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龙头及供水控制系统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龙头及供水控制系统,水龙头包括:本体、起泡器、水量控制旋钮、水量调节器和控制器;起泡器包括第一电机、起泡座和设于起泡座内的第一起泡网和第二起泡网,起泡座固定于本体的出水端,第一起泡网和第二起泡网分别设有第一起泡孔和第二起泡孔;水量控制旋钮设于本体的外壁;水量调节器包括第二电机和调节阀,调节阀连接于本体的进水端;控制器用于根据水量控制旋钮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电机调节调节阀的开度,并用于根据目标起泡率控制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起泡网相对第二起泡网转动,以使第一起泡孔和第二起泡孔发生偏移,调节起泡器的起泡率。通过上述方式,实现智能化控制水龙头的起泡率和出水量。 公开号:CN214331570U 申请号:CN202022755479.3U 申请日:2020-11-2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晏德成 申请人: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16K11-07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龙头及供水控制系统。 [n0002] 传统的水龙头通过设置于其外部的机械把手带动水龙头本体内的阀体转动,调节阀体开度,从而实现对出水量的调节。该种方式,把手转动时的阻力大,当用户转动把手的用力不足时,可能无法打开阀体;用力过大时又会导致阀体开度变大,水量调节不便。另外,水龙头的出水量大,用水时,水容易产生飞溅,造成水资源浪费。为了解决水飞溅的问题,目前,在水龙头的出水口处安装起泡器或者直接控制阀体开度,来减少出水口的水流,以减少水的飞溅。但是,现有起泡器的起泡率并不能调节,当阀体开度大,水流大时,依旧会出现飞溅的问题。 [n0003]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龙头及供水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水龙头的起泡率和出水量。 [n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龙头,包括:本体、起泡器、水量控制旋钮、水量调节器和控制器;所述起泡器包括第一电机、起泡座和设置于所述起泡座内的第一起泡网和第二起泡网,所述起泡座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出水端,所述第一起泡网设有第一起泡孔,所述第二起泡网设有第二起泡孔,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起泡网相对所述第二起泡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起泡孔和所述第二起泡孔发生偏移,调节所述起泡器的起泡率;所述水量控制旋钮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壁;所述水量调节器包括第二电机和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连接于所述本体的进水端,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调节所述调节阀的开度;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水量控制旋钮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水量控制旋钮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机调节所述调节阀的开度,并且用于根据目标起泡率控制所述第一电机调节所述起泡器的起泡率。 [n0005]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起泡座包括连接部和出水部,所述起泡座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出水端,所述出水部设有栅格出水口和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环绕所述栅格出水口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二起泡网固定于所述起泡座内,并且将所述起泡座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进水腔和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栅格出水口和所述通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起泡网位于所述进水腔内,并且所述第一起泡网与所述第二起泡网同轴设置。 [n0006]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本体内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连通所述本体的出水端的轴孔,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起泡器还包括密封转轴,所述密封转轴与轴孔相适配,所述密封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转轴连接,所述密封转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轴孔伸入所述本体的出水端内与所述第一起泡网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转轴可在所述轴孔内转动,并且所述密封转轴与所述轴孔之间密封设置。 [n0007]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起泡座的内周壁设有支撑台阶,所述支撑台阶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二起泡网的外周壁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适配的缺口,所述第二起泡网的底部四周抵靠于所述支撑台阶,并且所述缺口与限位块相卡合;所述第一起泡网的底部贴合接触所述第二起泡网的顶部。 [n0008]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调节阀包括阀芯和阀座,所述阀座的一端设有安装口,另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与供水装置连接,所述出水管用于与本体的进水端连接,所述阀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口内,所述阀芯位于所述安装口外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 [n0009]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阀芯包括阀盖、固定阀体,以及位于所述阀盖和所述固定阀体之间的联动轴和转动阀体;所述固定阀体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固定阀体设有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通的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所述转动阀体设置有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转动阀体位于所述固定阀体和所述联动轴之间;所述联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阀盖内与所述转动阀体固定连接,并且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孔和所述第二进水孔的连通槽,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阀盖外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联动轴带动所述转动阀体相对于所述固定阀体转动。 [n0010]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本体的一侧壁设有安装座;所述水量控制旋钮包括第一旋转编码开关和第一旋转盘,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第一旋转盘位于所述安装座外与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的旋转轴固定连接。 [n0011]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水量控制旋钮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支撑轴,所述固定盘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第一支撑轴延伸至所述安装座外;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轴上,并且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与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 [n0012]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本体顶部设有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和设置所述水龙头的起泡率和出水量。 [n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水控制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和所述的水龙头,所述供水装置的输水端与所述水龙头的所述本体的所述进水端连接;所述调节阀设置于所述供水装置的所述输水端和所述本体的所述进水端之间;所述水龙头的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供水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目标供水水型控制所述供水装置向所述水龙头提供不同的供水类型。 [n001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龙头中,控制器根据目标起泡率控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起泡网相对第二起泡网转动一定的角度,自动调节起泡器的起泡率,满足用户在不同用水场景下起泡效果,避免水产生飞溅,造成水资源浪费。另外,水量控制旋钮以电信号的方式控制第二电机转动,使第二电机驱动调整调节阀开度。相对于传统采用机械控制的方式,该种方式水量控制旋钮不需要与调节阀机械传送连接,因此,操控方便省力,可以实现对出水量更加准确的调节控制,并且水量调节器的可以设置在水龙头的本体的外部,便于调节阀的更换维修。 [n0015]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n0016]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n0017]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从一视角的爆炸图; [n0018]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立体图; [n0019]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中起泡器的一视角的爆炸图; [n0020]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起泡器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n0021]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n0022] 图6示出了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n0023]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中阀芯的爆炸图; [n0024]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n0025]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n0026] 本体100,固定座110,轴孔111,集水槽120,连接头121,安装座130,触控显示面板140; [n0027] 起泡器200,第一电机210,第一起泡网220,第一起泡孔221,凸起222,第二起泡网230,第二起泡孔231,缺口232,起泡座240,连接部241,出水部242,栅格出水口2421,通气口2422,支撑台阶243,限位块2431,密封转轴250,抵靠端251,弹性扣端252,连接柱253; [n0028] 水量控制旋钮300,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第一旋转盘320,第一支架330; [n0029] 水量调节器400,第二电机410,阀芯420,阀盖421,避让孔4211,联动轴422,连通槽4221,转动阀体423,第二进水孔4231,第二出水孔4232,固定阀体424,第一进水孔4241,第一出水孔4242,阀座430,安装口431,进水管432,出水管433,连接件440,固定架450,收容口451; [n0030] 水温控制旋钮500,即热式加热管600,连接架700。 [n003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n0032]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从一视角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立体图。 [n003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水龙头,水龙头包括本体100、起泡器200、水量控制旋钮300、水量调节器400和控制器。 [n0034] 本体100包括出水端和进水端,本体100的出水端为水龙头的出水口,本体100进水端为与水龙头的进水口。 [n0035] 起泡器200包括第一电机210、第一起泡网220、第二起泡网230和起泡座240,第一起泡网220设有多个第一起泡孔221,第二起泡网230设有多个第二起泡孔231,第一起泡孔221和第二起泡孔23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起泡器200和第二起泡器200设置于起泡座240内,起泡座240的固定连接于本体100的出水端,第一电机210用于驱动第一起泡网220相对第二起泡网230转动,以使第一起泡孔221和第二起泡孔231发生偏转,从而调节起泡器200的起泡率。 [n0036] 水量控制旋钮300设置于本体100的外壁;水量调节器400包括第二电机410和调节阀,调节阀连接于本体100的进水端,第一电机210、水量控制旋钮300和第二电机410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水量控制旋钮300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电机410转动的角度,以调节调节阀的开度,从而调节水龙头的出水量,并且用于根据目标起泡率控制第一电机210转动,以调节所述起泡器200的起泡率。 [n0037] 对于起泡器200,当第一起泡孔221和第二起泡孔231完全重合时,第一起泡孔221和第二起泡孔231的重叠的区域最大,当第一起泡孔221和第二起泡孔231之间发生偏移,第一起泡孔221和第二起泡孔231之间的重叠区域由大逐渐变小,对水可以起到细化分流的作用,水流越细小越有利于器在起泡座240内与空气混合,混合的空气越多,起泡效果越明显。因此,控制器根据目标起泡率控制第一电机210带动第一起泡网220相对第二起泡网230转动一定的角度,改变第一起泡孔221和第二起泡孔231之间重叠区域的大小,从而实现调整控制起泡器200的起泡效果。 [n0038] 其中,目标起泡率可以是用户通过按键输入进行控制,或者通过移动终端与水龙头进行通讯输入控制,或者预设在控制内进行自动控制。比如,当供水装置所述提供的供水水型不同时,或者水量调节器400所控制出水量不同时控制器会根据目标出水水型与供水水型和/或不同的出水量间的预设关系,控制起泡器的起泡率,以使实现智能化控制,满足用户不同用水场景下的起泡率需求。 [n0039] 另外,传统的水龙头是通过把手带动球阀转动的方式调节水龙头的出水量,该种方式,需要将球阀安装水龙头内与把手相对应的位置,导致水龙头的内部结构复杂,拆卸装不便,机械传动的运动阻力大,水量调节控制时,用户需要用较大的力气去驱动球阀,对于儿童、年老的体力较小的用户群体来说,不容易将水龙头打开,用户只能通过自身感觉对出水量的进行调节,出水量无法准确控制;另外,由于球阀长期工作在有水的环境中,容易出现老化,拆卸更换时,需要将水龙头的本体100以及把手等部件也一并拆卸,更换麻烦。 [n0040]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目标起泡率,控制第一电机210带动第一起泡网220相对第二起泡网230转动一定的角度,以根据用户不同用水场景,自动调节起泡器200的起泡率,满足用户在不同用水场景下起泡效果,避免水产生飞溅,造成水资源浪费。 [n0041] 在水量调节时,旋转水量控制旋钮300,控制旋钮会发送一个控制信号(比如脉冲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电机410转动的角度,从而使第二电机410驱动调节阀的阀心转动相同的角度,以改变调节阀的开度,从而实现出水量的控制调节。该种方式,水量控制旋钮300不需要与调节阀机械传送连接,因此,操控方便省力,并且可以实现对出水量更加准确的调节控制,并且水量调节器400的可以设置在水龙头的本体100的外部,便于调节阀的更换维修。 [n0042]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也可以只根据水量控制旋钮300所控制出水量控制第一电机210带动第一起泡网220相对第二起泡网230转动,以调节控制起泡器200的起泡率。也即控制器可以用于根据供水装置的供水水型和/或水量控制旋钮300所控制的出水量调节控制起泡器200的目标起泡率。 [n0043] 请参阅图3至图4,并结合图1和图2,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中起泡器的一视角的爆炸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起泡器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具体的,起泡座240包括连接部241和出水部242,连接部241和出水部242为起泡座240连接为一体的两端。起泡座240通过连接部241连接于本体100的出水端,出水部242设有栅格出水口2421和通气口2422,通气口2422环绕栅格出水口2421的外周设置。 [n0044] 第一起泡网220固定于起泡座240内,并且将起泡座24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进水腔和混合腔,混合腔与栅格出水口2421和通气口2422相连通。也即第一起泡网220将起泡座240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相当于第一起泡网220与连接部241的内周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的进水腔,第二起泡网230与出水部242的内周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的混合腔。第一起泡网220位于进水腔内,并且第一起泡网220与所述第二起泡网230同轴。 [n0045] 本体100的出水端的水在进水腔内,经过第一起泡网220的第一起泡孔221和第二起泡网230的第二起泡孔231后进入混合腔,在混合腔内会与空气进水混合后,再经栅格出水口2421流向外部,并且当水通过栅格出水口2421流向外部时,混合腔内会形成负压,使得空气可以不断地从栅格出水口2421外周的通气孔进入混合腔内,从而可以提高混合腔的空气,增加起泡器200的起泡效果。 [n0046] 因此,通过在栅格出水口2421的外周设置通气口2422,可以不断地混合腔内不断地补充更多空气,以增加起泡器200的起泡效果。 [n0047] 进一步地,连接部241的外周壁设有外螺纹,本体100的出水端的内周比设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以使起泡座240通过连接部241螺接固定于本体100的出水端。使得当起泡器200中被堵塞或者损坏时,便于拆卸清理,以减少其使用成本。 [n0048] 可以理解是的,在其他的实施中,内螺纹也可以设置于本体100的出水端的外周壁,外螺纹设置于连接部241的内周壁。 [n0049]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起泡座240的内周壁还设有支撑台阶243,支撑台阶243上设有限位块2431;第二起泡网230的外周壁设有与限位块2431相适配的缺口232,第二起泡网230的底部四周抵靠于支撑台阶243的上表面,缺口232与所述限位块2431相卡合。 [n0050] 第一起泡网220贴合接触第二起泡网230的顶部,第一起泡网220的轴向力会使第二起泡网230的底部与支撑台阶243紧密贴合,以使第二起泡网230将起泡座240的内部的上下空间分隔成上述的进水腔和混合腔。第二起泡网230中的缺口232通过与限位块2431配合,在第一电机210的转轴带动第一起泡网220转动时,第二起泡网230不会跟随第一起泡网220转动,使得第二起泡网230不会因为与起泡座240之间的连接处的连接间隙,或与第一起泡网220之间的跟随移动而影响起泡器200的起泡效果。 [n0051] 另外,第二起泡网230通过与限位块2431和支撑台阶243的配合,使得第二起泡网230可拆卸连接于起泡座240内,以使在第二起泡网230、起泡座240发生堵塞时,便于拆卸清理,以降低使用成本。 [n0052] 请参阅图5和图6,并结合图1和图2,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剖视图;图6示出了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本体100内与本体100的出水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固定座110,固定座110设有连通本体100的出水端的轴孔111,第一电机210固定于固定座110内;起泡器200还包括密封转轴250,密封转轴250与轴孔111相适配,密封转轴250的一端与第一电机210的转轴固定连接,密封转轴250的另一端通过轴孔111伸入本体100的出水端内与第一起泡网220固定连接,密封转轴250可在轴孔111内转动,并且密封转轴250与轴孔111之间密封设置。 [n0053] 本实施例中,密封转轴250可以在轴孔111内转动,并且密封转轴250与轴孔111之间密封设置,使得第一电机210既可以通过密封转轴250驱动第一起泡网220相对第二起泡网230转动,同时,第一电机210可以通过密封转轴250与本体100的出水端隔离开,避免第一电机210与本体100的出水端的水接触,使得出水端的水不易进入本体100与电气部件接触,降低了第一电机210等电气部件的防水性能要求,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 [n0054] 可以理解的是,起泡器200也可以不包括密封转轴250,本体100也不需要设置轴孔111,第一电机210可选用防水电机,使得第一电机210可以固定于本体100的出水端内,直接通过第一电机210的转轴与第一起泡网220固定连接。具体地,密封转轴250位于轴孔111内的内周壁设有环槽,环槽套接有第一密封圈,也即第一密封圈位于密封转轴250的外周壁和轴孔111的内周壁之间,以使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转轴250与轴孔111之间的连接间隙。 [n0055] 请再参阅图3至6,对于上述密封转轴250,密封转轴250包括抵靠端251和弹性扣合端252。抵靠端251位于固定座110内第一电机210的转轴固定,并且抵靠端251与轴孔111面向第一电机210的端面相抵靠,弹性扣合端252部分位于轴孔111内,环槽设置于弹性扣合端252位于轴孔111部分的外周壁上,弹性扣合端的另一部分与轴孔111面向第一起泡网220的一端面相抵靠,以使密封转轴250在轴孔111内转动时,限制密封转轴250沿着轴孔111的轴向方向窜动,从而提高连接以及密封的可靠性。其中抵靠端251为圆盘结构,弹性扣合端252为多个弹性卡扣沿圆盘结构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形成,以使弹性卡扣可以沿着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通过弹性卡扣的弹性形变将密封转轴250与轴孔拆下。 [n0056] 进一步地,弹性扣合端252的中心的位置面向第一起泡网220的轴向方向还设有连接柱253,第一起泡网220与密封转轴250的相对的一面的中心位置设有带固定孔的凸起222,连接柱253插接于固定孔内,以使密封转轴250与第一起泡网220固定连接。 [n0057]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起泡网220和第二起泡网230均为圆盘结构,并且圆盘结构的直径与起泡座的内周壁的直径大致相同,以使第一起泡网220和第二起泡网230同轴设置于起泡座内。 [n0058]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起泡网220和第二起泡网230相对的面之间中心位置分别凹凸配合的轴孔111的方式实现同轴设置。 [n0059] 本体100内设有集水槽120,集水槽120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用于进水管432连接,集水槽120的输出口与本体100的出水端连通。通过设置集水槽120,便于在集水槽120内设置消毒杀菌模块(比如杀菌灯)、滤网等部件对水进一步净化处理,以提高水质。其中,输入口连接有连接头121,输入口通过连接头121与进水管432连接,连接头121相当于本体100的进水端。 [n0060]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120内设有消毒杀菌模块或滤网。 [n0061] 请参阅图7和图8,并结合图1和图2,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中阀芯的爆炸图,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具体地,对于上述调节阀,调节阀包括阀芯420和阀座430,阀座430的一端设有安装口431,阀座430的另一端连接有进水管432和出水管433,出水管433用于与本体100的进水端连通。也即出水管433位于阀座430的连接的另一端与集水槽120中的连接头121连接,进水管432用于供水装置的输水端连通,阀芯420设置于安装口431内,第二电机410的转轴与阀芯420连接,第二电机410用于驱动阀芯420转动以调节水龙头的出水量。其中,第二电机410可以采用步进电机。 [n0062] 本实施例中,水量控制旋钮300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410,第二电机410驱动阀芯420转动来调节出水量的方式。阀芯420转动是通过电机完成,用户旋转调节时所用的力度小,操控简单。另外,水量控制旋钮300与阀座430之间不需要机械传动连接,水量控制旋钮300与第二电机410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及阀座430只需要通过出水管433本体100的出水端连通即可。使得水量调节器400中阀芯420、阀座430和第二电机410均可以设置于本体100外,有利于简化水龙头的内部结构,更换阀芯420时,不需要对本体100和水量控制进行拆卸,更换维修更加简单方便,从而实现了通过电控方式对水量进行调控设置,操作轻便省力。 [n0063] 具体地,阀芯420包括阀盖421、联动轴422、转动阀体423和固定阀体424,阀盖421与固定阀体424固定连接,联动轴422和转动阀体423位于阀盖421和固定阀体424之间。 [n0064] 其中,固定阀体424安装固定于阀座430的安装口431内,并且固定阀体424分别设有与进水管432和出水管433连通的第一进水孔4241和第一出水孔4242,也即第一进水孔4241与进水管432连通设置,第一出水孔4242与出水管433连通设置。转动阀体423设有第二进水孔4231和第二出水孔4232,第二进水孔4231和第一进水孔4241对应设置,第二出水孔4232与第一出水孔4242对应设置,转动阀体423位于联动轴422与固定阀体424之间。联动轴422的一端位于阀盖421内与转动阀体423固定连接,并且联动轴422的该端面向转动阀体423的一面设有连通槽4221,连通槽4221连通第二进水孔4231和第二出水孔4232,联动轴422的另一端贯穿至阀盖421外与第二电机410的转轴固定连接。