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揭示一種資訊設備,包含通訊介面與路由模組。通訊介面用以分別與使用者資訊裝置以及第一協助裝置進行通訊,其中第一協助裝置具有第一資源,第一資源係能夠進行第一作業。路由模組,經由通訊介面,從使用者資訊裝置接收關於第一作業之第一指令。因應第一協助裝置具有第一資源之一判斷,路由模組傳送第一指令至第一協助裝置以透過第一資源進行第一作業。
公开号:TW201301050A
申请号:TW100123289
申请日:2011-06-30
公开日:2013-01-01
发明作者:Rick Ming-Feng Wu;Uriel Gang-Liang Liu;Chenta Cheng-Da Lee;Rebecca Li-Ru Chen
申请人:Ibm;
IPC主号:G06F9-00
专利说明:
資訊裝置與用以協同複數個資訊裝置資源之資訊設備
本發明係關於資訊裝置與用以協同複數個裝置資源之資訊設備。
日常生活中使用到各式各樣的資訊裝置,例如行動電話、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定位及導航(GPS Navigation)裝置、數位相機等。一般而言,這些資訊裝置係獨立操作而缺少整合。
對此,Ingrid Duda,Markus Aleksy,Thomas Butter在“Architectures for Mobile Device Integration into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short paper). ICMB 2005: 193-198”一文中提出一種將各式資訊裝置進行整合為一服務導向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SOA)的作法。類似地,美國專利US 7,467,353中也提出一種整合多種裝置的作法,亦可視為是一種服務導向架構。
簡言之,上述之先前技術都基於服務導向架構,也就是將個別裝置整合為一應用系統,每一個別裝置係作為此應用系統的「元件」,其並依循系統整體所欲提供之服務而工作。
本發明一方面在於提供用以協同複數個資訊裝置資源之資訊設備。相對於通用型(General Purpose)的電腦裝置,資訊設備(Appliance)一般係根據特定目的或特定服務而設計,而具有較高的效能。一般熟知的資訊設備,例如無線網路橋接器(Access Point)、數位電視機上盒(set top box)、網路檔案分享(file sharing)伺服器,可根據特定目的而進行特定的交易(transaction)。較複雜的資訊設備可進一步可參考IBM WebSphere DataPower Series SOA Appliances或Tivoli ISS Appliances)(「IBM」、「WebSphere」、「Tivoli」為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公司在美國及/或其他國家的註冊商標)。
本發明另一方面則在於提供一種與上述資訊設備通訊之資訊裝置。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一種資訊設備,包含通訊介面與路由模組。通訊介面用以分別與使用者資訊裝置以及第一協助裝置(assisting device)進行通訊,其中第一協助裝置具有第一資源,第一資源係能夠進行第一作業。路由模組,經由通訊介面,從使用者資訊裝置接收關於第一作業之第一指令。因應第一協助裝置具有第一資源之一判斷,路由模組傳送第一指令至第一協助裝置以透過第一資源進行第一作業。選擇性地,路由模組更經由通訊介面,從第一協助裝置接收第一資源進行第一作業所產生之第一結果,並傳送第一結果至使用者資訊裝置。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一種使用者資訊裝置,與上述之資訊設備以及第一協助裝置進行通訊。使用者資訊裝置包含裝置通訊介面以及處理器。處理器執行一或多個應用程式,以產生關於第一作業之第一指令。處理器執行資源代理程式,經由裝置通訊介面,將第一指令發送至資訊設備,藉此資訊設備路由第一指令至第一協助裝置以透過第一資源進行第一作業。選擇性地,因應該使用者資訊裝置並無第一資源之一判斷,資源代理程式將第一指令發送至該資訊設備。
此外,需說明的是,本文中之所稱之「資源」可包含資訊裝置執行一或多個應用程式以進行特定作業(operation)時所需之硬體資源、軟體資源或其組合。舉例來說,以Apple Incorporated的產品iPhone、iPod touch、與iPad之比較為例,相較於iPad,iPhone具有攝影以及定位導航的資源;相較於iPod touch,iPhone具有3G行動電話網路連線的資源。此外,在以iPad與HTC Corporation的產品HTC Flyer之比較為例,相較於iPad,HTC Flyer具有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此外,由於用以進行特定作業之資源通常不限於單一元件,為說明簡潔清楚之目的,本文中將不一一列出,而以「特定作業的資源」來概略指稱這些資源(也就是以「特定作業」作為資源之名稱),例如上述「攝影的資源」、「3G行動電話網路連線的資源」、「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但熟此技藝者當可根據其所對應之「特定作業」,輕易瞭解到這些資源實際所含之各式軟硬體元件,本文將不予贅述。
本說明書中所提及的特色、優點、或類似表達方式並不表示,可以本發明實現的所有特色及優點應在本發明之任何單一的具體實施例內。而是應明白,有關特色及優點的表達方式是指結合具體實施例所述的特定特色、優點、或特性係包含在本發明的至少一具體實施例內。因此,本說明書中對於特色及優點、及類似表達方式的論述與相同具體實施例有關,但亦非必要。
此外,可以任何合適的方式,在一或多個具體實施例中結合本發明所述特色、優點、及特性。相關技術者應明白,在沒有特定具體實施例之一或多個特定特色或優點的情況下,亦可實施本發明。在其他例子中應明白,特定具體實施例中的其他特色及優點可能未在本發明的所有具體實施例中出現。
參考以下說明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或利用如下文所提之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即可更加明瞭本發明的這些特色及優點。
