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板式无火回送阀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式无火回送阀,涉及铁道工程车辆空气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其包括阀体,还包括开关装置、柱塞装置和限压装置;阀体内设置有列车管进气通道、总风缸进气通道、第一开口空腔、第二开口空腔和第三开口空腔;第二开口空腔分别与列车管进气通道、总风缸进气通道连通,柱塞装置插装在第二开口空腔内,用于连通或断开列车管进气通道和总风缸进气通道;第一开口空腔与第二开口空腔连通,开关装置插装在第一开口空腔内,且开关装置的端部延伸至第二开口空腔并与柱塞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柱塞装置;第三开口空腔与列车管进气通道连通,限压装置插装在第三开口空腔内,用于对列车管进气通道的压力空气进行单向截止和降压。 公开号:CN214331528U 申请号:CN202120158222.1U 申请日:2021-01-2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陈斌;梁圣杰;王城喆;刘鑫;张亚军;方立志;梁会青;都玲玲 申请人:Jinying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IPC主号:F16K3-2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道工程车辆空气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板式无火回送阀。 [n0002] 无火回送阀属于JZ-7系统中即机车无动力附挂运行时,通过制动管向本车总风缸充风的一种单向截止阀,目的是为无动力机车提供制动风源。铁道工程车辆所用空气制动系统以JZ-7型空气制动机为主,在转运途中都作为无动力机车处理,需要进行无火回送操作。 [n0003] 目前新制的大部分车辆都采用了集成式的安装,即将JZ-7型空气制动系统的主要阀件集成于一块安装板上,其检修及无火操作也同样集成。而原无火回送阀采用TB/T1041滤尘止回阀,属于管式,无法安装,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方便集成安装。 [n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无火回送阀,方便集成安装,且便于管式无火回送塞门安装。 [n0005]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式无火回送阀,包括阀体,还包括开关装置、柱塞装置和限压装置;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列车管进气通道、总风缸进气通道、第一开口空腔、第二开口空腔和第三开口空腔;所述第二开口空腔分别与列车管进气通道、总风缸进气通道连通,所述柱塞装置插装在第二开口空腔内,用于连通或断开列车管进气通道和总风缸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开口空腔与第二开口空腔连通,所述开关装置插装在第一开口空腔内,且开关装置的端部延伸至第二开口空腔并与柱塞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柱塞装置;所述第三开口空腔与列车管进气通道连通,所述限压装置插装在第三开口空腔内,用于对列车管进气通道的压力空气进行单向截止和降压。 [n0006]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柱塞装置包括铜套和活动柱塞;所述铜套固定设置在第二开口空腔内并与列车管进气通道、总风缸进气通道相对;所述铜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连通列车管进气通道、总风缸进气通道的第一缩孔;所述活动柱塞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开关装置的卡口部,活动柱塞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铜套相适配的第一膨胀部,活动柱塞的中部设置有与铜套相适配的第二膨胀部;所述第一膨胀部和第二膨胀部之间形成可连通第一缩孔的凹陷部。 [n0007]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膨胀部和第二膨胀部都设置有密封圈。 [n0008]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缩孔为泪孔。 [n0009]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旋钮开关和转臂;所述转臂设置在第一开口空腔内,且转臂的一端伸入第二开口空腔与柱塞装置连接,转臂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旋钮开关连接。 [n0010]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钮开关上设置有限位机构。 [n0011]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压装置包括密封座、密封活塞和限压端盖;所述密封座设置在第三开口空腔内,且密封座的一端与列车管进气通道相对,密封座的另一端与密封活塞相对;所述限压端盖用于将密封活塞压紧固定于密封座。 [n0012]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密封活塞中间设有第二缩孔,可缓慢平衡密封活塞两侧压力。 [n0013]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压端盖与密封活塞之间设置有限压弹簧。 [n0014]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若干安装过孔。 [n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n0016] 本实用新型中板式无火回送阀具体功能,包含滤尘、止回、降压、开断等。无火回送阀正面设“回送位”、“正常位”旋钮开关,内部设活动柱塞,铜套(含缩孔),限压弹簧等。列车管进气通道与总风缸进气通道主要通过活动柱塞,套筒及密封垫之间的运动实现沟通。当活动柱塞处于最低位置时,由于活动柱塞上密封圈的作用,阻断列车管进气通道与总风缸进气通道通路。当活动柱塞上移一段距离后,列车管进气通道与总风缸进气通道可通过套筒上的缩孔与柱塞杆上凹槽实现沟通,解决了JZ-7阀件集成安装时,管式无火回送塞门无法安装的问题。 [n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式无火回送阀的立体图; [n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式无火回送阀的正视图; [n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式无火回送阀的后视图; [n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式无火回送阀的侧剖视图; [n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柱塞的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柱塞装置连通或断开列车管进气通道和总风缸进气通道的示意图; [n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n0024] 附图标记: [n0025] 1-阀体;11-第一开口空腔;12-第二开口空腔;13-第三开口空腔;14-列车管进气通道;15-总风缸进气通道;16-安装过孔; [n0026] 2-开关装置;21-旋钮开关;22-限位机构;23-复位弹簧;24-转臂; [n0027] 3-柱塞装置;31-活动柱塞;32-卡口部;33-第一膨胀部;34-第二膨胀部;35-凹陷部;36-密封圈;37-铜套;38-第一缩孔; [n0028] 4-限压装置;41-密封座;42-密封活塞;43-第二缩孔;44-限压弹簧;45-限压端盖。 [n0029]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n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n0031]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32]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33]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式无火回送阀,包括阀体1,还包括开关装置2、柱塞装置3和限压装置4;具体的,阀体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防止生锈。阀体1上设置有若干安装过孔16。 [n0034] 参见图4所示,阀体1内设置有列车管进气通道14、总风缸进气通道15、第一开口空腔11、第二开口空腔12和第三开口空腔13;第二开口空腔12分别与列车管进气通道14、总风缸进气通道15连通,柱塞装置3插装在第二开口空腔12内,用于连通或断开列车管进气通道14和总风缸进气通道15;第一开口空腔11与第二开口空腔12连通,开关装置2插装在第一开口空腔11内,且开关装置2的端部延伸至第二开口空腔12并与柱塞装置3连接,用于驱动柱塞装置3;第三开口空腔13与列车管进气通道14连通,限压装置4插装在第三开口空腔13内,用于对列车管进气通道14的压力空气进行单向截止和降压。 [n0035] 参见图5和图6所示,柱塞装置3包括铜套37和活动柱塞31;铜套37固定设置在第二开口空腔12内并与列车管进气通道14、总风缸进气通道15相对;铜套3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连通列车管进气通道14、总风缸进气通道15的第一缩孔38;活动柱塞3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开关装置2的卡口部32,活动柱塞3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铜套37相适配的第一膨胀部33,活动柱塞31的中部设置有与铜套37相适配的第二膨胀部34;第一膨胀部33和第二膨胀部34之间形成可连通第一缩孔38的凹陷部35。具体的,第一膨胀部33和第二膨胀部34都设置有密封圈36。第一缩孔38为泪孔,保证通风量处于较小水平。 [n0036] 参见图4所示,开关装置2包括旋钮开关21和转臂24;转臂24设置在第一开口空腔11内,且转臂24的一端伸入第二开口空腔12与柱塞装置3连接,转臂24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23与旋钮开关21连接。具体的,旋钮开关21上设置有限位机构22。 [n0037] 参见图7所示,限压装置4包括密封座41、密封活塞42和限压端盖45;密封座41设置在第三开口空腔13内,且密封座41的一端与列车管进气通道14相对,密封座41的另一端与密封活塞42相对;限压端盖45用于将密封活塞42压紧固定于密封座41。具体的,密封活塞42中间设有第二缩孔43,可缓慢平衡密封活塞42两侧压力。限压端盖45与密封活塞42之间设置有限压弹簧44。 [n003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n0039] 当开关处于“正常位”时,活动柱塞处于最低位置,此时,活动柱塞断开了铜套两缩孔之间的通道,所以由列车管进气通道的压缩空气无法通过活动柱塞进入总风缸进气通道,无火回送阀处于关端状态。 [n0040] 当按下开关,复位限位弹簧压缩,顺时针旋转开关置“回送位”时,转臂带动活动柱塞向上移动,活动柱塞沟通了铜套间缩孔,压力空气通过列车管进气通道进入限压装置经过140-160kPa的减压后,再通过铜套间缩孔,进入总风缸进气通道进入本车总风缸。 [n0041]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n0042]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板式无火回送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装置(2)、柱塞装置(3)和限压装置(4); 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列车管进气通道(14)、总风缸进气通道(15)、第一开口空腔(11)、第二开口空腔(12)和第三开口空腔(13);所述第二开口空腔(12)分别与列车管进气通道(14)、总风缸进气通道(15)连通,所述柱塞装置(3)插装在第二开口空腔(12)内,用于连通或断开列车管进气通道(14)和总风缸进气通道(15);所述第一开口空腔(11)与第二开口空腔(12)连通,所述开关装置(2)插装在第一开口空腔(11)内,且开关装置(2)的端部延伸至第二开口空腔(12)并与柱塞装置(3)连接,用于驱动柱塞装置(3);所述第三开口空腔(13)与列车管进气通道(14)连通,所述限压装置(4)插装在第三开口空腔(13)内,用于对列车管进气通道(14)的压力空气进行单向截止和降压。