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功率管的焊接结构及PCB板,功率管包括主体,并排且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第二引脚的朝向垂直于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排列方向弯折设置,且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端部指向同一方向;第二引脚包括与主体连接的连接部、与连接部连接在弯折部和与弯折部连接并与所述主体部平行的焊接部,PCB板上设有与各引脚相对应的焊盘。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在保持引脚数量的前提下,还保证了各焊盘之间的间距足够大,从而保证了焊接的可靠性。
公开号:CN214338205U
申请号:CN202120059827.5U
申请日:2021-01-1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冯颖盈;姚顺;张贤虎;詹良成;曾繁荣
申请人:Shenzhen Vmax Power Co Ltd;
IPC主号:H05K1-11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功率管的焊接结构及PCB板。
[n0002] 随着电子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源开发设计工程师们越来越追求一种能提供更高耐压,抗干扰更强,输出更为稳定的功率器件,如型号为TO-247-4的IGBT功率管则正好具备了上述优势的功率器件,因而成为电源开发设计工程师们的越来越广泛选择。但是,目前该功率管需要保持较小的体积,但相比于其他的功率管,其焊脚又相对偏多,因而导致该型号的功率管焊脚之间的距离较小,进而致使PCB焊盘间距不满足常规波峰焊的工艺要求(波峰焊的插件元件焊盘间距≥1.0mm),便会造成波峰焊连锡不良,影响使用需求。
[n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功率管的焊接结构及PCB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功率管引脚和各焊盘间隔过小而造成焊接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n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功率管的焊接结构,包括功率管主体,并排且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二引脚的朝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排列方向弯折设置,且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端部指向同一方向;所述焊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一一对应的焊盘。
[n000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脚包括与所述主体连接的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在弯折部和与所述弯折部连接并与所述连接部平行的焊接部。
[n0006] 进一步地,所述焊盘包括与所述第一引脚对应的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二引脚对应的第二焊盘和与所述第三引脚对应的第三焊盘,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第一焊盘和第三焊盘之间的间距均不小于1mm。
[n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第一焊盘、第三焊盘之间的间距均为1.2mm。
[n0008]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的长度为3mm。
[n0009]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弯折部和焊接部。
[n0010]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并排设置的第四引脚,所述第四引脚设于所述第一引脚一侧,所述焊盘还包括与所述第四引脚对应的第四焊盘。
[n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的距离为5.08mm。
[n0012] 一种PCB板,所述PCB板包括所述的功率管的焊接结构。
[n0013]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第二引脚朝向垂直于各引脚排布的方向上进行弯折,从而改变第二引脚插入端与第一、第三引脚之间的间距,与之相对应的各焊盘之间的间距也发生了改变,在保持引脚数量的前提下,还保证了各焊盘之间的间距足够大,杜绝了连锡不良的发生,从而保证了焊接的可靠性。
[n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功率管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n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功率管的侧面结构示意简图;
[n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各焊盘的结构示意简图。
[n0018]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n0019]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n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22]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n0023] 如图1、2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功率管的焊接结构,功率管包括主体1,在主体1的下端上设有多根引脚,将引脚插入至焊盘中并将引脚焊接;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引脚包括第一引脚2、第二引脚3、第三引脚4以及第四引脚5。
[n0024] 第一引脚2、第二引脚3、第三引脚4以及第四引脚5并排设置在主体1上,其中第四引脚5设置在最左端,第一引脚2设置在第四引脚5的右侧,并且第一引脚2、第二引脚3和第三引脚4依次间隔设置;本申请中的第二引脚3设置在第一引脚2和第三引脚4的中间,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功率管而言,由于第二引脚3的设置,使得第一、第二、第三引脚之间的间距大幅缩短,与各引脚相对应的各焊盘间的间距也大幅缩小,为避免由于各焊盘间的间距过小而导致的连锡不良的缺陷,本申请中即将第二引脚3进行弯折设置,将第二引脚3朝向垂直于各引脚排布的方向上进行弯折,从而改变第二引脚3插入端与第一、第三引脚之间的间距,与之相对应的焊盘上各引脚的孔位之间的间距也发生了改变,在保持引脚数量的前提下,还保证了各焊盘间的间距足够大,从而保证了焊接的可靠性。