本說明書中「一具體實施例」或類似表達方式的引用是指結合該具體實施例所述的特定特色、結構、或特性係包括在本發明的至少一具體實施例中。因此,在本說明書中,「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及類似表達方式之用語的出現未必指相同的具體實施例。
熟此技藝者當知,本發明可實施為資訊設備、資訊裝置、方法或作為電腦程式產品之電腦可讀媒體。因此,本發明可以實施為各種形式,例如完全的硬體實施例、完全的軟體實施例(包含韌體、常駐軟體、微程式碼等),或者亦可實施為軟體與硬體的實施形式,在以下會被稱為「電路」、「模組」或「系統」。此外,本發明亦可以任何有形的媒體形式實施為電腦程式產品,其具有電腦可使用程式碼儲存於其上。
一個或更多個電腦可使用或可讀取媒體的組合都可以利用。舉例來說,電腦可使用或可讀取媒體可以是(但並不限於)電子的、磁的、光學的、電磁的、紅外線的或半導體的系統、裝置、設備或傳播媒體。更具體的電腦可讀取媒體實施例可以包括下列所示(非限定的例示):由一個或多個連接線所組成的電氣連接、可攜式的電腦磁片、硬碟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可抹除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或快閃記憶體)、光纖、可攜式光碟片(CD-ROM)、光學儲存裝置、傳輸媒體(例如網際網路(Internet)或內部網路(intranet)之基礎連接)、或磁儲存裝置。需注意的是,電腦可使用或可讀取媒體更可以為紙張或任何可用於將程式列印於其上而使得該程式可以再度被電子化之適當媒體,例如藉由光學掃描該紙張或其他媒體,然後再編譯、解譯或其他合適的必要處理方式,然後可再度被儲存於電腦記憶體中。在本文中,電腦可使用或可讀取媒體可以是任何用於保持、儲存、傳送、傳播或傳輸程式碼的媒體,以供與其相連接的指令執行系統、裝置或設備來處理。電腦可使用媒體可包括其中儲存有電腦可使用程式碼的傳播資料訊號,不論是以基頻(baseband)或是部分載波的型態。電腦可使用程式碼之傳輸可以使用任何適體的媒體,包括(但並不限於)無線、有線、光纖纜線、射頻(RF)等。
用於執行本發明操作的電腦程式碼可以使用一種或多種程式語言的組合來撰寫,包括物件導向程式語言(例如Java、Smalltalk、C++或其他類似者)以及傳統程序程式語言(例如C程式語言或其他類似的程式語言)。程式碼可以獨立軟體套件的形式完整的於使用者的電腦上執行或部分於使用者的電腦上執行,或部分於使用者電腦而部分於遠端電腦。
於以下本發明的相關敘述會參照依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資訊設備、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之流程圖及/或方塊圖來進行說明。當可理解每一個流程圖及/或方塊圖中的每一個方塊,以及流程圖及/或方塊圖中方塊的任何組合,可以使用電腦程式指令來實施。這些電腦程式指令可供通用型電腦或特殊電腦的處理器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裝置所組成的機器來執行,而指令經由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裝置處理以便實施流程圖及/或方塊圖中所說明之功能或操作。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亦可被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上,以便指示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裝置來進行特定的功能,而這些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上的指令構成一製成品,其內包括之指令可實施流程圖及/或方塊圖中所說明之功能或操作。
電腦程式指令亦可被載入到電腦上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裝置,以便於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裝置上進行一系統操作步驟,而於該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裝置上執行該指令時產生電腦實施程序以達成流程圖及/或方塊圖中所說明之功能或操作。
其次,請參照圖1至圖6,在圖式中顯示依據本發明各種實施例的資訊設備、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可實施的架構、功能及操作之流程圖及方塊圖。因此,流程圖或方塊圖中的每個方塊可表示一模組、區段、或部分的程式碼,其包含一個或多個可執行指令,以實施指定的邏輯功能。另當注意者,某些其他的實施例中,方塊所述的功能可以不依圖中所示之順序進行。舉例來說,兩個圖示相連接的方塊事實上亦可以同時執行,或依所牽涉到的功能在某些情況下亦可以依圖示相反的順序執行。此外亦需注意者,每個方塊圖及/或流程圖的方塊,以及方塊圖及/或流程圖中方塊之組合,可藉由基於特殊目的硬體的系統來實施,或者藉由特殊目的硬體與電腦指令的組合,來執行特定的功能或操作。 <資訊設備>
圖1之方塊圖係顯示一實施例中資訊設備10。特別地,資訊設備10具有記憶體12、通訊介面14、與路由模組16。記憶體12可為電腦磁片、硬碟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可抹除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或快閃記憶體)、光碟片、光學儲存裝置、或磁儲存裝置。記憶體12用以存放資訊設備10運作所需之資料或是韌體程式碼。
通訊介面14係用以供資訊設備10分別與資訊裝置20、30、40或是其他更多的資訊裝置(未圖示)進行通訊。資訊設備10與資訊裝置20、30、40間之通訊可透過無線、有線、光纖纜線、射頻(RF)等方式。在一非限定之實施例中,資訊設備10與資訊裝置20、30、40間之通訊係透過WLAN(Wireless LAN),因此可能會需要額外的WLAN橋接器,但由於WLAN橋接器本身亦為一種資訊設備,因此亦可設計由資訊設備10提供作為WLAN橋接器,或是資訊設備10可基於一般習知的WLAN橋接器的硬體架構進一步延伸變化。但需說明的是,資訊設備10與資訊裝置20、30、40間之通訊並不需要採用相同的通訊協定,在另一實施例中,資訊設備10與資訊裝置20間可透過WLAN、資訊設備10與資訊裝置30間可透過藍牙(Bluetooth)、而資訊設備10與資訊裝置40間可透過3G行動電話網路。