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无火回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装置(3)包括铜套(37)和活动柱塞(31);所述铜套(37)固定设置在第二开口空腔(12)内并与列车管进气通道(14)、总风缸进气通道(15)相对;所述铜套(3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连通列车管进气通道(14)、总风缸进气通道(15)的第一缩孔(38);所述活动柱塞(3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开关装置(2)的卡口部(32),活动柱塞(3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铜套(37)相适配的第一膨胀部(33),活动柱塞(31)的中部设置有与铜套(37)相适配的第二膨胀部(34);所述第一膨胀部(33)和第二膨胀部(34)之间形成可连通第一缩孔(38)的凹陷部(35)。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无火回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部(33)和第二膨胀部(34)都设置有密封圈(36)。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无火回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缩孔(38)为泪孔。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无火回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2)包括旋钮开关(21)和转臂(24);所述转臂(24)设置在第一开口空腔(11)内,且转臂(24)的一端伸入第二开口空腔(12)与柱塞装置(3)连接,转臂(24)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23)与旋钮开关(21)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无火回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开关(21)上设置有限位机构(22)。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无火回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装置(4)包括密封座(41)、密封活塞(42)和限压端盖(45);所述密封座(41)设置在第三开口空腔(13)内,且密封座(41)的一端与列车管进气通道(14)相对,密封座(41)的另一端与密封活塞(42)相对;所述限压端盖(45)用于将密封活塞(42)压紧固定于密封座(41)。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式无火回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活塞(42)中间设有第二缩孔(43),可缓慢平衡密封活塞(42)两侧压力。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式无火回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端盖(45)与密封活塞(42)之间设置有限压弹簧(44)。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无火回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若干安装过孔(16)。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1096208B|2012-05-02|用于车辆制动的真空增压器 CN201651150U|2010-11-24|高速铁路车辆液压式减振器 CN201511956U|2010-06-23|一种有槽形结构的带过滤器的制动总阀 CN214331528U|2021-10-01|一种板式无火回送阀 CN103270355B|2015-11-25|铁路控制阀 CN102180159B|2013-09-18|铁路货车制动控制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2862564B|2015-04-08|汽车制动防失灵制动系统 CN106043258A|2016-10-26|刹车泵及其在装载机上的应用 CN100365334C|2008-01-30|平面密封三通阀 CN103303296B|2015-07-01|一种新型挂车控制阀 CN201587375U|2010-09-22|一种双体车车身的密封结构 CN1448298A|2003-10-15|汽车制动主缸总成中的密封卸荷装置 CN203246461U|2013-10-23|一种新型挂车控制阀 CN101680566A|2010-03-24|带有手动辅助操作装置的阀装置 CN105452698B|2017-11-24|用于离合器系统的阀组件 CN204399197U|2015-06-17|气转液型制动夹钳单元 EP0435110B1|1995-03-08|Fluidic valve mechanism CN211494022U|2020-09-15|制动油壶及汽车 CN111629948A|2020-09-04|用于轨道车辆中的压缩气体耦连装置或者压缩介质耦连装置的耦连设备 CN209818597U|2019-12-20|一种双油管拖车制动器总成 CN101737304A|2010-06-16|铁路机车用空压机进气阀 CN208997331U|2019-06-18|一种液压驱动驻车机构 CN2688564Y|2005-03-30|新型增压多效双管路挂车制动阀 CN213629186U|2021-07-06|一种机车双联自动排污装置 CN210882078U|2020-06-30|一种高密封集成式电控回油制动主缸总成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58222.1U|CN214331528U|2021-01-20|2021-01-20|一种板式无火回送阀|CN202120158222.1U| CN214331528U|2021-01-20|2021-01-20|一种板式无火回送阀|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