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涉及到汽车减震系统的技术领域,包括加强环和缓冲块,缓冲块的外缘设有环形槽,加强环设于环形槽内,加强环包括上环体和下环体,上环体的一端与下环体的一端连接,上环体的一侧的纵截面的一侧轴向高度低于上环体一侧的纵截面的另一侧的轴向高度;下环体一侧的纵截面的一侧轴向高度低于下环体一侧的纵截面的另一侧的轴向高度;上环体的上端外缘以及下环体的下端的外缘分别具有一圆弧倒角,上环体与下环体为一体成型。在使用时,防止加强环外胀变形,避免加强环在大载荷下断裂。
公开号:CN214331344U
申请号:CN202022696448.5U
申请日:2020-11-1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谭珂
申请人:Shanghai Carthane Co ltd;
IPC主号:F16F15-0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减震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
[n0002] 加强环的作用是在高速的冲击下防止不良的侧向变形,但是现设计中由于加强环大圆弧过渡,导致缓冲块受压后,在加强环圆弧过渡处产生法向压力,该部分的合力向外。使加强环受到外胀作用力。对于低强度材料,特别是塑料材料来说,该外胀力对加强环来说非常危险,容易导致加强环断裂。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n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n0005] 一种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包括加强环和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外缘设有环形槽,所述加强环设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加强环包括上环体和下环体,所述上环体的一端与所述下环体的一端连接,所述上环体的一侧的纵截面的一侧的轴向高度低于所述上环体的一侧的纵截面的另一侧的轴向高度;所述下环体一侧的纵截面的一侧的轴向高度低于所述下环体一侧的纵截面的另一侧的轴向高度;所述上环体的上端外缘以及所述下环体的下端的外缘分别具有一圆弧倒角,所述上环体与下环体为一体成型。
[n0006]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上环体一侧的纵截面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大于所述下环体一侧的纵截面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
[n0007]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上环体一侧的纵截面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小于所述下环体一侧的纵截面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
[n0008]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上环体一侧的纵截面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等于所述下环体一侧的纵截面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
[n0009]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加强环的内部设有加强筋。
[n0010]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加强环内周壁设有一减震垫圈,所述加强环通过所述减震垫圈与所述缓冲块连接。
[n0011]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加强环内周壁呈阶梯状。
[n0012]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加强环与所述环形槽之间过盈配合。
[n0013]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加强环内壁设有一安装圆环。
[n0014]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n0015] 加强环轴向端面为斜面,缓冲块受压后,在该斜面上的法向力的合力可以平衡加强环内径圆弧过渡区法向力的合力。防止加强环外胀变形,避免加强环在大载荷下断裂。
[n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力平衡式的加强构的剖视图;
[n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力平衡式的加强环的立体图;
[n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强环与缓冲块之间的连接图。
[n0019] 图中:1、加强环;2、上环体;3、下环体;4、缓冲块;5、圆弧倒角;6、安装圆环;7、纵截面;8、环形槽。
[n0020]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n0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22]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n0023] 结合图1-3所示,一种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包括加强环1和缓冲块4,缓冲块4的外缘设有环形槽8,加强环1设于环形槽8内,加强环1包括上环体2和下环体3,上环体2的一端与下环体3的一端连接,上环体2的一侧的纵截面7的一侧的轴向高度低于上环体2的一侧的纵截面7的另一侧的轴向高度;下环体3一侧的纵截面7的一侧的轴向高度低于下环体3一侧的纵截面7的另一侧的轴向高度;上环体2的上端外缘以及下环体3的下端的外缘分别具有一圆弧倒角5,上环体2与下环体3为一体成型。
[n0024] 使用本实施新型,加强环1轴向端面为斜面,缓冲块4受压后,在该斜面上的法向力的合力可以平衡加强环1内径圆弧过渡区法向力的合力。防止加强环1外胀变形,避免加强环1在大载荷下断裂。
[n0025] 其中,上环体2与下环体3一体成型,提高了加强环1自身的强度,提高了加强环1的整体性减少了缺陷的产生。
[n0026] 其中,在减震系统工作时,加强环1和缓冲块4之间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摩擦,随着时间延长加强环1可能会割裂缓冲块4,通过圆弧倒角5有效地减弱了加强环1对于缓冲块4的割裂情况。
[n0027] 其中,由于上环体2的截面一侧轴向高度上环体2的截面另一侧的轴向高度之间的高度不同,上环体2的上端面会产生一定的倾斜角度,斜面角度与缓冲块4的配合,利用法向力之间的相互抵消原理防止过于变形的。
[n0028] 其中,下环体3的截面一侧轴向高度低于下环体3的截面另一侧的轴向高度,下环体3的下端面会产生一定的倾斜角度,斜面角度与缓冲块4的配合,利用法向力之间的相互抵消原理防止过于变形的。
[n0029]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上环体2一侧的纵截面7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大于下环体3一侧的纵截面7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由于上环体2和下环体3高度差的不同,上下端面的倾斜角度不一致,同缓冲块4变形配合,保证加强环1受力平衡。
[n0030]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上环体2的截面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小于下环体3截面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
[n0031]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上环体2一侧的纵截面7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小于下环体3一侧的纵截面7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由于上环体2和下环体3高度差的不同,上下端面的倾斜角度不一致,同缓冲块4变形配合,保证加强环1受力平衡。
