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专利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本申请的壳体组件包括:变色膜,所述变色膜包括第一表面,所述变色膜用于在接入第一电场时,使所述第一表面侧呈现第一颜色,及用于在接入第二电场时,使所述第一表面侧呈现第二颜色,所述第一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及光学镀膜,所述光学镀膜设置于所述变色膜的第一表面,所述光学镀膜包括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侧的颜色随所述变色膜的变色而改变。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可以改变颜色避免壳体组件的同质化,减少用户的审美疲劳,提高产品的外观表现力。 公开号:CN214338304U 申请号:CN202120378877.XU 申请日:2021-02-1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叶万俊 申请人: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PC主号:H05K5-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n0002] 当前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壳体的颜色大多固定不变,外观趋于同质化,使用者长时间观看一种固定颜色容易出现审美疲劳,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n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其可以改变颜色,提高用户体验。 [n00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其包括: [n0005] 变色膜,所述变色膜包括第一表面,所述变色膜用于在接入第一电场时,使所述第一表面侧呈现第一颜色,及用于在接入第二电场时,使所述第一表面侧呈现第二颜色,所述第一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及 [n0006] 光学镀膜,所述光学镀膜设置于所述变色膜的第一表面,所述光学镀膜包括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侧的颜色随所述变色膜的变色而改变。 [n0007] 基于同样的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组件。 [n0008] 本申请的壳体组件包括变色膜及光学镀膜,通过改变电场强度的方向,使得变色膜的第一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光学镀膜的第二表面侧的颜色也随着变色膜颜色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实现整个壳体组件的变色,避免壳体组件外观的同质化,减少用户的审美疲劳,提高电子产品的外观表现力。 [n000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0]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n0011] 图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n0012]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状态的变色层的结构示意图。 [n0013] 图4是本申请图3实施例的光学镀膜及变色层对光线反射的结构示意图。 [n0014] 图5是本申请图3实施例的另一种状态的变色层的结构示意图。 [n0015] 图6是本申请图5实施例的光学镀膜及变色层对光线反射的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n0017]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变化与变色层的变色速率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9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10是本申请图9实施例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沿P-P方向的剖视图。 [n0020] 图11是本申请图9实施例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沿Q-Q方向的剖视图。 [n0021] 图1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1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1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1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n0026] 图1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学镀膜的结构示意图。 [n0027]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n0028]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n0029]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n0030]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n0031]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说明,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 [n0032]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100,其包括:变色膜10,所述变色膜10包括第一表面11,所述变色膜10用于在接入第一电场时,使所述第一表面11侧呈现第一颜色,及用于在接入第二电场时,使所述第一表面11侧呈现第二颜色,所述第一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光学镀膜30,所述光学镀膜30设置于所述变色膜10的第一表面11,所述光学镀膜30包括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1的第二表面31,所述第二表面31侧的颜色随所述变色膜10的变色而改变。 [n0033] 本申请术语“电场强度方向”指正电荷在该电场中的受力方向。 [n0034] 使用时,光学镀膜30相较于变色膜10靠近壳体组件100的外表面,入射光从光学镀膜30远离变色膜10的一侧入射,一部分入射光入射至光学镀膜30后,被光学镀膜30反射,另一部分光线穿过光学镀膜30入射至变色膜10后被变色膜10反射回光学镀膜30或者被变色膜10吸收,当变色膜10的颜色随着变色膜10两侧施加电场强度的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时,被反射或吸收的光线的颜色不同,从而变色膜10反射回光学镀膜30光线的颜色发生变化,进而使光学镀膜30的第二表面31侧的颜色也发生变化。 [n0035] 本申请的壳体组件100包括变色膜10及光学镀膜30,通过改变电场强度的方向,使得变色膜10的第一表面11的颜色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光学镀膜30的第二表面31侧的颜色也随着变色膜10颜色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实现整个壳体组件100的变色,避免壳体组件100外观的同质化,减少用户的审美疲劳,提高电子产品的外观表现力。 [n0036] 可选地,壳体组件100的形状可以为2D形状、2.5D形状、3D形状等。壳体组件100可以但不限于为电子设备的后盖、中框、装饰件等。 [n0037] 请参见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色膜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2、变色层13及第二导电层15,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相较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5靠近所述光学镀膜30设置;当所述变色膜10接入第一电场时,换言之,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施加负电荷、所述的第二导电层15施加正电荷时,所述变色膜10的第一表面11侧呈第一颜色;当所述变色膜10接入第二电场时,换言之,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施加正电荷、所述第二导电层15施加负电荷时,所述变色膜10的第一表面11侧呈第二颜色;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5未施加电荷时,所述变色膜10的第一表面11侧呈第三颜色。 [n0038] 可选地,变色层13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微胶囊电泳层,所述微胶囊电泳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微胶囊131,每个所述微胶囊131包括正电粒子1311、负电粒子1313及电泳液。所述正电粒子1311具有第一颜色,所述负电粒子1313具有第二颜色,所述第三颜色为所述正电粒子1311及所述负电粒子1313混合时,所述变色膜10第一表面侧呈现的颜色。当所述变色膜10接入第一电场时,换言之,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施加负电荷、所述的第二导电层15施加正电荷时,所述正电粒子1311向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运动,所述负电粒子1313向所述第二导电层15运动,从而使正电粒子1311聚集于变色层13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侧,由此,所述变色膜10的第一表面11侧呈第一颜色;当所述变色膜10接入第二电场时,换言之,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施加正电荷、所述第二导电层15施加负电荷时,所述负电粒子1313向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运动,所述正电粒子1311向所述第二导电层15运动,从而使负电粒子1313聚集于变色层13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侧,由此,所述变色膜10的第一表面11侧呈第二颜色。本申请实施例的变色膜10利用微胶囊131电泳技术,在电场的作用下,使得具有不同颜色的正电粒子1311及负电粒子1313向着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从而使得变色膜10的第一表面11侧呈现不同的颜色,以使从光学镀膜30的第二表面31侧观看到不同的颜色,进而使得壳体组件100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改变施加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及第二导电层15之间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即可对壳体组件100的外观颜色进行改变,颜色变化后,即使关掉电源也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持续显示掉电前的颜色。本申请的变色膜10结构简单,可以使得壳体组件100整体做的更薄,此外,微胶囊131电泳技术需要的电能较小,对于使用该壳体组件100的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影响较小。 [n0039] 本申请还可以通过软件来控制变色膜10的颜色变化,具体地,用户可以在用户界面上选择需要更换的颜色,当使用该壳体组件100的电子设备的控制器接收到该变色请求后,通过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及第二导电层15上施加第一电场或第二电场(换言之,控制施加的电场强度方向,又言之,控制电流方向),从而使微胶囊131内的正电粒子1311和负电粒子1313相背运动,改变变色膜10的第一表面11侧的颜色,从而改变整个壳体组件100的颜色。 [n0040] 可选地,正电粒子1311与负电粒子1313的体积比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1。 [n0041]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黑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紫色、橙色、黄色等颜色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所述第二颜色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黑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紫色、橙色、黄色等颜色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为不同的颜色。 [n0042] 可选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正电粒子1311为带负电荷的二氧化钛(TiO2)粒子(白色),负电粒子1313为带正电荷的炭黑(黑色)。如图3和图4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正电粒子1311为带正电荷的二氧化钛(TiO2)粒子(白色),负电粒子1313为带负电荷的炭黑(黑色),换言之,第一颜色为黑色,第二颜色为白色,第三颜色为白色与黑色的混合色,即灰色。