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减震衬套
专利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减震衬套,包括套设在转动杆外部的衬套本体,所述衬套本体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内圈包括多个扇形环,所述扇形环和所述外圈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缓冲件以及多个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套筒、滑杆和连接弹簧,所述套筒一端与所述外圈的内周面连接,所述滑杆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套筒内部,另一端与所述扇形环的外周面连接,所述连接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滑杆的端部以及所述套筒内壁上;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固定弹簧和两个弹性片一,所述弹性片一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扇形环的外周面上以及所述外圈的内周面上,所述固定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扇形环的外周面上和所述外圈的内周面上。本申请具有对车辆进行减震缓冲的效果。 公开号:CN214331348U 申请号:CN202022396269.XU 申请日:2020-10-2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张立武 申请人:Shanghai Yunqi Auto Parts Co ltd; IPC主号:F16F15-123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涉及车辆减震部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衬套。 [n0002] 目前衬套是用于机械部件外,以达到密封、磨损保护等作用的配套件,是指起衬垫作用的环套。衬套的使用能减少设备的磨损、振动和噪音,并有防腐蚀的效果。衬套的使用还能方便机械设备的维修、简化设备的结构和制造工艺。衬套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和它的应用环境与目的有很大关系。 [n0003] 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29969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衬套,其包括钢背和耐磨层;所述耐磨层覆盖所述钢背的内周表面;所述耐磨层为铜锌合金层,所述钢背的厚度为0.5 20毫米,所述铜锌合金层的厚度为0.1 1.5毫米。 [n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车辆遇到较大震动时,衬套与零件发生刚性碰撞,不能有效地对车辆进行减震缓冲。 [n0005] 为了有效地对车辆进行减震缓冲,本申请提供一种减震衬套。 [n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减震衬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n0007] 一种减震衬套,所述衬套本体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内圈包括首尾之间相互抵接的多个扇形环,所述扇形环和所述外圈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缓冲件以及多个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套筒、滑杆和连接弹簧,所述套筒一端与所述外圈的内周面连接,所述滑杆的长度小于所述外圈内周面和所述扇形环外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滑杆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套筒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套筒外部并与所述扇形环的外周面连接,所述连接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滑杆的端部以及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滑杆一端的底面上;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固定弹簧和两个弹性片一,所述弹性片一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扇形环的外周面上以及所述外圈的内周面上,所述固定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扇形环的外周面上和所述外圈的内周面上,所述固定弹簧位于两个所述弹性片一之间。 [n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衬套本体内套设的转动杆挤压扇形环时,扇形环在转动杆压力的作用下向靠近外圈的方向移动,套筒和滑杆对扇形环进行导向,使扇形环不易在偏移滑杆轴线的方向运动,扇形环挤压滑杆、弹性片一和固定弹簧,连接弹簧、弹性片一和固定弹簧缓冲转动杆对扇形环的压力以及扇形环对外圈的压力,从而有效地对车辆进行减震缓冲,并且能减少扇形环和转动杆相抵时扇形环对转动杆造成的损害,提高转动杆的使用寿命。 [n0009] 优选的,所述弹性片一弯曲设置,所述弹性片一的弧面凸向远离所述固定弹簧的一侧。 [n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片弯曲设置使得弹性片在形变时,弹性片向远离固定弹簧的一侧形变,从而使固定弹簧不易在弹性片的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偏移,减少对固定弹簧的弹性形变造成影响。 [n0011] 优选的,所述固定弹簧的外径从所述扇形环到所述外圈的方向逐渐增大。 [n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固定弹簧不易在垂直于其自身弹力方向发生偏移,并且使弹性片一不易向靠近固定弹簧的方向发生偏移。 [n0013] 优选的,所述扇形环靠近所述外圈一侧设置有弹性片二,所述弹性片二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扇形环的内周面以及所述弹性片一远离所述固定弹簧一侧的侧面上。 [n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扇形环挤压弹性片一时,弹性片一挤压弹性片二,进一步提高了扇形环与外圈之间的弹力,并且使弹性片一不易产生较大形变,从而使弹性片一不易损坏。 [n0015] 优选的,所述扇形环靠近相邻扇形环一侧的侧面上成型有限位块,所述扇形环另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扇形环两侧的侧面且靠近内周面一侧的侧边缘设置为圆角状。 [n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杆挤压扇形环时,限位块挤压限位槽靠近外圈的内壁,使相邻扇形环能分担转动杆对扇形环造成的压力,提高了扇形环的缓冲效果,扇形环上的圆角减少扇形环对转动杆造成的损害。 [n0017] 优选的,所述扇形环一端开设有注油槽,所述扇形环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多个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和所述注油槽连通。 [n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通过注油槽和出油孔将润滑油注入到扇形环远离外圈的一侧,减少扇形环与转动杆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多个出油孔便于润滑油全面覆盖到扇形环远离外圈的表面上。 [n0019] 优选的,多个所述出油孔沿所述衬套本体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且由扇形环两端出油孔的开口到扇形环中部出油孔的开口的直径逐渐增大。 [n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油孔开口大小的设置使多数润滑油流到扇形环中部,使润滑油不易流到扇形环的侧面,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n0021] 优选的,所述扇形环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多个规整排布的凹槽。 [n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可存储润滑油,使润滑油不易流到扇形环的侧面,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n002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n0024] 1.增加了固定弹簧、弹性片和连接弹簧的结构,减少了转动杆和扇形环相抵时对双方产生的作用力,从而减少扇形环对转动杆造成的损害,并且减少扇形环对外圈产生的压力,有效的对车俩进行减震缓冲; [n0025] 2.增加了限位片的结构,使转动杆不易直接挤压相邻扇形环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扇形环对转动杆造成的损害; [n0026] 3.增加了出油孔和凹槽的结构,使润滑油不易流到扇形环的侧面,从而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n0027] 图1是申请实施例的衬套本体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2是申请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主要示意第一缓冲件的构造。 [n0029] 附图标记说明:1、衬套本体;11、外圈;12、内圈;121、扇形环;13、限位块;14、限位槽;15、弹性片二;16、注油槽;17、出油孔;18、凹槽;2、第一缓冲件;21、套筒;22、滑杆;23、连接弹簧;3、第二缓冲件;31、弹性片一;32、固定弹簧。 [n0030]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n003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减震衬套。参照图1,减震衬套包括套设在转动杆外部的衬套本体1。衬套本体1包括外圈11和内圈12,外圈11和内圈12均呈圆环状,内圈12位于外圈11内,内圈12和外圈11的轴线重合且内圈12和外圈11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内圈12包括三个大小相同且首尾之间相互抵接的扇形环121。 [n0032] 参照图1、图2,每个扇形环121和外圈11之间均安装有两个第一缓冲件2和四个第二缓冲件3。且两个第一缓冲件2沿衬套本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一缓冲件2沿扇形环121环面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缓冲件3。第一缓冲件2包括套筒21、滑杆22和连接弹簧23。套筒21呈圆筒状,套筒21一端和外圈11的内周面固定连接。滑杆22呈圆柱状,滑杆22的长度小于扇形环121的外周面和外圈11的内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滑杆22一端滑动安装在套筒21内部,另一端延伸至套筒21外部并和扇形环121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滑杆22沿套筒21中心线的方向滑动。连接弹簧23一端和滑杆22在套筒21内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套筒21远离滑杆22一端的底面固定连接。 [n0033] 参照图1、图2,第二缓冲件3包括固定弹簧32和两个弹性片一31。固定弹簧32一端和扇形环121的外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外圈11的内周面固定连接,固定弹簧32的外径从扇形环121到外圈11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固定弹簧32不易在垂直其自身弹力的方向发生偏移,减少了固定弹簧32因偏移对自身造成的损害,提高了固定弹簧32的使用寿命。弹性片一31一端和扇形环121的外周面连接,另一端和外圈11的内周面连接,弹性片一31弯曲设置,弹性片的弧面凸向远离固定弹簧32的一侧,使得弹性片一31在形变时,不易向靠近固定弹簧32的方向发生形变,从而使弹性片一31不易抵住固定弹簧32造成固定弹簧32偏移。扇形环121安装有弹性片二15,弹性片二15一端和扇形环1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弹性片一31远离固定弹簧32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弹性片二15抵住弹性片一31,使弹性片一31不易产生较大形变,从而使弹性片一31不易损坏,提高弹性片一31的使用寿命。 [n0034] 参照图1、图2,当转动杆挤压扇形环121时,扇形环121在转动杆压力的作用下向靠近外圈11的方向移动,套筒21和滑杆22对扇形环121进行导向,使扇形环121沿套筒21中心线的方向移动,扇形环121挤压滑杆22、弹性片一31、弹性片二15和固定弹簧32,连接弹簧23、弹性片一31、弹性片二15和固定弹簧32缓冲转动杆对扇形环121造成的压力以及扇形环121对外圈11造成的压力,从而有效地对车辆进行减震缓冲,并且还能减少扇形环121对转动杆造成的损害,提高了转动杆的使用寿命。 [n0035] 参照图1、图2,扇形环121靠近相邻扇形环121的一侧的侧面上成型有限位块13,扇形环121的另一侧上开设有与限位块13配合的限位槽14,扇形环121两侧的侧面且靠近内周面一侧的侧边缘设置为圆角状。 [n0036] 参照图1、图2,当转动杆挤压扇形环121时,扇形环121上的限位块13挤压相邻扇形环121上的限位槽14,带动三个扇形环121向靠近外圈11的方向移动,使三个扇形环121能分担转动杆对扇形环121造成的压力,使三个扇形环121上的第一缓冲件2以及第二缓冲件3均能缓冲转动杆对扇形环121造成的压力,提高了衬套本体1的缓冲效果。当转动杆移动到相邻扇形环121之间的间隙处时,扇形环121的侧边缘和转动杆相抵,减少扇形环121对转动杆造成的损害。 [n0037] 参照图2,扇形环121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注油槽16,注油槽16开口呈圆形,注油槽16位于扇形环121端面的中部。扇形环121的内周面上开设有五个出油孔17,出油孔17和注油槽16连通,五个出油孔17沿衬套本体1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且由扇形环121两端出油孔17的开口到扇形环121中部的出油孔17的开口的直径逐渐增大。扇形环121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多个规整排布的凹槽18,凹槽18开口呈圆形。 [n0038] 参照图2,工作人员将润滑油从注油槽16中注入,润滑油通过出油孔17流到扇形环121远离外圈11的一侧,出油孔17的结构使多数润滑油流到扇形环121中部,减少流到扇形环121侧面的润滑油。工作人员注入的润滑油被凹槽18储存起来,减少流到扇形环121侧面的润滑油,当转动杆紧贴扇形环121凹槽18开口时,润滑油附着在转动杆边缘。通过以上结构,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n0039]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减震衬套的实施原理为:套筒21和滑杆22对扇形环121进行导向,固定弹簧32、弹性片一31以及连接弹簧23缓冲转动杆对扇形环121造成的压力,使转动杆不易与衬套本体1发生刚性碰撞,从而有效地对车辆进行减震缓冲。 [n0040]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减震衬套,包括套设在转动杆外部的衬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1)包括外圈(11)和内圈(12),所述内圈(12)包括首尾之间相互抵接的多个扇形环(121),所述扇形环(121)和所述外圈(1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缓冲件(2)以及多个第二缓冲件(3);所述第一缓冲件(2)包括套筒(21)、滑杆(22)和连接弹簧(23),所述套筒(21)一端与所述外圈(11)的内周面连接,所述滑杆(22)的长度小于所述外圈(11)内周面和所述扇形环(121)外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滑杆(22)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套筒(21)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套筒(21)外部并与所述扇形环(121)的外周面连接,所述连接弹簧(23)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滑杆(22)的端部以及所述套筒(21)远离所述滑杆(22)一端的底面上;所述第二缓冲件(3)包括固定弹簧(32)和两个弹性片一(31),所述弹性片一(31)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扇形环(121)的外周面上以及所述外圈(11)的内周面上,所述固定弹簧(32)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扇形环(121)的外周面上和所述外圈(11)的内周面上,所述固定弹簧(32)位于两个所述弹性片一(31)之间。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一(31)弯曲设置,所述弹性片一(31)的弧面凸向远离所述固定弹簧(32)的一侧。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弹簧(32)的外径从所述扇形环(121)到所述外圈(11)的方向逐渐增大。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环(121)靠近所述外圈(11)一侧设置有弹性片二(15),所述弹性片二(15)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扇形环(121)的内周面以及所述弹性片一(31)远离所述固定弹簧(32)一侧的侧面上。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环(121)靠近相邻扇形环(121)一侧的侧面上成型有限位块(13),所述扇形环(121)另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13)配合的限位槽(14);所述扇形环(121)两侧的侧面且靠近内周面一侧的侧边缘设置为圆角状。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环(121)一端开设有注油槽(16),所述扇形环(121)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多个出油孔(17),所述出油孔(17)和所述注油槽(16)连通。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油孔(17)沿所述衬套本体(1)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且由扇形环(121)两端出油孔(17)的开口到扇形环(121)中部出油孔(17)的开口的直径逐渐增大。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环(121)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多个规整排布的凹槽(18)。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2509436A|1950-05-30|Packing CN201679893U|2010-12-22|一种轴向对称式预压缩橡胶关节 CN1201099C|2005-05-11|具有阻尼的悬挂支柱 US7954823B2|2011-06-07|Sealing ring for reciprocating motion CN214331348U|2021-10-01|一种减震衬套 CN205637207U|2016-10-12|具有复阻尼特征的双压簧圆筒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 CN101297094A|2008-10-29|制动缓冲器 CN103291786B|2016-01-20|导向销 CN201851575U|2011-06-01|一种车用减震装置 CN211314835U|2020-08-21|一种抗疲劳橡胶关节 CN208483516U|2019-02-12|一种数控机床减震型滑轨 KR100883719B1|2009-02-12|완충기구 및 이를 갖는 구조물 지지장치 CN105604203B|2017-10-31|具有复阻尼特征的双压簧圆筒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 CN108974042A|2018-12-11|一种重型车缓冲车挡装置 CN210423544U|2020-04-28|一种新型压力机缓冲机构 CN211441886U|2020-09-08|一种聚氨酯前悬置衬套 CN210634359U|2020-05-29|衬套结构及车辆 CN109322956B|2021-04-16|一种多自由面复合弹性元件 CN210191065U|2020-03-27|控制臂总成 CN210889554U|2020-06-30|一种液压油缸导向套压力缓冲装置 CN208918960U|2019-05-31|一种改进型伺服液压缸 CN208122962U|2018-11-20|用于汽车发动机平衡轴的调整垫片 CN213017276U|2021-04-20|一种双列锥滚子轴承 CN211474702U|2020-09-11|一种具备缓冲减震功能的星型联轴器 CN212615918U|2021-02-26|一种高强度合金材料导滑块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396269.XU|CN214331348U|2020-10-24|2020-10-24|一种减震衬套|CN202022396269.XU| CN214331348U|2020-10-24|2020-10-24|一种减震衬套|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