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组装温室大棚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属于农业设施技术领域。包括蓄热北墙及支撑骨架,支撑骨架由上拱架、下拱架及加强连接片组装形成,蓄热北墙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水泥压力板层、发泡水泥蓄热层及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温度较高时,发泡水泥蓄热层吸热,并在温度较低时,将热量释放,调节温度平衡。由于水泥压力板、复合聚苯板为预制板,且造价低廉,能够有效缩短蓄热北墙的建设周期,降低自组装温室大棚的造价,由上拱架、下拱架及加强连接片组装形成的支撑骨架具有抗压、抗冲击力、防腐蚀的效果,弥补了传统温室的焊接点多、施工进度慢、防腐蚀效果差的的问题。 公开号:CN214338957U 申请号:CN202120038562.0U 申请日:2021-01-07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高晶霞;谢华;裴红霞;曲继松;徐海;冯海萍;田海;李慧;朱倩楠;李百云;许泽华;倪靖;陈德明;惠浩剑;牛勇琴 申请人:Ningxia Hongsheng Agriculture Co ltd;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IPC主号:A01G9-1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 [n0002]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日光温室在农业研究及生产中,越来越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业。日光温室通常由墙体、骨架及覆盖于骨架上的保温薄膜组成,传统的墙体由黏土砌筑而成,温室内温度自调节效果差,温度高时,需通风散热,温度低时,需补充热量。 [n0003] 为提高日光温室的温度自调节能力,近年来,具有蓄热北墙的日光温室应用而生。例如,专利号为201510153164.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包括温室大棚骨架、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保温膜、与温室大棚骨架连接的主动蓄热后墙,主动蓄热后墙包括保温墙、设置在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内的蓄热装置及风机,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墙体及设置在蓄热墙体内的传热管,传热管的一端与风机的排气口连接,传热管的另一端与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连通,风机的进气口将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内的热空气吸入,并通过风机的排气口将热空气连续不断的输送至传热管中,传热管将热空气的热量传递给蓄热墙体,以实现蓄热。 [n0004] 然而,上述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的结构相对复杂,大棚骨架焊接点较多,建设成本高,建设施工周期长。 [n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主动蓄热温室大棚结构复杂、建设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n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n0007] 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包括蓄热北墙及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由上拱架、下拱架及加强连接片组装形成,所述上拱架、所述下拱架由C型槽钢形成,所述加强连接片的上端螺接于所述上拱架,下端螺接于所述下拱架; [n0008] 所述蓄热北墙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水泥压力板层、发泡水泥蓄热层及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所述水泥压力板层的厚度为8mm~20mm,发泡水泥蓄热层的厚度为150mm~350mm,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厚度为80mm~120mm。 [n0009] 优选地,所述支撑骨架包括覆膜部、斜坡过渡部及后墙支撑部,所述后墙支撑部埋设于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内,所述斜坡过渡部倾斜设置,所述覆膜部连接所述斜坡过渡部。 [n0010] 优选地,所述覆膜部的前端与所述后墙支撑部之间的跨度为10m~18m。 [n0011] 优选地,所述斜坡过渡部上敷设除雾膜,所述除雾膜上铺设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所述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上设置保温棉被。 [n0012] 优选地,所述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厚度为80mm~120mm。 [n0013] 优选地,所述蓄热北墙的底部设置有基础支撑,所述基础支撑的宽度为160mm~360mm,高度为200mm~350mm,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设置于所述基础支撑上。 [n0014] 优选地,所述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向下延伸,形成地热隔热部,所述地热隔热部设置于所述基础支撑的外侧,且所述地热隔热部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基础支撑的最低点250mm~350mm。 [n0015] 优选地,所述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外侧还设置有水泥压力板防护层,所述水泥压力板防护层的厚度为8mm~12mm。 [n0016] 优选地,所述蓄热北墙相对地面的高度为3200mm~3600mm,所述支撑骨架的最高点相对地面的高度为5500mm~6000mm。 [n0017]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其有益效果是: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包括蓄热北墙及支撑骨架,支撑骨架由上拱架、下拱架及加强连接片组装形成,蓄热北墙由依次设置的水泥压力板层、发泡水泥蓄热层及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组成。建设时,首先组装形成所述支撑骨架,用水泥压力板形成水泥压力板层,然后在水泥压力板层的外侧设置以复合聚苯板为主要材料的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与水泥压力板层之间形成浇筑空腔,向所述浇筑空腔内浇筑发泡水泥,待发泡水泥自然凝固后,形成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由于发泡水泥凝固后,仍然保留了大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当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内的温度较高时,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吸热,并在自组装温室大棚的温度较低时,将热量释放,调节自组装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平衡。所述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能够有效限制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降低热量损失。