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端活动安装有轿厢门,所述轿厢门包括前厢门和后厢门,所述框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顶板,所述上顶板上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传动端延伸至上顶板的内部,所述上顶板内部左右两端的后端活动安装有后开合齿轮,所述后开合齿轮的后端位于后厢门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后齿板,所述后齿板与后开合齿轮啮合连接。该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利用双齿轮传动使得内外厢门在同一电机的带动下呈同向同时开启或关闭,有效的提高了内部的传动效率,且通过设置双厢门设计可使得地铁在行驶时更加的安全,进一步的提高了厢门的安全性。 公开号:CN214330308U 申请号:CN202023171238.0U 申请日:2020-12-25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许娟萍 申请人:Vcs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hangzhou Co ltd; IPC主号:E05F15-635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 [n0002] 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跨座式轨道系统和悬挂式轨道系统)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等,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n0003] 现有的地铁轿厢门,在开启时,内部的齿轮传动结构,在对厢门进行开合时,由于两扇厢门分开驱动,使得开合时两扇厢门速度不同,造成开合紧密性较差,同时内部的齿轮传动结构紧密性较差,导致传动性不佳。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地铁轿厢门,在开启时,内部的齿轮传动结构,在对厢门进行开合时,由于两扇厢门分开驱动,使得开合时两扇厢门速度不同,造成开合紧密性较差,同时内部的齿轮传动结构紧密性较差,导致传动性不佳的问题。 [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端活动安装有轿厢门,所述轿厢门包括前厢门和后厢门,所述框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顶板,所述上顶板上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传动端延伸至上顶板的内部,所述上顶板内部左右两端的后端活动安装有后开合齿轮,所述后开合齿轮的后端位于后厢门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后齿板,所述后齿板与后开合齿轮啮合连接。 [n0006] 优选的,所述后开合齿轮的前端活动安装有联动齿轮一,所述联动齿轮一与后开合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联动齿轮一的前端位于前厢门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前齿板,所述前齿板与联动齿轮一啮合连接。 [n0007] 优选的,所述后开合齿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一,所述传动齿轮一的前方活动安装有稳定齿轮。 [n0008] 优选的,所述稳定齿轮与传动齿轮一的中部活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稳定齿轮和传动齿轮一啮合连接,所述蜗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联动齿轮二。 [n0009] 优选的,所述旋转电机的传动端位于上顶板的内部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延伸至上顶板内部的下端。 [n0010]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二,所述传动齿轮二与联动齿轮二啮合连接。 [n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2] 1、该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利用双齿轮传动使得内外厢门在同一电机的带动下呈同向同时开启或关闭,有效的提高了内部的传动效率,且通过设置双厢门设计可使得地铁在行驶时更加的安全,进一步的提高了厢门的安全性; [n0013] 2、该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蜗杆传动可使得两侧的厢门在开合时保持同一速度,避免闭合时出现延迟的现象发生,进一步的提高了内部传动结构的传动效率,同时使得厢门在关闭时可贴合的更加紧密,进一步的提高了厢门的开合效果; [n0014] 3、该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传动齿轮一的前方安装稳定齿轮使得传动齿轮一与稳定齿轮之间的传动结构在传动时更加的稳定,避免出现脱落连接不紧密的情况出现,进一步的提高了传动效率。 [n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n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开合齿轮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顶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中:1、框架;2、轿厢门;211、前厢门;212、后厢门;3、上顶板;4、旋转电机;5、后开合齿轮;6、后齿板;7、联动齿轮一;8、前齿板;9、前齿板;10、传动齿轮一;11、稳定齿轮;12、蜗杆;13、联动齿轮二;14、传动轴;15、传动齿轮二。 [n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2]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包括框架1,框架1的内端活动安装有轿厢门2,轿厢门2包括前厢门211和后厢门212,框架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顶板3,上顶板3上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4,旋转电机4的传动端延伸至上顶板3的内部,上顶板3内部左右两端的后端活动安装有后开合齿轮5,后开合齿轮5的后端位于后厢门212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后齿板6,后齿板6与后开合齿轮5啮合连接。 [n0023] 进一步的,后开合齿轮5的前端活动安装有联动齿轮一7,联动齿轮一7与后开合齿轮5啮合连接,联动齿轮一7的前端位于前厢门211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前齿板8,前齿板8与联动齿轮一7啮合连接,当地铁车厢到站,两侧的轿厢门211开启时,上端的旋转电机4启动带动上顶板3内部的后开合齿轮5旋转,同时后开合齿轮5带动后齿板6使得后厢门212向两侧开启,同时后开合齿轮5带动联动齿轮一7旋转,联动齿轮一7在旋转时与后开合齿轮5呈反向旋转,带动前厢门211与后厢门212同时同向开启,且设置双层厢门可使得地铁在行驶时更加的安全,同时双齿轮传动,可使得传动更加的绵密,进一步的提高了传动效率。 [n0024] 进一步的,后开合齿轮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9,传动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一10,传动齿轮一10的前方活动安装有稳定齿轮11,底部的传动齿轮一10转动时,带动后开合齿轮5进行转动,且在传动齿轮一10的前方安装稳定齿轮11使得传动齿轮一10与稳定齿轮11之间的传动结构在传动时更加的稳定,避免出现脱落连接不紧密的情况出现,进一步的提高了传动效率。 [n0025] 进一步的,稳定齿轮11与传动齿轮一10的中部活动安装有蜗杆12,蜗杆12与稳定齿轮11和传动齿轮一10啮合连接,蜗杆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联动齿轮二13,蜗杆12转动带动传动齿轮一10进行转动,同时稳定齿轮11会将蜗杆12固定在传动齿轮一10与稳定齿轮11之间,使其在转动时不会出现脱落,同时蜗杆1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联动齿轮二13可在电机的带动下对蜗杆12进行传动。 [n0026] 进一步的,旋转电机4的传动端位于上顶板3的内部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传动轴14,传动轴14延伸至上顶板3内部的下端,旋转电机4转动带动传动轴14进行旋转,传动轴14带动内部的传动结构进行旋转,且各个零件之间相互啮合,使得传动更加的紧密,联动效率更高。 [n0027] 进一步的,传动轴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二15,传动齿轮二15与联动齿轮二13啮合连接,传动齿轮二15在传动轴14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同时带动两端的联动齿轮二13进行旋转对蜗杆12进行驱动,使得联动效果更强,且传动结构更加的紧密。 [n0028] 工作原理:首先当地铁车厢到站两侧的轿厢门211开启时,旋转电机4转动带动传动轴14进行旋转,传动齿轮二15在传动轴14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同时带动两端的联动齿轮二13进行旋转对蜗杆12进行驱动,蜗杆12转动带动传动齿轮一10进行转动,同时稳定齿轮11会将蜗杆12固定在传动齿轮一10与稳定齿轮11之间,使其在转动时不会出现脱落,当底部的传动齿轮一10转动时,带动后开合齿轮5进行转动,后开合齿轮5带动后齿板6使得后厢门212向两侧开启,同时后开合齿轮5带动联动齿轮一7旋转,联动齿轮一7在旋转时与后开合齿轮5呈反向旋转,带动前厢门211与后厢门212同时同向开启,且设置双层厢门可使得地铁在行驶时更加的安全。 [n0029]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端活动安装有轿厢门(2),所述轿厢门(2)包括前厢门(211)和后厢门(212),所述框架(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顶板(3),所述上顶板(3)上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4),所述旋转电机(4)的传动端延伸至上顶板(3)的内部,所述上顶板(3)内部左右两端的后端活动安装有后开合齿轮(5),所述后开合齿轮(5)的后端位于后厢门(212)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后齿板(6),所述后齿板(6)与后开合齿轮(5)啮合连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开合齿轮(5)的前端活动安装有联动齿轮一(7),所述联动齿轮一(7)与后开合齿轮(5)啮合连接,所述联动齿轮一(7)的前端位于前厢门(211)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前齿板(8),所述前齿板(8)与联动齿轮一(7)啮合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开合齿轮(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9),所述传动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一(10),所述传动齿轮一(10)的前方活动安装有稳定齿轮(11)。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齿轮(11)与传动齿轮一(10)的中部活动安装有蜗杆(12),所述蜗杆(12)与稳定齿轮(11)和传动齿轮一(10)啮合连接,所述蜗杆(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联动齿轮二(13)。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4)的传动端位于上顶板(3)的内部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传动轴(14),所述传动轴(14)延伸至上顶板(3)内部的下端。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二(15),所述传动齿轮二(15)与联动齿轮二(13)啮合连接。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1206386Y|2009-03-11|前罩开闭机构 CN102303618B|2014-03-12|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 CN201428357Y|2010-03-24|直线导轨式微动塞拉门 CN201415678Y|2010-03-03|紧凑型气动塞拉门机构 CN101117876A|2008-02-06|轨道列车电动双开塞拉门系统 CN214330308U|2021-10-01|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 CN202106980U|2012-01-11|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 CN208411717U|2019-01-22|一种用于高速列车真空管道的密封系统 CN202429208U|2012-09-12|一种双开密闭门系统 CN111962997A|2020-11-20|一种轨道交通车门的防夹伤装置 CN207863704U|2018-09-14|一种电机驱动平移式公交车门 CN201090233Y|2008-07-23|一种自动门槛 CN110552580A|2019-12-10|一种单电机控制式塞拉门装置 CN207377405U|2018-05-18|一种城轨气密双开塞拉门 CN205823008U|2016-12-21|一种用于车辆双开塞拉门系统的传动机构 CN109267887A|2019-01-25|一种新型无轨道电动滑移门系统 CN211081452U|2020-07-24|一种车用塞拉门驱动传动机构 CN211342486U|2020-08-25|一种电动塞拉门总成 CN211776781U|2020-10-27|适用于轨道车用的屏蔽门结构 CN206634009U|2017-11-14|一种与塞拉门门扇联动的翻转踏板机构 CN212832297U|2021-03-30|一种电梯开关门的导轨 CN212454077U|2021-02-02|一种客车乘客门传动装置 CN206953962U|2018-02-02|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电动天窗 CN213898605U|2021-08-06|一种高安全性客车门 CN202810463U|2013-03-20|客车车辆门塞拉平移式开关门机构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171238.0U|CN214330308U|2020-12-25|2020-12-25|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CN202023171238.0U| CN214330308U|2020-12-25|2020-12-25|轨道交通用轿厢门开合齿轮组结构|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