路由模組16主要用於在資訊裝置20、30、40間將特定的指令以及執行作業後產生的結果傳送(路由)至特定目的地裝置(targeted device),進一步細節將詳述於後。路由模組16可為硬體模組或軟體模組或其組合,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 <使用者資訊裝置與協助裝置>
在圖1之範例中,資訊裝置20的使用者係透過資訊設備10而利用資訊裝置30與40的資源(即所謂「協同」),因此僅為了說明清楚之目的,以下將資訊裝置20稱為「使用者資訊裝置」,而資訊裝置30與40稱為「協助裝置(assisting device)」。應瞭解,資訊裝置20、30、40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可交換其作為「使用者資訊裝置」與「協助裝置」之角色,例如若資訊裝置40的使用者係透過資訊設備10而利用資訊裝置20的資源,則在此情況下,資訊裝置40可稱為「使用者資訊裝置」,而資訊裝置20則為「協助裝置」。
回到圖1之實施例,使用者資訊裝置20可參考Apple Incorporated的產品iPad加以實施;協助裝置30可參考Apple Incorporated的產品iPhone加以實施,協助裝置40可參考HTC Corporation的產品HTC Flyer加以實施。此外,在其他的實施例中,資訊裝置20、30、40亦可參考現有的行動電話、PDA、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數位相機、數位相簿、定位導航裝置加以實施。惟資訊裝置20、30、40其與現有iPad、iPhone、與HTC Flyer或其他現有的資訊裝置之差異將說明於後。
圖2進一步顯示使用者資訊裝置20,其包含裝置通訊介面22、處理器24、與使用者介面26。裝置通訊介面22用以與資訊設備10進行通訊,處理器24可用來執行使用者資訊裝置20的基本運作(例如執行一作業系統),並可執行一或多個應用程式App。若使用者資訊裝置20以iPad(Wi-Fi版)為基礎架構,則裝置通訊介面22可透過Wi-Fi或Bluetooth與資訊設備10進行通訊,處理器24可為Apple A5處理器,並執行iOS作業系統以及執行從App Store下載之應用程式App,而使用者介面26可由iOS作業系統搭配一觸控螢幕(作為輸入及顯示裝置)來實施。關於此部份之細節,應為熟此技藝者所習知,在此不加贅述。惟與現有iPad不同的是,處理器24更執行一資源代理程式Agt,以配合資訊設備10加以運作,進一步細節將詳述於後。資源代理程式Agt可以內建於作業系統的方式實施,或是另外由使用者安裝至使用者資訊裝置20,本發明並不欲加以限制。此外,在較佳實施例中,資訊裝置20、30、40皆各自具有資源代理程式Agt,因應上述其作為「使用者資訊裝置」與「協助裝置」之角色(可隨時互換),而配合資訊設備10加以運作。 <例示性情境>
為了清楚說明之目的,將透過以下情境(scenario)加以解釋本發明。在此情境中,使用者資訊裝置20與iPad(Wi-Fi版)具有相同的資源,協助裝置30與iPhone具有相同的資源,協助裝置40與HTC Flyer具有相同的資源。換言之,使用者資訊裝置20缺少攝影、3G行動電話網路連線、與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但可透過資訊設備10的中介,來利用協助裝置30上攝影與3G行動電話網路連線的資源以及協助裝置40上攝影的資源與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 <資源登錄>
在使用者資訊裝置20使用協助裝置30或40之資源之前,協助裝置30或40可將其本身所容許被「分享」的資源登錄至資訊設備10。圖3即為協助裝置30登錄其資源至資訊設備10之方法流程圖,惟此圖3所示之方法亦可適用於協助裝置40或其他的協助裝置(圖未示),或是適用於資訊裝置20作為協助裝置而欲分享其資源的情況。
● 步驟300:協助裝置30之資源代理程式Agt偵測協助裝置30上可分享的資源,即攝影與3G行動電話網路連線的資源。
● 步驟302:協助裝置30之資源代理程式Agt將其可分享的資源與該資源的特性經由一登錄訊息告知資訊設備10。較佳地,此登錄訊息可為XML格式或是其他標記語言(markup language)格式。
● 步驟304:資訊設備10收到登錄訊息後,會先判斷協助裝置30是否具有權限(或是進行其他類似的驗證),若否,則拒絕協助裝置30之登錄。但此步驟並非必要。
● 步驟306:若資訊設備10判斷協助裝置30具有權限或是通過驗證,則接受協助裝置30之登錄。在此實施例中,資訊設備10本身維持一登錄表,以記錄協助裝置30(與協助裝置40)所分享的資源。登錄表之範例如下表1所示。
以下呈現協助裝置30登錄訊息(XML格式)之範例。其中<Device>標籤中的訊息係用以作為協助裝置30之識別;<Capability>標籤中的訊息則用以表明各個資源以及資源的特性。


相似地,以下另外呈現協助裝置40登錄訊息(XML格式)之範例。

<資源預定>
在前述圖3所示資源登錄之後,使用者資訊裝置20可與資訊設備10進行「資源預定(subscription)」的程序,其目的在於預先得知可藉由資訊設備10所利用由其他協助裝置所分享的資源,並可提供給資訊裝置20的使用者作為操作時的參考。圖4A即為使用者資訊裝置20向資訊設備10進行資源預定之方法流程圖。惟需先說明的是,此部份並非本發明之必要。
● 步驟400:使用者資訊裝置20之資源代理程式Agt向資訊設備10查詢已登錄可供分享的資源。此查詢亦可帶有指定的需求條件,較佳是對應特定應用程式App(例如「虛擬攝影」以及「虛擬Flash播放器」)所需要的資源需求條件。以下呈現使用者資訊裝置20針對特定應用程式App所發送給資訊設備10之查詢訊息(XML格式)之範例。其中<App>標籤中的訊息係用以作為特定應用程式App之識別;<Requirements>>標籤中的訊息則用以表明所要求的資源以及資源的特性。

● 步驟402:資訊設備10收到使用者資訊裝置20之查詢後,會先判斷使用者資訊裝置20是否具有權限(或是進行其他類似的驗證),若否,則拒絕回應使用者資訊裝置20之查詢。但此步驟並非必要。
