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
专利摘要:
一种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包括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内部的接油板,接油板包括分别设置在变速器前壳体和后壳体的轴承安装孔上方处的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都呈V字型结构,当变速器前壳体和后壳体组装成整体后,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贴合形成完整的V字型接油板,接油板上方形成储油腔;且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的两端处都设有进油口,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的V型底端处都设有连通至轴承位置处的油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变速器壳体内设置V字型的接油板并在接油板底端开始连通至轴承处的油孔的结构来对轴承进行润滑,结构非常简单,实现非常容易。 公开号:CN214331432U 申请号:CN202023091342.9U 申请日:2020-12-2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曹保平;陈桂兵;李和广;蔡央;谢立湘 申请人:Zhuzhou Gear Co Ltd; IPC主号:F16H57-0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的润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 [n0002] 新能源变速器的共同特性就是高转速,基本上都在10000rpm以上,用润滑油对齿轮与轴承进行充分润滑非常关键. 是防止在变速器高速运行过程中,齿轮与轴承的温度过高而烧伤情况的主要因素。由于一级被动减速齿轮与二级被动减速齿轮都比较大,有一部分浸泡在润滑油当中。在变速器运行过程中,可以把润滑油带给啮合的齿轮,所以对轴承的润滑是新能源变速器润滑主要考虑的对象。且目前的润滑方式大多是采用飞溅润滑。但常规的对轴承飞溅润滑的结构中,一般都是在壳体内壁上增加润滑油挡板筋并开设引油沟槽至圆孔状轴承位的底部,把飞溅起来的润滑油拦截集流后由引油沟槽引流到轴承位底部,对轴承进行润滑。其缺陷是,挡板筋的位置一般位于距飞溅中心较远的分散性油末溅落位置,且受到壳体内其他部件的阻挡,其积油效果有限,对润滑轴承存在润滑不充分的情况。另外,引油沟槽的开设破坏了圆孔状轴承位孔壁的整体性,其固有的受力结构被削弱,在轴转动时面对突然大增的载荷,有使壳体发生崩裂的风险。 [n0003] 如申请号CN201921533593.2,名称为“一种带有轴承润滑结构的高转速横置单级减速箱”公开了一种带有轴承润滑结构的高转速横置单级减速箱,该减速箱由横置单级减速器和差速器集成,为了保证高转速输入齿轮轴轴向无位移增设了轴承盖板。从而在箱体内部形成一个油回路,箱体内部各部件高转速运转时,箱体内部的润滑油通过飞溅现象及惯性作用下到储油槽内,再通过油道流入到高转速输入齿轮轴轴承上,从而在不增加油泵系统助力的前提下,从而在考虑保证内部空间结构紧凑的前提下,保证对高转速输入齿轮轴轴承润滑到位的技术问题。在高转速输入齿轮轴轴承的外壁上设置导油槽,箱体内部的润滑油通过飞溅现象及惯性作用下,流入到到高转速输入齿轮轴轴承上,从而起到对高转速输入齿轮轴轴承二次润滑作用。 [n0004] 上述方案中的润滑结构复杂,且储油槽结构狭小,储存的油量过少,因此还是需要改进。 [n0005]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当前变速器轴承的润滑结构复杂且润滑效果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通过在变速器内部设置结构简单的接油板形成储油量较大的储油腔,为轴承提供较长时间的润滑。 [n0006]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包括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内部的接油板,接油板包括分别设置在变速器前壳体和后壳体的轴承安装孔上方处的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都呈V字型结构,当变速器前壳体和后壳体组装成整体后,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贴合形成完整的V字型接油板,接油板上方形成储油腔;且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的两端处都设有进油口,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的V型底端处都设有连通至轴承位置处的油孔。 [n0007] 进一步地,前接油板与变速器前壳体一体成型,后接油板与变速器后壳体一体成型,当变速器前壳体和后壳体组装成整体后,接油板成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结构。 [n0008] 进一步地,接油板的V型两边的形状为平面形状或曲面形状。 [n0009] 进一步地,接油板的V型底端位于变速器主动齿轮轴承安装孔和中间齿轮轴承安装孔的结合点位置处。 [n0010] 进一步地,接油板的V型底端与主动齿轮轴承安装孔的侧面及中间齿轮轴承安装孔的侧面连接。 [n0011] 进一步地,前接油板V型底端与前壳体面板连接的位置处设有连通至主动齿轮轴承和中间齿轮轴承处的油孔,后接油板V型底端与后壳体面板连接的位置处也设有连通至主动齿轮轴承和中间齿轮轴承处的油孔。 [n0012] 进一步地,变速器壳体内还设有加强筋。 [n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4] 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变速器壳体内设置V字型的接油板并在接油板底端开始连通至轴承处的油孔的结构来对轴承进行润滑,结构非常简单,实现非常容易。 [n0015] 2.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油孔开设在壳体面板处的位置,保证了轴承安装孔的完整,没有破坏轴承安装孔的完整性,确保变速器平稳运行及其传动效率高。 [n0016] 图1为实施例一前壳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n0017] 图2为实施例一前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3为图2局部放大示意图; [n0019] 图4为实施例一后壳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5为实施例一后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6为图5局部放大示意图; [n0022] 图中:1.前壳体,11.前壳体面板,2.后壳体,21.后壳体面板,3.主动齿轮轴承安装孔,4.中间齿轮轴承安装孔,5.主减速齿轮轴承安装孔,6.前接油板,7.后接油板,8.进油口,9.油孔,10.加强筋。 [n002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n0024] 实施例一 [n0025] 一种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其中的变速器结构包括前壳体1和后壳体2,在前壳体1和后壳体2上都设有主动齿轮轴承安装孔3、中间齿轮轴承安装孔4和主减速齿轮轴承安装孔5,主动齿轮、中间齿轮和主减速齿轮分别设置在其中,前壳体1和后壳体2组装成整体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变速器。在变速器的运行过程中,主减速齿轮浸入油中的部分最多,中间齿轮也有一部分浸入油中,因此在齿轮的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一部分油飞溅上涌,而在壳体内部形成飞溅油腔。 [n0026]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飞溅润滑结构包括设置在变速器前壳体1的前接油板6和设置在后壳体2的后接油板7,其中前接油板6和后接油板7都位于三个轴承安装孔的上方处,且前接油板6和后接油板7之间对称设置,都呈V型结构,当将前壳体1和后壳体2组装成整体后,前接油板6和后接油板7贴合形成完整的V型接油板。在接油板上方形成储油腔。前接油板6和后接油板7的两端处都设有进油口8,齿轮转动时向上涌动的油可从进油口8处飞溅浸入接油板上方。为了提高变速器的生产效率以及保证储油腔的储油效果,前接油板6和后接油板7采用分别与前壳体1和后壳体2一体成型的方式,在前壳体1和后壳体2的生产过程中同时完成前接油板6和后接油板7的加工。 [n0027] 由于主减速齿轮浸入油中的部位较多,且齿轮转动时此处涌动的油量较大,因此其轴承容易实现润滑。因此,接油板的V型底端设置在靠近主动齿轮轴承安装孔3和中间齿轮轴承安装孔4相结合的位置处,使油能够尽可能多地流向主动齿轮轴承和中间齿轮轴承。接油板的V型两边的形状可以采用平面或者曲面,进油口8位置的选取既需要保证油能够涌入接油板,又需保证接油板上方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围成的空间尽量大,尽可能保证储油腔内储存的油最多,当齿轮转速低,油不能涌入接油板时,储油腔内储存的油依然足够对主动齿轮轴承和中间齿轮轴承进行润滑。 [n0028] 接油板的V型最低点处与主动齿轮轴承安装孔3以及中间齿轮轴承安装孔4都相连接,前接油板6与前壳体面板21连接的位置处设有两个油孔9,如图3所示,一个连通至主动齿轮轴承安装孔3,另一个连通至中间齿轮轴承安装孔4,且如图1所示,前壳体面板21位于油孔9的位置处往外突出,以使油孔9能够设置在前壳体面板21与前接油板6的连接处,从而避免从轴承安装孔中通过,保证了主动齿轮轴承安装孔3和中间齿轮轴承安装孔4的完整性,而且通过将接油板与轴承安装孔相连接,可以在连接部位直接开设油孔9,不需要另外加设油管,因而结构更加简单稳定。同样,如图6和图4所示,后接油板7与后壳体面板21连接的位置处也设有两个油孔9,分别连通至主动齿轮轴承安装孔3和中间齿轮轴承安装孔4。 [n0029] 如图1-图6所示,为了提高变速器壳体的强度,在前壳体1和后壳体2内还设有加强筋10,当在接油板上方设置加强筋10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加强筋10不能对油通过进油口8进入接油板上方产生影响和干涉,最好能够起引导作用,以使更多的油流入储油腔内;其次;接油板上方的加强筋10不能离整个接油板太近,避免减小储油腔的容积,最好是加强筋10位于接油板上方处的水平方向的最低点高于接油板的最高点。 [n0030]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或变换,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Claims (7) [0001] 1.