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嵌套式隔振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嵌套式隔振装置,其包括基座、多个隔振组件;每个隔振组件均包括隔振壳体和隔振材料;隔振壳体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形;隔振材料设置在隔振壳体的内底壁上;多个隔振组件中的隔振壳体的尺寸依次减小,多个隔振组件中的隔振壳体依次嵌套,基座设置在最内部的隔振壳体的底壁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隔振材料本身的特性,在保证隔振基座结构刚度与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减振降噪目的,并且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精密设备自身要求调整不同隔振材料来实现进行不同频段的降噪,能够应用于各类复杂环境,适用范围广,所采用材料造价较低,相比气浮、磁浮隔振更为经济。 公开号:CN214331324U 申请号:CN202120365572.5U 申请日:2021-02-08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洪财滨;杜晓宇;王瑞;梁金艳 申请人:Spaceflight Build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IPC主号:F16F15-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嵌套式隔振装置。 [n0002] 对于精密测量/测试仪器和超精密加工装备,环境的振动是限制其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对振动抑制和隔离是提高仪器装备精度的有效手段。精密测量/测试仪器工作状态是准静态的,仪器自身不会引入振动,仅需要隔离环境传入的振动;而精密加工装备工作特点是自身具有多个运动自由度,装备直接产生大幅值、高频扰动,同时还要隔离环境传递的低频振动。 [n0003] 高精度测试平台是一类与尖端科学实验装备和大型高端精密仪器装备配套使用的重大基础性装备,其中大型高端精密仪器装备主要包括国家级基标准计量仪器和科学仪器、精密级传感器的测量测试仪器、精密制造装备等。尖端科学实验装备和高端精密仪器装备通常由多台大型或超大型精密仪器构成,系统构成复杂,相互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极高,极易受外界微振动的干扰。特别是因多台仪器与被试验装置的抗干扰特性不一致,受振动干扰的规律与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在一种超静环境下使用或测试。 [n0004] 传统的实现隔振的方式是在精密设备与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支承,即柔性隔振(如气浮、磁浮),来减小或隔离振动的传递,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但实际情况中,精密设备通常并不允许有大的变形,基座无法设置为柔性的减振装置,不方便使用且采用柔性隔振通常费用较高。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套式隔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n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嵌套式隔振装置包括基座、多个隔振组件;每个所述隔振组件均包括隔振壳体和隔振材料;所述隔振壳体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形;所述隔振材料设置在所述隔振壳体的内底壁上;多个所述隔振组件中的隔振壳体的尺寸依次减小,多个所述隔振组件中的隔振壳体依次嵌套,位于内部的隔振壳体的底壁设置在位于外部的隔振壳体的内底壁上;所述基座设置在最内部的隔振壳体的底壁上。 [n0007]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隔振壳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n0008] 进一步地,所述隔振基座的侧壁与最内部的所述隔振壳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n0009] 进一步地,所述隔振材料为复合材料。 [n0010] 进一步地,所述隔振壳体的截面呈正方形。 [n0011] 进一步地,所述隔振壳体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 [n00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n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嵌套式隔振装置,在使用时,待测试的精密仪器设置在隔振基座上,多个隔振壳体依次嵌套使得整个隔振装置形成"硬—软—硬—软—硬"的弹性隔振结构,外层隔振壳体可初步抵抗外部的振动,根据外部环境的频率特征,通过选取隔振材料实现进一步隔振,然后位于内层的隔振壳体以及其底壁上的隔振材料实现第二级隔振。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隔振材料本身的特性,在保证隔振基座结构刚度与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减振降噪目的,并且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精密设备自身要求调整不同隔振材料来实现进行不同频段的降噪,能够应用于各类复杂环境,适用范围广,所采用材料造价较低,相比气浮、磁浮隔振更为经济。 [n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嵌套式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n0016] 附图标记: [n0017] 1-隔振壳体;2-隔振材料;3-基座。 [n0018]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n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21]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n002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嵌套式隔振装置包括基座3、多个隔振组件;每个隔振组件均包括隔振壳体1和隔振材料2;隔振壳体1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形;隔振材料2设置在隔振壳体1的内底壁上;多个隔振组件中的隔振壳体1的尺寸依次减小,多个隔振组件中的隔振壳体1依次嵌套,位于内部的隔振壳体1的底壁设置在位于外部的隔振壳体1的内底壁上;基座3设置在最内部的隔振壳体1的底壁上。 [n0023] 本实施例提供的嵌套式隔振装置,在使用时,待测试的精密仪器设置在隔振基座3上,多个隔振壳体1依次嵌套使得整个隔振装置形成"硬—软—硬—软—硬"的弹性隔振结构,外层隔振壳体1可初步抵抗外部的振动,根据外部环境的频率特征,通过选取隔振材料2实现进一步隔振,然后位于内层的隔振壳体1以及其底壁上的隔振材料2实现第二级隔振。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隔振材料2本身的特性,在保证隔振基座3结构刚度与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减振降噪目的,并且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精密设备自身要求调整不同隔振材料2来实现进行不同频段的降噪,能够应用于各类复杂环境,适用范围广,所采用材料造价较低,相比气浮、磁浮隔振更为经济。 [n0024] 优选地,隔振组件为两个,即隔振壳体1为两个,两个隔振壳体1嵌套设置,基座3位于内层的隔振壳体1的内底壁上。 [n0025]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隔振壳体1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即内外相邻的两个隔振壳体1之间具有间隔(空腔),减小相邻两个隔振壳体1的振动的传递,增强隔振效果。 [n0026] 进一步地,隔振基座3的侧壁与最内部的隔振壳体1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可减小最内部的隔振壳体1与隔振基座3之间振动的传递,进一步增强隔振效果。 [n0027] 进一步地,隔振材料2为复合材料,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复合材料。 [n0028] 进一步地,隔振壳体1的截面呈正方形。 [n0029] 进一步地,隔振壳体1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保证了隔振壳体1的刚度和强度。 [n003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嵌套式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多个隔振组件; 每个所述隔振组件均包括隔振壳体和隔振材料;所述隔振壳体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形;所述隔振材料设置在所述隔振壳体的内底壁上; 多个所述隔振组件中的隔振壳体的尺寸依次减小,多个所述隔振组件中的隔振壳体依次嵌套,位于内部的隔振壳体的底壁设置在位于外部的隔振壳体的内底壁上; 所述基座设置在最内部的隔振壳体的底壁上。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式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隔振壳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式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侧壁与最内部的所述隔振壳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式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材料为复合材料。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式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壳体的截面呈正方形。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式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壳体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3210280B|2015-06-17|一种微型惯性测量系统 KR0162677B1|1998-12-01|방진 지지체 RU2362121C2|2009-07-20|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й твердотелый волновой гироскоп CN202402559U|2012-08-29|一种无源低频隔振器 CN214331324U|2021-10-01|一种嵌套式隔振装置 CN102518741A|2012-06-27|一种无源低频隔振器 CN200962055Y|2007-10-17|力平衡振动传感器 CN205176055U|2016-04-20|一种三轴一体化石英加速度计 CN110030306B|2020-06-12|一种隔振支撑结构及隔振器 CN106840559B|2019-07-26|一种可调式单层及双层隔振系统振动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Gilani et al.2001|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of 230-kV porcelain transformer bushings CN210268680U|2020-04-07|激光惯组温补系统测试转接装置 CN110805645B|2021-01-12|一种柔性支撑电磁式准零刚度隔振装置 CN2846885Y|2006-12-13|全金属高阻尼高负荷三维等刚度减震器 CN207776926U|2018-08-28|一种油底壳、动力总成及汽车 CN107387654B|2019-03-29|一种索牵引平动被动晶振减振装置 CA3080201A1|2021-10-01|Device and method for testing background noise of high precision acceleration sensor CN208000345U|2018-10-23|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检测平台 CN109737165A|2019-05-10|一种全金属三轴等刚度隔振器及隔振系统 CN211557489U|2020-09-22|麦克风本底噪声测量装置 CN108562934A|2018-09-21|一种旋转地震计 Fischer et al.1976|Combined analysis and test of earthquake‐resistant circuit breakers CN209457188U|2019-10-01|一种黏弹性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阻尼装置 CN213239048U|2021-05-18|一种智能网络温湿度传感器 CN207868015U|2018-09-14|一种抗振变压器基座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365572.5U|CN214331324U|2021-02-08|2021-02-08|一种嵌套式隔振装置|CN202120365572.5U| CN214331324U|2021-02-08|2021-02-08|一种嵌套式隔振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