● 步驟404:若資訊設備10判斷使用者資訊裝置20具有權限或是通過驗證,則接受使用者資訊裝置20之查詢。在一實施例中,資訊設備10即以表1所示之登錄表回覆給使用者資訊裝置20;但較佳地,資訊設備10根據表1所示之登錄表另外產生一資源列表,如表2所示。與表1相比,表2之資源列表並未顯示資源提供方(因為使用者資訊裝置20並不一定需要知道此資訊)。
● 步驟406:使用者資訊裝置20收到資訊設備10所回應之資源列表後,其資源代理程式Agt可進一步將使用者資訊裝置20能夠使用之分享資源(即攝影、3G行動電話網路、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透過使用者介面26提示給使用者,例如透過選單、圖示、列表等方式。
在另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資訊裝置20之資源代理程式Agt,亦可自動或由使用者手動設定一過濾條件,而使用者介面26僅提示滿足過濾條件之分享資源,例如過濾條件可為「與網路相關」,則即使資訊設備10可提供攝影、3G行動電話網路、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使用者資訊裝置20之資源代理程式Agt僅會提示3G行動電話網路的資源給使用者。
● 步驟408:進一步地,使用者介面26可提供使用者設定多種使用模式(mode)。在每種使用模式中,使用者可從使用者資訊裝置20全部能夠使用之分享資源中挑選在該使用模式中所需要之分享資源,進而在該使用模式中,使用者介面26僅會列出使用者所挑選之分享資源,而非使用者資訊裝置20全部能夠使用之分享資源。
舉例來說,使用者可設定一「虛擬iPhone」使用模式,而在此使用模式中,使用者介面26(例如透過GUI介面)特別地提供一「虛擬iPhone」使用介面,以提示「攝影的資源」與「3G行動電話網路的資源」為可使用之分享資源,進而雖然使用者資訊裝置20實際上不具有「攝影的資源」與「3G行動電話網路的資源」,但還是可如同iPhone或是協助裝置30一般,進行需要「攝影的資源」與「3G行動電話網路的資源」的作業(即「攝影」與「3G行動電話網路連線」)。
類似地,使用者可設定一「虛擬HTC Flyer」使用模式,而在此使用模式中,使用者介面26(例如透過GUI介面)特別地提供一「虛擬HTC Flyer」使用介面,以提示「攝影的資源」與「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為可使用之分享資源,進而雖然使用者資訊裝置20本身不具有「攝影的資源」與「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但還是可如同HTC Flyer或是協助裝置40一般,進行需要「攝影的資源」與「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的作業(即「攝影」與「處理Flash網頁」),進一步的細節將於後續說明。
圖4B對應顯示在使用者資訊裝置20使用者介面26提供多個使用者模式之GUI介面。如圖4B所示,使用者可點擊一特定圖示,以自行規劃各種「虛擬裝置」,而在每個「虛擬裝置」的介面中,可以選單或列表的方式顯示出可使用的資源。 <資源協同之範例:攝影>
圖5A則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之流程圖,用以說明使用者資訊裝置20使用協助裝置30之攝影的資源之步驟。
● 步驟500:使用者操作使用者資訊裝置20上所預先安裝之「虛擬攝影」應用程式App,以進行一攝影作業,因應此攝影作業,應用程式App產生拍攝(take picture)指令,此拍攝指令可包含各式參數,例如快門值、光圈值、閃光燈設定值(開/關/自動)、影像對比值、飽和度值、銳利度值等各式習知一般數位攝影中可運用之參數。此外,若需要在攝影作業完成之後,將所得之影像呈現在使用者資訊裝置20上,則應用程式App另外產生取像(retrieve photo)指令。
● 步驟502:使用者資訊裝置20之資源代理程式Agt接收前述「虛擬攝影」應用程式App所產生之指令(例如前述之拍攝指令與取像指令),並判斷使用者資訊裝置20本身並無具有相對應的的資源,或較佳地(但非必須)進一步判斷可透過資訊設備10使用某些協助裝置(即協助裝置30或40)所提供之分享資源,並將「虛擬攝影」應用程式App所產生之指令利用訊息傳送給資訊設備10。
圖5B顯示一實施例中的資源代理程式Agt,其係透過軟體堆疊(多個虛擬驅動)的方式實施。其中針對應用程式App所需要的資源,若資源代理程式Agt判斷使用者資訊裝置20本身即具可用的資源(即不需要使用協助裝置30或40所提供之分享資源,資源代理程式Agt呼叫相對應之本地端的驅動程式,若資源代理程式Agt判斷使用者資訊裝置20本身缺少可用的資源(即需要使用協助裝置30或40所提供之分享資源,資源代理程式Agt呼叫相對應之虛擬驅動的驅動程式,並與資訊設備10通訊。
以下呈現使用者資訊裝置20之資源代理程式Agt傳送給資訊設備10之訊息(XML格式)之範例。其中<APP>標籤中的訊息係用以作為應用程式App之識別;<Action>標籤中的訊息則用以表明各個指令、所需要的資源ID與名稱、以及相關的參數。

● 步驟504:資訊設備10收到使用者資訊設備20所傳送含有指令之訊息後,可利用訊息中所載指令所需要的資源ID與名稱,查詢如前述表1所示之登錄表,判斷出是否有任何的協助裝置可提供所需要的資源。在此實施例中,拍攝指令與取像指令需要「攝影的資源」(如<Action>標籤中的<channel_id>與<name>標籤所示),則資訊設備10之路由模組16可隨機判斷出協助裝置30(或協助裝置40)具有可分享的「攝影的資源」,並再透過訊息將「虛擬攝影」應用程式App所產生之指令傳送給協助裝置30(或協助裝置40)。
以下呈現資訊設備10傳送給協助裝置30之訊息(XML格式)之範例。


但在另一實施例中路由模組16判斷出協助裝置30與協助裝置40皆具有可分享的「攝影的資源」,則進一步根據一預設規則而決定使用協助裝置30或協助裝置40。舉例來說,此預設規則可透過圖3所述之登錄訊息,比較兩攝影資源間某一特性(例如畫素數目),取其中較優者。
● 步驟506:協助裝置30收到資訊設備10所傳送含有指令之訊息後,則相對應地根據拍攝指令以其本身之「攝影的資源」進行攝影作業,而得到數位影像,並根據取像指令,將數位影像送回資訊設備10。較佳地,協助裝置30另外產生一報告訊息伴隨著數位影像,一併傳送回資訊設備10。
以下呈現協助裝置30傳送回給資訊設備10之訊息(XML格式)之範例。其中<TargetApp>標籤中的訊息係用以識別所要回應之應用程式App;<Channel>標籤中的訊息則用以表明作業結果(即所拍攝的數位影像)的資訊。


