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专利摘要:
本發明揭露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用以阻止由入射光反射引起的可見度降低及高視角色彩轉變,並且提高透射率,該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括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以及抗反射構件,該抗反射構件黏合至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外表面,該抗反射構件包括反應型液晶層和偏極化膜,該反應型液晶層和該偏極化膜以該順序層疊,其中該反應型液晶層關於該偏極化膜的傳輸光具有λ/4延遲。 公开号:TW201300888A 申请号:TW100148010 申请日:2011-12-22 公开日:2013-01-01 发明作者:Il Jeon;Jin-Ho Kim 申请人:Lg Display Co Ltd; IPC主号:H01L27-00
专利说明: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用以防止由入射光反射引起的可見度降低及高視角色彩轉變。 在螢幕上實現各種資訊的影像顯示裝置朝向薄、重量輕、輕便及高性能作為資訊通信時代核心技術的趨勢發展。根據空間效率及便利性需求,需要可撓性顯示器,並且控制發射光量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近來作為平板顯示器而備受關注。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括一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其中第一電極、有機發光層和第二電極以該順序層疊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間。在有機發光層的兩端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形成一電場,在有機發光層中注入並傳輸電子及電洞,並且然後該等電子及電洞結合在一起。這時,電子及電洞的結合能導致發光,這被稱為「電致發光現象」。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利用該電致發光現象。 與液晶顯示裝置不同,該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不需要額外的光源,並且與液晶顯示裝置相比,該有機發光顯示裝置重量輕且薄。此外,由於高品質如低功率消耗、高亮度及高回應速度,該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作為下一代顯示裝置而備受關注。 同時,依據發光方向,該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分為頂發射型和底發射型。底發射型具有優越的安全性及製程可變性,但由於受限的孔徑比而不適於高解析度產品。因此,近年來,正在進行大量關於具有高孔徑比及高解析度的頂發射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研究。 然而,根據外部光的強度,有機發光顯示裝置顯示對比度大幅降低。因此,通過提供有抗反射層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有機發光顯示裝置防止由外部光引起的對比度惡化,從而提高了可見度。 第1圖為說明現有技術中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以及第2圖為說明入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上的外部光的通道的剖視圖。第3圖為顯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螢幕缺陷的圖像。 如第1圖所示,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括上基板100a和下基板100b、有機發光顯示面板100、以及抗反射構件200,該有機發光顯示面板100包括形成在上基板100a和下基板100b之間的有機發光層100c,該抗反射構件200形成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100上。 抗反射構件200包括延遲膜(以下也稱為“四分之一波片”,QWP,220)以及形成在四分之一波片220上的偏極化膜240,用以防止入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外部光的反射及發射。偏極化膜240具有傳輸軸,並且在入射至偏極化膜240上的外部光中,偏極化膜240傳輸平行於傳輸軸的線性偏極化光,但吸收不平行於傳輸軸的光。 此外,四分之一波片(λ/4波片)220改變光的偏極化狀態,並且具有一光軸,該光軸關於偏極化膜240的傳輸軸傾斜大約45°。四分之一波片220將通過偏極化膜240時的線性偏極化光變為圓形偏極化光,或者將圓形偏極化光變為線性偏極化光。 上保護層230a和下保護層和230b被分別黏合至偏極化膜240的上面和下面,用以支承並保護偏極化膜240。此外,四分之一波片220通過下黏合層210b被黏合至有機發光顯示面板100,並且下保護層230b通過上黏合層210a被黏合至四分之一波片220。 具體地,如第2圖所示,外部光入射通過偏極化膜240。這時,偏極化膜240傳輸平行於傳輸軸的外部光並且吸收不平行於傳輸軸的外部光。因此,在傳輸軸方向上外部光被線性偏極化。然後,線性偏極化外部光通過四分之一波片220並被圓形偏極化,使其振動方向圓形移動。 此外,圓形偏極化外部光經由有機發光顯示面板100的表面反射,並接著反轉外部光的旋轉方向。然後,該光線通過四分之一波片220並接著被線性偏極化。這時,由於通過四分之一波片220並接著被線性偏極化的光的偏極化表面垂直於未通過四分之一波片220的線性偏極化光的偏極化表面,再次被線性偏極化的外部光與偏極化膜240的傳輸軸形成90°角。因此,外部光未通過偏極化膜240並被偏極化膜240吸收並阻擋。即,入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光線未被釋放至外部。 然而,在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黏附至有機發光顯示面板100上面的抗反射構件200具有大於200μm的較大厚度,因為利用四分之一波片220的兩個表面上的黏合層,四分之一波片220被黏合至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和下保護層230b。因此,很難實現有機發光裝置的細長化。 又,當具有整個可見光範圍波長而不是單波長的外部光入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時,四分之一波片220的透光率依據波長範圍而變化。為此,線性偏極化光至圓形偏極化光或圓形偏極化光至線性偏極化光的轉換是不完整的。此外,偏極化膜240和四分之一波片220之間的下保護層230b還顯示出延遲並且外部發射的外部光的透射率依據波長範圍而變化。如第3圖所示,存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螢幕缺陷。 也就是,在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下保護層240b具有延遲並且由於四分之一波片220的波長色散而導致透射率在各自波長範圍變化。尤其,在紅色和藍色波長範圍透射率較高,並且當紅色和藍色光傳輸至黑色模式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時,顯示紫色而非黑色。 因此,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該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大大避免由於現有技術的限制及缺點而導致的一個或多個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括一抗反射構件,該抗反射構件形成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上,用以提高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可見度,其中該抗反射構件包括無波長色散的一反應型液晶層和一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non-retardation triacetyl cellulose(TAC),NRT)薄膜,並從而防止色彩轉變。