如图3和图4所示,当所述变色膜10接入第一电场时,换言之,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施加负电荷、所述的第二导电层15施加正电荷时,所述正电粒子1311向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运动,所述负电粒子1313向所述第二导电层15运动,从而使正电粒子1311聚集于变色层13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侧,使变色膜10的第一表面11侧呈现黑色时,入射光入射至光学镀膜30后,一部分入射光被光学镀膜30反射,另一部分入射光穿过光学镀膜30后,被变色膜10吸收,壳体组件100的颜色为光学镀膜30反射光的颜色。如图5和图6所示,当所述变色膜10接入第二电场时,换言之,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施加正电荷、所述第二导电层15施加负电荷时,所述负电粒子1313向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运动,所述正电粒子1311向所述第二导电层15运动,从而使负电粒子1313聚集于变色层13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侧,当变色膜10的第一表面11侧呈现白色时,入射光入射至光学镀膜30后,一部分入射光被光学镀膜30反射,另一部分入射光穿过光学镀膜30后,被变色膜10反射回光学镀膜30,光学镀膜30的反射光与变色膜10的反射光叠加组成了壳体组件100的颜色。 [n0043] 可选地,电泳液可以市售或自制的电泳液,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泳液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含有司盘80(Span-80)、四氯乙烯及乙苯的电泳液,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含有司盘80(Span-80)、CH-6超分散剂、四氯乙烯及1,2-二溴乙烷的电泳液。 [n0044] 可选地,第一透明导电层12可以为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氧化铟锡(ITO)层。 [n0045] 可选地,第二导电层15可以为透明导电层,还可以为不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氧化铟锡(ITO)层。所述不透明导电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铜、铝、铌、锡、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n0046] 请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5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部121及第二部123,所述第一部121的电阻值大于所述第二部123的电阻值,当在所述变色膜10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所述第一部121对应的所述变色层13的变色速率较所述第二部123对应的所述变色层13的变色速率慢。第一部121的电阻值大于所述第二部123的电阻值,施加第一电场或第二电场时,第一部121集聚的电荷相对较少,第二部123集聚的电荷相对较多,因此,第一部121对应的正电粒子1311及负电粒子1313的运动速率较慢,第二部123对应的正电粒子1311及负电粒子1313的运动较快,因此,变色时,所述第一部121对应的所述变色层13的变色速率较所述第二部123对应的所述变色层13的变色速率慢。 [n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121及第二部123的导电率不同,以使得第一部121的电阻值大于第二部123的电阻值;换言之,第一部121及第二部123的材质不同,从而使得第一部121的电阻值大于第二部123的电阻值。 [n0048] 如图7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121及第二部123的材料相同,第一部12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123的厚度,从而使所述第一部121的电阻值大于所述第二部123的电阻值,由此,第一部121对应位置的变色层13的变色速率较第二部123对应的变色层13的变色速率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121或所述第二部123呈图案化分布。这样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部121及第二部123的尺寸、形状及排布方式等参数,以使得壳体组件100在变色的过程中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而调整壳体组件100的变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图案的样式,更好的避免同质化,减少用户的审美疲劳,提高产品的外观表现力。如图8所示,在所述变色膜10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第一透明导电层12或第二导电层15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较厚的位置,集聚的电荷较多,变色速率快,较薄的位置,集聚的电荷较少,变色速率慢,换言之,第一透明导电层12或第二导电层15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沿着箭头C的方向逐渐减小,变色时,第一透明导电层12或第二导电层15上集聚的电荷数沿箭头C的方向逐渐减少,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沿着箭头C方向逐渐变慢,这样可以使得壳体组件100在变色的过程中,壳体组件100表面形成动态变化的波点或者雪花状等图案。 [n0049]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部121相较于第二部123凸出设置;所述第一部121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锥形凸起(例如圆锥、棱锥)、球形凸起(例如半椭球形,半球形)或柱状凸起(例如圆柱、棱柱)、星型凸起、雪花型凸起等,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n0050] 