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梯形防夹断面,包括防夹条本体、接触部和铜箔丝;所述的接触部设置于防夹条本体内,铜箔丝设置于接触部内;梯形接触防夹条本体和接触部之间形成梯形空间,接触部包括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之间梯形接触,解决压变后导电胶粘连无法自动分离,在极端环境也有很好的防夹性能,同时使本实用新型防夹范围大。
公开号:CN214330299U
申请号:CN202022491799.2U
申请日:2020-11-02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杨象波;褚建东;应海波;俞益伟;尤鑫波;杨家祥;俞崇捷
申请人:Jianxin Zhaos Group Corp;
IPC主号:E05F15-4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夹条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梯形防夹断面。
[n0002] 以前汽车普遍采用手摇曲柄的方式使车窗玻璃上升或下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今轿车很多都安装了电动车窗;通过电动车窗的运用,一方面减轻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劳动强度,操作方便;另一方面由于电动车窗的上升速度较快,很容易造成夹伤乘客事故的发生就要求电动车窗具有一定的防夹功能,因此防夹条作为电动车窗防夹部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市面上的防夹条其导电材料之间采用平面接触,使其发防夹的范围较小且防夹性能差。
[n0003]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低成本、防夹性能优秀、防夹范围大的一种梯形防夹断面。
[n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n0005] 一种梯形防夹断面,包括防夹条本体、接触部和导线;所述的接触部设置于防夹条本体内,导线设置于接触部内;梯形接触防夹条本体和接触部之间形成梯形空间,接触部包括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之间梯形接触。
[n0006]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夹条本体呈半椭圆状,并在防夹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半椭圆状的通孔,该通孔为防夹条内空间;在防夹条内空间的平面端设置有一处矩形凹槽,该凹槽为安装槽,安装槽底面的两个夹角采用弧面代替,该夹角为安装槽夹角。
[n0007] 进一步的,所述的接触部包括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所述的上接触部设置于防夹条内空间的弧面端,下接触部设置于防夹条内空间的安装槽内,上接触部、下接触部以及防夹条本体之间形成梯形空间。
[n0008]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接触部呈半椭圆状,上接触部的弧面端与防夹条内空间的弧面端贴合,在上接触部的平面端设置有等腰梯形状的缺失,该处缺失为上接触缺失,上接触缺失的上底边面朝向上接触部的弧面端。
[n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接触部设置于安装凹槽内其呈等腰梯形状,下接触部的上底边面朝向上接触部,下接触部的下底边面与安装凹槽接触,并且下接触部其下底边面的两个夹角采用弧面代替,该夹角为下接触夹角。
[n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接触部和防夹条本体之间形成梯形空间,下接触部使得该梯形空间各处厚度相同,。
[n0011] 进一步的,在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导线的通孔,该通孔为放置孔,所述的导线设置于放置孔内,放置孔的内径与导线的直径一致均为0.5mm。
[n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3] 1.本实用新型的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之间梯形接触,解决压变后导电胶粘连无法自动分离,在极端环境也有很好的防夹性能,同时使本实用新型防夹范围大。
[n0014] 2.本实用新型的导线设置于接触部内,使得接触部在保证防夹性能的同时也起到对导线的保护作用。
[n0015]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实现快速的批量生产制造。
[n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n0017] 图2为防夹条本体结构图。
[n0018] 图3为上接触部结构图。
[n0019] 图4为下接触部结构图。
[n0020] 图中标号:
[n0021] 1.防夹条本体;2.接触部;3.导线;4.上接触部;5.下接触部;6.防夹条内空间;7.安装槽;8.安装槽夹角;9.梯形空间;10.上接触缺失;11.下接触夹角;12.放置孔;21.防夹条内空间的平面端;22.防夹条内空间的弧面端;23.上接触部的弧面端;24.上接触部的平面端。
[n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n0023] 实施例:
[n002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梯形防夹断面,包括防夹条本体1、接触部2和导线3;所述的接触部2设置于防夹条本体1内,导线3设置于接触部2内;梯形接触防夹条本体1和接触部2之间形成梯形空间9,接触部2包括上接触部4和下接触部5,上接触部4和下接触部5之间梯形接触,解决压变后导电胶粘连无法自动分离,在极端环境也有很好的防夹性能,同时使本实用新型防夹范围大。
[n0025] 如图2所示,所述的防夹条本体1为TPV材料,其拥有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极强的耐候耐老化的优点同时可会手降低了整体的成本;防夹条本体1整体呈半椭圆状,并在防夹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半椭圆状的通孔,该通孔为防夹条内空间6;在防夹条内空间的平面端21设置有一处矩形凹槽,该凹槽为安装槽7,安装槽7底面的两个夹角采用弧面代替用于化解受到的压力,该夹角为安装槽夹角8。
[n0026] 所述的接触部2为导电胶制成,其作为一种固化或干燥后具有一定导电性的胶粘剂,它通常以基体树脂和导电填料即导电粒子为主要组成成分,通过基体树脂的粘接作用把导电粒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导电通路,实现被粘材料的导电连接;接触部2包括上接触部4和下接触部5,所述的上接触部4设置于防夹条内空间的弧面端22,下接触部5设置于防夹条内空间6的安装槽7内,上接触部4、下接触部5以及防夹条本体1之间形成梯形空间9。
[n0027] 如图3所示,所述的上接触部4呈半椭圆状,上接触部的弧面端23 与防夹条内空间的弧面端22贴合,在上接触部的平面端24设置有等腰梯形状的缺失,该处缺失为上接触缺失10,上接触缺失10的上底边面朝向上接触部的弧面端23 。