由于水泥压力板、复合聚苯板为预制板,且造价低廉,能够有效缩短所述蓄热北墙的建设周期,降低自组装温室大棚的造价,而且,温室大棚依靠自然的热量交换进行热量传递,无需投入其他电气设备,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由上拱架、下拱架及加强连接片组装形成的支撑骨架具有抗压、抗冲击力、防腐蚀的效果,弥补了传统温室的焊接点多、施工进度慢、防腐蚀效果差的的问题。 [n0018] 图1是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2是加强连接片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3是自组装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中:蓄热北墙100、水泥压力板层110、发泡水泥蓄热层120、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地热隔热部131、基础支撑140、水泥压力板防护层150、支撑骨架200、上拱架201、下拱架202、加强连接片203、覆膜部210、斜坡过渡部220、除雾膜221、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222、保温棉被223、后墙支撑部230。 [n0022]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n0023] 请参看图1、图2与图3,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10,包括蓄热北墙100及支撑骨架200,所述支撑骨架200由上拱架201、下拱架202及加强连接片203组装形成,所述上拱架201、所述下拱架202由C型槽钢形成,所述加强连接片203的上端螺接于所述上拱架201,下端螺接于所述下拱架202。 [n0024] 所述蓄热北墙100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水泥压力板层110、发泡水泥蓄热层120及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所述水泥压力板层110的厚度为8mm~20mm,发泡水泥蓄热层120的厚度为150mm~350mm,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的厚度为80mm~120mm。 [n0025] 例如,所述上拱架201、所述下拱架202采用热镀锌钢带经过二次加工成形的C型槽钢,所述加强连接片203上端、下端均弯折至水平,上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拱架201上,下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拱架202上。作为优选,所述上拱架201、所述下拱架202通长拉杆上下加强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支撑骨架200的抗压性能及抵抗瞬间冲击的能力。 [n0026] 建设时,首先组装形成所述支撑骨架200,用水泥压力板形成水泥压力板层110,然后在水泥压力板层110的外侧设置以复合聚苯板为主要材料的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所述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与水泥压力板层110之间形成浇筑空腔,向所述浇筑空腔内浇筑发泡水泥,待发泡水泥自然凝固后,形成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120。由于发泡水泥凝固后,仍然保留了大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当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10内的温度较高时,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吸热,并在自组装温室大棚10的温度较低时,将热量释放,调节自组装温室大棚10内的温度平衡。所述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能够有效限制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降低热量损失。由于水泥压力板、复合聚苯板为预制板,且造价低廉,能够有效缩短所述蓄热北墙100的建设周期,降低自组装温室大棚10的造价,而且,温室大棚依靠自然的热量交换进行热量传递,无需投入其他电气设备,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由上拱架201、下拱架202及加强连接片203组装形成的支撑骨架200具有抗压、抗冲击力、防腐蚀的效果,弥补了传统温室的焊接点多、施工进度慢、防腐蚀效果差的的问题。 [n0027]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骨架200包括覆膜部210、斜坡过渡部220及后墙支撑部230,所述后墙支撑部230埋设于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120内,所述斜坡过渡部220倾斜设置,所述覆膜部210连接所述斜坡过渡部220。本实施例中,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10建设时,首先组装所述支撑骨架200,所述支撑骨架200组装后,在所述后墙支撑部230的里外两侧分别安装水泥压力板和复合聚苯板,形成水泥压力板层110及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所述水泥压力板层110及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将所述后墙支撑部230夹在中部。向所述水泥压力板层110及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中间浇筑发泡水泥,并自然凝固,形成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120,建设过程简单,缩短施工周期。 [n0028] 又一实施例中,所述覆膜部210的前端与所述后墙支撑部230之间的跨度为10m~18m。即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10的跨度为10m~18m,例如,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10的跨度为12m、15m或18m。由于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10的支撑骨架200由上拱架201、下拱架202及加强连接片203组装形成,温室大棚内无立柱或者少立柱,提高了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10内的空间利用率,减少立柱对耕作的影响。 [n0029] 进一步地,为提高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10的保温效果,所述斜坡过渡部220上敷设除雾膜221,所述除雾膜221上铺设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222,所述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222上设置保温棉被223。例如,所述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厚度为80mm~120mm。所述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222抑制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10内外的热量传递,使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10内热量无法或少量扩散至自组装温室大棚10外,提高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10的保温效果。 [n0030] 一实施例中,所述蓄热北墙100的底部设置有基础支撑140,所述基础支撑140的宽度为160mm~360mm,高度为200mm~350mm,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120设置于所述基础支撑140上。所述基础支撑140由钢筋混凝土形成,主要用于支撑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120,提高所述蓄热北墙100的强度及稳定性。