、軟體模組、應用程式、軟體應用程式、套裝軟體、常式、子常式、物件、可執行檔、執行的執行緒、程序、函數等,無論是稱為軟體、韌體、中介軟體、微代碼、硬體描述語言或者其他。 因此,在一或多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體、軟體、韌體或者所述者的任何組合中實現。若在軟體中實現,該功能可以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上,或者經編碼作為電腦可讀取媒體上的一或多條指令或代碼。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儲存媒體可以是能夠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可用媒體。此種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於,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磁碟記憶體或其他磁性儲存裝置或者可用於攜帶或儲存具有指令或資料結構形式的目的程式代碼及能夠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本文所使用的磁碟和光碟包括:壓縮光碟(CD)、雷射光碟、光碟、數位多功能光碟(DVD)、軟碟及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用磁再現資料,而光碟是由雷射器用光再現數據。以上的組合也應當包括在電腦可讀取媒體的範圍內。 圖1是採用了處理系統114的裝置100的硬體實現的實例的方塊圖。在該實例中,處理系統114可以用匯流排架構(一般由匯流排102表示)來實現。根據處理系統114的具體應用和整體設計約束,匯流排102可以包括任意數量的互連匯流排和橋接。匯流排102將各種電路連接在一起,該各種電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一般由處理器104表示)和電腦可讀取媒體(一般由電腦可讀取媒體106表示)。匯流排102也可以與諸如時序源、外設、電壓調節器、功率管理電路等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各種其他電路相連,因此,此處不再贅述。匯流排介面108提供匯流排102和收發機110之間的介面。收發機110提供了用於經由傳輸媒體與各種其他裝置進行通訊的構件。根據裝置的特性,亦可以提供使用者介面112(例如,鍵盤、顯示器、揚聲器、麥克風、控制桿)。 處理器104負責管理匯流排102和一般處理,包括對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106上的軟體的執行。該軟體,當由處理器104執行時,使處理系統114執行下文針對任何具體裝置所描述的各種功能。電腦可讀取媒體106亦可以用來儲存由處理器104在執行軟體時所操作的資料。 本案全文所陳述的各種設計構思可以用各種各樣的通訊系統、網路架構及通訊標準來實現。舉例而言,各種態樣可以用UMTS系統(諸如,W-CDMA、TD-CDMA、TD-SCDMA)、高速封包存取(HSPA)及HSPA+來實現。各種態樣也可以經由採用長期進化(LTE)(以FDD模式、TDD模式或者同時以此兩種模式)、增強型LTE(LTE-A)(以FDD模式、TDD模式或者同時以此兩種模式)、CDMA2000、進化資料最佳化(EV-DO)、超行動寬頻(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超寬頻(UWB)、藍芽的系統來實現及/或經由任何其他合適的系統來實現。實際採用的通訊標準及/或網路架構將取決於具體的實施方式和施加到該系統的整體設計約束。 圖2是根據本案的一些態樣的多路徑覆蓋網路200的架構的圖示。此處,多路徑覆蓋網路200包括在不同的節點(諸如,一或多個訊務源(「源」)210及一或多個訊務目的地(「聚合器」)220)之間的各條路徑。每個源210和聚合器220可以「發現」具體的「協助」來建立路徑,及將串流通信期的子串流在相應的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路由。每個多媒體通訊通信期(「串流通信期」)可以包括:源210、一或多個源協助215(可選的)、一或多個聚合器協助225(可選的)及聚合器210。例如,在一條路徑中,訊務子串流可以從源210流到源協助215,再到聚合器協助225,隨後到聚合器220。如此,所選取的源協助215和聚合器協助225用於把來自源210的串流多媒體通訊通信期的子串流向聚合器220中繼。若資料是從源210直接向聚合器220發送的,則該資料可以被稱為串流通信期的第一描述。經由其他路徑(例如,使用一或多個協助)發送的資料的子串流可以被稱為串流通信期的第二描述和後續描述。因此,串流通信期的多個描述可以經由獨立的路徑發送,及在聚合器220處重新組合,從而經由使用額外的頻寬來得到增強的服務品質。如此,源協助215和聚合器210可以「協調式地協助」源110和聚合器120,以實現例如具有與品質的閾值相比更高的品質的串流通訊,以便改善使用者體驗。 在上述多路徑覆蓋網路200中,源210是串流通信期的訊務源,而聚合器220是串流通信期的訊務目的地。源協助215是協調節點,可以由源210選擇用來接收及在子串流中重新發送通信期的描述。聚合器協助225是協調節點,可以由聚合器220選擇用來接收及在子串流中重新發送通信期的描述。 在本案的某些態樣中,源協助215和聚合器協助225在同一時間可以是一或多個訊務通信期的協助。亦即,節點可以針對不同的訊務通信期扮演不同的角色,亦即,作為源210、源協助215、聚合器220及/或聚合器協助225。 ˙多路徑覆蓋網路通訊協定堆疊 圖3圖示了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在覆蓋網路資料平面中的某些節點的協定堆疊。該資料平面可以用於在多路徑覆蓋網路200上傳輸多媒體資料。在某些態樣中,資料封包可以經由多路徑覆蓋網路200上的多躍程(multiple hops)。 在所圖示實例中,圖示在具體路徑中的某些節點(包括:源302、源協助304、聚合器協助304及聚合器306)的各種資料平面協定堆疊。在某些態樣中,源302的協定堆疊包括:實體層(PHY)302a、媒體存取控制層(MAC)302b、網際網路協定層(IP)302c、使用者資料包通訊協定/傳輸控制協定層(UDP/TCP)302d、覆蓋路由層302e及即時傳輸協定層(RTP)302f。源協助304的協定堆疊包括:在輸入側的,PHY層304a1、MAC層304b1、IP層304c1及UDP/TCP層304d1;及在輸出側的,PHY層304a2、MAC層304b2、IP層304c2及UDP/TCP層304d2。源協助304亦包括覆蓋路由層304e。聚合器協助306的協定堆疊包括:在輸入側的,PHY層306a1、MAC層306b1、IP層306c1及UDP/TCP層306d1;及在輸出側的,PHY層306a2、MAC層306b2、IP層306c2及UDP/TCP層306d2。聚合器協助306亦包括覆蓋路由層306e。聚合器308的協定堆疊包括:PHY層308a、MAC層308b、IP層308c、UDP/TCP層308d、覆蓋路由層308e及RTP層308f。 在某些態樣中,採用了圖3所圖示的協定堆疊的多路徑覆蓋網路200,利用UDP或TCP埠(例如,預先決定的UDP或TCP埠)來傳輸覆蓋網路資料封包。 在本案的某些態樣中,若在多路徑覆蓋網路200中的一對節點之間存在資料路徑段,則在彼等節點之間可以採用端到端的UDP/IP傳輸。例如,可以在源302和源協助304之間;在源302和聚合器協助306之間;在源協助304和聚合器308之間;及在聚合器協助306和聚合器308之間,採用端到端UDP/IP傳輸。 圖4圖示了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覆蓋網路控制平面的協定堆疊。多路徑覆蓋網路的控制平面可以用於在相應的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資料平面中建立、釋放及切換路徑。在多對節點之間的覆蓋網路控制平面連接的所圖示的實例中,各節點中的每個節點包括:PHY層、MAC層、IP層及TCP層。此外,各節點中的每個節點包括覆蓋控制層。 在本案的一個態樣中,多路徑覆蓋網路訊號傳遞訊息可以經由多路徑覆蓋網路上的單躍程(single hop)。亦即,若在各對節點之間(例如,源協助402a和源402b之間;源404a和聚合器404b之間;或者聚合器406a和聚合器協助406b之間)預計有資料路徑段,則可以在彼等節點之間採用TCP/IP傳輸。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多路徑覆蓋網路使用傳輸控制協定(TCP)埠(例如,預先決定的TCP埠)來傳輸覆蓋網路訊號傳遞訊息。 ˙多路徑覆蓋網路路由 多路徑覆蓋網路路由功能使用標籤切換機制來對資料訊務進行路由。此處,源協助215、聚合器協助225及聚合器210可以使用輸入標籤辨識符(ID)來標識被底層節點接收的唯一串流(例如,子串流)的資料封包。類似地,源210、源協助215及聚合器協助225可以使用輸出標籤ID來標識要由底層節點發送的唯一串流(例如,子串流)的資料封包。該輸入標籤ID可以在訊號傳遞階段(signaling phase)期間由資料封包的接收方分配,及在一個態樣中,可能僅從接收方的角度來看,該輸入標籤ID是唯一的。該輸出標籤ID可以由資料封包的發送方分配。 當多路徑覆蓋網路中的節點接收到多路徑覆蓋網路資料封包時,該節點檢查輸入標籤ID,隨後向下一躍程覆蓋網路位址(可以是底層網中的封包的目的地)發出該封包。該封包可以標有相應的輸出標籤ID。切換表的實例在表1中示出。 圖5是與圖2所圖示基本相似的多路徑覆蓋網路的圖示,亦包括用於圖示標籤ID的分配的細節。在所圖示實例中,由共同節點分配的標籤ID標有相同的字母符號。 例如,第一覆蓋網路資料封包可以從源1 210沿著直接路徑向聚合器2 220d發送。此處,源1 210可以分配d1的輸出標籤ID,與聚合器2 220d的覆蓋網路位址相對應;及類似地,因為該具體的資料封包要經過直接路徑,所以下一躍程覆蓋網路位址也可以與聚合器2 220d的覆蓋網路位址相對應。當資料封包到達聚合器2 220d時,該資料封包隨後接收到與源的覆蓋網路位址相對應的輸入標籤ID。 此外,第二覆蓋網路資料封包可以從源1 210沿著另一條路徑向聚合器2 220d發送。此處,該另一條路徑包括源協助215a和聚合器協助225b。因此,源1 210可以分配d1的輸出標籤ID,與聚合器2 220d的覆蓋網路位址相對應。然而,因為該具體的資料封包經過該另一條路徑,所以下一躍程覆蓋網路位址與源協助215a的覆蓋網路位址相對應。在下一躍程處,源協助215a分配與源1 210的覆蓋網路位址相對應的輸入標籤ID,因為彼節點是資料封包的源;及保持聚合器2 220d的輸出標籤ID。源協助215a分配與聚合器協助225b的覆蓋網路位址相對應的下一躍程覆蓋網路位址。在下一躍程處,聚合器協助225b分配與源協助215a的覆蓋網路位址相對應的輸入標籤ID,及保持聚合器2 220d的輸出標籤ID。聚合器協助225b分配與聚合器2 220d的覆蓋網路位址相對應的下一躍程覆蓋網路位址。在下一躍程處(為資料封包的目的地),聚合器2 220d分配與聚合器協助225b的覆蓋網路位址相對應的輸入標籤ID。 當然,本領域技藝人士將會理解,此僅僅是一個具體實施方案,在本案的精神和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之內可以採用其他形式的切換表和資料封包的定址。 ˙聚合器的狀態和SDL圖 再次參照圖2所示的多路徑覆蓋網路200,可以看到聚合器220可能能夠接收來自相應的源210的多條路徑上的資訊。在本案的一個態樣,如圖6所圖示,聚合器220可以包括主狀態機,主狀態機負責對聚合器220與相應的源210所具有的多條路徑進行路徑管理。在本案的另一個態樣,聚合器220的主狀態機可以包括多個原子狀態機。此處,每個原子狀態機負責對聚合器220和相應的源210之間的單個路徑進行路徑管理。 圖6中圖示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聚合器220的狀態轉移圖600。對於聚合器220的每個原子狀態機,聚合器220具有如下狀態,包括:已釋放狀態610;等待聚合器協助加入狀態620;等待源加入狀態630;已加入狀態640;等待聚合器協助替換狀態650;及等待源切換狀態660。在某些狀態,如下所述,聚合器220可以採用計時器,包括: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及源加入計時器。此外,在某些狀態中,聚合器220可以使用具有例如預設值設置為false的二進位狀態變數「helper_active」進行狀態減少。在某一狀態處沒有被設計為處理為輸入的訊號傳遞訊息可以排隊以便延遲處理。 圖7A-圖7F是表示圖6所示的狀態轉移圖600中的狀態轉移的規範和描述語言(SDL)流程圖。如圖7A所圖示,在已釋放狀態610,將在聚合器220和與該具體原子狀態機相對應的節點之間的路徑釋放。此處,聚合器220可以轉移到等待源加入狀態630或者等待聚合器協助加入狀態620。聚合器220可以接收例如來自源210的用於建立路徑的指示702。若聚合器220不需要協助,則聚合器220可以轉移到等待源加入狀態630。若聚合器220需要協助,則聚合器220可以向相應的聚合器協助225發送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704,及啟動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706。隨後,聚合器220可以進入等待聚合器協助加入狀態620。 如圖7B所示,在等待聚合器協助加入狀態620,聚合器220已經發送過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及正在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的持續時間內等待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此處,若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708,則聚合器220進入已釋放狀態610。然而,在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之前,聚合器220可能接收到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710。若該訊息不被接受,則聚合器220可以進入已釋放狀態610。若該訊息被接受,則聚合器220可以將helper_active變數設置為true 711,發送源加入請求訊息712,啟動源加入計時器714,及進入等待源加入狀態630。 如圖7C所圖示,在等待源加入狀態630,聚合器220已經發送過源加入請求訊息,及正在源加入計時器的持續時間內等待源加入回應訊息。此處,若源加入計時器到期716,及若helper_active變數為false,則聚合器220可以進入已釋放狀態610。然而,若源加入計時器到期716,及helper_active變數為true,則聚合器可能希望釋放與helper_active變數相對應的協助,所以聚合器可以向聚合器協助發送協助釋放請求訊息718,將helper_active變數設置為false,隨後進入已釋放狀態610。然而,在源加入計時器到期之前,聚合器220可能接收到回應於該源加入請求訊息來自源210的源加入回應訊息722。若聚合器220不接受該源加入回應訊息,則聚合器220按照上文剛剛概述的程序進入已釋放狀態610。若聚合器220接受來自源210的源加入回應訊息,則聚合器220進入已加入狀態640。 如圖7D所圖示,在已加入狀態640,存在從聚合器220到相應的源210的路徑,該路徑包括與該具體原子狀態機相對應的節點。此處,聚合器220可以接收來自源210的聚合器切換請求訊息724,以請求聚合器220切換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隨後,聚合器220可以用聚合器切換回應訊息726來對源210進行回應,及返回已加入狀態640。此外,在已加入狀態640中,聚合器220可以接收來自協助節點的協助釋放通知訊息728,該協助釋放通知訊息728指示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使用彼節點的具體路徑。此處,為了釋放該路徑,聚合器220可以將helper_active變數設置為false 730,及設法找到替換協助732。在已加入狀態640中,聚合器220亦可以接收用於替換已加入的協助的指示734,回應於該指示,聚合器220同樣可以設法找到替換協助732。此處,若沒有找到替換協助,則聚合器220可以向源210發送源釋放命令訊息736,以釋放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及進入已釋放狀態610。若找到了替換協助,則聚合器220可以向所找到的聚合器協助225發送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738,利用所找到的聚合器協助225設法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建立路徑。隨後,聚合器220可以啟動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740,及進入等待聚合器協助替換狀態650。此外,在已加入狀態640中,聚合器220可以接收來自源210的源釋放通知訊息742,該源釋放通知訊息742指示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此處,在進入已釋放狀態610之前,聚合器220可以向已加入的協助發送協助釋放命令訊息744,以釋放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使用了相應協助的路徑,及將helper_active變數設置為false 746。 如圖7E所圖示,在等待聚合器協助替換狀態650,聚合器220已經向所找到的替換聚合器協助225發送過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及正在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的持續時間內等待來自所找到的替換聚合器協助225的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此處,若該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748,但是若helper_active變數為false(指示聚合器220沒有加入到協助節點),則聚合器220向源210發送源釋放命令訊息750,以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及進入已釋放狀態610。然而,若該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748,及helper_active變數為true,則聚合器220進入已加入狀態640,保持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包括與該具體原子狀態機相對應的協助的路徑。此外,在該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之前,聚合器220可能接收到回應於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來自相應的聚合器協助225的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752。若聚合器220不接受該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則聚合器220按照上文概述的程序進入已釋放狀態610或者已加入狀態640。若聚合器220接受來自該聚合器協助225的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及若helper_active變數為true,則聚合器220可以向原始協助發送協助釋放命令訊息754,以便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使用彼協助節點的相應路徑。若helper_active變數為false,則聚合器220可以跳過該協助釋放命令訊息754的發送步驟。接下來,聚合器220可以向源210發送源切換請求訊息756,以請求源210切換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啟動源加入計時器758,及進入等待源切換狀態660。 如圖7F所圖示,在等待源切換狀態660,聚合器220已經發送過源切換請求訊息,及正在源加入計時器的持續時間內等待源切換回應訊息。此處,若源加入計時器到期760,聚合器220可以向相應的協助發送協助釋放命令762,以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使用彼協助節點的相應路徑。隨後,聚合器220可以將helper_active變數設置成false 764,及進入已釋放狀態610。然而,在源加入計時器到期之前,聚合器220可能接收到回應於源切換請求訊息來自源210的源切換回應訊息766。若聚合器220不接受該源切換回應訊息,則聚合器220可以按照上文剛剛概述的程序進入已釋放狀態610。若聚合器220接受該源切換回應訊息766,則聚合器220進入已加入狀態640。 ˙聚合器協助的狀態和SDL圖 圖8是與圖2所圖示的聚合器協助225相對應的狀態機800的圖示。聚合器協助225可以包括已釋放狀態810和已加入狀態820。亦即,聚合器協助225可以被加入以參與形成路徑,或者可以作為協調節點被釋放。 圖9A-圖9B是表示圖8所圖示的狀態轉移圖800中的狀態轉移的SDL流程圖。如圖9A所圖示,在已釋放狀態810,聚合器協助225不作為用於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的協調節點。此處,聚合器協助225可能接收到來自聚合器220的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902,以請求聚合器協助225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建立路徑。若聚合器協助225不接受該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則聚合器協助225可以向聚合器220發送否定(Negative)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904,及返回已釋放狀態810。若聚合器協助225接受該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則聚合器協助225可以向聚合器220發送肯定(Positive)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906,及進入已加入狀態820,其中聚合器協助225作為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中的協調節點。 如圖9B所圖示,在已加入狀態820,聚合器協助225作為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中的協調節點。此處,聚合器協助225可以接收釋放指示訊息908,該釋放指示訊息908指示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包括聚合器協助225的路徑。在回應中,聚合器協助225可以向聚合器220發送協助釋放通知訊息910,以釋放相應的路徑。此外,聚合器協助225可以接收來自聚合器220的協助釋放命令訊息912,以釋放聚合器220和源210之間的路徑。此處,聚合器協助225可以進入已釋放狀態810,其中聚合器協助225不作為用於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的協調節點。 ˙源的狀態和SDL圖 再次參照圖2所圖示的多路徑覆蓋網路200,可以看到源210可能能夠經由多條路徑向相應的聚合器220發送資訊。在本案的一個態樣,如圖10所圖示,源210可以包括主狀態機,主狀態機負責對與相應的聚合器220所建立的多條路徑進行路徑管理。在本案的另一個態樣,源210的主狀態機可以包括多個原子狀態機。此處,每個原子狀態機負責對在源210和相應的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進行路徑管理。 圖10中圖示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源210的狀態轉移圖1000。對於源210的每個原子狀態機,源210具有如下狀態,包括:已釋放狀態1010;等待源協助加入狀態1020;已加入狀態1040;等待源協助替換狀態1050;等待聚合器切換狀態1060;及等待源協助切換狀態1070。在某些狀態,如下所述,源210可以使用計時器,包括: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及聚合器加入計時器。此外,在某些狀態中,源210可以使用具有例如預設值設置成false的二進位狀態變數「helper_active」進行狀態減少。沒有被設計為處理為某一狀態的輸入的訊號傳遞訊息可以排隊以便延遲處理。 圖11A-圖11F是表示圖10所圖示的狀態轉移圖1000中的狀態轉移的SDL流程圖。如圖11A所圖示,在已釋放狀態1010,將源210和與該具體原子狀態機相對應的節點之間的路徑釋放。此處,源210可以轉移到已加入狀態1040或者等待源協助加入狀態1020。源210可以接收來自聚合器220的源加入請求訊息1102,以請求源210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建立路徑。若源210不需要協助,則源210可以更新路徑資訊1104,以建立從源210到聚合器220的直接路徑,及可以轉移到已加入狀態1040。若源210需要協助,則源210可以向相應的源協助215發送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1106,及啟動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1108。隨後,源210可以進入等待源協助加入狀態1020。 如圖11B所圖示,在等待源協助加入狀態1020,源210已經發送過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及正在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的持續時間內等待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此處,若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1110,則源210可以向聚合器220發送否定源加入回應訊息1112,及可以進入已釋放狀態1010。然而,在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之前,源210可能接收到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1114。若該訊息不被接受,則源210可以向聚合器220發送否定源加入回應訊息1112,及可以進入已釋放狀態1010。若該訊息被接受,則源210可以將helper_active變數設置為true 1116,發送肯定源加入回應訊息1118,及進入已加入狀態1040。 如圖11C所圖示,在已加入狀態1040,存在從源210到對應的聚合器220的路徑,該路徑包括與該具體的原子狀態機相對應的節點。此處,源210可以接收來自聚合器220的源切換請求訊息1120,以請求源210切換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若helper_active變數為false,則源210可以更新路徑資訊1122以指示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新路徑,及可以進入已加入狀態1040。然而,若helper_active變數為true,則源210可以向源協助215發送源協助切換請求訊息1124,以請求源協助215切換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啟動源協助加入計時器1126,及進入等待源協助切換狀態1070。此外,在已加入狀態1040中,源210可以接收來自協助節點的協助釋放通知訊息1128,該協助釋放通知訊息1128指示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使用彼節點的具體路徑。此處,為了釋放該路徑,源210可以將helper_active變數設置為false 1130,及設法找到替換協助1132。在已加入狀態1040中,源210亦可以接收用於替換已加入的協助的指示1134,回應於該指示,源210同樣可以設法找到替換協助1132。此處,若沒有找到替換協助,源210可以向聚合器220發送源釋放通知訊息1136,以釋放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及進入已釋放狀態1010。若找到替換協助,源210可以向所找到的源協助215發送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1138,利用所找到的源協助215設法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建立路徑。隨後,源210可以啟動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1140,及進入等待源協助替換狀態1050。此外,在已加入狀態1040中,源210可以接收來自聚合器220的源釋放命令訊息1142,該源釋放命令訊息1142指示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此處,在進入已釋放狀態1010之前,源210可以向已加入的協助發送協助釋放命令訊息1144,以便釋放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使用相應協助的路徑,及將helper_active變數設置為false 1146。此外,在已加入狀態1040,源210可以接收指示釋放訊息1148,回應於該訊息,源210可以向相應的協助發送協助釋放命令訊息1150,以便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使用彼協助節點的路徑。隨後,源210可以將helper_active變數設置為false 1152,向聚合器220發送源釋放通知訊息1154,及進入已釋放狀態1010。 如圖11D所圖示,在等待協助切換狀態1070,源210已經發送過源協助切換請求訊息,及正在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的持續時間內等待源協助切換回應訊息。此處,若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1156,源210可以向相應的協助發送協助釋放命令1158,以便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使用彼協助節點的相應路徑。隨後,源210可以將helper_active變數設置成false 1160,及進入已釋放狀態1010。然而,在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之前,源210可能接收到回應於源協助切換請求訊息來自源協助215的源協助切換回應訊息1166。若源210不接受該源協助切換回應訊息,則源210可以按照上文剛剛概述的程序進入已釋放狀態1010。若源210接受該源協助切換回應訊息1166,則源210可以向聚合器發送源切換回應訊息1168以對該源切換請求訊息進行回應,及可以進入已加入狀態1040。 如圖11E所圖示,在等待源協助替換狀態1150,源210已經向所找到的替換源協助215發送過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及正在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的持續時間內等待來自所找到的替換源協助215的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此處,若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1170,但是若helper_active變數為false(指示源210沒有加入到協助節點),則源210向聚合器220發送源釋放通知訊息1172,以釋放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及進入已釋放狀態1010。然而,若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1170,及helper_active變數為true,則源210進入已加入狀態1040,保持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包括與該具體原子狀態機相對應的協助的路徑。此外,在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之前,源210可能接收到回應於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來自相應的源協助215的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1174。若源210不接受該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則源210按照上文概述的程序進入已釋放狀態1010或者已加入狀態1040。若源210接受來自源協助215的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及若helper_active變數為true,則源210可以向原始協助發送協助釋放命令訊息1176,以便釋放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使用彼協助節點的相應路徑。若helper_active變數為false,則源210可以跳過該協助釋放命令訊息1176的發送步驟。接下來,源210可以向聚合器220發送聚合器切換請求訊息1178,以請求聚合器220切換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啟動聚合器加入計時器1180,及進入等待聚合器切換狀態1060。 如圖11F所圖示,在等待聚合器切換狀態1060,源210已經發送過聚合器切換請求訊息,及正在聚合器加入計時器的持續時間內等待聚合器切換回應訊息。此處,若聚合器加入計時器到期1182,則源210可以向相應的協助發送協助釋放命令1184,以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使用彼協助節點的相應路徑。隨後,源210可以將helper_active變數設置成false 1186,及進入已釋放狀態1010。然而,在聚合器加入計時器到期之前,源210可能接收到回應於聚合器切換請求訊息來自聚合器220的聚合器切換回應訊息1188。若源210不接受該聚合器切換回應訊息,則源210可以按照上文剛剛概述的程序進入已釋放狀態1010。若源210接受該聚合器切換回應訊息1188,則源210進入已加入狀態1040。 ˙源協助的狀態和SDL圖 圖12是與圖2所圖示的源協助215相對應的狀態機1200的圖示。源協助215可以包括已釋放狀態1210和已加入狀態1220。也就是說,源協助215可以被加入以參與形成路徑,或者可以作為協調節點被釋放。 圖13A-圖13B是表示圖12所圖示的狀態轉移圖1200中的狀態轉移的SDL流程圖。如圖13A所圖示,在已釋放狀態1210,源協助215不作為用於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的協調節點。此處,源協助215可以接收來自源210的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1302,以請求源協助215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建立路徑。若源協助215不接受該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則源協助215可以向源210發送否定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1304,及返回已釋放狀態1210。若源協助215接受該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則源協助215可以向源210發送肯定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1306,及進入已加入狀態1220,其中源協助215作為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中的協調節點。 如圖13B所圖示,在已加入狀態1220,源協助215作為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中的協調節點。此處,源協助215可以接收釋放指示1308,及在回應中,源協助215可以向源210發送協助釋放通知訊息1310,以釋放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使用源協助215的路徑。此外,源協助215可以接收來自源210的協助釋放命令訊息1312,以釋放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此處,源協助215可以進入已釋放狀態1210,其中源協助215不作為用於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中的協調節點。此外,源協助215亦可以接收來自源210的源協助切換請求訊息1314,以請求源協助215切換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此處,源協助215可以藉由發送源協助切換回應訊息1316來回應,及進入已加入狀態1220。 ˙多路徑覆蓋網路封包頭部 圖14中圖示在多路徑覆蓋網路資料封包中可以採用的資料封包頭部的實例。在資料封包的封包頭部中的訊息類型欄位可以設置為「資料」,及該資料封包的資料有效載荷可以緊跟在封包頭部之後開始。 圖15中圖示在多路徑覆蓋網路訊號傳遞訊息中可以採用的訊號傳遞封包頭部的實例。相應的訊號傳遞訊息的有效載荷可以緊跟在封包頭部之後開始。 表2中提供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封包頭部欄位的含義。 在封包頭部的「訊息類型」欄位中,可以攜帶用於表示覆蓋網路訊息類型的資訊元素。表3中列出了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中所採用的訊息類型。 ˙多路徑覆蓋網路訊號傳遞訊息 現在參照圖2和表3,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可以從聚合器220向相應的聚合器協助225發送,以便請求聚合器協助225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建立路徑。表4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 表5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此處,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可以從聚合器協助225向聚合器220發送,以便對相應的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進行回應。 表6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源加入請求訊息。此處,源加入請求訊息可以從聚合器220向源210發送以請求源210,以便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建立路徑。 表7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源加入回應訊息。此處,源加入回應訊息可以從源210向聚合器220發送,以便對源加入請求訊息進行回應。 表8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聚合器切換請求訊息。此處,聚合器切換請求訊息可以從源210向聚合器220發送,以便請求聚合器220切換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 表9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聚合器切換回應訊息。此處,聚合器切換回應訊息可以從聚合器220向源210發送,以便對聚合器切換請求訊息進行回應。 表10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源切換請求訊息。此處,源切換請求訊息可以從聚合器220向源210發送,以便請求源210切換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 表11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源切換回應訊息。此處,源切換回應訊息可以從源210向聚合器220發送,以便對源切換請求訊息進行回應。 表12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此處,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可以從源210向源協助215發送,以便請求源協助215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建立路徑。 表13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此處,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可以從源協助215向源210發送,以便對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進行回應。 表14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源協助切換請求訊息。此處,源協助切換請求訊息可以從源210向源協助215發送,以便請求源協助215切換在源和聚合器之間的路徑。 表15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源協助切換回應訊息。此處,源協助切換回應訊息可以從源協助215向源210發送,以便對源協助切換請求訊息進行回應。 表16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源釋放命令訊息。此處,源釋放命令訊息可以從聚合器220向源210發送,以便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 表17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源釋放通知訊息。此處,源釋放通知訊息可以從源210向聚合器220發送,以便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 表18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協助釋放命令訊息。此處,協助釋放命令訊息可以從聚合器220或源210向聚合器220或源210各自的協助225或215發送,以便釋放在聚合器220和源210之間的路徑。 表19中列出了用於根據本案的某些態樣的具體實施方案的協助釋放通知訊息。此處,協助釋放通知訊息可以從相應的協助225、215向協助225、215的聚合器220或源210發送,以便釋放在源210和聚合器220之間的路徑。 表19:協助釋放通知訊息 如本說明書所揭示的,藉由提供或者產生資料(如由(在包含有資料的不同描述的一或多個子串流中的)源提供)、中繼子串流中的資料的描述(如由源協助和聚合器協助提供)及經由接收及聚合各個子串流中的資料的一或多個描述(如由聚合器提供),節點(諸如,聚合器、源、所述者各自的協助、其中所含有的處理器、電腦程式產品等)可以「支援」資料傳輸和通訊。 在上文提供的方法中,由於節點與該節點的協助之間的訊息基於該節點的協助是聚合器協助還是源協助而不同,所以協定執行依賴於區分聚合器協助和源協助。在下文參照圖16-圖28所提供的示例性方法中,協定執行並不依賴於區分聚合器協助和源協助。在示例性方法中,訊息類型可以是如表20中所示。 圖16是圖示了其中協定執行不依賴於區分聚合器協助和源協助的示例性方法的第一幅圖1600。在圖16中,圓括號中的標籤ID是在訊息的有效載荷內,而尖括弧中的標籤ID是在封包的頭部內。如圖16所圖示,在步驟1612中,節點2 1610可以向節點1 1604發送輸出路徑建立指示。節點2 1610向節點1 1604發送輸出路徑建立指示,因為節點2 1610(有資料要向節點1 1604發送/傳輸)正在啟動與節點1 1604的通訊鏈路。若節點1 1604啟動與節點2 1610的通訊鏈路,則不執行步驟1612。如表21所示,該輸出路徑建立指示可以包括: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及服務品質(QoS)資訊。 表21:輸出路徑建立指示 QoS資訊可以基於節點2 1610將要發送的資料的數量、節點2 1610將要發送資料封包所採用的速率及/或其他與品質有關的資訊。節點1 1604接收到輸出路徑建立指示。根據該輸出路徑建立指示,節點1 1604可以決定是否招募/請求協助節點以協助接收來自節點2 1610的封包。例如,若節點2 1610將要發送封包所採用的速率與節點1 1604能夠接收封包所採用的速率相比更大,則節點1 1604可以決定要請求協助節點接收該等封包中的一些及將所接收到的封包向節點1 1604中繼。在步驟1614中,節點1 1604向節點1的協助1606發送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如表格22所示,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事務ID、標籤ID、傳輸層類型、有效載荷類型及QoS資訊。 在步驟1614,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包括標籤ID「標籤1」。標籤ID「標籤1」標識了節點1的協助1606為了向節點1 1604發送輸入封包而可以使用的標籤ID。在步驟1616中,節點1的協助1606用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來回應。如表23所示,該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事務ID、回應碼、標籤ID及QoS資訊。 在步驟1616中,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包括標籤ID「標籤2」。標籤ID「標籤2」標識了可以用於向節點1的協助1606發送輸入封包的標籤ID。節點1的協助1606將「標籤2」連結到「標籤1」,使得所接收到的及指向「標籤2」的封包被路由到「標籤1」。