请参见图9至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12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部12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部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部121的排列方向相交,沿着所述第一部121的排列方向或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部12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31及第二端1233,所述第一部121的厚度自所述第一端1231向所述第二端1233逐渐减小,当在所述变色膜10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第一部121集聚的电荷数量自第一端1231向第二端1233逐渐减少,由此,与所述的第一部121对应的所述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自第一端1231向第二端1233逐渐变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12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部12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部1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部123的排列方向相交,沿着所述第二部123的排列方向或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部123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31及第二端1233,所述第二部123的厚度自所述第一端1231向所述第二端1233逐渐减小,当在所述变色膜10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第二部123集聚的电荷数量自第一端1231向第二端1233逐渐减少,由此,与所述的第二部123对应的所述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自第一端1231向第二端1233逐渐变慢。如图9和图10所示,多个第二部123沿第一方向(如图9箭头A所示)间隔排列,且每个第二部123沿第二方向(如图9箭头B所示)延伸,第二部123的厚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类似锯齿状,在变色过程中,变色膜10类似百叶窗逐渐变色。如图9和图11所示,多个第二部123沿第一方向(如图9箭头A所示)间隔排列,且每个第二部123沿第二方向(如图9箭头B所示)延伸,第二部123的高度沿第二方向逐渐减小。这样可以使得壳体组件100形成左右或上下动态渐变效果。 [n0051] 请参见图12和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121包括顶点部1235,当所述第一部121的厚度自所述顶点部1235向第一部121的外周缘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当在所述变色膜10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与所述的第一部121对应的所述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自所述顶点部1235向所述第一部121的外周缘逐渐变慢或逐渐变快。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123包括顶点部1235,当所述第二部123的厚度自所述顶点部1235向第二部123的外周缘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当在所述变色膜10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与所述的第二部123对应的所述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自所述顶点部1235向所述第二部123的外周缘逐渐变慢或逐渐变快。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部121包括顶点部1235,顶点部1235的厚度自所述顶点部1235向所述顶点部1235的外周缘逐渐减小,当在所述变色膜10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第一部121集聚的电荷数量自顶点部1235向第一部121的外周缘逐渐减少,由此,与所述的第一部121对应的所述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自所述顶点部1235向所述第一部121的外周缘逐渐变慢。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部121包括顶点部1235,顶点部1235的厚度自所述顶点部1235向所述顶点部1235的外周缘逐渐增大,当在所述变色膜10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第一部121集聚的电荷数量自顶点部1235向第一部121的外周缘逐渐增加,由此,与所述的第一部121对应的所述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自所述顶点部1235向所述第一部121的外周缘逐渐变快。这样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的形状,使得壳体组件100的变色的过程中具有各种不同的内到外动态渐变效果或从外到内动态渐变效果。 [n0052] 请参见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1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部121阵列排布,第一部121的电阻值大于第二部123的电阻值,在所述变色膜10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所述第二部123集聚的电荷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部121集聚的电荷数量,由此,与所述第一部121对应的所述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小于与所述第二部123对应的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以使整个变色膜10呈现阵列排布的点状图案。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1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部123阵列排布,第二部123的电阻值大于第一部121的电阻值,在所述变色膜10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所述第二部123集聚的电荷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部121集聚的电荷数量,由此,与所述第二部123对应的所述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小于与所述第一部121对应的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以使整个变色膜10呈现阵列排布的点状图案。 [n0053] 请参见图15,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或所述第二导电层15包括多个连续排列的凸起125,沿所述凸起125的排列方向,每个所述凸起125的厚度呈渐变变化,当在所述变色膜10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与所述凸起125厚度较小区域对应的所述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小于所述凸起125厚度较大区域对应的所述变色膜10的变色速率。