建设时,首先夯实底面,并在底面上开设长槽,用钢筋混凝土浇筑长槽,形成所述基础支撑140,建设过程简单,成本低。 [n0031]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向下延伸,形成地热隔热部131,所述地热隔热部131设置于所述基础支撑140的外侧,且最低点低于所述基础支撑140的最低点,例如,所述地热隔热部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基础支撑的最低点250mm~350mm。所述地热隔热部131用于抑制所述蓄热日光温室内热量通过地面以下土壤流失,进一步提高所述蓄热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建设时,地面夯实后,开设长槽,长槽的外侧开设深度为250mm~350mm的地沟,将复合聚苯板底部插入地沟中,形成所述地热隔热部131。 [n0032]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的外侧还设置有水泥压力板防护层150,所述水泥压力板防护层150的厚度为8mm~12mm。所述水泥压力板防护层150由厚度为8mm~12mm的水泥压力板形成,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的隔热性能,另一方面,保护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降低所述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的老化损耗速率。 [n0033] 一实施例中,所述蓄热北墙100相对地面的高度为3200mm~3600mm,所述支撑骨架200的最高点相对地面的高度为5500mm~6000mm。 [n0034]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9) [0001] 1.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包括支撑骨架及蓄热北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由上拱架、下拱架及加强连接片组装形成,所述上拱架、所述下拱架由C型槽钢形成,所述加强连接片的上端螺接于所述上拱架,下端螺接于所述下拱架;所述蓄热北墙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水泥压力板层、发泡水泥蓄热层及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所述水泥压力板层的厚度为8mm~20mm,发泡水泥蓄热层的厚度为150mm~350mm,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厚度为80mm~120mm。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组装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包括覆膜部、斜坡过渡部及后墙支撑部,所述后墙支撑部埋设于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内,所述斜坡过渡部倾斜设置,所述覆膜部连接所述斜坡过渡部。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组装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部的前端与所述后墙支撑部之间的跨度为10m~18m。 [000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组装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过渡部上敷设除雾膜,所述除雾膜上铺设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所述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上设置保温棉被。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组装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厚度为80mm~120mm。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组装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北墙的底部设置有基础支撑,所述基础支撑的宽度为160mm~360mm,高度为200mm~350mm,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设置于所述基础支撑上。 [000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组装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向下延伸,形成地热隔热部,所述地热隔热部设置于所述基础支撑的外侧,且所述地热隔热部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基础支撑的最低点250mm~350mm。 [000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组装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外侧还设置有水泥压力板防护层,所述水泥压力板防护层的厚度为8mm~12mm。 [0009]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组装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北墙相对地面的高度为3200mm~3600mm,所述支撑骨架的最高点相对地面的高度为5500mm~6000mm。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1228427Y|2009-04-29|一种干式热水采暖地板 CN214338957U|2021-10-08|自组装温室大棚 CN201400946Y|2010-02-10|日光温室的框架结构墙体 CN205022094U|2016-02-10|一种保温隔热板材及栽培食用菌专用生态菇房 CN201040888Y|2008-03-26|一种双浇墙夹保温材料的外墙保温墙体 CN214338956U|2021-10-08|蓄热北墙及温室大棚 CN214628472U|2021-11-09|大跨度自组装温室大棚 CN214338955U|2021-10-08|蓄热温室大棚 CN206815657U|2017-12-29|装配式相变保温‑光伏发电复合节能墙板 CN206956959U|2018-02-02|轻质复合保温外墙板 CN207079742U|2018-03-09|一种外墙内保温结构 CN105015101A|2015-11-04|一种保温隔热板材及栽培食用菌专用生态菇房 CN201771081U|2011-03-23|一种现浇钢筋砼抗浮定位组合内置芯模 CN106003398B|2018-05-08|一种pc构件高效热模台 CN109693761A|2019-04-30|一种环保型具有长效保温功能的装配式负载漂浮结构 CN107119819A|2017-09-01|带有消能减震键的装配式外保温l形复合墙体及作法 CN2821024Y|2006-09-27|地暖用隔热板块 CN212271392U|2021-01-01|一种轻质保温墙体 CN208763297U|2019-04-19|一种复合墙板及装配式墙板 CN202299482U|2012-07-04|一种抗震、保温的新型新疆农村住宅结构 CN106499112A|2017-03-15|一种保温‑绿化‑结构一体化通风墙板 CN205153271U|2016-04-13|一种预制空心板用的网架 CN210868985U|2020-06-30|一种双层加气块墙体日光温室结构 CN205153273U|2016-04-13|一种预制空心板用网架 CN205153270U|2016-04-13|一种预制空心板用网架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038562.0U|CN214338957U|2021-01-07|2021-01-07|自组装温室大棚|CN202120038562.0U| CN214338957U|2021-01-07|2021-01-07|自组装温室大棚|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