● 步驟508:資訊設備10收到協助裝置30所傳送之數位影像以及報告訊息,並將此數位影像傳送給使用者資訊裝置20加以顯示。選擇性地,前述報告訊息亦可一併傳送給使用者資訊裝置20。 <資源協同之範例:處理Flash網頁>
圖6則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之流程圖,用以說明使用者資訊裝置20使用協助裝置40之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之步驟。
● 步驟600:使用者操作使用者資訊裝置20上所預先安裝之「虛擬Flash播放器」應用程式App,以進行一Flash 網頁處理作業,因應此Flash網頁處理,應用程式App 產生影片解析(render video)指令,此影片解析指令可包含各式參數,例如編碼值等其他各式習知一般處理Flash網頁中可運用之參數。此外,若需要在Flash網頁處理作業完成之後,將所得之影片呈現在使用者資訊裝置20上,則應用程式App另外產生取回解碼影片(retrieve decoded video)指令。
在此需說明的是,在圖6實施例之「虛擬Flash播放器」應用程式App與上述圖5實施例之「虛擬攝影」應用程式App可為兩個獨立之應用程式,但亦可整合為同一應用程式而產生不同作業所需之各式指令,本發明並不欲加以限制。
● 步驟602:使用者資訊裝置20之資源代理程式Agt接收前述「虛擬Flash播放器」應用程式App所產生之指令(例如前述之影片解析指令與取回解碼影片指令),並判斷使用者資訊裝置20本身並無具有相對應的的資源,或較佳地(但非必須)進一步判斷可透過資訊設備10使用某些協助裝置(即協助裝置40)所提供之分享資源,並將「虛擬Flash播放器」應用程式App所產生之指令利用訊息連同需要等待解碼之Flash影片檔案一同傳送給資訊設備10。
以下呈現使用者資訊裝置20之資源代理程式Agt傳送給資訊設備10之訊息(XML格式)之範例。其中<APP>標籤中的訊息係用以作為應用程式App之識別;<Action>標籤中的訊息則用以表明各個指令、所需要的資源ID與名稱、以及相關的參數。


● 步驟604:資訊設備10收到使用者資訊設備20所傳送含有指令之訊息後,可利用訊息中所載指令所需要的資源ID與名稱,查詢如前述表1所示之登錄表,判斷出是否有任何的協助裝置可提供所需要的資源。在此實施例中,拍攝指令與取像指令需要「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如<Action>標籤中的<channel_id>與<name>標籤所示),資訊設備10對應地判斷出協助裝置40具有可分享的「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並再透過訊息將「虛擬Flash播放器」應用程式App所產生之指令連同需要等待解碼之Flash影片檔案一同傳送給協助裝置40。
以下呈現資訊設備10傳送給協助裝置40之訊息(XML格式)之範例。

● 步驟606:協助裝置40收到資訊設備10所傳送含有指令之訊息以及等待解碼之Flash影片檔案後,則相對應地根據影片解析指令以其本身之「處理Flash網頁的資源」進行Flash網頁處理作業,即對Flash影片進行解碼,而得到解碼影片,並根據取回解碼影片指令,將解碼影片送回資訊設備10。較佳地,協助裝置40另外產生一報告訊息伴隨著解碼影片,一併傳送回資訊設備10。
以下呈現協助裝置40傳送回給資訊設備10之訊息(XML格式)之範例。其中<TargetApp>標籤中的訊息係用以識別所要回應之應用程式App;<Channel>標籤中的訊息則用以表明作業結果(即解碼影片)的資訊。


● 步驟608:資訊設備10收到協助裝置40所傳送之解碼影片以及報告訊息,並將此解碼影片傳送給使用者資訊裝置20加以顯示。選擇性地,前述報告訊息亦可一併傳送給使用者資訊裝置20。
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或必要特性的情況下,可以其他特定形式來體現本發明。應將所述具體實施例各方面僅視為解說性而非限制性。因此,本發明的範疇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示而非如前述說明所示。所有落在申請專利範圍之等效意義及範圍內的變更應視為落在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10...資訊設備
12...記憶體
14...通訊介面
16...路由模組
20...使用者資訊裝置
22...裝置通訊介面
24...處理器
26...使用者介面
30...協助裝置
40...協助裝置
App...應用程式
Agt...資源代理程式
為了立即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請參考如附圖所示的特定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上文簡短敘述的本發明。在瞭解這些圖示僅描繪本發明的典型具體實施例並因此不將其視為限制本發明範疇的情況下,參考附圖以額外的明確性及細節來說明本發明,圖式中:
圖1為一種依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之資訊設備示意圖;
圖2為一種依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之使用者資訊裝置示意圖;以及
圖3、圖4A、圖5A、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之方法流程圖。
圖4B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提供多個使用者模式之GUI介面。
圖5B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中之資源代理程式。
权利要求:
Claims (15)
[1] 一種資訊設備,包含:一通訊介面,用以分別與一使用者資訊裝置以及一第一協助裝置(assisting device)進行通訊,其中該第一協助裝置具有一第一資源,該第一資源係能夠進行一第一作業:以及一路由模組,經由該通訊介面,從該使用者資訊裝置接收關於該第一作業之一第一指令,其中因應該第一協助裝置具有該第一資源之一判斷,該路由模組判斷出該第一協助裝置具有該第一資源,並藉此傳送該第一指令至該第一協助裝置以透過該第一資源進行該第一作業。