如图15所示,每个凸起125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31和第二端1233,每个凸起125的厚度自第一端1231向第二端1233逐渐减小,当在所述变色膜10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凸起125上集聚的电荷自第一端1231向第二端1233逐渐减小,由此,凸起125对应的变色膜10的变色速度第一端1231向第二端1233逐渐变慢。 [n005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的第一部121或第二部123的排列方式及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方案,任何可以变色膜10乃至壳体组件100在变色过程中,形成动态变化图案的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属于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 [n0055] 请再次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色膜10还包括第一基材17及第二基材19,所述第一基材17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2靠近光学镀膜30的一侧,第二基材19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5远离光学镀膜30的一侧。可选地,在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12时,以第一基材17为衬底,在第一基材17上通过真空镀膜工艺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12,在形成第二导电层15时,在第二基材19上通过真空镀膜工艺形成第二导电层15。 [n0056] 可选地,第一基材17可以为但不限于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基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基材、PC/PMMA复合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材等。第一基材17的透光率大于等于85%,可选地,第一基材17的透光率可以为不限于为85%、88%、90%、91%、92%、93%、94%、95%、96%等。第一基材17的厚度为1μm至100μm,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μm、5μm、10μm、20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等。当第一基材17的厚度小于1μm时,第一基材17的强度太低,当的第一基材17的厚度大于100μm时,则使得制得的壳体组件100太厚。 [n0057] 可选地,第二基材19可以为但不限于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基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基材、PC/PMMA复合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材等。第二基材19的厚度为1μm至100μm,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μm、5μm、10μm、20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等。当第二基材19的厚度小于1μm时,第二基材19的强度太低,当的第二基材19的厚度大于100μm时,则使得制得的壳体组件100太厚。 [n0058] 请参见图16,可选地,第一透明导电层12及第二导电层15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n0059] S201,在第一基材17或第二基材19上真空镀膜工艺形成一层导电层,例如ITO膜层; [n0060] S202,在导电层上形成一层光刻胶,并对所述光刻胶进行灰度曝光显影或者光刻等,以形成预设图案; [n0061] S203,对光刻胶及导电层进行刻蚀,去除未刻蚀掉的光刻胶,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12或第二导电层15。 [n0062] 具体地,当导电层为ITO膜层时,可以采用盐酸、硝酸和水混合液对光刻胶及ITO膜层进行蚀刻。 [n0063] 可选地,所述光学镀膜30的透光率大于5%,具体地,光学镀膜30的透光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5.1%、6%、10%、15%、20%、25%、30%、35%、40%、50%等。当光学镀膜30的透过率小于等于5%时,从变色膜10反射出的光线非常少,因此,这使得变色膜10变色时,壳体组件100的颜色变化不明显。 [n0064] 可选地,所述光学镀膜30的厚度为10nm至1000nm。进一步地,光学镀膜30的厚度可以为200nm至800nm。具体地,光学镀膜30的厚度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0nm、50nm、100nm、150nm、200nm、300nm、400nm、500nm、600nm、700nm、750nm、800nm、850nm、900nm、1000nm等。当光学镀膜30的厚度小于10nm时,各膜层的厚度太小,无法对光进行有效折射,当大于1000nm时,则光学镀膜30较脆,在进行弯曲时,容易开裂。 [n0065] 请再次参见图2及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镀膜30包括第三基材32、交替层叠设置于第三基材32一侧的多层第一光学镀膜33及多层第二光学镀膜35,第三基材32相较于第一光学镀膜33及第二光学镀膜35靠近变色膜10设置,所述第一光学镀膜33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光学镀膜35的折射率不相等,所述多层第一光学镀膜33及多层第二光学镀膜35交替层叠,使所述光学镀膜30具有第四颜色。通过改变第一光学镀膜33及第二光学镀膜35的厚度、层数以及材料可以使得光学镀膜30具有不同的第四颜色。可选地,第四颜色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黑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紫色、橙色、黄色等颜色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光学镀膜30的第三基材32通过光学胶与变色膜10相粘合。 [n0066] 可选地,第三基材32可以为但不限于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基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基材、PC/PMMA复合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材等。第三基材32的透光率大于等于85%,可选地,第三基材32的透光率可以为不限于为85%、88%、90%、91%、92%、93%、94%、95%、96%等。