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和其他優點並依據本發明的目的,此處具體並大體描述,提供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括:一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以及一抗反射構件,該抗反射構件黏合至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外表面,該抗反射構件包括一反應型液晶層和一偏極化膜,該反應型液晶層和偏極化膜以該順序層疊,其中該反應型液晶層關於偏極化膜的傳輸光具有λ/4延遲。 該反應型液晶層包括:一配向層;以及一反應型液晶,塗佈在該配向層上。 該反應型液晶層圓形偏極化從該偏極化膜線性偏極化的光,或者線性偏極化從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圓形偏極化的光。 該反應型液晶層包括一聚醯亞胺和一反應型液晶。 該反應型液晶層可直接塗佈在有機顯示板上或直接塗佈在偏極化膜的下表面上。 此外,該偏極化膜分別由具有傳輸軸的偏極化層,黏合至該偏極化膜上面和下面的一上保護層和一下保護層組成。在這種情況下,該反應型液晶層可直接塗佈在該下保護層的外表面上。又,較佳地,該下保護層為一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 又,該反應型液晶層關於波長具有一負色散。在這種情況下,該反應型液晶層具有紅色波長和藍色波長的折射係數小於綠色波長的折射係數。 反之,該反應型液晶層關於波長具有一正色散。 此外,該反應型液晶層的光軸相關於該偏極化膜的傳輸軸具有大約+45°或-45°角。 再者,該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一黏合層,該黏合層在該偏極化膜和該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之間。 這裏,該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包含:一基板;一薄膜電晶體陣列;一有機發光元件陣列,連接至該薄膜電晶體陣列;以及一封裝基板,用以覆蓋該薄膜電晶體陣列和該有機發光元件陣列。 可以理解的是,上文的概括說明和下文的詳細說明都具有示例性和解釋性,並意圖在於為本發明所提出的申請專利範圍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結合所附圖式,從下述詳細描述將更易於理解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第4圖為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本發明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第5圖為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本發明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第6A圖和第6B圖為分別說明現有技術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龐加萊球(Poincar Sphere)上外部光的通道的剖視圖。此外,第7A圖和第7B圖分別顯示了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色彩轉變。第8A圖和第8B圖顯示了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透射率。 參見第4圖,根據第一實施例,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括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以及抗反射構件400,抗反射構件400黏附至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以防止入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外部光線的反射及發射。 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包括複數個子像素,該等子像素以矩陣形式排列在上基板300a和下基板300b之間。這時,堤槽300c形成在該等子像素之間,並且基於堤槽300c分離各個子像素。此外,各個子像素利用附加有機材料發出紅色(R)光、綠色(G)光和藍色(B)光。 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的上基板300a和下基板300b為透明基板,儘管未說明,下基板300b包括一單元操作構件以及一保護層,其中單元操作構件包括複數個信號線及複數個薄膜電晶體,並且上基板300a為用於封裝的基板。 單元操作構件包括用於開關的電晶體、用於操作的電晶體以及儲存電容。用於開關的電晶體自資料線提供資料信號,以響應閘極線的掃描信號;用於操作的電晶體通過連接電極控制通過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電流量,以響應於來自該用於開關的電晶體的資料信號。 此外,即使在用於開關的電晶體關閉時,儲存電容允許預定電流流過用於操作的電晶體。用於操作的電晶體通過連接電極電連接至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 當從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分別注入的電洞和電子結合形成激子並且該等激子接著降至基態時,有機發光層為一發光的層。電洞傳輸層形成在第一電極和有機發光層之間。用以促進電洞注入至有機發光層的電洞注入層可進一步形成在第一電極和電洞傳輸層之間。此外,電子傳輸層形成在有機發光層和第二電極之間。可進一步形成電子注入層,用以促進電子注入至有機發光層。 這裏,從第一電極至第二電極的單元可稱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並且單元操作構件以及該OLED以矩陣形式形成在下基板300b上。 此外,根據外部光的強度,有機發光顯示裝置顯示對比度大幅下降。因此,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上包括抗反射構件400,用以防止由外部光導致的對比度下降,從而提高了可見度。 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抗反射構件包括一偏極化膜和一延遲膜。偏極化膜傳輸平行於偏極化膜的傳輸軸的外部光並吸收不平行於該偏極化膜的傳輸軸的外部光。此外,該延遲膜將線性偏極化光轉換為圓形偏極化光,或者將圓形偏極化光轉換為線性偏極化光。 在這點上,如上所述,在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偏極化膜的下保護層具有延遲值,並且根據波長,自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發射光的透射率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在通過四分之一波片的外部光中,不滿足四分之一波片(延遲膜)最佳要求的光線以及自有機發光層發射至外部的光線可在高視角區域經歷色彩轉變。 在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黏合至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上面的抗反射構件具有大於200μm的較大厚度,因為利用四分之一波片的兩個表面上的黏合層,四分之一波片設置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和下保護層之間。