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包括中间支撑结构,中间支撑结构设置柔性屏支撑面,中间支撑结构通过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能同步反向转动;所述运动机构在柔性屏的外侧,对应柔性屏移动终端打开和闭合过程中柔性屏弯曲部位的顶部设置可升降的挡片。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挡片在柔性屏的弯曲顶部离开支撑面时对柔性屏顶部的侧面阻挡其晃动,有助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窄边框设计;同时,升降杆挡片的安装、传动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复杂的结构。
公开号:CN214331173U
申请号:CN202022102077.3U
申请日:2020-09-23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顾启翔;张建南;张恩燮
申请人: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IPC主号:F16C11-0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折柔性屏终端及其铰链。
[n0002] 目前的内折柔性屏终端,有种结构为柔性屏的中部与中部支撑面之间不连接,在内折柔性屏终端折拢过程中或打开过程中,柔性屏的弯曲部位,尤其是弯曲部位的顶端在宽度方向上会有一定的晃动,内折柔性屏终端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这种晃动量而对窄边框设计造成影响。
[n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能够克服性柔性屏弯曲部位的顶部在宽度方向上有一定晃动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n0004] 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包括中间支撑结构,中间支撑结构设置柔性屏支撑面,中间支撑结构通过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能同步反向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在柔性屏的外侧,对应柔性屏移动终端打开和闭合过程中柔性屏弯曲部位的顶部设置可升降的挡片。
[n0005]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或对这些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n0006] 所述可升降的挡片设置安装槽以及升降驱动连接孔,所述运动机构中的运动部件设置与所述连接孔连接的驱动部件,在所述转动部件运动时,通过驱动部件和连接孔的配合,驱动所述挡片运动。
[n0007] 所述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分别在偏离其转动中心的位置设置驱动部件;所述可升降的挡片设置安装槽以及与所述驱动部件配合的升降驱动连接孔,在所述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转动时,通过驱动部件和连接孔的配合,驱动所述挡片运动。
[n0008] 所述安装槽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中的齿轮轴配合连接;所述挡片在轴向上的位置为夹在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与中间支撑结构之间。
[n0009] 所述挡片在所述内折柔性屏终端展平时低于所述柔性屏表面或与其齐平,所述挡片的升降跟随柔性屏弯曲部位顶端相对于所述柔性屏支撑面在所述内折柔性屏终端折拢和打开过程中的升降运动。
[n0010] 所述运动机构还设置有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内端均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分别与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外端转动连接,以及,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分别与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滑动连接,滑动方向垂直于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的转动轴线,所述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分别设置柔性屏终端的左侧机壳和右侧机壳的连接位;
[n0011] 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左侧支撑架的转动轴线的位置配置为在柔性屏终端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左侧连接件向着远离中间支撑结构的方向运动,在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左侧连接件向着中间支撑结构运动;
[n0012] 所述右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支撑架的转动轴线的位置配置为在柔性屏终端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右侧连接件向着远离中间支撑结构的方向运动,在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右侧连接件向着中间支撑结构运动;
[n0013] 并且,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右侧转动连接结构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线均高于中间支撑结构的柔性屏支撑面并靠近或处于柔性屏的中性层高度;
[n0014] 并且,所述中间支撑结构中还设置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顶紧结构。
[n0015]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与中间支撑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均包括同心的两段转动连接结构,每段转动连接结构采用圆弧导轨和滑块转动连接结构;并且通过限位结构实现两段转动连接结构在转动行程上的前后连接。
[n0016]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均包括转动连接臂,所述转动连接臂通过中间转动块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中间转动块与中间支撑结构以及转动连接臂与中间转动块均通过圆弧导轨和滑块转动连接。