[2] 如請求項1之資訊設備,其中該路由模組,更經由該通訊介面,從該第一協助裝置接收該第一資源進行該第一作業所產生之一第一結果,並傳送該第一結果至該使用者資訊裝置。
[3] 如請求項1之資訊設備,更包含:一登錄表,包含對應該第一作業之一第一項目,該第一項目係登錄該第一協助裝置;其中,該路由模組根據該第一項目傳送該第一指令至該第一協助裝置。
[4] 如請求項3之資訊設備,其中該第一項目係該第一協助裝置預先登錄至該登錄表。
[5] 如請求項3之資訊設備,其中該第一項目在該第一資源以外更登錄其他資源亦能夠進行該第一作業,而該路由模組更根據一預定規則路傳送該第一指令至該第一資源。
[6] 如請求項1之資訊設備,其中該通訊介面,更用以與一第二協助裝置進行通訊,其中該第二協助裝置具有一第二資源,該第二資源係能夠進行一第二作業;其中該路由模組,經由該通訊介面,從該使用者資訊裝置接收關於該第二作業之一第二指令,其中該路由模組因應該第二指令,判斷出該第二協助裝置具有該第二資源,並藉此傳送該第二指令至該第二協助裝置以透過該第二資源進行該第二作業。
[7] 如請求項6之資訊設備,其中該路由模組,更經由該通訊介面,從該第二協助裝置接收該第二資源進行該第二作業所產生之一第二結果,並傳送該第二結果至該使用者資訊裝置。
[8] 一種使用者資訊裝置,與如請求項1之資訊設備進行通訊,其中該資訊設備更與至少一第一協助裝置進行通訊,該第一協助裝置具有一第一資源,該第一資源係能夠進行一第一作業,該使用者資訊裝置包含:一裝置通訊介面;以及一處理器,供執行一或多個應用程式,以產生關於該第一作業之一第一指令;其中該處理器更執行一資源代理程式(agent),經由該裝置通訊介面,將該第一指令發送至該資訊設備,藉此該資訊設備傳送該第一指令至該第一協助裝置以透過該第一資源進行該第一作業。
[9] 如請求項8之使用者資訊裝置,其中因應該使用者資訊裝置並無該第一資源之一判斷,該資源代理程式將該第一指令發送至該資訊設備。
[10] 如請求項8之使用者資訊裝置,其中該資訊設備更從該第一協助裝置接收該第一資源進行該第一作業所產生之一第一結果,並傳送該第一結果至該使用者資訊裝置;其中該資源代理程式,經由該裝置通訊介面,接收該第一結果,並提供給該一或多個應用程式使用。
[11] 如請求項8之使用者資訊裝置,其中該資訊設備更與一第二協助裝置進行通訊,該第二協助裝置具有一第二資源,該第二資源係能夠進行一第二作業;其中,該處理器供執行該一或多個應用程式,以產生關於該第二作業之一第二指令;其中該資源代理程式,經由該裝置通訊介面,將該第二指令發送至該資訊設備,藉此該資訊設備傳送該第二指令至該第二協助裝置以透過該第二資源進行該第二作業。
[12] 如請求項11之使用者資訊裝置,其中該資訊設備更從該第一協助裝置接收該第一資源進行該第一作業所產生之一第一結果,以及從該第二協助裝置接收該第二資源進行該第二作業所產生之一第二結果,並傳送該第一結果與該第二結果給該使用者資訊裝置;其中該資源代理程式,經由該裝置通訊介面,接收該第一結果與該第二結果,並提供給該一或多個應用程式使用。
[13] 如請求項11之使用者資訊裝置,更包含一使用者介面,該使用者介面提供至少一第一使用模式與一第二使用模式;其中在該第一使用模式,該使用者介面提示使用者其可透過該使用者資訊裝置進行該第一作業;以及其中在該第二使用模式,該使用者介面提示使用者其可透過該使用者資訊裝置進行該第一作業以及該第二作業。
[14] 如請求項13之使用者資訊裝置,其中該使用者介面更供使用者分別設定在該第一使用模式與該第二使用模式中該使用者介面對使用者所要提示之作業。
[15] 如請求項11之使用者資訊裝置,其中該第一指令與該第二指令執行同一應用程式所產生。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20210273988A1|2021-09-02|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states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JP6101861B2|2017-03-22|グループ作成方法、グループ脱退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20190339846A1|2019-11-07|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US10887932B2|2021-01-05|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registering personal cloud apparatus in user portal server thereof
KR101651029B1|2016-08-24|자동 서비스 발견 및 접속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540063B2|2020-01-21|Processing actionable notifications
JP6452722B2|2019-01-16|目標携帯デバイス位置特定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10637953B2|2020-04-28|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che management
EP3100437B1|2018-06-06|Actionable notifications
WO2018107719A1|2018-06-21|数据分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RU2586878C2|2016-06-10|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удален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еб-браузером
US10771445B2|2020-09-08|Electronic device, server,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l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140240768A1|2014-08-28|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7783803B2|2010-08-24|Pairing service technologies
