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钢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包括上层硅钢片、下层硅钢片和连接带,下层硅钢片的一端位于上层硅钢片的下方并与上层硅钢片叠合,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的叠合处开有多个排成直线的桥型孔,连接带依次穿过各个桥型孔并同时卡合在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上。本方案中,在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的叠合处开设桥型孔,利用连接带穿过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叠合处的桥型孔,相当于利用连接带将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缝合在一起,这样设置能够较好将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连接成一体。 公开号:CN214331078U 申请号:CN202023339783.6U 申请日:2020-12-3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邹红;杨伟江;曾一洪;杨杰;樊朝建 申请人:Chongqing Wangbian Electric Group Corp ltd; IPC主号:F16B5-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钢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 [n0002] 取向硅钢是制造变压器和发电机铁芯的重要材料,具有高磁感低铁损的优良性能,为了降低铁损并减小变压器铁芯的涡流损耗,取向硅钢通常做成薄片状,即所谓的硅钢片。硅钢片中的硅含量在3%以上,因此硅钢片的硬度增加,脆性增大。在取向硅钢的生产过程中,是要将两卷或者多卷不同的硅钢片卷绕一个卷辊上的,在卷绕过程需要将先行硅钢片的带尾和后行硅钢片的带头连接起来,以保持生产线的连续运行。目前将硅钢片的带尾与带头连接是利用焊接机将两卷硅钢片的端部焊接在一起,例如对2.3mm的硅钢片采用的焊机为激光焊机或闪光焊机等,对于小于0.65mm的硅钢片采用窄搭接焊机或有限搭接焊机、宽搭接焊机等设备来焊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硅钢片连接存在以下缺陷:1)上述焊机的价格昂贵,一般需要国外进口,普通企业难于承受;2)焊接的硅钢片会被持续的向前输送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处理,对硅钢片进行常化处理时,硅钢片之间的焊接处容易由于高温作用而发生断裂,影响对硅钢片的正常加工处理。 [n0003]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以解决通过焊接连接硅钢片,硅钢片焊接处容易断裂的问题。 [n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包括上层硅钢片、下层硅钢片和连接带,下层硅钢片的一端位于上层硅钢片的下方并与上层硅钢片叠合,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的叠合处开有多个排成直线的桥型孔,连接带依次穿过各个桥型孔并同时卡合在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上。 [n0005]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n0006] 本方案中,在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的叠合处开设桥型孔,利用连接带穿过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叠合处的桥型孔,相当于利用连接带将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缝合在一起,这样设置能够较好将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连接成一体。相比于直接将两个硅钢片的两端焊接起来,本方案中上层硅钢片与下层硅钢片的接触面积大而且连接可靠,对该缝合后的硅钢结构进行常化处理时,上层硅钢片与下层硅钢片之间的连接处不易断裂。 [n0007] 可选地,桥型孔的长度在13-18mm,宽度在10-15mm。将桥型孔控制在上述尺寸范围内,桥型孔的大小适中,而且经过生产加工验证,桥型孔在该尺寸范围内,能使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较好的连接成一体,不易发生分离。 [n0008] 可选地,桥型孔之间的距离在15-20mm。控制桥型孔之间的距离即可控制桥型孔的密度,合理控制桥型孔的密度能够保证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连接的可靠性。 [n0009] 可选地,桥型孔的开口呈矩形或等腰梯形。将桥型孔的开口设置为矩形或等腰梯形,使连接带能较好的穿过桥型孔的开口。 [n0010] 可选地,连接带为钢板条。钢板的强度高、塑性、耐热性和韧性好,用作连接带连接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较为合适。 [n0011] 可选地,连接带的厚度在2-2.5mm。 [n0012] 可选地,连接带的两端均绕过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的叠合处并向下翻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的表面与下层硅钢片的下表面接触。设置弯折部,连接带的弯折部扣合在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叠合处的两端,能够有效避免连接带发生移动从而脱离桥型孔。 [n0013] 可选地,弯折部的长度在2-5mm。 [n0014] 可选地,连接带的两端均设有折叠部,折叠部由连接带的端部折叠形成。设置折叠部,连接带端部的厚度增加,使得连接带的端部不能穿出桥型孔,避免连接带脱离桥型孔。 [n0015] 可选地,折叠部为连接带的端部折叠一次形成,折叠部的厚度为连接带厚度的两倍。折叠一次加工相对简单,而且也能增加连接带端部的厚度,使连接带不能穿出桥型孔。 [n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的俯视图; [n0017]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n0018]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n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的剖视图; [n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的剖视图。 [n0021]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n0022]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层硅钢片10、下层硅钢片20、连接带30、桥型孔40、弯折部50、折叠部60。 [n0023] 实施例一 [n0024] 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3所示: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包括上层硅钢片10、下层硅钢片20和连接带3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带30为条形的钢板条。下层硅钢片20的一端位于上层硅钢片10的下方并与上层硅钢片10叠合,上层硅钢片10和下层硅钢片20的叠合处开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桥型孔40,相邻桥型孔40之间的距离在15-20mm;多个桥型孔40排成一条直线。桥型孔40的长度在13-18mm,宽度在10-15mm,在本实施例中,桥型孔40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12mm。