[n0017] 进一步地,所述顶紧结构采用顶块和弹簧支撑结构,所述顶紧结构的顶紧方向为径向方向或提供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右侧转动连接结构转动打开力矩的顶紧方向。
[n0018] 进一步地,当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打开展平状态时,所述顶紧方向为斜向上向外的方向。
[n0019] 进一步地,所述顶紧结构作用于所述转动连接臂内端,顶紧转动连接结构与中间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隙。
[n0020]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机构还设置有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分别与中间支撑结构左侧和右侧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还分别与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活动连接,通过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与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的连接配合,控制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的转动并在内折柔性屏终端展平时对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提供支撑。
[n0021]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机构还设置有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外侧端分别伸入到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也分别处在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的下方。
[n0022]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支撑架的转动中心和右侧支撑架的转动中心低于所述柔性屏支撑面;左侧支撑架的转动中心和右侧支撑架的转动中心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比于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转动中心更靠近中间中心支撑结构的中线。
[n0023] 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挡片在柔性屏的弯曲顶部离开支撑面时对柔性屏顶部的侧面阻挡其晃动,有助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窄边框设计;同时,升降杆挡片的安装、传动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复杂的结构。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顶紧结构对运动机构中其中一路转动结构的顶紧,避免在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平时,左右机壳的回转晃动,稳定保持展平状态,并适于采用多段转动结构并与其配合,降低转动卡死风险。
[n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运动机构实施例的爆炸图。
[n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运动机构实施例对应内折柔性屏终端打开展平状态下的示意图。
[n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运动机构实施例对应内折柔性屏终端折拢状态下的示意图。
[n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折柔性屏终端在展平状态下的剖视图。
[n0028] 图5为图4中E部位的放大图。
[n0029] 图6为与升降挡片运动有关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n0030] 图7为与升降挡片运动有关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n0031] 图8为从内侧观察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的示意图。
[n0032]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折柔性屏终端在折拢状态下的剖视图。
[n0033] 图10为在内折柔性屏终端从折拢到打开展平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运动结构运动演示图,也演示了升降挡片的升降过程。
[n0034]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包括中间支撑结构1,中间支撑结构包括中间壳体300以及内部的安装基础301,中间支撑结构的顶面配置为内折柔性屏终端中部的柔性屏支撑面10,中间支撑结构通过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使得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同步反向转动。柔性屏400设置在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内侧,并且与中间支撑杆结构的柔性屏支撑面10不连接。
[n0035] 所述运动机构在柔性屏400的外侧,对应柔性屏移动终端打开和闭合过程中柔性屏弯曲部位的顶部401设置可升降的挡片8。
[n0036] 所述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的内侧分别在偏离其转动中心的位置设置驱动部件9,所述可升降的挡片8设置安装槽81以及分别与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上的驱动部件9配合的升降驱动连接孔82,驱动部件9可以是插入连接孔82的销或凸起。在所述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转动时,也即内折柔性屏终端在打开和折拢过程中,通过驱动部件9和连接孔82的配合,驱动所述挡片8做升降运动。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上的所述驱动部件9之间对称布置。所述驱动部件9也可以设置在其它和内折柔性屏终端打开和折拢过程相关的运动部件上,在所述运动部件随动时,通过驱动部件和连接孔的配合,驱动所述挡片运动。所述安装槽81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中的齿轮轴(比如下述的齿轮21和齿轮24的轴)配合连接,由所述齿轮轴对其导向和限位。从而能够用最简单的结构实现挡片的安装、导向和限位,所述挡片9在轴向上的位置为夹在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与中间支撑结构之间。