因此,很難實現將有機發光裝置的細長化。此外,當利用薄膜式偏極化3D技術應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作為3D顯示器時,隨著抗反射構件變厚,可見視角區域變窄。 因此,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括反應型液晶層420,代替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上的四分之一波片,並且該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在偏極化層440下使用無延遲值的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 這裏,具體描述該抗反射構件。 抗反射構件400包括偏極化層440、黏附至偏極化層440上面的保護層430a、黏附至偏極化層440下面的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non-retardation triacetyl cellulose(TAC),NRT)層430b和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以及提供在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下面的反應型液晶(reactive mesogen,RM)層420,該反應型液晶層關於偏極化層440的傳輸光具有λ/4的延遲。 反應型液晶層的光軸相關於偏極化層440的傳輸軸具有大約+45°或-45°角。此外,儘管未說明,反應型液晶層420包括配向層和塗佈在該配向層上的反應液晶。例如,該配向層由聚醯亞胺製成並且該反應液晶為反應型液晶原。 這裏,偏極化層440、保護層430a、以及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稱為一偏極化膜以作為一單元。 偏極化層440被黏合至反應型液晶層420的上面,用以將入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外部光轉換為線性偏極化光。偏極化層440較佳由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製成,並且該偏極化膜400傳輸平行於傳輸軸的外部光並吸收不平行於傳輸軸的外部光。 保護層430a和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被黏合至偏極化層440的上面和下面,用以物理支承並保護該偏極化層440。黏合至偏極化層440的保護層430a由醋酸樹脂如三乙醯纖維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聚脂樹脂、聚碳酸脂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烯烴樹脂、丙烯酸樹脂或類似物所製成。 尤其,由於偏極化層440具有薄厚度及低強度,保護層430a較佳由透明及堅固材料製成。考慮到提高偏極化特性或穩定性,保護層430a較佳為與鹼皂化的三乙醯纖維素(TAC)薄膜。 在保護層430a為三乙醯纖維素薄膜的情況下,不需要額外的黏合層以將保護層430a黏合至偏極化層440。此為,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被黏合至偏極化層440的下面。反應型液晶層420在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的外表面上。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為不展現延遲特性的三乙醯纖維素薄膜。 在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外部光通過偏極化膜並被轉換為線性偏極化光,由於下保護層的延遲而導致外部光在不同波長處顯示出透射率變化,同時通過下保護層並從而導致色彩轉變。 然而,在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排列在偏極化層440之下的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用作一保護層並阻止色彩轉變。在這種情況下,反應型液晶層420可被直接塗佈在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上而無需任何黏合劑。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反應型液晶層的光軸是在塗佈在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之後定義,因而卷對卷方式的製程是可行的。 尤其,利用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顯示出邊緣可見性和滲透性以及光學性能提高。此外,在一些情況中,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可被黏合至偏極化層440的上面及下面。 反應型液晶層420通過一黏合層410被黏合至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的上基板300a。 這時,黏合層410由常用黏合樹脂製成,該常用黏合樹脂不限制光透射。黏合樹脂的實例包括丙烯酸、氨基甲酸乙酯、聚異丁烯、丁苯橡膠(styrenebutadiene rubber,SBR)、橡膠、聚乙烯醚、環氧樹脂、三聚氰胺、聚酯、苯酚和矽樹脂及其共聚物。 尤其,黏合層410較佳由阻止水分滲入有機發光顯示裝置200的材料製成,並且該材料較佳為具有卓越耐熱性的丙烯酸或矽樹脂。 在其他情況中,反應型液晶層420可被直接塗佈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的一表面上,如第5圖所示。在這種情況下,一黏合層可進一步設置在反應型液晶層和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之間。 具體地,反應型液晶層420包括配向層和反應型液晶。例如,配向層由聚醯亞胺製成並且該反應型液晶為反應型液晶原。該反應型液晶為一有機物質,其在液晶分子的兩端包含光聚合反應基團並且該等光聚合反應基團相互連接,當紫外光照射時。否則,藉由將包含聚醯亞胺和反應型液晶的液體材料直接塗佈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或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形成反應型液晶層420。 這裏,反應型液晶為自對準並在與配向層的定向方向相同的方向對準,並且根據配向層的定向方向形成其光軸。 反應型液晶層420執行與圓形偏極化板相同的功能,並將通過偏極化層440所線性偏極化的光轉換為圓形偏極化光,或將圓形偏極化光轉換為線性偏極化光。 以下將描述根據一實施例之用於形成反應型液晶層420的方法。 首先,反應型液晶層以預定方向排列在黏合層410的表面上,並且反應型液晶塗佈在配向層上。因為反應型液晶的光軸依據反應型液晶層的定向方向而形成,從而反應型液晶層的定向方向較佳關於偏極化層440的傳輸軸形成大約+45°或-45°角。然後照射UV光以固化塗佈的反應型液晶,從而形成反應型液晶層420。 偏極化層440較佳由聚乙烯醇(PVA)製成,並且該偏極化膜400傳輸平行於傳輸軸的外部光並吸收不平行於傳輸軸的外部光。 因此,入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外部光線在偏極化層440的傳輸軸上被線性偏極化。此外,線性偏極化外部光通過黏合至偏極化層440下面的反應型液晶層420。反應型液晶層420具有一光軸,該光軸關於偏極化層440的傳輸軸形成大約+45°或-45°角,並且外部光線被圓形偏極化,使其振動方向圓形移動。 此外,被圓形偏極化的外部光線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的表面上反射,並且其旋轉方向被反轉。然後,該光線通過反射性液晶層420並接著被線性偏極化。這時,通過反射型液晶層420並接著被線性偏極化的外部光垂直於未通過反應型液晶層420的線性偏極化光的偏極化面,從而線性偏極化外部光與偏極化層440的傳輸軸形成90°角。