節點1的協助1606可以協助其他節點,及因而可以具有其他標籤ID,針對該等其他標籤ID,節點1的協助1606接收輸入封包。在步驟1618中,節點1 1604向節點2 1610發送建立請求。如表24所示,該建立請求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事務ID、協助位址、標籤ID、傳輸層類型、有效載荷類型及QoS資訊。 在步驟1618中,該建立請求包括標籤ID「標籤2」。標籤ID「標籤2」標識了節點2 1610為了發送最終到達節點1 1604處的封包而可以使用的標籤ID。節點2 1610可能知道或者可能不知道「標籤2」是與協助節點相關聯的,而非與節點1 1604相關聯。當向節點1 1604發送封包時,節點2 1610可以經由「標籤2」將封包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路由到節點1的協助1606,及將封包的剩餘部分直接向節點1 1604發送。當向節點1的協助1606發送封包時,節點2 1610將遵循在建立請求中提供的QoS資訊。節點2 1610亦可以招募/請求協助節點,諸如節點2的協助1608。在步驟1620,節點2 1610向節點2的協助1608發送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如表25所示,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事務ID、遠端協助位址、標籤ID、傳輸層類型、有效載荷類型及QoS資訊。 表25: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 節點2的協助1608接收來自節點2 1610的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節點2的協助1608接收在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中的標籤ID「標籤2」及產生相應的標籤ID「標籤3」。節點2的協助1608將兩個標籤ID連結,使得在「標籤3」處接收到的封包被路由到「標籤2」。在步驟1622中,節點2的協助1608向節點2 1610發送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該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包括標籤ID「標籤3」,這樣,節點2 1610將知道如何將封包路由到節點2的協助1608,使得節點2 1610將最終有可能路由到節點1 1604。如表26所示,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事務ID、回應碼、標籤ID及QoS資訊。 在步驟1624中,節點2 1610向節點1 1604發送建立回應。該建立回應是對步驟1618中接收到的建立請求的回應。如表27所示,該建立回應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事務ID、回應碼及QoS資訊。 在步驟1626,節點2 1610向節點2的協助1608發送包括頭部和資料的封包。該頭部包括標籤ID「標籤3」。節點2的協助1608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3」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2」相關聯,將「標籤2」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628中,向節點1的協助1606轉發該封包。節點1的協助1606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2」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1」相關聯,將「標籤1」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630中,向節點1 1604轉發該封包。 節點1 1604亦可以建立通向節點2 1610的輸出路徑。在步驟1632中,節點1 1604向節點2 1610發送輸出路徑建立指示。節點2 1610接收該輸出路徑建立指示。節點2 1610可以根據輸出路徑建立指示中的QoS資訊來決定是否招募/請求協助節點以接收來自節點1 1604的封包。如圖16所示,節點2 1610決定在接收來自節點1 1604的封包時使用協助節點。在步驟1634中,節點2 1610發送包括標籤ID「標籤4」的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節點2的協助1608接收具有標籤ID「標籤4」的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產生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5」,及在步驟1636中,發送包括標籤ID「標籤5」的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在步驟1638中,節點2 1610向節點1 1604發送包括標籤ID「標籤5」的建立請求。在步驟1640中,節點1 1604在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中向節點1的協助1606提供標籤ID「標籤5」。節點1的協助1606接收具有標籤ID「標籤5」的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產生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6」,及在步驟1642中,發送包括標籤ID「標籤6」的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在步驟1644中,節點1 1604向節點2 1610發送建立回應。 在能夠進行雙向通訊的情況下,節點1 1604和節點2 1610可以既向對方發送通訊又接收來自對方的通訊。在步驟1646中,節點2 1610向節點2的協助1608發送包括頭部和資料的封包。該頭部包括標籤ID「標籤3」。節點2的協助1608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3」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2」相關聯,將「標籤2」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648中,向節點1的協助1606轉發該封包。節點1的協助1606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2」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1」相關聯,將「標籤1」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650中,向節點1 1604轉發該封包。在步驟1652中,節點1 1604向節點1的協助1606發送包括頭部和資料的封包。該頭部包括標籤ID「標籤6」。節點1的協助1606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6」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5」相關聯,將「標籤5」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654中,向節點2的協助1608轉發該封包。節點2的協助1608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5」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4」相關聯,將「標籤4」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656中,向節點2 1610轉發該封包。 圖17是圖示了示例性方法的第二幅圖1700。在圖17中,圓括號中的標籤ID在訊息的有效載荷內,而尖括弧中的標籤ID在封包的頭部內。圖1700圖示了在建立協助節點之後,可以如何切換協助節點。在能夠進行雙向通訊的情況下,節點1 1704和節點2 1714可以既向對方發送通訊又接收來自對方的通訊。在步驟1716中,節點2 1714向節點2的協助1712發送包括頭部和資料的封包。該頭部包括標籤ID「標籤3」。節點2的協助1712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3」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2」相關聯,將「標籤2」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718中,向節點1的舊協助1706轉發該封包。節點1的舊協助1706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2」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1」相關聯,將「標籤1」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720中,向節點1 1704轉發該封包。在步驟1722中,節點1 1704向節點1的舊協助1706發送包括頭部和資料的封包。該頭部包括標籤ID「標籤6」。節點1的舊協助1706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6」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5」相關聯,將「標籤5」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724中,向節點2的協助1712轉發該封包。節點2的協助1712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5」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4」相關聯,將「標籤4」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726中,向節點2 1714轉發該封包。 在第一種配置中,在步驟1728中,節點1的舊協助1706向節點1 1704發送協助釋放通知,以便通知節點1 1704:節點1的舊協助1706將停止協助該節點1 1704。如表28所示,該協助釋放通知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和接收方位址。 在第二種配置中,步驟1728沒有出現,及在步驟1729中,節點1 1704向節點1的舊協助1706發送協助釋放命令。在步驟1728中的第一種配置和在步驟1729中的第二種配置兩者皆是先斷後通(break-before-make)程序,其中現有的協助關係是在建立新的協助關係之前斷開的。在第三種配置中,沒有執行步驟1728、1729,及步驟1742是在先通後斷程序中執行的,其中新的協助關係是在現有的協助關係斷開之前建立的。如表29所示,該協助釋放命令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和接收方位址。 當節點1 1704決定斷開協助關係時(在第二和第三種配置中),節點1 1704可以根據計時器的到期來決定斷開協助關係。當節點1的舊協助1706決定斷開協助關係時(在第一種配置中),節點1的舊協助1706可以根據計時器的到期來決定斷開協助關係。節點1的舊協助1706及/或節點1 1704可以根據其他因素來決定斷開協助關係,諸如,不能夠保持節點1 1704和節點1的舊協助1706之間的鏈路、節點1 1704和節點1的舊協助1706之間的鏈路的效能降低(例如,不良的路徑品質)、節點1 1704或者節點1的舊協助1706中的任一個沒有回應(例如,多次超時)或者與鏈路本身有關或者無關的其他因素。 在步驟1730中,節點1 1704向節點1的新協助1708發送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該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可以包括:標籤ID「標籤1」(節點1的新協助1708可以向該標籤ID「標籤1」發送輸入封包)和標籤ID「標籤5」(節點1的新協助1708可以向該標籤ID「標籤5」發送輸出封包)。如表30所示,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事務ID、第一標籤ID、遠端協助位址、第二標籤ID及QoS資訊。 在步驟1732中,回應於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節點1的新協助1708向節點1 1704發送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回應。節點1的新協助1708產生用於輸入封包的與「標籤1」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7」及用於輸出封包的與「標籤5」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8」。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回應包括標籤ID「標籤7」和標籤ID「標籤8」。如表31所示,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回應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事務ID、回應碼、第一標籤ID及第二標籤ID。 在步驟1734中,節點1 1704向節點2 1714發送協助變更通知。該協助變更通知包括標籤ID「標籤7」,節點2 1714現在應該向該標籤ID「標籤7」發送封包。如表32所示,該協助變更通知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事務ID、協助位址、標籤ID及QoS資訊。 在步驟1736中,節點2 1714向節點2的協助1712發送針對遠端協助的切換請求。該針對遠端協助的切換請求包括標籤ID「標籤7」,節點2的協助現在應該向該標籤ID「標籤7」發送輸出資料。如表33所示,該針對遠端協助的切換請求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事務ID、遠端協助位址及標籤ID。 在步驟1738中,節點2的協助1712藉由向節點2 1714發送針對遠端協助的切換回應來回應。如表34所示,該針對遠端協助的切換回應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事務ID及回應碼。 在步驟1740,節點2 1714藉由向節點1 1704發送協助變更回應來對該協助變更通知進行回應。如表35所示,該協助變更回應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接收方位址、事務ID及回應碼。 在步驟1744,節點2 1714向節點2的協助1712發送包括頭部和資料的封包。該頭部包括標籤ID「標籤3」。節點2的協助1712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3」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7」相關聯,將「標籤7」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746中,向節點1的新協助1708轉發該封包。節點1的新協助1708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7」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1」相關聯,將「標籤1」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748中,向節點1 1704轉發該封包。在步驟1750中,節點1 1704向節點1的新協助1708發送包括頭部和資料的封包。該頭部包括標籤ID「標籤8」。節點1的新協助1708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8」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5」相關聯,將「標籤5」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752中,向節點2的協助1712轉發該封包。節點2的協助1712接收該封包,決定該封包包括「標籤5」及由此決定該封包與「標籤4」相關聯,將「標籤4」插入該頭部,及在步驟1754中,向節點2 1714轉發該封包。 圖18是圖示了示例性方法的第三幅圖1800。圖1800圖示了釋放命令及通知。如圖18所圖示,在步驟1812中,節點1 1804向節點1的協助1806發送協助釋放命令,以將節點1的協助1806從與節點1 1804的協助關係中釋放。在步驟1814中,節點1 1804向節點2 1810發送釋放通知1814。該釋放通知告知節點2 1810終止與節點1 1804通訊。在步驟1816中,節點2 1810向節點2的協助1808發送協助釋放命令,以將節點2的協助1808從與節點2 1810的協助關係中釋放。如表36所示,該釋放通知可以包括下列中的一或多個:發送方位址和接收方位址。 圖19是第一種通訊方法的流程圖。該通訊方法可以是無線的。該方法可以由通訊設備(諸如,使用者設備(UE))來執行。該通訊設備被稱為第一節點。在步驟1904中,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三節點的路徑建立指示。例如,參照圖16,在步驟1612中,節點1 1604可以接收來自節點2 1610的輸出路徑建立指示。在步驟1906中,第一節點可以根據該路徑建立指示來決定是否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請求。如上述關於圖16的論述,路徑建立指示可以包括QoS資訊,及節點1 1604可以根據該QoS資訊來決定向節點1的協助1606發送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步驟1614)。在步驟1908中,第一節點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請求,以便將與第三節點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第一節點。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第一節點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14,第一節點1 1604向節點1的協助1606發送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該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包括與節點1 1604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1」。在步驟1910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二節點相關聯的第二節點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16,節點1 1604接收來自節點1的協助1606的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該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包括與節點1的協助1606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2」。在步驟1912中,第一節點向第三節點發送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第二節點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18,節點1 1604向節點2 1610發送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標籤ID「標籤2」。在步驟1914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該通訊由第三節點產生。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30,節點1 1604接收來自節點1的協助1606的具有標籤ID「標籤1」的封包。該封包由節點2 1610產生。 圖20是第二種通訊方法的流程圖。該通訊方法可以是無線的。該方法可以由通訊設備(諸如UE)來執行。該通訊設備被稱為第一節點。在步驟2006中,第一節點向第四節點發送切換請求,以便將與第三節點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第一節點。該切換請求包括第一節點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30,節點1 1704向節點1的新協助1708發送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以便將與節點2 1714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節點1 1704。該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包括標籤ID「標籤1」。在步驟2008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四節點的切換回應。該切換回應包括與第四節點相關聯的第四節點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32,節點1 1704接收來自節點1的新協助1708的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回應。該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回應包括與節點1的新協助1708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7」。在步驟2010中,第一節點向第三節點發送變更通知。該變更通知包括第四節點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34,節點1 1704向節點2 1714發送協助變更通知。該協助變更通知包括標籤ID「標籤7」。在步驟2012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四節點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該通訊由第三節點產生。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48,節點1 1704接收來自節點1的新協助1708的具有標籤ID「標籤1」的封包。該封包由節點2 1714產生。 在第一種配置中,在步驟2002中,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釋放通知,及回應於該釋放通知,發送切換請求。