一种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包括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内部的接油板,其特征在于:接油板包括分别设置在变速器前壳体和后壳体的轴承安装孔上方处的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都呈V字型结构,当变速器前壳体和后壳体组装成整体后,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贴合形成完整的V字型接油板,接油板上方形成储油腔;且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的两端处都设有进油口,前接油板和后接油板的V型底端处都设有连通至轴承位置处的油孔。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接油板与变速器前壳体一体成型,后接油板与变速器后壳体一体成型,当变速器前壳体和后壳体组装成整体后,接油板成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结构。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接油板的V型两边的形状为平面形状或曲面形状。 [00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接油板的V型底端位于变速器主动齿轮轴承安装孔和中间齿轮轴承安装孔的结合点位置处。 [0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接油板的V型底端与主动齿轮轴承安装孔的侧面及中间齿轮轴承安装孔的侧面连接。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接油板V型底端与前壳体面板连接的位置处设有连通至主动齿轮轴承和中间齿轮轴承处的油孔,后接油板V型底端与后壳体面板连接的位置处也设有连通至主动齿轮轴承和中间齿轮轴承处的油孔。 [00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变速器壳体内还设有加强筋。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5545413B2|2014-07-09|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US5092196A|1992-03-03|Gear mechanism lubricating structure CN103322175B|2016-01-20|动力传递机构的润滑装置 CN214331432U|2021-10-01|一种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 CN107387735B|2020-05-01|具有润滑油自动集油分配功能的轻量化齿轮箱体 US10859152B2|2020-12-08|Pure electric vehicle transmission with novel lubrication structure CN207278842U|2018-04-27|具有润滑油自动集油分配功能的轻量化齿轮箱体 CN107314100A|2017-11-03|一种具有新型润滑结构的纯电动汽车变速器 CN111692324B|2021-07-13|正反驱动减速器 CN207848373U|2018-09-11|一种具有新型润滑结构的纯电动汽车变速器 CN110671489A|2020-01-10|一种汽车变速箱及汽车 CN211175236U|2020-08-04|一种带有轴承润滑结构的高转速横置单级减速箱 CN212389731U|2021-01-22|一种对变速器轴承进行飞溅润滑的油道结构 CN210034367U|2020-02-07|变速箱润滑结构及变速器 CN109538743A|2019-03-29|一种水冷电机前轴承油润滑机构和电机驱动总成 CN213744844U|2021-07-20|一种轮式挖掘机自润滑变速箱 CN111520464B|2021-03-19|一种变速器齿轮箱壳体内的甩油结构及其变速器 CN209262215U|2019-08-16|一种变速器润滑系统 CN213899806U|2021-08-06|行星式变速箱 CN211624165U|2020-10-02|一种差速器挡油盘 CN111609119A|2020-09-01|一种对变速器轴承进行飞溅润滑的方法及油道结构 CN212273003U|2021-01-01|立式电动总成及汽车 CN212959588U|2021-04-13|一种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 JP2010242832A|2010-10-28|差動装置 CN213575380U|2021-06-29|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091342.9U|CN214331432U|2020-12-21|2020-12-21|一种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CN202023091342.9U| CN214331432U|2020-12-21|2020-12-21|一种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