第三基材32的厚度为1μm至100μm,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μm、5μm、10μm、20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等。当第三基材32的厚度小于1μm时,第三基材32的强度太低,当的第三基材32的厚度大于100μm时,则使得制得的壳体组件100太厚。 [n0067] 可选地,采用溅射镀膜工艺或蒸发镀膜工艺在第三基材32上交替镀第一光学镀膜33及第二光学镀膜35。 [n0068] 可选地,第一光学镀膜33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氧化铌镀膜、二氧化硅镀膜、二氧化锆镀膜、二氧化钛镀膜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光学镀膜33的厚度为10nm至100nm之间,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0nm、15nm、20nm、25nm、30nm、35nm、40nm、50nm、60nm、70nm、80nm、90nm、100nm等。第一光学镀膜33的数量至少两层,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层、3层、4层、5层、6层等。 [n0069] 可选地,所述第二光学镀膜35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氧化铌镀膜、二氧化硅镀膜、二氧化锆镀膜、二氧化钛镀膜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光学镀膜35的厚度为10nm至100nm之间,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0nm、15nm、20nm、25nm、30nm、35nm、40nm、50nm、60nm、70nm、80nm、90nm、100nm等。第二光学镀膜35的数量至少两层,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层、3层、4层、5层、6层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光学镀膜35的数量与第一光学镀膜33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光学镀膜35的材料与第一光学镀膜33的材料不同。 [n0070]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光学镀膜33或第二光学镀膜35为二氧化锆层时,该二氧化锆层靠近第三基材32设置,以增加整个光学镀膜30与第三基材32之间的附着力。 [n0071]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镀膜30还包括附着层36,所述附着层36位于第三基板背离所述变色膜10的一侧表面,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光学镀膜33或第二光学镀膜35在所述第三基材32上的附着力。可选地,附着层36可以为但不限于为二氧化锆层、硅层等。附着层36的厚度为10nm至100nm,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0nm、15nm、20nm、25nm、30nm、35nm、40nm、50nm、60nm、70nm、80nm、90nm、100nm等。 [n0072] 请再次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纹理层40,纹理层40位于光学镀膜30和壳体本体50之间,用于使壳体组件100具有特定的纹理图案或纹理结构。 [n0073]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还包括壳体本体50,所述壳体本体50位于所述光学镀膜30远离所述变色膜10的一侧,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壳体本体50位于电子设备的外表面。可选地,壳体本体50为透明基材,壳体本体50的透光率大于等于85%,可选地,壳体本体50的透光率可以为不限于为85%、88%、90%、91%、92%、93%、94%、95%、96%、97%等。可选地,壳体本体50可以为有机玻璃,也可以为无机玻璃,还可以为其他透明基材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基材、PC/PMMA复合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材等。有机玻璃可以为但不限于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基材等。无机玻璃可以为但不限于为二氧化硅等。使用时,入射光从壳体本体50远离光学镀膜30的一侧入射。 [n0074] 请参见图1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所述电子设备200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组件100。 [n0075]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便携式设备或者可穿戴设备。 [n0076]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n007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5) [0001]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色膜,所述变色膜包括第一表面,所述变色膜用于在接入第一电场时,使所述第一表面侧呈现第一颜色,及用于在接入第二电场时,使所述第一表面侧呈现第二颜色,所述第一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及 光学镀膜,所述光学镀膜设置于所述变色膜的第一表面,所述光学镀膜包括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侧的颜色随所述变色膜的变色而改变。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膜包括变色层,所述变色层包括多个正电粒子及多个负电粒子,所述正电粒子具有第一颜色,所述负电粒子具有第二颜色;所述变色膜用于在接入第一电场时,使所述正电粒子聚集于所述变色层靠近所述第一表面侧从而使所述第一表面侧呈现第一颜色,及用于在接入第二电场时,使所述负电粒子聚集于所述变色层靠近所述第一表面侧从而使所述第一表面侧呈现第二颜色。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微胶囊,每个所述微胶囊中包裹多个正电粒子及多个负电粒子。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粒子为带正电荷的白色氧化钛颗粒,所述负电粒子为带负电荷的黑色碳颗粒。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膜还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变色层及所述光学镀膜层之间,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所述变色层的表面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变色层远离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用于将所述变色膜接入所述第一电场或第二电场。