例如,參照圖17,在步驟1728中,節點1 1704可以接收來自節點1的舊協助1706的協助釋放通知,及在步驟1730中,回應於該協助釋放通知,發送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在第二種配置中,在步驟2004中,第一節點可以設置與第二節點相關聯的計時器,及當該計時器一到期時就發送切換請求。參照圖17,當節點1 1704使用計時器來觸發該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的發送操作,節點1 1704可以藉由在步驟1729中發送協助釋放命令來執行先斷後通(break-before-make)程序,或者在步驟1742中發送協助釋放命令來執行先通後斷(make-before-break)程序。在第二種配置中或者在第三種配置中,在步驟2014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三節點的變更回應,及在步驟2016中,第一節點在接收到該變更回應之後,向第二節點發送釋放通知。例如,參照圖17,在步驟1740中,節點1 1704接收來自節點2 1714的協助變更回應,及在步驟1742中,節點1 1704向節點1的舊協助1706發送協助釋放命令。 圖21是第三種通訊方法的流程圖。該通訊方法可以是無線的。該方法可以由通訊設備(諸如UE)執行。該通訊設備被稱為第一節點。在步驟2104中,第一節點在向第三節點發送變更通知之前,可以向第二節點發送釋放命令。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29,節點1 1704可以向節點1的舊協助1706發送協助釋放命令。在步驟2106中,第一節點可以向第三節點發送包括第一節點辨識符的變更通知。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34,節點1 1704可以向節點2 1714發送協助變更通知。然而,節點1 1704不在協助變更通知中發送標籤ID「標籤7」,而是可以在協助變更通知中發送標籤ID「標籤1」,從而向節點1 1704直接發送封包。在步驟2108中,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該通訊由第三節點產生。例如,參照圖17,節點1 1704可以接收來自節點2 1714(步驟1744,但是直接去往節點1 1704)或者來自節點2的協助1712(步驟1746,但是直接去往節點1 1704)的具有標籤ID「標籤1」的封包。在步驟2110中,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三節點的變更回應。在步驟2112中,第一節點在接收到來自第三節點的變更回應之後,可以向第二節點發送釋放命令。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40和1742,節點1 1704可以接收來自節點2 1714的協助變更回應,及向節點1的舊協助1706發送協助釋放命令。在步驟2114中,第一節點可以向第三節點發送釋放通知。在發送該釋放通知之後,由第三節點產生的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可以停止。例如,參照圖18,步驟1814,節點1 1804可以向節點2 1810發送釋放通知,及在發送釋放通知之後,由節點2 1810產生的來自節點1的協助1806的通訊可以停止。 圖22是第四種通訊方法的流程圖。該通訊方法可以是無線的。該方法可以由通訊設備(諸如,UE)執行。該通訊設備被稱為第一節點。在步驟2204中,第一節點可以向第二節點發送路徑建立指示。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12,節點2 1610可以向節點1 1604發送輸出路徑建立指示。在步驟2206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18,節點2 1610接收來自節點1 1604的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可以包括與節點1 1604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1」或者與節點1的協助1606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2」。若該建立請求包括標籤ID「標籤1」,則來自節點2 1610的通訊從節點2 1610或者節點2的協助1608直接路由到節點1 1604(亦即,節點1 1604沒有協助)。若該建立請求包括標籤ID「標籤2」,則來自節點2 1610的通訊經由節點1的協助1606路由到節點1 1604。在步驟2208中,第一節點向第四節點發送加入請求,以便將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從第一節點路由到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20,節點2 1610向節點2的協助1608發送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以便將針對節點1 1604的通訊從節點2 1610路由到節點1 1604或節點1的協助1606。若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包括標籤ID「標籤2」,則節點2的協助1608將封包路由到節點1的協助1606。若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包括標籤ID「標籤1」,則節點2的協助1608將封包直接路由到節點1 1604。在步驟2210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四節點的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四節點相關聯的第四節點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22,節點2 1610接收到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該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包括與節點2的協助1608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3」。在步驟2212中,第一節點向第四節點發送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該通訊與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26,節點2 1610向節點2的協助1608發送針對節點1 1604的封包。該封包與標籤ID「標籤3」一起發送。 在步驟2214中,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變更通知。該變更通知包括與第二節點或第五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7,在步驟1734中,節點2 1714可以接收來自節點1 1704的協助變更通知。該協助變更通知可以包括與節點1 1704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1」或者與節點1的新協助1708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7」。在步驟2216中,第一節點可以向第四節點發送切換請求,以便將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從第一節點路由到第二節點或第五節點之一。該切換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或第五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7,在步驟1736中,節點2 1714向節點2的協助1712發送針對遠端協助的切換請求,以便將針對節點1 1704的通訊從節點2 1714路由。該針對遠端協助的切換請求包括在該協助變更通知中接收到的標籤ID。若標籤ID為「標籤7」,如步驟1736中所示,則節點2的協助1712將封包從節點2 1714路由到節點1的新協助1708。若標籤ID為「標籤1」,則節點2的協助1712將封包從節點2 1714路由到節點1 1704。在步驟2218中,第一節點向第四節點發送針對第二節點的第二通訊。該通訊與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例如,參照圖17,在步驟1744中,節點2 1714向節點2的協助1712發送針對節點1 1704的封包。該封包和與節點2的協助1712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3」一起發送。 圖23是第五種通訊方法的流程圖。該通訊方法可以是無線的。該方法可以由通訊設備(諸如,UE)執行。該通訊設備被稱為第一節點。在步驟2306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在步驟2308中,第一節點向第四節點發送加入請求,以便將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從第一節點路由到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在步驟2310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四節點的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四節點相關聯的第四節點辨識符。在步驟2312中,第一節點向第四節點發送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該通訊與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例如,參照圖16,步驟2306、2308、2310及2312分別對應於步驟1618、1620、1622及1626。 在步驟2314,第一節點可以向第四節點發送釋放命令,及在步驟2316中,向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通訊。例如,參照圖16,節點2 1610可以將節點2的協助1608從協助關係中釋放,隨後,若節點1 1604沒有協助(節點2 1610已經具有與節點1 1604的通訊鏈路)則向節點1 1604直接發送封包,或者向節點1的協助1606(具有標籤ID「標籤2」)發送封包。在步驟2318中,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釋放通知,及當一收到該釋放通知時就停止向第四節點發送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例如,參照圖18,步驟1814,節點2 1810可以接收來自節點1 1804的釋放通知,及當一接收到該釋放通知時就停止向節點2的協助1808發送針對節點1 1804的封包。 圖24是第六種通訊方法的流程圖。該通訊方法可以是無線的。該方法可以由通訊設備(諸如,UE)執行。該通訊設備被稱為第一節點。在步驟2404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加入請求。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相關聯的第二節點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14,節點1的協助1606接收來自節點1 1604的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在步驟2406中,第一節點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16,節點1的協助1606向節點1 1604發送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該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包括與節點1的協助1606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2」。在步驟2408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通訊。該通訊由第三節點產生。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28,節點1的協助1606接收來自節點2的協助1608的由節點2 1610產生的封包。若節點2 1610沒有協助,則節點1的協助1606將會直接接收來自節點2 1610的由節點2 1610產生的封包。在步驟2410中,第一節點向第二節點發送具有第二節點辨識符的通訊。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30,節點1的協助1606向節點1 1604發送具有標籤ID「標籤1」的封包。 在步驟2412中,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第二加入請求。該第二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40,節點1的協助1606接收來自節點1 1604的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在步驟1640中,該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包括與節點2的協助1608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5」。但是,若節點2 1610沒有協助,則該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將會包括與節點2 1610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4」。在步驟2414中,第一節點可以向第二節點發送第二加入回應。該第二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42,節點1的協助1606向節點1 1604發送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該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包括與節點1的協助1606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6」。在步驟2416中,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通訊。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52,節點1的協助1606接收來自節點1 1604的具有標籤ID「標籤6」的封包。在步驟2418中,第一節點可以向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通訊。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54,節點1的協助1606向節點2的協助1608發送具有標籤「標籤5」的封包。若節點2 1610沒有協助,則節點1的協助1606將向節點2 1610發送具有標籤「標籤4」的封包。 圖25是第七種通訊方法的流程圖。該通訊方法可以是無線的。該方法可以由通訊設備(諸如,UE)執行。該通訊設備被稱為第一節點。在步驟2504,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切換請求。該切換請求包括:第二節點辨識符及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30,節點1的新協助1708可以接收來自節點1 1704的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該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包括與節點1 1704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1」。該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亦可以包括:與節點2的協助1712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5」(如圖17的步驟1730中所示)或者與節點2 1714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4」(若節點2 1714沒有協助)。在步驟2506中,第一節點可以向第二節點發送切換回應。該切換回應包括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和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32,節點1的新協助向節點1 1704發送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該針對本端協助的切換請求包括標籤ID「標籤7」和標籤ID「標籤8」。在步驟2508中,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輸入通訊。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46,節點1的新協助1708可以接收來自節點2的協助1712的具有標籤ID「標籤7」的封包。若節點2 1714沒有協助,則在步驟1746中將會接收直接來自節點2 1714的封包。在步驟2510中,第一節點可以向第二節點發送具有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輸入通訊。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48,節點1的新協助1708將所接收到的具有標籤ID「標籤1」的封包向節點1 1704發送。在步驟2512中,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輸出通訊。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50,節點1的新協助1708接收來自節點1 1704的具有標籤ID「標籤8」的封包。在步驟2514中,第一節點可以向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輸出通訊。例如,參照圖17,步驟1752,節點1的新協助1708將所接收到的封包向節點2的協助1712發送。若節點2 1714沒有協助,則在步驟1752中,節點1的新協助1708將所接收到的封包直接向節點2 1714發送。 圖26是第八種通訊方法的流程圖。該通訊方法可以是無線的。該方法可以由通訊設備(諸如,UE)執行。該通訊設備被稱為第一節點。在步驟2604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加入請求。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20,節點2的協助1608接收來自節點2 1610的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該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包括與節點1的協助1606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2」。但是,若節點1 1604沒有協助,則該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將會包括與節點1 1604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1」。在步驟2606中,第一節點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22,節點2的協助1608向節點2 1610發送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該針對輸出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包括與節點2的協助1608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3」。在步驟2608中,第一節點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通訊。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26,節點2的協助接收來自節點2 1610的具有標籤ID「標籤3」的封包。在步驟2610中,第一節點可以向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通訊。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28,節點2的協助1608向節點1的協助1606發送具有標籤ID「標籤2」的封包。但是,若節點1 1604沒有協助,則節點2的協助1608將直接向節點1 1604發送具有標籤ID「標籤1」的封包。在步驟2612中,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第二加入請求。該第二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相關聯的第二節點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34,節點2的協助1608接收來自節點2 1610的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該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請求包括與節點2 1610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4」。在步驟2614中,第一節點可以向第二節點發送第二加入回應。該第二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36,節點2的協助1608向節點2 1610發送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該針對輸入路徑的協助加入回應包括與節點2的協助1608相關聯的標籤ID「標籤5」。在步驟2616中,第一節點可以接收來自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通訊。該通訊由第三節點產生。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54,節點2的協助1608接收來自節點1的協助1606的由節點1 1604產生的具有標籤ID「標籤5」的封包。但是,若節點1 1604沒有協助,則節點2的協助1608將會接收來自節點1 1604的由節點1 1604產生的具有標籤ID「標籤5」的封包。在步驟2618中,第一節點可以向第二節點發送具有第二節點辨識符的通訊。例如,參照圖16,步驟1656,節點2的協助1608向節點2 1610發送具有標籤ID「標籤4」的封包。 