KR20170033775A|2017-03-27|통신장치, 통신장치의 제어방법 및 기억매체
CN104468499A|2015-03-25|在跨数据处理设备传送多媒体文件前确定格式兼容性
US20150222712A1|2015-08-06|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US20200186985A1|2020-06-11|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iring iot devices and iot service in heterogeneous iot ecosystem
TWI645299B|2018-12-21|資訊裝置與用以協同複數個資訊裝置資源之資訊設備
US20160309054A1|2016-10-20|Asynchronously Requesting Information From A Camera Device
EP3748492A1|2020-12-09|Downloading and launching an app on a second device from a first device
US20170048292A1|2017-02-16|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ent
US20190166182A1|2019-05-30|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262565B1|2021-06-10|통신단말기, 리소스 관리모듈 및 그 리소스 관리방법
US9826384B2|2017-11-21|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program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645299B|2018-12-21|
US20130007136A1|2013-01-03|
US9891957B2|2018-02-13|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5949776A|1990-01-18|1999-09-07|Norand Corporation|Hierarch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premises, peripheral and vehicular local area networking|
US5961582A|1994-10-25|1999-10-05|Acorn Technologies, Inc.|Distributed and portable execution environment|
US7111242B1|1999-01-27|2006-09-19|Gateway Inc.|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a device user interface|
US7010792B1|1999-04-05|2006-03-07|Gateway Inc.|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ac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appliances and appliance services|
JP2002044765A|2000-07-28|2002-02-08|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遠隔制御システムと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US7370074B2|2000-12-06|2008-05-06|Vigilos, Inc.|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open-protocol remote device control|
US20020103935A1|2001-01-26|2002-08-01|Neil Fishman|Pushing rich content information to mobile devices|
US7139817B1|2001-06-12|2006-11-21|Network Appliance, Inc.|Mana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devices|
EP1416760A1|2001-08-08|2004-05-06|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Device control apparatus and device control system|
JP4786081B2|2001-08-24|2011-10-05|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ホームゲートウエイ装置|
CN100486129C|2002-02-05|2009-05-06|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用于无线装置访问和管理的动态机器组合方法|
US20050007967A1|2003-07-09|2005-01-13|Keskar Dhananjay V.|Co-operative protocol for wireless device interaction with intelligent environments|
CN100547544C|2003-09-16|2009-10-07|联想有限公司|Pc应用支持能力拓展的方法及其关联pc|