[n0032]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加强环1的内部设有加强筋。加强环1上增加了加强筋。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有较大颠簸,汽车减震系统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当缓冲块4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变形较大,加强环1会因受力过大而断裂。通过增加加强筋,有效地提高了加强环1的强度。
[n0033]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加强环1内周壁设有一减震垫圈,加强环1通过减震垫圈与缓冲块4连接。加强环1和缓冲块4之间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摩擦,通过减震垫圈有效地减弱了加强环1对于缓冲块4的割裂情况。
[n0034]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加强环1内周壁呈阶梯状。
[n0035]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加强环1与环形槽8之间过盈配合。限制了缓冲块压缩时的轴向极限变形,增加了缓冲块4的压缩并紧高度,达到了整车车轮上跳的限位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原有力-位移曲线。
[n0036]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加强环1内壁设有一安装圆环6。有利于加强环1与缓冲块4支架的连接强度。
[n0037] 优选地,加强环1内部为金属环,外部为橡胶或软质塑料。在软质的橡塑件内部增加金属以较低的成本,在不降低加强环1接触刚度的情况下,改善了加强环1的耐冲击性能。将该加强环1装配在缓冲块4上,不仅可以显著增加缓冲块4的强度,而且可以提高缓冲块4压缩过程的舒适性。
[n0038] 加强环1的一侧的纵截面7呈斜面,加强环1的一侧的上表面以及加强环1的一侧的下表面分别倾斜设置,且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与下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或不同。
[n0039]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9)
[0001] 1.一种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环(1)和缓冲块(4),所述缓冲块(4)的外缘设有环形槽(8),所述加强环(1)设于所述环形槽(8)内,所述加强环(1)包括上环体(2)和下环体(3),所述上环体(2)的一端与所述下环体(3)的一端连接,所述上环体(2)的一侧的纵截面(7)的一侧的轴向高度低于所述上环体(2)的一侧的纵截面(7)的另一侧的轴向高度;所述下环体(3)一侧的纵截面(7)的一侧的轴向高度低于所述下环体(3)一侧的纵截面(7)的另一侧的轴向高度;所述上环体(2)的上端外缘以及所述下环体(3)的下端的外缘分别具有一圆弧倒角(5),所述上环体(2)与下环体(3)为一体成型。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体(2)一侧的纵截面(7)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大于所述下环体(3)一侧的纵截面(7)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体(2)一侧的纵截面(7)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小于所述下环体(3)一侧的纵截面(7)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
[00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体(2)一侧的纵截面(7)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等于所述下环体(3)一侧的纵截面(7)的两侧之间的轴向高度差。
[0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1)的内部设有加强筋。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1)内周壁设有一减震垫圈,所述加强环(1)通过所述减震垫圈与所述缓冲块(4)连接。
[00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1)内周壁呈阶梯状。
[000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1)与所述环形槽(8)之间过盈配合。
[0009]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1)内壁设有一安装圆环(6)。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5934652A|1999-08-10|Air spring bumper and method of mounting
US20070126278A1|2007-06-07|Wheel balance weight for automobile tire
CN214331344U|2021-10-01|一种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
US9145036B2|2015-09-29|Shock absorber apparatus
KR101810997B1|2017-12-20|트레일링암 부시
CN214564431U|2021-11-02|一种汽车独立悬架的后缓冲块总成及汽车
CN204458980U|2015-07-08|一种缓震组件
JP2004353718A|2004-12-16|サスペンションサポート
CN111114273B|2021-09-21|动力总成悬置
CN214007875U|2021-08-20|一种预防开裂的汽车缓冲块用加强环
CN213138420U|2021-05-07|一种悬架缓冲块及车辆
CN212131165U|2020-12-11|一种减震器及汽车
CN211730968U|2020-10-23|稳定杆衬套及稳定杆总成
CN208484530U|2019-02-12|一种减振总成
CN212079998U|2020-12-04|一种结构强度高的新能源汽车用前减振器上支撑组合
CN211252785U|2020-08-14|一种汽车顶盖支撑组件、汽车顶盖和汽车
CN214607038U|2021-11-05|一种汽车用电机悬置
CN211335470U|2020-08-25|一种汽车摆臂
CN209833347U|2019-12-24|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
CN210026940U|2020-02-07|一种后减震弹簧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3628628U|2021-07-06|防安装错位顶胶
JP3907061B2|2007-04-18|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KR20210029594A|2021-03-16|안정성을 향상 시킨 자동차 범퍼의 사이드부 보강기술
CN209385557U|2019-09-13|轿车高强度安全减震器顶胶总成
CN210554190U|2020-05-19|一种用于汽车拉索的金属支架总成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696448.5U|CN214331344U|2020-11-19|2020-11-19|一种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CN202022696448.5U| CN214331344U|2020-11-19|2020-11-19|一种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