圖27是圖示了在示例性裝置2702中的不同的模組/構件/元件之間的資料串流的概念性資料串流圖2700。該裝置可以是通訊設備,諸如無線通訊設備。例如,該裝置可以是UE。該裝置可以被稱為第一節點。在第一種配置中,第一節點2702(例如,節點1 1704)包括通訊模組,該通訊模組配置為:向第二節點2720(例如,節點1的舊協助1706)發送加入請求,以便將與第三節點2730(例如,節點2 1714)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第一節點2702。該加入請求可以包括與第一節點2702相關聯的第一節點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2720的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二節點2720相關聯的第二節點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配置為,向第三節點2730發送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第二節點辨識符。該通訊模組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2720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該通訊由第三節點2730產生。第一節點2702亦包括辨識符模組2706,該辨識符模組2706配置為,產生辨識符及儲存所接收到的辨識符。辨識符模組2706與通訊模組2704傳輸辨識符資訊。 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三節點2730的路徑建立指示。第一節點亦可以包括協助介面模組2708,該協助介面模組2708配置為根據該路徑建立指示來決定是否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請求。如上述論述,該路徑建立指示可以包括QoS資訊。協助介面模組2708可以根據該QoS資訊來決定是否發送加入請求以便與第二節點建立協助關係。協助介面模組2708亦可以配置為,決定何時切換協助節點。協助介面模組2708可以根據來自計時器模組2710的資訊來決定切換協助節點,該計時器模組2710配置為當計時器一到期就通知該協助介面模組2708。協助介面模組2708可以根據其他資訊(諸如,來自當前協助節點的釋放通知)來決定切換協助節點。協助介面模組2708配置為,與通訊模組2704通訊,以便切換協助節點。 通訊模組2704可以配置為,向第四節點2750(例如,節點1的新協助1708)發送切換請求,以便將與第三節點2730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第一節點2702。該切換請求包括第一節點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可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四節點2750的切換回應。該切換回應包括與第四節點2750相關聯的第四節點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可以配置為,向第三節點2730發送變更通知。該變更通知包括第四節點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可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四節點2750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該通訊由第三節點2730產生。通訊模組2704可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2720的釋放通知。回應於該釋放通知,可以發送該切換請求。通訊模組可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三節點2730的變更回應,及在接收到該變更回應之後,向第二節點2720發送釋放通知。計時器模組2710可以配置為,設置與第二節點2720相關聯的計時器。通訊模組2704可以配置為,當該計時器一到期就發送切換請求。 通訊模組2704可以配置為,向第三節點2730發送變更通知。該變更通知可以包括第一節點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可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三節點2730或第四節點2740(例如,節點2的協助1712)之一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該通訊由第三節點2730產生。通訊模組2704可以配置為,在向第三節點2730發送變更通知之前,向第二節點2720發送釋放命令。通訊模組2704可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三節點2730的變更回應,及在接收到來自第三節點2730的變更回應之後,向第二節點2720發送釋放命令。通訊模組2704可以配置為,向第三節點2730發送釋放通知。在發送該釋放通知之後,由第三節點2730產生的來自第二節點2720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停止。 在第二種配置中,通訊模組2704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2730(例如,節點1 1704)的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2730或第三節點2740(例如,節點1的舊協助1706)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配置為,向第四節點2720(例如,節點2的協助1712)發送加入請求,以便將針對第二節點2730的通訊從第一節點2702(例如,節點2 1714)路由到第二節點2730或第三節點2740之一。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2730或第三節點2740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配置為,接收來自第四節點2720的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四節點2720相關聯的第四節點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配置為,向第四節點2720發送針對第二節點2730的通訊。該通訊與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 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向第二節點2730發送路徑建立指示。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2730的變更通知。該變更通知包括與第二節點2730或第五節點2760(例如,節點1的新協助1708)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向第四節點2720發送切換請求,以便將針對第二節點2730的通訊從第一節點2704路由到第二節點2730或第五節點2760之一。該切換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2730或第五節點2760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向第四節點2720發送針對第二節點2730的第二通訊。該通訊與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 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向第四節點2720發送釋放命令,及向第二節點2730或第三節點2740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二節點2730或第三節點2740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通訊。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釋放通知,及當一收到該釋放通知時就停止向第四節點發送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 在第三種配置中,通訊模組2704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加入請求。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相關聯的第二節點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亦配置為,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亦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通訊。該通訊由第三節點產生。通訊模組2704亦配置為,向第二節點發送具有第二節點辨識符的通訊。 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第二加入請求。該第二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向第二節點發送第二加入回應。該第二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通訊。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向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通訊。 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切換請求。該切換請求包括:第二節點辨識符及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向第二節點發送切換回應。該切換回應包括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和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輸入通訊。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向第二節點發送具有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輸入通訊。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輸出通訊。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向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輸出通訊。 在第四種配置中,通訊模組2704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加入請求。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配置為,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通訊模組2704進一步配置為,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通訊。通訊模組2704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向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通訊。 該裝置可以包括,用於執行前述圖19-圖26的流程圖中的演算法的步驟中的每個步驟的附加模組。這樣一來,前述圖19-圖26的流程圖中的每個步驟可以由模組執行,及該裝置可以包括彼等模組中的一或多個。該模組可以是具體配置為執行所陳述的方法/演算法的一或多個硬體元件或者所述者的某種組合,所陳述的方法/演算法儲存在用於由處理器執行的電腦可讀取媒體內,及由配置為執行所陳述的方法/演算法的處理器來執行。 圖28是圖示了採用了處理系統2814的裝置2702'的硬體實現的實例的圖2800。處理系統2814可以用匯流排架構(通常由匯流排2824表示)來實現。匯流排2824可以包括任意數量的互連匯流排和橋接,取決於處理系統2814的具體應用和整體設計約束。匯流排2824將各種電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及/或硬體模組)連接在一起,該各種電路由處理器2804、模組2704、2706、2708、2710及電腦可讀取媒體2806來表示。匯流排2824也可以與諸如時序源、外設、電壓調節器及功率管理電路等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各種其他電路相連接,因此,此處不再贅述。 處理系統2814可以連接到收發機2810。收發機2810連接到一或多個天線2820。收發機2810提供了用於經由傳輸媒體與各種其他裝置進行通訊的構件。處理系統2814包括連接到電腦可讀取媒體2806的處理器2804。處理器2804負責一般處理,包括對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2806上的軟體的執行。該軟體,當由處理器2804執行時,使處理系統2814執行上文針對任何具體裝置述及之各種功能。電腦可讀取媒體2806也可以用於儲存由處理器2804在執行軟體時所操作的資料。處理系統亦包括模組2704、2706、2708、2710中的至少一個。該模組可以是在處理器2804中執行的、常駐/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2806中的軟體模組,連接到處理器2804的一或多個硬體模組,或者所述者的某種組合。 在一種配置中,用於通訊的第一節點裝置2702/2702'包括,用於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請求以便將與第三節點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第一節點的構件。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第一節點辨識符。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加入回應的構件,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二節點相關聯的第二節點辨識符。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向第三節點發送建立請求的構件。該建立請求包括第二節點辨識符。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的構件。該通訊由第三節點產生。 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三節點的路徑建立指示的構件。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根據該路徑建立指示來決定是否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請求的構件。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四節點發送切換請求以便將與第三節點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第一節點的構件。該切換請求包括第一節點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四節點的切換回應的構件。該切換回應包括與第四節點相關聯的第四節點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三節點發送變更通知的構件。該變更通知包括第四節點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四節點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的構件。該通訊由第三節點產生。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釋放通知的構件。該切換請求是回應於該釋放通知而發送的。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三節點的變更回應的構件及用於在接收到該變更回應之後向第二節點發送釋放通知的構件。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設置與第二節點相關聯的計時器的構件。該切換請求是當該計時器一到期就發送的。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三節點發送變更通知的構件。該變更通知包括第一節點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的構件。該通訊由第三節點產生。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在向第三節點發送變更通知之前向第二節點發送釋放命令的構件。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三節點的變更回應的構件及用於在接收到來自第三節點的變更回應之後向第二節點發送釋放命令的構件。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三節點發送釋放通知的構件。在發送該釋放通知之後,由第三節點產生的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第一節點辨識符的通訊停止。 前述構件可以是裝置2702的前述模組中的一或多個及/或配置為執行前述構件該功能的裝置2702'的處理系統2814。 在一種配置中,用於通訊的第一節點裝置2702/2702'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建立請求的構件。該建立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向第四節點發送加入請求以便將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從第一節點路由到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的構件。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四節點的加入回應的構件,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四節點相關聯的第四節點辨識符。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向第四節點發送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的構件。該通訊與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 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二節點發送路徑建立指示的構件。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變更通知的構件。該變更通知包括與第二節點或第五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四節點發送切換請求以便將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從第一節點路由到第二節點或第五節點之一的構件。該切換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或第五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四節點發送針對第二節點的第二通訊的構件。該通訊與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四節點發送釋放命令的構件及用於向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二節點或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通訊的構件。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釋放通知的構件及用於當一接收到該釋放通知時就停止向第四節點發送針對第二節點的通訊的構件。 前述構件可以是裝置2702的前述模組中的一或多個及/或配置為執行前述構件該功能的裝置2702'的處理系統2814。 在一種配置中,用於通訊的第一節點裝置2702/2702'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加入請求的構件。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相關聯的第二節點辨識符。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回應的構件。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通訊的構件。該通訊由第三節點產生。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向第二節點發送具有第二節點辨識符的通訊的構件。 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第二加入請求的構件。該第二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二節點發送第二加入回應的構件。該第二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通訊的構件。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通訊的構件。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切換請求的構件。該切換請求包括第二節點辨識符及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二節點發送切換回應的構件。該切換回應包括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和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輸入通訊的構件、用於向第二節點發送具有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輸入通訊的構件、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輸出通訊的構件及用於向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輸出通訊的構件。 