以使第二电机410通过联动轴422带动转动阀体423相对固定阀体424转动,改变第一进水孔4241和第一出水孔4242的重叠区域大小,和/或改变第二进水孔4231和第二出水孔4232重叠区域的大小,以调节进水光通过水量调节器400流向本体100的水量,从而实现对水龙头的出水量的调节。 [n0065] 出水量调节时,第二电机410每转动一定的角度,则联动轴422和转动阀体423也会转动相同的角度,使第一进水孔4241和第二进水孔4231,和/或第一出水孔4242和第二出水孔423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从而通过改变转动阀体423和固定阀体424的进水孔和出水孔的大小,来调节出水量。 [n0066] 进一步地,固定阀体424的外周壁和阀座430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图未示),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固定阀体424的外周壁和阀座430的内周壁之间的连接间隙。 [n0067] 进一步地,固定阀体424面向转动阀体423的一面设有转动槽,转动槽与转动阀体423相适配,阀盖421还设有避让孔4211,阀盖421可拆卸套接固定于固定阀体424未于阀座430连接的一端,转动阀体423收容于转动槽内,第一进水孔4241和第一出水孔4242贯穿至转动槽,联动轴422未与转动阀体423固定的一端通过避让孔4211伸出阀盖外与第二电机410的转轴固定。其中,阀盖421通过与固定阀体424套接固定,以将联动轴422位于阀盖421内的一端将转动阀体423压向转动槽内,使得转动阀体423既可以与固定阀体424贴合接触实现密封设置,同时又可以在转动槽相对固定阀体424转动以调节出水口的出水量。 [n006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水孔4241和第二进水孔4231与联动轴422同轴设置,并且第一出水孔4242位于第一进水孔4241的外侧,第二出水孔4232位于第二进水孔4231的外侧,也即第一出水孔4242设置于固定阀体424的中心,第二出水孔4232设置于转动阀体423的中心,使得转动阀体423相对固定阀体424转动时,第一进水孔4241和第二进水孔4231始终处于完全重合连通的状态。 [n0069] 当第一出水孔4242和第二出水孔4232完全重合时,进水管432——第一进水孔4241——第二进水孔4231——连通槽4221——第二出水孔4232——第一出水孔4242——出水管433所形成水流通道的出水量最大。当第一出水孔4242和第二出水孔4232的重叠区域变小时,进水管432——第一进水孔4241——第二进水孔4231——连通槽4221——第二出水孔4232——第一出水孔4242——出水管433所形成水流通道的出水量也逐渐减少。当第一出水孔4242和第二出水孔4232完全相互错开时,第二出水孔4232和第一出水孔4242之间无法连通,则水龙头无法出水,水龙头处于被关闭状态。 [n0070] 由于出水量的可调控范围越大,第一出水孔4242和第二出水孔4232分别在固定阀体424和转动阀体423上所占用的空间尺寸越大。因此,将第一进水孔4241和第二进水孔4231与联动轴422同轴设置,将第一出水孔4242设置于第一进水孔4241的外侧,第二出水孔4232设置于第二进水孔4231的外侧,实现只需调整第一出水孔4242和第二出水孔4232的重叠区域的大小就可以进行出水量调节。这可以减少第一进水孔4241和第二进水孔4231所占用的空间,增大第一出水孔4242和第二出水孔4232所能设置的空间,增加水量的可调节范围。 [n0071] 具体地,第一进水和第二进水孔4231均为圆形槽孔,第一出水孔4242和第二出水孔4232为位于圆形槽孔外侧的圆周方向设置的弧形槽孔,以增加第一进水孔4241和第二进水孔4231沿着圆周方向的可调节的重叠区域。 [n0072]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实例中,第一进水孔4241、第二进水孔4231、第一出水孔4242和第二出水孔4232也可以均为圆形槽孔,或者其他形状的槽孔。 [n007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水孔4241和第一出水孔4242的位置可以互换,并且第二进水孔4231和第二出水孔4232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n0074]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水量调节器400还包括连接件440,连接件440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槽与联动轴422位于阀盖421外的一端相适配,连接件44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槽与第二电机410的转轴相适配,连接件440通过第一固定槽套接固定于联动轴422位于阀盖421外的一端,连接件44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槽套接固定于第二电机410的转轴。 [n0075]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件440将第二电机410的转轴与阀芯420的联动轴422固定连接,使得第二电机410的转轴与阀芯420的联动轴422不需要设置连接配合的固定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二电机410的转轴与联动轴42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另外,阀芯420老化时,便于用户可以更换为其他的可以与阀座430相适配的普通阀芯420,降低阀芯420的使用成本。 [n0076]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水量调节器400还包括固定架450,固定架450设有收容口451,收容口451的外周壁沿轴向方向延伸有结合部,固定架450通过结合部与阀座430的安装口431套接固定,并且第二电机410固定于收容口451内。 [n0077]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架450,固定架450通过结合部与阀座430的安装口431套接固定后,收容口451形成封闭的空间,从而将第二电机410保护起来。 [n0078] 具体的,结合部设有外螺纹,阀座430的安装口431设有内螺纹,或者结合部设有内螺纹,阀座430的安装口431外设有外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螺接配合实现固定架450和阀座430的固定连接,该种方式拆装方便,并且便于第二电机410以及阀芯420的更换维修。 [n0079]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本体100的一侧壁设有安装座130,水量控制旋钮300包括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和第一旋转盘320,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与第二电机410电连接,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固定于安装座130内,第一旋转盘320位于安装座130外与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旋转轴固定连接。 [n0080] 旋转编码开关可以感知其旋转轴的转动角度及转动方向的变化,并输出相应的脉冲信号,旋转编码开关的旋转轴每旋转一周可以几十到几千个脉冲信号。因此,当旋转第一旋转盘320时,第一旋转盘320带动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旋转轴转动,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则产生脉冲信号,控制器通过该脉冲信号控制第二电机410的转动角度,第二电机410通过阀芯420的联动轴422带动转动阀体423相对固定阀体424转动的角度,实现出水量的调节。作为示例的,第一旋转盘320每输出一个脉冲信号,则第二电机410的转轴转动1度,当反向旋转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旋转轴时,第二电机410也会进行反向旋转。 [n0081]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安装于本体100的安装座130内,第一旋转盘320位于安装座130外并且与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旋转轴固定连接,可以对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其使用寿命。另外,旋转编码开关体积小,重量轻、力矩小、响应快,相对机械控制手柄与机械阀直接连接控制的方式,该种方式,控制灵敏度高,通过电信号的方式可以更加准确调节阀芯420的开度,从而准确的调节控制水龙头的出水量,并且本体100水量控制旋钮300的整体连接结构简单紧凑。 [n0082] 进一步的,水量控制旋钮300还包括第一支架330,第一支架330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盘331,第一支架33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支撑轴332,第一固定盘331固定于安装座130内,第一支撑轴332延伸至安装座130外。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孔,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通过第一贯穿孔311套设于第一支撑轴332上,并且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与第一固定盘331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贯穿孔311设置于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中部位置;第一固定盘331与安装座130之间,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与第一支架330之间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件进行螺接固定。 [n0083]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支架330,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套设于第一支撑轴332上,并且与第一固定盘331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和第一旋转盘320通过第一支架330与本体100的安装座130固定连接,增加了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损坏。 [n0084]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水龙头还包括水温控制旋钮500和即热式加热管600与控制器电连接,水温控制旋钮500与水量控制旋钮300同轴设置于所述本体100的同一侧壁即热式加热管600设置于本体100的出水管433与进水管432之间。即热式加热管600用于对进水管432通过流向本体100的水进行加热,水温控制旋钮500用于控制即热式加热管600的加热温度。 [n0085] 传统的水龙头采用控制阀控制冷热供水管的水进行混合调节水温,用户需要旋转把手调整控制阀中冷热供水管的开口的大小,去调整冷热水的混合程度,从而实现水温的调节,并且水量和水温之间的调节会收到相互影响,调节不方便。 [n0086] 而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水温控制旋钮500和即热式加热管600,由于水温控制旋钮500电控方式控制即热式加热管600对供水管流向本体100的水进行温度调节,水量控制旋钮300,而水量控制旋钮300也是通过第二电机410驱动阀芯420转动的电控方式进行控制,只要将阀座430和即热式加热管600设置于同一进水管432中即可。该种方式结构简单,水温调节和水量调节不会相互影响,控制方便,操作省力,可以实现精确进行水温控制。另外与传统的热水供应方式相比较,即热式加热管的功耗少,有利于降低用电成本。 [n0087] 进一步地,水温控制旋钮500和水量控制旋钮300之间还设有连接架700,水温控制旋钮500通过连接架700与水量控制旋钮300固定连接。其中,水量控制旋钮300中的第一支架330的第一支撑轴332贯穿至第一旋转盘外与所述连接架700固定连接。 [n0088] 需要说明的是,水温控制旋钮500的结构与水量控制旋钮300相同,也即水温控制旋钮500也包括旋转编码开关、旋转盘和支架等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可参考水量控制旋钮300,此处不再重复详述。 [n0089]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本体100顶部设有触控显示面板140,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40与控制器电连接,也即触控显示面板140通过控制器与水量控制旋钮300、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410、水温控制旋钮500和即热式加热管600等水龙头的电气元件电连接,触控显示面板140用于显示和设置水龙头的起泡率和出水量。 [n0090] 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触控显示面板140的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相关的电器部件工作,同时用户可以直观的观察并设置水流量、水温、出水水型、目标供水类型等,以便用户可以对水龙头进行智能化控制。 [n0091]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40集成有NFC识别器(图未示),NFC识别器与控制器电连接。NFC识别器用于与带有电子标签的水杯、牙刷、毛巾等家居用品进行触碰识别,读取电子标签内的预置信息,并根据所读取的预置信息控制调节阀的开度、起泡器的目标出水水型、即热式架管的加热水温和供水装置的目标供水类型等。其中,电子标签内的预置信息是指根据带有该电子标签的家居用品的所具体应用场景的用水需求,将水温、出水量、出水方式、供水类型等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在电子标签内的参数信息。 [n0092] 作为示例的,当用户将水杯上的电子标签靠近水龙头的NFC识别器时,并且水杯的电子标签内置的信息为水温:30℃,出水类型:软水,起泡率:50%,出水量(调节阀的开度):50%;则NFC识别器识别到该电子标签的信息后,控制器会控制供水装置向水龙头输送软水,并且通过即热式加热管600将水加热至30℃,将调节阀的开度打开为50%,将起泡器的起泡率调整为50%,从而实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水。 [n0093]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NFC识别器,便于用户通过根据带有电子标签的家居用品通过控制器向调节各个功能部件工作,实现这种不同用水场景下智能化的控制。 [n009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供水控制系统,供水控制系统包括供水控制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水龙头。 [n0095] 其中,供水装置的输水端与本体100的进水端连通设置,水量调节器400设置于供水装置的输水端与本体100的进水端之间的输水管路之中,也即水量调节器400中的阀座430的进水管432与供水装置的输水端连通,阀座430的出水管433与本体100的水管连通设置,供水装置用于向水龙头输送不同目标供水类型,供水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还可用于根据控制目供水水型控制供水装置水龙头提供不同的供水类型。 [n0096] 由于现有的供水装置经过器内置的滤芯净化处理后,可以向外输送不同的类型的供水水型,比如:经离子树脂滤芯过滤后可以得到软水,经富氢磁化滤芯过滤后可以得到富氢水,经RO滤芯过滤后可以得到纯水。也即供水装置的供水水型是指供水装置经其内置的不同滤芯等进净化处理后向外输送的不同水型,比如软水、富氢水、纯水等。 [n0097] 由于不同的供水水型所应用的场景不同,比如软水可以用于洗漱等,富氢水、纯水可以用于做饭、饮用等。而不同的供水水型在不同用水场景其用水量也是不太一样。作为示例的,洗漱时用水量大,容易产生飞溅,可以选用起泡率大的出水方式来防止水花飞溅,而饮用时的用水量小,可以采用起泡率较大的出水方式。也即,当供水装置向水龙头输送软水时,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电机210带动第一起泡网220相对第二起泡网230转动,使第一起泡孔221和第二起泡孔231之间具有较小重叠的区域,使起泡器200具有较大的起泡率;当供水装置向水龙头输送富氢水或纯水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210带动第一起泡网220相对第二起泡网230转动,以使第一起泡网220和第二起泡网230之间的具有较大的重叠区域,使起泡器200具有较小起泡率。其中,不同供水水型所对应的起泡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n0098]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除了根据供水装置的目标供水水型控制起泡器200的起泡率外,也可以根据调节阀的开度、水温等因素控制起泡器设定起泡器200的起泡率,用户也可以通过移动端或者触控显示面板控制起泡器200出水时的起泡率。 [n0099]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可以内置于供水装置或者内置于水龙头的本体100内,又或者控制器为分别与供水装置和水龙头的电器元件通过数据插接口可拆卸连接的上位机,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n0100] 本实施例中的供水控制系统,除了可以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有益效果外,供水装置与水龙头之间实现电控连接,使得水龙头的控制更加智能化。 [n0101]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n010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起泡器、水量控制旋钮、水量调节器和控制器; 所述起泡器包括第一电机、起泡座和设置于所述起泡座内的第一起泡网和第二起泡网,所述起泡座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出水端,所述第一起泡网设有第一起泡孔,所述第二起泡网设有第二起泡孔,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起泡网相对所述第二起泡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起泡孔和所述第二起泡孔发生偏移,调节所述起泡器的起泡率; 所述水量控制旋钮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壁; 所述水量调节器包括第二电机和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连接于所述本体的进水端,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调节所述调节阀的开度;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水量控制旋钮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水量控制旋钮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机调节所述调节阀的开度,并且用于根据目标起泡率控制所述第一电机调节所述起泡器的起泡率。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泡座包括连接部和出水部,所述起泡座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出水端,所述出水部设有栅格出水口和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环绕所述栅格出水口的外周设置; 所述第二起泡网固定于所述起泡座内,并且将所述起泡座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进水腔和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栅格出水口和所述通气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起泡网位于所述进水腔内,并且所述第一起泡网与所述第二起泡网同轴设置。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连通所述本体的出水端的轴孔,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座内; 所述起泡器还包括密封转轴,所述密封转轴与轴孔相适配,所述密封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转轴连接,所述密封转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轴孔伸入所述本体的出水端内与所述第一起泡网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转轴可在所述轴孔内转动,并且所述密封转轴与所述轴孔之间密封设置。