[n0037] 所述挡片9在所述内折柔性屏终端展平时低于所述柔性屏400表面或与其齐平,所述挡片9的升降跟随柔性屏弯曲部位顶端相对于所述柔性屏支撑面在所述内折柔性屏终端折拢和打开过程中的升降运动,由此,连接孔82的孔形根据所需的升降轨迹进行设计。比如,如图10所示:
[n0038] 初始角度180°时。也即内折柔性屏终端展平时,挡片9处于低位,其与基准点的距离(比如齿轮轴中心)为A。
[n0039] 内折柔性屏终端从180°折拢至160°时,因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左侧机壳100和右侧机壳200向着远离中间壳体300的方向滑动,柔性屏400的弯曲中部401从柔性屏支撑面10抬起,挡片9也随之抬起,其与基准点的距离为B,B>A。该阶段,柔性屏100的中部浮起速度较快,升降挡片9的上升速度也快。
[n0040] 内折柔性屏终端从160°折拢至120°时,柔性屏400中部的浮起速度会慢慢减小。这时,升降挡片9的上升速度降低,至140°时,挡片8与基准点的距离为C,C>B。
[n0041] 内折柔性屏终端从120°折拢至60°,柔性屏400中部的浮起量会减小。挡片8开始下降,至60°时,挡片8与基准点的距离为D,D<C。
[n0042] 内折柔性屏终端从60°至0°(也即折拢),柔性屏中部浮起量恢复到最小值。挡片也降至初始低位,也即与基准点的距离为A。
[n0043] 内折柔性屏终端从折拢到展平时,柔性屏中部的浮起及挡片的升降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以上角度仅为说明该类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规律而举例,每个阶段终点的角度值在不同产品中必然会有差别。
[n0044] 所述运动机构还设置有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左侧连接件51和右侧连接件52。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具有一定的长度,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内端均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左侧连接件51和右侧连接件52分别与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外端通过轴45转动连接,左侧连接件51和右侧连接件52还分别与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滑动连接,其滑动方向垂直于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的转动轴线,所述左侧连接件51和右侧连接件52分别设置内折柔性屏终端的左侧机壳100和右侧机壳200的连接位;比如多干个螺丝连接位53。
[n0045] 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左侧支撑架31的转动轴线的位置配置为在柔性屏终端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左侧连接件51(带着左侧机壳100)向着远离中间支撑结构的方向运动,在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左侧连接件51(带着左侧机壳100)向着中间支撑结构运动;
[n0046] 所述右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支撑架32的转动轴线的位置配置为在柔性屏终端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右侧连接件52(带着右侧机壳200)向着远离中间支撑结构的方向运动,在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右侧连接件52(带着右侧机壳200)向着中间支撑结构运动;
[n0047] 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右侧转动连接结构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线F1、F2均高于中间支撑结构的柔性屏支撑面10并靠近或处于柔性屏的中性层高度。所述柔性屏的中性层高度是指,在柔性屏400的厚度方向上,在柔性屏400弯曲和展开时既不伸长又不缩短的位置高度。
[n0048] 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与中间支撑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均包括同心的两段转动连接结构,每段转动连接结构采用圆弧导轨和滑块转动连接结构;并且通过限位结构实现两段转动连接结构在转动行程上的前后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均包括转动连接臂41、42,所述转动连接臂41、42分别通过中间转动块302、303与中间支撑结构(比如其中的安装基础301)转动连接,左侧转动连接结构的转动连接臂41通过圆弧导轨和滑块与其中间转动块302转动连接,中间转动块302通过圆弧导轨和滑块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通过限位结构实现这两段同心的转动连接结构在转动行程上的前后带动连接。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转动连接臂42通过圆弧导轨和滑块与其中间转动块303转动连接,中间转动块303通过圆弧导轨和滑块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通过限位结构实现这两段同心的转动连接结构在转动行程上的前后带动连接。
[n0049] 所述中间支撑结构中还设置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顶紧结构,防止或减小左侧转动连接结构与中间支撑结构之间以及右侧转动连接结构与中间支撑结构之间的松动。
[n0050] 所述顶紧结构采用顶块和弹簧支撑结构,所述顶块包括作用于左侧转动连接臂41内端的顶块71和作用于右侧转动连接臂内端的顶块72,所述顶块71和顶块72可共用一个弹簧支撑结构,所述顶紧结构作用于所述转动连接臂内端,顶紧转动连接结构中部件之间的间隙。该弹簧支撑结构可采用压簧73。所述顶紧结构的顶紧方向为径向方向或提供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右侧转动连接结构转动打开力矩的顶紧方向。通过控制顶紧接触角度,当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打开展平状态时,所述顶紧方向为斜向上向外的方向。