桥型孔40的开口呈矩形或等腰梯形,在本实施例中桥型孔40的开口呈等腰梯形。连接带30的厚度在2-2.5mm之间(本实施例中厚度为2.3mm),连接带30依次穿过各个桥型孔40并同时卡合在上层硅钢片10和下层硅钢片20上。 [n0025] 本方案中,在上层硅钢片10和下层硅钢片20的叠合处开设桥型孔40,利用连接带30穿过上层硅钢片10和下层硅钢片20叠合处的桥型孔40,相当于利用连接带30将上层硅钢片10和下层硅钢片20缝合在一起,这样设置能够较好将上层硅钢片10和下层硅钢片20连接成一体。 [n0026] 实施例二 [n0027] 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包括上层硅钢片10、下层硅钢片20和连接带3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带30为条形的钢板条。下层硅钢片20的一端位于上层硅钢片10的下方并与上层硅钢片10叠合,上层硅钢片10和下层硅钢片20的叠合处开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桥型孔40,桥型孔40之间的距离在15-20mm;多个桥型孔40排成一条直线。桥型孔40的长度在13-18mm,宽度在10-15mm,在本实施例中,桥型孔40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12mm。桥型孔40的开口呈矩形或等腰梯形,在本实施例中桥型孔40的开口呈等腰梯形。连接带30的厚度在2-2.5mm之间(本实施例中厚度为2.3mm),连接带30依次穿过各个桥型孔40并同时卡合在上层硅钢片10和下层硅钢片20上。如图4所示,连接带30的两端均绕过上层硅钢片10和下层硅钢片20的叠合处并向下翻折形成弯折部50,弯折部50的表面与下层硅钢片20的下表面接触,弯折部50的长度在2-5mm。设置弯折部50,连接带30的弯折部50扣合在上层硅钢片10和下层硅钢片20叠合处的两端,能够有效避免连接带30发生移动从而脱离桥型孔40。 [n0028] 实施例三 [n0029] 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包括上层硅钢片10、下层硅钢片20和连接带3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带30为条形的钢板条。下层硅钢片20的一端位于上层硅钢片10的下方并与上层硅钢片10叠合,上层硅钢片10和下层硅钢片20的叠合处开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桥型孔40,桥型孔40之间的距离在15-20mm;多个桥型孔40排成一条直线。桥型孔40的长度在13-18mm,宽度在10-15mm,在本实施例中,桥型孔40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12mm。桥型孔40的开口呈矩形或等腰梯形,在本实施例中桥型孔40的开口呈等腰梯形。连接带30的厚度在2-2.5mm之间(本实施例中厚度为2.3mm),连接带30依次穿过各个桥型孔40并同时卡合在上层硅钢片10和下层硅钢片20上。如图5所示,连接带30的两端均设有折叠部60,折叠部60由连接带30的端部折叠一次形成,折叠部60的厚度为连接带30厚度的两倍。设置折叠部60,连接带30端部的厚度增加,使得连接带30的端部不能穿出桥型孔40,能避免连接带30脱离桥型孔40。 [n003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硅钢片、下层硅钢片和连接带,下层硅钢片的一端位于上层硅钢片的下方并与上层硅钢片叠合,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的叠合处开有多个排成直线的桥型孔,连接带依次穿过各个桥型孔并同时卡合在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上。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桥型孔的长度在13-18mm,宽度在10-15mm。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桥型孔之间的距离在15-20mm。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桥型孔的开口呈矩形或等腰梯形。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带为钢板条。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带的厚度在2-2.5mm。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带的两端均绕过上层硅钢片和下层硅钢片的叠合处并向下翻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的表面与下层硅钢片的下表面接触。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弯折部的长度在2-5mm。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带的两端均设有折叠部,折叠部由连接带的端部折叠形成。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折叠部为连接带的端部折叠一次形成,折叠部的厚度为连接带厚度的两倍。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1078U|2021-10-01|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 KR880004169A|1988-06-02|기계펠트 및 그 제작방법 KR20020002409A|2002-01-09|편기의 복합침 CN110011078A|2019-07-12|配备端子的电线以及配备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CN206532902U|2017-09-29|用于压缩机接线柱的接线端子 CN205682643U|2016-11-16|一种开尾拉链 CN211620825U|2020-10-02|一种反面止口缝纫装置 CN104575974B|2017-04-12|一种变压器铁心定位结构及其定位方法 CN208507437U|2019-02-15|一种铁芯拉板电屏蔽结构 JP5221162B2|2013-06-26|炭素繊維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695325U|2021-03-12|一种新型接线卡 CN214674578U|2021-11-09|制冷压缩机电机定子铁芯 CN206467414U|2017-09-05|用于缝合镶色开条的平车笼头 CN204825283U|2015-12-02|一种用于制作夹丝卷边的缝纫机压脚 CN211171100U|2020-08-04|大圆机编织防线圈跟起装置 CN208767867U|2019-04-19|一种交叠式定子铁芯及应用该定子铁芯的电机 CN207218389U|2018-04-10|一种电机定子的改进结构 CN209297889U|2019-08-23|一种变压器铁芯夹紧装置 CN109347221A|2019-02-15|一种交叠连接式定子铁芯及制备方法 CN211645605U|2020-10-09|一种用于鞋羽内领口和延边条车合辅助制具 CN209834725U|2019-12-24|一种输送网的首尾过渡结构 CN201549341U|2010-08-11|一种变压器的接脚改良结构 CN108539461A|2018-09-14|一种pin针料带 CN210878014U|2020-06-30|一种圆形钢板开料装置 CN211880200U|2020-11-06|一种集中绕组电机绝缘骨架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339783.6U|CN214331078U|2020-12-31|2020-12-31|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CN202023339783.6U| CN214331078U|2020-12-31|2020-12-31|一种利于常化的硅钢缝合结构|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