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泡座的内周壁设有支撑台阶,所述支撑台阶设有限位块; 所述第二起泡网的外周壁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适配的缺口,所述第二起泡网的底部四周抵靠于所述支撑台阶,并且所述缺口与限位块相卡合; 所述第一起泡网的底部贴合接触所述第二起泡网的顶部。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包括阀芯和阀座,所述阀座的一端设有安装口,另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与供水装置连接,所述出水管用于与本体的进水端连接,所述阀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口内,所述阀芯位于所述安装口外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阀盖、固定阀体,以及位于所述阀盖和所述固定阀体之间的联动轴和转动阀体; 所述固定阀体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固定阀体设有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通的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 所述转动阀体设置有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转动阀体位于所述固定阀体和所述联动轴之间; 所述联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阀盖内与所述转动阀体固定连接,并且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孔和所述第二进水孔的连通槽,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阀盖外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联动轴带动所述转动阀体相对于所述固定阀体转动。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一侧壁设有安装座; 所述水量控制旋钮包括第一旋转编码开关和第一旋转盘,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第一旋转盘位于所述安装座外与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的旋转轴固定连接。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控制旋钮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支撑轴,所述固定盘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第一支撑轴延伸至所述安装座外; 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轴上,并且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与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顶部设有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和设置所述水龙头的起泡率和出水量。 [0010] 10.一种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装置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所述供水装置的输水端与所述水龙头的所述本体的所述进水端连接; 所述调节阀设置于所述供水装置的所述输水端和所述本体的所述进水端之间; 所述水龙头的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供水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目标供水水型控制所述供水装置向所述水龙头提供不同的供水类型。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2018043237A|2018-03-22|使用時点水処理システム CN201040267Y|2008-03-26|花洒多功能出水结构 CN201899924U|2011-07-20|一种淋浴系统水流过滤器 CN214331570U|2021-10-01|水龙头及供水控制系统 CN112460289A|2021-03-09|水龙头及供水控制系统 KR20040108730A|2004-12-24|탄산수 제조 장치와 그것을 구비한 정수기 및 거치형 정수기 CN205561287U|2016-09-07|一种智能恒温电热水器控制系统 CN214331569U|2021-10-01|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CN214331568U|2021-10-01|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CN212377368U|2021-01-19|水龙头及出水控制系统 CN112460288A|2021-03-09|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CN109027378B|2020-11-20|触摸式恒温水龙头系统 CN202392176U|2012-08-22|一种具有双通道切换和冷热水转换功能的多功能阀芯 CN112460290A|2021-03-09|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CN214331638U|2021-10-01|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CN111998103A|2020-11-27|水龙头及出水控制系统 CN212429848U|2021-01-29|与恒温阀芯配套使用的集成阀芯 CN210423819U|2020-04-28|一种分水标识结构及其分水器 CN214021433U|2021-08-24|水流切换组件以及淋浴喷头 CN208565616U|2019-03-01|一种多功能的厨房龙头用高脚陶瓷阀芯 US11072914B2|2021-07-27|Extractable faucet CN212959987U|2021-04-13|一种混水分水一体式水龙头阀芯 CN210687110U|2020-06-05|一种多功能开关 CN109555870A|2019-04-02|一种360度一体控制淋浴水龙头 CN210661493U|2020-06-02|兼具混水分水功能的水龙头阀芯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755479.3U|CN214331570U|2020-11-24|2020-11-24|水龙头及供水控制系统|CN202022755479.3U| CN214331570U|2020-11-24|2020-11-24|水龙头及供水控制系统|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