[n0051] 所述运动机构还设置有左侧活动支撑板61和右侧活动支撑板62,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分别与中间支撑结构1左侧和右侧的上部转动连接,附图标号60为连接轴;所述左侧活动支撑板61和右侧活动支撑板62还分别和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活动连接,所述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设置有导向限位孔34,所述左侧活动支撑板61和右侧活动支撑板62设置与导向限位孔34配合的导向销63,在柔性屏终端展平时,导向限位孔34的孔壁对导向销63支撑。
[n0052] 左侧和右侧的转动连接臂41、42向下弯曲,它们的外侧端分别伸入到左侧活动支撑板61和右侧活动支撑板22的下方通过所述轴45与所述左侧连接件51和右侧连接件52连接,所述左侧连接件51和右侧连接件52也分别处在左侧活动支撑板61和右侧活动支撑板62的下方。
[n0053] 所述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可采用齿轮连接结构,它包括齿轮连接架2,齿轮连接架2设置在中间支撑结构301的端部,所述同步机构设置4个依次啮合连接的齿轮21、22、23、24,齿轮21、24的齿轮轴分别与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连接,其轴线作为左侧支撑架31和右侧支撑架32的转动轴线。所述左侧支撑架31的转动轴线和右侧支撑架32的转动轴线低于所述柔性屏支撑面10。左侧支撑架31的转动轴线和右侧支撑架32的转动轴线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比于左侧和右侧的转动连接臂41、42的转动轴线更靠近中间中心支撑结构1的中线,或者说,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左侧和右侧的转动连接臂41、42的转动轴线的位置相比左侧支撑架31的转动轴线和右侧支撑架32的转动轴线而处在外侧。
[n0054] 所述左侧支撑架31和左侧连接件51之间以及所述右侧支撑架32和右侧连接件52之间设置滑动导向结构。
[n0055] 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轴33和与导向轴33配合的导向套54,导向套设置在左侧连接件51和右侧连接件52的侧边。
[n0056] 所述运动机构还设置有转动打开和折拢柔性屏终端时增加阻力的结构,该机构可以用来提供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功能的作用或仅起到提供操作手感的作用。该结构可以利用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来设置,将齿轮连接架2的对应齿轮21、24的齿轮轴的孔设置为簧管结构,用簧管结构夹紧齿轮21、24的齿轮轴,来提供阻力。
[n0057] 所述增加阻力的结构也可以设置在滑动导向结构处,该结构包括簧管,所述簧管分别连接在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的侧边上,在簧管的前后分别设置有所述导向套,所述导向轴分别连接在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上,所述簧管夹紧导向轴。这样,更有利于消除结构的间隙、提高品质,同时,阻力调节更加简单方便。
[n0058]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时,柔性屏100处在移动终端的内侧,所述左侧机壳100和左侧连接件51通过螺丝连接,右侧机壳200和右侧连接件52连接,柔性屏400分别与左侧机壳100和右侧机壳200固定连接,在柔性屏终端展平时,两侧由左侧机壳和右侧机壳中的支撑板对柔性屏支撑,中部有所述柔性屏支撑面10,在它们之间可由左侧活动支撑板61和右侧活动支撑板62支撑。
[n005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预见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机构可以应用于各种柔性屏移动终端中,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包括中间支撑结构,中间支撑结构设置柔性屏支撑面,中间支撑结构通过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能同步反向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在柔性屏的外侧,对应柔性屏移动终端打开和闭合过程中柔性屏弯曲部位的顶部设置可升降的挡片。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的挡片设置安装槽以及升降驱动连接孔,所述运动机构中的运动部件设置与所述连接孔连接的驱动部件,在所述运动部件运动时,通过驱动部件和连接孔的配合,驱动所述挡片运动。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的内侧分别在偏离其转动中心的位置设置驱动部件;所述可升降的挡片设置安装槽以及与所述驱动部件配合的升降驱动连接孔,在所述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转动时,通过驱动部件和连接孔的配合,驱动所述挡片运动。
[0004]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中的齿轮轴配合连接;所述挡片在轴向上的位置为夹在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与中间支撑结构之间。
[000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上的所述驱动部件之间对称布置。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在所述内折柔性屏终端展平时低于所述柔性屏表面或与其齐平,所述挡片的升降跟随柔性屏弯曲部位顶端相对于所述柔性屏支撑面在所述内折柔性屏终端折拢和打开过程中的升降运动。
[00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还设置有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内端均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分别与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外端转动连接,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分别与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滑动连接,滑动方向垂直于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的转动轴线,所述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分别设置柔性屏终端的左侧机壳和右侧机壳的连接位;