[n0025]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第二引脚3具体包括与主体1进行连接的连接部31和与连接部31进行连接弯折部32,弯折部32和连接部31之间呈一定角度进行弯折设置,弯折部32还与焊接部33连接,焊接部33与弯折部32之间也设置为呈一定角度的弯折设置,且焊接部33与第一引脚2、第三引脚4以及第四引脚5相平行并且引脚的端部均指向同一方向。
[n0026] 如图3所示,本申请中的焊盘包括第一焊盘6、第二焊盘7、第三焊盘8以及第四焊盘9,第一焊盘6与第一引脚2相对应,第二焊盘7与第二引脚3相对应,第三焊盘8与第三引脚4相对应,第四焊盘9与第四引脚5相对应;由于其中第二引脚3设置成弯折状,第二焊盘7也对应的沿垂直于各焊盘的排布方向上偏移一定距离,其与第一焊盘6和第三焊盘8形成近似于“品”字形的结构。
[n0027] 优选地,第二焊盘7与第一焊盘6和第三焊盘8之间的间距均不小于1mm,从而保证焊接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焊盘7与第一焊盘6和第三焊盘8之间的间距为1.2mm。
[n0028]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弯折部32的长度为3mm,即焊接部33与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的排列方向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mm。
[n0029]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引脚2和第四引脚5之间的距离为5.08mm。
[n0030]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各引脚的与主体1的连接部处的尺寸均宽与其他部位,这样能尽可能的保证引脚与主体的连接稳定。
[n0031]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PCB板,该PCB板采用本申请所提出的功率管的焊接结构。
[n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9)
[0001] 1.一种功率管的焊接结构,包括功率管主体,并排且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脚的朝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排列方向弯折设置,且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端部指向同一方向;所述焊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一一对应的焊盘。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脚包括与所述主体连接的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在弯折部和与所述弯折部连接并与所述连接部平行的焊接部。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盘包括与所述第一引脚对应的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二引脚对应的第二焊盘和与所述第三引脚对应的第三焊盘,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第一焊盘和第三焊盘之间的间距均不小于1mm。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第一焊盘、第三焊盘之间的间距均为1.2mm。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的长度为3mm。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弯折部和焊接部。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并排设置的第四引脚,所述第四引脚设于所述第一引脚一侧,所述焊盘还包括与所述第四引脚对应的第四焊盘。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的距离为5.08mm。
[0009] 9.一种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功率管的焊接结构。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1097410Y|2008-08-06|电连接器端子
CN214338205U|2021-10-01|功率管的焊接结构及pcb板
CN201029138Y|2008-02-27|电连接器端子
CN201160146Y|2008-12-03|电连接器端子
CN204243244U|2015-04-01|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7896344U|2018-09-21|一种电源插座
CN201699182U|2011-01-05|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14542596U|2021-10-29|连接器
CN2798348Y|2006-07-19|电连接器
CN211150841U|2020-07-31|一种焊接牢固的smt针座连接器
CN201440506U|2010-04-21|电连接器端子
CN2678172Y|2005-02-09|电连接器端子及使用这种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12674983U|2021-03-09|转接传输结构和测试设备
CN214203916U|2021-09-14|一种电池弹片
CN212013177U|2020-11-24|一种印刷电路板结构
CN213342818U|2021-06-01|焊盘结构及印制电路板
CN211429631U|2020-09-04|电路板
CN214227193U|2021-09-17|一种应用于高密度led灯的可贴片细脚距排针连接器
CN214481521U|2021-10-22|一种调速模块的pcb板组装固定结构
CN214378901U|2021-10-08|一种节约型接线端子
CN211930972U|2020-11-13|一种电路板机构
CN210245328U|2020-04-03|一种新型高可靠性贴片铝电解电容器
CN213584223U|2021-06-29|一种pcb板桥接连接器
CN210725495U|2020-06-09|一种电路板组件
CN209824246U|2019-12-20|贴片排针固定结构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059827.5U|CN214338205U|2021-01-11|2021-01-11|功率管的焊接结构及pcb板|CN202120059827.5U| CN214338205U|2021-01-11|2021-01-11|功率管的焊接结构及pcb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