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电阻值大于所述第二部的电阻值,当在所述变色膜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所述第一部对应的所述变色层的变色速率较所述第二部对应的所述变色层的变色速率慢。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的厚度,从而所述第一部的电阻值大于所述第二部的电阻值。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或所述第二部呈图案化分布。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或所述第二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部或所述第二部的厚度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当在所述变色膜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与所述的第一部或第二部对应的所述变色膜的变色速率自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变慢。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包括顶点部,所述第一部的厚度自所述顶点部向所述第一部的周缘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加,当在所述变色膜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与所述第一部对应的所述变色膜的变色速率自所述顶点部向所述第一部的外周缘逐渐变慢或逐渐变快;或者,所述第二部包括顶点部,所述第二部的厚度自所述顶点部向所述第二部的周缘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加,当在所述变色膜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与所述第二部对应的所述变色膜的变色速率自所述顶点部向所述第二部的外周缘逐渐变慢或变快。 [0011]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部阵列排布;或者所述第二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部阵列排布。 [0012]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连续排列的凸起,沿所述凸起的排列方向,每个所述凸起的厚度呈渐变变化,当在所述变色膜上施加所述第一电场或所述第二电场时,与所述凸起厚度较小区域对应的所述变色膜的变色速率小于所述凸起厚度较大区域对应的所述变色膜的变色速率。 [0013]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镀膜的透光率大于5%;所述光学镀膜的厚度为10nm至1000nm。 [0014]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镀膜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多层第一光学镀膜及多层第二光学镀膜,所述第一光学镀膜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光学镀膜的折射率不相等。 [0015]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6415334B|2019-09-17|太阳能光伏组件 CN106233168B|2019-09-17|红外透射盖板 CN103064567B|2016-06-29|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 JP2018152584A|2018-09-27|多層太陽電池デバイス JP2012528360A|2012-11-12|照明デバイスおよび照明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15525444A|2015-09-03|フレネル反射体を組み込んだ光ガイド CN102224437A|2011-10-19|导电光学元件、触摸面板、信息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太阳能电池和生产导电光学元件的母版 CN103744572B|2017-09-12|一种触控屏 CN205428963U|2016-08-03|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背板 KR20130109915A|2013-10-08|복수의 광 관리 조직들 CN203038240U|2013-07-03|触控电极装置 CN203786704U|2014-08-20|偏光片模块和触摸显示模组 CN214338304U|2021-10-01|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6918855A|2017-07-04|一种反射型显示装置 CN102637752B|2014-12-10|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01452352B|2012-07-25|触控装置 US9538654B2|2017-01-03|Conductiv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screen including the same CN203338298U|2013-12-11|偏光滤光模块及触摸显示屏 CN107193122B|2020-06-02|反射型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201440252U|2010-04-21|一种兼顾反射和透过效果的触摸屏 CN212990705U|2021-04-16|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及触摸屏 CN212781587U|2021-03-23|导光反光膜及背光模组 US9089061B2|2015-07-21|Conductive film,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touch screen including the same CN209994410U|2020-01-24|一种具有渐变效果的减反射盖板 CN212434126U|2021-01-29|反射式显示装置及其前置光源模块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378877.XU|CN214338304U|2021-02-19|2021-02-19|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CN202120378877.XU| CN214338304U|2021-02-19|2021-02-19|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