[n0028] 如图4所示,所述的下接触部5设置于安装凹槽内其呈等腰梯形状,下接触部5的上底边面朝向上接触部4,下接触部5的下底边面与安装凹槽接触,并且下接触部5其下底边面的两个夹角采用弧面代替在化解受到的压力的同时也方便其与安装槽7之间的安装固定,该夹角为下接触夹角11。
[n0029] 所述的上接触部4和防夹条本体1之间形成梯形空间9,下接触部使得该梯形空间9各处厚度相同,当本实用新型受压时会产生一定的形变,而各处厚度相同的梯形空间9可以解决压变后导电胶粘连无法自动分离的情况,使得其能够在极端环境也有很好的防夹性能。
[n0030] 在上接触部4和下接触部5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导线3的通孔,该通孔为放置孔12,所述的导线3设置于放置孔12内,放置孔12的内径与导线3的直径一致均为0.5mm,使得导线3与放置孔12之间更为贴合也使得导线3的安装更为牢固;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导线3材质选择为铜箔丝因为其弹性、柔软性和弯曲强度好,铜箔丝的摇摆弯折性能要远远高出普通导体。
[n003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7)
[0001] 1.一种梯形防夹断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夹条本体、接触部和导线;所述的接触部设置于防夹条本体内,导线设置于接触部内;梯形接触防夹条本体和接触部之间形成梯形空间,接触部包括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之间梯形接触。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防夹断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夹条本体呈半椭圆状,并在防夹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半椭圆状的通孔,该通孔为防夹条内空间;在防夹条内空间的平面端设置有一处矩形凹槽,该凹槽为安装槽,安装槽底面的两个夹角采用弧面代替,该夹角为安装槽夹角。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防夹断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部包括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所述的上接触部设置于防夹条内空间的弧面端,下接触部设置于防夹条内空间的安装槽内,上接触部、下接触部以及防夹条本体之间形成梯形空间。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梯形防夹断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触部呈半椭圆状,上接触部的弧面端与防夹条内空间的弧面端贴合,在上接触部的平面端设置有等腰梯形状的缺失,该处缺失为上接触缺失,上接触缺失的上底边面朝向上接触部的弧面端。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梯形防夹断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接触部设置于安装凹槽内其呈等腰梯形状,下接触部的上底边面朝向上接触部,下接触部的下底边面与安装凹槽接触,并且下接触部其下底边面的两个夹角采用弧面代替,该夹角为下接触夹角。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梯形防夹断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触部和防夹条本体之间形成梯形空间,下接触部使得该梯形空间各处厚度相同。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梯形防夹断面,其特征在于,在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导线的通孔,该通孔为放置孔,所述的导线设置于放置孔内,放置孔的内径与导线的直径一致均为0.5mm。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241298C|2006-02-08|接触片
US6296493B1|2001-10-02|Method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wo sets of electrode terminals in array on electronic board units
JP5208816B2|2013-06-12|端子付ガラス及び端子付ガラス搭載車両
JP2007018981A|2007-01-25|窓ガラスへの端子取付け構造
CN201417911Y|2010-03-03|一种汽车线束护套
CN214330299U|2021-10-01|一种梯形防夹断面
CN100481430C|2009-04-22|表面安装型发光二极管
JP2010510617A|2010-04-02|Smt使用のためのキー
EP2861042A1|2015-04-15|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CN210120250U|2020-02-28|一种接线压线框结构
CN209794814U|2019-12-17|一种曲面屏幕组件贴合用弹性pad及贴合工装
CN110957603A|2020-04-03|压接电连接器
DE3914959A1|1989-11-23|Elektrisches verbindungsglied
CN1902983A|2007-01-24|用于汽车的带有ptc元件的取暖装置
US10446787B2|2019-10-15|Method for producing a b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b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CN209813359U|2019-12-20|一种屏幕组件贴合用弹性pad及贴合工装
CN206031194U|2017-03-22|一种汽车喇叭装置、方向盘及汽车
CN212849651U|2021-03-30|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组合卡扣
CN212047227U|2020-12-01|一种车载线束
CN208035919U|2018-11-02|一种汽车风挡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3123816U|2021-05-04|导电元件、显示面板及电子终端
CN214797283U|2021-11-19|一种过电流保护结构
TWM606513U|2021-01-11|加熱板
CN109494084B|2021-04-09|一种开关用导电部件、按钮开关及导电部件制造方法
CN209776349U|2019-12-13|汽车线束管的定位机构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491799.2U|CN214330299U|2020-11-02|2020-11-02|一种梯形防夹断面|CN202022491799.2U| CN214330299U|2020-11-02|2020-11-02|一种梯形防夹断面|
[返回顶部]