因此,入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外部光被偏極化層440吸收並阻擋,因為該光線未通過偏極化層440並未發射至外部。 也就是,入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外部光未被發射至外部,利用抗反射構件400可阻止外部光的反射,並且進而提高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可見度。此外,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使用反應型液晶層420,該反應型液晶層關於波長具有一負色散。在這種情況下,反應型液晶層的紅色波長和藍色波長的折射係數具有小於綠色波長的折射係數。因此可高視角防止色彩轉變。尤其,反應型液晶層420比四分之一波片更便宜且更薄,從而可降低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生產成本。 反之,反應型液晶層關於波長可具有一正色散。在這種情況下,抗反射構件400組成的層厚可區別於利用負色散作為反應型液晶層的情況。 參見第6A圖和第6B圖,外部光的位置最較佳地以S0、S1、S2及S3的順序變化從而最小化色彩轉變並有效防止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上外部光的反射。 在這點上,如第6A圖所示,在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通過偏極化膜被並定位在位置的外部光線在通過具有延遲值的下保護層之後,移向位置。然後,在通過四分之一波片之後,光線從位置移至位置。接著,外部光經由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表面反射,通過四分之一波片並接著移至位置,並且通過下保護層並接著移至位置。 也就是,由於具有延遲值的下保護層,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顯示出色彩轉變及螢幕缺陷,如第7A圖所示。 另一方面,如第6B圖所示,在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當外部光通過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時,外部光處於位置S1,並且在通過反射型液晶層420之後,外部光從位置S1移至位置S2。此外,外部光經由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表面反射,在通過反射型液晶層420之後移至位置,並且當通過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時保持在位置。 也就是,當光線通過無延遲值的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時,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無外部光的色彩轉變,如第7B圖所示。 此外,反應型液晶層420薄於四分之一波片,並可直接塗佈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300或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上。並且關於波長可選擇正色散特性或負色散特性作為反應型液晶材料。藉由關於波長選擇色散特性以補償色彩轉變,可防止色彩轉變。 此外,抗反射構件400較薄並因此可實現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細長。 例如,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抗反射構件包括一四分之一波片,黏合至四分之一波片的上面及下面的上和下黏合層,一偏極化膜以及黏合至該偏極化膜的上面和下面的上和下保護層,並且具有大約200μm的厚度。然而,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抗反射構件400包括反應型液晶層420、位於該反應型液晶層420下的黏合層410、偏極化層440以及黏合至該偏極化層440上面和下面的保護層430a和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430b,並且具有大約115μm的厚度,該厚度大約為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抗反射構件厚度的一半。 此外,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抗反射構件較厚並顯示出色彩轉變,從而導致外部光的抗反射降低並允許約8.5%的入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外部光透射,如第8A圖所示。另一方面,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抗反射構件400較薄並顯示出提高的外部光的抗反射性,並且允許約5.3%之入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外部光透射,從而提高了可見度,如第8B圖所示。此外,通過偏極化膜和反射型液晶層之間的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提高了邊緣可見度及滲透性,並從而提高了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光學性能。 從上述可見,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具有以下效果。 首先,黏合至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抗反射構件較薄,從而可實現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細長。 其次,藉由減小抗反射構件的總厚度,可增強抗反射能力並可提高可見度。 第三,利用薄於四分之一波片的反射型液晶層及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用作一保護層,可降低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生產成本。 第四,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在偏極化膜和反射型液晶層之間提供有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從而提高了邊緣可見度並進而增強了光學性能。 第五,當利用有機發光顯示器上的偏光式技術,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被應用於3D顯示器時,藉由縮短焦距可提高可見視角,因為更薄的抗反射構件黏合至有機發光顯示面板而不是使用四分之一波片。 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內的有關本發明的各種修飾或變更對於熟悉本領域的人員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明旨在覆蓋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和相等量的範圍內提供的本發明的修飾和變更。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1年6月22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11-0060760號與2011年11月11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11-0117351號的權益,該等專利申請在此全部引用作為參考。 100...有機發光顯示面板 100a...上基板 100b...下基板 100c...有機發光層 200...抗反射構件 210a...上黏合層 210b...下黏合層 220...四分之一波片 230a...上保護層 230b...下保護層 240...偏極化膜 300...有機發光板 300a...上基板 300b...下基板 300c...堤槽 400...抗反射構件 410...黏合層 420...