US7568015B2|2004-04-07|2009-07-28|Hand Held Products, Inc.|Ro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a HTTP enabled computer peripheral|
US7747596B2|2005-06-17|2010-06-29|Fotonation Vision Ltd.|Server device, user interface appliance, and media processing network|
US7467353B2|2005-10-28|2008-12-16|Microsoft Corporation|Aggregation of multi-modal devices|
US8358976B2|2006-03-24|2013-01-22|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Wireless device with an aggregate user interface for controlling other devices|
US7725077B2|2006-03-24|2010-05-25|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1, Llc|Wireless device with an aggregate user interface for controlling other devices|
US8111686B2|2006-08-07|2012-02-07|Microsoft Corporation|Aggregating endpoint capabilities for a user|
US8554827B2|2006-09-29|2013-10-08|Qurio Holdings, Inc.|Virtual peer for a content sharing system|
US20120233644A1|2007-06-05|2012-09-13|Bindu Rama Rao|Mobile device capable of substantially synchronized sharing of streaming media with other devices|
US8756512B2|2007-05-09|2014-06-17|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Dynamic GUI rendering by aggregation of device capabilities|
US20090006660A1|2007-06-28|2009-01-01|Microsoft Corporation|Aggregation of devices for a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ession|
JP2011520302A|2007-12-10|2011-07-14|デラックス・デジタル・スタジオ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マルチメディアデバイスを連係させる際に使用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1197724A|2007-12-14|2008-06-11|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于IPv6的IGRS家庭网络中信息家电的远程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1242331A|2008-03-25|2008-08-13|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装置操作控制方法及网络装置|
US8355711B2|2008-07-25|2013-01-15|Zerotouchdigital|Collaborative computing for mobile devices|
US8850052B2|2008-09-30|2014-09-30|Apple Inc.|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plified resource sharing|
US9210173B2|2008-11-26|2015-12-08|Red Hat, Inc.|Securing appliances for use in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01826061A|2009-03-03|2010-09-08|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硬件装置的共享系统与管理方法|
US8380866B2|2009-03-20|2013-02-19|Ricoh Company, Ltd.|Techniques for facilitating annotations|
US9891867B2|2010-11-10|2018-02-13|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Protocol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and other devices|
US9473449B2|2011-02-10|2016-10-18|Jeffrey J. Ausfeld|Multi-platform collaboration appliance|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23289A|TWI645299B|2011-06-30|2011-06-30|資訊裝置與用以協同複數個資訊裝置資源之資訊設備|TW100123289A| TWI645299B|2011-06-30|2011-06-30|資訊裝置與用以協同複數個資訊裝置資源之資訊設備|
US13/534,250| US9891957B2|2011-06-30|2012-06-27|Collaborating with resources residing in multiple information device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