前述構件可以是裝置2702的前述模組中的一或多個及/或配置為執行前述構件該功能的裝置2702'的處理系統2814。 在一種配置中,用於通訊的第一節點裝置2702/2702'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加入請求的構件。該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向第二節點發送加入回應的構件。該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通訊的構件及用於向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通訊的構件。 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第二加入請求的構件。該第二加入請求包括與第二節點相關聯的第二節點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二節點發送第二加入回應的構件。該第二加入回應包括與第一節點相關聯的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通訊的構件。該通訊由第三節點產生。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二節點發送具有第二節點辨識符的通訊的構件。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切換請求的構件。該切換請求包括:第二節點辨識符及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向第二節點發送切換回應的構件。該切換回應包括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和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該裝置亦可以包括:用於接收來自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輸入通訊的構件、用於向第二節點發送具有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輸入通訊的構件、用於接收來自第二節點的具有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輸出通訊的構件及用於向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辨識符的輸出通訊的構件。 前述構件可以是裝置2702的前述模組中的一或多個及/或配置為執行前述構件該功能的裝置2702'的處理系統2814。 應當理解,本案揭示的方法中的具體的順序或層次的步驟是示例性方法的展示。應該理解,根據設計偏好,可以重新佈置該方法中的步驟的具體順序或層次。此外,可以合併或省略一些步驟。所附方法請求項以示例順序呈現了各種步驟的元素,但是並不意味著局限於所示的具體順序或層次。 本文提供了前述描述以使得本領域任何技藝人士能夠實施本文述及之各個態樣。對於本領域一般技藝人士而言,對該等態樣的各種修改是顯而易見的,及本文所限定的總原理也可以應用於其他態樣。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並不局限於本文所示的態樣,而是與申請專利範圍語言的整個保護範圍相一致,其中除非特別聲明,否則單數形式的元素並不是指「一個及僅一個」,而是表示「一或多個」。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術語「一些」指的是一或多個。對於本領域技藝人士而言已知的或者以後將成為已知的、與本案全文所描述的各個態樣的元素的所有結構和功能的等效形式明確以引入方式納入本文,並將包括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覆蓋的範圍之內。此外,本文揭示的內容沒有旨在奉獻給公眾,無論此種揭示內容是否明確記載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主張的元素不應解釋為功能構件,除非使用短語「用於......的構件」來明確表述該元素。 所主張的內容參見申請專利範圍。 100‧‧‧裝置 102‧‧‧匯流排 104‧‧‧處理器 106‧‧‧電腦可讀取媒體 108‧‧‧匯流排介面 110‧‧‧收發機 112‧‧‧使用者介面 114‧‧‧處理系統 200‧‧‧多路徑覆蓋網路 210‧‧‧訊務源/源 215‧‧‧源協助 215a‧‧‧源協助 220‧‧‧訊務目的地/聚合器 220d‧‧‧聚合器2 225‧‧‧聚合器協助 225b‧‧‧聚合器協助 302‧‧‧源 302a‧‧‧實體層 302b‧‧‧媒體存取控制層 302c‧‧‧網際網路協定層 302d‧‧‧使用者資料包通訊協定/傳輸控制協定層 302e‧‧‧覆蓋路由層 302f‧‧‧即時傳輸協定層 304‧‧‧源協助 304a1‧‧‧PHY層 304a2‧‧‧PHY層 304b1‧‧‧MAC層 304b2‧‧‧MAC層 304c1‧‧‧IP層 304c2‧‧‧IP層 304d1‧‧‧UDP/TCP層 304d2‧‧‧UDP/TCP層 304e‧‧‧覆蓋路由層 306‧‧‧聚合器協助 306a1‧‧‧PHY層 306a2‧‧‧PHY層 306b1‧‧‧MAC層 306b2‧‧‧MAC層 306c1‧‧‧IP層 306c2‧‧‧IP層 306d1‧‧‧UDP/TCP層 306d2‧‧‧UDP/TCP層 306e‧‧‧覆蓋路由層 308‧‧‧聚合器 308a‧‧‧PHY層 308b‧‧‧MAC層 308c‧‧‧IP層 308d‧‧‧UDP/TCP層 308e‧‧‧覆蓋路由層 308f‧‧‧RTP層 600‧‧‧狀態轉移圖 610‧‧‧已釋放狀態 620‧‧‧等待聚合器協助加入狀態 630‧‧‧等待源加入狀態 640‧‧‧已加入狀態 650‧‧‧等待聚合器協助替換狀態 660‧‧‧等待源切換狀態 702‧‧‧指示 704‧‧‧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 706‧‧‧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 708‧‧‧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 710‧‧‧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 711‧‧‧helper_active:=true 712‧‧‧源加入請求訊息 714‧‧‧啟動源加入計時器 716‧‧‧源加入計時器到期 718‧‧‧協助釋放請求訊息 720‧‧‧helper_active:=false 722‧‧‧源加入回應訊息 724‧‧‧聚合器切換請求訊息 726‧‧‧聚合器切換回應訊息 728‧‧‧協助釋放通知訊息 730‧‧‧helper_active:=false 732‧‧‧替換協助 734‧‧‧指示 736‧‧‧源釋放命令訊息 738‧‧‧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 740‧‧‧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 742‧‧‧源釋放通知訊息 744‧‧‧協助釋放命令訊息 746‧‧‧helper_active:=false 748‧‧‧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 750‧‧‧源釋放命令訊息 752‧‧‧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 754‧‧‧協助釋放命令訊息 756‧‧‧源切換請求訊息 758‧‧‧啟動源加入計時器 760‧‧‧源加入計時器到期 762‧‧‧協助釋放命令 764‧‧‧helper_active:=false 766‧‧‧源切換回應訊息 800‧‧‧狀態機 810‧‧‧已釋放狀態 820‧‧‧已加入狀態 902‧‧‧聚合器協助加入請求訊息 904‧‧‧否定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 906‧‧‧肯定聚合器協助加入回應訊息 908‧‧‧釋放指示訊息 910‧‧‧協助釋放通知訊息 912‧‧‧協助釋放命令訊息 1000‧‧‧狀態轉移圖 1010‧‧‧已釋放狀態 1020‧‧‧等待源協助加入狀態 1040‧‧‧已加入狀態 1050‧‧‧等待源協助替換狀態 1060‧‧‧等待聚合器切換狀態 1070‧‧‧等待源協助切換狀態 1102‧‧‧源加入請求訊息 1104‧‧‧路徑資訊 1106‧‧‧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 1108‧‧‧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 1110‧‧‧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 1112‧‧‧否定源加入回應訊息 1114‧‧‧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 1116‧‧‧helper_active:=true 1118‧‧‧肯定源加入回應訊息 1120‧‧‧源切換請求訊息 1122‧‧‧路徑資訊 1124‧‧‧源協助切換請求訊息 1126‧‧‧源協助加入計時器 1128‧‧‧協助釋放通知訊息 1130‧‧‧helper_active:=false 1132‧‧‧替換協助 1134‧‧‧指示 1136‧‧‧源釋放通知訊息 1138‧‧‧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 1140‧‧‧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 1142‧‧‧源釋放命令訊息 1144‧‧‧協助釋放命令訊息 1146‧‧‧helper_active:=false 1148‧‧‧指示釋放訊息 1150‧‧‧協助釋放命令訊息 1152‧‧‧helper_active:=false 1154‧‧‧源釋放通知訊息 1156‧‧‧原始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 1158‧‧‧協助釋放命令 1160‧‧‧helper_active:=false 1164‧‧‧源釋放通知 1166‧‧‧源協助切換回應訊息 1168‧‧‧源切換回應訊息 1170‧‧‧替換協助加入計時器到期 1172‧‧‧源釋放通知訊息 1174‧‧‧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 1176‧‧‧協助釋放命令訊息 1178‧‧‧聚合器切換請求訊息 1180‧‧‧聚合器加入計時器 1182‧‧‧聚合器加入計時器到期 1184‧‧‧協助釋放命令 1186‧‧‧helper_active:=false 1188‧‧‧聚合器切換回應訊息 1200‧‧‧狀態機 1210‧‧‧已釋放狀態 1220‧‧‧已加入狀態 1302‧‧‧源協助加入請求訊息 1304‧‧‧否定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 1306‧‧‧肯定源協助加入回應訊息 1308‧‧‧釋放指示 1310‧‧‧協助釋放通知訊息 1312‧‧‧協助釋放命令訊息 1314‧‧‧源協助切換請求訊息 1316‧‧‧源協助切換回應訊息 1600‧‧‧方法 1604‧‧‧節點1 1606‧‧‧節點1的協助 1608‧‧‧節點2的協助 1610‧‧‧節點2 1612‧‧‧步驟 1614‧‧‧步驟 1616‧‧‧步驟 1618‧‧‧步驟 1620‧‧‧步驟 1622‧‧‧步驟 1624‧‧‧步驟 1626‧‧‧步驟 1628‧‧‧步驟 1630‧‧‧步驟 1632‧‧‧步驟 1634‧‧‧步驟 1636‧‧‧步驟 1638‧‧‧步驟 1640‧‧‧步驟 1642‧‧‧步驟 1644‧‧‧步驟 1646‧‧‧步驟 1648‧‧‧步驟 1650‧‧‧步驟 1652‧‧‧步驟 1654‧‧‧步驟 1656‧‧‧步驟 1700‧‧‧方法 1704‧‧‧節點1 1706‧‧‧節點1的舊協助 1708‧‧‧節點1的新協助 1712‧‧‧節點2的協助 1714‧‧‧節點2 1716‧‧‧步驟 1718‧‧‧步驟 1720‧‧‧步驟 1722‧‧‧步驟 1724‧‧‧步驟 1726‧‧‧步驟 1728‧‧‧步驟 1729‧‧‧步驟 1730‧‧‧步驟 1732‧‧‧步驟 1734‧‧‧步驟 1736‧‧‧步驟 1738‧‧‧步驟 1740‧‧‧步驟 1742‧‧‧步驟 1744‧‧‧步驟 1746‧‧‧步驟 1748‧‧‧步驟 1750‧‧‧步驟 1752‧‧‧步驟 1754‧‧‧步驟 1800‧‧‧方法 1804‧‧‧節點1 1806‧‧‧節點1的協助 1808‧‧‧節點2的協助 1810‧‧‧節點2 1812‧‧‧步驟 1814‧‧‧步驟 1816‧‧‧步驟 1904‧‧‧步驟 1906‧‧‧步驟 1908‧‧‧步驟 1910‧‧‧步驟 1912‧‧‧步驟 1914‧‧‧步驟 2002‧‧‧步驟 2004‧‧‧步驟 2006‧‧‧步驟 2008‧‧‧步驟 2010‧‧‧步驟 2012‧‧‧步驟 2014‧‧‧步驟 2016‧‧‧步驟 2104‧‧‧步驟 2106‧‧‧步驟 2108‧‧‧步驟 2110‧‧‧步驟 2112‧‧‧步驟 2114‧‧‧步驟 2204‧‧‧步驟 2206‧‧‧步驟 2208‧‧‧步驟 2210‧‧‧步驟 2212‧‧‧步驟 2214‧‧‧步驟 2216‧‧‧步驟 2218‧‧‧步驟 2306‧‧‧步驟 2308‧‧‧步驟 2310‧‧‧步驟 2312‧‧‧步驟 2314‧‧‧步驟 2316‧‧‧步驟 2318‧‧‧步驟 2320‧‧‧步驟 2404‧‧‧步驟 2406‧‧‧步驟 2408‧‧‧步驟 2410‧‧‧步驟 2412‧‧‧步驟 2414‧‧‧步驟 2416‧‧‧步驟 2418‧‧‧步驟 2504‧‧‧步驟 2506‧‧‧步驟 2508‧‧‧步驟 2510‧‧‧步驟 2512‧‧‧步驟 2514‧‧‧步驟 2604‧‧‧步驟 2606‧‧‧步驟 2608‧‧‧步驟 2610‧‧‧步驟 2612‧‧‧步驟 2614‧‧‧步驟 2616‧‧‧步驟 2618‧‧‧步驟 2700‧‧‧資料串流圖 2702‧‧‧裝置/第一節點 2702’‧‧‧裝置/第一節點 2704‧‧‧通訊模組 2706‧‧‧辨識符模組 2708‧‧‧協助介面模組 2710‧‧‧計時器模組 2720‧‧‧節點 2730‧‧‧節點 2740‧‧‧節點 2750‧‧‧節點 2760‧‧‧節點 2800‧‧‧圖 2804‧‧‧處理器 2806‧‧‧電腦可讀取媒體 2810‧‧‧收發機 2814‧‧‧處理系統 2820‧‧‧天線 2824‧‧‧匯流排 圖1是採用了處理系統的裝置的硬體實現的實例的方塊圖。 圖2是多路徑覆蓋網路的圖示。 圖3圖示了覆蓋網路資料平面的協定堆疊。 圖4圖示了控制平面的協定堆疊。 圖5圖示了標籤分配的實例。 圖6圖示了狀態轉移圖。 圖7A-圖7F圖示了聚合器的規範和描述語言(SDL)圖。 圖8圖示了聚合器協助(helper)的狀態轉移圖。 圖9A-圖9B圖示了聚合器協助的SDL圖。 圖10圖示了源的狀態轉移圖。 圖11A-圖11F圖示了源的SDL圖。 圖12圖示了源協助的狀態轉移圖。 圖13A-圖13B圖示了源協助的SDL圖。 圖14是多路徑覆蓋網路資料封包的封包頭部的實例。 圖15是多路徑覆蓋網路訊號傳遞訊息的封包頭部的實例。 圖16是圖示了其中協定執行不依賴於區分聚合器協助和源協助的示例性方法的第一幅圖。 圖17是圖示了示例性方法的第二幅圖。 圖18是圖示了示例性方法的第三幅圖。 圖19是無線通訊的第一種方法的流程圖。 圖20是無線通訊的第二種方法的流程圖。 圖21是無線通訊的第三種方法的流程圖。 圖22是無線通訊的第四種方法的流程圖。 圖23是無線通訊的第五種方法的流程圖。 圖24是無線通訊的第六種方法的流程圖。 圖25是無線通訊的第七種方法的流程圖。 圖26是無線通訊的第八種方法的流程圖。 圖27是圖示在示例性裝置中的不同模組/構件/元件之間的資料串流的概念性資料串流圖。 圖28是圖示採用了處理系統的裝置的硬體實現的實例的圖。 1600‧‧‧方法 1604‧‧‧節點1 1606‧‧‧節點1的協助 1608‧‧‧節點2的協助 1610‧‧‧節點2 1612‧‧‧步驟 1614‧‧‧步驟 1616‧‧‧步驟 1618‧‧‧步驟 1620‧‧‧步驟 1622‧‧‧步驟 1624‧‧‧步驟 1626‧‧‧步驟 1628‧‧‧步驟 1630‧‧‧步驟 1632‧‧‧步驟 1634‧‧‧步驟 1636‧‧‧步驟 1638‧‧‧步驟 1640‧‧‧步驟 1642‧‧‧步驟 1644‧‧‧步驟 1646‧‧‧步驟 1648‧‧‧步驟 1650‧‧‧步驟 1652‧‧‧步驟 1654‧‧‧步驟 1656‧‧‧步驟
权利要求:
Claims (58) [1] 一種一第一節點中的通訊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向一第二節點發送一加入請求,以便將與一第三節點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該第一節點,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一節點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二節點辨識符;向該第三節點發送一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該第二節點辨識符;及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第一節點辨識符的一通訊,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 [2] 如請求項1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的一路徑建立指示。 [3] 如請求項2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根據該路徑建立指示來決定是否向該第二節點發送該加入請求。 [4] 如請求項3述及之方法,其中該路徑建立指示包括服務品質(QoS)資訊,及該加入請求是根據該QoS資訊來決定向該第二節點發送的。 [5] 如請求項1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向一第四節點發送一切換請求,以便將與該第三節點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該第一節點,該切換請求包括該第一節點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四節點的一切換回應,該切換回應包括與該第四節點相關聯的一第四節點辨識符;向該第三節點發送一變更通知,該變更通知包括該第四節點辨識符;及接收來自該第四節點的具有該第一節點辨識符的一通訊,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 [6] 如請求項5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釋放通知,其中該切換請求是回應於該釋放通知而發送的。 [7] 如請求項5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的一變更回應;及在接收到該變更回應之後,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釋放通知。 [8] 如請求項7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設置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一計時器,其中該切換請求是當該計時器一到期就發送的。 [9] 如請求項1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向該第三節點發送一變更通知,該變更通知包括該第一節點辨識符;及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或一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第一節點辨識符的一通訊,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 [10] 如請求項9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在向該第三節點發送該變更通知之前,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釋放命令。 [11] 如請求項9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的一變更回應;及在接收到來自該第三節點的該變更回應之後,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釋放命令。 [12] 如請求項1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向該第三節點發送一釋放通知,其中在發送了該釋放通知之後,由該第三節點產生的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第一節點辨識符的該通訊停止。 [13] 如請求項1述及之方法,其中該通訊方法是一無線通訊方法。 [14] 一種一第一節點的無線通訊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一第二節點的一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一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一辨識符;向一第四節點發送一加入請求,以便將針對該第二節點的通訊從該第一節點路由到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四節點的一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四節點相關聯的一第四節點辨識符;向該第四節點發送針對該第二節點的一通訊,該通訊與該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 [15] 如請求項14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路徑建立指示。 [16] 如請求項14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變更通知,該變更通知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一第五節點之一相關聯的一辨識符;向該第四節點發送一切換請求,以便將針對該第二節點的通訊從該第一節點路由到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五節點之一,該切換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五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及向該第四節點發送針對該第二節點的一第二通訊,該通訊與該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 [17] 如請求項14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向該第四節點發送一釋放命令;及向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的一通訊。 [18] 如請求項14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釋放通知;及當一接收到該釋放通知,就停止向該第四節點發送針對該第二節點的該通訊。 [19] 如請求項14述及之方法,其中該通訊方法是一無線通訊方法。 [20] 一種一第一節點的通訊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一第二節點的一加入請求,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二節點辨識符;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接收來自一第三節點或一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一通訊,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及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具有該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該通訊。 [21] 如請求項20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第二加入請求,該第二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一辨識符;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第二加入回應,該第二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一通訊;及向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的該通訊。 [22] 如請求項21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切換請求,該切換請求包括該第二節點辨識符及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切換回應,該切換回應包括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和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一輸入通訊;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具有該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該輸入通訊;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一輸出通訊;及向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的該輸出通訊。 [23] 一種一第一節點的通訊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一第二節點的一加入請求,該加入請求包括與一第三節點或一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一辨識符;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一通訊;及向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的該通訊。 [24] 如請求項23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第二加入請求,該第二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二節點辨識符;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第二加入回應,該第二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一通訊,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及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具有該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該通訊。 [25] 如請求項24述及之方法,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切換請求,該切換請求包括該第二節點辨識符及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切換回應,該切換回應包括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和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一輸入通訊;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具有該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該輸入通訊;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一輸出通訊;及向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的該輸出通訊。 [26] 一種用於通訊的第一節點裝置,該裝置包括:用於向一第二節點發送一加入請求以便將與一第三節點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該第一節點的構件,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一節點辨識符;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加入回應的構件,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二節點辨識符;用於向該第三節點發送一建立請求的構件,該建立請求包括該第二節點辨識符;及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第一節點辨識符的一通訊的構件,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 [27] 如請求項26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的一路徑建立指示的構件。 [28] 如請求項27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根據該路徑建立指示來決定是否向該第二節點發送該加入請求的構件。 [29] 如請求項28述及之裝置,其中該路徑建立指示包括服務品質(QoS)資訊,及該加入請求是根據該QoS資訊來決定向該第二節點發送的。 [30] 如請求項26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向一第四節點發送一切換請求以便將與該第三節點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該第一節點的構件,該切換請求包括該第一節點辨識符;用於接收來自該第四節點的一切換回應的構件,該切換回應包括與該第四節點相關聯的一第四節點辨識符;用於向該第三節點發送一變更通知的構件,該變更通知包括該第四節點辨識符;及用於接收來自該第四節點的具有該第一節點辨識符的一通訊的構件,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 [31] 如請求項30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釋放通知的構件,其中該切換請求是回應於該釋放通知而發送的。 [32] 如請求項30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的一變更回應的構件;及用於在收到該變更回應之後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釋放通知的構件。 [33] 如請求項32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設置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一計時器的構件,其中該切換請求是當該計時器一到期時就發送的。 [34] 如請求項26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向該第三節點發送一變更通知的構件,該變更通知包括該第一節點辨識符;及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或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第一節點辨識符的一通訊的構件,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 [35] 如請求項34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在向該第三節點發送該變更通知之前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釋放命令的構件。 [36] 如請求項34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的一變更回應的構件;及用於在接收到來自該第三節點的該變更回應之後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釋放命令的構件。 [37] 如請求項26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向該第三節點發送一釋放通知的構件,其中在發送該了釋放通知之後,由該第三節點產生的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第一節點辨識符的該通訊停止。 [38] 如請求項26述及之裝置,其中該通訊是無線通訊。 [39] 一種用於通訊的第一節點裝置,該裝置包括:用於接收來自一第二節點的一建立請求的構件,該建立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一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一辨識符;用於向一第四節點發送一加入請求以便將針對該第二節點的通訊從該第一節點路由到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的構件,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用於接收來自該第四節點的一加入回應的構件,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四節點相關聯的一第四節點辨識符;用於向該第四節點發送針對該第二節點的一通訊的構件,該通訊與該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 [40] 如請求項39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路徑建立指示的構件。 [41] 如請求項39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變更通知的構件,該變更通知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一第五節點之一相關聯的一辨識符;用於向該第四節點發送一切換請求以便將針對該第二節點的通訊從該第一節點路由到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五節點之一的構件,該切換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五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及用於向該第四節點發送針對該第二節點的一第二通訊的構件,該通訊與該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 [42] 如請求項39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向該第四節點發送一釋放命令的構件;及用於向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的一通訊的構件。 [43] 如請求項39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釋放通知的構件;及用於當一接收到該釋放通知就停止向該第四節點發送針對該第二節點的該通訊的構件。 [44] 如請求項39述及之裝置,其中該通訊是無線通訊。 [45] 一種用於通訊的第一節點裝置,該裝置包括:用於接收來自一第二節點的一加入請求的構件,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二節點辨識符;用於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加入回應的構件,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用於接收來自一第三節點或一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一通訊的構件,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及用於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具有該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該通訊的構件。 [46] 如請求項45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第二加入請求的構件,該第二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一辨識符;用於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第二加入回應的構件,該第二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一通訊的構件;及用於向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的該通訊的構件。 [47] 如請求項46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切換請求的構件,該切換請求包括該第二節點辨識符及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用於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切換回應的構件,該切換回應包括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和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一輸入通訊的構件;用於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具有該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該輸入通訊的構件;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一輸出通訊的構件;及用於向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的該輸出通訊的構件。 [48] 一種用於通訊的第一節點裝置,該裝置包括:用於接收來自一第二節點的一加入請求的構件,該加入請求包括與一第三節點或一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一辨識符;用於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加入回應的構件,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一通訊的構件;及用於向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的該通訊的構件。 [49] 如請求項48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第二加入請求的構件,該第二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二節點辨識符;用於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第二加入回應的構件,該第二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一通訊的構件,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及用於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具有該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該通訊的構件。 [50] 如請求項49述及之裝置,該裝置亦包括: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切換請求的構件,該切換請求包括該第二節點辨識符及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用於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切換回應的構件,該切換回應包括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和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一輸入通訊的構件;用於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具有該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該輸入通訊的構件;用於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一輸出通訊的構件;及用於向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的該輸出通訊的構件。 [51] 一種用於通訊的第一節點裝置,該裝置包括:一處理系統,配置為:向一第二節點發送一加入請求,以便將與一第三節點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該第一節點,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一節點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二節點辨識符;向該第三節點發送一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該第二節點辨識符;及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第一節點辨識符的一通訊,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 [52] 一種用於通訊的第一節點裝置,該裝置包括:一處理系統,配置為:接收來自一第二節點的一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一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一辨識符;向一第四節點發送一加入請求,以便將針對該第二節點的通訊從該第一節點路由到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四節點的一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四節點相關聯的一第四節點辨識符;向該第四節點發送針對該第二節點的一通訊,該通訊與該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 [53] 一種用於通訊的第一節點裝置,該裝置包括:一處理系統,配置為:接收來自一第二節點的一加入請求,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二節點辨識符;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接收來自一第三節點或一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一通訊,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及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具有該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該通訊。 [54] 一種用於通訊的第一節點裝置,該裝置包括:處理系統,配置為:接收來自一第二節點的一加入請求,該加入請求包括與一第三節點或一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一辨識符;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一通訊;及向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的該通訊。 [55] 一種一第一節點中的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用於如下操作的代碼:向一第二節點發送一加入請求,以便將與一第三節點相關聯的通訊路由到該第一節點,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一節點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一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二節點辨識符;向該第三節點發送一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該第二節點辨識符;及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第一節點辨識符的一通訊,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 [56] 一種一第一節點中的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用於如下操作的代碼:接收來自一第二節點的一建立請求,該建立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一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一辨識符;向一第四節點發送一加入請求,以便將針對該第二節點的通訊從該第一節點路由到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或該第三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四節點的一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四節點相關聯的一第四節點辨識符;向該第四節點發送針對該第二節點的一通訊,該通訊與該第四節點辨識符一起發送。 [57] 一種一第一節點中的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用於如下操作的代碼:接收來自一第二節點的一加入請求,該加入請求包括與該第二節點相關聯的一第二節點辨識符;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接收來自一第三節點或一第四節點之一的具有該遠端到本端輸入(remote-to-local-incoming)辨識符的一通訊,該通訊由該第三節點產生;及向該第二節點發送具有該第二節點辨識符的該通訊。 [58] 一種一第一節點中的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用於如下操作的代碼:接收來自一第二節點的一加入請求,該加入請求包括與一第三節點或一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一辨識符;向該第二節點發送一加入回應,該加入回應包括與該第一節點相關聯的一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接收來自該第二節點的具有該本端到遠端輸入(local-to-remote-incoming)辨識符的一通訊;及向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發送具有與該第三節點或該第四節點之一相關聯的該辨識符的該通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07077B|2015-11-01|多路徑覆蓋網路及其多路徑管理協定(二) TWI499256B|2015-09-01|多路徑覆蓋網路及其多路徑管理協定 RU2456745C2|2012-07-20|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акроразнесения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етях сотовой связи US20150237525A1|2015-08-20|Traffic Shaping and Steering for a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Connection KR20150034812A|2015-04-03|다중 디스크립션 코딩을 통한 모바일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를 위한 다중경로 관리 아키텍쳐 및 프로토콜들 TWM294170U|2006-07-11|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ponents for facilitating multiple network type compatibility US20200396162A1|2020-12-17|Service function chain sfc-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W201010489A|2010-03-01|IP mobility for devices with multiple radios WO2014047784A1|2014-04-03|报文转发路径确定方法及网络设备、控制设备 EP3035592B1|2018-11-07|Enhanced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source registration over a reliable transport US8625406B2|2014-01-07|Multicast fast re-route JP2008135946A|2008-06-12|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3053252A1|2013-04-18|网络过载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155650B2|2012-04-10|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 buffering WO2013040277A1|2013-03-21|Transmitting data over multiple networks KR100683502B1|2007-02-15|트래픽 신호와 제어 신호를 분리하여 제어하는 무선 액세스라우터 JP4459767B2|2010-04-28|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ノード US10193941B2|2019-01-29|Interworking between first protocol entity of stream reservation protocol and second protocol entity of routing protocol Phan et al.2010|Treemap-The Fast Routing Convergence Method for Application Layer Multicast TWI426742B|2014-02-11|支持數據通信的通信架構、中間路選節點和終端設備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507077B|2015-11-01| KR101527830B1|2015-06-10| KR20140017677A|2014-02-11| JP5852232B2|2016-02-03| CN103703740A|2014-04-02| US8995338B2|2015-03-31| JP2014520428A|2014-08-21| US20130136116A1|2013-05-30| CN103703740B|2017-03-01| WO2012162672A1|2012-11-29|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6275470B1|1999-06-18|2001-08-14|Digital Island, Inc.|On-demand overlay routing for computer-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6580909B1|1999-08-26|2003-06-17|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mobile units| DE60121176T2|2000-08-04|2007-06-06|Avaya Technology Corp.|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anforderungsorientierten Wiedererkennung von verbindungsorientierten Transaktionen| AU9088901A|2000-09-15|2002-03-26|Mspect Inc|Wireless network monitoring| FI110977B|2001-02-09|2003-04-30|Nokia Oyj|Mekanismi palvelujen mainostamista ja käyttäjän auktorisointia varten| US6834044B2|2001-02-15|2004-12-21|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ulti-path data streaming in a wireless packet data network| US20030007515A1|2001-07-03|2003-01-09|Apostolopoulos John G.|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mutiple description media streams in fixed and mobile streaming media systems| US6954435B2|2002-04-29|2005-10-11|Harris Corporation|Determining quality of service routing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US7388841B2|2003-10-20|2008-06-17|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Selecting multiple paths in overlay networks for streaming data| BRPI0418445B1|2004-01-30|2018-08-07|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istema de redes, método para preparar para trânsito e executar trânsito de pacotes, e, nó de trânsito para trânsito de uma conexão de ponta a ponta| US7080173B2|2004-05-27|2006-07-18|Microsoft Corporation|Reducing information reception delays| US7733769B1|2004-06-08|2010-06-08|Cisco Technology, Inc.|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 media path in a network| CN101002437A|2004-08-13|2007-07-18|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在应用点到多点多协议标记交换的网络中向移动主机提供移动性的方法| US7715396B2|2004-08-19|2010-05-11|Microsoft Corporation|Network routing| US7330457B2|2004-10-07|2008-02-12|Polytechnic University|Cooper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060224763A1|2005-03-18|2006-10-05|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usage of 802.11a and 802.11g technologies for video streaming| KR100687739B1|2005-03-29|2007-02-27|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이더넷 수동 광 통신망을 위한 링크 성능 감시 및 활성화상태 진단 방법| WO2007021725A2|2005-08-12|2007-02-22|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A multi-source and resilient video on demand streaming system for a peer-to-peer subscriber community| WO2007020563A1|2005-08-19|2007-02-22|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ultiple antennas transmission| US8467377B2|2005-08-24|2013-06-18|Qualcomm Incorporated|Interleaving VoIP/VIP transmission in multiple sessions to increase quality of service in mobile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interfaces| JP2007074564A|2005-09-08|2007-03-22|Oki Electric Ind Co Ltd|ネットワーク経路設定方法及び無線局| US20070110035A1|2005-11-14|2007-05-17|Broadcom Corporation,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Network nodes cooperatively routing traffic flow amongst wired and wireless networks| US7839850B2|2006-01-30|2010-11-23|Juniper Networks, Inc.|Forming equal cost multipath multicast distribution structures| KR101256687B1|2006-02-13|2013-04-19|리서치 파운데이션 오브 더 시티 유니버시티 오브 뉴욕|다중 경로 설정 장치 및 방법| US7643427B2|2006-03-28|2010-01-05|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Multipath routing architecture for large data transfers| US8976670B2|2006-11-16|2015-03-10|Rockstar Consortium Us Lp|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packet data over a multiplicity of communication links| WO2008066516A1|2006-11-29|2008-06-05|Thomson Licensing|Contribution aware peer-to-peer live streaming service| US9094416B2|2006-11-29|2015-07-28|Thomson Licensing|Contribution aware peer-to-peer live streaming service| US7630370B2|2007-02-28|2009-12-08|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Overlay join latency reduction using preferred peer list| CN101287268B|2007-04-13|2012-05-09|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一种无线中继站连接关系更新的方法| US8385345B2|2007-09-19|2013-02-26|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Data forwarding in hybrid mesh networks| US8175043B2|2007-12-20|2012-05-08|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disparate connection paths from a mobile user device to a base station through a mobile peer-to-peer network| US8144597B2|2008-01-22|2012-03-27|Rockstar Bidco L.P.|Path selection for a wireless system with relays| KR101414632B1|2008-03-06|2014-07-03|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단말의 릴레이를 통한 통신 방법 및 릴레이 시스템의 통신방법| WO2009131555A1|2008-04-22|2009-10-29|Thomson Licensing|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tree management in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90555A1|2008-05-21|2009-11-26|Comsys Communic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Ltd.|Autonomous anonymous association between a mobile station and multiple network el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088390A1|2008-10-03|2010-04-08|Microsoft Corporation|Data sharing proxy for mobile devices| US7738406B2|2008-10-08|2010-06-15|Microsoft Corporation|Models for routing tree selection in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20100121971A1|2008-11-10|2010-05-13|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Multipath transmission of three-dimensional video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0073656A1|2008-12-26|2010-07-01|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通信端末、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GB2469469B|2009-04-14|2015-06-10|Skype|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WO2010143894A2|2009-06-10|2010-12-16|Lg Electronics Inc.|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20100315958A1|2009-06-11|2010-12-16|Luo Xiapu|Method for non-cooperative measurement of network data-path quality| US8489722B2|2009-11-24|2013-07-16|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wide area messaging fabric| US9444887B2|2011-05-26|2016-09-13|Qualcomm Incorporated|Multipath overlay network and its multipath management protocol| US20120311072A1|2011-06-01|2012-12-06|Qualcomm Incorporated|Multipath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and protocols for mobile multimedia service with multiple description coding| US8885502B2|2011-09-09|2014-11-11|Qualcomm Incorporated|Feedback protocol for end-to-end multiple path network systems|US9444887B2|2011-05-26|2016-09-13|Qualcomm Incorporated|Multipath overlay network and its multipath management protocol| US8885502B2|2011-09-09|2014-11-11|Qualcomm Incorporated|Feedback protocol for end-to-end multiple path network systems| WO2014117775A1|2013-01-31|2014-08-07|Codemate A/S|Network content delivery method using a delivery helper node| JP6263843B2|2013-02-28|2018-01-24|株式会社リコー|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40317616A1|2013-04-23|2014-10-23|Thomas P. Chu|Cloud computing resource management| JP6369024B2|2014-01-09|2018-08-08|富士通株式会社|映像配信システム及び映像配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ノード装置| JP6191466B2|2014-01-09|2017-09-06|富士通株式会社|映像配信システム及び映像配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ノード装置| US9942131B2|2015-07-29|2018-04-10|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Multipathing using flow tunneling through bound overlay virtual machines| CN105357139A|2015-10-30|2016-02-24|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072299A2|2019-10-09|2021-04-15|Curated Networks|Multipath rout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法律状态:
2021-08-0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13/116,980|US9444887B2|2011-05-26|2011-05-26|Multipath overlay network and its multipath management protocol| US13/480,326|US8995338B2|2011-05-26|2012-05-24|Multipath overlay network and its multipath management protocol|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