反應型液晶層 430a...保護層 430b...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 440...偏極化層 S1、S2、S3...位置 所附圖式其中提供關於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結合與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份,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且與描述一同提供對於本發明實施例之原則的解釋。圖式中: 第1圖為說明現有技術中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第2圖為說明入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上的外部光的通道的剖視圖; 第3圖為顯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螢幕缺陷的圖像; 第4圖為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本發明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第5圖為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本發明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第6A圖和第6B圖為分別說明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Poincar球上外部光的通道的剖視圖; 第7A圖和第7B圖分別顯示了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色彩轉變;以及 第8A圖和第8B圖顯示了現有技術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透射率。 300...有機發光板 300a...上基板 300b...下基板 300c...堤槽 400...抗反射構件 410...黏合層 420...反應型液晶層 430a...保護層 430b...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層 440...偏極化層
权利要求:
Claims (14) [1] 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括:一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以及一抗反射構件,該抗反射構件黏合至該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一外表面,該抗反射構件包括一反應型液晶層和一偏極化膜,該反應型液晶層和該偏極化膜以此順序層疊,其中該反應型液晶層關於該偏極化膜的傳輸光具有λ/4延遲。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反應型液晶層包括:一配向層;以及一反應型液晶,塗佈在該配向層上。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反應型液晶層圓形偏極化通過該偏極化膜所線性偏極化的光,或者線性偏極化通過該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所圓形偏極化的光。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反應型液晶層包括一聚醯亞胺和一反應型液晶。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反應型液晶層直接塗佈在該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上。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偏極化膜分別由具有一傳輸軸的一偏極化層、以及黏合至該偏極化膜之上面和下面的一上保護層和一下保護層所組成。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反應型液晶層直接塗佈在該下保護層的一外表面上。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下保護層為一非延遲三乙醯纖維素。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反應型液晶層關於波長具有一負色散。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反應型液晶層所具有之紅色波長的折射率和藍色波長的折射率小於綠色波長的折射率。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反應型液晶層關於波長具有一正色散。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反應型液晶層的一光軸關於該偏極化膜的一傳輸軸具有大約+45°或-45°角。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一黏合層,該黏合層在該偏極化膜和該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之間。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包括:一基板;一薄膜電晶體陣列;一有機發光元件陣列,連接至該薄膜電晶體陣列;以及一封裝基板,用以覆蓋該薄膜電晶體陣列和該有機發光元件陣列。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68793B|2015-01-11|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US9159958B2|2015-10-13|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101106294B1|2012-01-18|유기발광소자용 휘도 향상 편광판 KR101970569B1|2019-04-19|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 장치 US20150041779A1|2015-02-12|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optical film US9853236B2|2017-12-26|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720280B2|2017-08-01|Compensation film and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20007106A1|2012-01-12|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9885816B2|2018-02-06|Antireflection film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870148B|2021-06-22|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05101107A1|2005-10-27|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パネル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US20150131032A1|2015-05-14|Compensation film and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950813B1|2019-02-22|코팅형 