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左侧支撑架的转动轴线的位置配置为在柔性屏终端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左侧连接件向着远离中间支撑结构的方向运动,在从折拢到展平的过程中,所述左侧连接件向着中间支撑结构运动;
所述右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支撑架的转动轴线的位置配置为在柔性屏终端从展平到折拢的过程中,所述右侧连接件向着远离中间支撑结构的方向运动,在从折拢到展平的过程中,所述右侧连接件向着中间支撑结构运动;
并且,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右侧转动连接结构与中间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线均高于中间支撑结构的柔性屏支撑面并靠近或处于柔性屏的中性层高度;
并且,所述中间支撑结构中还设置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顶紧结构。
[000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与中间支撑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均包括同心的两段转动连接结构,每段转动连接结构采用圆弧导轨和滑块转动连接结构;并且通过限位结构实现两段转动连接结构在转动行程上的前后连接。
[0009]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结构采用顶块和弹簧支撑结构,所述顶紧结构的顶紧方向为径向方向或提供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右侧转动连接结构转动打开力矩的顶紧方向。
[0010]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还设置有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分别与中间支撑结构左侧和右侧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还分别与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活动连接,通过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与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的连接配合,控制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的转动并在内折柔性屏终端展平时对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提供支撑;
所述左侧转动连接结构和右侧转动连接结构的外侧端分别伸入到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也分别处在左侧活动支撑板和右侧活动支撑板的下方。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805057B|2010-04-14|用于薄显示器的支座
CN108591748B|2019-11-15|一种计算机显示器安装固定装置
CN109257460A|2019-01-22|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5408559A|2016-03-16|用于转换运动的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建筑组件
CN100460849C|2009-02-11|一种门窗试验机
CN214331173U|2021-10-01|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
CN210890692U|2020-06-30|隐藏式投影装置
CN210640914U|2020-05-29|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JP6870148B2|2021-05-12|フレキシブルスクリーン・モバイル端末用のヒンジ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スクリーン・モバイル端末
WO2021068794A1|2021-04-15|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N213270696U|2021-05-25|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N201078792Y|2008-06-25|可垂直升降的支撑结构
CN111765537B|2021-10-19|一种升降式空调外机支架
CN209661015U|2019-11-22|无床脚可调节电动折叠床
CN212564044U|2021-02-19|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N212413208U|2021-01-26|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N210978172U|2020-07-10|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铰链的阻力机构
CN207603692U|2018-07-10|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CN214125662U|2021-09-03|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N105201354B|2019-04-19|一种折叠门相邻门扇连动机构
CN2850827Y|2006-12-27|一种自动夹紧机构
CN210644978U|2020-06-02|可翻折跑步机跑台架
CN200964999Y|2007-10-24|可调节角度的折叠装置
CN213543594U|2021-06-25|一种可翻转且角度可变的联动挡板
CN103673248A|2014-03-26|面板运动机构及具有该面板运动机构的空调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102077.3U|CN214331173U|2020-09-23|2020-09-23|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CN202022102077.3U| CN214331173U|2020-09-23|2020-09-23|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运动机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