위상차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US9753200B2|2017-09-05|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1888438B1|2018-08-17|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830613B1|2018-02-21|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274259B2|2016-03-01|Display device KR102310005B1|2021-10-07|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20160066400A|2016-06-10|컬러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KR20160092172A|2016-08-04|편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KR102081104B1|2020-02-25|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JP2005292597A|2005-10-20|表示装置 US20210135168A1|2021-05-06|Foldable circular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122524B1|2020-06-26|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70079520A|2017-07-10|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KR20130000310A|2013-01-02| KR101243828B1|2013-03-18| TWI468793B|2015-01-1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TWI557899B|2013-11-12|2016-11-11|Tpk Touch Solutions Inc|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touch display device| TWI757076B|2020-12-04|2022-03-01|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顯示裝置|TW394852B|1998-08-26|2000-06-21|Merck Patent Gmbh|Reflective film| KR100767210B1|2005-07-29|2007-10-17|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단순화된 구조를 갖는 면상 스위칭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714016B1|2005-12-13|2007-05-04|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JP5606912B2|2007-09-03|2014-10-15|メルクパテント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フルオレン誘導体| JP4609529B2|2008-06-11|2011-01-12|ソニー株式会社|偏光板、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00080058A|2008-12-31|2010-07-08|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백라이트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20100082557A|2009-01-09|2010-07-19|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0995067B1|2009-01-21|2010-11-18|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10243769A|2009-04-06|2010-10-28|Toppan Printing Co Ltd|円偏光板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KR102092082B1|2013-11-11|2020-03-23|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22524B1|2013-11-14|2020-06-26|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239168B1|2014-08-22|2021-04-12|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광학 유닛, 광학 유닛의 제조 방법| KR20160116118A|2015-03-25|2016-10-07|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광학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60118436A|2015-04-01|2016-10-12|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70048656A|2015-10-26|2017-05-10|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70090564A|2016-01-28|2017-08-08|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편광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70092737A|2016-02-03|2017-08-14|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표시 장치| KR20170106599A|2016-03-11|2017-09-21|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KR20170113762A|2016-03-24|2017-10-13|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광학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70133565A|2016-05-25|2017-12-06|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위상차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80036864A|2016-09-30|2018-04-10|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편광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80045108A|2016-10-24|2018-05-04|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8203478A1|2017-05-01|2018-11-08|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KR102290145B1|2018-09-19|2021-08-19|주식회사 케이티|하프 미러를 이용한 원통형 공간 영상 투영 장치|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KR20110060760||2011-06-22|| KR1020110117351A|KR101243828B1|2011-06-22|2011-11-11|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